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知識點檢測(二)(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七上·長興期中)同學們正在軍訓,此時面朝正西方。當教官喊:“向右轉。”這時同學們面朝( )A.正東方 B.正南方 C.正西方 D.正北方2.某小區為了慶祝“國慶節”舉辦了少兒書畫展覽活動。這體現了社區具有( )A.經濟功能 B.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管理功能3.(2020七上·長興期中)一批急救藥品需要從浙江送往北京,應選擇的合適運輸方式是( )A.水運 B.鐵路 C.公路 D.航空4.(2018七上·秀洲月考)下列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中,屬于人才交流的是( )A.某著名藝術團來臺州演出 B.小王和網友交流信息C.爸爸去外地做生意 D.李老師去貴州支教5.(2020七上·長興期中)下列圖例中,表示鐵路的是( )A. B. C. D.6.(2020七上·長興期中)A圖和B圖圖幅大小相同,判斷A圖和B圖中的河流哪一條寬( )A.A圖 B.B圖 C.一樣寬 D.無法判斷7.(2020七上·長興期中)雨薇想了解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基地一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哪里,她應該使用的地圖是( )A.中國氣候圖 B.中國地形圖 C.中國政區圖 D.中國交通圖8.(2017九上·臺州月考)重慶坐落在嘉陵江與長江的匯合處,石家莊是個鐵路樞紐城市,影響這兩個聚落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 )A.平坦的地形 B.優越的氣候 C.便利的交通 D.豐富的資源9.(2020七上·長興期中)《周易》記載:“上古穴居而野處。”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古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人10.(2020七上·長興期中)央視《探索·發現》欄目曾播放專題片《我們的祖先是怎樣生活的》,通過這部專題片我們看到的生活場景可能有( )①元謀人使用石器勞動 ②北京人人工取火御寒照明③北京人過著群體生活 ④山頂洞人會用骨針縫衣,有愛美之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1.(2020七上·長興期中)下列人類遺址中,對研究我國北方原始農耕文化幫助最大的是(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半坡遺址 D.河姆渡遺址12.(2020七上·長興期中)許倬云在《萬古江河》中提到:現在常說的“新石器”與“舊石器”時代,以人類生產食物來維持生計的方式為分界線。從舊石器時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時代生產食物。許倬云認為劃分新、舊石器時代的分界線是( )A.天然火的運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C.群居生活出現 D.原始農業的興起13.(2020七上·長興期中)考古發現是研究歷史的重要證據,陜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說明半坡原始居民( )A.已從事農業生產 B.以捕魚狩獵為主C.住半地穴式房屋 D.會人工種植水稻14.(2020七上·長興期中)華夏兒女同根同祖,血脈相連。被尊稱為華夏兒女“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黃帝 B.漢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15.(2020七上·長興期中)這件事被稱為商代歷史上一個巨大的轉折點,它使商朝出現了“百姓由寧,殷道復興”的政治局面,從此商朝結束了“蕩析離居”的動蕩歲月,迎來了全面發展的新時期。這件事是( )A.牧野之戰 B.盤庚遷殷 C.實行分封制 D.國人暴動16.(2020七上·長興期中)歷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通過下圖所示文物,我們可以了解哪一時期的歷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漢17.(2020七上·長興期中)樹立時空觀念是培養歷史學科素養的重要途徑。如下四幅戰國形勢簡圖中,七雄地理位置完全正確的一幅是( )A. B.C. D.18.(2020七上·長興期中)2020年,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社會各界積極伸出援手,有許多醫務工作人員,奮斗在武漢的前線,他們的行為充分體現了( )A.孔子——禮治 B.老子一一無為C.墨子——兼愛 D.韓非——法治19.(2020七上·長興期中)下面是七年級某班張麗同學整理的筆記,據此判斷,她學習內容的主題是( )●西周時期,受封的偏遠諸侯國逐步接受了中原先進文化。 ●春秋爭霸過程中,中原的“諸華”“諸夏”同周邊戎、狄、蠻、夷等民族出現了交往與沖突。A.朝代更迭 B.文明產生 C.戰亂頻繁 D.民族交融20.(2020七上·長興期中)某著名作家曾經在其作品中有這樣的一段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汨汨清流。”負責修筑這個“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伯益二、非選擇題21.(2020七上·長興期中)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1)圖中A、B兩座山峰, 山峰更高 ,其海拔至少在 米以上。(2)D處是 ;F處是 ;E處是 。(3)圖中等高距是 ;小胖和小朱他倆之間的相對高度是 米。(4)圖中的小白河的流向是 ,判斷依據是 (填定向法)。(5)①②兩條上山路線,若要選擇比較輕松的登山路線,應選擇 路線,理由是 。(6)若量得小胖與小朱間的距離為3cm,請問他們之間的實際距離是 。22.(2020七上·長興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歷史朝代(時期)更替示意圖(部分)材料二:周平王即位,把都城遷到洛邑,以避開犬戎族的進攻。平王時期,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強并弱,齊、楚、秦、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控。材料三:盡管這一時期社會動蕩,兼并戰爭不斷,給人民生活帶來深重的災難,但也促進了中原地區的社會轉型及其與周邊族群的交融……為秦漢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材料一示意圖中的①②處應該填寫的朝代(時期)分別是什么?西周的建立者采取什么措施來穩固周初的政治形勢?(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平王遷都洛邑以后,當時的社會出現了什么樣的狀態?(3)結合材料說明“這--時期”的兼并戰爭有什么積極的作用?23.(2020七上·長興期中)創新是國家強盛和民族進步的靈魂,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大創新的時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思想創新]材料一:學派 代表人物法家 韓非儒家 孟子、荀子道家 莊子墨家 墨子…… ……[政策創新]材料二: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獎勵軍功,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制度創新]材料三:全國設31個縣,官吏由國君直接任免。(1)材料一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什么現象?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最能反映該事件性質的內容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制度創新對今天哪--級行政區的設置影響深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方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當我們面對正西方時,右邊就是正北方。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方向,難度不大。2.【答案】B【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 某小區為了慶祝“國慶節”舉辦了少兒書畫展覽活動。 這體現了社區的文化功能。社區內的家庭、學校和兒童游戲群體對兒童與青少年的社會化起主要作用。社區的文化教育活動對青少年、成年人都產生重大影響。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有著相對獨立的社會管理體系和服務設施,是相對獨立的地域性社會。社區是宏觀社會的縮影,家庭是社區的基本單位。社區包含城市社區,又包含農村社區。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3.【答案】D【知識點】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急救藥品”需要速度較快的運輸方式。根據選項可知,速度最快的是航空,故D符合題意。A、B、C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輸方式的相關知識,難度不大。根據題干“急救”信息,選出速度最快的即可。4.【答案】D【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某著名藝術團來臺州演出”屬于文化交流;“小王和網友交流信息”屬于信息交流;“爸爸去外地談生意”屬于經濟交流;“李老師去貴州支教”屬于人才交流。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5.【答案】B【知識點】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A表示國道,故排除;B表示鐵路,符合題意;C表示運河,故排除;D表示長城,故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熟記地圖中常用圖例,難度較小,能正確識記即可。6.【答案】A【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反之則越小。圖示信息中,A圖的比例尺小于B圖,因此A圖的表示范圍大于B圖。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比例尺的相關信息,難度不大,能正確理解比例尺與圖示范圍之間的關系即可。7.【答案】C【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查閱“酒泉”的地理位置應該使用的合適的地圖,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比較合適的中國政區圖。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選擇合適的地圖的能力,難度較小。8.【答案】C【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影響聚落發展因素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支流與干流匯合處,鐵路交匯處,交通便利,鄉村易發展成為城市,因此重慶坐落在嘉陵江與長江的匯合處,石家莊是個鐵路樞紐城市影響,這兩個聚落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便利的交通。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影響聚落發展因素的理解。9.【答案】A【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我國目前已經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半坡人距今約5000多年。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我國熟記我國元謀人的歷史地位的基礎知識,難度較小。10.【答案】C【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北京人使用天然火,故②說法有誤,排除。①③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熟記遠古人類的生活生產的相關基礎知識,難度較小,采用排除法即可。11.【答案】C【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指,元謀人遺址在云南,北京人遺址在北京周口店,半坡遺址在陜西西安,河姆渡遺址在浙江余姚。根據題干信息“北方原始農耕文化”信息可知,符合題意的是C半坡遺址,位于我國北方地區,種植粟等。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識記我國遠古人類遺址的基礎知識,難度較小。根據題干“北方”“農耕”等信息選擇即可。12.【答案】D【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中華文明的曙光【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可知,“采集食物”“生產食物”分別屬于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根據所學內容可知,原始農業的生產標志是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食物的生產者。故D說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抓住題干的關鍵“采集食物”和“生產食物”即可,難度略大。13.【答案】A【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根據圖示“翻土”“收割”“谷物加工”等信息可知,半坡遺址已出現原始的農業生產,故A符合題意,B、C、D選項不符合,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難度不大。抓住題干信息排除、選擇即可。14.【答案】A【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炎帝和黃帝被稱為華夏族的人文初祖。故A符合題意,排除B、C、D選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基礎知識,難度較小,關鍵信息為“人文初祖”。15.【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可知,該事件促進了商朝的發展。A牧野之戰是周武王伐,商朝滅亡,故排除;B盤庚遷殷后使商朝出現了繁榮的局面,故符合題意;C周朝實行分封制,故排除D國人暴動動搖了周朝的統治,故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熟記歷史事件的相關信息及影響,難度不大。能正確識記有關史實即可。16.【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圖示文物為司母戊鼎和甲骨文,這是商朝時的文物。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不同時期的文物,難度較小,能正確識記即可。17.【答案】C【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戰國七雄中齊國位于今天的山東地區;楚位于今天的長江流域;自北向南趙魏韓三家分晉。因此符合題意的是C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識記戰國七雄的相關信息,難度略大。不僅考查基礎知識的識記,也重視歷史學科的時空觀念核心素養的考查。18.【答案】C【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社會各界積極伸出援手”體現了關愛他人的美德,與百家爭鳴中墨子主張兼愛向吻合。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各派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難度不大。歷史與現實的聯系,以史為鑒,是歷史學習的意義所在。19.【答案】D【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偏遠諸侯國”接受“中原先進文化”、“中原地區”出現了“民族交往和沖突”可知,西周時期和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民族融合的共同現象,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材料的歸納和分析能力,難度不大。20.【答案】B【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輸送清流”可知,該工程指的是都江堰,是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都江堰的相關知識,難度不大。根據題干信息判斷工程,熟記相關知識即可。21.【答案】(1)B;600(2)山脊;鞍部;陡崖(3)100米;200(4)自西南向東北;指向標定向法(5)①;等高線稀疏,是緩坡,省力(6)6千米【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地形圖等高距為100,B山峰的海拔位于600-700米之間,A山峰的海拔位于400-500米之間。(2)根據等高線地形圖的相關內容可知,D處等高線往海拔低的地方突出,為山脊;F位于兩座山峰之間,是鞍部;E處等高線重疊,是陡崖。(3)小胖在100米的等高線處,小朱在300米的等高線處,兩者的相對高度是200米。(4)根據指向標定向法,小白河從西南流向東北。(5)根據登山的要求,選擇輕松的路線,則等高線分布較稀疏。(6)根據比例尺和圖上距離計算即可。故答案為:(1)B 600(2)山脊、鞍部、陡崖(3)100米,200米(4)自西南向東北,指向標定向法(5)① 等高線稀疏,是緩坡,省力。(6)6千米【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相關基礎知識,能正確識記并熟練運用即可,難度較小。22.【答案】(1)東周;戰國;分封制。(2)王室衰微;諸侯爭霸(諸侯以強并弱)。(3)“促進了中原地區的社會轉型及其與周邊族群的交融”說明有利于促進民族融合;“為秦漢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說明促進國家逐步走向統一。【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770年東周建立,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西周時期,周天子通過分封制鞏固其統治。(2)根據材料二可知,“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王室衰微;“諸侯以強并弱”諸侯爭霸。(3)根據材料三中“促進了中原地區的社會轉型及其與周邊族群的交融”可知,這一時期的兼并戰爭促進了民族融合;“為秦漢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說明促進了國家的統一。故答案為(1) 東周;戰國;分封制(2) 王室衰微;諸侯爭霸(諸侯以強并弱)(3)“促進了中原地區的社會轉型及其與周邊族群的交融”說明有利于促進民族融合;“為秦漢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說明促進國家逐步走向統一。【點評】本題考查中國早期國家建立的相關知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難度適中。23.【答案】(1)百家爭鳴;生產力的發展(或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與推廣)。(2)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3)縣級。【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可知,春秋時期出現了法家、儒家、道家等諸多學派,這是百家爭鳴。歷史現象的根本原因一般從經濟角度入手,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這一時期鐵農具和牛耕技術的推廣,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2)根據所學內容內容,聯系材料二信息可知,這是商鞅變法的內容。商鞅變法確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承認了土地私有制。(3)材料三中涉及建立縣制,今天我國的行政區劃分為省縣鄉三級行政區劃。故答案為(1)百家爭鳴;生產力的發展(或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與推廣)。(2)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3)縣級【點評】本題考查商鞅變法和百家爭鳴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2)問難度略大,需要明確商鞅變法前后土地所有性質的變化。1 / 1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知識點檢測(二)(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七上·長興期中)同學們正在軍訓,此時面朝正西方。當教官喊:“向右轉。”這時同學們面朝( )A.正東方 B.正南方 C.正西方 D.正北方【答案】D【知識點】方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當我們面對正西方時,右邊就是正北方。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方向,難度不大。2.某小區為了慶祝“國慶節”舉辦了少兒書畫展覽活動。這體現了社區具有( )A.經濟功能 B.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管理功能【答案】B【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 某小區為了慶祝“國慶節”舉辦了少兒書畫展覽活動。 這體現了社區的文化功能。社區內的家庭、學校和兒童游戲群體對兒童與青少年的社會化起主要作用。社區的文化教育活動對青少年、成年人都產生重大影響。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有著相對獨立的社會管理體系和服務設施,是相對獨立的地域性社會。社區是宏觀社會的縮影,家庭是社區的基本單位。社區包含城市社區,又包含農村社區。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3.(2020七上·長興期中)一批急救藥品需要從浙江送往北京,應選擇的合適運輸方式是( )A.水運 B.鐵路 C.公路 D.航空【答案】D【知識點】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急救藥品”需要速度較快的運輸方式。根據選項可知,速度最快的是航空,故D符合題意。A、B、C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輸方式的相關知識,難度不大。根據題干“急救”信息,選出速度最快的即可。4.(2018七上·秀洲月考)下列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中,屬于人才交流的是( )A.某著名藝術團來臺州演出 B.小王和網友交流信息C.爸爸去外地做生意 D.李老師去貴州支教【答案】D【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某著名藝術團來臺州演出”屬于文化交流;“小王和網友交流信息”屬于信息交流;“爸爸去外地談生意”屬于經濟交流;“李老師去貴州支教”屬于人才交流。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5.(2020七上·長興期中)下列圖例中,表示鐵路的是( )A. B. C. D.【答案】B【知識點】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A表示國道,故排除;B表示鐵路,符合題意;C表示運河,故排除;D表示長城,故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熟記地圖中常用圖例,難度較小,能正確識記即可。6.(2020七上·長興期中)A圖和B圖圖幅大小相同,判斷A圖和B圖中的河流哪一條寬( )A.A圖 B.B圖 C.一樣寬 D.無法判斷【答案】A【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反之則越小。圖示信息中,A圖的比例尺小于B圖,因此A圖的表示范圍大于B圖。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比例尺的相關信息,難度不大,能正確理解比例尺與圖示范圍之間的關系即可。7.(2020七上·長興期中)雨薇想了解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基地一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哪里,她應該使用的地圖是( )A.中國氣候圖 B.中國地形圖 C.中國政區圖 D.中國交通圖【答案】C【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查閱“酒泉”的地理位置應該使用的合適的地圖,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比較合適的中國政區圖。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選擇合適的地圖的能力,難度較小。8.(2017九上·臺州月考)重慶坐落在嘉陵江與長江的匯合處,石家莊是個鐵路樞紐城市,影響這兩個聚落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 )A.平坦的地形 B.優越的氣候 C.便利的交通 D.豐富的資源【答案】C【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影響聚落發展因素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支流與干流匯合處,鐵路交匯處,交通便利,鄉村易發展成為城市,因此重慶坐落在嘉陵江與長江的匯合處,石家莊是個鐵路樞紐城市影響,這兩個聚落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便利的交通。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影響聚落發展因素的理解。9.(2020七上·長興期中)《周易》記載:“上古穴居而野處。”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古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人【答案】A【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我國目前已經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半坡人距今約5000多年。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我國熟記我國元謀人的歷史地位的基礎知識,難度較小。10.(2020七上·長興期中)央視《探索·發現》欄目曾播放專題片《我們的祖先是怎樣生活的》,通過這部專題片我們看到的生活場景可能有( )①元謀人使用石器勞動 ②北京人人工取火御寒照明③北京人過著群體生活 ④山頂洞人會用骨針縫衣,有愛美之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北京人使用天然火,故②說法有誤,排除。①③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熟記遠古人類的生活生產的相關基礎知識,難度較小,采用排除法即可。11.(2020七上·長興期中)下列人類遺址中,對研究我國北方原始農耕文化幫助最大的是(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半坡遺址 D.河姆渡遺址【答案】C【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指,元謀人遺址在云南,北京人遺址在北京周口店,半坡遺址在陜西西安,河姆渡遺址在浙江余姚。根據題干信息“北方原始農耕文化”信息可知,符合題意的是C半坡遺址,位于我國北方地區,種植粟等。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識記我國遠古人類遺址的基礎知識,難度較小。根據題干“北方”“農耕”等信息選擇即可。12.(2020七上·長興期中)許倬云在《萬古江河》中提到:現在常說的“新石器”與“舊石器”時代,以人類生產食物來維持生計的方式為分界線。從舊石器時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時代生產食物。許倬云認為劃分新、舊石器時代的分界線是( )A.天然火的運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C.群居生活出現 D.原始農業的興起【答案】D【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中華文明的曙光【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可知,“采集食物”“生產食物”分別屬于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根據所學內容可知,原始農業的生產標志是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食物的生產者。故D說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抓住題干的關鍵“采集食物”和“生產食物”即可,難度略大。13.(2020七上·長興期中)考古發現是研究歷史的重要證據,陜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說明半坡原始居民( )A.已從事農業生產 B.以捕魚狩獵為主C.住半地穴式房屋 D.會人工種植水稻【答案】A【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根據圖示“翻土”“收割”“谷物加工”等信息可知,半坡遺址已出現原始的農業生產,故A符合題意,B、C、D選項不符合,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難度不大。抓住題干信息排除、選擇即可。14.(2020七上·長興期中)華夏兒女同根同祖,血脈相連。被尊稱為華夏兒女“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黃帝 B.漢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答案】A【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炎帝和黃帝被稱為華夏族的人文初祖。故A符合題意,排除B、C、D選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基礎知識,難度較小,關鍵信息為“人文初祖”。15.(2020七上·長興期中)這件事被稱為商代歷史上一個巨大的轉折點,它使商朝出現了“百姓由寧,殷道復興”的政治局面,從此商朝結束了“蕩析離居”的動蕩歲月,迎來了全面發展的新時期。這件事是( )A.牧野之戰 B.盤庚遷殷 C.實行分封制 D.國人暴動【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可知,該事件促進了商朝的發展。A牧野之戰是周武王伐,商朝滅亡,故排除;B盤庚遷殷后使商朝出現了繁榮的局面,故符合題意;C周朝實行分封制,故排除D國人暴動動搖了周朝的統治,故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熟記歷史事件的相關信息及影響,難度不大。能正確識記有關史實即可。16.(2020七上·長興期中)歷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通過下圖所示文物,我們可以了解哪一時期的歷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漢【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圖示文物為司母戊鼎和甲骨文,這是商朝時的文物。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不同時期的文物,難度較小,能正確識記即可。17.(2020七上·長興期中)樹立時空觀念是培養歷史學科素養的重要途徑。如下四幅戰國形勢簡圖中,七雄地理位置完全正確的一幅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戰國七雄中齊國位于今天的山東地區;楚位于今天的長江流域;自北向南趙魏韓三家分晉。因此符合題意的是C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識記戰國七雄的相關信息,難度略大。不僅考查基礎知識的識記,也重視歷史學科的時空觀念核心素養的考查。18.(2020七上·長興期中)2020年,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社會各界積極伸出援手,有許多醫務工作人員,奮斗在武漢的前線,他們的行為充分體現了( )A.孔子——禮治 B.老子一一無為C.墨子——兼愛 D.韓非——法治【答案】C【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社會各界積極伸出援手”體現了關愛他人的美德,與百家爭鳴中墨子主張兼愛向吻合。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各派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難度不大。歷史與現實的聯系,以史為鑒,是歷史學習的意義所在。19.(2020七上·長興期中)下面是七年級某班張麗同學整理的筆記,據此判斷,她學習內容的主題是( )●西周時期,受封的偏遠諸侯國逐步接受了中原先進文化。 ●春秋爭霸過程中,中原的“諸華”“諸夏”同周邊戎、狄、蠻、夷等民族出現了交往與沖突。A.朝代更迭 B.文明產生 C.戰亂頻繁 D.民族交融【答案】D【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偏遠諸侯國”接受“中原先進文化”、“中原地區”出現了“民族交往和沖突”可知,西周時期和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民族融合的共同現象,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材料的歸納和分析能力,難度不大。20.(2020七上·長興期中)某著名作家曾經在其作品中有這樣的一段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汨汨清流。”負責修筑這個“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伯益【答案】B【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輸送清流”可知,該工程指的是都江堰,是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都江堰的相關知識,難度不大。根據題干信息判斷工程,熟記相關知識即可。二、非選擇題21.(2020七上·長興期中)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1)圖中A、B兩座山峰, 山峰更高 ,其海拔至少在 米以上。(2)D處是 ;F處是 ;E處是 。(3)圖中等高距是 ;小胖和小朱他倆之間的相對高度是 米。(4)圖中的小白河的流向是 ,判斷依據是 (填定向法)。(5)①②兩條上山路線,若要選擇比較輕松的登山路線,應選擇 路線,理由是 。(6)若量得小胖與小朱間的距離為3cm,請問他們之間的實際距離是 。【答案】(1)B;600(2)山脊;鞍部;陡崖(3)100米;200(4)自西南向東北;指向標定向法(5)①;等高線稀疏,是緩坡,省力(6)6千米【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地形圖等高距為100,B山峰的海拔位于600-700米之間,A山峰的海拔位于400-500米之間。(2)根據等高線地形圖的相關內容可知,D處等高線往海拔低的地方突出,為山脊;F位于兩座山峰之間,是鞍部;E處等高線重疊,是陡崖。(3)小胖在100米的等高線處,小朱在300米的等高線處,兩者的相對高度是200米。(4)根據指向標定向法,小白河從西南流向東北。(5)根據登山的要求,選擇輕松的路線,則等高線分布較稀疏。(6)根據比例尺和圖上距離計算即可。故答案為:(1)B 600(2)山脊、鞍部、陡崖(3)100米,200米(4)自西南向東北,指向標定向法(5)① 等高線稀疏,是緩坡,省力。(6)6千米【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相關基礎知識,能正確識記并熟練運用即可,難度較小。22.(2020七上·長興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歷史朝代(時期)更替示意圖(部分)材料二:周平王即位,把都城遷到洛邑,以避開犬戎族的進攻。平王時期,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強并弱,齊、楚、秦、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控。材料三:盡管這一時期社會動蕩,兼并戰爭不斷,給人民生活帶來深重的災難,但也促進了中原地區的社會轉型及其與周邊族群的交融……為秦漢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材料一示意圖中的①②處應該填寫的朝代(時期)分別是什么?西周的建立者采取什么措施來穩固周初的政治形勢?(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平王遷都洛邑以后,當時的社會出現了什么樣的狀態?(3)結合材料說明“這--時期”的兼并戰爭有什么積極的作用?【答案】(1)東周;戰國;分封制。(2)王室衰微;諸侯爭霸(諸侯以強并弱)。(3)“促進了中原地區的社會轉型及其與周邊族群的交融”說明有利于促進民族融合;“為秦漢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說明促進國家逐步走向統一。【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770年東周建立,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西周時期,周天子通過分封制鞏固其統治。(2)根據材料二可知,“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王室衰微;“諸侯以強并弱”諸侯爭霸。(3)根據材料三中“促進了中原地區的社會轉型及其與周邊族群的交融”可知,這一時期的兼并戰爭促進了民族融合;“為秦漢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說明促進了國家的統一。故答案為(1) 東周;戰國;分封制(2) 王室衰微;諸侯爭霸(諸侯以強并弱)(3)“促進了中原地區的社會轉型及其與周邊族群的交融”說明有利于促進民族融合;“為秦漢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說明促進國家逐步走向統一。【點評】本題考查中國早期國家建立的相關知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難度適中。23.(2020七上·長興期中)創新是國家強盛和民族進步的靈魂,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大創新的時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思想創新]材料一:學派 代表人物法家 韓非儒家 孟子、荀子道家 莊子墨家 墨子…… ……[政策創新]材料二: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獎勵軍功,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制度創新]材料三:全國設31個縣,官吏由國君直接任免。(1)材料一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什么現象?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最能反映該事件性質的內容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制度創新對今天哪--級行政區的設置影響深遠?【答案】(1)百家爭鳴;生產力的發展(或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與推廣)。(2)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3)縣級。【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可知,春秋時期出現了法家、儒家、道家等諸多學派,這是百家爭鳴。歷史現象的根本原因一般從經濟角度入手,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這一時期鐵農具和牛耕技術的推廣,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2)根據所學內容內容,聯系材料二信息可知,這是商鞅變法的內容。商鞅變法確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承認了土地私有制。(3)材料三中涉及建立縣制,今天我國的行政區劃分為省縣鄉三級行政區劃。故答案為(1)百家爭鳴;生產力的發展(或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與推廣)。(2)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3)縣級【點評】本題考查商鞅變法和百家爭鳴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2)問難度略大,需要明確商鞅變法前后土地所有性質的變化。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知識點檢測(二)(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知識點檢測(二)(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