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學習目標1.熟記細胞分裂的過程。2.理解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一粒種子怎樣長成參天大樹?一只小魚怎樣長成大魚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板書課題)二、出示目標。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呢?請看大屏幕!(出示“學習目標”投影)。學習目標1.熟記細胞分裂的過程。2.理解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三、自學指導。怎樣達標呢?請看自學指導(出示“自學指導”投影)。自學指導請認真默讀課本P56-58,要求:(1)用橫線在課文中畫出下列1、2、3題答案,理解并準確記憶,力爭自學后書面檢測全對。①生物體的生長與什么分不開?什么叫細胞的生長?②結合圖2-10,說出細胞的分裂過程是什么?③觀察圖2-11,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是怎樣變化的?(2)思考第4、5題,準備口答。④通過細胞分裂,新細胞與原細胞中染色體和DNA有沒有變化?⑤一粒種子是如何長成參天大樹的?7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回答思考題,做對書面檢測題。注意:如有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請小聲問同學或舉手問老師。四、先學(一)學生進行緊張地自學。教師巡視,做適當點撥,并注意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二)檢測1.提問。在舉手的學生中找后進生來回答,答錯了,請尖子生進行更正。(1)第1題答案要點:生物體由小長大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分不開構成生物體的細胞要不斷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并且轉變成自身的物質,體積會由小變大,這就是細胞的生長。過渡語:一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我們從嬰兒長大,細胞發生了什么變化呢?第2題答案要點:先分裂細胞核,再分裂細胞質,最后形成細胞膜過渡語: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是如何分裂成一個呢?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一樣嗎?第3題答案要點:在細胞分裂時,染色體進行復制,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細胞中。過渡語:細胞分裂過程中什么變化是最明顯的呢?第4題答案要點:1.先加倍、后均分2.染色體和DNA的數目新細胞=原細胞過渡語:細胞分裂過程中,會有染色體的變化,染色體數目是如何變化的呢?(2)第5題答案要點:生物之所以由小到大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細胞生長體積增大細胞分裂數目增多過渡語:一粒種子是如何長成參天大樹,小魚又是如何長成大魚的?2.書面檢測:給學生發檢測試題檢測題一、基礎知識:1.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_____、_____、_____有關,細胞生長是有_____的,長到一定程度就要_____,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的細胞。細胞生長__________細胞的分裂__________2.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先后順序為:①_____一個變兩個②_____分成兩份,每份細胞質中個含一個細胞核③在兩個細胞核中間形成新的_____,植物細胞還要在中間形成新的_____3.染色體是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正在分裂細胞)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DNA是遺傳物質,_____便是遺傳物質(DNA)的載體。細胞核分裂時染色體變化最為明顯。染色體先_____再_____,結果是:兩個新細胞、新細胞和原細胞染色體形態和數目都_____,由于染色體上有遺傳物質(DNA),所以遺傳物質也是_____的.四者的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1.下列關于細胞核中染色體、DNA、基因三者之間的包含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2.某生物正常體細胞中含有a條染色體,該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數目變化情況是()A.a→a→aB.a→2a→2aC.a→2a→aD.2a→2a→a3.植物芽尖的細胞分裂得到的新細胞與原細胞相比較,染色體的數量將()A.減半B.不變C.加倍D.不確定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觀察學生默寫的答案,進行二次備課。五、后教(一)糾錯。1.公布答案、評定對錯。第一大題邊公布答案,邊組織學生判定對錯,邊組織學生討論糾錯。第二大題集中批改,然后糾錯。2.表揚滿分同學。過渡語:“全對的請舉手 ”統計全對人數并提出表揚。3.準備糾錯。過渡語:“選擇題沒有全對的請舉手!”統計、公布未滿分的人數。過渡語:還有部分同學沒有全對,我們來幫幫他們。4.討論糾錯。指名讓做錯的學生回答“錯在哪里?為什么?應當怎么辦?”不會的其他同學糾正、補充。預計會出現的錯誤:染色體在分裂過程中如何變化?答:染色體存在于細胞核里,在分裂過程中先復制加倍再均分。(a→2a→a)拓展但是細胞并不能無限制地長大,一部分細胞長到一定的大小就會進行分裂。細胞是怎樣分裂的?1.由內向外分裂順序: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細胞壁)2.分裂數目增多3.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4.保證新細胞和原細胞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點撥拓展: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六、當堂訓練同學們做《基礎訓練》必做題:選做題七、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