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三 第一單元 生命活動的調節第1講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一、選擇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1.(2020·寧德期中)下列物質中,都可在血漿中找到的有( A )A.促胰液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質B.氨基酸、呼吸酶、CO2、Na+C.胰液、Ca2+、脂肪、葡萄糖D.血紅蛋白、尿酸、膽固醇[解析] 促胰液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質等在血漿中都存在,A正確;呼吸酶在細胞內,在血漿中不存在,B錯誤;胰液產生于脊椎動物的胰腺中,是胰腺分泌的經胰導管輸送至十二指腸的消化液,在血漿中不存在,C錯誤;血紅蛋白存在于細胞內,在血漿中不存在,D錯誤。2.(2020·古冶區期末)在人體內環境中可以發生的生化反應是( B )A.胰島素的合成 B.碳酸氫鹽的形成C.麥芽糖的水解 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解析] 胰島素在細胞內合成,A錯誤;碳酸氫鹽的形成發生在血漿中,屬于內環境,B正確;麥芽糖的水解發生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與外界直接相通,不屬于內環境,C錯誤;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發生在線粒體或細胞質中,D錯誤。3.(2021·安徽省定遠重點中學高三上學期期末)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與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 A )A.發生局部炎癥反應時的腫脹,是由于組織中的Na+濃度增加所致B.腎小管細胞能夠選擇性表達抗利尿激素受體基因C.饑餓時,血液流經肝臟后血糖濃度會升高D.寒冷環境下雖然機體通過各種途徑減少散熱,但散熱量高于炎熱環境[解析] 炎癥反應引起的腫脹是組織液中的水過多引起,組織中的Na+濃度增加會導致組織液中的水含量降低,A錯誤;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細胞之一是腎小管細胞,說明腎小管細胞有抗利尿激素受體,進而說明腎小管細胞能夠選擇性表達抗利尿激素受體基因,B正確;饑餓時,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因此血液流經肝臟后血糖濃度會升高,C正確;寒冷環境下,環境溫度與體溫的溫差較大,雖然機體通過各種途徑減少散熱,但散熱量高于炎熱環境,D正確。4.(2021·陜西高考模擬)下列關于正常人體內環境及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A.有3種以上的生理系統參與維持體內環境穩態B.內環境中含有尿素、激素、血紅蛋白等多種成分C.人體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各種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的恒定D.血漿的成分穩定時,機體達到穩態[解析] 直接參與維持人體內環境穩態的系統有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和排泄系統,A正確;血紅蛋白在紅細胞內不屬于內環境,B錯誤;人體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各種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處于動態平衡,C錯誤;血漿的成分穩定,理化性質也要穩定,D錯誤;故選A。5.(2020·山東省濰坊市高三二模)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 B )A.正常情況下抗體、氨基酸、神經遞質均可能出現在內環境中B.內環境的pH是由氫離子維持的,與其他物質無關C.毛細淋巴管堵塞會引發局部組織水腫D.某正常人常吃咸魚、咸菜,他內環境的滲透壓仍能保持相對穩定[解析] 正常情況下抗體(免疫調節)、氨基酸(營養物質)、神經遞質(神經調節)均可能出現在內環境中,A正確;內環境的pH是由酸性離子和堿性離子共同維持的,B錯誤;毛細淋巴管堵塞會引發組織液滲透壓升高,局部組織水腫,C正確;某正常人常吃咸魚、咸菜,機體會進行調節,他內環境的滲透壓仍能保持相對穩定,D正確。故選B。6.(2020·山東高考模擬)機體的多種生理、生化反應是在內環境中進行的。下列反應發生于內環境的是( A )A.吞噬細胞在組織間隙中吞噬細菌B.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染色體上C.腸道中的蛋白質被胰蛋白酶降解D.淚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細菌的細胞壁[解析] 組織間隙中充滿組織液,屬于內環境,A符合題意;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染色體上發生在細胞內,B不符合題意;C、D項均發生在體外環境中(腸道屬于體外環境、淚液也是排放到體外的液體),故C、D不符合題意。7.(2020·江西五市八校一模)組織液可對細胞產生緩沖和保護作用。下列有關組織液的敘述,錯誤的是( A )A.生成與回流的組織液中氧氣的含量相等B.組織液可以是免疫細胞的生存環境C.淋巴回流受阻會導致組織液增加引起組織水腫D.組織液中的蛋白質濃度低于血漿中的蛋白質濃度[解析] 氧氣以自由擴散的方式依次經過血漿→組織液→組織細胞參與有氧呼吸,生成的組織液中氧氣含量高于回流的組織液中氧氣含量,A錯誤;吞噬細胞可以存在于組織液中,B正確;淋巴回流受阻會導致組織液不能通過淋巴回到血漿,引起組織水腫,C正確;血漿中的蛋白質含量高于組織液,D正確。8.(2021·諸暨市期中)下列有關內環境與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D )A.胃壁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胃液和組織液B.體細胞只能通過內環境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C.外部環境經常變化,但機體的內環境不會變化D.內環境穩態是體內細胞酶促反應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解析] 內環境是由血漿、組織液、淋巴等組成,胃液不屬于內環境組成,A錯誤;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包括人類在內,它們的體內大多數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B錯誤;內環境的各項理化性質和化學成分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并非不發生變化,C錯誤;溫度、pH影響酶的活性,內環境溫度、pH維持相對穩定有利于新陳代謝過程中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D正確。9.(2021·寧波市北侖中學高三競賽)下列關于高等動物細胞和它生活的內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B )A.攝入過多過咸食物后,會引起細胞體積增大B.某人皮膚燙傷后,出現的水泡中的液體主要是組織液C.內環境是機體進行生命活動和細胞代謝主要場所D.骨骼肌纖維內乳酸積累過多,會引起細胞內液減少[解析] 攝入過多過咸的食物后,會引起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升高,則細胞失水,細胞體積減小,A錯誤;某人皮膚燙傷后,出現水泡,該水泡內的液體主要是指組織液,B正確;機體進行生命活動和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是細胞溶膠,C錯誤;細胞內乳酸積累過多導致細胞內濃度增大,進而導致細胞吸水使細胞內液增多,D錯誤。故選B。10.(2020·遼寧省凌源市第二高級中學高三上學期期末)下列關于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C )A.酸梅的色澤直接刺激神經中樞,可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B.人體進食后血液內胰島素含量減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人體缺水時血漿滲透壓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寒冷環境中,正常人體的產熱速率大于散熱速率[解析] 酸梅色澤直接刺激視覺感受器,經神經反射后,可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A錯誤;人體進食后血糖升高,胰島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減少,B錯誤;人體缺水時血漿滲透壓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重吸收作用增強,C正確;寒冷環境中,正常人體的產熱速率等于散熱速率,D錯誤。11.(2021·江蘇泰州中學高一期末)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與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A.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是細胞外液理化性質的三個主要方面B.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血漿蛋白C.正常人的血漿pH接近中性,與它含有HCO、NO等離子有關D.葡萄糖、無機鹽、水分、血紅蛋白都屬于內環境的成分[解析] 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包括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等三個主要方面,A正確;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Na+和Cl-,B錯誤;正常人的血漿pH接近中性,與它含有HCO、HPO等離子有關,C錯誤;葡萄糖、無機鹽、水分都屬于內環境的成分,血紅蛋白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D錯誤。12.(2020·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生物二模)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D )A.內環境的溫度可以隨氣溫變化而變化B.生成與回流的組織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等C.正常人體的組織液、血漿和淋巴所含有的成分差別不大D.抗體、激素、H2O、乳酸、血清蛋白等物質均可存在于內環境中[解析] 內環境的溫度會維持在相對穩定的范圍,不會隨氣溫變化而變化,A錯誤;一般情況下,富含氧氣的血漿從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出生成組織液,生活在組織液中的組織細胞通過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氣,導致毛細血管靜脈端回流的組織液通常氧氣含量相對較低,二氧化碳的情況與之相反,B錯誤;正常人體的組織液和淋巴所含有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C錯誤;抗體、激素、H2O、乳酸、血清蛋白等物質均可存在于內環境中,屬于內環境的成分,D正確。故選D。13.(2020·黑龍江牡丹江一中高三期末)圖中A、B代表人體內的物質,①②③④代表體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A.若組織細胞為胰島細胞,則饑餓時①比④處胰高血糖素濃度低B.若組織細胞為腦細胞,則①比④處CO2濃度高C.若組織細胞為骨骼肌細胞,則B可代表乳酸D.若組織細胞為垂體細胞,則A可代表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解析] 若是胰島細胞,饑餓時,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①比④處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高,A錯誤;若組織細胞為腦細胞,通過新陳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增多,①比④處CO2濃度高,B正確;若是骨骼肌細胞,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進入血液,B可代表乳酸,C正確;下丘腦產生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通過血液的運輸,可作用于垂體,D正確。二、非選擇題14.(2021·橋東區月考)如圖是內環境穩態與各系統的功能聯系示意圖,請回答:(1)圖中參與內環境維持的a表示呼吸系統。除了圖中所示的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外,內環境相對穩定,還必須在神經—體液—免疫的調節下進行。(2)血漿中的CO2通過呼吸排出體外,至少經過4層生物膜。(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細胞會因無氧呼吸產生大量乳酸,乳酸進入血液后,可以與血液中的NaHCO3發生反應,使血液的pH維持相對穩定。(4)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蛋白質、無機鹽的含量有關。正常人大量飲用清水后,胃腸腔內的滲透壓下降,經胃腸吸收進入血漿的水量會增加,從而使血漿滲透壓下降。(5)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作穩態。(6)在人體中,內環境的作用主要為:①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②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解析] (1)分析圖可知內環境通過a系統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a是呼吸系統;外界的養料通過b系統進入循環系統,b是消化系統;代謝廢物由c排出,c是泌尿系統;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2)血漿中的CO2通過呼吸排出體外,至少需要穿過毛細血管壁(單層細胞)、肺泡壁(單層細胞)共4層生物膜。(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細胞會因無氧呼吸產生大量乳酸,乳酸進入血液后,血液pH變化不大,是因為血液中有緩沖物質NaHCO3與其中和,使血液的pH維持相對穩定。(4)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蛋白質和無機鹽的含量有關。正常人大量飲用清水后,胃腸腔內的滲透壓下降,經胃腸吸收進入血漿的水量會增加,從而使血漿滲透壓下降。(5)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作穩態。(6)在人體中,內環境的作用主要為:①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②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15.如圖表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A、B、C、D表示四種體液,①②表示有關的物質。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A~D中不屬于內環境成分的是[D]細胞內液;[A]是組織液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2)B體液是淋巴,經過循環它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C中。B、C的成分相近,兩者最主要的差別是C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或B中蛋白質含量很少)。(3)C的滲透壓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其酸堿度保持相對穩定,與它含有的HCO、HPO等離子有關。(4)如果②代表O2,由體外進入到組織細胞需要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系統)協助完成;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解析] (1)體液分為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細胞外液構成內環境,圖中不屬于內環境成分的是D細胞內液;絕大多數細胞周圍的液體是A組織液,故組織液是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2)B體液是單方向流動的,故為淋巴,經過淋巴循環它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C血漿中。血漿和淋巴的成分相近,兩者最主要的差別是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3)C血漿的滲透壓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血漿pH的調節依賴于血漿中的緩沖物質,故其酸堿度保持相對穩定,與它含有的緩沖物質HCO、HPO等離子有關。(4)如果②代表O2,由體外進入到組織細胞需要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協助完成;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