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3年高考政治復習精品系列
專題05 財政、稅收(教師版)
【考點定位】
一、考點掃描
1.產業和勞動者
(1)三大產業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2)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擴大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勞動合同制度;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2.財政稅收和納稅人
(1)國民收入的分配與財政
國民收入的分配;財政收入和支出;財政的巨大作用
(2)稅收與納稅人
稅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二、考情分析
考點一、考查第三產業的地位和作用
【名師點睛】第三產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的標志,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結構優化,所以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試題演練】(2011高考北京卷35)二十多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三大產業的比重發生了很大變化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第一產業 27.1% 15.1% 10.2%
第二產業 41.3% 45.9% 46.8%
第三產業 31.6% 39.0% 43.0%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可以推論出我國
①農業總產值逐漸減少
②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漸提高
③勞動者對服務業技能培訓的需求上升
④勞務消費在居民消費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點二、稅收的種類和作用
【名師點睛】因為稅收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手段,同時,作為現代公民我們必須具備依法納稅的意識,這個知識點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
【試題演練】(2012高考大綱版全國卷25) 2011年末,我國開始在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改革試點。之所以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是因為增值稅
①不受企業盈虧影響 ②可以避免重復征稅
③稅源廣且便于征收 ④能防止進貨商品的偷漏稅行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增值稅的作用是可以避免重復征稅,也能防止進貨商品的偷漏稅的行為,①③與設問無關。本題答案選C。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增值稅的作用。
考點三、考查糧食問題
【名師點睛】高考已經連續考查三農中的糧食問題,可見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所以在我們的復習備考中我們要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和總結。
【試題演練】(2010年高考全國卷Ⅰ39)材料二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歷來重視糧食生產。新中國建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發展農業,形成了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的專業化集中生產格局。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突破了5億噸。我國糧食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以世界7%的耕地,保證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糧食需求。
(5)運用經濟常識,說明我國為什么能夠“以世界7%的耕地,保證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糧食需求”。(8分)
【三年高考】 12、11、10高考試題及其解析
2012高考試題解析
考點一:財政及其作用
1(2012高考海南卷3)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之一,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據統計,2010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中小企業44.9萬戶,占比高達99.3%;從業人員7056萬人,占比77.9%;上繳稅金1.5萬億元,占比54.3%。由此可以看出,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可以(?。?br/>①擴大消費需要 ?、谠黾迂斦杖搿 、劢档投鞲駹栂禂怠 、芴峁┚蜆I崗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由材料中相關數據可知,發展中小企業可以增加財政收入,提供就業崗位,②④符合題意。
【答案】C。
2(2012高考廣東卷26)對圖6解析正確的是
A.該省財政收入是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長而增長的
B.該省地區生產總值應與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長
C.該省財政收入的比重過大不利于個人購買力的增加
D.該省財政收入快速增長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基礎
考點二:稅收的種類及特征
1(2012高考海南卷5)2011年末,我國開始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試點行業選擇了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在稅種上,營業稅、增值稅分別屬于( )
A.流轉稅、流轉稅 B.流轉稅、行為稅 C.流轉稅、財產稅 D.所得稅、流轉稅
【解析】本題考查教材“名詞點擊”中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在備考中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根據教材相關陳述,營業稅、增值稅均屬于流轉稅,A符合題意。
【答案】A。
2(2012高考大綱版全國卷25) 2011年末,我國開始在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改革試點。之所以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是因為增值稅
①不受企業盈虧影響 ②可以避免重復征稅
③稅源廣且便于征收 ④能防止進貨商品的偷漏稅行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增值稅的作用是可以避免重復征稅,也能防止進貨商品的偷漏稅的行為,①③與設問無關。本題答案選C。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增值稅的作用。
3(2012高考重慶卷26)近年來,我國個人所得稅稅制改革引起了廣泛討論。
根據圖7甲乙兩方案相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r/>①甲方案有利于B家庭,有利于增加國家稅收收入
②乙方案有利于A家庭,有利于增加國家稅收收入
③甲方案有利于B家庭,有利于縮小家庭收入差距
④乙方案有利于A家庭,有利于縮小家庭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1年高考試題及解析
1(2011高考新課標全國卷15)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已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打電話、看電視等?!笆濉币巹澗V要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納入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實施產業創新發展工程,我國之所以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因為
A.它利潤高,發展快 B. 它是基礎性產業
C.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D. 它是提高生產效率的有效手段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在考查我們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原因。其實就是回答信息技術產業的作用。根據三大產業的知識,信息技術產業屬于第三產業,它的作用也是能促進一、二產業的發展,我們不能因為它利潤高,發展快,就發展這個產業,故排除A,信息技術產業也不是基礎性產業,排除B,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不是我們重視它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它能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能促進其它產業和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本題答案選D。
2(2011高考福建卷33)“拉弗曲線”(見圖11)描述了稅率和稅收的關系。
它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稅收政策必須考慮企業和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②A點是我國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最佳稅率選擇
③確定稅率應充分考慮企業產品的價值和競爭力
④稅率超過了一定的范圍將導致稅收收入的下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3(2011高考廣東卷24)圖7描述的是某品牌奶粉的需求曲線由D1左移到D2。下列事件中能導致這種變動關系的是
A.該奶粉生產商供應減少B.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費稅
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D.該奶粉檢測出有害物質
【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價格與供求關系,主要考查學生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
【解題思路】需求曲線由D1左移到D2,反映了價格與需求按相同方向變化,即隨著需求量降低、價格也隨之下跌,而導致這種關系的只有D項符合,因為該奶粉檢測出有害物質,企業失去信譽,消費者需求減少,導致價格下跌;如果品牌該奶粉供應減少,有可能會導致供不應求,價格上漲,A不確定;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費稅,會導致商品價格提高,而不是降低,B不選;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會使品牌奶粉消費增加,價格上漲,而不是下降,C不選。
4(2011高考天津卷11)假定小張和老趙某月的工薪收入分別為1900元、5000元,結合表1,判斷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
表1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1234……9 不超過500元的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超過5000元至20 000元的部分……超過100 000的部分 5101520……45
★ 指個人月工資、薪金所得減去2000元以后的余額
A.個人工薪收入所得稅具有累進性質
B.征收個人所得稅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
C.小張該月不用繳納個人工薪收入所得稅
D.老趙該月應繳納450元的個人工薪收入所得稅
5(2011高考重慶卷24)2010年,重慶市政府拿出部分資金,在全國率先啟動公租房建設項目,并計劃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60%到70%的人住商品房,30%到40%的人住公租房”的城市住房模式。重慶公租房建設是
①調控重慶市商品房價的重要手段 ②鞏固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重要體現
③財政對社會分配進行調節的重要表現 ④完善重慶市社會保險制度的重要內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2011高考海南卷6)201 1年4月20日,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政策在三亞的免稅店試點實施,免稅商品受到熱捧,銷售收入大增。免稅商品銷售收入的提高,是因為
A.免稅商品一般是處于買方市場的商品B.免稅商品一般是需求彈性較高的商品
C.免稅商品之間可以相互替代 D.免稅商品一般是生活必需品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稅收優惠政策對商品銷售的影響。因為免稅,商品銷售收入提高,這說明這些免稅商品的需求彈性較大。
8(2011高考安徽卷38)《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綱要》)描繪了安徽省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某校時政學習小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發展”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讓我們一起參與其中。
★目標解讀
在討論《綱要》中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時,同學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
表二 安徽省“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部分)
指標 2010年預計 2015年目標 年均增長(%)
財政民生支出(億元) 1096 2403 17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5788 力爭31576 >10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 5285 力爭10570 >1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 4151.5 9500 18
(1)同學們圍繞表中目標紛紛發表意見,請你談談提出上述目標的經濟學依據。(8分)
9(2011高考大綱版全國卷3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材料二
民主改革50多年來,西藏經歷了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光輝歷程,實現了由封建農奴制向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性跨越,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據統計,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產總值由1.74億元增長到507.46億元。2010年西藏的經濟增長率為12.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個百分點。1959年至2008年,中央財政向西藏的財政轉移支付為2.019億元,平均增長過12%?!笆濉逼陂g,中央財政計劃對西藏的財政補助達到2124億元。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經濟知識, 說明中央財政支持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8分)
10(2011高考重慶卷38)我國水資源短缺,合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意義重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我國工業用水量從1980年的508億m2增長到2010年的1397億m2,其中60%以上的工業用水集中在火力發電、鋼鐵、石化、紡織和制造等行業。2010年,我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116m2,約為發達國家的3-7倍;工業廢水排放量占全國廢水總量的40%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約為52%,遠低于發達國家80%的水平;工業水費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不足1.5%,也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2)我國政府承諾在“十二五”期間將工業部門用水效率提高30%。結合材料二,運用
經濟常識,分析政府會采取哪些經濟措施來實現這一目標。(10分)
【答案】 (2)①加快工業部門的結構調整,鼓勵節水工業企業的發展,限制或淘汰高耗低效用水工業的發展。 ②對節水企業提供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分攤節水成本,促進企業加強節水管理。 ③對工業企業的節水技術改造提供信貸資金支持,促進企業更新用水設備。 ④對污水排放征重稅,促使工業企業加強污水治理和循環利用,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⑤調高工業用水水價,增加用水成本,促使工業部門節約用水。
【解析】(2)本題比較常規,其實就是如何節約水資源的問題。但是設問明確限定了角度,是國家角度,所以不要再從企業和個人的角度展開了。
2010高考試題及解析
1(2010高考·福建卷28)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在一般情況下,下列選項中與圖10曲線反映的變動關系相一致的是
A.X軸為稅率 Y軸為財政收入
B.X軸為居民收入 Y軸為商品房價格
C.X軸為商品價格總額 Y軸為流通中所需貨幣量
D.X軸由經濟增長率 Y軸為失業率
【解析】D 本題考查的考點是:財政收入、稅收、影響價格因素、流通中所需貨幣量。圖表呈現的是一種反比例關系,只有D項隨著經濟增長率的上升,社會失業率相對降低,準確地體現這一關系。其中AB選項都是不確定的,不能一概而論。C項體現的是一種正比例關系。
2(2010年高考·天津卷4)圖1所示為中央財政用于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的支出狀況。
圖中曲線的變化,突出體現的財政作用是
①鞏固國家政權,維護社會秩序②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人民生活③調控收支水平,促使經濟平穩運行④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創建和諧生活環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2010年高考·江蘇卷34)材料一:
圖表1:江蘇省GDP和財政收入情況(單位:億元) 圖表2:江蘇省財政支出有關情況(單位:億元)
材料二:2010年江蘇?。ㄕぷ鲌蟾妫┨岢?,要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大民生領域投入,使發展成效真正落實到人們福祉的提高上。
(1)你從材料一中獲得了哪些經濟信息?
(2)結合上述材料,運用《經濟生活》中的有關知識,闡述江蘇省政府加大民生領域投入,促進社會建設的重要性。
5(2010年高考·廣東卷36)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的額行為契機,廣東省政府2009年以來相繼編制了促進粵東、粵西、粵北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整個規劃、指導意見體系的推行,體現出廣東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于地區差異的縮小,更注重于加強財政投放以促進民生的改善,更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更注重于發揮好政府在實現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
(1)結合材料 ,運用《經濟生活》中的社會公平和財政職能等知識,說明廣東省政府施政內容的理論依據。(11分)
【兩年模擬】 12、11名校模擬題及其答案
1(福建惠安高級中學2012年高三月考三1)2011年6月3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決定從今年9月1日起,個稅起征點從現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上調個稅起征點有利于
A.刺激居民消費,促進經濟增長 B.擴大就業,改善各階層生活福利
C.增加國家稅收,完善分配制度 D.調節個人收入,消除收入差距
2(江蘇無錫市2012年高三期中22)23.稅收區別于其他財政收入的主要標志是
A.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征收的 B.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
C.稅收由稅務機關統一征收 D.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稅收的特征。稅收的特征就是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其他項不合題意。答案選B。
3(江西南昌二中2012年高三月考三19)財政部2011年10月18日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累計,全國財政收入81663.3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5%。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71292.18億元,同比增長27.4%。財政部解釋說,前三季度財政收入增長較快,是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物價水平上漲、企業效益較好等因素的綜合反映。具體原因包括經濟增長帶動稅收增長、價格上漲帶動以現價計算的相關稅收增長、特殊增收因素以及政策性增收因素等。上述材料體現的經濟生活道理是
①增加稅收是增加財政收入的根本性因素 ②分配政策影響財政收入
③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④物價上漲就能帶動財政收入的增加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4(湖南師大附中2012年月考五4)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毕铝袑儆谶@一積極財政政策的有
①加大民生領域投入 ②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
③加大國企上繳的利潤比例 ④擴大財政收支盈余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積極的財政政策的特點是減少財政收入,增加財政支出,①②都屬于加大財政支出。③屬于增加財政收入。擴大財政收支盈余要增加財政收入,減少財政支出,④不屬于積極的財政政策。
5(河北石家莊2012年高三質檢一5)2011年上半年,財政投向全國住房保障支出達到1188.7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6.6%;醫療衛生支出達到2454.54億元入,增長61.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760.1億元,增長40.5%。這表明,財政具有
A.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B.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C.調節供需平衡的作用 D.調節收人分配的作用
6(福建惠安高級中學2012年高三月考三26)2011年國家財政投入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11年我國積極發揮財政的作用來擴大消費需求。財政進一步增加對城鎮低收入居民和農民的補貼,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加大財政投入,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增加財政用于改善和擴大消費的支出,繼續實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材料二 國務院于2011年6月29日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指出,財政教育經費的安排使用要著力解決教育發展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問題。要統籌城鄉、區域之間教育協調發展,重點向農村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結合材料一、二,分析國家財政在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6分)
7(河北石家莊2012年高三質檢二3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貧困是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促進發展,消除貧困,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
材料 2001—2010年,隨著宏觀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把扶貧投入作為公共財政預算安排的優先領域,各級財政累計投入扶貧開發的資金達到2043.8億元,年均增長11.9%。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區域發展政策和惠農政策措施,促進了貧困地區和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各級政府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通過多種方式支持貧困地區開發建設,有力促進了我國減貧事業發展。到2010年底,貧困地區居民的生存和溫飽問題已基本解決,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相關知識對我國扶貧減貧政策和措施加以闡釋。(14分)
【答案】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2分)隨著宏觀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財政收入不斷增長,扶貧開發的財政投入力度隨之逐年提高,有力地發揮了財政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3分)(不聯系材料,只回答財政的作用,最多得2分)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2分,泛泛回答“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得1分)政府出臺區域發展政策和惠農政策措施,在扶貧工作中做到了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協調發展。(2分)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3分,只答出其中一句話得2分)各級政府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支持貧困地區開發建設,實行了強有力的宏觀調控。(2分)(只回答國家宏觀調控,最多得2分)
【解析】本小問難度較大,從材料的關鍵詞我們能想到財政的巨大作用,財政對于解決民生問題有重要作用,從“扶貧減貧”的說法我們看到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結果,也能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所以本題需要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水平才能答好本題。
【一年原創】 2012和2011原創試題及其解析
1.從2011年8月1日起,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這是我國自2006年9月大范圍下調企業出口退稅率以來的首次回調。提高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
①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增加企業利潤 ②有利于促進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③有助于減輕紡織行業面臨的出口壓力 ④有助于增強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近日財政部透露,為了讓更多民眾過個好年,中央財政近日已陸續撥付補助資金1338億元,以支持就業和地方開展社會保障工作。這說明財政
A.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B.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D.就是國家對籌集的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
答案.A
解析:財政資金用于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說明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基礎,A項是正確的。B、C項不合題意,D項沒有準確表述財政的內涵,故均不選。
3.目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經濟學家樊綱在上海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經濟增長也出現了過猛下滑的勢頭,針對這種情況,我國政府及時出臺了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這一做法主要是通過控制 實現的。
A.財政收支的目的 B.財政收支的作用C.財政收支的數量 D.財政收支的方向
4.目前,財政部透露,為了讓更多民眾過個好年,中央財政近日已陸續撥付補助資金1338億元,以支持就業和地方開展社會保障工作。這說明,財政
A.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B.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D.就是國家對籌集的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
答案.A
解析:財政資金用于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說明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基礎,A項是正確的。B、C項不合題意,D項沒有準確表述財政的內涵,故均不選。
5.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對外出口急劇減少,國內GDP增速下滑。為此國家應采取的措施是
A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規避更大的全球性的金融風險
B大力推行節能減排的舉措,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C進行人民幣匯率改革,減少外匯儲備,調整對外開放的政策
D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應對金融危機
答案:D
解析:引導考生關心生活中的熱點經濟現象,了解應對金融危機的主要舉措,A、B項過于籠統,大而空,C項的“減少外匯儲備、調整對外開放的政策”的做法是錯誤的,故選D
6.據國家統計局測算,農村人口每增長1元的消費支出,將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2元的消費需求,農村人口對任何家電產品的普及多增加1個百分點,就可增加238萬臺(件)的消費需求。可見擴大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關鍵要
A提高城鎮低收入家庭的收入 B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C促進農民增收增加農民收入 D提高全民獲得社會保障性收入
【母題特供】
母題一:考查農業的相關知識
金題引路:(2010年高考重慶卷26)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優惠利率政策促進農業發展。該政策效應的傳導路徑是
①貸款利率下降 ②農業投資增加
③農業生產水平提高 ④農業貸款增加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母題二:考查財政、稅收的作用
金題引路:(2012高考廣東卷26)對圖6解析正確的是
A.該省財政收入是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長而增長的
B.該省地區生產總值應與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長
C.該省財政收入的比重過大不利于個人購買力的增加
D.該省財政收入快速增長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基礎
母題三:財政赤字的含義。
金題引路:(09廣東文基3)2009年我國政府工作主要任務之一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國財政赤字預計達9500億元。這表明本年度我國
A.國債支出大于國債收入 B.財政收入大于財政支出
C.稅收支出大于稅收收入 D.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入
母題四:考查三大產業的關系
金題引路:(2011高考大綱版全國卷39)分析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祖國西北,地域廣闊。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農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這里成為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園。陜、甘、寧等地區曾是周、秦、漢、唐立國之基?,F代歷史上,這里孕育了中國革命的圣地。西北的全面開發與社會經濟發展,必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材料三
延安市位置見圖9。延安市土地面積約370萬公頃,人均頁1.7公頃,且土層深厚,適生作物眾多;屬溫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地下礦藏10多種,其中是有儲量7.5億噸,煤炭71億噸。延安擁有豐厚的旅游資源,目前可供游覽的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如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延安寶塔山等。
(5)根據延安地區的資源條件,運用所學知識就延安產業經濟發展提出建議并說明理由(10分)2013年高考政治復習精品系列
專題05 財政、稅收(學生版)
【考點定位】
一、考點掃描
1.產業和勞動者
(1)三大產業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2)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擴大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勞動合同制度;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2.財政稅收和納稅人
(1)國民收入的分配與財政
國民收入的分配;財政收入和支出;財政的巨大作用
(2)稅收與納稅人
稅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二、考情分析
考點一、考查第三產業的地位和作用
【名師點睛】第三產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的標志,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結構優化,所以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試題演練】(2011高考北京卷35)二十多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三大產業的比重發生了很大變化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第一產業 27.1% 15.1% 10.2%
第二產業 41.3% 45.9% 46.8%
第三產業 31.6% 39.0% 43.0%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可以推論出我國
①農業總產值逐漸減少
②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漸提高
③勞動者對服務業技能培訓的需求上升
④勞務消費在居民消費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①不受企業盈虧影響 ②可以避免重復征稅
③稅源廣且便于征收 ④能防止進貨商品的偷漏稅行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三年高考】 12、11、10高考試題及其解析
2012高考試題解析
考點一:財政及其作用
2(2012高考廣東卷26)對圖6解析正確的是
A.該省財政收入是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長而增長的
B.該省地區生產總值應與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長
C.該省財政收入的比重過大不利于個人購買力的增加
D.該省財政收入快速增長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基礎
考點二:稅收的種類及特征
3(2012高考重慶卷26)近年來,我國個人所得稅稅制改革引起了廣泛討論。
根據圖7甲乙兩方案相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r/>①甲方案有利于B家庭,有利于增加國家稅收收入
②乙方案有利于A家庭,有利于增加國家稅收收入
③甲方案有利于B家庭,有利于縮小家庭收入差距
④乙方案有利于A家庭,有利于縮小家庭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1年高考試題及解析
2(2011高考福建卷33)“拉弗曲線”(見圖11)描述了稅率和稅收的關系。
它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稅收政策必須考慮企業和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②A點是我國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最佳稅率選擇
③確定稅率應充分考慮企業產品的價值和競爭力
④稅率超過了一定的范圍將導致稅收收入的下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表1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1234……9 不超過500元的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超過5000元至20 000元的部分……超過100 000的部分 5101520……45
★ 指個人月工資、薪金所得減去2000元以后的余額
A.個人工薪收入所得稅具有累進性質
B.征收個人所得稅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
C.小張該月不用繳納個人工薪收入所得稅
D.老趙該月應繳納450元的個人工薪收入所得稅
7(2011高考海南卷6)201 1年4月20日,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政策在三亞的免稅店試點實施,免稅商品受到熱捧,銷售收入大增。免稅商品銷售收入的提高,是因為
A.免稅商品一般是處于買方市場的商品B.免稅商品一般是需求彈性較高的商品
C.免稅商品之間可以相互替代 D.免稅商品一般是生活必需品
8(2011高考安徽卷38)《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綱要》)描繪了安徽省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某校時政學習小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發展”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讓我們一起參與其中。
★目標解讀
在討論《綱要》中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時,同學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
表二 安徽省“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部分)
指標 2010年預計 2015年目標 年均增長(%)
財政民生支出(億元) 1096 2403 17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5788 力爭31576 >10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 5285 力爭10570 >1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 4151.5 9500 18
(1)同學們圍繞表中目標紛紛發表意見,請你談談提出上述目標的經濟學依據。(8分)
9(2011高考大綱版全國卷3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材料二
民主改革50多年來,西藏經歷了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光輝歷程,實現了由封建農奴制向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性跨越,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據統計,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產總值由1.74億元增長到507.46億元。2010年西藏的經濟增長率為12.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個百分點。1959年至2008年,中央財政向西藏的財政轉移支付為2.019億元,平均增長過12%?!笆濉逼陂g,中央財政計劃對西藏的財政補助達到2124億元。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經濟知識, 說明中央財政支持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8分)
10(2011高考重慶卷38)我國水資源短缺,合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意義重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我國工業用水量從1980年的508億m2增長到2010年的1397億m2,其中60%以上的工業用水集中在火力發電、鋼鐵、石化、紡織和制造等行業。2010年,我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116m2,約為發達國家的3-7倍;工業廢水排放量占全國廢水總量的40%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約為52%,遠低于發達國家80%的水平;工業水費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不足1.5%,也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2)我國政府承諾在“十二五”期間將工業部門用水效率提高30%。結合材料二,運用
經濟常識,分析政府會采取哪些經濟措施來實現這一目標。(10分)
2010高考試題及解析
2(2010年高考·天津卷4)圖1所示為中央財政用于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的支出狀況。
圖中曲線的變化,突出體現的財政作用是
①鞏固國家政權,維護社會秩序②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人民生活③調控收支水平,促使經濟平穩運行④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創建和諧生活環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2010年高考·江蘇卷11)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這是因為
①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 ②稅收是國家財政支出的基礎
③國家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④稅收具有無償性和固定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4(2010年高考·江蘇卷34)材料一:
圖表1:江蘇省GDP和財政收入情況(單位:億元) 圖表2:江蘇省財政支出有關情況(單位:億元)
材料二:2010年江蘇?。ㄕぷ鲌蟾妫┨岢觯訌娨愿纳泼裆鸀橹攸c的社會建設,加大民生領域投入,使發展成效真正落實到人們福祉的提高上。
(1)你從材料一中獲得了哪些經濟信息?
(2)結合上述材料,運用《經濟生活》中的有關知識,闡述江蘇省政府加大民生領域投入,促進社會建設的重要性。
5(2010年高考·廣東卷36)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的額行為契機,廣東省政府2009年以來相繼編制了促進粵東、粵西、粵北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整個規劃、指導意見體系的推行,體現出廣東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于地區差異的縮小,更注重于加強財政投放以促進民生的改善,更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更注重于發揮好政府在實現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
(1)結合材料 ,運用《經濟生活》中的社會公平和財政職能等知識,說明廣東省政府施政內容的理論依據。(11分)
【兩年模擬】 12、11名校模擬題及其答案
3(江西南昌二中2012年高三月考三19)財政部2011年10月18日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累計,全國財政收入81663.3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5%。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71292.18億元,同比增長27.4%。財政部解釋說,前三季度財政收入增長較快,是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物價水平上漲、企業效益較好等因素的綜合反映。具體原因包括經濟增長帶動稅收增長、價格上漲帶動以現價計算的相關稅收增長、特殊增收因素以及政策性增收因素等。上述材料體現的經濟生活道理是
①增加稅收是增加財政收入的根本性因素 ②分配政策影響財政收入
③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④物價上漲就能帶動財政收入的增加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6(福建惠安高級中學2012年高三月考三26)2011年國家財政投入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11年我國積極發揮財政的作用來擴大消費需求。財政進一步增加對城鎮低收入居民和農民的補貼,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加大財政投入,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增加財政用于改善和擴大消費的支出,繼續實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材料二 國務院于2011年6月29日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指出,財政教育經費的安排使用要著力解決教育發展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問題。要統籌城鄉、區域之間教育協調發展,重點向農村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結合材料一、二,分析國家財政在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6分)
7(河北石家莊2012年高三質檢二3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貧困是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促進發展,消除貧困,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
材料 2001—2010年,隨著宏觀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把扶貧投入作為公共財政預算安排的優先領域,各級財政累計投入扶貧開發的資金達到2043.8億元,年均增長11.9%。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區域發展政策和惠農政策措施,促進了貧困地區和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各級政府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通過多種方式支持貧困地區開發建設,有力促進了我國減貧事業發展。到2010年底,貧困地區居民的生存和溫飽問題已基本解決,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相關知識對我國扶貧減貧政策和措施加以闡釋。(14分)
【一年原創】 2012和2011原創試題及其解析
1.從2011年8月1日起,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這是我國自2006年9月大范圍下調企業出口退稅率以來的首次回調。提高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
①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增加企業利潤 ②有利于促進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③有助于減輕紡織行業面臨的出口壓力 ④有助于增強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目前,財政部透露,為了讓更多民眾過個好年,中央財政近日已陸續撥付補助資金1338億元,以支持就業和地方開展社會保障工作。這說明,財政
A.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B.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D.就是國家對籌集的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
5.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對外出口急劇減少,國內GDP增速下滑。為此國家應采取的措施是
A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規避更大的全球性的金融風險
B大力推行節能減排的舉措,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C進行人民幣匯率改革,減少外匯儲備,調整對外開放的政策
D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應對金融危機
6.據國家統計局測算,農村人口每增長1元的消費支出,將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2元的消費需求,農村人口對任何家電產品的普及多增加1個百分點,就可增加238萬臺(件)的消費需求??梢姅U大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關鍵要
A提高城鎮低收入家庭的收入 B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C促進農民增收增加農民收入 D提高全民獲得社會保障性收入
【母題特供】
母題一:考查農業的相關知識
母題二:考查財政、稅收的作用
金題引路:(2012高考廣東卷26)對圖6解析正確的是
A.該省財政收入是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長而增長的
B.該省地區生產總值應與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長
C.該省財政收入的比重過大不利于個人購買力的增加
D.該省財政收入快速增長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基礎
母題三:財政赤字的含義。
金題引路:(09廣東文基3)2009年我國政府工作主要任務之一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國財政赤字預計達9500億元。這表明本年度我國
A.國債支出大于國債收入 B.財政收入大于財政支出
C.稅收支出大于稅收收入 D.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入
母題四:考查三大產業的關系
金題引路:(2011高考大綱版全國卷39)分析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祖國西北,地域廣闊。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農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這里成為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園。陜、甘、寧等地區曾是周、秦、漢、唐立國之基?,F代歷史上,這里孕育了中國革命的圣地。西北的全面開發與社會經濟發展,必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