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諸暨市開放雙語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階段性檢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諸暨市開放雙語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階段性檢測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諸暨市開放雙語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階段性檢測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題,共40分)
1.(2020七上·諸暨期中)新冠肺炎的疫情是對我們每一個人的考驗。疫情期間,有人沉迷網絡,荒廢學業;有人自律自強,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要想成為更好的自己,需要 (  )
①揚長避短 ②需要主動改正缺點
③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 ④為他人 、為社會帶來福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考查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根據所學可知成為更好的自己,需要我們揚長避短、主動改正缺點、激發自己的潛能、給他人和社會帶來福祉等。故①②③④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屬于容易題。
2.(2020七上·諸暨期中)小王進入中學后開始注重自己在家庭和班集體中地位,并努力在學習和其他活動中取得成績,贏得榮譽,以得到家長、老師、同學們的重視、鼓勵和肯定。這種認識自己的途徑是(  )
A.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 B.通過集體了解自己
C.通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 D.從個性心理特征來認識自己
【答案】B
【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認識自己的途徑有: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根據題意中“ 家長、老師、同學們的重視、鼓勵和肯定 ”說明是通過他人(集體)評價認識自己。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認識自己的途徑,屬于容易題。
3.(2020七上·諸暨期中)若下圖中三條線為等高線,數值關系為 a>b>c,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甲位于山谷 B.乙地位于山脊
C.甲乙兩地海拔不相等 D.河流最有可能在乙地
【答案】D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和題意可知,甲處等高線往高處凸出,是山谷,所以甲處形成河流;乙處等高線往低處凸出,是山脊;甲的海拔<乙的海拔。故ABC說法正確,D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和運用等高線地形圖,屬于容易題。
4.(2020七上·諸暨期中)地形剖面圖是根據等高線地形圖繪制而成的。下列有關甲、乙兩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圖表示內容比乙圖簡略
B.甲圖比例尺比乙圖比例尺大
C.甲圖所表示的區域范圍比乙圖的要大
D.從海拔600米處向海拔1000米處爬坡,甲圖應比乙圖省力
【答案】B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甲表示的范圍小于乙表示的范圍,所以甲的比例尺大于乙的比例尺,甲表示的內容比乙更詳細,從海拔600米到1000米爬坡,甲地勢更陡峭,因此ACD說法錯誤,B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等高線地形圖的內容,難度適中。
5.(2020七上·諸暨期中)下列地點中,位置符合東半球、北半球、低緯度三個條件的是(  )
A.20°N ,165°E B.5°S,21°W
C.35°N, 15°W D.25°N,10°W
【答案】D
【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低緯度;B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低緯度;C位于北半球、東半球、中緯度;D位于北半球、東半球和低緯度。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經緯網的內容,屬于容易題。
6.(2020七上·諸暨期中)聚落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造成聚落景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氣溫的差異 B.生產方式的差異
C.海拔高度的差異 D.建筑結構的差異
【答案】B
【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造成鄉村和城市聚落景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勞動生產方式。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聚落景觀的內容,屬于容易題。
7.(2020七上·諸暨期中)我國科學考察隊去南極考察一般在11—12月抵達南極洲,主要原因是(  )
A.此時正是南極極夜時期,風雪小
B.此時南極進入夏季,冰雪消融
C.11月到次年3月為南極的暖季
D.此時為南極的雨季,氣候濕潤
【答案】C
【知識點】經緯網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班北半球季節正好相反,11-12月北半球正值寒季,南半球正值暖季。故AD說法有誤,全球變暖加劇南極冰雪消融,故B不符合題意。C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南北半球季節差異,屬于容易題。
8.(2020七上·諸暨期中)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上,生長著奇特的樹叫做紡錘樹。有雨時,它會在高高的樹頂上生出稀疏的枝條和心臟形的葉片,好像一個大蘿卜。沒雨時,綠葉紛紛凋零,紅花卻紛紛開放。這是植物長期適應(  )環境的結果。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
C.熱帶草原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
【答案】C
【知識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巴西高原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植物的生長是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的結果。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世界氣候的分布,屬于容易題。
9.(2020七上·諸暨期中)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是(  )
A.漢語 B.英語 C.阿拉伯語 D.法語
【答案】B
【知識點】世界主要語言及分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使用最廣的是英語。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世界語言的知識,屬于容易題。
10.(2020七上·諸暨期中)在倫敦奧運會短跑決賽中,一位皮膚黝黑、頭發烏黑卷曲、臉龐平、嘴唇厚的選手代表祖國參賽,獲得了冠軍。這位運動員的祖國最大可能是 (  )
A.贊比亞 B.加拿大 C.德國 D.日本
【答案】A
【知識點】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中“ 皮膚黝黑、頭發烏黑卷曲、臉龐平、嘴唇厚 ”可知,是黑色人種的外貌特征。加拿大和德國以白色人種為主,日本主要是黃色人種。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世界人種,屬于容易題。
11.(2020七上·諸暨期中)某校七年級學生準備開展研學旅行,去實地參觀考察我國境內目前已知的最早人類,他們應該去(  )
A.云南元謀 B.北京周口店 C.陜西半坡 D.浙江河姆渡
【答案】A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我國境內目前已知的最早人類是云南元謀人。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我國原始人類的知識,屬于容易題。
12.(2020七上·諸暨期中)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經進入到農耕文化的時代。下列表述符合這兩個氏族農耕文化特征的是(  )
A.開始使用鐵制農具 B.逐步推廣牛耕技術
C.確立土地私有制度 D.飼養家畜、制造陶器
【答案】D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中華文明的曙光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開始使用鐵制農具和推廣牛耕技術、確立土地私有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原始農業的有關內容,屬于容易題。
13.(2020七上·諸暨期中)《禮記 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其中,“選賢與能”指的是我國古代的什么制度(  )
A.分封制 B.世襲制 C.禪讓制 D.宗法制
【答案】C
【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原始社會的現象,堯舜禹時代根據賢與能選舉部落聯盟首領,“選賢與能”指的就是禪讓制。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古代制度,屬于容易題。
14.(2020七上·諸暨期中)神話故事《封神榜》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發等人物形象,這部作品反映的時代背景應該是(  )
A.商湯滅夏 B.武王伐紂
C.大禹治水 D.黃帝、炎帝大戰蚩尤
【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和題意可知,《封神榜》描寫的是商紂王在位時期的神話故事,故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夏商周時期的有關知識,屬于容易題。
15.(2020七上·諸暨期中)日本農學家認為,大約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粟就向東傳人日本、朝鮮,向西傳人阿拉伯、小亞細亞、俄國等國家和地區。中國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是(  )
A.長江流域 B.黃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答案】B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江流域河姆渡最早栽培水稻,黃河流域半坡最早栽培粟。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原始農業的有關知識,屬于容易題。
16.(2020七上·諸暨期中)人們常將山東稱為齊魯大地,將河北稱為燕趙大地,這源于西周實施的(  )
A.郡縣制 B.禮樂制度 C.分封制 D.禪讓制
【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郡縣制是秦朝時期的制度,故A排除;
禮樂制是西周時期的等級制度,與題意無關,故B排除;
齊、燕等是當時的諸侯國,是西周實施分封制的結果,故C符合題意;
D禪讓制是堯舜禹時代的制度,故排除。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西周的分封制,屬于容易題。
17.(2020七上·諸暨期中)下圖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時期的一種社會現象。對該圖解讀最準確的是(  )
A.分封制已徹底瓦解 B.兼并戰爭連綿不斷
C.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周王室衰微,統治力大大降低
【答案】D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根據漫畫可知,周天子的權威受到削弱,諸侯勢力強大。A分封制徹底瓦解于葵丘會盟,故排除;
B在題意中沒有體現;
C說法不符合題意。
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春秋時期的現象,屬于容易題。
18.(2020七上·諸暨期中)對春秋時期諸侯爭霸表述錯誤的是(  )
A.吳國也曾經北上爭霸 B.越國也曾經北上爭霸
C.戰爭期間伴隨著民族交融 D.當時的爭霸戰爭只有利沒有弊
【答案】D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春秋五霸一種說法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故A和B說法正確;
在爭霸戰爭中,華夏族和少數民族雜居共處,促進了民族融合,故C正確,
D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春秋諸侯爭霸戰爭的理解,屬于容易題。
19.(2020七上·諸暨期中)《尚書》中記載道:“唯殷先人,有典有冊。”當時人們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隸書
【答案】A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唯殷先人”可知,當時人們使用的文字是商朝時期的文字,即甲骨文。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商朝文字,屬于容易題。
20.(2020七上·余姚期末)文物是鮮活的歷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證商朝青銅器生產工藝高超的是(  )
A.人面魚紋盆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兵馬俑
【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能印證商朝青銅器生產工藝的高超。
A項人面魚紋盆為新石器時代前期陶器,不符合題意;
B項司母戊鼎能印證商朝青銅器生產工藝的高超,符合題意;
C項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銅器,不符合題意;
D項兵馬俑是秦朝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司母戊鼎,要求具備識記史實的能力。
二、簡答題(第21題10分,第22題13分,第23題10分,第24題16分,第25題11分,共60分)
21.(2020七上·諸暨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同學說王鑫丟三落四,常常找不到自己的東西,他也認識到自己有粗心、馬虎的毛病;最讓他苦惱的是,昨天,由于他沒有注意導致一些草稿紙掉到課桌底下,使班級保持一個月的流動紅旗被摘掉了,同學埋怨他不珍惜集體榮譽,這些讓他心情很低落。不過,大家都覺得他的歌唱的很好聽,老師也經常表揚他聰明、對班級有責任心,而且很懂禮貌。
(1)王鑫是通過什么途徑認識自己的?
(2)王鑫應該如何對待同學和老師對他的評價?
(3)怎樣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答案】(1)王鑫是通過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來認識自己的。
(2)王鑫要重視他人的態度與評價,但也要客觀冷靜分析,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用理性的心態面對他人的評價,是走向成熟的表現。
(3)①要揚長避短。②需要主動改正缺點。③需要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④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的,更是在為他人、為社會帶來福祉的過程中實現的;④要接納和欣賞自己
【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
【解析】【分析】(1)認識自己的途徑有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 認識到自己有粗心、馬虎的毛病 ”,是自我評價,同學埋怨和老師表揚是他人評價。
(2)如何對待老師和同學的評價,即如何正確對待他人評價,根據教材回答即可。
(3)根據教材回答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即可。
故答案為: (1) 王鑫是通過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來認識自己的。
(2) 王鑫要重視他人的態度與評價,但也要客觀冷靜分析,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用理性的心態面對他人的評價,是走向成熟的表現。
(3) ①要揚長避短。②需要主動改正缺點。③需要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④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的,更是在為他人、為社會帶來福祉的過程中實現的;④要接納和欣賞自己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認識自己的途徑,做更好的自己的內容,屬于容易題。
22.(2020七上·諸暨期中)讀亞歐大陸輪廓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四個圖中能正確反映亞洲河流分布特征的圖是   ,亞洲河流呈現如此分布的原因是   ;
(2)請將①、②、③、④四種氣候類型與甲、乙、丙、丁四地對應:
①②③④
甲—   ,乙—   ,丙—   ,丁—   ; (填數字)
(3)請描述丁地的氣候特征   ,各地不同的氣候,可以從   和   兩方面描述
(4)P所在區域的主要人種是   。
【答案】(1)A;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2)③;②;①;④
(3)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氣溫;降水
(4)白色人種
【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可知,亞洲地形是中間高四周低,所以河流流向是從中間流向四周,呈放射狀分布。
(2)根據所學可知,①是溫帶季風氣候,②是地中海氣候,③是溫帶大陸性氣候,④是亞熱帶季風氣候。甲位于西歐,瀕臨大西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乙位于地中海還沿岸,是地中海氣候;丙位于亞洲大陸內陸,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丙瀕臨東海,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3)丁地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根據所學可知,氣候的描述應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描述。
(4)p地是阿拉伯半島,以白色人種為主。
故答案為: (1)A、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2)③②①④
(3)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氣溫、降水
(4)白色人種
【點評】本題考查分析圖的能力,考查亞洲地形、氣候、河流、人種等有關知識,屬于容易題。
23.(2020七上·諸暨期中)讀“等高線圖”,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
A   ,C   ,E   ,F   
(2)圖中B點的海拔是   米,A山頂與B山頂的相對高度是   米。
(3)圖中有兩條小河M、N,向北流的是    河(填字母)。
(4)圖上的比例尺寫成數字式比例尺   
(5)A、B、C、D、E、F各處,最適合開展攀巖運動的是   理由是   
【答案】(1)山頂;陡崖;鞍部;山谷
(2)510米;68米
(3)N
(4)1:200000
(5)C;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是陡崖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1)根據等高線部位判讀即可。A是山頂,C處等高線重疊,是懸崖;E是兩個山峰之間相對平緩的部位,是鞍部;F處等高線往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是山谷。
(2)據圖可知,B處的海拔是在510米,A的海拔是578,所以兩者的相對高度是68米。
(3)該圖采用指向標定向法,F河往南流,E河往北流。
(4)根據圖示可知,該圖的比例尺是圖上1厘米表示實地2千米,即200000厘米。
(5)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攀巖往往選擇地勢較陡峭的地方,6處中地勢最陡的是C處,懸崖。
故答案為: (1)山頂、陡崖、鞍部、山谷
(2)510米,68米
(3)N
(4)1:200000
(5)C、 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是陡崖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和運用等高線地形圖,屬于容易題。
24.(2020七上·諸暨期中)春秋戰國是一個割據征戰的時期,也是我國一次歷史大變革的重要時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平王立,東遷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諸侯)。——《史記·周本紀》
請回答:
材料二:
圖一 圖二
材料三:
春秋時期,山東諸小國為齊所并,河北、山西諸小國為晉所并,江淮、漢水諸小國為楚所并,西北諸小國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個國家,縮減成幾個大國。周邊的蠻、夷、戎、狄不斷襲擾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號召,與之進行斗爭……華夏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彼此犬牙交錯,雜居共處。
(1)“平王立,東遷于洛邑”是在哪一年 標志著哪一時期的開始
(2)春秋時期“政由方伯(諸侯)”,請你列舉出材料中的四個霸主。
(3)依據材料二中的圖片,說明當時我國農業生產領域出現了什么新現象?
(4)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怎樣評價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
【答案】(1)公元前770年。春秋時期或東周時期。
(2)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
(3)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生產工具進步或革新)
(4)利: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弊:促進了局部統一;加速了民族交融。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周平王東遷的時間和影響即可。
(2)春秋時期的霸主根據所學回答 齊、楚、秦、晉 相關的霸主即可。
(3)根據所學可知,圖一是鐵農具,圖二是牛耕技術。
(4)評價歷史現象,要用辯證的方法。材料三中“ 華夏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彼此犬牙交錯,雜居共處。 ”說明春秋戰爭促進了民族融合。同時戰爭給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故答案為: (1) 公元前770年。春秋時期或東周時期。
(2)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
(3) 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生產工具進步或革新)
(4) 利: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弊:促進了局部統一;加速了民族交融。
【點評】本題考查春秋時期的爭霸與變革,用辯證的方法評價諸侯爭霸,難度適中。
25.(2020七上·諸暨期中)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一個友好國家的文化考察團要到中國實地考察,請你當一名小導游,向我們的客人介紹我們祖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吧!
(1)第一站是北京,在周口店的一處原始人類遺址,外國友人看到了骨針裝飾品,請你解說該原始人類的名稱是什么?他們已有了什么意識?
(2)第二站是陜西西安,在西安的歷史博物館里,他們欣賞了許多從當地原始居民遺址中出土的石器和彩陶。你知道這個原始居民遺址的名稱嗎?還看到了一些骨針、紡輪,說明該原始居民已經學會什么生活技能?
(3)第三站是浙江杭州,在這里,有個古城遺址剛剛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請寫出該遺產的名稱?根據對石器的使用程度來分,該遺址應屬于哪種文明階段?
(4)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有哪些?有何歷史作用?
【答案】(1)山頂洞人。愛美意識。
(2)半坡遺址。紡織、制衣。
(3)良渚遺址;新石器時代
(4)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解析】【分析】(1)根據北京周口店可知,該原始人類是山頂洞人,他們使用骨針裝飾品,說明具有了愛美的意識。
(2)根據陜西西安可知,當地的原始居民遺址是是西安半坡遺址,從骨針、紡輪說明他們已經學會了紡織制衣。
(3)根據浙江杭州,剛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可知,該遺址是良渚遺址,這是新石器時代的文明階段。
(4)原始農業發展興起的標志及作用,根據教材回答即可。
故答案為: (1) 山頂洞人。愛美意識。
(2) 半坡遺址。紡織、制衣。
(3) 良渚遺址;新石器時代
(4) 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難度適中。
1 / 1浙江省諸暨市開放雙語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階段性檢測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題,共40分)
1.(2020七上·諸暨期中)新冠肺炎的疫情是對我們每一個人的考驗。疫情期間,有人沉迷網絡,荒廢學業;有人自律自強,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要想成為更好的自己,需要 (  )
①揚長避短 ②需要主動改正缺點
③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 ④為他人 、為社會帶來福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020七上·諸暨期中)小王進入中學后開始注重自己在家庭和班集體中地位,并努力在學習和其他活動中取得成績,贏得榮譽,以得到家長、老師、同學們的重視、鼓勵和肯定。這種認識自己的途徑是(  )
A.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 B.通過集體了解自己
C.通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 D.從個性心理特征來認識自己
3.(2020七上·諸暨期中)若下圖中三條線為等高線,數值關系為 a>b>c,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甲位于山谷 B.乙地位于山脊
C.甲乙兩地海拔不相等 D.河流最有可能在乙地
4.(2020七上·諸暨期中)地形剖面圖是根據等高線地形圖繪制而成的。下列有關甲、乙兩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圖表示內容比乙圖簡略
B.甲圖比例尺比乙圖比例尺大
C.甲圖所表示的區域范圍比乙圖的要大
D.從海拔600米處向海拔1000米處爬坡,甲圖應比乙圖省力
5.(2020七上·諸暨期中)下列地點中,位置符合東半球、北半球、低緯度三個條件的是(  )
A.20°N ,165°E B.5°S,21°W
C.35°N, 15°W D.25°N,10°W
6.(2020七上·諸暨期中)聚落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造成聚落景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氣溫的差異 B.生產方式的差異
C.海拔高度的差異 D.建筑結構的差異
7.(2020七上·諸暨期中)我國科學考察隊去南極考察一般在11—12月抵達南極洲,主要原因是(  )
A.此時正是南極極夜時期,風雪小
B.此時南極進入夏季,冰雪消融
C.11月到次年3月為南極的暖季
D.此時為南極的雨季,氣候濕潤
8.(2020七上·諸暨期中)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上,生長著奇特的樹叫做紡錘樹。有雨時,它會在高高的樹頂上生出稀疏的枝條和心臟形的葉片,好像一個大蘿卜。沒雨時,綠葉紛紛凋零,紅花卻紛紛開放。這是植物長期適應(  )環境的結果。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
C.熱帶草原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
9.(2020七上·諸暨期中)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是(  )
A.漢語 B.英語 C.阿拉伯語 D.法語
10.(2020七上·諸暨期中)在倫敦奧運會短跑決賽中,一位皮膚黝黑、頭發烏黑卷曲、臉龐平、嘴唇厚的選手代表祖國參賽,獲得了冠軍。這位運動員的祖國最大可能是 (  )
A.贊比亞 B.加拿大 C.德國 D.日本
11.(2020七上·諸暨期中)某校七年級學生準備開展研學旅行,去實地參觀考察我國境內目前已知的最早人類,他們應該去(  )
A.云南元謀 B.北京周口店 C.陜西半坡 D.浙江河姆渡
12.(2020七上·諸暨期中)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經進入到農耕文化的時代。下列表述符合這兩個氏族農耕文化特征的是(  )
A.開始使用鐵制農具 B.逐步推廣牛耕技術
C.確立土地私有制度 D.飼養家畜、制造陶器
13.(2020七上·諸暨期中)《禮記 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其中,“選賢與能”指的是我國古代的什么制度(  )
A.分封制 B.世襲制 C.禪讓制 D.宗法制
14.(2020七上·諸暨期中)神話故事《封神榜》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發等人物形象,這部作品反映的時代背景應該是(  )
A.商湯滅夏 B.武王伐紂
C.大禹治水 D.黃帝、炎帝大戰蚩尤
15.(2020七上·諸暨期中)日本農學家認為,大約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粟就向東傳人日本、朝鮮,向西傳人阿拉伯、小亞細亞、俄國等國家和地區。中國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是(  )
A.長江流域 B.黃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16.(2020七上·諸暨期中)人們常將山東稱為齊魯大地,將河北稱為燕趙大地,這源于西周實施的(  )
A.郡縣制 B.禮樂制度 C.分封制 D.禪讓制
17.(2020七上·諸暨期中)下圖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時期的一種社會現象。對該圖解讀最準確的是(  )
A.分封制已徹底瓦解 B.兼并戰爭連綿不斷
C.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周王室衰微,統治力大大降低
18.(2020七上·諸暨期中)對春秋時期諸侯爭霸表述錯誤的是(  )
A.吳國也曾經北上爭霸 B.越國也曾經北上爭霸
C.戰爭期間伴隨著民族交融 D.當時的爭霸戰爭只有利沒有弊
19.(2020七上·諸暨期中)《尚書》中記載道:“唯殷先人,有典有冊。”當時人們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隸書
20.(2020七上·余姚期末)文物是鮮活的歷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證商朝青銅器生產工藝高超的是(  )
A.人面魚紋盆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兵馬俑
二、簡答題(第21題10分,第22題13分,第23題10分,第24題16分,第25題11分,共60分)
21.(2020七上·諸暨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同學說王鑫丟三落四,常常找不到自己的東西,他也認識到自己有粗心、馬虎的毛病;最讓他苦惱的是,昨天,由于他沒有注意導致一些草稿紙掉到課桌底下,使班級保持一個月的流動紅旗被摘掉了,同學埋怨他不珍惜集體榮譽,這些讓他心情很低落。不過,大家都覺得他的歌唱的很好聽,老師也經常表揚他聰明、對班級有責任心,而且很懂禮貌。
(1)王鑫是通過什么途徑認識自己的?
(2)王鑫應該如何對待同學和老師對他的評價?
(3)怎樣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22.(2020七上·諸暨期中)讀亞歐大陸輪廓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四個圖中能正確反映亞洲河流分布特征的圖是   ,亞洲河流呈現如此分布的原因是   ;
(2)請將①、②、③、④四種氣候類型與甲、乙、丙、丁四地對應:
①②③④
甲—   ,乙—   ,丙—   ,丁—   ; (填數字)
(3)請描述丁地的氣候特征   ,各地不同的氣候,可以從   和   兩方面描述
(4)P所在區域的主要人種是   。
23.(2020七上·諸暨期中)讀“等高線圖”,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
A   ,C   ,E   ,F   
(2)圖中B點的海拔是   米,A山頂與B山頂的相對高度是   米。
(3)圖中有兩條小河M、N,向北流的是    河(填字母)。
(4)圖上的比例尺寫成數字式比例尺   
(5)A、B、C、D、E、F各處,最適合開展攀巖運動的是   理由是   
24.(2020七上·諸暨期中)春秋戰國是一個割據征戰的時期,也是我國一次歷史大變革的重要時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平王立,東遷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諸侯)。——《史記·周本紀》
請回答:
材料二:
圖一 圖二
材料三:
春秋時期,山東諸小國為齊所并,河北、山西諸小國為晉所并,江淮、漢水諸小國為楚所并,西北諸小國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個國家,縮減成幾個大國。周邊的蠻、夷、戎、狄不斷襲擾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號召,與之進行斗爭……華夏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彼此犬牙交錯,雜居共處。
(1)“平王立,東遷于洛邑”是在哪一年 標志著哪一時期的開始
(2)春秋時期“政由方伯(諸侯)”,請你列舉出材料中的四個霸主。
(3)依據材料二中的圖片,說明當時我國農業生產領域出現了什么新現象?
(4)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怎樣評價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
25.(2020七上·諸暨期中)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一個友好國家的文化考察團要到中國實地考察,請你當一名小導游,向我們的客人介紹我們祖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吧!
(1)第一站是北京,在周口店的一處原始人類遺址,外國友人看到了骨針裝飾品,請你解說該原始人類的名稱是什么?他們已有了什么意識?
(2)第二站是陜西西安,在西安的歷史博物館里,他們欣賞了許多從當地原始居民遺址中出土的石器和彩陶。你知道這個原始居民遺址的名稱嗎?還看到了一些骨針、紡輪,說明該原始居民已經學會什么生活技能?
(3)第三站是浙江杭州,在這里,有個古城遺址剛剛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請寫出該遺產的名稱?根據對石器的使用程度來分,該遺址應屬于哪種文明階段?
(4)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有哪些?有何歷史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考查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根據所學可知成為更好的自己,需要我們揚長避短、主動改正缺點、激發自己的潛能、給他人和社會帶來福祉等。故①②③④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屬于容易題。
2.【答案】B
【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認識自己的途徑有: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根據題意中“ 家長、老師、同學們的重視、鼓勵和肯定 ”說明是通過他人(集體)評價認識自己。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認識自己的途徑,屬于容易題。
3.【答案】D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和題意可知,甲處等高線往高處凸出,是山谷,所以甲處形成河流;乙處等高線往低處凸出,是山脊;甲的海拔<乙的海拔。故ABC說法正確,D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和運用等高線地形圖,屬于容易題。
4.【答案】B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甲表示的范圍小于乙表示的范圍,所以甲的比例尺大于乙的比例尺,甲表示的內容比乙更詳細,從海拔600米到1000米爬坡,甲地勢更陡峭,因此ACD說法錯誤,B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等高線地形圖的內容,難度適中。
5.【答案】D
【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低緯度;B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低緯度;C位于北半球、東半球、中緯度;D位于北半球、東半球和低緯度。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經緯網的內容,屬于容易題。
6.【答案】B
【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造成鄉村和城市聚落景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勞動生產方式。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聚落景觀的內容,屬于容易題。
7.【答案】C
【知識點】經緯網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班北半球季節正好相反,11-12月北半球正值寒季,南半球正值暖季。故AD說法有誤,全球變暖加劇南極冰雪消融,故B不符合題意。C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南北半球季節差異,屬于容易題。
8.【答案】C
【知識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巴西高原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植物的生長是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的結果。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世界氣候的分布,屬于容易題。
9.【答案】B
【知識點】世界主要語言及分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使用最廣的是英語。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世界語言的知識,屬于容易題。
10.【答案】A
【知識點】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中“ 皮膚黝黑、頭發烏黑卷曲、臉龐平、嘴唇厚 ”可知,是黑色人種的外貌特征。加拿大和德國以白色人種為主,日本主要是黃色人種。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世界人種,屬于容易題。
11.【答案】A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我國境內目前已知的最早人類是云南元謀人。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我國原始人類的知識,屬于容易題。
12.【答案】D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中華文明的曙光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開始使用鐵制農具和推廣牛耕技術、確立土地私有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原始農業的有關內容,屬于容易題。
13.【答案】C
【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原始社會的現象,堯舜禹時代根據賢與能選舉部落聯盟首領,“選賢與能”指的就是禪讓制。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古代制度,屬于容易題。
14.【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和題意可知,《封神榜》描寫的是商紂王在位時期的神話故事,故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考查夏商周時期的有關知識,屬于容易題。
15.【答案】B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江流域河姆渡最早栽培水稻,黃河流域半坡最早栽培粟。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原始農業的有關知識,屬于容易題。
16.【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郡縣制是秦朝時期的制度,故A排除;
禮樂制是西周時期的等級制度,與題意無關,故B排除;
齊、燕等是當時的諸侯國,是西周實施分封制的結果,故C符合題意;
D禪讓制是堯舜禹時代的制度,故排除。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西周的分封制,屬于容易題。
17.【答案】D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根據漫畫可知,周天子的權威受到削弱,諸侯勢力強大。A分封制徹底瓦解于葵丘會盟,故排除;
B在題意中沒有體現;
C說法不符合題意。
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春秋時期的現象,屬于容易題。
18.【答案】D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春秋五霸一種說法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故A和B說法正確;
在爭霸戰爭中,華夏族和少數民族雜居共處,促進了民族融合,故C正確,
D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春秋諸侯爭霸戰爭的理解,屬于容易題。
19.【答案】A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唯殷先人”可知,當時人們使用的文字是商朝時期的文字,即甲骨文。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商朝文字,屬于容易題。
20.【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能印證商朝青銅器生產工藝的高超。
A項人面魚紋盆為新石器時代前期陶器,不符合題意;
B項司母戊鼎能印證商朝青銅器生產工藝的高超,符合題意;
C項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銅器,不符合題意;
D項兵馬俑是秦朝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司母戊鼎,要求具備識記史實的能力。
21.【答案】(1)王鑫是通過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來認識自己的。
(2)王鑫要重視他人的態度與評價,但也要客觀冷靜分析,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用理性的心態面對他人的評價,是走向成熟的表現。
(3)①要揚長避短。②需要主動改正缺點。③需要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④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的,更是在為他人、為社會帶來福祉的過程中實現的;④要接納和欣賞自己
【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地圖
【解析】【分析】(1)認識自己的途徑有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 認識到自己有粗心、馬虎的毛病 ”,是自我評價,同學埋怨和老師表揚是他人評價。
(2)如何對待老師和同學的評價,即如何正確對待他人評價,根據教材回答即可。
(3)根據教材回答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即可。
故答案為: (1) 王鑫是通過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來認識自己的。
(2) 王鑫要重視他人的態度與評價,但也要客觀冷靜分析,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用理性的心態面對他人的評價,是走向成熟的表現。
(3) ①要揚長避短。②需要主動改正缺點。③需要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④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的,更是在為他人、為社會帶來福祉的過程中實現的;④要接納和欣賞自己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認識自己的途徑,做更好的自己的內容,屬于容易題。
22.【答案】(1)A;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2)③;②;①;④
(3)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氣溫;降水
(4)白色人種
【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可知,亞洲地形是中間高四周低,所以河流流向是從中間流向四周,呈放射狀分布。
(2)根據所學可知,①是溫帶季風氣候,②是地中海氣候,③是溫帶大陸性氣候,④是亞熱帶季風氣候。甲位于西歐,瀕臨大西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乙位于地中海還沿岸,是地中海氣候;丙位于亞洲大陸內陸,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丙瀕臨東海,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3)丁地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根據所學可知,氣候的描述應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描述。
(4)p地是阿拉伯半島,以白色人種為主。
故答案為: (1)A、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2)③②①④
(3)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氣溫、降水
(4)白色人種
【點評】本題考查分析圖的能力,考查亞洲地形、氣候、河流、人種等有關知識,屬于容易題。
23.【答案】(1)山頂;陡崖;鞍部;山谷
(2)510米;68米
(3)N
(4)1:200000
(5)C;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是陡崖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1)根據等高線部位判讀即可。A是山頂,C處等高線重疊,是懸崖;E是兩個山峰之間相對平緩的部位,是鞍部;F處等高線往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是山谷。
(2)據圖可知,B處的海拔是在510米,A的海拔是578,所以兩者的相對高度是68米。
(3)該圖采用指向標定向法,F河往南流,E河往北流。
(4)根據圖示可知,該圖的比例尺是圖上1厘米表示實地2千米,即200000厘米。
(5)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攀巖往往選擇地勢較陡峭的地方,6處中地勢最陡的是C處,懸崖。
故答案為: (1)山頂、陡崖、鞍部、山谷
(2)510米,68米
(3)N
(4)1:200000
(5)C、 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是陡崖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和運用等高線地形圖,屬于容易題。
24.【答案】(1)公元前770年。春秋時期或東周時期。
(2)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
(3)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生產工具進步或革新)
(4)利: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弊:促進了局部統一;加速了民族交融。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周平王東遷的時間和影響即可。
(2)春秋時期的霸主根據所學回答 齊、楚、秦、晉 相關的霸主即可。
(3)根據所學可知,圖一是鐵農具,圖二是牛耕技術。
(4)評價歷史現象,要用辯證的方法。材料三中“ 華夏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彼此犬牙交錯,雜居共處。 ”說明春秋戰爭促進了民族融合。同時戰爭給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故答案為: (1) 公元前770年。春秋時期或東周時期。
(2)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
(3) 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生產工具進步或革新)
(4) 利: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弊:促進了局部統一;加速了民族交融。
【點評】本題考查春秋時期的爭霸與變革,用辯證的方法評價諸侯爭霸,難度適中。
25.【答案】(1)山頂洞人。愛美意識。
(2)半坡遺址。紡織、制衣。
(3)良渚遺址;新石器時代
(4)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解析】【分析】(1)根據北京周口店可知,該原始人類是山頂洞人,他們使用骨針裝飾品,說明具有了愛美的意識。
(2)根據陜西西安可知,當地的原始居民遺址是是西安半坡遺址,從骨針、紡輪說明他們已經學會了紡織制衣。
(3)根據浙江杭州,剛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可知,該遺址是良渚遺址,這是新石器時代的文明階段。
(4)原始農業發展興起的標志及作用,根據教材回答即可。
故答案為: (1) 山頂洞人。愛美意識。
(2) 半坡遺址。紡織、制衣。
(3) 良渚遺址;新石器時代
(4) 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難度適中。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固县| 永嘉县| 深圳市| 尚义县| 武隆县| 汕尾市| 乡宁县| 靖西县| 九龙县| 扶绥县| 桃江县| 股票| 东台市| 乌鲁木齐县| 北碚区| 兰西县| 湾仔区| 全州县| 宁夏| 四子王旗| 郸城县| 乌恰县| 安丘市| 鄄城县| 江油市| 庆元县| 定西市| 澳门| 梨树县| 黑水县| 酉阳| 敦煌市| 吉水县| 微博| 玉树县| 兴化市| 隆子县| 同德县| 黔南| 平凉市|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