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課前檢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網絡問政”作為一種新型的議政問政方式,已經成為政府了解民情、聽取民聲、接受監督的一個橋梁。材料二兩會前后,人大代表紛紛開通微博,“曬”建議、聽民意、做網絡調查,微博成為網民發表看法、監督政府的重要平臺。1.材料反映的是公民以什么形式參與民主生活?有何意義?2.除此之外,還有哪幾種參與民主生活的方式?專制民主人治法治人高于法權大于法法高于人法大于權助學思考:1、封建社會里,皇帝和法律誰說的算?2、在法治社會里,誰說了算?人類社會易混概念區分夯實法治基礎自主學習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P44—50內容,思考下列問題,并在課本上做標記。1、為什么要實行法治?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3、良法之治的三個判斷標準是什么?4、依法治國的重要性是什么?5、如何建設法治中國?知識結構法治,意味著依法治理。探究一:和平示威還是禍亂香港?不接傳單就被打73歲老人被圍堵我之前去過很多次香港,也觀察過幾次和平游行,但令我從沒想到的是,香港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天天都有示威者,其實就是暴徒。他們做一些沒有底線的事,比如,攻擊中聯辦、砸基站、墨水灑國旗等等。一次,我親眼見到一位73歲的老人在機場被圍堵,原因竟是沒有接過他們(示威者)的傳單,而是把傳單打掉。他們憤怒地追著老人,一直追出去幾百米。這還不甘心,他們(示威者)還“碰瓷兒”,躺在地上,說老人打了人……他們一邊做著這樣的事情,一邊嘴上掛著“民主、自由”,他們心中的自由,就是“你不贊同我,就該去死,就該挨揍”。這樣的民主是多么荒唐可笑!如何看待示威者的行為?評價任務: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45——47頁,分析選擇法治道路的原因。評價標準:邏輯清晰,聲音洪亮,從不同角度分析選擇法治道路原因的為優秀。選擇走法治道路①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生活)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經成為現代世界各國的共識。(國際)③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國家、社會)④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民族)⑤社會因法治而進步,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國家、社會)法治展臺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時的講話指出,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離不開法治,改革開放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因為法治是()①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保證②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③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④解決我國所有矛盾和問題的關鍵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練兵《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于2020年6月30日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并正式生效。國安法彌補了香港在國家安全方面的漏洞,對社會重新恢復秩序和穩定起著極關鍵的作用。國安法正式生效之前,曾經氣焰囂張的禍港頭目,雞飛狗跳地開啟了“變臉”模式……助學易混概念區分法治與法制?法治,意味著依法治理。強調通過法律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管理。什么樣的法?如何治?如何實現法治呢?或者說法治的要求有哪些呢?助學法制,法律制度。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亞里士多德①實行良法之治P45②實行善治P46助學2、法治的要求助學法治要求之一:實行良法之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之后,多地中小學生只能在家上網課。據報道,有些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瞞著父母進行充值,造成家長和游戲公司、平臺退款糾紛增多。前不久,遼寧一位花季少女背著父母充值巨額錢款,不堪壓力而跳樓結束了生命,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思考:如何妥善解決未成年人參與網絡游戲和網絡打賞可能引發的糾紛?《民法典》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①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②反映社會發展的規律,良法(三個判斷標準)③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符合公平正義要求,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助學思考:有法律制度(法制)是不是意味著有法治?4、辨一辨:法治思維和人治思維的不同說明了什么?人治思維法治思維本質原則特點后果人高于法或權大于法法律是治國理政的基礎任意性、非理性穩定性、一貫性以個人意志和感情進行治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不能很好的體現民意,易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公平、公正的處理問題,維護民意,推動社會有序發展。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助學《食品安全法》第四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保證食品安全,誠信自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思考:《食品安全法》通過后,公民的食品安全仍然是個大問題,這說明了什么?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法治要求之二:實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良法善治,民之所向。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大會發言人張業遂介紹,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先后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累計42.5萬人參與立法過程,共提出102萬條意見和建議。充分體現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過程,有利于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為什么民法典要對部分法條做出修改?初衷:為了使法律更準確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發展規律,更好地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彰顯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良法新華社評論員文章:民法典是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翻開民法典,從社會交往到經濟活動,從交通事故到醫療糾紛,從現實損害到網絡侵權等等,這些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都能找到答案。歸宿: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善治練兵“法治社會,無法外之地,無法外之人,無法外之權,任何人都不能為所欲為,無論是維護權益,還是表達訴求,都必須在法治軌道上進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線的行為,必將受到法律制裁。”其表達的理念是()①崇尚自由②崇尚法治③權利重于義務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D練兵小組討論:任選下面的一個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建設法治中國③目前國安法施行后,讓懲治暴徒有法可依,很多暴徒開始紛紛變臉,香港逐漸恢復安定,這對我們公民有何啟示?①如果國安法沒有頒布,香港目前現狀可能怎樣?你對國家立法部門有何建議?②如果有關部門沒有依法秉公執法,結果可能怎樣?你對行政或司法部門有何建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評價任務:1.報告中是如何描述依法治國的地位的?2.結合教材49頁談一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么。3.習總書記的報告對如何依法治國提出了哪兩個堅持?(50頁)學習目標三:1..我國法治建設進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十五大:把依法治國確定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中國法治建設作出了新的部署十九大:黨中央----助學2.全面依法治國的意義、總目標、基本要求兩個堅持(P48-50)3.1意義: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3.2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3.3要求: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針)3.4兩個堅持:堅定不移,堅持黨的領導十六字方針實施的主體分別是誰?每一個不同的主體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全面依法治國主體目標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人大司法機關政府公民◆使每一項立法得到人民擁護;◆使每一部法律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例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個公民成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衛者。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有賴于每個公民的參與。以下公民的做法體現這一要求的是()A.范某開了一家餐館,不申報納稅B.劉某應征人伍后,以各種理由逃避服兵役C.張某在網上發帖,詆毀救火英雄D.楊某發現某可疑潛航探測器后,及時報告D練兵助學①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踏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4、怎樣建設法治中國。②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問題探究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只要懲治貪贓枉法的官員就行了,與我們青少年無關。點撥: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理由是:①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要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確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權的根本原則,維護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地位,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依法治國必須懲治貪贓枉法的高官。②實行依法治國僅僅只懲治貪贓枉法的官員是不夠的,與全體公民都有密切關系。依法治國需要全體公民參與,任何人違法犯罪,都必須接受法律的處罰。實行依法治國必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③依法治國與青少年也是密切相關的。我們青少年應當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治觀念;規范自己行為,自覺做到遵紀守法;當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依法維權;義務宣傳法律知識、積極同違法行為作斗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我國政府工作要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快推進綜合執法,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1)材料體現了我國的哪一治國方略?這種治國方略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影響?我知道選擇走法治道路的原因是:我認為,建設法治中國應該做到:反思法治課堂小結作業1、為什么要選擇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①個人層面: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建立起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P45②國家角度: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P47①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踏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②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2、怎樣建設法治中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04bfd9920594ab6b70b0d8c7dff617e.mp4 5b42c18da37949b6a382b510c33427f6.mp4 夯實法治基礎.ppt 港警執法初試鋒芒?370人被拘捕.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