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機構與特點: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城市經濟》視頻課堂實錄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機構與特點: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城市經濟》視頻課堂實錄

資源簡介

(共40張PPT)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
精品教學課件
從《清明上河圖》
看北宋的城市經濟
北京師大二附中 紀連海
以《清明上河圖》為背景的家具
以《清明上河圖》為背景的撲克
以《清明上河圖》為背景的火花
趙太丞家藥鋪柜臺上的一把十五檔的穿檔算盤
《清明上河圖》中船的釘接榫合結構
從《清明上河圖》
看北宋的城市經濟
北京師大二附中 紀連海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短屏洹?br/>材料二:長安大道橫九天 。 ——李白
材料三:六街鼓歇行人絕,九衢茫??沼性?。
——長安中鬼
住宅和商鋪混在一起
北宋東京城布局示意圖
材料四:二紀以來,不聞鐘鼓之聲 。
——[北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
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的城市經濟
1.經營場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的城市經濟
1.經營場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2.經營手段:招牌幌子
材料四:二紀以來,不聞鐘鼓之聲 。
——[北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
材料五:(宋太祖趙匡胤說) “京城夜市至三鼓已來,不得禁止?!薄端螘嫺濉な池浟摺?br/>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的城市經濟
1.經營場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2.經營手段:招牌幌子
3.經營時間:夜市
材料六:“諸門橋市井已開……酒店多點燈燭沽賣,每分不過二十文,并粥飯點心。亦間或有賣洗面水,煎點湯茶藥者,直至天明?!杏种輼蛑聊蟽惹俺贸u藥及飲食者,吟叫百端。”
——《東京夢華錄》卷三,“天曉諸人入市” 條
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的城市經濟
1.經營場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2.經營手段:招牌幌子
3.經營時間:夜市
4.經營理念:服務業
遼西夏的崛起和強大 遼

西夏
北宋
材料七:“夫一賜樂業,立教祖師,阿無羅漢,乃盤古阿耽十九代孫也?!霭滋祗?,奉命而來。有李、俺、艾、高、穆、趙、金、周、張、石、黃、聶、金、張、左、白,七十姓等,進貢西洋布于宋。帝曰:‘歸我中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 ——《重建清真寺記》
北宋時通東京各運河圖
材料八:北宋時期汴水運輸量表
年代 汴水運輸量 材料來源
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 4000000石 馬端臨:《文獻通考·國用考三·漕運》
宋太宗至道初年(公元995年) 5800000石 馬端臨:《文獻通考·國用考三·漕運》
宋仁宗時(公元1023年~1063年) 8000000石 《宋史·卷三三一·孫長卿傳》
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的城市經濟
1.經營場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2.經營手段:招牌幌子
3.經營時間:夜市
4.經營理念:服務業
5.經營活動:八方輻輳
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的城市經濟
1.經營場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2.經營手段:招牌幌子
3.經營時間:夜市
4.經營理念:服務業
5.經營活動:八方輻輳
6.經營地域:“草市”
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的城市經濟
1.經營場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2.經營手段:招牌幌子
3.經營時間:夜市
4.經營理念:服務業
5.經營活動:八方輻輳
6.經營地域:“草市”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我對紀連?!稄摹辞迕魃虾訄D〉看北宋城市經濟》一課的評價
山東省高密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王宗彬(特級教師)
這幾天,連續看了幾遍紀連海老師的《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城市經濟》,開始覺得也沒什么出奇的地方,錄音的效果也不很好,但連看幾遍后,覺得紀老師的課堂很有些獨到的地方,能上百家講壇,也非浪得虛名。紀老師這節課上了60分鐘,臺上的學生,臺下的老師,都聽得非常認真,是什么東西吸引了在座的師生,除了大家公認的紀老師知識淵博外,還有哪些東西在吸引著學生?這幾天一直在思考著這一問題。通過跟老師們的討論,我個人因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紀老師開始講課時,先放了一段音樂,在音樂聲中,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聽課老師有一種“望峰息心”之感,迅速地進入到學習情景中。講課時,話筒出了一點問題,聲音很小,這本是個容易造成尷尬、冷場、卡殼的事,但被紀老師輕描淡寫地化解了,在服務員調試話筒時,他對學生說:只要學生能聽到就可以了,下面聽到聽不到沒關系。這句話引來學生的一片笑聲。此事雖小,但如果沒有對課堂的熟練駕控,可能很難做到這一點。通過這個小插曲,也不難看出紀老師的自信,正是有了自信,才有了課堂上的自如、自在,這一點應該值得我們每一個歷史老師學習,不管講什么課,都應該充滿自信,自信一種“場”,雖無形,但可以影響到別人,我們都有這樣的常識,當我們低頭不看別人時,如果有人注視我們,我們也可以感覺得到,自信也是這樣,你的自信也可以影響到學生。我們走上講臺,就應該有一種“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用你的自信去影響你的學生,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自信的教師,才能培養出自信的學生。
他在導入新課時,也有自己的獨特處理方式。他沒有介紹《清明上河圖》在繪畫史上的地位,也沒有介紹它對歷史教學的影響(因為下面將要主要探討這個問題),而是介紹了這幅畫對研究數學史、造船史的重要作用,并出示了兩幅圖片為證,一是十五檔算盤,二是釘接榫合結構的船,這些是學生在課本中沒有接觸到的,一般的賞析《清明上河圖》的文章中,也沒有介紹類似情況的?!靶路f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了他們的好奇心,“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也是這節課成功的原因之一吧。同時,紀老師也向我們展示了一種處理教材、導入新課的技巧。
二、對比中引發學生去探究
為了講宋代的城市經濟,紀老師首先從唐都長安開始講起,很有一種歷史意識。因為只有弄清長安城的特點,更容易理解北宋城市的變化,使學生很容易得出或認同街市制代替坊市制這一結論。一般來說,人們思想最活躍的時候,是在矛盾碰撞的時刻,“憤悱”的狀態中,只有在上述情景中,才更容易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激發出學生解決問題的好勝之心。正如司馬遷所說: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嘤跃刻烊酥H,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創設矛盾情景,設置“憤悱”的狀態,就是要讓學生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通過思考、探索與實踐,達到“成一家之言”的目的。這節課中,紀老師或通過對比,或通過展示新材料,讓學生時常處在一種“不得通其道”的情景中,始終在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下進行積極的思考。
三、豐富的史料是學生思考的基石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有些老師往往在啟發學生時,單純地問學生:你再想一想、再討論一下,而沒有給學生補充必要的史料,有些老師把學歷史變成了猜歷史結果,嚴重違背了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治史原則。紀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補充了豐富的史料,創設出一個個模擬的歷史場景,使學生在這一個個的場景中去感悟歷史。如紀老師在講完長安城的“晨鐘暮鼓”和城市特點后,補充了兩段史料:材料一:長安大道橫九天──李白,材料二:六街鼓歇行人絕,九衢茫??沼性?。──長安中鬼 。通過這兩段史料,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是當時的長安人,談談自己生活在長安的感受,一方面可以感悟到長安城的氣勢宏偉,另一方面也感悟到長安城夜間“行人絕”、“空有月”的寂寞與單調。
正是有了這史料作鋪墊,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對宋代城市生活有了更加清晰、準確的認識。
四、注重發掘歷史細節
紀老師非常注重利用歷史的細節,以小見大,我們常說:細節決定一切。這句話用在歷史教學中同樣適應。紀老師注重細節教學,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為學習新內容打下基礎,如讓學生觀察孫羊店的大門上掛的圓圓的兩個東西是什么?這一細節的發掘就是為了過渡到下面對夜市的學習和探究的。二是為了說明或探究歷史特征,如幌子和招牌的討論,就是要讓學生明白經營手段的變化,人們開始改變原來那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思想,開始沿街設鋪,并且有了原始的廣告意識和商標意識,體現了以小見大的教學原則,同時又不露痕跡,自然而然地導入到下一內容的學習中來,用一位歷史老師的話來說,紀老師的課是“渾然一體”,讓人絲毫沒有感覺到一種臃腫、拖沓之感。三是以新奇制勝,課堂要抓住學生,“出新”是一個重要的法寶,紀老師是此道中的高手,從他補充的史料,從唐長安城的名人住宅分布圖,從十五檔算盤,到清時上河圖中的店鋪的選擇等,都匠心獨運,有些材料不要說是學生,就是我們老師也有沒見到過的,正是由于在細節中出新,才深深吸引住學生的“眼球”。
我們說歷史是豐富多彩的,它的這一特性就體現在細節中,可以這樣說沒有細節,就沒有歷史,就沒有使人明智的歷史。

五、處處注意以問題引領學生思考
紀老師在課堂上,非常注重以問題引領學生思考,先表述歷史表象,根據歷史表象來提出問題,這樣的例子在紀老師這堂課中比比皆是,這也是《百家講壇》節目的一個顯著特點,正如我國古人所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一樣,有了問題,我們必然就想要去思考,而這種思考,是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紀老師這一點應該是做得很好的。當然提出問題,應該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最好是運用史料,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歷史的結論。
六、個性化地解讀和組織教材
除上述五個方面以外,還有重要的一點是紀老師對這節課有自己個人的領悟與解讀,他沒有照本宣科,而是根據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史料、對教材進行了個性化的解讀,在解讀的過程中,又以求新為主線,把宋代城市經濟生活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解讀:1.經營場所;2.經營手段;3.經營時間;4.經營理念;5.經營活動;6.經營地域。而這六個方面也不是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分別以街市制代替坊市制、招牌幌子、夜市、服務業、八方輻輳、草市等六個小點來加以說明,而這些都基本上是以《清明上河圖》為主線而組織起來的,這也是他這節課聽起來渾然一體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在處理教材時,要注意設計一根紅線,用這根紅線把你所要設置的問題串連起來,這樣你的課堂才不會顯得支離破碎。紀老師就是以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城市經濟這根紅線,通過經營場所、經營手段、經營時間、經營理念、經營活動、經營地域等六個方面的變化來突出這根紅線。同時圍繞這根紅線設計小問題,以小問題來引領課堂,進一步突出這根紅線,上面的六個問題即是。
紀老師的這節課,當然也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如課堂講授時間、學生的參與方式、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主體地位等方面,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之外,本文在這里不作探討。
紀老師的課還有很多的特點,筆者因水平所限,只能窺一斑而難見全豹,把自己聽課的一點體會總結出來,拋磚引玉,希望能引發各位同行的討論和思考。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城市經濟
北京師大二附中 紀連海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觀察,了解宋代城市經濟的發展狀況,體驗探究文物是感知和學習歷史的重要途徑及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解讀文獻資料,初步學會用文獻資料與文物資料相互印證的方法,認識宋朝是我國古代繼隋唐之后經濟和文化科技繼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朝代。
引導學生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欣賞與探究,感受祖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體悟祖國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認識古代優秀文化遺產的歷史與現實價值,樹立保護文物、保護歷史遺跡的意識。
教學課時:l課時
教學重點:了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所反映出的宋代城市經濟發展狀況。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從《清明上河圖》這類文物中提取、考證歷史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課前:向學生發放《清明上河圖》復印件。
教師導入新課:北宋晚期即徽宗時期的畫家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歷史風俗畫。提到這幅畫,同學們會說:太熟悉了。是的,現在以《清明上河圖》為裝飾的產品有很多,如以《清明上河圖》為背景的家具、撲克、火花等等(課件演示:家具、撲克、火花上的《清明上河圖》,圖1~3,圖片詳見附件中的課件,下同。)。
師:說實話,《清明上河圖》這件文物真的是非常偉大。整幅圖就像一部百科全書,如果要研究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船舶制造、橋梁建造等,都需要借助這幅圖,例如研究數學史,圖中的一個場景就為我們認識中國古代的計算工具——算盤,提供了珍貴資料。同學們請看發給你們的《清明上河圖》的第一頁(圖4),這里有一個開藥鋪的趙太丞家。就在這家藥鋪的柜臺上面,有一把15檔的穿檔算盤(課件演示:算盤)。經過放大可看出,算盤中有一道橫梁把珠統分為上下兩部分(穿檔),15串算珠內貫直柱(“檔”),基本與現代算盤無異。這可能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算盤了。
下面咱們再看看圖中的這條船(課件演示:船,圖5)。從這條船上,我們可以看出當時船舶發展的許多技術成就。仔細看,船板上有一排釘子。這可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連接工藝,叫釘接榫合,即船板使用長釘連接,釘是從船殼外向里釘進。這項技術在唐朝已得到應用,1960年和1973年江蘇出土的兩艘唐代木船上都使用了穿插鐵釘的搭接技術,發展至宋代,這項技術更加成熟。而那時歐洲國家的船板仍用皮條和繩索綁扎,還不會用釘榫連接。這印證了宋朝時中國的造船技術在世界上處于領先的地位。這是《清明上河圖》與船舶建造學關系的重要一例。
好啦,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的城市經濟(課件演示:本課課題)。
新課講授
師:說到城市經濟,我就想起了一個詞:“坊市”?!胺弧笔蔷用駞^,“市”是商業區。這在學習唐都長安時大家了解過(課件演示:唐朝的坊市,圖6),想必我們西安的同學都不陌生。那我的問題就出來啦:關于唐朝的“坊”和“市”,你們知道的有哪些呢?哪位同學先來說說“坊”?
生:唐朝的居民區分為大小不等的114個“坊”,其中面積最小的坊只開一個坊門,而積居中的坊東、西各有一個坊門,面積最大的坊是在東、南、西、北都開有一個坊門。每個坊兩個相對的坊門之間連接有道路,是坊內的主要街道,大坊的坊門間是兩條相互交叉的十字街。坊內這條橫街和十字街以外的街道,稱為“巷”或“曲”?!胺弧迸c“坊”之間,“坊”與“市”之間,都要用高大的“坊墻”或“市墻”隔開。
師:說得很具體。這使我想起了西安的鐘鼓樓。鐘和鼓原本都是樂器,以后逐漸用于報時,鐘鼓樓(課件演示:西安鐘鼓樓,圖7)即成為報時建筑。唐長安就對居民生活實行嚴格的晨鐘暮鼓制度。每天早起鳴鐘,各坊坊門隨著城門同時開啟,百姓可以上街活動;每天日落鼓響,各坊坊門隨著城門同時關閉,實行宵禁,禁止行人上街。違者稱為“犯夜”,要受拘禁。同樣,市的聚散也依鼓鉦而行,根據《唐六典》記載(課件演示:材料一):
“凡市,以日中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br/>下面,哪位同學再來說說“市”?
生:唐朝主要有“東市”和“西市”兩個商業區。兩市的四面都設有高大的“市墻”,與周邊的“坊”隔開。市墻四面設門,由司市掌管鎖鑰。市內,井字形街道將其分為九部分,各市按照同類而聚的原則進行商業活動。
師:也就是說,你若是個唐朝商人,想要在都城長安經商,那就必須在政府規定的時間、選擇政府規定的地域,擺上一個固定的攤位,出售政府批準的商品。這不由使我們聯想到《木蘭辭》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的景象??梢娞瞥摹笆小边€保留了些許漢代“市”的影子。
師: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坊市制度,其實質是一種在空間和時間上對城市生活加以限制的封閉型管理體制,它的最大作用莫過于創設了一個封閉的法治的城市商業空間。所以,(課件演示:材料二、三)唐人一方面贊嘆“長安大道橫九天”的浩蕩之勢;另一方面又感慨長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絕,九衢茫??沼性隆薄kS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這種過細、過死的管理,已成為城市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到了北宋,上述這些發生了哪些變化呢?請觀察《清明上河圖》(圖8)后回答這一問題。
生:第一,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坊墻”或“市墻”都沒有了,居民區與商業區交叉存在(課件演示:住宅和商鋪混居,圖8)。第二,東京城內的店鋪大都臨街開設。也就是說,東京城內的坊區和市區,不再“涇渭分明”(課件演示:北宋東京城布局示意圖,圖9)。
師:是的,在宋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中“坊墻”或“市墻”均被拆毀,坊市的界限不復存在了??臻g限制既被打破,那對坊市的時間限制呢?根據宋敏求《春明退朝錄》中記載(課件演示:材料四)的“二紀以來,不聞鐘鼓之聲”看,宋神宗時已有二三十年(12年為一紀)沒有敲鐘擊鼓了,可見各項管制是在H益松弛,這點在下面還要詳細提到。那么,替代“坊市”制度的是什么呢?就是“街市”制度:城市中居民區與商業區交叉存在,并逐漸連成一片,居民眾多的小巷不再相互隔離而直通大街,從而使大街小巷的暢通結構取代了舊有的封閉結構。(課件演示板書:1.經營場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師:我們再仔細看看《清明上河圖》的第一頁(圖10、11),與前代相比,宋代的“街市”還有什么變化呢?
生:(自由回答)。

師: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商店的鋪面上都有用于招徠顧客的招牌和幌子。招牌最初是一種無字的布簾,以后簾上逐漸題了店鋪名號,繼而又被題了文字的木牌代替,多用以指示店鋪的名稱和字號,也可稱為牌匾。“幌子”原指窗簾、帷幔,古時酒店用布旗招徠顧客,所以酒旗也稱“幌子”。后來加以引申,凡商店門面上展示的標志,統稱為“幌子”,主要表示經營商品的類別或不同的服務項目,也就是行標。商店一般多用實物、裝載實物的工具或實物模型做“幌子”,也有以燈具、旗簾和文字牌匾為幌子的。你們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到了哪些招牌和幌子呢?
師生共同查找:《清明上河圖》第一頁上圖左側(圖10)中街路北“趙太丞家”兩側有落地的招牌廣告,西面“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東面“大口中丸口腸胃口”,“五勞七傷口口口”;街南有掛著“解”字的當鋪,還有“李家輸賣門”“久住王員外家口”等老字號;再往北一點還有“楊家應癥”“王家口明疋帛鋪”“梅大夫往風”“劉家上色沉檀楝香鋪”等?!肚迕魃虾訄D》第一頁上圖右側(圖11)是寫著“香茶”字樣的茶肆,在桌案上擺放著茶具;茶肆隔壁掛著“正店”招牌,再往西是“孫羊店”(課件演示:相關圖片)。
師:據統計,除景物的遮擋外,圖中有商家設置的廣告招牌23處,廣告旗幟10面,燈箱廣告4塊,大型廣告裝飾彩樓、歡門5座。北宋城市經濟中廣告文化的發達由此可見一斑。商家用招牌和“幌子”做廣告的策略,具體源于何時,并無統一說法,但從唐代陸龜蒙“小爐低幌還遮掩,酒滴灰香似去年”的詩句來看,不晚于唐代,招牌和“幌子”已經出現。但如此的普及,還是北宋以后的事情。而這也是北宋城市經濟與漢唐相比,在經營手段方面進步的一個重要表現。(課件演示板書:2.經營手段:招牌幌子大行其道)
師: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正店”兩字旁邊,大門上面的是什么呢?
生:兩個燈箱廣告。(課件演示:燈箱)
師:剛才說到《清明上河圖》中有燈箱廣告4塊,其中就有這兩塊(圖11)。問題在于:你做廣告就得了,為什么非得采用燈箱的形式呢?換句話說,這燈箱是干什么用的呢?
生:應該是店主人為在夜間招徠顧客用的。
師:很對,這可以說就是夜市廣告。由此,我們就進入下一個環節:北宋城市經濟中,市的營業時間問題。在北宋以前,夜市往往為官府所嚴禁。人宋后,東京城夜市日益興旺,政府亦不再禁止?!端螘嫺濉な池浟摺酚涊d了宋太祖趙匡胤于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對開封府所下的詔令(課件演示:材料五):“京城夜市至三鼓已來,不得禁止?!弊源艘院?,夜市不斷發展,宋徽宗年間尤盛??梢哉f,夜間商業活動的出現,表明了東京城市商業貿易活動的活躍,同時,城市長期以來作為政治、軍事中心而實行的嚴格時間管理制度,到這時由于經濟因素的增強而漸漸松懈,反映出大都市經濟中心地位的上升。(課件演示板書:3.經營時間:夜市開始興盛)
師:大家再仔細看發的《清明上河圖》前兩頁,并結合以下這段材料(課件演示:材料六),我們來繼續討論北宋“市”的經營時間,除了正常的日市和剛才說過的夜市之外,還有沒有什么其他的“市”呢?
材料六:“(開封城)諸門橋市井已開……酒店多點燈燭沽賣,每分不過二十文,并粥飯點心。亦間或有賣洗面水、煎點、湯、茶、藥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橋至南內前趁朝賣藥及飲食者,吟叫百端?!?br/>──《東京夢華錄》卷三,“天曉諸人入市”條
生:還有早市。
師:這樣看來,在北宋的東京,一天24小時,幾乎是時時刻刻都有市。相較之下,北宋這種時間限制打破后城市經濟的活躍程度,隋唐是難以望其項背的。
師:下面,哪位同學再來說說在這段材料里,市場內都賣什么呢?
生:賣酒、粥飯點心、洗面水、湯、茶、藥等。
師:在剛才這段材料中,你覺得最有意思的是賣什么的?。?br/>生:賣洗面水的。
師:這就可以從中看出服務性行業的勃興。
傳統商業一般買賣的是普通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而到了北宋時期,商業有了巨大的發展,突出表現在服務性行業的勃興上。所謂服務性行業,主要是為人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服務。在中國古代,服務性行業主要包括飲食業、旅店業、醫藥業、茶坊和浴堂業、倉儲租賃業以及字畫裝裱業等。下面,我們先來說說飲食業。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有一“孫家正店”(課件演示:孫家正店,圖11)。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個酒樓接待的應該是些什么人呢?證據有哪些?
生:“孫家正店”接待的應該是京城中有勢有財的上層社會人士。證據:門上彩樓歡門精致,表明酒家規模大,裝修豪華。門口人流熙熙攘攘,停有許多車馬,樓上高朋滿座。不遠處兩乘有侍女跟隨的暖轎款款而來,侍女非普通百姓家所有,而且轎子在當時也是為權貴所有的交通工具。
師:同學們判斷的不錯,證據也比較有力。根據《東京夢華錄》的記述,汴京御街上的飲食店中,經營正規的稱為“正店”,一般官僚、貴族才吃在“正店”。那普通百姓宴請賓朋應該在哪里呢?請看《清明上河圖》第二頁上圖(圖12)城外汴河上虹橋南岸的“十干腳店”(課件演示:十干腳店)。腳店一般是指正店以外的小型酒店,這家店規模雖不能與“孫家正店”相比,但也是賓客滿座。這才是普通百姓宴請賓朋的地方。
師:人食五谷雜糧,哪能不得病呢?接下來,我們就該說到醫藥業了。醫藥業是比較常見的一個服務性行業。請觀察《清明上河圖》第一頁上圖左側(圖lO),看看這幾家藥鋪的分布,有什么特點呢?是彼此相隔遙遠呢?還是相對比鄰而居呢?(課件演示:藥鋪)
生:當然是相對比鄰而居啊!一進城就是“趙太丞家”,不遠處是“劉大夫家”,“劉大夫家”斜對面就是“梅大夫家”,“梅大夫家”旁邊還有“楊大夫家”。
師:在對“市”的管制日益松弛之下,眾多藥鋪仍選擇比鄰而居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生:說明當時的商業競爭非常激烈。
師:眾多藥鋪比鄰而居,類似今天的商業一條街+同行間既有競爭、有比較,又形成了一定規模,在優勝劣汰中發展的更加成熟,這正是經營理念的變化使然。因此,這種現象也是北宋城市經濟繁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
師:接下來,就該說到旅店業了。住店嘛,可以到圖中的這家“久住王員外家”(課件演示:久住王員外家,圖10)。在當時的東京城內,這樣的旅館、客店多達兩萬余間。說到這里,我有幾個問題需要與大家共同探討。第一問題:東京城內有這么多的旅館和客店,看來流動人口是蠻多的啊。你能運用相關資料算算徽宗年間的東京城總共有多少人嗎?
生:(自由發言)。
師:據《宋史·地理志》記載:“開封府,崇寧(1102—1106年)戶二十六萬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萬二千九百四十。”如果再加上沒有戶籍的流動人口,以及官府機構和幾十萬軍隊,人口應該有百余萬。要知道,在同一時期,歐洲最大的城市──倫敦,只有四、五萬人。人口數量如此之大,服務行業不發達行嗎?(課件演示板書:4.經營理念:服務性行業勃興)
師:第二個問題:這么多的流動人口,這么繁榮的買賣,人們交易的時候,所使用什么形式的貨幣呢?
生:銅錢、金銀和紙幣。
師:銅錢、金銀和紙幣都可能使用,不過《清明上河圖》中沒有反映出來而已。第三個問題:這么多的流動人口,都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來的呢?大家從圖中(圖13、14)找找看。
生:乘坐各種畜力、畜力車,還有轎子等,也有乘船來的(課件演示:陸上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
師:轎子,古稱“輿轎”“肩輿”“腰輿”,北宋開始稱為“轎子”。大致有不上帷子的涼轎和上帷子的暖轎兩種。它最早是供人們行山路而用的交通工具,后來又演變為皇室貴族在平原或宮苑內的代步工具。北宋中期以前,轎子是不允許普通百姓乘坐的,南宋以后,普通百姓乘坐轎子的逐漸多了起來。這也是宋代社會的進步的一個表現。圖中還出現了駱駝隊,這能反映出什么問題呢?
生:駱駝是西北地區的動物,出現在中原,說明當時北宋雖然與遼、夏等處于對峙狀態,但中原地區與西北地區的經濟貿易往來仍在進行(課件演示:北宋、遼、西夏形勢圖)。

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即使在中國古代的分裂時期,經濟交往仍是促進中華民族融合的重要因素。即使政權分立和對峙,民間的商貿交流仍在繼續,這也是北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當時東京城的客商不僅來自西北地區,還有更遙遠的吶。哪位同學能解釋一下下面這段材料說的是什么事情?(課件演示:材料七)
“夫一賜樂業(以色列的古譯音),立教祖師,阿無羅漢(亞伯拉罕),乃盤古阿耽十九代孫也?!霭滋祗?,奉命而來。有李、俺、艾、高、穆、趙、金、周、張、石、黃、聶、金、張、左、白,七十姓等,進貢西洋布于宋。帝日:‘歸我中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
─ ─《重建清真寺記》
生:(自由發言)。
師:這塊立于明代中期(1489年)的石碑,實際上說的是“重建猶太教會堂”。它記載了北宋初年的一件事情:若干猶太人不遠萬里(白天竺,即今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帶)來到東京,并留了下來。這段史料證明了在北宋的東京,不但有很多來自祖國各地的商人,也有來自異域他鄉的商人。據說到現在,開封一帶還有一些當年來華的猶太人的后裔。
師:東京城如此繁華,人口又這么多,按今天的話來說,絕對是個消費型城市。第四個問題:這么多人口,每天要消費多少糧食???這么多糧食都是從哪兒弄來的呢?
生:(自由發言)。
師:糧食主要出自北宋的農業發達地區──東南地區。下面就該說說這東南地區來的舟船了。在全幅《清明上河圖》中,各種舟船一共有二十多艘。大家可以看發的《清明上河圖》的第二、三頁(圖5、14),舟船規模很大,既有客船,也有貨船。貨船大多數運輸的是各地運往東京的物資,不少就是來自東南地區的運糧船。說到這里,我們還需提一下這條舟船往來的汴河。開封的另一個稱法是“汴粱”,“汴”就指流經開封的汴水——原隋朝大運河自北向南的第二段──通濟渠的一部分,是江淮物資通往東京的主要運輸線。(課件演示:北宋時通東京各運河圖,圖15)下面我們來看一段相關材料(課件演示:材料八):
材料八:北宋時期汴水運輸量一覽表

年代 汴水運輸量 材料來源
宋太宗太平興國六 年(公元981年) 4000000石 馬端臨:《文獻通考·國州考三·漕運》
宋太宗至道初年 (公元995年) 5800000右 馬端臨:《文獻通 考·國用考三·漕運》
宋仁宗時 (公元1023年~1063年) 8000000石 《宋史》卷三三 《孫長卿傳》
師:從圖中、表中我們都可以看出當時汴河運輸的發達?!肚迕魃虾訄D》整個畫卷的三分之一還多的篇幅,畫的就是這條汴水,正是當年繁忙景象的真實反映。而當年的東京城也因水陸交通發達,各地商人云集,其繁華景象被后人稱為:八方輻輳。(課件演示板書:5.經營活動:八方輻輳)
師:我們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到城外的這座虹橋(圖14),它的跨度很大(課件演示:虹橋)。這主要是為了通船的方便。在畫面中,虹橋上兩邊有一些房子,可能是做什么用的呢?

生:供行人躲避風雨。
師:也就是現在江南很多地區仍然有的風雨橋。
生:也可能用于居住。
師:居住?什么人在這里居???
生:只能是商人。居住和售貨兩用。
師:這是一種什么現象呢?我給同學們介紹一個新詞:“草市”。在宋代,緊臨州縣城郭發展起來的新的商業市區被稱為“草市”。北宋時,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有些城市商業區域擴大到城外,這就形成了草市。而《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虹橋上兩邊的房屋,就是草市的前身。大家看虹橋這一帶,居民稠密,商鋪林立,交易繁盛,與東京城內的坊市街區并無區別。草市的發展表明,宋代城市的商業貿易已經打破了城郭的限制,發展到城郭以外的地區。此外,農村中還有定期開放的小市。這種小市,北方稱集市,南方叫圩場。這些集市和圩場逐漸發展成固定的市鎮,成為城市經濟的延伸。南宋以后,由小市發展起來的市鎮中,最著名的有漢口、佛山、朱仙、景德。
師:看來,北宋東京城市經濟的發展,已經對城市周圍的農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由于所需勞動力和商品數量的增加,農民大量涌人城市,與城市的關系日益密切起來(課件演示板書:6.經營地域:“草市”蓬起)。
師:我們繼續觀察《清明上河圖》第三頁的右下角(圖16),能夠看到什么有關北宋城市經濟發展所帶來影響的有效信息呢?(課件演示:腳夫)
生:畫有幾家茅舍,兩個腳夫趕著五頭毛驢向城市走來。
師:這兩個腳夫趕著的毛驢身上,馱著什么東西呢?
生:(自由回答)。
師:應該是東京城內居民用的炭。這兩個腳夫可能就是“賣炭翁”了。北宋城市經濟發展對農業發展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城市的需求帶動了農村生產的變化,甚至或多或少地改變了農作物的種植結構。離城不遠的農村,商業性經濟作物──茶葉、蠶桑、水果、水產品等的種植和養殖面積逐漸擴大。
師:我們從《清明上河圖》中還可以看到很多其他的東西,比如說反映東京城居民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情況的“瓦子”“勾欄”等,這些也是北宋城市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
師:好啦,我們這節課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欣賞、探究,以及對相關歷史文獻資料的解讀,了解和認識了北宋城市經濟發展繁榮的狀況,諸如(課件演示:板書):經營場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經營手段:招牌幌子大行其道;經營時間:夜市開始興盛;經營理念:服務性行業勃興;經營活動:八方輻輳;經營地域:“草市”蓬起。同時,我們從《清明上河圖》中發掘出許多有價值有意義的歷史信息,進一步體會到這一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
師:今天這節課講的是開封的事情,咱們西安也是著名的古都,我聽說在明清時期,西安大雁塔下面有個非常發達的集市。同學們能不能嘗試著也找到一些相關的資料,來探究一下當時的都市經濟狀況呢?(課件演示:大雁塔)這就是我留給大家的作業吧。
作者簡介:紀連海,男,1965年生,北京昌平人,中學高級教師,北京市歷史特級教師。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教師,長期從事高中歷史教學工作。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簡評紀連海老師的《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城市經濟》教學設計
張彤
北師大二附中歷史組
本學期是新課程在高中開展的第二年,我們歷史組的老師全部進入了新課程教學,然而新課程對于我們仍然是陌生的。恰逢紀老師要為歷史全國年會做一節觀摩課,歷史組本學期前半學期的工作就主要圍繞學習和研究紀老師的這節課展開。
紀連海老師這節觀摩課的課題是《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的經濟》。從9月份開始,紀老師自己的精心準備,在組會上說課、試講,聽取全組教師的建議分析。又經過西城區教研員、北京市教研員的共同研討,最后于10月18-20日在西安全國歷史教學年會上獻課。這節課代表了紀老師的教學水平,也體現了紀老師對新課程歷史教學的理解。這節課深獲與會者的好評為北京市中學歷史教學和我們師大二附中爭得了榮譽。這節課大獲成功后,在11月在百位名師百節課中,紀老師再次作課,這次結合北京城市特點和我校學生特點對前面的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這次授課,歷史組全體成員(包括三帆歷史組)都參與了聽課,本文就大家的感受對紀老師的最后一個教學設計進行一下簡單評議。
一、教學三維目標設置
紀老師的教學目標是這樣設置的:
教學目標是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紀老師的三維目標,特別突出一個中心:就是探究歷史文物《清明上河圖》。因為《清明上河圖》所蘊含的歷史文化信息不是一節課所能駕馭的,所以又集中突出與經濟有關的文化信息。以前我們作課,在課程目標設置時總要寫出許多基礎知識,希望培養學生諸多能力,結果一節課華而不實、雜亂無序、內容多而不精。紀老師的設計非常突出重點,圍繞這個重點,教師和學生的才能都有極大的空間得到發揮。另外也體現了新課程的教材觀:是“用教材”還是“教材用”。舊課程是講教材的,授課是受教材約束的。新課程授課是受課標約束的,在課標要求下教材是拿來用的,相當于學生手里的信息庫。
紀老師的課程設計特別體現歷史教學和歷史學習的特點:讓學生能從文字資料和文物遺跡中互相印證歷史知識,使史料和文物有機統一,做到論從史出。
二、課程導入
紀老師的課程導入是很別致的。在課前張掛、發放《清明上河圖》,播放《清明上河圖》音樂,學生和教師在古典音樂的情境中進入課程。
以《清明上河圖》為背景的家具、撲克、火花為授課的開始,材料取自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如家具就是拍攝自我們歷史組朱雪立老師家。材料使用親切自然,很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吸引學生注意。
他在導入新課時,也有自己的獨特處理方式。他沒有介紹《清明上河圖》在繪畫史上的地位,也沒有介紹它對歷史教學的影響,而是介紹了這幅畫對研究數學史、造船史的重要作用,并出示了兩幅圖片為證,一是十五檔算盤,二是釘接榫合結構的船,這些是學生在課本中沒有接觸到的,一般的賞析《清明上河圖》的文章中,也沒有介紹類似情況的。“新穎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了他們的好奇心,“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也是這節課成功的原因之一吧。同時,紀老師也向我們展示了一種處理教材、導入新課的技巧。
三、材料使用
歷史材料的選取也是可圈可點。本課教學最精彩之處就是運用文字史料和文物史料互相印證來培養學生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方法和能力。歷史材料有圖片,有文字,有表格等,形式多樣,可以多角度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材料又都圍繞課程主題,多而不散。在授課中,紀老師引導學生從截選的《清明上河圖》各主要部分圖片和提供的史料,從經營類別、手段等方面詳細探究宋代在經濟方面的變化與發展,也引發學生對經濟發展影響的諸多思考,讓學生感知史料、圖片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同時也是歷史知識的重要來源。
為了突出北宋東京城的經濟特色,紀老師引導學生回想唐時“坊”與“市”的區別,從樣式、結構、布局等方面引發思考,又提供一些史料讓學生從中獲取有效的歷史信息,培養了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習能力。然后,提出了“宋朝時在上述方面有哪些改變 ”這樣的問題,引入本課的重點內容。
紀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補充了豐富的史料,創設出一個個模擬的歷史場景,使學生在這一個個的場景中去感悟歷史。如紀老師在講完長安城的“晨鐘暮鼓”和城市特點后,補充了三段史料:
通過這三段史料,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是當時的長安人,談談自己生活在長安的感受,一方面可以感悟到長安城的氣勢宏偉,另一方面也感悟到長安城夜間“行人絕”、“空有月”的寂寞與單調。日中而市(商業有時間限制)多少造成人們生活的不便。正是有了這史料作鋪墊,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對北宋東京的城市生活有了更加清晰、準確的認識。
四、教學片段
上面是紀老師授課的一個片段。
首先,體現了教師引導的作用。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面對這么雜亂(或者叫信息量大)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將不知從何看起,也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分析,自然也就得不到有價值的結論。
第二,重視歷史分析的科學方法——論從史出。在教學中,紀老師幾次反問學生“證據呢”,就是提示學生要從歷史材料中分析得出歷史結論。
第三,上下問題銜接自然。上一個問題是“經營時間:夜市、早市”,本節問題是“經營理念:服務業”。看似沒關系的兩個問題,由于教師的巧妙設問和歷史材料的媒介作用而自然地銜接起來。整個授課看不出拼接的痕跡。
第四,注重細節教學。如讓學生觀察材料中“洗面水”,這一細節的發掘既承接上面早市的教學,又引出下面服務業問題,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還讓學生明白經營手段的變化,了解歷史現象的本質。“洗面水”還新奇制勝,課堂要抓住學生,這方面紀老師是高手。什么是“洗面水”,不是我們現在用的洗面奶護膚霜,而是洗臉水。下面在大家愣神的時候紀老師又提出新問題:什么人需要洗面水?什么行業提供洗面水?正是由于在細節中出新,才深深吸引住學生的“眼球”。
5、課程結尾
1、呼應開頭,總結全課。課程的結尾是點睛之筆。沒有這樣的結尾,本課有點虎頭蛇尾,像雜談。紀老師在結尾再次展示全課板書,提示本節課是從哪些方面展示北宋城市經濟繁榮發展的(經營場所、手段、時間、理念、活動、地域),并引導學生概括時代特點:宋朝是我國古代社會繼隋唐之后經濟繼續發展、文化科技高度繁榮的一個重要朝代。
2、升華主題:紀老師在結尾中點明了《清明上河圖》這一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的歷史與現實價值。突出了本節課史料教學的特點,并且使學生在情感價值觀方面受到教育。
3、有趣的作業。紀老師在課程最后留了一個作業:
這個作業設置的情境就在我們身邊,積水潭是很多學生每天上學經過的地方,這使學生感受到身邊皆歷史,歷史是可以觸摸的。這個作業還訓練學生用本課學習到的歷史學習方法和分析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正是新課程理念中強調的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方法。這種作業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培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
6、課堂教學反思
1、關于新課程的理念。通過這節課,我們感受到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方法,看重的是學習的過程與感受。教材不是經書,教學不是講教材而是用教材。
2、關于材料處理。歷史學科材料豐富,歷史教學離不開材料。歷史材料在教學中要依據授課需要進行篩選,使每段材料都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學不能為用材料而用材料。
3、關于三維目標。三維目標的設置依據課標,一節課的三維目標不能面面俱到,而應該有中心有側重,適量適度。一節課一個中心可以給教師和學生很大的發揮空間,方便把問題講透講到位。
4、關于有效教學。一節課是否有效,不在于用了多少材料,講了多少知識點,而在于學生是否得到應有的教育,是否得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設置的問題學生能夠回答,說明學生的能力能夠達到這個問題的要求。教師再做進一步引導,使學生得到原來沒有或不熟練的學習方法和能力,這節課才是成功的。
以上是我們對紀老師的課進行的粗淺分析。我們歷史組將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積累更多的經驗,以促進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學生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觀察,了解本歷史文物所反映出的宋代城市經濟的發展狀況,知道探究文物也是感知歷史和歷史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及方法,學會從《清明上河圖》這類文物中提取歷史有效信息的方法。
學生通過對相關宋朝歷史文獻資料的解讀,學會用歷史文獻資料與《清明上河圖》——歷史文物資料相互印證的方法考核歷史有效信息,從而比較深刻地認識宋朝是我國古代社會繼隋唐之后經濟繼續發展、文化科技高度繁榮的一個重要朝代。
學生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欣賞與探究,感受到祖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文物遺存,進而體悟祖國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進而激發熱愛祖國、傳承弘揚歷史文化的情懷和探究學史的興趣;認識我國古代文化遺產的歷史與現實價值,樹立保護文物、保護歷史遺跡的意識。
唐代長安城與北宋東京城的比較圖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短屏洹?br/>材料二:長安大道橫九天——李白
材料三:六街鼓歇行人絕,九衢茫??沼性?。——長安中鬼
師:(出示材料)據當時人記載:“(開封城)諸門橋市井已開……酒店多點燈燭沽賣,每分不過二十文,并粥飯點心。亦間或有賣洗面水,煎點湯茶藥者,直至天明?!杏种輼蛑聊蟽惹俺贸u藥及飲食者,吟叫百端。” ——《東京夢華錄》卷三,“天曉諸人入市”條
師:哪位同學來說這段材料反映的是早市還是夜市啊?市場內都賣什么???
生:早市。賣酒、粥飯點心、洗面水、湯、茶、藥等。
師:在剛才這段材料中,你覺得最有意思的是賣什么的???
生:賣洗面水的。
師:(解釋洗面水)由此,就引出了下面的話題:服務業的勃興。傳統的商業一般就是普通的人民生活必需品的買賣,而這也正是我們漢唐時期的“市”所能夠容納的全部內容。而到了北宋,從行業上來講,商業有了巨大的進步——這主要表現在服務性行業的勃興上。所謂服務性行業,就是能夠為人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服務的行業。在中國古代,服務性行業主要包括:飲食業、旅店業、醫藥業、茶坊和浴堂業、倉儲租賃業以及字畫裝裱等。下面,我們先來說說飲食業。說到飲食業,我們自然就想到了“孫家正店”。(點擊:孫家正店)據同學們的觀察,這個酒樓接待的應該是些什么人呢?證據有哪些?
紀老師在西安全國歷史教學年會上作課
師:話說到這里,我倒有個問題:前面咱們講的都是人家開封的事情,離咱們北京還是比較遙遠。現在咱們就來個近點的:我聽說啊,在元明時期,的北京積水潭附近,有個非常發達的集市。諸位,能不能嘗試著也找到一些相關的資料并且來證明一下這些資料的真實性呢?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州市| 赤峰市| 剑河县| 玛纳斯县| 保定市| 金寨县| 南川市| 天镇县| 乌苏市| 法库县| 兰州市| 凤翔县| 蒲城县| 汕尾市| 镇巴县| 理塘县| 濮阳市| 扶沟县| 安乡县| 东辽县| 白河县| 黔南| 沅陵县| 化隆| 阳江市| 敦煌市| 冷水江市| 荔波县| 罗江县| 双桥区| 阿拉尔市| 札达县| 潼关县| 东明县| 陆川县| 扶余县| 金塔县| 望奎县| 若尔盖县| 秭归县| 鄂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