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制作皮影人偶教學設計教學時間:教學內容:制作皮影人偶備課標: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初步掌握手工設計與制作的基本技能。學情、教材分析:二年級的孩子處于七八歲的年齡,對各種自然科學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愿望,樂于學習和嘗試動手操作,學習簡單的手工制作,通過動手制作皮影人偶和表演展示成果,掌握紙工制作的簡單技法,初步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同時,皮影藝術融入傳統繪畫、雕刻、戲曲于一體,具有濃郁的民族氣息,是我國藝苑里的一朵奇葩。在欣賞和制作皮影人偶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的民間皮影藝術,感受皮影藝術之美,熱愛并且積極參與到傳承祖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活動中來。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觀看皮影戲,欣賞皮影作品,親手制作皮影人偶,初步了解皮影戲這種中國傳統民間藝術。能力目標:嘗試用卡紙制作剪影人物,創作人物形象,并且學會操作影人,體驗皮影藝術的表演技能及魅力,皮影學生小組合作精神、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民間皮影的熱愛,培養學生善于思考、敢于嘗試和勇于創新的意識。增強學生對中國民間藝術的了解,弘揚民族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教學重難點:制作皮影人偶教具和資源:多媒體課件、教參活動參考資料教學方法:本次活動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操作起來不是很困難,教師根據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相應的幫助和指導,采用展示講授法,學生小組合作,獨立完成后再合作表演。前置性作業:通過查閱書籍、詢問他人和上網搜索,了解皮影的前世今生和制作方法。教學課時:3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主題教師播放皮影戲視頻《皮影戲的前世今生》請同學們講講:你認為皮影戲是什么?皮影人偶是怎么來的呢?你想自己制作皮影人偶嗎?1.出示皮影人物,引導學生探究。(1)皮影人物造型時采用了那些裝飾手法?學生觀看課件,交流回答問題,造型采用了夸張、簡化、添加等手法。(2)皮影身上有哪些傳統圖案?線條?觀察、交流、小結:有牡丹、龍祥云等圖案,有直線、折線、波浪線等線條。2.局部演示,嘗試練習。(1)課件出示一些圖形紋樣,學生嘗試用對折的方法剪出。(2)欣賞皮影人物頭像發現不同之處。3.探討制作步驟(1)小組閱讀教材63-65頁,討論皮影的制作步驟。(2)課件分解制作步驟:畫出人偶圖形并涂色,沿輪廓線剪出身體各部分,固定手腳,粘貼吸管。二、創作表現課件出示作業要求:參照步驟圖制作一副你喜歡的皮影人物形象圖,并與同學一起欣賞。教師巡視輔導。三、展示交流1.將學生作品張貼展示。2.以自評和互評的方式進行交流。3.教師總結:今天同學們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了解皮影,認識皮影,皮影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是祖先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很好的繼承和發揚,讓華夏文化藝術長久不息。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直觀導入1.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以為新朋友,想認識他嗎?教師在幕后用一副皮影人邊解說,同學們,我來了,你們知道我是誰嗎?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一個會動的皮影人物的。二、觀察思考1.出示一幅典型皮影人物范作請學生仔細觀察,提問:傳統的皮影人物一般有哪些部件組成?2.出示皮影人物的分解圖。3.小結:一個完整皮影人物的形體,從頭到腳通常有頭、上身、下身、雙臂、雙肘、雙手,雙腿,共計是一個主要部件組成。三、探索步驟1.拼一拼,擺一擺出示皮影人物的分解圖,請一名學生給皮影人物擺動作造型。提問:通過你的觀察,告訴大家皮影為什么能動?2.小結:因為皮影人物身上的各個關節是分開的,所以它能自由活動,注意鏈接的地方一定要保留關節重疊的預留部位。3.小訓練:用黑色彩筆快速勾畫出皮影人偶的分解圖。教師及時評價。4.連一連游戲請學生分小組嘗試用細繩子或者細鐵絲連一連關節,比一比哪組連得又快又正確。小練習總結:表揚做的好的小組,糾正不好的地方。5.教師出示并示范完整的皮影制作步驟:(1)設計圖樣(2)分工描繪(3)剪隔成塊(4)打孔固定(5)裝操縱桿第三課時教學目標:一、欣賞皮影動畫《龜兔賽跑》提問:通過你的觀察,告訴大家皮影為什么能動?小結:因為皮影人物身上的各個關節是分開的,所以它能自由活動,注意鏈接的地方一定要保留關節重疊的預留部位。二、尋找不足1.出示教師事先做好的有問題的皮影人物,請學生尋找那些地方沒做好?為什么?你認為是什么原因?2.制作問題指導:小組分工描繪的皮影人物各個部件大小、風格不統一。沒預留關節重疊的部位。三、學生課堂操作分小組按照教材64-65頁步驟,用卡紙制作靈活自如,能動起來的皮影人物。要求:將分解圖各個部分連接后裝上操縱桿。四、評價表演分小組表演情景劇。五、拓展1.了解中國傳統皮影人物的制作工藝流程。2.欣賞皮影《東郭先生和狼》展示動物皮影。鼓勵學生課后運用分解組合的方法自制動物皮影。六、學習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肯定和表揚同學們的表現和對傳統藝術的傳承創新板書設計:制作皮影人偶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