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人教版高中化學第二冊《乙醇》精品教學課件乙醇請同學們觀察面前的無水乙醇,你能歸納出哪些乙醇的物理性質?無色液體,易揮發,密度小于水。探究活動1一、主要的物理性質請閱讀教材P135中乙醇的結構簡式,嘗試寫出乙醇的閱讀教材分子式電子式C2H6OCC····HHHHHOH················請閱讀教材P135中乙醇的結構簡式,嘗試寫出乙醇的閱讀教材分子式電子式C2H6OCC····HHHHHOH················結構式請閱讀教材P135中乙醇的結構簡式,嘗試寫出乙醇的閱讀教材分子式電子式C2H6OCC····HHHHHOH················結構式羥基結構簡式CH3CH2OH 或 C2H5OHOH—·OH······OH········CH3CH2HOHCH3CHOH正誤判斷OH—OH性質回顧實驗室制取乙烯反應原理儀器組裝消去反應發生條件CH2CH2H OH濃H2SO4H2C = CH2↑+H2O170℃外界條件:結構條件:濃H2SO4 、170℃CH3CH3CCH2OHCH3羥基相鄰C上有H結構分析CCHHHHHOHCCHHHHHHHOH探究活動2操 作 現 象 斷鍵分析①觀察鈉的保存方法。②回憶鈉與水的反應。③探究向1~2mL無水乙醇中投入1小粒金屬鈉探究活動2CCHHHHHOH①②③④CH3CH2OH + Na→ CH3CH2ONa+ H2↑222探究活動3操 作 現 象 解釋或結論①在試管里加入2mL乙醇②把一端彎成螺旋狀的銅絲置于酒精燈外焰中加熱③立即把變黑的銅絲插入盛有乙醇的試管中。④這樣反復操作幾次,注意聞生成物的氣味。2Cu + O2→ 2CuO△CH3CH2OH+CuO→CH3CHO+ H2O+Cu探究活動3CCHHHHHOH①②③④CH3CH2OH+CuO→CH3CHO+ H2O+Cu2Cu + O2→ 2CuO△2CH3CH2OH+O2→2CH3CHO+2H2OCu△總:課后拓展①了解乙醇的用途②調查飲酒的利弊謝 謝!(共21張PPT)人教版高中化學第二冊《乙醇》精品教學課件乙 醇www.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書化學第二冊第六章第二節四川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李磊乙 醇學生狀況分析教學任務分析教學過程分析課后反思與點評在初中,學生簡單地了解了乙醇的用途。學習鹵代烴之后,學生已具有了烴的衍生物知識,以及官能團結構決定有機物化學性質的初步體驗。知 識 基 礎1、學生已有知識水平與能力認 知 水 平 與 能 力學生初步確立學習化學的思維方式——結構決定性質。學生初步具備獨立完成實驗以及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適應探究學習方式。1、學生已有知識水平與能力任教 班級 學生 特點學生的生活知識豐富,認知水平相對較為接近,學習化學的興趣及在課堂內外的參與程度較高,喜歡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喜歡由實驗現象推測反應原理,有能力對其進行歸納總結,比較適合實驗探究教學模式。2、任教班級學生特點2.教學目標3.教學重、難點1.教材分析4.教法、學法及設計理念編排順序學生經驗1. 教材分析教材設置素質培養知識與技能化學思考情感與態度2.教學目標掌握乙醇分子的結構特點。探究乙醇的化學性質。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探索學習,獲得乙醇的結構、性質間的關系,進一步認識官能團決定有機物的性質,強化結構決定性質的學科意識。通過有關乙醇的實驗,提高觀察化學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從而了解學習和研究化學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思維過程。化學思考通過自主學習,體驗借助已有化學知識和原理掌握新知識的成功感;情感與態度通過大膽猜想、實驗證明的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分組探究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教學重點:乙醇的分子結構、乙醇的取代反應與氧化反應。教學難點:建立乙醇分子的立體結構模型,并能從結構角度初步認識乙醇的氧化反應。3.教學重、難點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對乙醇物理性質的回顧、總結;完成乙醇化學術語的書寫表達。通過屏幕批注進行點評,辨析常見錯誤,達成雙基訓練;3. 教學重、難點通過2組學生探究實驗,結合已有的知識,小組討論、對比、分析、驗證、歸納出乙醇官能團的性質、斷鍵方式、發生反應應具備的結構條件和外界條件,初步形成分析、比較、歸納的能力。突破點:問題引導-猜想-探究-實驗驗證問題引導、自主探索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滲透類比思想、特殊與一般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4.教法、學法及設計理念教學方法:學法指導:設計理念:創設情景 感知概念(5分鐘)類比探索 理解概念(15分鐘)動手實踐 應用概念(22分鐘)總結反思 內化概念(3分鐘)本節課的教學環節1.本節課的設計與教學實施中,突出以學生的“化學學活動”為主線:問題情景化學活動觀察類比獲得新知聯想分析課堂教學是活動的教學,學生是活動的主體.2.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豐富的科學探究素材。(1)學生實驗的創造利用(2)課本習題的創造利用(3)課本閱讀教材的變化演繹3.精心設計探究實驗,搭建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梯度。4.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技術,幫助學生構建分子空間模型,進行課堂基礎訓練和課后知識拓展,搭建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梯度。《乙醇》(第1課時)教學設計四川師大附中 李 磊一、教學分析設計1.教材分析從學生經驗看,乙醇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是與我們的生產、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一種有機物。學生對該物質有較為豐富的生活體驗與感知。教材在有機物的學習中引入乙醇,體現了編者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感悟化學的美好愿望與編排理念。從編排順序看,本節內容安排在鹵代烴之后,學生已有了烴的衍生物知識,為學好本節內容奠定了基礎。本節內容安排在鹵代烴之后,也符合由烴→鹵代烴→醇→醛→羧酸→酯的基本合成路線的順序,反映出乙醇在有機轉化中的核心地位與橋梁作用。學好本節內容對學習其它烴的衍生物具有指導性的作用。從教材設置看,教材在學生實驗中設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學素材,富有深刻的探究教學思想內涵。通過實驗探究,對比鈉在煤油、水、乙醇中的不同現象,讓學生再次感悟結構決定化學性質這一普遍規律,感知抓住官能團的結構和性質這一中心來認識有機物的學習方法,從而為后面的羧酸、酯、油脂、單糖和蛋白質等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和可以模擬的學習思路。同時,教材將乙醇與水作了比較,說明乙醇比水更難電離出氫,這是本章教材中一系列比較有關電離出氫離子難易程度的第一例,它與苯酚、碳酸、乙酸的比較,共同形成了電離理論的知識系列,這條線從另一個角度將乙醇、苯酚、乙酸串了起來。從公民素質的培養上看,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乙醇的制備方法與我國釀造酒精的悠久歷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通過閱讀材料《判斷酒后駕車的方法》,使學生初步了解乙醇的檢驗方法,對學生進行珍惜生命、關愛生命的教育。通過乙醇用途的介紹,使學生了解以乙醇為原料研發新型燃料電池對于緩解能源危機、保護生態環境等所具有的意義。從考綱上看,本節內容恰好是考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的好素材。2.學生分析(1)知識技能基礎在初中,學生只簡單地了解了乙醇的用途,沒有從組成和結構角度認識其性質、存在和用途。而本節內容安排在鹵代烴之后,此時學生已有了烴的衍生物知識,以及官能團結構決定有機物化學性質的初步體驗,這為學好本節內容奠定了知識基礎和方法鋪墊。(2)學習能力方法學生學習化學已經兩年多,具備一定的化學知識,初步確立學習化學的思維方式——結構決定性質,大多數的學生具備通過閱讀課本的實驗說明,獨立完成實驗以及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學生具備相當的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適應探究學習方式。(3)非智因素學生的生活知識豐富,認知水平相對較為接近,學習化學的興趣及在課堂內外的參與程度較高,喜歡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喜歡由實驗現象推測反應原理,有能力對其進行歸納總結,比較適合實驗探究教學模式。3.設計思想的具體實施為了將三維教學目標落實在教學中,實現“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并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指導思想,本節教學流程設計主要有以下三個環節:環節一、通過展示實物,激發興趣,懸疑引問,導入新課。環節二、解決“乙醇的結構如何?官能團是什么?這樣的官能團具有怎樣的”的問題。這也是本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對以純物理性質的回顧、總結;完成乙醇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官能團的名稱等化學術語的書寫表達。通過投影點評學案,辨析常見錯誤,達成雙基訓練;通過2組學生探究實驗,結合已有的知識,小組討論、對比、分析、驗證、歸納出乙醇官能團的性質、斷鍵方式、發生反應應具備的結構條件和外界條件,初步形成分析、比較、歸納的能力。評價學生的歸納總結,提出乙醇氧化反應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為以后的教學做鋪墊。通過鞏固訓練,檢驗實際應用新知的能力,加深對乙醇官能團的理解。環節三、讓學生課后查找、收集、閱讀有關資料,有計劃地指導學生自學,了解乙醇的用途和調查飲酒的利弊,將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后。4.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①掌握乙醇分子的結構特點。②通過比較乙醇和水、乙烷分子結構的差異,探究乙醇的化學性質,進一步認識官能團決定有機物的性質,強化結構決定性質的學科意識。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實驗探索學習,獲得乙醇的結構、性質之間的關系。②通過有關乙醇的實驗,提高觀察化學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從而了解學習和研究化學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思維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①通過自主學習,體驗借助已有化學知識和原理掌握新知識的成功感;②通過大膽猜想、實驗證明的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乙醇的分子結構、乙醇的取代反應與氧化反應。教學難點建立乙醇分子的立體結構模型,并能從結構角度初步認識乙醇的氧化反應5.教學方法問題引導-猜想-探究-實驗驗證6.教學媒體學生實驗、演示實驗、實物投影儀等7.實驗準備(1)學生實驗準備:無水乙醇5mL、鈉、銅絲、酒精燈、PH試紙、玻璃片、試管2支、火柴數根(2)演示實驗準備:高錳酸鉀2g、KOH(s)2g、蒸發皿2個、蒸餾水2mL、紅星二鍋頭1瓶、滴管2支、水和乙烷、乙醇的分子球棍模型各1個。二、教學實施設計(一)教學流程創設情境 回顧舊知 書寫結構 分析結構導入新課提出問題 歸納物性 掌握雙基 自主學習學法總結 實驗演示 實驗探究 類比對比評價討論 處理信息 大膽猜想感悟規律 生命教育 驗證猜想 預測化性(二)教學環節與學生活動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說明情景導入 【提問】同學們請看,我手中的是什么?【提問】同學們熟知哪些關于酒的詩句?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從化學的視角,來學習、探究酒的主要成分——乙醇的結構和性質。【板書】第二節 乙醇 醇類 小組討論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舊知回顧 預設問題:請同學們觀察面前的無水乙醇,你能歸納出哪些乙醇的物理性質?【板書】一、主要的物理性質無色液體,易揮發。密度小于水。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出乙醇的物性,完成學案相應內容。 培養學生觀察、歸納能力結構書寫屏幕批注掌握雙基錯誤辨析 預設問題:1、請閱讀教材P135中乙醇的結構簡式,嘗試寫出乙醇的電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白板屏幕批注】2、有機化學的學習關鍵是掌握官能團的性質:(1)乙醇的官能團是什么?叫什么?怎樣寫? (2)與氫氧根有何區別? 【板書】二、結構和主要的化學性質 閱讀教材,自主學習,完成學案。 小組評價、討論,正確掌握化學術語。 通過實物投影,點評學案,辨析常見錯誤(含預設錯誤),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從而讓學生正確掌握化學術語,達成雙基訓練結構分析歸納條件拓展延伸 預設問題:1、我們曾學過哪些乙醇的化學性質?哪一種氣態烴是由乙醇制得的呢?【板書】 消去反應性質燃燒反應2、在消去反應中,乙醇是如何斷鍵的?3、乙醇發生消去反應的條件是什么? 迅速加熱至170℃只是外界條件。下面這樣的結構能消去水嗎?4、由此推廣,醇發生消去反應的結構條件是什么呢? 回顧、討論辨析、思考、歸納出醇發生消去反應的結構條件。 通過回顧舊知、預設錯誤、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歸納出醇發生消去反應的結構條件,從結構的角度對比出兩種脫水方式的差異,幫助學生形成對比、歸納、辨析的能力,以加深理解與記憶。結構對比 預設問題:1、從分子式上看,乙醇與哪種烴相似?2、從結構上看,乙醇與哪種烴的結構相似? 與哪種無機物的結構相似?【實物投影】水和乙烷的結構模型3、我們已經知道,鈉可以和水發生劇烈反應。那么,鈉可以和乙烷反應嗎?可以和乙醇反應嗎?請完成實驗探究1 小組討論、思考:可以看作是乙烷中的1個H被—OH取代后的產物,是乙烷這種烴的衍生物。也可以看作是水中的1個H被—C2H5取代后的產物。 由尋找結構的相似引發思考,展開聯想學生探究實驗逐層展開大膽猜想科學驗證適時點撥 【實驗探究1】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以下實驗,記錄實驗現象。 小組實驗、觀察、分析:【學生板書】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通過實驗探究,幫助學生形成分析、猜想、驗證的科學探究思路。學生探究實驗提出問題層層分析適度發散尋找規律 預設問題:1、乙醇是綠色燃料。燃燒反應屬于什么反應?斷鍵方式如何?2、乙醇還能發生其它的氧化反應嗎?請完成實驗探究2。【實驗探究2】 【板書】氧化反應 催化氧化 【實驗探究2】。【學生板書】2Cu+O2=2CuO【學生板書】2CH3CH2OH+CuO→2CH3CHO+H2O+Cu小組思考、討論、分析、歸納。 結合舊知,導入新知探索 通過遞進式的活動設計、問題引導,使學生積極參與探究過程,對比分析,從有氧到無氧,轉換角度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歷程。概括總結 預設問題:(1)以上事實說明了什么?乙醇的主要化學性質由什么決定?這些性質反應了羥基的存在。(2)學好有機化學,尤其是烴的衍生物,關鍵是要?(掌握官能團的性質)(3)這節課,我們以乙醇為代表,研究了了解普通原電池的應用,指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等途徑自學,將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后。羥基官能團的性質。其它醇類可能會有哪些化學性質呢?下節課我們繼續探討。作業:研究性學習:①了解乙醇的用途②調查飲酒的利弊 小組討論、歸納、總結。 歸納、總結學習要點,進一步認識官能團決定有機物的性質,強化結構決定性質的學科意識。了解乙醇的應用,指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等途徑自學,將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后。(三)板書設計(見附1)三、教學反思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豐富的科學探究素材。(1)學生實驗的創造利用眾所周知,教材是學生學習化學的根本。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常常忽略了教材后的學生實驗的功能,更沒有仔細研究學生實驗設置的真實意圖與其深刻的科學探索內涵,而僅僅將其視為章節教學之后的驗證性實驗、趣味性實驗。在最初設計本節教學內容時,我想到了通過對比乙醇與水、乙烷結構上的差異,去分析乙醇的結構,并為此設計了鈉與水、乙醇、苯反應的演示實驗。但我發現,學生實驗操作之一是讓學生思考鈉的保存方法,這讓我思考教材設計的意圖。隨后我意識到,煤油屬于烴類,其含有的C—H鍵和C—C鍵正是乙烷中所含有的化學鍵,是很好的證明鈉不能斷裂C—H鍵的事實依據。這既符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又遠比使用苯環保。同時,讓學生探究實驗遠比教師演示實驗印象深刻。與其章節結束后進行學生實驗,不如設計成學生探究實驗更能發揮本實驗的功能,實現建構式學習。為了突出乙醇與水、乙烷的結構差異,強調結構決定性質,在學案中,我將實驗探究1設計為操作、現象、斷鍵分析,讓學生每完成一步操作就進行現象描述、結構猜測和斷鍵分析,從而完成對乙醇結構的實驗驗證。同時沒有收納學生實驗中的乙醇鈉水解實驗,以保持整體設計思路的完整,突出乙醇與水、乙烷的結構對比。(2)課本習題的創造利用以往講授乙醇的催化氧化時,我總是在強調銅的催化作用和催化歷程后戛然而止,沒有演繹發散、變換角度,去思考無氧條件下催化氧化后的產物問題,以至在講授習題時還得從有氧講解到無氧環境,既浪費時間(重復講解有氧環境),又遠不如對比教學時印象深刻、富有邏輯內涵。所以,在本教學設計中,我將教材習題內容引入課堂對比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斷鍵分析,明白了催化氧化與氧化、有氧與無氧的差異,從而加強記憶、加深理解,預防在未來的測試中審題不清。(3)課本閱讀教材的變化演繹酒精測試是教材中的課外閱讀內容。將其設計成為簡單的演示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意識到實驗的靈敏——1滴酒都能測出來,從而成為嚴禁酒駕的小小宣傳員。同時增加1個對照試驗,以完善學生實驗設計意識。由氧氣變換到強氧化劑高錳酸鉀,也可幫助學生多角度理解乙醇的氧化反應,有利于知識網絡的完整和有序的儲備。2.精心設計探究實驗,搭建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梯度。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科學,它的大量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以實驗為輔助。加強實驗探究,不僅能加強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更能促進學生學會用實驗驗證規律,領會探究化學規律的方法和實驗設計思路,從而向學生滲透創造技能和思維訓練。我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決定充分利用實驗的功能,改變原有的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分割的教學模式,轉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以實驗探究為臺階,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借助已有的化學知識和原理,通過自己的新舊知識相互作用(即同化和順應)而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讓學生自己,通過比較、對照,歸納總結乙醇的結構及其性質的有關知識和規律,逐步完成對乙醇結構和性質的意義建構。為此,我在這節課中設置了1個教師演示實驗和2個學生探究實驗。4.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技術,幫助學生構建分子空間模型,進行課堂基礎訓練和課后知識拓展,搭建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梯度。這樣,通過學生層層探究的實驗、教師遞進式的問題設計,從而搭建出認知梯度。通過預設錯誤辨析和鞏固訓練,檢驗應用新知能力,加深對乙醇結構及其性質的理解。通過課后拓展,有計劃地指導學生自學。不同水平層次學生的三維目標基本達成或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在整個教學流程中,真正實現“在問題中思考,在探究中感悟”、“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新課程理念。PAGE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乙醇說課.ppt 2乙醇課件.ppt 4乙醇教案.doc 《乙醇》視頻課堂實錄(李老師).fl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