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一 第二單元 細胞的基本結構與物質交換第1講 多種多樣的細胞一、選擇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1.(2020·北京生物高考)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具有高度的統一性。以下對于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統一性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D )A.細胞膜的基本結構是脂雙層B.DNA是它們的遺傳物質C.在核糖體上合成蛋白質D.通過有絲分裂進行細胞增殖[解析]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細胞膜的基本結構都是磷脂雙分子層構成基本骨架,A不符合題意;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B不符合題意;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共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都在核糖體上合成蛋白質,C不符合題意;原核細胞通過二分裂進行細胞增殖,有絲分裂是真核細胞的增殖方式,D符合題意。故選D。2.(2020·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高三)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防治日。下列關于結核桿菌的描述正確的是( C )A.高倍鏡下可觀察到該菌的遺傳物質分布于細胞核內B.該菌的生命活動所需能量主要由線粒體提供C.該菌感染機體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體的消化降解D.該菌的蛋白質在核糖體合成、內質網加工后由高爾基體分泌運輸到相應部位[解析] 結核桿菌是原核生物,沒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細胞核,A錯誤;結核桿菌是細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沒有線粒體,B錯誤;該菌感染機體后能快速繁殖,說明其可抵抗機體中溶酶體的消化降解,C正確;結核桿菌是原核生物沒有內質網和高爾基體,D錯誤。3.觀察細胞結構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C )A.低倍鏡下物像清晰,換高倍鏡后視野變暗,應首先調節細準焦螺旋B.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大腸桿菌,可觀察到核膜和染色體C.視野中有異物,轉動物鏡發現異物不動,移動裝片也不動,則異物在目鏡上D.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為防止產生氣泡,首先在載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蓋上蓋玻片[解析] 低倍鏡下物像清晰,換高倍鏡后視野變暗,應首先調節光圈或反光鏡,A錯誤;大腸桿菌屬于原核生物,其細胞中不含核膜和染色體,B錯誤;視野中有異物,其存在的位置可能是物鏡、目鏡或裝片,若轉動物鏡發現異物不動,移動裝片也不動,則異物在目鏡上,C正確;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為防止產生氣泡,首先在載玻片上滴加1~2滴生理鹽水,然后再蓋上蓋玻片,D錯誤。4.在細胞學說創立過程中,有很多科學家做出了貢獻,下面的說法不符合史實的是( B )A.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不同形態的紅細胞、精子和細菌等B.馬爾比基第一次觀察到活細胞并為之命名C.施萊登和施旺共同證明了植物和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D.魏爾肖的著名論斷是對細胞學說的重要補充[解析] 在17世紀,荷蘭著名磨鏡師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不同形態的紅細胞、精子和細菌等,A正確;馬爾比基用顯微鏡廣泛觀察了動植物的細微結構,但沒有用“細胞”來描述其發現,第一個用“細胞”命名的是英國科學家虎克,B錯誤;施萊登和施旺共同創立了細胞學說,這個學說的基本論點是:植物和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C正確;1958年,德國的魏爾肖總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他的名言是“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這個著名論斷是對細胞學說的重要補充,D正確。5.(原創)2020年春節期間,武漢爆發了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該病毒傳染性極強,導致短時間內蔓延至全國各地,下列關于“新型冠狀病毒”的敘述,錯誤的是( A )A.沒有細胞結構,但在牛肉膏蛋白胨瓊脂培養基中可以大量繁殖B.其蛋白質外殼是用宿主細胞內的核糖體合成的C.“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相比于DNA病毒更容易變異D.“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近距離空氣飛沫傳播,佩戴相應口罩可以有效降低被感染的幾率[解析] “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其蛋白質外殼是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合成的,A錯誤B正確;“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單鏈不穩定,相比于DNA病毒更容易變異,C正確;“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近距離空氣飛沫傳播,佩戴相應口罩可以有效降低被感染的幾率,D正確。6.(2020·湖南高考模擬)美國細胞生物學家威尓遜曾經說過:“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他得出這一結論的理由最可能是( D )A.細胞內能發生一切生命活動B.有些生物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C.細胞是各種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D.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都是在細胞內或細胞參與下完成的[解析] 并非所有的生命活動都在細胞內發生,也可能在細胞外液中,或外界環境中,如消化道等,A錯誤;單細胞生物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但還有多細胞生物及無細胞結構的病毒,這一選項不符合題目要求,B錯誤;并非所有生物都有細胞結構,如病毒,C錯誤;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都是在細胞內或細胞參與下完成的,D正確。故選D。7.(2021·福建省龍巖市高三期末)下列屬于細胞統一性表現的是( A )A.細胞內的遺傳物質都是DNAB.細胞都是主要通過線粒體提供能量C.細胞都是通過有絲分裂方式來增殖D.細胞內的轉錄和翻譯過程都是同時進行的[解析] 生物界的生物分為細胞生物和非細胞生物如病毒,細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A正確;原核細胞不具有線粒體結構,不能通過線粒體提供能量,B錯誤;有絲分裂是真核細胞的細胞分裂方式,原核細胞通過二分裂增殖,C錯誤;原核細胞內轉錄和翻譯過程都是同時進行的,在真核細胞中是分開進行的,D錯誤。8.(2020·遼寧期末)細胞統一性的表現有( B )①都有脂質、蛋白質、核糖體②一般都以ATP作為直接能源物質③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種類、含量基本相同④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⑤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⑥共用一套遺傳密碼⑦新細胞都是通過老細胞分裂而來的A.①②⑤⑥⑦ 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 細胞都有脂質、蛋白質、核糖體,①正確;細胞一般都以ATP作為直接能源物質,②正確;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種類基本相同,但含量差異較大,③錯誤;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④正確;細胞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⑤正確;生物共用一套遺傳密碼,⑥正確;新細胞都是通過老細胞分裂而來的,但這不能體現細胞的統一性,⑦錯誤。9.下列有關生命系統層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B )A.圖中能單獨構成生命系統的是甲、乙、丁B.最基本的生命系統中都含有丙C.每個生命系統都各自具有特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是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D.要構成一個反射弧,至少需要三個以上圖甲所示結構[解析] 分析題圖可知,甲為神經元,乙為病毒,丙為tRNA,丁為染色體。乙、丙、丁不能單獨構成生命系統,A錯誤;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細胞中都含有tRNA,B正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除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外,還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C錯誤;最簡單的反射弧僅由兩個神經元構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D錯誤。10.2020年的新冠肺炎、2003年的SARS和2012年的中東MERS都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冠狀病毒是一種致病性很強的RNA病毒,下列關于該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C )A.冠狀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因此它不是生物B.為研制疫苗要先在富含有機物的普通培養基上培養冠狀病毒C.冠狀病毒只有侵入活細胞內才能增殖D.冠狀病毒是由野生動物體內的病毒變異來的,傳染性強,可以感染多種植物[解析] 冠狀病毒能增殖,屬于生物,A錯誤;病毒必須在活細胞內才能增殖,因此只能用活細胞培養,B錯誤、C正確;冠狀病毒是動物病毒,不會感染植物,D錯誤。11.(2021·安徽省合肥市生物二模)下列關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B )A.原核細胞不含線粒體,有的能進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都是異養型的,原核生物都是自養型的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一定都是DNAD.真核細胞具有生物膜系統,有利于細胞代謝有序進行[解析] 原核細胞不含線粒體,有的能進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細菌、藍藻等,A正確;真核生物中的動物細胞是異養型,絕大多數植物細胞是自養型;原核生物有的是自養型,有的是異養型,B錯誤;細胞類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所以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一定都是DNA,C正確;細胞內的廣闊的膜面積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著位點,為各種化學反應的順利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細胞內的生物膜把細胞分隔成一個個小的區室,這樣就使得細胞內能夠同時進行多種化學反應,而不會相互干擾,保證了細胞的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D正確。12.下圖是生物界常見的四種細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a、b兩種細胞可能來自同一生物,但所表達的基因完全不相同B.a、b、c細胞均來自異養生物,而d細胞來自自養生物C.能夠發生滲透作用的細胞只有d細胞D.b、c、d細胞都有兩種核酸[解析] a、b、c、d分別是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神經元細胞、細菌、植物細胞,a、b兩種細胞可能來自同一生物,且所表達的基因有相同的,如ATP合成酶基因等;c細胞可能來自自養生物,如硝化細菌;a、b、c、d都能夠發生滲透作用。13.(2021·黑龍江牡丹江市一中高三期末)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傳染性尿道炎較難治愈。如圖是支原體細胞結構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C )A.支原體通過有絲分裂而增殖B.細胞膜和核糖體構成支原體的生物膜系統C.在mRNA合成的同時就會有多個核糖體結合到mRNA上D.青霉素能抑制細胞壁的形成,可用于治療支原體感染引起的疾病[解析] 支原體是原核生物,通過二分裂而增殖,A錯誤;支原體是原核生物,無生物膜系統,B錯誤;在mRNA合成的同時就會有多個核糖體結合到mRNA上,原核細胞沒有核膜的限制,轉錄和翻譯可以同時進行,C正確;青霉素能抑制細胞壁的形成,不可用于治療支原體感染引起的疾病,由圖可知支原體沒有細胞壁,D錯誤。故選C。二、非選擇題14.自然界中的生物分細胞生物和非細胞生物兩大類,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細胞A與B相比,最主要的區別是A細胞中無中心體。(2)若A圖是根尖分生區細胞,則圖中不該有的結構是大液泡、葉綠體;B圖細胞中能夠產生ATP的結構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和葉綠體。(3)A、B、C、D中結構與其他三項有明顯區別的是D,其自身蛋白質合成的場所是宿主細胞的核糖體。(4)A、B、C共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將A放入0.3mol/L的KNO3溶液中,發生質壁分離和復原現象的過程中,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有自由擴散和主動運輸。[解析] (1)A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無中心體,該細胞表示高等植物細胞;B細胞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和中心體,該細胞表示低等植物細胞。因此,A與B相比,主要區別是A細胞中無中心體。(2)若A圖是根尖分生區細胞,則圖中不該有的結構是大液泡、葉綠體;B圖細胞中能夠產生ATP的結構有細胞質基質(細胞呼吸第一階段)、線粒體(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葉綠體(光合作用光反應階段)。(3)分析圖解可知,A、B、C均具有細胞結構;而D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因此不能獨立合成自身蛋白質,只能寄生在宿主細胞中,利用宿主細胞中的核糖體和原料合成自身蛋白質。(4)A、B為真核細胞,C為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共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將A放入0.3mol/L的KNO3溶液中,由于在高濃度溶液中,水分子通過自由擴散的方式從植物細胞中運出,導致細胞發生質壁分離;但由于K+和NO可以通過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入細胞,使A細胞的細胞液濃度不斷增大,最終導致A細胞通過自由擴散的方式不斷吸水,使A細胞發生質壁分離自動復原。15.結合下列三個使用顯微鏡的實驗分析:實驗一: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池塘水并加少許棉纖維,然后蓋上蓋玻片,先后用顯微鏡的低倍鏡和高倍鏡觀察,所看到的圖像如圖甲。實驗二:用顯微鏡觀察植物葉表皮,看到的圖像如圖乙。實驗三:用顯微鏡觀察人體的組織切片,看到的圖像如圖丙。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一所看到的圖像中的生物有病毒嗎?為什么?沒有。因為病毒個體微小,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因為病毒無(填“有”或“無”)細胞結構,所以說生物的生命活動有的可以不需要細胞參與,你認為對嗎?請說明理由。不對,病毒雖然不具有細胞結構,但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單獨存在時,不能繁殖,也沒有生命活動。(2)從圖甲、圖乙、圖丙中看到的細胞形態相同嗎?不同。這說明了細胞的形態具有多樣性。(3)實驗二(即圖乙)看到的是葉表皮的保衛細胞的兩種不同形態,同樣,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神經細胞伸出的突起有的達1米左右,以上這些事實說明細胞的形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解析] (1)病毒不是細胞生物,個體極其微小,只有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病毒只能營寄生生活,不能獨立生存。病毒的生命活動離不開宿主細胞,單獨存在時,沒有生命活動。(2)甲、乙、丙中的細胞形態是不同的,說明細胞的形態具有多樣性。(3)保衛細胞的兩種形態有利于氣孔的開閉,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有利于氣體交換,神經細胞的長突起有利于神經沖動的傳導,三者都說明了細胞的形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