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三 第一單元 生命活動的調節第4講 免疫調節一、選擇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1.(2020·桃江縣期末)下列關于免疫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D )A.體液免疫中,漿細胞與靶細胞接觸使靶細胞裂解死亡B.人體可通過漿細胞和效應T細胞產生抗體消滅病原體C.B細胞、T細胞、吞噬細胞都是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細胞D.B細胞、T細胞在特異性免疫反應過程中都能產生記憶細胞[解析] 細胞免疫中,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使其裂解死亡,A錯誤;人體通過漿細胞產生的抗體可以消滅病原體,效應T細胞參與細胞免疫,不能產生抗體,B錯誤;吞噬細胞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C錯誤;在特異性免疫反應過程中B細胞、T細胞都能產生記憶細胞,D正確。2.(2020·南平期末)下列有關人體免疫的敘述,錯誤的是( A )A.體液中的溶菌酶的殺菌作用屬于人體的第一道防線B.過敏反應具有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的特點C.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屬于自身免疫病D.免疫抑制劑的應用能大大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解析] 體液中溶菌酶的殺菌作用屬于人體的第二道防線,A錯誤;過敏反應具有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的特點,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B正確;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屬于自身免疫病,C正確;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D正確。3.(2021·開福區月考)無胸腺裸鼠(簡稱裸鼠)是醫學研究領域中重要的實驗動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 )A.胸腺是T細胞生成和成熟的場所B.裸鼠的細胞免疫功能完全喪失,但具有正常的體液免疫功能C.裸鼠在自然環境下無法生存,說明機體主要依賴免疫調節維持內環境穩態D.裸鼠存在免疫缺陷,一般不會排斥異體的移植器官[解析] T細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分化形成,轉移到胸腺中成熟,胸腺也是T細胞集中分布的場所,A錯誤;裸鼠的細胞免疫功能完全喪失,具有很低的體液免疫功能,B錯誤;機體主要依賴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維持內環境穩態,裸鼠在自然環境下無法生存,只能說明機體內環境穩態與免疫調節有關,C錯誤;裸鼠的細胞免疫功能完全喪失,具有很低的體液免疫功能,一般不會排斥異體的移植器官,D正確。4.(2020·山東省淄博市高三三模)皮膚破損后,受損的毛細血管和細胞釋放血管舒緩激肽,該物質可引發神經沖動,使人產生痛覺,同時還刺激某些細胞釋放組織胺,造成受損部位出現紅腫和局部溫度升高。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 )A.皮膚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B.血管舒緩激肽能刺激神經,在受損部位產生痛覺C.組織胺使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引起皮膚局部紅腫D.受損部位溫度升高后,可增強白細胞的吞噬作用[解析] 皮膚和黏膜屬于第一道防線,為非特異性免疫,A正確;痛覺產生于大腦皮層,B錯誤;組織胺加大毛細血管通透性,蛋白質外滲,組織液增多,皮膚局部紅腫,C正確;分析推知,受損部位溫度升高,可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D正確。故選B。5.(2020·安徽淮北一模)如圖表示人體通過體液免疫清除破傷風桿菌外毒素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 )A.細胞1中的溶酶體能合成和分泌多種酸性水解酶B.圖中①②③過程都與細胞膜上的蛋白質有關C.細胞2可通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分化形成細胞3D.進行二次免疫時細胞5可快速產生大量的物質a[解析] 圖中細胞1為吞噬細胞,細胞2是T細胞,細胞3是B細胞,細胞4為效應B細胞(漿細胞),細胞5是記憶細胞,物質a為抗體。吞噬細胞中的溶酶體中的酸性水解酶是由核糖體合成的,A錯誤;圖中①②③過程都存在對抗原等的識別,與蛋白質(糖蛋白)有關,B正確;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C錯誤;二次免疫中,記憶細胞不能產生抗體,產生抗體的細胞是漿細胞,D錯誤。6.(2021·南通模擬)如圖是人體特異性免疫部分過程示意圖,圖中序號代表相關過程,字母代表相關細胞或物質。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 )A.圖示過程代表體液免疫過程B.物質a、b的化學本質都是蛋白質C.B細胞和C細胞的起源相同,且細胞中DNA和RNA種類相同D.E細胞僅在某種特定抗原的刺激下才能增殖和分化[解析] 圖示過程產生抗體,代表是體液免疫過程;物質a是T細胞產生的淋巴因子,物質b是漿細胞產生的抗體,兩者的化學本質都是蛋白質;B細胞和C細胞的起源相同,都來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細胞中DNA相同,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導致細胞中RNA和蛋白質不完全相同;E細胞在相同抗原的刺激下才能增殖和分化。7.(2021·北鎮市月考)如圖甲表示人體內免疫細胞的起源和分化,圖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觸抗原,體內產生抗體的反應。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D )A.圖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進行的只有①②③B.圖乙中抗體濃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現二次免疫反應C.圖乙d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記憶B細胞,快速產生大量漿細胞D.圖甲②過程受一些類固醇藥物阻礙而出現細胞免疫功能降低[解析] 據圖甲可知,不需要抗原刺激也能進行①②③過程,造血干細胞分化形成吞噬細胞、淋巴細胞,A正確;乙中抗體濃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現記憶細胞使得二次免疫反應快而強,B正確;圖乙d時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記憶細胞,快速分化產生漿細胞,產生大量抗體,C正確;圖甲②過程增殖分化形成B細胞,參與體液免疫,②過程受一些類固醇藥物阻礙,會出現體液免疫功能降低,但不會出現細胞免疫功能降低,D錯誤。8.(2021·濟南模擬)HIV感染某個T細胞后,會強迫T細胞表面的細胞膜形成小囊膜,作為自己的藏身之所,囊膜會經歷一個被稱為“出芽繁殖”的過程,從這個T細胞斷開感染其他T細胞,該過程涉及一種名叫Gag的HIV復合蛋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D )A.HIV感染其他T細胞的過程與細胞識別以及細胞膜的流動性有關B.若能阻止Gag蛋白在體內的積累可能會抑制HIV的傳播繁殖C.HIV的增殖依賴于T細胞內的能量及物質D.HIV感染初期機體免疫能力下降,T細胞數量持續減少[解析] HIV感染T細胞的過程與細胞識別有關,囊膜的出現與細胞膜的流動性有關,A正確;HIV感染其他T細胞與Gag蛋白有關,因此若能阻止Gag蛋白在體內的積累就會抑制HIV的傳播繁殖,B正確;HIV必須在宿主細胞(T細胞)內進行增殖,該過程依賴于T細胞內的能量及物質,C正確;HIV感染初期,為抵抗病原體的感染,機體免疫力增強,T細胞數量增多,D錯誤。9.(2020·山東省青島市高三一模)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像SARS、2019-nCOV這類病毒一直處于“缺席”狀態。人體雖然有強大的特異性免疫,能產生上百萬種抗體,但適應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研究表明,S蛋白是2019-nCOV與宿主細胞表面ACE2受體結合、進而介導病毒侵入宿主細胞的關鍵表面蛋白,是疫苗研發的重要靶點。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C )A.當病毒侵染機體后,上百萬種B淋巴細胞能接受該種病毒的刺激B.注射康復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與疫苗的防治作用原理相同C.T淋巴細胞接受該病毒疫苗刺激后能分泌淋巴因子,增強淋巴細胞的免疫能力D.利用ACE2受體制作疫苗產生抗體與抗原結合,從而抑制2019-nCOV病毒與受體結合[解析] B細胞識別抗原具有特異性,當病毒侵染機體后,只有相應的B淋巴細胞能接受病毒的刺激,而不是上百萬種,A錯誤;注射康復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屬于被動免疫,而疫苗的防治屬于主動免疫,二者作用原理不同,B錯誤;T細胞產生的淋巴因子能促進B細胞的增殖分化,C正確;利用ACE2受體制作疫苗產生抗體不是與抗原結合,是與機體自身的ACE2受體結合,D錯誤。故選C。10.(2020·山東省濱州市高三三模)HIV主要侵染人的T細胞,可導致人體患艾滋病。用一種受體(CD4)修飾的人紅細胞可作為HIV侵染的“陷阱細胞”,這為治療艾滋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人體的T細胞膜表面可能存在CD4B.這種治療機理是紅細胞中有殺滅HIV的物質C.艾滋病患者仍有正常的體液免疫功能D.HIV可利用T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進行細胞呼吸[解析] 根據題意中用一種受體(CD4)修飾的人紅細胞可作為HIV侵染的“陷阱細胞”,可說明HIV侵染宿主細胞需要與細胞膜上的CD4識別,而HIV病毒主要侵染T淋巴細胞,所以可推測人體的T細胞膜表面可能存在CD4,A正確;由于哺乳動物的紅細胞內沒有細胞核和細胞器,所以HIV侵入該細胞內不能進行增殖,并不是紅細胞中有殺滅HIV的物質,B錯誤;由于體液免疫中也有T淋巴細胞的參與,而艾滋病患者體內的T淋巴細胞含量很少,所以艾滋病患者的體液免疫功能也降低,C錯誤;HIV沒有細胞結構,不能進行細胞呼吸,D錯誤。故選A。11.(2021·河北石家莊一中高考模擬)人體在特殊情況下,會產生針對自身細胞表面某些受體的抗體。如重癥肌無力是由于機體產生能與乙酰膽堿受體特異性結合的抗體,但抗體不能發揮乙酰膽堿的作用,致病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引起該病的原因是自身免疫能力過強,因此屬于過敏反應B.漿細胞特異性識別乙酰膽堿受體從而產生該抗體C.重癥肌無力患者體內的乙酰膽堿受體被當作抗原與該抗體結合D.該突觸中不能完成“電信號→化學信號”的轉變[解析] 引起該病的原因是自身免疫能力過強,屬于自身免疫病,A錯誤;漿細胞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B錯誤;由題意可知重癥肌無力是由于機體產生能與乙酰膽堿受體特異性結合的抗體,乙酰膽堿受體被當作抗原與該抗體結合,C正確;該突觸中可以完成“電信號→化學信號”的轉變,D錯誤。12.2019年4月發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成果表明,科學家發現了HIV用于應對免疫系統攻擊的、具有三種不同構象的三聚體結構,目前科學家開發的疫苗僅靶向其中一種構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D )A.HIV增殖所需的模板、原料、酶、能量均來自宿主細胞B.HIV可能通過改變三聚體構象躲避漿細胞和記憶細胞的特異性識別C.HIV攻擊T細胞,使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全部喪失,主要影響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D.HIV三聚體結構的發現,為開發有效對抗HIV的疫苗提供了新思路[解析] HIV增殖所需的模板和逆轉錄酶來自HIV,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來自其侵染的T細胞,A錯誤;漿細胞沒有特異性識別功能,B錯誤;HIV攻擊T細胞,細胞免疫和絕大部分體液免疫喪失,影響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和監控、清除功能,C錯誤;根據題意,科學家開發的疫苗僅靶向其中一種構象,因此HIV三聚體結構的發現,為開發有效對抗HIV的疫苗提供了新思路,D正確。13.(2020·江蘇省六市生物模擬)2018年1月美國學術期刊《免疫》報道,記憶T細胞會儲存在脂肪組織中。下圖是研究人員進行的有關實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 )A.記憶T細胞是由T細胞或記憶T細胞增殖分化形成的B.接受脂肪組織移植前的實驗鼠B應接種相應的病原體C.實驗鼠B不患病是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結果D.僅圖示實驗還不足以證明移植脂肪組織中有記憶T細胞[解析] 抗原刺激T細胞可以使其增殖分化為記憶T或效應T細胞,同時記憶T細胞本身也可以增殖分化為記憶T細胞,A正確;接受脂肪組織移植前的實驗鼠B不應接種相應的病原體,否則,其體內會產生相應的記憶T細胞,干擾實驗結果,B錯誤;實驗鼠B不患病是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結果,C正確;僅圖示實驗還不足以證明移植脂肪組織中有記憶T細胞,還應該做相應的對照實驗,D正確。二、非選擇題14.(2021·甘肅蘭州一中高三期中)如圖為某病的發病原理。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據圖可知,激素B是促甲狀腺激素,它之所以能將甲狀腺細胞作為靶細胞,是因為甲狀腺細胞含該激素的受體。過程①對過程②的作用是促進。(2)圖中的細胞甲是漿細胞,該細胞在二次免疫中可由B細胞和記憶細胞增殖、分化而來。(3)從免疫學角度看,該病屬于自身免疫病。根據圖示信息判斷,與健康人相比,該病患者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填“增多”“減少”或“無法確定”)。[解析] (1)圖中激素B是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細胞含該激素的受體,故激素B可以作用于甲狀腺細胞。促甲狀腺激素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過程。(2)圖中細胞甲為漿細胞,在細胞的二次免疫過程中,記憶細胞在相同抗原的作用下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漿細胞,另外B細胞也可分化形成漿細胞。(3)漿細胞(甲)分泌產生的抗體能夠與甲狀腺細胞中的促甲狀腺激素(B)的受體結合,導致促甲狀腺激素無法與該受體結合,從而阻礙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導致促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該病屬于自身免疫病。15.(2020·湖南懷化二模)某實驗小組為了探究低溫處理對同種異體跟腱移植時免疫排斥反應的影響,將60只小鼠隨機分為6組,將A組經超低溫處理的跟腱20條移植給C組,將B組經普通低溫處理的跟腱20條移植給D組,將E組在常溫下處理的跟腱20條移植給F組,一段時間后C、D、F組小鼠體內相關指標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組別吞噬細胞中發揮吞噬功能的比例(%)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力C組63.940.18D組72.940.28F組85.380.38(1)本實驗因變量是吞噬細胞中發揮吞噬功能的比例(%)和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力。(2)被移植的跟腱在免疫學上相當于抗原,其中參與移植排斥反應的主要是T細胞,其成熟部位是在胸腺。(3)表格中吞噬細胞功能相對于原來有所減弱,表明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比原來減弱。淋巴細胞數目相對于原來也有所減少,表明特異性免疫比原來減弱。(4)免疫系統的功能有防衛、監控和清除。(5)由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為:低溫處理能降低異體移植的免疫排斥反應,并且超低溫處理對免疫排斥反應的抑制作用更強。[解析] (1)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低溫處理對同種異體跟腱移植時免疫排斥反應的影響。分析表中信息可知,本實驗因變量是吞噬細胞中發揮吞噬功能的比例(%)和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力。(2)被移植的跟腱在免疫學上相當于抗原。T細胞在胸腺中發育成熟。(3)表中信息顯示:各項檢測指標由高到低的順序為F組(常溫處理組)>D(普通低溫處理組)>C組(超低溫處理組),說明吞噬細胞功能相對于原來有所減弱,而吞噬細胞在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中均發揮作用,進而表明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比原來減弱;同時,淋巴細胞數目相對于原來也有所減少,而淋巴細胞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作用,進而表明特異性免疫比原來減弱。(4)免疫系統具有防衛、監控和清除功能。(5)設置F組的目的是提供常溫下異體移植相關指標的數據作為參考,屬于對照組。在C、D、F組中,F組的各項檢測指標均最高,C組(超低溫處理組)的各項檢測指標均最低,說明低溫處理能降低異體移植的免疫排斥反應,并且超低溫處理對免疫排斥反應的抑制作用更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