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內…………○…………裝…………○…………訂…………○…………線…………○…………)6.4.2因地制宜謀發展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武義縣物寶天華,螢石蘊藏量約4000萬噸,居全國各縣之首。以前螢石僅作為價值不高的工業原料使用,現在這些晶瑩剔透、色澤鮮艷的晶體被匠人們巧手雕刻,制成了精美的珠寶、工藝品,大大提高了螢石的附加值,從按噸計算走向“克拉時代”,武義也從“螢石之鄉”邁向“中國螢石文化之都”。如今,武義螢石工藝品已熱銷韓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此回答以下各題。(1)武義要打造“中國螢石文化之都”,要求我們(??)A.科學合理地利用資源B.加強資源立法的力度C.實施資源跨區域調配D.加大獲取資源的速度(2)武義螢石工藝品熱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體現了(??)①立足自身的自然特點和優勢,尋求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方式是一條可行的出路②資源問題的解決需要世界各國的通力合作③當今世界具有經濟全球化的基本特征④發展經濟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7年12月,在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塞罕壩林場被授予“地球衛士獎”。多年來,造林人將貧瘠沙地變成綠水青山。對此認識正確的是(???)A.?我國把保護環境作為當前工作的中心B.?我國已經解決了環境問題C.?我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D.?公民的法治意識增強3.紹興發展依托于綠水青山。2018年紹興市共淘汰落后產能企業348家,關停熱電企業7家,推廣新能源汽車5026輛,打響了藍天保衛戰。這樣做(??)①是因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②表明解決環境問題是紹興當前的工作中心③體現了紹興努力落實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④體現了紹興著力追求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是區域發展的思想方法。下列不符合此重要思想方法的是(??)A.?上海寶山設鋼廠?????????????B.?西北地區種牧草?????????????C.?黃河濕地建別墅?????????????D.?臺州三門核電站5.在新疆有一湖泊,湖中有魚類、蘆葦等動植物資源,蘆葦對湖水有凈化作用。近幾十年,通過開荒該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縮小了1/2,蘆葦大量枯萎。據此回答小題:(1)材料表明(??)A.人口的增長、對自然資源需求的加大必然會導致湖區面積縮小B.可持續發展包含生態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可持續發展C.資源的開發利用、環境的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D.只有協調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關系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2)為防止該湖泊繼續萎縮,在該湖流域應采取的措施是(??)A.退耕還林,保護水源B.修建水庫,調節水量C.植樹造林,保持水土D.種植蘆葦,改善水質6.東北地區周圍山地環繞,著名的有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等因地制宜考慮這一地區的自然條件,可相應發展(??)A.?耕作農業?????????????????B.?畜牧業?????????????????C.?林業和特產區?????????????????D.?種植茶樹、竹子等經濟作物7.我國重點跨區域調配工程,如“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符合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是(??)A.?因地制宜?????????????????????????????B.?優勢互補?????????????????????????????C.?公平性?????????????????????????????D.?共同富裕8.紹興市各地樹立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名片:新昌縣做透了“旅游文化”,紹興縣做強了“民營文化”,諸暨市做深了“西施文化”,嵊州市抓好了”越劇文化”。這啟示我們在發展區域經濟中首先應當(??)A.?因地制宜???????????????????????????B.?優勢互補???????????????????????????C.?交流合作???????????????????????????D.?共同發展9.2018年紹興舉行首屆發展大會,1000余位越商、鄉賢和海內外知名人士,懷著家書的濃情邀約,匯聚故里,為擁抱大灣區、發展大紹興出謀劃策,形成了發展黃酒、珍珠歷史經典產業等多個共識,并簽約16個項目,引資687.7億元。這一盛會(??)①發揚了基層民主的自治精神?????????????②見證了中華文化凝心聚力的力量③彰顯了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④體現了因地制宜的區域發展原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2018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意見》的發布(???)①是實現全面小康,建設美麗中國的需要②有利于實施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建設生態文明③是解決環境問題對經濟社會發展制約的需要④體現了我國以環境保護為中心的發展理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材料分析題11.關注家鄉建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省在建設特色小鎮,如:紹興柯橋區湖塘黃酒小鎮、上虞區杭州灣花田小鎮時,突出注重功能融合,實現產、城、人、文交融的設計理念。材料二:自2013年我國提出并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以來,浙江省憑借著優越的地理條件和優勢產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1)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的設計理念與實踐凸顯了教材的哪些道理?(2)從經濟全球化和發展區域經濟角度,分析浙江省融入“一帶一路”的現實意義?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美國航天局衛星數據表明,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2019年2月13日新華網材料二:(1)材料一說明我國在應對哪一環境問題所取得的成就?(2)材料二的措施與材料一存在怎樣的聯系?(3)請從可持續發展內涵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對中國發展的必要性。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1)A(2)C2.C3.C4.C5.(1)D(2)A6.C7.B8.A9.D10.A二、材料分析題11.(1)體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或綠色發展理念;體現“因地制宜,優勢互補”;體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2)角度1: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浙江省融入“一帶一路”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有方便人民購買來自世界各地的新產品。角度2:因地制宜,優勢互補是發展區域經濟的重要原則。浙江省融入“一帶一路”有利于充分利用浙江省優勢,把各種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有利于加強與沿線各國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嬴。12.(1)生態環境問題(2)材料二的措施與材料一存在關聯性:中國堅持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工程提升了綠化面積,為全球環境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3)可持續發展包括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社會持續發展,三個方面缺一不可。根據我國的國情,我國面臨著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壓力,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的必然選擇。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容之一,關鍵在于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力求可持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