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課內容有用功、額外功、總功1.利用機械做功時,對人們有用的功叫_______功,記做_______.2.利用機械做功時,并非我們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_______功,記做_______.3.利用機械做功時,動力對機械所做的功叫功,記做_______.總功(W總)、有用功(W有用),額外功(W額外)之間的關系是_______.機械效率1.在物理學中,將_______叫做機械效率.2.機械效率的計算公式:機械效率=_______,用符號表示:η=______.3.對于實際機械,由于_______功的存在,機械的機械效率總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100%.例題精講例1當打水的水桶不小心落入井里后,要設法將水桶打撈出水井,在打撈起水桶的同時,水桶中剩余的水也被提起.在這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水被提高的過程中所做的功為有用功B.水桶和桶內的水被提高過程中所做的功為有用功C.水桶被提高的過程中所做的功為有用功D.以上三種說法都不正確點評:必須注意區別:用水桶打水和打撈水桶這兩個過程的目的不一樣,因此,在這兩個過程中所做有用功和額外功都是不同的,判斷時,不要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例2如圖所示,工人用滑輪組提升重240N的物體,所用的拉力為150N,物體在5s內勻速上升1m求:(1)有用功.(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3)拉力的功率.點評:本題考查功、功率、機械效率的計算,特別注意在利用滑輪組提升物體時,拉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s與物體上升高度^的關系為s=nh,n為承擔重物繩子的段數.【當堂反饋】1.下列關于機械效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機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B、機械效率總小于1C、功率大的機械,機械效率高D、機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2.如圖,動滑輪重為G動,物重為G,利用動滑輪將物體勻速提升h,提起物體所做的功Gh叫做,提起動滑輪所做的功G動h叫做,拉力F做的功Fs叫做,定滑輪的機械效率表達式η==3.起重機在20s內把重物勻速提到樓頂,起重機所做的總功是4×104J,額外功是1.6×104J,則起重機的總功率是________W,機械效率是________。4.某人把重100N的沙子提到6m高的樓上,桶重20N,人體重400N.如圖所示。(1)人直接提著沙桶上樓,需要做的有用功是_____J,額外功是_____J,總功是______J,機械效率是_______.(2)若人站在樓上,用重10N的動滑輪把上述沙桶提上樓,需要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額外功是_____J,總功是_______J,機械效率是________.(3)若改用重5N的口袋裝沙子,則提升過程中,需要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額外功是_______J,總功是_______J,機械效率是_________.【課后鞏固】 5.如圖所示,利用動滑輪提升重物,動滑輪重20N,繩與動滑輪間的摩擦及繩重不計。第一次把重為100N的貨物勻速提升,這個過程的機械效率為η1,第二次把重為200N的貨物勻速提升,這個過程的機械效率為η2。則A、η1>η2B、η1<η2C、η1=η2D、無法確定6.某人用右圖所示的兩種方法分別將同一物體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摩擦和繩重,他所做的有用功W甲W乙,額外功W甲W乙,兩種裝置的機械效率η甲η乙。(選填“>”“=”或“<”)7.小明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在10s鐘內將質量為60kg的物體A勻速提升了2m。已知繩子自由端所用的拉力為200N。⑴畫出物體A的重力示意圖;⑵請計算出與此題相關的任意四個物理量(g取10N/kg)。【課堂學習】問題1:能設計實驗,測定某種機械的機械效率例1:某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據如表所示,實驗裝置如下圖:物理量123鉤碼重G(N)446鉤碼上升高度h(m)0.10.10.1繩端拉力F(N)1.81.42.4繩端移動距離S(m)0.30.50.3機械效率η74%(1)通過表中數據可分析出實驗1是用(填“甲”或“乙”)圖做的實驗,實驗2是用(填“甲”或“乙”)圖做的實驗。(2)請將表中空白處填上恰當的數據。(百分號前保留整數)(3)通過實驗1和實驗2的數據分析可得出結論: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動滑輪的個數越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___________。(4)比較實驗1和實驗3可得正確結論:使用同一滑輪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問題2:如何提高機械效率例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對同一滑輪組進行實驗探究,得到了下表中的數據物理量123鉤碼重G(N)468鉤碼上升高度h(m)0.10.10.1繩端拉力F(N)1.82.43.0繩端移動距離S(m)0.30.30.3機械效率η74%83%(1)將表中數據補充完整。(2)請在方框中畫出進行第一次實驗的裝置圖(每個鉤碼重2N).(3)分析比較表中的數據,你認為同一滑輪組機械效率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用控制變量法研究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1)在做有用功不變的情況下,減小。具體做法是:、、;(2)在做額外功不變的情況下,增大。【課后鞏固】1.小明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如圖1所示的滑輪組進行了三次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物重G/N物體上升的高度h/cm測力計的示數F/N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cm1632.592652.5173682.524(1)分析表中數據,回答以下問題:①表中有一個數據的記錄是錯誤的,錯誤的數據是;②第3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無關。(2)小紅在小明實驗的基礎上多使用一個滑輪也做了實驗,如圖2所示。①小紅多使用一個滑輪,目的是為了改變;②當這兩位同學使用各自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若忽略繩重及摩擦,它們的機械效率(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2.小明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過程如圖所示。小明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丁所示。(1)根據上面的實驗數據,計算該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總功和機械效率(寫出計算步驟)。(2)若增加提升鉤碼的個數,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填“增大”、“不變”或“減小”)。影響該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還有。3.如圖為“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鉤碼總重6N,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勻速拉動細繩時的示數如圖所示。(摩擦不計)(1)由圖可知,實驗時彈簧測力計對細繩的拉力為多大?(2)若鉤碼3s內上升0.1m,則彈簧測力計拉力做功的功率為多大?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多大?(3)若僅增加鉤碼的個數,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如何變化?4.小明對“斜面的機械效率與什么因素有關?”這一課題,提出了如下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①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關;②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關;③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長度有關;④斜面的機械效率與物體的重力有關。給你如圖所示的裝置,請你選擇上述猜想中的一項,并解答下列問題:(1)你選擇的猜想是 (填寫序號)(2)要用圖中的器材完成你選擇的探究,還要補充的器材是:(至少寫出兩種) (3)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需要控制不變的因素有:① ;② ;③ 。FA甲乙甲乙圖1圖2甲乙丙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