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長度單位第3課時 解決問題教學目標:1.通過推測、比較,學會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2.鞏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長度單位表象,培養學生估測物體長度的意識。3.感受測量物體長度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建立長度觀念的意義。教學重點:會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教學難點:在明確長度單位過程中學會思考,比較。教學準備:課件,學生尺(厘米尺),米尺等。教學過程一、回顧引入(一)說一說前幾節課我們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有多長?(學生用手比劃出長度)(二)比一比學生依次用手比劃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等長度。(三)揭示課題大家都認識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們會用這兩位朋友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設計意圖:通過復習用手比劃實際長度,為后面估測物體的長度作鋪墊。】二、探究新課(一)引出問題。1.學生猜測課件出示旗桿。這是我們學校的旗桿,你知道它有多高嗎?2.提出問題: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 )。你認為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呢?為什么?(二)解決問題。1.學生思考,小組討論2.全班交流,說說想法。想法一:學生可以通過用手比劃1厘米、1拃長等,推斷出旗桿的高度不是13厘米。想法二:利用學生自己的身高和旗桿的高度對比,學生身高1米多,估測旗桿的高度相當于10個小朋友的身高,大約是13米。想法三:借助身邊十幾厘米高的物品來比較,旗桿的高度是不是和學生手上用的鉛筆、鉛筆盒的長度一樣,比如,新鉛筆都不止13厘米長,旗桿的高度應該是13米。3.得出結論: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米。(板書)4.教師小結:有這么多的方法可以來確定答案,以后大家在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時要多思考多比較。【設計意圖:創設生活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合作活動中觀察、分析、交流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教師適時指導,在活動中感受數學的思維方法,發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三)運用新知。課件出示小美的新房間里有一張漂亮的床。1.學生思考:這張床的長度是200厘米還是200米呢?2.同桌交流想法。3.指名回答,說說選擇的理由。學生可以利用自己或父母的身高來推測,父母的身高一百多厘米,我們睡得床的長度比我們的身高多一些,是200厘米更合適。【設計意圖: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及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選擇合適單位時,不僅要注意單位的大小,還需考慮數量的多少。】三、鞏固新知(一)教材第7頁“做一做”。1.學生獨立解答,后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二)教材“練習一”第8題。1.課件逐步出示每一小題。學生獨立判斷,說明理由。2.師生給予合理評價。【設計意圖: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深刻體會到建立長度觀念的意義,從而增強應用數學的信心。】四、本課小結(一)學生回顧: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二)教師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進一步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在判斷選擇什么長度單位合適時,我們可以通過用手比劃,借助身高、身邊物品來估測物體的實際長度,最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小結,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較為合理、科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4張PPT)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1 長度單位第3課時 解決問題01復習導入約1米高約1厘米寬同學們一起比畫1米和1厘米。02探究新知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探究旗桿的高度方法一1厘米13厘米我1米多高,才到旗桿的這個高度。旗桿應該是13米高。10個小朋友的身高加起來差不多和旗桿一樣高。一支新鉛筆都不止13厘米長,旗桿的高度應該是13米。解答合理嗎?03學以致用1. 在括號里填上厘米或米。長60( )長1( )長28( )厘米厘米米(教科書第7頁做一做)說說你是怎樣確定括號里的長度單位的。桌子還沒有我的一庹長,不可能是60米。小鳥可以停在我手心里,它的腳印不可能是1米長。28厘米只比尺子長一點,操場應該是28米長。(1)數學書長26米。( )(2)燈管長50厘米。( )(3)房間高3厘米。( )數學書長26厘米。√房間高3米。2. 下面的長度單位對嗎?把不對的改正后寫在括號里。(教科書第9頁練習一第8題)(4)字典厚6米。( )(5)大樹高8米。( )(6)教室長10厘米。( )字典厚6厘米。√教室長10米。3. 圈出合適的答案。估計測量比10厘米長 短比10厘米長 短比1米寬 窄比1米寬 窄比1米長 短比1米長 短(教科書第10頁練習一第9題)04課堂小結選擇長度單位時,可以利用單位和數據相結合的方法或借助參照物的方法。第一單元 長度單位第3課時 解決問題學生初學厘米和米,很容易把這兩種概念混淆。一種是在語言上的混淆,一種是在長度觀念上的混淆。學生在描述物體的長度時一味追求用尺精確測量物體的長度,而面對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較弱。針對學生在應用時出現的長度單位概念模糊不清的情況,本節課一開始,復習厘米和米,用手比劃1厘米和l米的長度,讓學生在頭腦中對1厘米和1米有較為清晰的認識,為新課的學習作鋪墊。緊接著課件出示“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經歷觀察、感知、猜想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根據教學參考書的建議及對課本內容的摸索,我憑著自己的理解設計<確定長度單位>這一課時的教學,今天拿到一本《教案與作業設計》,看到這本書里面關于這一課時教學流程,發現自己設計的流程和這里的流程基本一致,沒多大出入,心里有點小欣喜.不過仔細研讀后及反思自己的課堂實際教學,還是發現了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對“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 ”這一問題的探究,學生討論得很熱烈,指名回答效果很好,基本能說出我想要的答案,但是對于他們的回答我沒有及時抓到位,如果我在教學過程中能通過學生的關鍵回答清晰地指導三個方法:排除法、推算法、類比法,課堂效果應該更好。我認為,數學課堂上,對于學生解答問題方法的指導非常重要,而有效地指導而來自教師對各類問題對應解決方法的深刻認識與解讀,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還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各類方法并歸納整理成簡潔的語言運用于方法指導教學中,以使課堂教學達到更佳的效果。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第3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設計.docx 2.第3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課件.pptx 3.第3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反思.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