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千姿百態的生物-動物教學設計【設計依據與構想】新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培養,本節課從同學們熟悉的動物入手,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教學內容,分析環節動物、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的特征,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延伸了教學內容。通過課前觀察和課堂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認識到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提高環境保護意識,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根據學生的探究心理特點,利用觀察、資料收集、討論等幾種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培養實踐能力。【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概述環節動物、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2、舉例說出環節動物、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能力目標1、通過學生總結無脊椎動物各大類群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2、通過討論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3、培養學生觀察、信息處理、概述總結和表達交流能力。4、學會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主要成員的觀點,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2、滲透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3、使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合作、學會傾聽,樂于討論,從而體驗與人交流合作的快樂。【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概述無脊椎動物的主要特征。2、舉例說出無脊椎動物主要類群(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難點1、探究不同土壤環境中的無脊椎動物。2、學會用辯證的觀點認識動物與人類的關系。3、調查活動的組織、開展與落實。【課前準備】?教師準備1、制作相關的課件。2、布置并指導學生的課前觀察活動(常見環節、軟體和節肢動物)。學生準備1、常見環節動物(如蚯蚓)、軟體動物(如蝸牛)和節肢動物(如蝴蝶)觀察分析和概括總結。2、小組討論匯總,盡可能地敘述環節、軟體和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的關系。?【教學流程】一、導入新課通過精美的動物圖片引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學生能較快地融入課堂教學的氛圍中。然后教師引入本節內容:在人類文明的演化過程中,動物給人類很大的幫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無脊椎動物中的環節動物、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去了解它們、關心它們。設計思想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感受、思考、置疑,喚起學生好奇心,學生的心情愉悅,興趣盎然,主動建構科學知識。二、新課教學教師活動:播放一組動物的圖片,看看同學們認識哪些可愛的動物,同學回答出知道的動物名稱,并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式將它們分類。學生活動:積極說出課前觀察的環節、軟體和節肢動物的主要形態特征。教師展出圖片動物的名稱,進入新課講解。(一)環節動物出示蚯蚓、水蛭等的圖片,仔細觀察圖中動物的基本形態特征。1、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分節等。2、常見環節動物:蚯蚓、螞蟥、沙蠶等。3、環節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益處:蚯蚓具有疏松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肥力等;沙蠶可作為動物養殖的飼料。害處:水蛭會吸食人或家畜的血液,對人、畜有一定危害。(二)軟體動物展示烏賊、河蚌、蝸牛等的圖片,仔細觀察圖中動物的基本形態特征,并結合現實生活中認識的軟體動物,舉例說出軟體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1、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多數軟體動物腹部有塊狀肌肉足,體外被覆堅硬的貝殼,用以保護柔軟的身體。2、常見軟體動物:烏賊、河蚌、蝸牛等。3、軟體動物與人類的生活關系益處:可以食用(如河蚌等);可以作為中藥食用(如牡蠣等);可以用于觀賞(如貝殼等)。害處:蝸牛、蛞蝓等以蔬菜、果樹葉為食,是農業害蟲;部分海洋軟體動物以牡蠣為食,造成養殖業的損失;會危害人體健康(如釘螺等)。以穴居的軟體動物會損港灣建筑和海上交通設施。(三)節肢動物教師展出節肢動物的圖片,觀察結構特征并概述。1、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分節,體表有堅硬的外骨骼和分節的附肢。2、昆蟲是一般具備兩對翅、三對足的節肢類群。3、常見節肢動物:蝴蝶、螃蟹、蜘蛛、蜈蚣等。4、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的動物類群。5、節肢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益處:可以為綠色植物傳播花粉;可被加工成食品、藥品;螢火蟲等在仿生學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害處:金龜子等會危害農作物;蚊等會傳播疾病。通過觀察、分析、識別動物的主要類群,發展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并滲透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三、自我小結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收獲。四、課堂練習多媒體展示聯系,進行查缺補漏。【板書設計】千姿百態的生物-動物無脊椎動物1、環節動物2、軟體動物3、節肢動物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