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跟著家人去菜場活動目標1.能認識一些常用的菜品,并能準確分類。2.初步學會讀懂簡易的位置分布圖,觀察了解菜場等較大場景布局,學會用自己的方式繪制簡易分布圖。3.在不斷的體驗實踐中形成購物及買菜、摘菜、做菜等生活的必備技能。4.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針對菜場中的現象進行質疑,并培養利用采訪、查閱資料等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過程第一課時一競賽認菜1.引導提問:你跟家人去過菜場嗎?認識哪些菜?小組成員競賽報菜名,看看誰認識的菜最多。2.引導學生回憶:你在菜場時有沒有發現,菜場菜品擺放,及攤位分布是講究的,大致分哪幾大區?根據學生交流,教師在黑板上貼上蔬菜、肉類、水產類、蔬菜、禽蛋類、干貨類等品種字樣。3.學生根據圖片給菜品分類,并在相應菜品欄目上寫上菜名,也可以寫上自己認識的其他菜。二展示分布圖1.為了方便老百姓購物,菜場內銷售物品的攤位會被劃分成一塊塊規范而有秩序的區域。妮妮在家人的幫助下,把她家附近的菜市場攤位分布圖,繪制出來了。出示,在市場攤位分布圖。2.請學生觀察分布圖,說說從圖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分布優點:菜場攤位分布比較規范,秩序井然;四個出入口,便于顧客購物;菜場物品種類豐富繁多;蔬菜攤位最多,所占區域最大;分布缺點:豆制品屬于半成品或直接入口的食品,衛生防疫要求嚴格,所以與家禽、水產要有一定的隔離空間。3.在小組內介紹自己畫的分布圖。4.在組長的帶領下,討論每個人畫的菜場分布圖的優缺點。5.全班交流。修改完善自己的菜市場攤位分布圖。6.每組推薦一位同學上臺介紹自己所在社區的菜市場,其他學生可以對分布圖作出評價,提出修改意見。三質疑延伸1.可能有學生質疑:為什么菜場里的蔬菜區那么大,而水產區和鮮肉區相對來說較少?學生可課外采訪菜場管理者。(經采訪得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老百姓更注重綠色健康的飲食,因此對蔬菜的需求量較大,對肉類、水產類的需求量相對較少。)第二課時一了解喜好。1.提問:同學們,菜的種類很多,通過采訪,你知道你的家人喜歡吃什么菜嗎?2組內交流采訪的結果,并將家人喜歡吃的菜進行分類。二交流技巧1.提問:你家通常是誰去菜場買菜?2.交流買菜小常識。請學生說一說在跟著家人去買菜時,發現他們是怎樣買菜的。學生可以展示家里買菜的照片、視頻。同時交流通過看、問等方式獲得的買菜小常識。三總結歸納整理學生所獲得的買菜小常識:蔬菜從色澤、外形等方面來看新鮮程度;水產類看鱗片有無破損、肉類觀察顏色是否鮮紅,是否有光澤等。總結買菜的經驗:問清價格,貨比三家,通過看、摸、聞等方式比較哪一家的更新鮮一些,再作出決定。第三課時一回顧導入。1.同學們,跟著家人去菜場,你親自為家人買了哪些菜?心情怎樣?2.展示跟著家人去買菜的場景或買的菜品圖片。二交流方法1.你在買菜時學到了什么方法?小組交流買菜常識咨詢及體驗評價表。2.請1到2組學生上臺交流,并播放買菜體驗視頻,大家共同評議,根據自己的體驗經歷提出更好的建議。3.組長帶領組員根據自己的體驗歸納買各類菜的要點,完善個人的”買菜常識體驗評價表”。從色澤,外形等方面來看,蔬菜的新鮮程度。觀察顏色是否鮮紅、有光澤,聞聞有沒有異味,摸摸是否有堅韌性。看色澤是否天然,聞氣味是否正常等。三模擬買菜1教師出示各種。常見菜品圖片。小組合作扮演菜農、顧客、菜場管理人員,練習買菜。教師也可以扮演菜場管理人員,管理買賣之間的糾紛,維護菜場的文明語、衛生,巡視指導不當情況。2.小組上臺模擬買菜。四組織評價可以自我推薦或由小組成員推薦選出”買菜小能手”和”文明環保小顧客”,并請說清推薦理由。五延伸活動利用節假日幫家人買菜、摘菜、做菜,承擔一部分家務,相信同學們會變得更加能干。第四課時一聽故事,受啟發。1.導入:產生問題以后該如何進行研究,尋找答案的過程會是一帆風順的嗎?2.講解聶利同學的故事,引導學生交流從中獲得啟發。二找方法,勤實踐。1.提問:在上節課中確定的研究問題是什么?2.師生交流:什么樣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答案?3.引導學生把自己實踐的經過記錄下來。三會發布,能分享。1.導入:信息經過交流,可以達到1+1大于二的效果。走上講臺發布新發現一定非常有趣,作為發布人的我們應該怎么做呢?2.播放一段新聞發布會視頻。3.組織學生討論:發布人在發布信息時應當注意什么?制定本次發布評價標準。4.組建班級評委員。5.邀請小組優秀發布人,向全班同學發布發現結果。板書:我的新發現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