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知識梳理一、什么是杠桿1.在物理學中,將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______________的_______稱做杠桿.2.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_______的.二、杠桿的五個名詞1.支點是指杠桿_______的點,用字母_______表示.2.動力是指_______的力,用字母_______表示.3.阻力是指_______的力,用字母_______表示.4.動力臂是指_______到_______的距離,用字母_______表示.5.阻力臂是指_______到_______的距離,用字母_______表示,三、兩個注意點1.關于動力和阻力的概念:a.動力、阻力都是杠桿受到的力,所以作用點在杠桿上.b.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轉動的方向相反.2.關于力臂的概念:a.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b.某一力作用在杠桿上,若其作用點不變,但力的方向改變,那么力臂一般也要改變.c.力臂不一定在杠桿上.d.若力的作用線過支點,則它的力臂為零.四、什么是杠桿的平衡杠桿的平衡:杠桿處于_______狀態(tài)或緩慢勻速轉動狀態(tài)時稱做杠桿的平衡.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目的:我們要研究動力、_______與阻力、之間滿足什么關系時杠桿能平衡.實驗器材:(教材中圖11-4)杠桿、支架、_______、_______、細線.實驗步驟:(1)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保持靜止.(2)分別研究以下三種情況下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情況,并將結果記錄在表格中.(表格請在下面的方框內畫出)a.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保持不變,改變鉤碼的數(shù)量.b.鉤碼的數(shù)量和位置保持不變,改變彈簧測力計的位置.c.鉤碼的數(shù)量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保持不變,改變鉤碼的位置.(3)求出各次實驗中,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值,加以比較. 實驗結論: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______,用字母可以寫成_______.五、杠桿的分類六、杠桿分類的幾點說明(1)杠桿省力、費力是針對動力和阻力的大小相比較而言的.(2)所謂省距離是指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小于阻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3)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杠桿是沒有的,例題精講例1 小明使用撬棒,將如圖所示的石塊撬起,若小明在撬棒D點沿DM方向用力撬起石塊1,撬棒的支點是_______點;若小明在撬棒D點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塊1,撬棒的支點是_______點.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可采用假設法,假設杠桿先動一下,通過動一下便可知道哪一點是杠桿的支點. 例2如圖甲所示,F(xiàn)1為鍘刀工作時的動力,O為支點,請在圖中作出動力臂l1和鍘刀受到的阻力F2的示意圖.點評:作阻力F2時要注意力的方向,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轉動的方向相反.反饋訓練1.釣魚時,釣魚竿可看成一根杠桿,如圖所示,其支點位于圖中的_______點,動力作用點在_______點處,阻力作用點在_______點處. 2.作出圖中各杠桿的動力臂l1與阻力臂l2.例3如圖甲所示,一輕質杠桿OA可繞O點無摩擦轉動,A端用繩子系在豎直墻壁的B點,在杠桿的C點懸掛一重為20N的物體,杠桿處于水平靜止狀態(tài).已知OA長為50cm,OC長為30cm,∠OAB=30°.(1)請在圖中畫出繩子對杠桿拉力F的力臂.(2)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點評:解答此類題目要明確兩點:(1)明確已知條件(此題中尤其要注意動力臂和阻力臂的確定,不能認為動力臂是AB,阻力臂是AC).(2)要明確解題的原理(F1l1=F2l2),解題時先把已知條件列出,再將已知條件代入變形式求解.反饋訓練1.如圖所示,4個輕質杠桿各以中點為支點,在支點兩側分別掛著不等重的物體,其中能保持平衡的是()2.某同學在做單臂俯臥撐運動,如圖所示.他的重心在A點,所受重力為520N,他將身體撐起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地面對手的支持力為多少?例4以下四幅圖描繪的是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其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_______,屬于費力杠桿的是_______.(填字母)點評:解答這類試題的關鍵是:(1)確定杠桿的支點;(2)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不能憑感覺解題,更不能死記硬背.例5如圖所示,要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在A點分別作用的四個力中,最小的是()A.F1B.F2C.F3D.F4點評:解答這類試題的關鍵是尋找力臂最長的力,不管杠桿是直的還是彎的,將支點與力的作用點的連線作為力臂是最長的,此時使杠桿平衡的力是最小的.反饋訓練1.人的前臂如圖所示,是一個_______(省力/等臂/費力)杠桿,這個杠桿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如圖所示是一種拉桿式旅行箱的示意圖,使用時相當于一個_______(省力/費力)杠桿;若箱的重力為100N,動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要使該杠桿平衡,則豎直向上的拉力F為_______N.3.為使杠桿ON在圖中位置能保持靜止,需在M點施加一個力F.畫出物體A對桿的拉力的力臂和在M點對桿的最小拉力F的示意圖.知識梳理一、定滑輪和動滑輪1.滑輪:主要部分是能_______的輪子.滑輪實質上是_______的變形.根據(jù)使用情況的不同,滑輪可分為_______滑輪和_______滑輪.2.定滑輪:使用滑輪時,軸的位置_______的滑輪,稱為定滑輪.3.動滑輪:使用滑輪時,軸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滑輪,稱為動滑輪.二、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1.探究定滑輪的特點定滑輪的特點是不_______,但可以改變力的_______.若不考慮摩擦,作用在繩端的力應等于重物的重力.若物體上升的高度為h,則彈簧測力計向下拉動的距離s=_______.2.探究動滑輪的特點使用動滑輪可以省_______的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若物體上升的高度為h,則彈簧測力計向上拉動的距離s=_______.3.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實質(1)定滑輪的實質是一個_______杠桿.(2)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是阻力臂_______的省力杠桿.例題精講例1如圖所示,物體A和B所受重力都為120N,滑輪重力和摩擦均不計.當分別用力勻速提升物體A和B時,F(xiàn)A為_______N,F(xiàn)B為_______N.點評:對于此類問題,應首先判斷是定滑輪還是動滑輪,然后根據(jù)它們的特點進行分析.例2如圖所示,在用滑輪將同一物體沿相同水平地面勻速移動時,拉力分別為F甲、F乙、F丙、F丁,比較它們的大小(不計滑輪重及滑輪與細繩間的摩擦),正確的是()A.F甲>F乙B.F乙=F丙C.F丙D.一樣大 點評:利用滑輪水平拉動物體時,克服的是物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而不是物體的重力. 例3、如圖所示,物體A和B所受重力都為200N,滑輪重力和摩擦不計,當用力分別勻速提升物體A和B時,F(xiàn)A為_____N,F(xiàn)B為______N。 例4、用一個定滑輪來吊起一重物,如圖所示F1、F2和F3,那么這三個力的大小關系如何? 反饋訓練1.滑輪實質上是一個變形的_______.升國旗的旗桿頂部的滑輪是_______滑輪,而起重機掛鉤上的滑輪是_______滑輪.2.觀察圖中人們利用簡單機械的情景.其中,甲的目的是_______,乙的目的是_______.一輛汽車不小心陷進了泥潭中,按如圖所示的甲、乙兩種方法安裝滑輪,均可將汽車從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車的動力比阻力小800N,則圖甲中人拉動汽車的拉力至少為_______,圖乙中人拉動汽車的拉力至少為_______,其中比較省力的是圖_______.(繩與滑輪間的摩擦不計)滑輪組1.定義:_______輪和_______輪的組合裝置稱為滑輪組.如教材中圖11-20所示的就是兩個常見的滑輪組.2.特點:使用滑輪組可以省力,可以省距離,可以改變施力的方向,但不能既省力又省距離.3.滑輪組的省力情況(1)理想滑輪組(不計摩擦和動滑輪重)——物.(2)只忽略摩擦和繩重,不忽略動滑輪重——(G+G物)(n是承擔動滑輪的繩子股數(shù))4.如何確定滑輪組繩子的段數(shù)n(股數(shù))(1)采用“分離法”:在定滑輪與動滑輪之間畫一條虛線,只數(shù)與動滑輪相聯(lián)系的繩子的股數(shù),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繩子的股數(shù)n=5;如圖乙所示的滑輪組繩子的股數(shù)n=4.圖乙中最后那股繩是從最上面的定滑輪繞下來的,只起到改變力的方向的效果,而不承擔物重.(2)觀察繩子的固定端:固定端在定滑輪的鉤上,段數(shù)是偶數(shù);固定端在動滑輪的鉤上,段數(shù)是奇數(shù);簡稱“奇動偶定”.5.股數(shù)n、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重物移動的距離h間的關系:S=nh.例題精講例1用下面的滑輪或滑輪組將同一重物G勻速提高h高度,最省力的是(不計滑輪重和摩擦)()點評: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是由繩子的股數(shù)決定的,繩子的股數(shù)越多越省力.例2用滑輪組提升重物,請在圖甲中畫出拉力的繩子的繞法.(不計動滑輪、繩重和摩擦)點評:畫滑輪組繩子的繞法時,繩子要用直線畫出.例3、如圖所示,滑輪自身重力和摩擦不計,請按題中所給的F與G的關系要求,在圖中用筆畫線代替繩子將滑輪組繞好。 例4、不計滑輪重,用200N的力提升880N的重物,應至少用幾個滑輪?如何安裝?反饋訓練1.用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三種裝置都可以把重物舉高,使用_______裝置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使用_______裝置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使用_______裝置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2.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起重120N的重物,承重的繩子的股數(shù)n=_____;若不計滑輪重和摩擦,則拉力F=_____N;若物體上升0.2m,則繩子自由端上升的高度為_____m.3.如圖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著繩子,使重100N的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若物體與地面的摩擦力是40N,則拉力的大小是(不計滑輪的重和滑輪的摩擦)()A.70N B.50N C.20ND.13.3N練習11.定滑輪的實質是_______杠桿,動滑輪的實質是_______杠桿,使用動滑輪時能省_______的力,但要費_______.2.如圖所示,在旗桿上升起的奧運五環(huán)旗幟,使用的A裝置是_______(定/動)滑輪,它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它的優(yōu)點是_______,缺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圖所示,物重10N,手拉彈簧測力計在C位置時示數(shù)為_______N;若手拉彈簧測力計在A、B、C三個不同位置時,拉力FA、FB、FC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4.如圖所示,把重20N的物體勻速向上提起,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2N,若不計繩重及摩擦,則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N.動滑輪重力的大小是_______N;若重物上升的速度是0.1m/s,則繩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為_______m/s.5.如圖所示是一幅科學漫畫,畫中所用機械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胖子、瘦子、袋子的重分別是G1、G2、G3,則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_.6.如圖所示是汽車陷進泥潭后,司機實行自救的示意圖.自救使用的滑輪是_______(定滑輪/動滑輪),其作用是_______.若車和貨物的總質量為5t,地面的摩擦阻力為重力的0.02倍,則拉力F大約為_______N.若汽車移動的速度為0.05m/s,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_______.(g取10N/kg)7.關于滑輪,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_______()A.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B.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還能改變動力的方向C.定滑輪的實質是個等臂杠桿D.動滑輪的實質是個動力臂為阻力臂兩倍的杠桿8.下列各圖中利用了動滑輪的是()9.如圖所示,用動滑輪勻速提升重物,并沿不同方向用力,其中最小的力是()A.F1B.F2C.F3D.一樣大10.在我國古代,簡單機械就有了許多巧妙應用,護城河上安裝的吊橋裝置就是一個例子,如圖所示.在拉起吊橋的過程中()A.吊橋是省力杠桿B.A點是吊橋的支點C.AB是吊橋的阻力臂D.滑輪起到省力的作用11.某同學在“探究動滑輪的特點”的實驗時,進行了正確操作,并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分析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實驗結果與課本中“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的結論不符,面對這一事實,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A.與同學分析可能原因B.實驗失敗,停止實驗C.改進實驗條件,重新買驗D.查閱資料,了解結論的適用條件12.如圖所示,用一動滑輪提升重物.請在圖中標明支點O,畫出力F1、F2的力臂l1、l2.練習21.如圖所示,重物G懸于空中保持靜止狀態(tài),動滑輪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計,則_______可省一半力,_______最不省力,_______和_______用力大小相等.如圖所示,若繩重和摩擦不計,動滑輪重不計,物重G=300N,則圖甲中的拉力F甲=_______N,圖乙中的拉力F乙=_______N.若不計繩重及摩擦,動滑輪的重力為30N,物重G=300N,則F甲'=_______N,拉力F乙'=_______N.3.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不計滑輪重和摩擦),將陷在泥中質量為3t的汽車拉出,若拉力F為900N,繩端移動3m,則汽車受到的阻力為_______,汽車向前移動_______m.4.某同學用滑輪組提升物體,物體升高1m時,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是3m,則該滑輪組至少由_______個定滑輪和_______個動滑輪組成.-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