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學習目標】1.掌握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和作用2.學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顯微鏡的基本步驟3.嘗試使用顯微鏡觀察生物玻片標本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難點: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清晰物像【核心問題】識記理解綜合分析遷移應用是何問題顯微鏡由哪幾個部分組成?他們的作用是什么?顯微鏡下觀察的物像有什么特點?為何問題如何問題如何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若何問題【前置學習—自主學習】一、顯微鏡的結構對照課本P36圖,按照自下而上自左向右的順序認識顯微鏡各部分。二、顯微鏡的使用取鏡安放:一手握住 ,一手托住 ,將顯微鏡放在體前略偏 ,裝好[]________和[] ___。對光:轉動[] __,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選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 ,轉動[] ,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 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觀察: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 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轉動[] ,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 接近撥片標本為止(此時實驗者的眼睛應當看物鏡頭與標本之間,以免物鏡與標本相撞)。左眼看目鏡內,同時反向轉動 ,使鏡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為止,再稍稍轉動[] ,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高倍鏡觀察:在低倍鏡下使所要放大觀察的部分移動至視野 ,轉動轉換器,移走低倍物鏡,換上高倍物鏡,調節 ,使物象清晰,調節 和 ,使視野亮度適宜。【合作探究學習】閱讀教材P36~P37,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內容.探究一:顯微鏡的構造及其功能顯微鏡有多少個鏡頭,怎么區分?外觀長度與倍數的關系目鏡_______目鏡長度越長,放大倍數越_______物鏡_______物鏡長度越長,放大倍數越_______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怎么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準焦螺旋有多少個,怎么區分?粗準焦螺旋:使鏡筒__________升降,尋找物像;細準焦螺旋:使鏡筒__________升降,調整物像清晰度;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有哪些?反光鏡:調節光線強弱,光線強時,用_______鏡;光線弱時,用________鏡;遮光器:調節光線強弱,需強光時,用______光圈;需弱光時,用_______光圈。探究二:如何使用顯微鏡使用顯微鏡分哪幾步驟?有哪些注意點?光線是如何通過顯微鏡進入你的眼睛的?(光線路徑)探究三:顯微鏡下的物像特點分別觀察“上”和細胞裝片,并小組討論以下問題。1.從顯微鏡中觀察到的物像與裝片上的實物相比,在大小、形狀等方面有什么不同?2.顯微鏡視野中物像的移動方向與裝片的移動方向有何關系?如果視野中的字母偏向左下方,應該如何移動裝片?3.在低倍鏡下和高倍鏡下分別觀察許多細胞,視野中的明亮程度和細胞數量有什么區別?明亮程度細胞數量低倍鏡①________③________高倍鏡②________④________4.如果視野中有一個污點,如何判斷污點在顯微鏡的哪一部位?【知識歸納】課件【習題檢測】(滿分10分)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5分)1.小明在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看到了一個小黑點,移動載玻片和物鏡,小黑點不動,由此可判斷小黑點可能在()A物鏡上B目鏡上C載玻片上D反光鏡上2.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X、物鏡為10X時,在視野直徑范圍內看到一行相連的8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X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這行細胞中的()A.2個B.4個C.16個D.32個3.若要使位于視野右上角的圖象移至視野中央,移動玻片的方向是:()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上角D、左下角4.在載玻片上寫下的字母“d”,用顯微鏡觀察時,會看到放大的圖像形狀是()AbBdCqDp5.觀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時,高倍鏡下比低倍鏡下看到的物像、視野、細胞的數目()A.小、亮、多B.小、暗、少C.大、亮、多D.大、暗、少二、綜合題(每空1分,共5分)如圖是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使用光學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取鏡B.觀察C.安放D.對光E.整理桌面、收好顯微鏡2.使用顯微鏡時,需要通過調節[⑥]___________上光圈的大小和調整反光鏡的角度來調節視野亮度。3.要使觀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還應調節[]細準焦螺旋。4.如果物像位于視野的右上方,要將物像移至視野中央,應將玻片標本向_______移動。5.在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時,為了觀察到更多的細胞數目,最佳的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___________。【習題答案】一、選擇題1.B2.A3.A4.D5.D二、填空題1.ACDBE2.遮光器3.②4.右上方5.5×目鏡和10×物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