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2021年8月20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個人信息保護法、監察官法、法律援助法、醫師法、新修訂的兵役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新課導入:新聞時刻:科學立法新聞時刻:嚴格執法2021年8月27日,上海市稅務局第一稽查局已查明鄭爽2019年至2020年未依法申報個人收入1.91億元,偷稅4526.96萬元。其他少繳稅款2652.07萬元,并依法作出對鄭爽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共計2.99億元的處理處罰決定。新聞時刻:公正司法2021年9月9日上午,江西省南昌市中級法院依法對被告人勞榮枝故意殺人、搶劫、綁架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以被告人勞榮枝犯故意殺人罪、搶劫罪、綁架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思考:上述事件共同說明了我國正致力于什么?第二單元民主與法治第四課建設法治中國4.1夯實法治基石自主預習:1、什么是法治?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3、為什么選擇走法治道路?4、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5、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性、總目標、基本要求?6、怎樣建設法治中國?一、選擇法治道路1、什么是法治?——法治,意味著依法治理。法治法制是指法律制度,側重于立法層面區別:法治強調的是通過法律對國家和社會事物的管理,側重于執法、司法層面。聯系:知識拓展:法制與法治的聯系與區別“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法制的體現和保障。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法治還要求實行良法善治。《今日說法》:救命的“假”藥思考:結合視頻中公安機關和檢察院的行為談談你對“良法善治”的理解?法治,意味著依法治理。什么法?如何治?良法善治法治的要求①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②反映社會發展的規律,③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符合公平正義要求,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良法的三個標準目的2、法治的要求:人治法治基礎特點表現影響建立在個人專制和獨裁的基礎上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隨意性、多變性、不平等性統一性、穩定性、權威性“國王即法律”“朕即法律”強調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約權力、保障權利帶來社會發展的不穩定推動社會有序發展專制國家:人比法大民主國家:法比人大人治與法治的區別概念區分:思考:從長遠看,哪一種對國家發展更有利?我國選擇法治道路的背景:(1)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歷史。(2)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漸認識到中國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專制制度。變法改制,成為救亡圖存、國家振興的必然選擇。(3)新中國成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走上了一條探索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道路。(4)黨和政府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法治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努力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進程。法治是經歷封建專制后的歷史選擇君主專制變法改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才走上了一條探索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道路,黨和政府努力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有“典“少“憂”結合民法典與公民的一生,思考法治對公民的重要作用?(1)個人角度: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一站式行政服務食品安全監督法庭審判3、為什么選擇走法治道路?《美國憲法》古羅馬《十二銅表法》《中國憲法》(2)國際角度: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經成為現代世界各國的共識。3、為什么選擇走法治道路?《德國民法典》法治中國結合視頻,思考法治對國家的重要作用?3、為什么選擇走法治道路?國家角度:(3)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我們必須把依法治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黨和國家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堅持在法制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解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依靠法治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有度》3、為什么選擇走法治道路?(1)個人層面: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2)國際層面:追求并奉行法治已成為現代世界各國的共識;(3)國家角度:①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②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二、描繪法治藍圖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更加重視法治建設。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我國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的核心,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1978頒布并實施現行憲法1982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法略依法治國全面落實列入全面小康目標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繪就法治藍圖依法治國載入憲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1999199720022007201220182014提出建設依法治國的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2010201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公布,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2020改革開放以來的法治進程納入“四個全面”布局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提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①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并將其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②黨的十九大召開后,黨中央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全面依法治國又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4、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推進實現科學立法(前提)、嚴格執法(關鍵)、公正司法(防線)、全民守法(基礎)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5、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基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國“新十六字方針”(1).建立法治中國,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群眾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法。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每一個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的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6.怎樣建設法治中國?民法典誕生: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和立法任務;我國的每一項重大決策,都要經過“黨委提出→政治協商→人大審議通過→政府執行”的法定程序,這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6.怎樣建設法治中國?道路決定命運,道路決定未來。(2)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6.怎樣建設法治中國?(1)努力使每一部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科學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嚴格執法),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全民守法);(2)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1)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治觀念,弘揚法治精神(2)遵法守法,依法維權;(3)敢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為我國的法治建設做貢獻。1、建設法治中國,我們青少年怎么做呢?2、掃黑除惡反腐敗的意義?①有利于保障廣大人民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②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③有利于政府勤政廉潔取信于民,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拓展延伸夯實法治基礎選擇法治道路描繪法治藍圖4.怎樣建設法治中國?1.法治的內涵?2.為什么選擇法治道路?3.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4.全面依法治國(地位、總目標、基本要求)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1 夯實法治基礎.pptx 《今日說法》:救命的“假”藥.mp4 全面依法治國“新十六字方針”.mp4 有“典“少“憂”.mp4 法治~1.mp4 法治中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