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年級三年級任課教師學生人數人班級學情概況三年級共有名學生,學生能在以前所學知識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理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本身是非常喜歡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但由于家長對它不夠了解,所以重視不夠,這樣影響了課后拓展學習的完成(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也會受到了影響。在本課程的教學工作中,我力爭減少一些負影響,努力提高活動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材分析三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三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快樂學習”、“我們的學校”、“安全護我成長”、“家是最溫暖的地方”。這四個主題將來源于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全冊教學目標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么,不該學什么。單元授課時間單元教材分析單元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及方法第一單元9.13—10.8本單元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來認識和把握新的學習觀。一是從人的自然屬性上看,每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學習,學習不應該成為人的一種負擔,學習應當是快樂的。二是從學習的本質特征來看,學習是綜合的,包含了學習空間的多重,學習內容的多元,學習途徑的多樣,學習時間的終身。1.珍惜時間,學習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抄襲、不作弊。3.體會學習對于成長的重要意義,樹立終身學習觀。引導學生觀察,初步具有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強調“做”中學:通過范例引導學生懂得學習內容和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和廣泛性,明白生活處處皆學問。“玩耍”也是重要的學習,“玩耍”指向的是會玩,而不是貪玩,“會玩”是指在玩中能創造和增長知識。要注重在“做”中學。第二單元10.11—10.29以學校生活為主題的內容在教材的各個年段都有所體現。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學校的空間環境和組織機構,增進對學校的歸屬感,了解教師工作的辛苦,體會教師對學生的愛,體會學校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1.了解學校的空間環境和組織機構,增進對學校的歸屬感。2.了解老師工作的辛苦,體會老師對學生的愛3.體會學校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認識到自己是學校的一員,提高積極參與學校生活的意識。通過讓學生談談自己喜愛的校園一角,調查、了解學校的特點,最后繪制學校平面示意圖,加深學生對學校的感情。回憶與老師之間發生的故事,引發學生對老師感謝、理解的情感。通過調查、訪問、制作感謝卡等方式,讓學生具體了解老師的辛苦,體會老師的不易,進而更加尊重和熱愛老師。第三單元11.1—11.19防止兒童意外傷害是一個世界難題,全世界每年有100萬14歲以下兒童死于意外傷害。教材在低中年級都安排了安全教育內容。低年級重點促進學生具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中年級強調了生命高度的安全教育、主要有保護生命的安全技能學習和人際安全的教育。1.懂得生命來之不易,樹立真愛生命的意識。2.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安全隱患,初步學會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自護自救方法,提高安全意識。3.初步認識社會的復雜性,在參與社會生活的同時形成人際安全意識。本課是一個綜合性的安全教育,將從居家安全、戶外安全、校園安全幾個方面來展開教學。教材呈現了濕手插電源插頭,攀爬樓梯扶手,不滿十二歲騎行自行車上馬路等四個案例引導學生辨析。教學時拓展到如何防觸電、防食物中毒、防疾病、防運動傷害、防震、防煤氣中毒等,以提高學生基本的安全自救和防護技能。第四單元11.22—12.10家庭教育的單元在低中高各年段都有。中年段重在對家長愛的理解和對家人愛的能力,對家庭歷史的了解。本單元教學讓學生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感激。1.引導學生體會父母的愛,嘗試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2.引導學生多了解,體貼父母,并將對父母的愛落實到行動中。3.了解自己家庭的歷史、變遷,進而體會中國人重視家庭的文化傳統。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