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微課八上第二章第2節氣溫學案一、知識點1.熟悉天氣圖標2.天氣是短時間內近地面的大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的綜合狀況。3.空氣的溫度稱為__________。表示當地空氣的____________。4.測量氣溫的工具是_________。溫度的度量單位是__________用符號________表示。5.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根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的。6.氣溫的測量方法:溫度計放在_______________里,可以避免風吹、日曬、雨打,讀數比較__________,能比較真實地反映_______________。7.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在___________;和最低值大概出現在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是人體最感舒適的氣溫。在35℃的氣溫下,人體感到炎熱難耐。在0℃的氣溫下,人體感到寒冷。二、學一學例1:下列描述中,屬于天氣的是---()A.春暖花開B.雨過天晴C.秋高氣爽D.寒冬臘月解析:天氣是指某一個地區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ACD.春暖花開、秋高氣爽、寒冬臘月都是長期的天氣情況,屬于氣候;故ACD錯誤;B.雨過天晴是短期的天氣情況,屬于天氣;故B正確。故答案為:B。例2:閱讀"5000年來中國氣溫距平變化”圖,回答下列問題。(1)竺可楨認為我國近5000年來氣候變化大致劃分為四個時期:約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的____________時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的____________時期,公元1400年~1900年的_________時期,公元1900年以來的_____________時期。(2)近百年來的儀器觀測記錄表明,近現代全球平均氣溫呈___________趨勢,氣候總體表現出___________的特點。解析:竺可楨認為我國近5000年來氣候變化大致劃分為四個時期:約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的溫暖時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的寒暖交錯時期,公元1400年~1900年的寒冷時期,公元1900年以來的氣候波動時期。故答案為:(1)溫暖;寒暖交錯;寒冷;氣候波動(2)波動上升;波動變化三、練一練1.百葉箱內溫度計的讀數與箱外太陽光直射下溫度計的讀數相比---()A.平均值低,數值變化大B.平均值高,數值變化大C.平均值低,數值變化小D.平均值高,數值變化小2.從“5000年來中國氣溫距平變化”圖可以看出,我國5000年來氣候變化的突出特點是---()A.冷暖相互交替,變化周期不一B.氣溫持續下降C.氣溫先下降后上升D.無規律可言3.下列詩句或短語中,不是描述天氣特征的是---()A.陽光燦爛,晴空萬里B.大雪紛飛,銀裝素裹C.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D.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4.氣溫與生物的關系非常密切,很多動物行為與氣溫有關。下列行為與氣溫無關的是---()A.青蛙冬眠B.候鳥遷徙C.兔子換毛.D.小鳥覓食5.某同學要測量當地的氣溫,為了使測得的溫度更接近實際氣溫,若在下列各地1.5米高處測量,則最佳的位置為---()A.學校操場B.一樓北面陽臺C.高樓樓頂D.水泥馬路6.夏季高山上的氣溫從山腳起,高度每升高100米降低約0.6℃.已知杭州天目山主峰仙人質氣溫是14℃,山腳的氣溫是23℃,那么仙人頂的高度是---()A.1400米B.1500米C.1600米D.1700米7.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自學了《氣溫》這一課程,他覺得天氣的突出特點是---()A.多變B.穩定C.冷熱D.風雨8.氣象站在一天的2時、8時、14時、20時,測得的氣溫依次是18℃、24℃、35℃、27℃,該地當日平均氣溫是---()A.24℃B.25℃C.26℃D.27℃9.下列時刻最容易發生中暑的是---()A.8時B.12時C.14時D.20時10.對氣溫的觀測,通常一天要進行---()A.1次B.2次C.3次D.4次11.氣象觀測中,一般要使用_______溫度計、__________溫度計、_________溫度計3種溫度計測量氣溫,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溫度計通常放在一個漆成白色的_________里。12.按照下列要求,完成活動。活動材料:百葉箱1個、溫度計1支、數據記錄工具1套。(1)按照測定氣溫要求,將溫度計放到__________內,該儀器離地面___________。(2)氣溫觀測時間:北京時間2時、_______時、14時、20時。(3)記錄觀測結果。根據圖可知,當天最高氣溫_______℃。日平均氣溫為4次觀測結果的平均值,則當日的平均氣溫為______________。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21世紀教育“勝哥課程”工作室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