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2年北京中考化學試題分析各知識板塊所占分值圖示各個知識板塊考查的難易程度圖示試卷整體特點試卷整體難度中等,和2011年試卷難度持平。試卷知識點覆蓋全面,化學與生活的考試分量略有下降,且呈分散的特點,在選擇題第8題,第10題,填空的26(2),27(1),28(1)都有所涉及。新穎題目涉及化學反應原理的探究,更注重對化學反應本質(zhì)的理解,表現(xiàn)為信息遷移題較多如24題,28(4),33題。33題探究實驗題注重對實驗探究方法與思想的考查。承擔區(qū)分度的題,推斷題30題較易,又回歸到文字推斷,弱化計算,計算題35題難度降低,實驗題偏難,32、33題不易得分。今年的學生失分點在18、22、23、24、25、28(4)、32、33題,偏重于學生思維層面的考查,及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重點題目分析18. 將密封良好的方便面從平原帶到高原時,包裝袋鼓起,是因為袋內(nèi)的氣體分子( )A.間隔增大 B.質(zhì)量增大 C.體積增大 D.個數(shù)增多答案:A分析:此題結合實例考查引起氣體壓強變化的微觀本質(zhì)。從平原到高原外界壓強減小,塑料袋內(nèi)的壓強等于原來的大氣壓,所以包裝袋鼓起,氣體分子間隔增大。22.某固體粉末可能由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鈉和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固體加入足量的水,攪拌,有不溶物;②過濾,向濾液中加入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下列對固體粉末成分的判斷中,不正確的是A.一定在碳酸鈉 B.可能有氫氧化鈉C.一定有碳酸鈣 D.可能有氫氧化鈣答案:C分析:此題屬于確認物質(zhì)成分的實驗探究題,根據(jù)實驗①,能確認不溶物為CaCO3,但此不溶物是原來固體粉末中的碳酸鈣,還是Ca(OH)2 和Na2CO3生成的碳酸鈣就無法確定了,所以A選項正確,向濾液中加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有緣固體中一定有Na2CO3,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鈉是否存在無法確定。所以B,D正確。23.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依據(jù)溶解度曲線可判斷,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將甲、乙的飽和溶液從t2℃降到t1℃,析出甲的質(zhì)量大C.將t2℃時甲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海刹扇〗禍氐姆椒?br/>D.t1℃時,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各100g,其溶質(zhì)的質(zhì)量一定相等答案:D分析:此題易錯點在B選項。甲、乙的飽和溶液并未強調(diào)質(zhì)量相等,所以從t2℃降到t1℃,析出固體的質(zhì)量無法確定。24.一定溫度下,在下圖所示裝置中,固體X與氣體Y反應。生成氣態(tài)產(chǎn)物,當改變溫度時該氣態(tài)產(chǎn)物發(fā)生逆向反應,重新生成X和Y。利用上述反應原理和裝,對含雜質(zhì)的固體Co進行提純(雜質(zhì)不參加反應),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為:(固)(氣) (氣)(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容器1中的溫度為600℃B.容器2中的固體是純凈的C.該裝置最終導出的氣體是和D.固體從容器1到容器2的過程為物理變化答案:B分析:此題屬于信息遷移題,考查方式新穎,此題用排除法比較容易確定答案,這是一個可逆反應,既可正向進行又可逆向進行的反應。通過容器1中進行的正反應和容器2中進行的逆反應來提純固體,正反應的溫度是900℃,所以選項A錯誤。CoCl2在容器2中被反應成Co單質(zhì)和HCl,所以該裝置中最終出來的氣體是HCl,選項C錯誤,固體Co從容器1到容器2參與了化學反應,整個過程是個化學變化,D錯誤。25.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錳中加入過氧化氫溶液 B.加熱一定量的高錳酸鉀固體 C.向兩份完全相同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鋅粉、鎂粉 D.將水通電電解一段時間答案:Dxkb 1. co m分析:A選項總左邊是二氧化錳的質(zhì)量,橫坐標是過氧化氫溶液的質(zhì)量,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反應前后質(zhì)量不變,所以A錯誤。B選項加熱高錳酸鉀,固體質(zhì)量減少,所以固體中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增大。B錯誤。C選項學生容易出錯,橫坐標是金屬的質(zhì)量,縱坐標是酸的質(zhì)量,這屬于足量金屬等量酸的情況,最終產(chǎn)生的氫氣由酸的質(zhì)量決定,酸的質(zhì)量相等,所以產(chǎn)生氫氣的質(zhì)量應該相等。C選項錯誤。26(3)氧化鈣能與水反應,此反應可用于 (填字母序號)。吸收水分 B.制熟石灰 C.加熱食物答案:ABC分析:此題不難,但不仔細,容易漏選。28(4)用氯化鈉和碳酸氫銨()可制備碳酸氫鈉和氯化銨(),該反應可表示為:。20℃時,按上述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的質(zhì)量比,向100 g水中加入 g NaCl和 g 。理論上從溶液中析出晶體的質(zhì)量為 g。資料:20℃時四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如下,假設它們同時溶解在水中各自的溶解度不變。物質(zhì) NaCl溶液度/g答案:7.2g分析:58.5 79 84 53.511.7g 15.8g 16.8g 10.7g經(jīng)過計算不難看出11.7gNaCl和15.8gNH4HCO3 恰好完全反應生成16.8g NaHCO3和10.7gNH4Cl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9.6g NaHCO3,所以析出固體的質(zhì)量為16.8g - 9.6g=7.2g。(8分)同學們發(fā)現(xiàn)NaOH溶液與NaHCO3溶液混合后無明顯現(xiàn)象,產(chǎn)生疑問:兩種物質(zhì)是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在老師的幫助下,他們通過以下探究過程證明NaHCO3溶液與NaOH溶液發(fā)生了反應。(1)實驗裝備xkb 1. co m①查閱資料:NaHCO3+NaOH=====Na2CO3+H2O②用一定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的NaHCO3、NaOH和Na2CO3三種溶液進行如下實驗,為設計實驗方案提供參考。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加入稀鹽酸 現(xiàn)象Ⅰ 無明顯變化 產(chǎn)生氣泡加入澄清石灰水 溶液變渾濁 無明顯變化 現(xiàn)象Ⅱ加入CaCl2溶液 無明顯變化 溶液變渾濁 溶液變渾濁加熱溶液至沸騰,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澄清石灰水無明顯變化 澄清石灰水無明顯變化表中的現(xiàn)象Ⅰ為_________,現(xiàn)象Ⅱ?qū)磻幕瘜W方程式為_________。(2)實驗過程【實驗1】證明反應生成了Na2CO3同學們選用上表實驗中的藥品,設計了如右圖所示實驗,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變渾濁,則A溶液是__________。 有同學提出這個實驗不足以證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_________。為了證明有Na2CO3生成,需要繼續(xù)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實驗2】證明反應后NaHCO3不存在同學們參考上表中的實驗,又設計了一個實驗,雖然沒有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但可以證明反應發(fā)生了,該實驗方案是_________。(3)實驗反思通過實驗1和實驗2說明,對于沒有明顯現(xiàn)象的化學反應,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證明反應的發(fā)生,這兩個角度是___________。答案:(1) ② 產(chǎn)生氣泡 ; 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2 ) CaCl2 ;CaCl2 和NaOH反應生成Ca(OH)2 ,氫氧化鈣是微溶物 (表中已經(jīng)給出)。取少量反應后濾渣加入足量的稀鹽酸,若產(chǎn)生無色氣體證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則沒有。【實驗2】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加熱至沸騰,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則沒有。新課 標 第一 網(wǎng)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wǎng) )一是可以通過檢驗反應物證明反應發(fā)生,二是可以通過檢驗產(chǎn)物證明反應發(fā)生。分析:此題考查學生結合圖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2)(3)問不太好想,如果學生夠細心,仔細觀察圖表,結合這些信息加以分析,應該能得到一些啟示。此題屬于全卷的一個亮點,也是最承擔區(qū)分度的題目。35.(3分)煉鋼廠用含SO2的廢氣制備CuSO4。生產(chǎn)中,向混有CuO粉末的CuSO4溶液中通入廢氣,反應為:2CuO+2SO2+O2====2CuSO4。欲制得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20%的CuSO4溶液。用足量CuO粉末和5000g 5%的CuSO4溶液處理廢氣。若每升廢氣中含有1.25 g SO2,且SO2被完全吸收,可處理廢氣多少升?解:設可處理廢氣的體積為2CuO+2SO2+O2====2CuSO4128 3201.25x=300L答:可處理廢氣300L。ww w.x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wǎng) )總體:簡單題送分到家,但信息遷移題、實驗探究題難度較大,題型新穎。可能學生會認為不難,但也不是很容易,預計平均分在602左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