資源簡介 《杠桿》導學案【學習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認識杠桿,知道杠桿的幾個概念,會確認并畫出力臂;2.知道杠桿平衡條件;3.了解杠桿的一些應用。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杠桿中的幾個概念。2.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進一步學會提出問題,分析歸納實驗數據。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關心社會生產、生活,保持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并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2.認識科學探究中必須有合作精神。【學生分組器材】小木棍(或長鉛筆),鐵架臺,磚塊,細繩,彈簧測力計,杠桿原理演示器,鉤碼【學習過程】: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1.用古埃及人搬運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導入;2.用磚塊、鐵架臺、木棍、細繩等,請各小組同學模擬古埃及人搬運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并交流心得體會。二、自學指導一:杠桿自學杠桿部分,完成下列問題: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夠饒著轉動的叫杠桿。2、五要素:支點指;動力是;阻力是杠桿轉動的力;動力臂是到的距離;阻力臂是到的距離。3.用同學模擬古埃及人搬運巨石的實物,認識支點O、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圖)。問題思考:杠桿必須是直的嗎?支點一定在杠桿上嗎?三、自學指導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平衡指杠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或。問題:當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間存在怎樣的定量關系呢?你的猜測是:實驗探究1、思考實驗步驟2、分小組進行實驗探究(注意成員分工,邊實驗邊記錄)3、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是:若用F1、F2、L1、L2分別表示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杠桿的平衡條件可表示為:思考:杠桿只能靜止在水平位置嗎?你能讓杠桿在非水平位置平衡嗎?試一試。本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有什么好處呢?四、自學指導三:杠桿的應用1.畫出以下幾個杠桿的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1)羊角錘拔釘子(2)收漁網(3)天平2、比較以上三種杠桿中的動力、動力臂的大小,學習三種類型的杠桿。省力杠桿:L1>L2,省力但費距離,如(1)費力杠桿:L1等臂杠桿:L1=L2,既不省力也不省距離,如(3)3.請同學們舉例,生活中都有哪些杠桿,分別屬于什么類型?有沒有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杠桿呢?4.閱讀科學世界,思考并討論如何算出大象的重量?【小結】本節課你的收獲:你的疑惑:【達標檢測】: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1)一根硬棒就是杠桿( )(2)杠桿可以是直的、彎的或者其他形狀的( )(3)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4)動力、阻力只能分別作用在杠桿支點的兩側( )2.關于力臂,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A.從支點到動力作用點之間的距離叫做動力臂B.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做動力臂C.力臂一定在杠桿上D.力臂的大小不可能為零3.如圖中,杠桿剛好平衡,若要使A端下降,B端上升,可采用的辦法是:(每個鉤碼的質量相同)A.兩邊各減少一個鉤碼B.兩邊各增加一個鉤碼C.兩邊都向左移動相同距離D.兩邊都向內側移動相同距離4、在①釣魚竿②天平③羊角錘④理發剪刀⑤縫紉機踏板⑥鍘刀⑦瓶蓋扳子等簡單的機械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有,屬于費力杠桿的有,屬于等臂杠桿的有.5、一支刻度準確的桿秤,若換了質量較小的秤砣,用它來稱量物體質量的結果:()A、比實際的大B、與實際質量相等C、比實際質量小D、無法判斷6、一杠桿正處于平衡狀態,如果在這個杠桿上再施加一個作用力那么該杠桿:A、仍有可能平衡,只要這個力加在阻力這一邊B、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該力加在動力作用點和阻力作用點之間C、仍有可能平行,只要這個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D、杠桿不可能平衡,因為多了一個力【布置作業】————課后延伸1、甲乙兩個實驗小組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分別得到下面兩組數據和結論。他們在交流時,甲組發現了自己實驗結論的錯誤和產生錯誤的原因。你認為甲組產生錯誤的原因有那些?甲組乙組次數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1455474214234436483345210結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甲組產生錯誤的原因:。2、假期里,小蘭和爸爸、媽媽一起參加了一個家庭游戲活動。活動要求是:家庭成員中的任意兩名成員分別站在如圖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1)若小蘭和爸爸的體重分別為400N和800N,小蘭站在距離中央支點2m的一側,爸爸應站在距離支點多遠處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2)若小蘭和爸爸已經成功地站在了木板上,現在他們同時開始勻速相向行走,小蘭的速度是0.5m/s,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