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第1課時)教學目標1.概述植物的主要類群及其主要特征;2.概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關注我國的珍稀植物;4.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5.培養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6.形成關注生物圈中各種綠色植物的情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概述植物的主要類群及其主要特征;2.概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形成關注我國的珍稀植物的情感。【教學難點】1.概述植物的主要類群及其主要特征;2.概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觀察“池塘水中的藻類植物”。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課件展示一張春天池塘的照片,同時呈現法布爾的話“當我面對池塘,凝視著它的時候,我從來都不會覺得厭倦。在這個綠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會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啟發學生思考:池塘的水為什么會發綠?二、講授新課1.藻類植物【教師】藻類是地球上最早登上生命舞臺的植物,我們日常所見,井水比較清澈透亮,但池塘里的水就往往混濁而帶綠,甚至呈現銹色以至淡紅,海水也如此,這是什么原因呢?【學生】作出猜想,回答。【教師】我們一起來觀察池塘水中的藻類植物。與學生一起復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建議播放視頻:【教學實驗】練習使用顯微鏡)【學生】觀看視頻,熟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分別觀察自來水和變綠的池塘水,嘗試找出池塘水變綠的原因。【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書上的步驟進行探究活動。【教師】經過觀察,你認為池塘水變綠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根據觀察結果,回答。【教師】天氣轉暖后,池塘水逐漸變綠,這和藻類植物的大量繁殖有關,因為許多藻類植物的細胞里含有葉綠體(葉綠素)。【學生】聽講,認識池塘水變綠的原因。【教師】你觀察到的藻類是單細胞的還是多細胞的?【學生】根據觀察結果,回答。【教師】課件展示其他藻類植物的圖片,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學生】概述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師】小結:藻類植物的種類很多,大多生活在水里。它們結構簡單,沒有根、莖、葉的分化,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學生】聽講,認識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師】請大家想一想藻類植物對我們人類有沒有作用?【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回答。【教師】總結藻類植物的作用(建議知識卡片:【生物世界】藻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生】聽講或閱讀卡片,認同藻類植物與人類關系密切。【教師】那么藻類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回答。【教師】課件展示“赤潮”“水華”圖片。講解赤潮、水華形成的原因和危害。【聽講】了解赤潮、水華的形成原因。三、課堂反饋1.藻類植物結構上最主要的特點是(B)A.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B.沒有根、莖、葉的分化C.都含有葉綠體D.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根據右圖填寫水綿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并回答問題:(1)圖中,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⑤是________,⑥是________。(2)由圖可知,水綿是由_____狀的細胞組成的。光合作用的場所是_______。答案:(1)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葉綠體液泡(2)長筒葉綠體四、課堂小結教師與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第三節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第3課時)教學目標1.概述植物的主要類群及其主要特征;2.概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關注我國的珍稀植物;4.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5.培養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6.形成關注生物圈中各種綠色植物的情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概述植物的主要類群及其主要特征;2.概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形成關注我國的珍稀植物的情感。【教學難點】1.概述植物的主要類群及其主要特征;2.概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觀察“觀察校園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播放視頻:【生物世界】獨特的種子傳播,講述:有些植物是用種子來傳播后代的,你了解這類植物的特征嗎?你知道種子是怎樣產生的嗎?【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新課的學習。二、講授新課1.種子植物【教師】讓學生觀察種子實物,嘗試了解種子的結構,了解植物種子的多樣性。(或使用交互動畫:【知識探究】種子外形的多樣性)【學生】觀察種子實物或使用交互動畫,了解植物種子的多樣性。【教師】什么是種子植物?種子植物包括哪兩大類群?【學生】閱讀教材,回答:種子植物是能產生種子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兩大類。【教師】什么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有什么特征?【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在種子植物中,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的植物叫做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多為木本植物,生殖過程不受水的限制,適合生活在多種環境中。【學生】聽講,進一步認識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師】裸子植物有什么價值?【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總結: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等樹種組成的森林,約占世界森林面積的30%。我國是裸子植物的起源地之一,也是裸子植物種類最多的國家,素有“裸子植物故鄉”的美稱。【學生】聽講,認識裸子植物的價值。【教師】什么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有什么特征?【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在種子植物中,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叫做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一般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器官,生殖過程不受水的限制,適合生活的環境十分廣泛。【學生】聽講,認識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師】哪些植物屬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有什么價值?【學生】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回答問題。【教師】結合課件內容,講述被子植物與我們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生】聽講,認識到被子植物與我們的生活關系密切。【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活動:觀察校園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學生】按書上的步驟到校園中觀察植物,識別它們分別是裸子植物還是被子植物,并作記錄。【教師】引導學生展示、分享本組的記錄表,并提問:什么樣的環境中生活著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學生】結合觀察和記錄結果,回答。【教師】我們發現,各種環境中都生活著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但被子植物適應環境的能力特別強。被子植物能適應各種生活環境,在現存的植物中占有絕對的優勢,常見的植物大多是被子植物。2.關注我國的珍稀植物【教師】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植物種類極為豐富,其中有不少是珍稀植物,你知道哪些珍稀植物?【學生】回答。【教師】課件展示珍稀植物圖片,講述:許多珍稀植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對開展科學研究、發展社會經濟、改善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等具有重要意義。【學生】聽講,形成愛護植物的意識。課堂反饋1.“五一”假期小明在植物園游玩,下列哪項是他觀賞到的被子植物(C)A.卷柏B.銀杏C.椰子樹D.紅豆杉2.槐樹屬于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據是(C)A.能進行光合作用B.用種子繁殖后代C.種子外有果皮包被D.有根、莖、葉的分化四、課堂小結教師與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第二節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第2課時)教學目標1.概述植物的主要類群及其主要特征;2.概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關注我國的珍稀植物;4.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5.培養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6.形成關注生物圈中各種綠色植物的情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概述植物的主要類群及其主要特征;2.概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形成關注我國的珍稀植物的情感。【教學難點】1.概述植物的主要類群及其主要特征;2.概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觀察“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及其生活習性”。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課件展示“綠色臺階”圖片,出現詩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同學們知道綠色的臺階上主要是什么植物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二、講授新課1.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教師】夏天,在陰濕的地面上,密集生長著許多矮小的植物,就像綠色的“地毯”,其中有些就是苔蘚植物。在森林和山野的陰濕環境中,我們還常常看到一些植物,它們有的長有羽狀葉片,有的葉形奇特,在葉片背面還會有褐色的囊狀隆起,這些就是蕨類植物。你們了解它們的特性嗎?讓我們一起來觀察藻類植物和蕨類植物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書上的步驟進行探究活動:(1)在校園及附近地方,觀察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2)用放大鏡觀察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與藻類植物相比,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們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學生】根據觀察結果,回答。【教師】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為什么只能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我們來從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結構特征中尋找答案。課件展示苔蘚植物的圖片,講解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苔蘚植物沒有真正的根,一般只有矮小的莖和又小又薄的葉,且莖、葉中沒有輸導組織。【學生】聽講,認識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師】課件展示蕨類植物的圖片,講解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蕨類植物比苔蘚植物高大,一般具有根、莖、葉等器官,并有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在葉的背面常常長有孢子囊群,成熟的孢子散落出來,在潮濕的土壤上發育成葉狀體。【學生】聽講,認識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師】播放視頻:【教學實驗】觀察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及其生活習性。【學生】觀看視頻,全面認識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習性。【教師】小結: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不像大多數藻類植物那樣必須生活在水中,但它們的生殖過程都離不開水,因此只適合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學生】聽講,認識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只適合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教師】苔蘚植物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呢?【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講解苔蘚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苔蘚植物可以監測空氣污染程度,涵蓄水分、保持水土,還可以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學生】聽講,認識苔蘚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教師】蕨類植物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呢?【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在蕨類植物中,蕨可供食用,石松可供藥用,滿江紅則是優良的綠肥和飼料,許多蕨類還可供觀賞。我們現在利用的煤,也主要是埋藏在地下的古代蕨類植物等的遺體經過漫長的歷史年代形成的。【學生】聽講,認識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三、課堂反饋1.小宇在爬山時采回一株植物做標本,它有根、莖、葉的分化,葉背面有孢子囊群。這株植物所屬的類群是(C)A.藻類植物B.苔蘚植物C.蕨類植物D.種子植物2.某同學在學校附近山坡的背陰處發現了一種矮小的植物,它們有莖和葉,但沒有葉脈,據此推測,這種植物可能是(D)A.被子植物B.藻類植物C.蕨類植物D.苔蘚植物3.蕨類植物葉片背后褐色的囊狀隆起是______,能產生特殊的生殖細胞,這種生殖細胞叫作______。答案:孢子囊孢子四、課堂小結教師與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4.1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第1課時).docx 14.1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第2課時).docx 14.1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第3課時).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