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1八下·鎮海期末)明朝至清朝前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其發展的主題是 ( )A.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發展B.封建社會的發展和近代前夜的危機C.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D.列強侵略,社會政治動蕩不安2.(2021八下·鎮海期末)八年級某同學用畫年代尺的方式整理了新疆地區與中央政權的關系,①處應該填的事件是( )A.冊封達賴喇嘛 B.實行改土歸流C.設置伊犁將軍 D.進行雅克薩之戰3.(2021八下·鎮海期末)17、18 世紀時,當歐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將人們引向光明時,東方的中國人正逐步被禁錮于“思想的牢籠”。這里的“理性之光”和“思想的牢籠”分別指的是 ( )①科學革命 ②啟蒙運動 ③焚書坑儒 ④八股取士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2021八下·鎮海期末)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并迅速蔓延至全國。下列書籍中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的是 ( )A.李時珍---《本草綱目》 B.宋應星---《天工開物》C.徐光啟---《農政全書》 D.魏 源---《海國圖志》5.(2021八下·鎮海期末)“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自雍乾后百八十年……蓋隱然執政之府也。”材料中的“執政之府”是指 ( )A.市舶司 B.軍機處 C.錦衣衛 D.中書省6.(2021八下·鎮海期末)揭示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有利于培養歷史思維能力。下列對四部文獻特點歸納正確的是 ( )A.《權利法案》——三權分立原則的充分體現B.《獨立宣言》——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主的權力C.《人權宣言》——體現了建立聯邦制共和國的思想D.《拿破侖法典》——體現了自由平等和財產不可侵犯等原則7.(2021八下·鎮海期末)恩格斯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這位“大人物”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這位“大人物”是 ( )A.但丁 B.達·芬奇 C.米開朗琪羅 D.莎士比亞(2021八下·鎮海期末)寧波是近代遭受外來侵略深重的地方,也是抗擊外敵的前沿地區。據此回答問題8.近代某不平等條約規定寧波開放為通商口岸。這一條約的簽訂 ( )A.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使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C.標志著中國近代化的開端D.使中國完全喪失了主權9.史書記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 年)定海陷落后,侵略者“供應困難,急謀進窺鎮海”,為其冬季駐軍奪取營地,兩江總督裕謙率守軍和鎮海人民誓死抗戰。裕謙和鎮海人民抗擊的是 ( )A.英法聯軍 B.英國侵略者 C.日本侵略者 D.八國聯軍10.(2021八下·鎮海期末)對于中華民族而言,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爭史。下列“屈辱”與“抗爭”有直接聯系的有 ( )①鴉片戰爭——三元里抗英②第二次鴉片戰爭——京師大學堂③《馬關條約》——公車上書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江南制造總局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1.(2021八下·鎮海期末)某歷史學習小組搜集了有關廣東南海繼昌隆機器繅絲廠、南通大生紗廠、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史料。據此判斷,他們探究的主題是中國近代 ( )A.民主政治的進程 B.新式教育的出現C.民族工業的發展 D.社會生活的變化12.(2021八下·鎮海期末)八年級某同學整理了關于清朝后期文化教育革新內容的筆記,其中正確的是 ( )①京師同文館譯書處促進了近代西學的傳播②《申報》被譽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③商務印書館為開啟民智、普及知識、傳播文化等作出了重要的貢獻④《奏定學堂章程》標志著中國現代教育體制的確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13.(2021八下·鎮海期末)歷史的長河中,船承載著歷史,船啟迪著未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寶船互通有無材料二:帆船跨越世界美洲的發現和經由好望角抵達東印度航線的開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重要的兩件事。......這兩個事件某種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遙遠的部分連結在一起,使它們能互通有無,增加彼此的快樂,促進彼此的工業。因此,它們的總體趨勢似乎是有益的。——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國富論》材料三:鐵艦敲響警鐘(1)結合材料一分析鄭和船隊與各國交往的特點,并說說鄭和下西洋的影響。(2)寫出材料二中“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重要的兩件事”有關的航海家。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它們總體趨勢似乎是有益的” 這一說法的合理性。(3)從材料三鐵甲艦“定遠號”的裝備來看,它屬于哪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定遠號”鐵甲艦的定購與中國近代哪一次救國探索有關?“定遠號”鐵甲艦的沉沒給近代中國探索發展敲響了怎樣的警鐘?14.(2021八下·鎮海期末)借鑒謀發展,變革促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康有為認為,中國的國情與日本、俄國進行改革前的國情比較相似,日俄兩國通過政治改革極大地動員了國內各方面的力量,從而促使兩國的經濟、社會乃至軍事力量等都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它們的成功為中國樹立了很好的典范,中國應該仿照日俄兩國的政治改革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維新所走過的道路、所采取的措施。——馬勇等著《近代中國與世界》材料二:戊戌變法這些有力的措施可以用除舊與布新兩個詞組來總結,這對古式的儒學教育是一個巨大的抨擊。更多的讀書人拋開四書五經與科考的束縛而去學習一些更有用的東西,而不是沉迷于泱泱大國的心態之中固步自封。對學術界產生了極深的震動,極大地促進中國近代化進程。材料三:鴉片戰爭把部分先進中國人從“天朝上國”的迷夢驚醒。他們開始拋棄舊有的“華夷觀念”,重新認識外部世界,并作出向西方學習的歷史抉擇。林則徐查禁鴉片,翻譯西書,在近代中國開創了向西方學習的一代新風;魏源在鴉片戰爭的炮聲中,留說“是書何以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留美歸來的容閎也為“以西方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一天天走向文明富強”而奔走多年;康有為、梁啟超“感國難,哀民生”,啟發民智,宣傳變法,圖求中國學習西方,實現富強。(1)材料一中康有為認為中國的國情與日本進行改革前的國情比較相似,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日兩國改革的相似背景。列舉使日俄兩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政治改革名稱。(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戊戌變法在教育文化方面“除舊”、“布新”的措施,分析其對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產生的影響,請再舉一例在其他領域“除舊”、“布新”的有力措施。(3)綜合上述材料,梳理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作為,這對我們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啟示?15.(2021八下·鎮海期末)棉花,解讀歷史,思考現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 世紀 60 年代,英國商人、發明家及制造商為降低勞動成本,促成了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等一系列紡織工具的發明。1780 年后的 20 年中,英國棉紡織品出口增長了近 200 倍,至 1815 年,憑借這些出口,英國幾乎在全球棉紗和棉布貿易中擊敗其他世界競爭對手。棉紡織業的發展使得其他工業領域的發展也成為可能。——(美)斯文·貝克特《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材料二:1861 年,棉紡織業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業,為歐洲商人帶來巨大財富,也使美國因棉花出口而躍入世界經濟的中心舞臺。但是,美國南方棉花種植獨特的經濟體制與北方工業化和剛剛出現的自由勞動相沖突,給這個新生國家帶來危機。材料三:2021 年新疆棉花突然火爆,起因是某國際知名服飾品牌 HM 發布關于新疆地區“強迫勞動”的不實言論,對新疆棉花和服裝供應鏈進行打壓、抹黑、制裁。消息一出,從國家到普通百姓開啟了一場如火如荼的愛國潮。但也有部分網友看到線下店門關閉,又把怒火轉到網絡直播平臺,要求主播辭職并責罵主播。(1)根據材料一,分析棉紡織業發展對英國的影響。(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二中“沖突”的焦點是什么?美國是如何解決“沖突”,化解“危機”的?(3)結合材料三,從公民行使權利的角度,說說我們該如何理性表達愛國之情。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明清時期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鞏固,但君權的強化日益顯出封建社會的腐朽,同時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中國的落后,這時出現了外國對中國的不斷入侵,中國逐漸出現了危機。所以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封建社會的發展和近代前夜的危機。ACD三項都不是明清時期發展的主題,不符合題意;B項封建社會的發展和近代前夜的危機是明清時期發展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發展的主題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國古代各個時期的歷史特征。2.【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清朝時期,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后,在此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鞏固了我國的西北邊疆,維護了國家的統一。A項冊封達賴喇嘛是對西藏的管轄措施,不符合題意;B項實行改土歸流是在西南地區,不符合題意;C項設置伊犁將軍是①處應該填的事件,符合題意;D項進行雅克薩之戰是對俄國的措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清政府對新疆的管轄。識記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3.【答案】D【知識點】啟蒙運動;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時間可知,“理性之光”指的是啟蒙運動,“思想的牢籠”指的是八股取士,故②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的是17、18世紀時歐洲的啟蒙運動和清朝時期的八股取士,不難作答,識記時間即可。4.【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總結前人經驗,歷時27年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全書約190萬字,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其中374種是新增加的藥物。收錄藥方11000多個,并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題干中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的中醫著作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A項李時珍---《本草綱目》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符合題意;B項宋應星---《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不符合題意;C項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了我國古代有關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技術,是中國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不符合題意;D項魏 源---《海國圖志》是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內容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本草綱目》的歷史地位。5.【答案】B【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君主集權,清朝雍正帝設立軍機處,由皇帝選調親信大臣組成。軍國大事完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筆記錄,然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去執行。這樣,地方軍政首腦實際上也直接聽從皇帝指揮。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帝時撤銷。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因而這里的“執政之府”是軍機處。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軍機處是材料中的“執政之府”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軍機處的設立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清朝封建君主制度的加強。6.【答案】D【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804年12月,拿破侖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頒布《拿破侖法典》,《拿破侖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為歐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肯定大革命的成果,為其他國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藍本。A項《權利法案》——三權分立原則的充分體現錯誤,《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王權,不符合題意;B項《獨立宣言》——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主的權力錯誤,《獨立宣言》體現了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獨立的愿望,不符合題意;C項《人權宣言》——體現了建立聯邦制共和國的思想錯誤,《人權宣言》揭示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原則,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體現了摧毀封建君主專制的要求,不符合題意;D項《拿破侖法典》——體現了自由平等和財產不可侵犯等原則歸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拿破侖法典》,要求識記掌握重要史實。7.【答案】A【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知,這位“大人物”是但丁。但丁是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歐洲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以長詩《神曲》留名后世。他被認為是意大利最偉大的詩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全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A項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但丁,要求具備分析和識記的能力。【答案】8.A9.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的內容和影響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注意識記《南京條約》的內容和影響。(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8.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42年8月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所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項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9.根據題干時間”1841年”等信息,聯系所學可知,1841年到1842年發生的戰爭是鴉片戰爭,因此裕謙和鎮海人民抗擊的是英國侵略者。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英國侵略者是裕謙和鎮海人民抗擊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0.【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在鴉片戰爭中,東南沿海地區的人民群眾紛紛奮起抗英,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近代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斗爭,它對英國侵略者的沉重打擊,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敢于同西方列強拼搏的斗爭勇氣,它是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第一面光輝旗幟,故①有直接聯系。1898年戊戌維新期間,光緒帝頒布詔書,設立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故②沒有直接聯系。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聯合1300多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史稱“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揭開了戊戌變法的序幕,故③有直接聯系。江南制造總局是洋務運動前期創辦的軍事工業,故④沒有直接聯系。B項①③有直接聯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屈辱”與“抗爭”。 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1.【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他們探究的主題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民族工業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中國人創辦的用機器生產的工業。洋務運動創辦的軍用、民用企業都應屬于民族工業。中國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產生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造船業是中國最早的民族工業,1865年,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的創建,揭開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歷史。ABD三項和題干搜集的史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民族工業的發展是他們探究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工業的發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2.【答案】A【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904年(農歷癸卯年)初,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建立起新式的教育體制,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國實行的學制,亦稱“癸卯學制”。 ④錯誤,排除。A項①②③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后期文化教育革新的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13.【答案】(1)特點:公平交易、互通有無,和平往來。影響: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來;開創了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2)哥倫布、達·伽馬;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國家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3)第二次工業革命;洋務運動;加強海防建設,提高海防能力,維護海洋主權;只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沒有相應的思想和制度變革,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等【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結合材料一可知,鄭和以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換取當地的特產或饋贈當地的國王,與當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無,和平交往。鄭和的船隊先后到達亞洲和非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互相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2)根據材料二“美洲的發現和經由好望角抵達東印度航線的開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重要的兩件事。”聯系所學,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達·伽馬從歐洲的葡萄牙出發沿非洲西海岸經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到達印度。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3)從材料三中的“發動機”“電力”等信息可知,“定遠號”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根據材料三中的“清政府于1885年從德國定購......”,聯系所學,“定遠號”鐵甲艦的定購與中國近代19世紀60年代-90年代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洋務運動有關。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強海防建設,提高海防能力,維護海洋主權;只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沒有相應的思想和制度變革,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等。故答案為:(1)特點:公平交易、互通有無,和平往來。影響: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來;開創了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2)哥倫布、達·伽馬;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國家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3)第二次工業革命;洋務運動;加強海防建設,提高海防能力,維護海洋主權;只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沒有相應的思想和制度變革,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辟,第二次工業革命,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鄭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辟,第二次工業革命,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14.【答案】(1)背景:西方侵略,導致嚴重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社會發展;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展。改革名稱: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2)除舊:廢八股;布新: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如設立京師大學堂;翻譯西方書籍;派遣留學生等;影響:有利于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促進近代教育的發展;推動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極大改變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促使中國人拋開四書五經的束縛,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等。除舊:政治上撤并機構,精減人員;軍事上裁減舊軍隊等;布新: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等。(3)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清醒認識中國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差距,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先進事物。【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1)根據中國戊戌變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來分析:都遭受到西方的侵略,面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危機,民族矛盾激化、封建專制統治日益阻礙社會發展、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展等角度思考作答。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解放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2)根據材料二“更多的讀書人拋開四書五經與科考的束縛而去學習一些更有用的東西”并結合所學可知,“除舊”指的是廢八股;結合所學可知,“布新”指的是在各地興辦中小學堂,在京師設立大學堂等。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一“這對古式的儒學教育是一個巨大的抨擊”“更多的讀書人拋開四書五經與科考的束縛而去學習一些更有用的東西,而不是沉迷于泱泱大國的心態之中固步自封”“對學術界產生了極深的震動,極大地促進中國近代化進程”即可歸納出影響:有利于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促進近代教育的發展;推動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極大改變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促使中國人拋開四書五經的束縛,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等。第三小問,聯系戊戌變法的內容,政治上除舊的措施撤并機構,精減人員;軍事上除舊的措施裁減舊軍隊等;政治上布新的措施: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經濟上布新的措施: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等。(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清醒認識中國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差距,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先進事物。故答案為:(1)背景:西方侵略,導致嚴重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社會發展;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展。改革名稱: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2)除舊:廢八股;布新: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如設立京師大學堂;翻譯西方書籍;派遣留學生等;影響:有利于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促進近代教育的發展;推動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極大改變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促使中國人拋開四書五經的束縛,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等。除舊:政治上撤并機構,精減人員;軍事上裁減舊軍隊等;布新: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等。(3)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清醒認識中國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差距,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先進事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改革,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15.【答案】(1)英國棉紡織業新技術、新工具的發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中獲得優勢,并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使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2)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林肯頒布《宅地法》,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激發廣大西部農民和黑人的參戰熱情,南北戰爭最終以北方的勝利告終。(3)部分網友責罵主播,損害了他人的人格尊嚴權,擾亂社會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屬于違法行為公民理性表達愛國之情,公民行使權利時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公民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1)由“18 世紀 60 年代,英國商人、發明家及制造商為降低勞動成本,促成了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等一系列紡織工具的發明。1780 年后的 20 年中,英國棉紡織品出口增長了近 200 倍,至 1815 年,憑借這些出口,英國幾乎在全球棉紗和棉布貿易中擊敗其他世界競爭對手。棉紡織業的發展使得其他工業領域的發展也成為可能。”可以看出,英國棉紡業新技術、新工具的發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競爭中獲得優勢,并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南北方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到19世紀中葉,南北雙方矛盾焦點集中表現在奴隸制度的存廢問題。南北戰爭中,林肯政府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黑奴制度,使人民群眾和黑奴的革命情緒迅速高漲,戰爭形勢開始有利于北方;1865年4月,持續四年之久的內戰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終。(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部分網友責罵主播,損害了他人的人格尊嚴權,擾亂社會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屬于違法行為公民理性表達愛國之情,公民行使權利時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公民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故答案為:(1)英國棉紡織業新技術、新工具的發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中獲得優勢,并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使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2)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林肯頒布《宅地法》,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激發廣大西部農民和黑人的參戰熱情,南北戰爭最終以北方的勝利告終。(3)部分網友責罵主播,損害了他人的人格尊嚴權,擾亂社會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屬于違法行為公民理性表達愛國之情,公民行使權利時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公民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內戰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1 / 1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1八下·鎮海期末)明朝至清朝前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其發展的主題是 ( )A.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發展B.封建社會的發展和近代前夜的危機C.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D.列強侵略,社會政治動蕩不安【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明清時期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鞏固,但君權的強化日益顯出封建社會的腐朽,同時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中國的落后,這時出現了外國對中國的不斷入侵,中國逐漸出現了危機。所以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封建社會的發展和近代前夜的危機。ACD三項都不是明清時期發展的主題,不符合題意;B項封建社會的發展和近代前夜的危機是明清時期發展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發展的主題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國古代各個時期的歷史特征。2.(2021八下·鎮海期末)八年級某同學用畫年代尺的方式整理了新疆地區與中央政權的關系,①處應該填的事件是( )A.冊封達賴喇嘛 B.實行改土歸流C.設置伊犁將軍 D.進行雅克薩之戰【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清朝時期,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后,在此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鞏固了我國的西北邊疆,維護了國家的統一。A項冊封達賴喇嘛是對西藏的管轄措施,不符合題意;B項實行改土歸流是在西南地區,不符合題意;C項設置伊犁將軍是①處應該填的事件,符合題意;D項進行雅克薩之戰是對俄國的措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清政府對新疆的管轄。識記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3.(2021八下·鎮海期末)17、18 世紀時,當歐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將人們引向光明時,東方的中國人正逐步被禁錮于“思想的牢籠”。這里的“理性之光”和“思想的牢籠”分別指的是 ( )①科學革命 ②啟蒙運動 ③焚書坑儒 ④八股取士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知識點】啟蒙運動;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時間可知,“理性之光”指的是啟蒙運動,“思想的牢籠”指的是八股取士,故②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的是17、18世紀時歐洲的啟蒙運動和清朝時期的八股取士,不難作答,識記時間即可。4.(2021八下·鎮海期末)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并迅速蔓延至全國。下列書籍中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的是 ( )A.李時珍---《本草綱目》 B.宋應星---《天工開物》C.徐光啟---《農政全書》 D.魏 源---《海國圖志》【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總結前人經驗,歷時27年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全書約190萬字,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其中374種是新增加的藥物。收錄藥方11000多個,并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題干中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的中醫著作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A項李時珍---《本草綱目》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符合題意;B項宋應星---《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不符合題意;C項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了我國古代有關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技術,是中國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不符合題意;D項魏 源---《海國圖志》是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內容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本草綱目》的歷史地位。5.(2021八下·鎮海期末)“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自雍乾后百八十年……蓋隱然執政之府也。”材料中的“執政之府”是指 ( )A.市舶司 B.軍機處 C.錦衣衛 D.中書省【答案】B【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君主集權,清朝雍正帝設立軍機處,由皇帝選調親信大臣組成。軍國大事完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筆記錄,然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去執行。這樣,地方軍政首腦實際上也直接聽從皇帝指揮。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帝時撤銷。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因而這里的“執政之府”是軍機處。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軍機處是材料中的“執政之府”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軍機處的設立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清朝封建君主制度的加強。6.(2021八下·鎮海期末)揭示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有利于培養歷史思維能力。下列對四部文獻特點歸納正確的是 ( )A.《權利法案》——三權分立原則的充分體現B.《獨立宣言》——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主的權力C.《人權宣言》——體現了建立聯邦制共和國的思想D.《拿破侖法典》——體現了自由平等和財產不可侵犯等原則【答案】D【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804年12月,拿破侖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頒布《拿破侖法典》,《拿破侖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為歐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肯定大革命的成果,為其他國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藍本。A項《權利法案》——三權分立原則的充分體現錯誤,《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王權,不符合題意;B項《獨立宣言》——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主的權力錯誤,《獨立宣言》體現了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獨立的愿望,不符合題意;C項《人權宣言》——體現了建立聯邦制共和國的思想錯誤,《人權宣言》揭示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原則,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體現了摧毀封建君主專制的要求,不符合題意;D項《拿破侖法典》——體現了自由平等和財產不可侵犯等原則歸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拿破侖法典》,要求識記掌握重要史實。7.(2021八下·鎮海期末)恩格斯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這位“大人物”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這位“大人物”是 ( )A.但丁 B.達·芬奇 C.米開朗琪羅 D.莎士比亞【答案】A【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知,這位“大人物”是但丁。但丁是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歐洲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以長詩《神曲》留名后世。他被認為是意大利最偉大的詩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全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A項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但丁,要求具備分析和識記的能力。(2021八下·鎮海期末)寧波是近代遭受外來侵略深重的地方,也是抗擊外敵的前沿地區。據此回答問題8.近代某不平等條約規定寧波開放為通商口岸。這一條約的簽訂 ( )A.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使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C.標志著中國近代化的開端D.使中國完全喪失了主權9.史書記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 年)定海陷落后,侵略者“供應困難,急謀進窺鎮海”,為其冬季駐軍奪取營地,兩江總督裕謙率守軍和鎮海人民誓死抗戰。裕謙和鎮海人民抗擊的是 ( )A.英法聯軍 B.英國侵略者 C.日本侵略者 D.八國聯軍【答案】8.A9.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的內容和影響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注意識記《南京條約》的內容和影響。(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8.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42年8月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所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項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9.根據題干時間”1841年”等信息,聯系所學可知,1841年到1842年發生的戰爭是鴉片戰爭,因此裕謙和鎮海人民抗擊的是英國侵略者。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英國侵略者是裕謙和鎮海人民抗擊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0.(2021八下·鎮海期末)對于中華民族而言,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爭史。下列“屈辱”與“抗爭”有直接聯系的有 ( )①鴉片戰爭——三元里抗英②第二次鴉片戰爭——京師大學堂③《馬關條約》——公車上書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江南制造總局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在鴉片戰爭中,東南沿海地區的人民群眾紛紛奮起抗英,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近代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斗爭,它對英國侵略者的沉重打擊,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敢于同西方列強拼搏的斗爭勇氣,它是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第一面光輝旗幟,故①有直接聯系。1898年戊戌維新期間,光緒帝頒布詔書,設立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故②沒有直接聯系。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聯合1300多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史稱“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揭開了戊戌變法的序幕,故③有直接聯系。江南制造總局是洋務運動前期創辦的軍事工業,故④沒有直接聯系。B項①③有直接聯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屈辱”與“抗爭”。 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1.(2021八下·鎮海期末)某歷史學習小組搜集了有關廣東南海繼昌隆機器繅絲廠、南通大生紗廠、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史料。據此判斷,他們探究的主題是中國近代 ( )A.民主政治的進程 B.新式教育的出現C.民族工業的發展 D.社會生活的變化【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他們探究的主題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民族工業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中國人創辦的用機器生產的工業。洋務運動創辦的軍用、民用企業都應屬于民族工業。中國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產生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造船業是中國最早的民族工業,1865年,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的創建,揭開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歷史。ABD三項和題干搜集的史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民族工業的發展是他們探究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工業的發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2.(2021八下·鎮海期末)八年級某同學整理了關于清朝后期文化教育革新內容的筆記,其中正確的是 ( )①京師同文館譯書處促進了近代西學的傳播②《申報》被譽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③商務印書館為開啟民智、普及知識、傳播文化等作出了重要的貢獻④《奏定學堂章程》標志著中國現代教育體制的確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904年(農歷癸卯年)初,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建立起新式的教育體制,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國實行的學制,亦稱“癸卯學制”。 ④錯誤,排除。A項①②③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后期文化教育革新的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二、非選擇題13.(2021八下·鎮海期末)歷史的長河中,船承載著歷史,船啟迪著未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寶船互通有無材料二:帆船跨越世界美洲的發現和經由好望角抵達東印度航線的開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重要的兩件事。......這兩個事件某種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遙遠的部分連結在一起,使它們能互通有無,增加彼此的快樂,促進彼此的工業。因此,它們的總體趨勢似乎是有益的。——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國富論》材料三:鐵艦敲響警鐘(1)結合材料一分析鄭和船隊與各國交往的特點,并說說鄭和下西洋的影響。(2)寫出材料二中“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重要的兩件事”有關的航海家。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它們總體趨勢似乎是有益的” 這一說法的合理性。(3)從材料三鐵甲艦“定遠號”的裝備來看,它屬于哪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定遠號”鐵甲艦的定購與中國近代哪一次救國探索有關?“定遠號”鐵甲艦的沉沒給近代中國探索發展敲響了怎樣的警鐘?【答案】(1)特點:公平交易、互通有無,和平往來。影響: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來;開創了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2)哥倫布、達·伽馬;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國家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3)第二次工業革命;洋務運動;加強海防建設,提高海防能力,維護海洋主權;只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沒有相應的思想和制度變革,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等【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結合材料一可知,鄭和以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換取當地的特產或饋贈當地的國王,與當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無,和平交往。鄭和的船隊先后到達亞洲和非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互相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2)根據材料二“美洲的發現和經由好望角抵達東印度航線的開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重要的兩件事。”聯系所學,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達·伽馬從歐洲的葡萄牙出發沿非洲西海岸經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到達印度。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3)從材料三中的“發動機”“電力”等信息可知,“定遠號”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根據材料三中的“清政府于1885年從德國定購......”,聯系所學,“定遠號”鐵甲艦的定購與中國近代19世紀60年代-90年代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洋務運動有關。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強海防建設,提高海防能力,維護海洋主權;只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沒有相應的思想和制度變革,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等。故答案為:(1)特點:公平交易、互通有無,和平往來。影響: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來;開創了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2)哥倫布、達·伽馬;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國家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3)第二次工業革命;洋務運動;加強海防建設,提高海防能力,維護海洋主權;只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沒有相應的思想和制度變革,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辟,第二次工業革命,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鄭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辟,第二次工業革命,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14.(2021八下·鎮海期末)借鑒謀發展,變革促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康有為認為,中國的國情與日本、俄國進行改革前的國情比較相似,日俄兩國通過政治改革極大地動員了國內各方面的力量,從而促使兩國的經濟、社會乃至軍事力量等都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它們的成功為中國樹立了很好的典范,中國應該仿照日俄兩國的政治改革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維新所走過的道路、所采取的措施。——馬勇等著《近代中國與世界》材料二:戊戌變法這些有力的措施可以用除舊與布新兩個詞組來總結,這對古式的儒學教育是一個巨大的抨擊。更多的讀書人拋開四書五經與科考的束縛而去學習一些更有用的東西,而不是沉迷于泱泱大國的心態之中固步自封。對學術界產生了極深的震動,極大地促進中國近代化進程。材料三:鴉片戰爭把部分先進中國人從“天朝上國”的迷夢驚醒。他們開始拋棄舊有的“華夷觀念”,重新認識外部世界,并作出向西方學習的歷史抉擇。林則徐查禁鴉片,翻譯西書,在近代中國開創了向西方學習的一代新風;魏源在鴉片戰爭的炮聲中,留說“是書何以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留美歸來的容閎也為“以西方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一天天走向文明富強”而奔走多年;康有為、梁啟超“感國難,哀民生”,啟發民智,宣傳變法,圖求中國學習西方,實現富強。(1)材料一中康有為認為中國的國情與日本進行改革前的國情比較相似,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日兩國改革的相似背景。列舉使日俄兩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政治改革名稱。(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戊戌變法在教育文化方面“除舊”、“布新”的措施,分析其對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產生的影響,請再舉一例在其他領域“除舊”、“布新”的有力措施。(3)綜合上述材料,梳理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作為,這對我們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啟示?【答案】(1)背景:西方侵略,導致嚴重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社會發展;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展。改革名稱: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2)除舊:廢八股;布新: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如設立京師大學堂;翻譯西方書籍;派遣留學生等;影響:有利于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促進近代教育的發展;推動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極大改變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促使中國人拋開四書五經的束縛,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等。除舊:政治上撤并機構,精減人員;軍事上裁減舊軍隊等;布新: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等。(3)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清醒認識中國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差距,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先進事物。【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1)根據中國戊戌變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來分析:都遭受到西方的侵略,面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危機,民族矛盾激化、封建專制統治日益阻礙社會發展、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展等角度思考作答。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解放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2)根據材料二“更多的讀書人拋開四書五經與科考的束縛而去學習一些更有用的東西”并結合所學可知,“除舊”指的是廢八股;結合所學可知,“布新”指的是在各地興辦中小學堂,在京師設立大學堂等。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一“這對古式的儒學教育是一個巨大的抨擊”“更多的讀書人拋開四書五經與科考的束縛而去學習一些更有用的東西,而不是沉迷于泱泱大國的心態之中固步自封”“對學術界產生了極深的震動,極大地促進中國近代化進程”即可歸納出影響:有利于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促進近代教育的發展;推動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極大改變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促使中國人拋開四書五經的束縛,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等。第三小問,聯系戊戌變法的內容,政治上除舊的措施撤并機構,精減人員;軍事上除舊的措施裁減舊軍隊等;政治上布新的措施: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經濟上布新的措施: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等。(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清醒認識中國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差距,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先進事物。故答案為:(1)背景:西方侵略,導致嚴重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社會發展;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展。改革名稱: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2)除舊:廢八股;布新: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如設立京師大學堂;翻譯西方書籍;派遣留學生等;影響:有利于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促進近代教育的發展;推動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極大改變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促使中國人拋開四書五經的束縛,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等。除舊:政治上撤并機構,精減人員;軍事上裁減舊軍隊等;布新: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等。(3)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清醒認識中國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差距,以開放的心胸接納先進事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改革,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15.(2021八下·鎮海期末)棉花,解讀歷史,思考現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 世紀 60 年代,英國商人、發明家及制造商為降低勞動成本,促成了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等一系列紡織工具的發明。1780 年后的 20 年中,英國棉紡織品出口增長了近 200 倍,至 1815 年,憑借這些出口,英國幾乎在全球棉紗和棉布貿易中擊敗其他世界競爭對手。棉紡織業的發展使得其他工業領域的發展也成為可能。——(美)斯文·貝克特《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材料二:1861 年,棉紡織業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業,為歐洲商人帶來巨大財富,也使美國因棉花出口而躍入世界經濟的中心舞臺。但是,美國南方棉花種植獨特的經濟體制與北方工業化和剛剛出現的自由勞動相沖突,給這個新生國家帶來危機。材料三:2021 年新疆棉花突然火爆,起因是某國際知名服飾品牌 HM 發布關于新疆地區“強迫勞動”的不實言論,對新疆棉花和服裝供應鏈進行打壓、抹黑、制裁。消息一出,從國家到普通百姓開啟了一場如火如荼的愛國潮。但也有部分網友看到線下店門關閉,又把怒火轉到網絡直播平臺,要求主播辭職并責罵主播。(1)根據材料一,分析棉紡織業發展對英國的影響。(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二中“沖突”的焦點是什么?美國是如何解決“沖突”,化解“危機”的?(3)結合材料三,從公民行使權利的角度,說說我們該如何理性表達愛國之情。【答案】(1)英國棉紡織業新技術、新工具的發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中獲得優勢,并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使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2)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林肯頒布《宅地法》,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激發廣大西部農民和黑人的參戰熱情,南北戰爭最終以北方的勝利告終。(3)部分網友責罵主播,損害了他人的人格尊嚴權,擾亂社會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屬于違法行為公民理性表達愛國之情,公民行使權利時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公民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1)由“18 世紀 60 年代,英國商人、發明家及制造商為降低勞動成本,促成了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等一系列紡織工具的發明。1780 年后的 20 年中,英國棉紡織品出口增長了近 200 倍,至 1815 年,憑借這些出口,英國幾乎在全球棉紗和棉布貿易中擊敗其他世界競爭對手。棉紡織業的發展使得其他工業領域的發展也成為可能。”可以看出,英國棉紡業新技術、新工具的發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競爭中獲得優勢,并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南北方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到19世紀中葉,南北雙方矛盾焦點集中表現在奴隸制度的存廢問題。南北戰爭中,林肯政府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黑奴制度,使人民群眾和黑奴的革命情緒迅速高漲,戰爭形勢開始有利于北方;1865年4月,持續四年之久的內戰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終。(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部分網友責罵主播,損害了他人的人格尊嚴權,擾亂社會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屬于違法行為公民理性表達愛國之情,公民行使權利時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公民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故答案為:(1)英國棉紡織業新技術、新工具的發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中獲得優勢,并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使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2)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林肯頒布《宅地法》,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激發廣大西部農民和黑人的參戰熱情,南北戰爭最終以北方的勝利告終。(3)部分網友責罵主播,損害了他人的人格尊嚴權,擾亂社會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屬于違法行為公民理性表達愛國之情,公民行使權利時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公民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內戰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