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四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改革開放以來,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提出“一國兩制”③香港、澳門回歸④海峽兩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14年2月11日,備受矚目的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郁琦正式會面(簡稱“張王會”),開啟了兩岸交流的新篇章,“張王會”的成功( )A.表明實現兩岸統一指日可待B.有利于實現兩岸關系良性發展C.能讓臺灣人民都認同一個中國的原則D.說明“一國兩制”已在臺灣成功實踐3.“廈門金門門對門,三通兩制促和平。”此順口溜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 )A.中美關系的新發展 B.大陸和港澳關系的新發展C.中英關系的新發展 D.海峽兩岸關系的新發展4.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4年6月10日發表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指出,1997年至2013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年均實質增長3.4%,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按美元累計增長39.3%。2013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位居全球第35住,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位居全球第7位。香港取得這些成就說明( )A.我國必須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一國兩制”方針具有強大生命力C.我國已經跨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香港必須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5.香港、澳門回歸后,它們成為我國的( ) A.經濟特區 B.特別行政區C.少數民族自治區 D.經濟開發區6.下圖是一份慶典海報,它所反映的歷史事件( ) A.反映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生命力B.首創了特別行政區的地方行政制度C.為解決香港問題提供了的成功范例D.有利于澳門地區繁榮、民主和穩定7.2006年,澳門被評為亞洲“最具經濟發展潛力城市”。2007年,美國《時代》雜志說“香港現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具有活力。”上述材料可以說明(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價值 B.“求同存異”倡議的合理C.民族區別自治政策的成功 D.“一國兩制”構想的正確8.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總理這樣展望兩岸前景:“我想花好總有月圓時。”實現兩岸“花好月圓”的前提是( ) 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B.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C.實行社會主義制度D.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原則9.《反分裂國家法》第五條:“……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國家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和平統一。”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是( ) A.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B.堅持互利互補原則C.海峽兩岸直接實現通航 D.堅持一個中國原則10.“我們解決臺灣問題既要堅持原則,又要靈活務實”。這里的“原則”和“靈活”分別是指( ) A.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B.一個國家兩種制度C.高度自治兩種制度 D.“一中一臺”高度自治11.新中國成立以來,祖國統一大業不斷推進。西藏和平解放,大陸基本統一;港澳回歸祖國,統一進程邁出重要一步。兩岸和平統一,中華民族必將實現偉大復興。為了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我國政府確定了( ) A.求同存異方針 B.一國兩制方針C.對外開放國策 D.民族區域自治政策12.在祖國統一問題上,正確的認識是( )①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②加強兩岸經貿往來是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③維護祖國統一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④祖國統一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3.實行“一國兩制”不會改變我國社會主義方向和國家性質,主要是因為( )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B.我國主體堅持社會主義C.特別行政區有自治權D.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并存14.大陸熊貓“團團”和“圓圓”已適應了臺灣生活,成為臺灣民眾的“開心果”。實現兩岸人民真正“團圓”的政治基礎是( )A.建立愛國統一戰線B.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C.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D.全面實現直接“三通”15.大陸與臺灣之間直接“三通”的實施( )①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完成了祖國統一大業③開創了兩岸交往新時代 ④有利于兩岸經貿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6.“1980年以前,臺灣最重要的市場是美國,但到了90年代,我們認識到,臺灣經濟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大陸。”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 )A.兩岸雙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B.祖國大陸與臺灣經濟交往日益密切C.港澳回歸作為“一國兩制”的成功范例推動了大陸向臺灣靠攏D.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指日可待17.“沸血的燒痛”是兩岸人民的分離之痛。造成臺灣與祖國大陸分隔的歷史事件有( )①戚繼光抗倭 ②中日甲午戰爭 ③抗日戰爭 ④解放戰爭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18.澳門回歸十年來,生產總值由472.87億澳門元增加到1718.67億澳門元;到2009年底,政府財政儲備是1999年的四十多倍。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 )①“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指引 ②澳門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制度③中央人民政府對澳門的支持 ④澳門特區政府高效施政、高度自治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19.香港、澳門之所以能夠在20世紀末回歸祖國的原因有( )①英、葡兩國懾于中國軍事力量的雄厚②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國際地位提高③香港、澳門兩地的租期已到④“一國兩制”基本國策為香港、澳門的回歸提供了可行途徑A.①④ B.②④C.②③ D.③④20.香港、澳門的回歸,其重要歷史意義有( )①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②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③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成功的范例④向世界顯示了中國已經是超級大國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①③二、材料分析題2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臺灣)余光中《鄉愁》1972年作材料三 1993年10月,臺灣藝術家在北京演出舞劇《薪傳》。1995~2000年,海峽兩岸間接貿易額達1300多億元,臺灣同胞到大陸達1200多萬人次。請完成:(1)分別說出材料一中兩幅圖是哪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區旗 (2)材料一中反映出我國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學構想是什么 簡述這一科學構想的基本含義。(3)聯系材料二、三,說明海峽兩岸交往發生了什么變化 談談發生這一變化的原因。22.閱讀下列材料:1984年,鄧小平曾跟英國外交大臣杰弗里 豪說:“解決臺灣、香港問題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非和平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說武力解決問題,總是不好的。怎樣能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呢?這必須充分照顧到香港和臺灣的歷史和實際情況。”請完成:(1)材料中“香港和臺灣的歷史和實際情況”分別是什么?(2)材料中的“和平方式”是指什么方式?有什么意義?23.閱讀下列材料: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三百多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一聲乳名:“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1925年聞一多《七子之歌·澳門》請完成:(1)《七子之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七子”指列強在近代割占的我國七塊領土,除香港、澳門外,請你寫出“七子”中其他地方是如何被列強侵占的 (寫出2例即可)(3)今天澳門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4.閱讀下列材料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我要回來!……“——《七子之歌 澳門》 請回答:(1)這首歌曲的名稱是什么?作者是誰?(2)歌詞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親”又是指誰?(3)是誰掠去了‘MACAU’,她在外漂泊了多久才回到母親懷抱?她又在什么時候根據什么回到“母親”的懷抱?(4)“母親”是按什么方針讓她回來的?這一方針是由誰提出來的?最初是為解決什么問題提出來的?(5)根據這一方針,“母親”的哪一孩子在什么時候也回到母親的懷抱?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13年7月一日是香港回歸16周年紀念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梁振英表示,“一國兩制”不是一個虛的概念。一個國家,兩周制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在香港落實的非常好,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殷曉靜也表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是完全真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1)根據材料,香港回歸祖國16年來,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方針來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2)根據所學知識,說說香港回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此題主要考察一國兩制相關知識。本題要求掌握改革開放以來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方面的成就,關鍵是正確審題,明確試題中的時間信息,西藏和平解放是20世紀50年代的成就,所以不能選入。答案為D。【分析】 知道一國兩制相關知識。2.【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課標要求“評析祖國大陸與臺灣的關系,表達維護國家統一的信念”。本題要求學生分析“張王會”這一新聞事件,要求恰如其分地評價這一新聞事件所反映的 兩岸關系。“兩岸統一指日可待”“臺灣人民都認同一個中國的原則”“‘一國兩制’已在臺灣成功實踐”等都是對這一新聞的過度、不準確的解讀,也是對海峽兩 岸關系現狀不了解的表現 ,答案為B。【點評】本題不但要求學生能解讀試題提供的信息,而且要求學生平時關心時事、關注兩岸關系發展的動態走向。3.【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課標要求“評析祖國大陸與臺灣的關系,表達維護國家統一的信念”。本題引用了20世紀80年代反映兩岸關系的順口溜,要求學生準確解讀順口溜所反映的歷史信息,又要能調動相關的地理知識:從“廈門、金門”的表述中確定這個順口溜描述的是海峽兩岸關系。答案為D。【點評】此題帶有一定綜合性,屬于應用的層面。4.【答案】B【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課標要求“回顧香港、澳門的勝利回歸”。答案為B。【點評】本題提供了香港回歸后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統計數據。要求學生正確解讀材料信息,理解“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保證了香港的穩定和發展,從而認識“一國兩制”方針的生命力。屬于理解、應用的層次。5.【答案】B【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課標要求“回顧香港、澳門的勝利回歸”,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香港、澳門回歸后設立特別行政區的事實。要求學生理解設立特別行政區是香港、澳門回歸后“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具體體現。屬于識記、理解的層次。6.【答案】D【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課標要求“回顧香港、澳門的勝利回歸”。本題提供了澳門回歸的慶典海報,要求學生從圖片材料中獲取信息,并要求能綜合運用澳門回歸的時間、意義等對此進行解讀 ,答案為D。【點評】考查要求是理解和應用。7.【答案】D【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課標要求“回顧香港、澳門的勝利回歸”。本題描述了澳門和香港回歸后欣欣向榮的景象,既現了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事實,也反映了“一國兩制”的生命力,答案為D。【點評】考查了學生對社會現象的理解和解釋的能力,屬于理解和應用的要求。8.【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一國兩制的相關知識。課標要求“評析祖國大陸與臺灣的關系,表達維護國家統一的信念”。本題引用了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的一段話,要求學生能理解“花好”的含義是兩岸 交往日益頻繁,兩岸人民聯系更密切、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的現實;“月圓”指的是兩岸和平統一的愿景。本題的關鍵是要辨析: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提是一個中 國,方針是“一國兩制”,因此要排除B項,答案為A。【點評】知道兩岸統一的前提。9.【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我國統一大業的前提和基礎。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方針。和平統一的最佳方案是“一國兩制”。顧名思義“一國”就是一個中國。要實現祖國統一首先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是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所以答案D是正確的。【點評】知道一國兩制的前提和基礎。10.【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一國兩制”的提出是課標規定的要點,此題考查學生對“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理解和評價。“一國兩制”方針一個中國為原則,并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這一方針原則性的體現。同時,考慮到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歷史和現實,中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在香港、澳門和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兩種制度長期并存、共同發展,這是這一方針靈活性的體現 ,正確答案是B。【點評】本題屬于理解的層次。11.【答案】B【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一國兩制”的提出是課標規定的要點,了解“一國兩制”提出的背景和目的是學習的基本要求 ,正確答案是B。【點評】此題考查我國在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上的基本方針,屬于識記和理解的層次12.【答案】C【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一國兩制的相關知識。20世紀80年代前后,為僅僅祖國的完全統一,鄧小平從尊重歷史和現實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最早是針對臺灣問題提出的,但是首先運用于解決香港、澳門問題的實踐中。選項②”加強兩岸經貿往來是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是說法有誤的,因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故排除②,選擇C。【點評】知道一國兩制的相關知識。13.【答案】B【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一國兩制“的相關知識。一國兩制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和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兩種制度長期并存、共同發展。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因為大陸主體部分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不變所以不會改變我國的社會主義方向和國家性質。A是一國兩制的前提條件,不符合題意;CD說法正確,但是與題干無因果關系。故選擇B。【點評】知道”一國兩制“的相關知識。14.【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一國兩制“和海峽兩岸交往的相關知識。選項A”建立愛國統一戰線“是從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到現在,這一時期的統一戰線稱為愛國統一戰線。不僅包括我國大陸范圍內,也包括廣泛的團結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國外僑胞,以擁護祖國統一為基礎的政治聯盟。因此愛國統一戰線的建立有利于祖國的完全統一,不符合題意;B是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不符合題意;D”三通“是指通郵、通航和通商。直接”三通“使兩岸人民的聯系更加密切、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理解”一國兩制“和海峽兩岸交往的相關知識。15.【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的意義。“三通”是指通郵、通航和通商。兩岸直接三通開啟后,兩岸人民的聯系更密切、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這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兩岸更好地開展經貿、文化等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就此認為“完成了祖國統一大業”是錯誤的,排除②,選擇C。【點評】理解海峽兩岸交往的的意義。16.【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海峽兩岸關系的相關知識。題干中主要強調了20世紀80年代以前臺灣的市場是美國,而90年代以后,轉向了大陸,主要反映的是兩岸經濟發展的日益密切,據此分析可知B符合題意,而ACD的表述均偏離題干中主題,故選B【點評】提高對材料的分析能力。17.【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題考查臺灣與祖國分隔的相關知識。①戚繼光抗倭使中國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戚繼光是中國的民族英雄,不符合題意;③抗日戰爭使被日本占領50年之久的臺灣回到祖國懷抱,不符合題意。②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臺灣等地給日本,造成臺灣和大陸的分隔,符合題意;④解放戰爭中,渡江戰役解放南京時,國民黨殘余部隊退守臺灣,造成臺灣與大陸的分隔,符合題意。因此答案是B。【點評】知道臺灣與祖國分隔的相關知識。18.【答案】D【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澳門回歸后經濟發展的原因。我國澳門和香港一樣,在“一國兩制”的方針指引下,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順利回歸。澳門回歸后,保持其原來的資本主義制度不變,因此澳門的發展與”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是無關的,排除②,選擇D。【點評】知道澳門回歸后經濟發展的原因,理解”一國兩制“的內涵。19.【答案】B【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港澳回歸的想相關知識。港澳的回歸是因為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但”英、葡兩國害怕中國軍事力量的雄厚“這樣的說法不恰當,因為中國并沒有氣勢凌人,而是通過數輪談判恢復對港澳行使主權,故①不對;港澳也不是租給英、葡兩國的,而是當時被它們殖民統治占領的,故不對。故答案選B.【點評】知道港澳的歷史。20.【答案】B【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香港、澳門的回歸,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也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香港、澳門的回歸是我國經濟發展、綜合國力提升的結果,但是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認為”中國已經是超級大國”的說法是錯誤的,排除④,選擇B。【點評】知道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21.【答案】(1)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2)“一國兩制”。含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3)變化:由交往隔離發展為人員、經濟和文化等的廣泛交流。原因:①黨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②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③反對分裂,促進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言之成理即可)【知識點】“一國兩制”;香港回歸;澳門回歸【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通過圖片可以判斷香港和澳門得出材料一的問題。材料二是對一國兩制的考查,材料三考查海峽兩岸交往密切。說明了統一大業符合人民的愿望等。【點評】做此題可以根據圖片信息,然后對知識點的運用得出答案。22.【答案】(1)歷史情況:香港問題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敗和外國列強的侵略造成的,臺灣問題是由于中國內戰和外國勢力插手造成的,但它們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際情況:香港和臺灣都長期實行資本主義制度。(2)方式:“一國兩制”。意義:既有利于保持香港、臺灣的穩定,為中國的統一大業開辟了一條現實的道路,也為解決國際爭端找到了新思路,為維護世界和地區的和平做出了貢獻。【知識點】“一國兩制”;香港回歸;歷史上臺灣與祖國大陸的三次分離【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港臺地區的情況,以及我國一國兩制的運用,結合材料以及歷史遺留問題可以回答材料一,材料主要對一國兩制運用的考查。【點評】結合教材所學知識聯系以前所學的歷史,此題難易適中。23.【答案】(1)盼望祖國統一,早日回到祖國懷抱。(2)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日本割占臺灣;19世紀末英國強租威海衛;19世紀末俄國強租旅順和大連;19世紀末法國強租廣州灣。(答出2例即可)(3)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海峽兩岸交往;“一國兩制”;香港回歸;澳門回歸【解析】【分析】此題主要通過聞一多的歌曲引出的問題,聯系以前知識對材料二做出解答,材料三通過總結很容易得出答案,綜合國力是決定力量,然后一國兩制構想提出和運用加上相香港和澳門本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人民的渴望等都是原因。【點評】此題主要是知識的運用,結合教材所學知識得出答案。24.【答案】(1)《七子之歌——澳門》,聞一多(2)澳門,中華人民共和國(3)葡萄牙,1553年,446年,1999年12月20日,《中葡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4)“一國兩制”,鄧小平,解決臺灣問題(5)香港,1997年7月1日【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一國兩制”;香港回歸;澳門回歸【解析】本題考查澳門被淪為殖民的的時間、侵占的國家,回歸的時間及解決的方法,【點評】掌握香港澳門被侵占及回歸的時間及“一國兩制”方針25.【答案】(1)“一國兩制”“港人治港”。(2)祖國的繁榮昌盛;中國人民在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知識點】“一國兩制”;香港回歸【解析】本題考查香港回歸的原因及回歸后采取的有力措施,即“一國兩制” “港人治港”【點評】 掌握香港回歸時祖國的各方面的成就及“一國兩制”正確方針1 / 1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四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改革開放以來,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提出“一國兩制”③香港、澳門回歸④海峽兩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 此題主要考察一國兩制相關知識。本題要求掌握改革開放以來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方面的成就,關鍵是正確審題,明確試題中的時間信息,西藏和平解放是20世紀50年代的成就,所以不能選入。答案為D。【分析】 知道一國兩制相關知識。2.2014年2月11日,備受矚目的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郁琦正式會面(簡稱“張王會”),開啟了兩岸交流的新篇章,“張王會”的成功( )A.表明實現兩岸統一指日可待B.有利于實現兩岸關系良性發展C.能讓臺灣人民都認同一個中國的原則D.說明“一國兩制”已在臺灣成功實踐【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課標要求“評析祖國大陸與臺灣的關系,表達維護國家統一的信念”。本題要求學生分析“張王會”這一新聞事件,要求恰如其分地評價這一新聞事件所反映的 兩岸關系。“兩岸統一指日可待”“臺灣人民都認同一個中國的原則”“‘一國兩制’已在臺灣成功實踐”等都是對這一新聞的過度、不準確的解讀,也是對海峽兩 岸關系現狀不了解的表現 ,答案為B。【點評】本題不但要求學生能解讀試題提供的信息,而且要求學生平時關心時事、關注兩岸關系發展的動態走向。3.“廈門金門門對門,三通兩制促和平。”此順口溜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 )A.中美關系的新發展 B.大陸和港澳關系的新發展C.中英關系的新發展 D.海峽兩岸關系的新發展【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課標要求“評析祖國大陸與臺灣的關系,表達維護國家統一的信念”。本題引用了20世紀80年代反映兩岸關系的順口溜,要求學生準確解讀順口溜所反映的歷史信息,又要能調動相關的地理知識:從“廈門、金門”的表述中確定這個順口溜描述的是海峽兩岸關系。答案為D。【點評】此題帶有一定綜合性,屬于應用的層面。4.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4年6月10日發表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指出,1997年至2013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年均實質增長3.4%,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按美元累計增長39.3%。2013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位居全球第35住,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位居全球第7位。香港取得這些成就說明( )A.我國必須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一國兩制”方針具有強大生命力C.我國已經跨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香港必須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答案】B【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課標要求“回顧香港、澳門的勝利回歸”。答案為B。【點評】本題提供了香港回歸后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統計數據。要求學生正確解讀材料信息,理解“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保證了香港的穩定和發展,從而認識“一國兩制”方針的生命力。屬于理解、應用的層次。5.香港、澳門回歸后,它們成為我國的( ) A.經濟特區 B.特別行政區C.少數民族自治區 D.經濟開發區【答案】B【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課標要求“回顧香港、澳門的勝利回歸”,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香港、澳門回歸后設立特別行政區的事實。要求學生理解設立特別行政區是香港、澳門回歸后“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具體體現。屬于識記、理解的層次。6.下圖是一份慶典海報,它所反映的歷史事件( ) A.反映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生命力B.首創了特別行政區的地方行政制度C.為解決香港問題提供了的成功范例D.有利于澳門地區繁榮、民主和穩定【答案】D【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課標要求“回顧香港、澳門的勝利回歸”。本題提供了澳門回歸的慶典海報,要求學生從圖片材料中獲取信息,并要求能綜合運用澳門回歸的時間、意義等對此進行解讀 ,答案為D。【點評】考查要求是理解和應用。7.2006年,澳門被評為亞洲“最具經濟發展潛力城市”。2007年,美國《時代》雜志說“香港現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具有活力。”上述材料可以說明(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價值 B.“求同存異”倡議的合理C.民族區別自治政策的成功 D.“一國兩制”構想的正確【答案】D【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課標要求“回顧香港、澳門的勝利回歸”。本題描述了澳門和香港回歸后欣欣向榮的景象,既現了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事實,也反映了“一國兩制”的生命力,答案為D。【點評】考查了學生對社會現象的理解和解釋的能力,屬于理解和應用的要求。8.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總理這樣展望兩岸前景:“我想花好總有月圓時。”實現兩岸“花好月圓”的前提是( ) 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B.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C.實行社會主義制度D.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原則【答案】A【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一國兩制的相關知識。課標要求“評析祖國大陸與臺灣的關系,表達維護國家統一的信念”。本題引用了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的一段話,要求學生能理解“花好”的含義是兩岸 交往日益頻繁,兩岸人民聯系更密切、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的現實;“月圓”指的是兩岸和平統一的愿景。本題的關鍵是要辨析: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提是一個中 國,方針是“一國兩制”,因此要排除B項,答案為A。【點評】知道兩岸統一的前提。9.《反分裂國家法》第五條:“……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國家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和平統一。”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是( ) A.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B.堅持互利互補原則C.海峽兩岸直接實現通航 D.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我國統一大業的前提和基礎。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方針。和平統一的最佳方案是“一國兩制”。顧名思義“一國”就是一個中國。要實現祖國統一首先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是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所以答案D是正確的。【點評】知道一國兩制的前提和基礎。10.“我們解決臺灣問題既要堅持原則,又要靈活務實”。這里的“原則”和“靈活”分別是指( ) A.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B.一個國家兩種制度C.高度自治兩種制度 D.“一中一臺”高度自治【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一國兩制”的提出是課標規定的要點,此題考查學生對“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理解和評價。“一國兩制”方針一個中國為原則,并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這一方針原則性的體現。同時,考慮到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歷史和現實,中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在香港、澳門和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兩種制度長期并存、共同發展,這是這一方針靈活性的體現 ,正確答案是B。【點評】本題屬于理解的層次。11.新中國成立以來,祖國統一大業不斷推進。西藏和平解放,大陸基本統一;港澳回歸祖國,統一進程邁出重要一步。兩岸和平統一,中華民族必將實現偉大復興。為了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我國政府確定了( ) A.求同存異方針 B.一國兩制方針C.對外開放國策 D.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答案】B【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一國兩制”的提出是課標規定的要點,了解“一國兩制”提出的背景和目的是學習的基本要求 ,正確答案是B。【點評】此題考查我國在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上的基本方針,屬于識記和理解的層次12.在祖國統一問題上,正確的認識是( )①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②加強兩岸經貿往來是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③維護祖國統一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④祖國統一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一國兩制的相關知識。20世紀80年代前后,為僅僅祖國的完全統一,鄧小平從尊重歷史和現實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最早是針對臺灣問題提出的,但是首先運用于解決香港、澳門問題的實踐中。選項②”加強兩岸經貿往來是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是說法有誤的,因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故排除②,選擇C。【點評】知道一國兩制的相關知識。13.實行“一國兩制”不會改變我國社會主義方向和國家性質,主要是因為( )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B.我國主體堅持社會主義C.特別行政區有自治權D.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并存【答案】B【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一國兩制“的相關知識。一國兩制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和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兩種制度長期并存、共同發展。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因為大陸主體部分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不變所以不會改變我國的社會主義方向和國家性質。A是一國兩制的前提條件,不符合題意;CD說法正確,但是與題干無因果關系。故選擇B。【點評】知道”一國兩制“的相關知識。14.大陸熊貓“團團”和“圓圓”已適應了臺灣生活,成為臺灣民眾的“開心果”。實現兩岸人民真正“團圓”的政治基礎是( )A.建立愛國統一戰線B.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C.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D.全面實現直接“三通”【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一國兩制“和海峽兩岸交往的相關知識。選項A”建立愛國統一戰線“是從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到現在,這一時期的統一戰線稱為愛國統一戰線。不僅包括我國大陸范圍內,也包括廣泛的團結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國外僑胞,以擁護祖國統一為基礎的政治聯盟。因此愛國統一戰線的建立有利于祖國的完全統一,不符合題意;B是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不符合題意;D”三通“是指通郵、通航和通商。直接”三通“使兩岸人民的聯系更加密切、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理解”一國兩制“和海峽兩岸交往的相關知識。15.大陸與臺灣之間直接“三通”的實施( )①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完成了祖國統一大業③開創了兩岸交往新時代 ④有利于兩岸經貿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的意義。“三通”是指通郵、通航和通商。兩岸直接三通開啟后,兩岸人民的聯系更密切、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這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兩岸更好地開展經貿、文化等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就此認為“完成了祖國統一大業”是錯誤的,排除②,選擇C。【點評】理解海峽兩岸交往的的意義。16.“1980年以前,臺灣最重要的市場是美國,但到了90年代,我們認識到,臺灣經濟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大陸。”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 )A.兩岸雙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B.祖國大陸與臺灣經濟交往日益密切C.港澳回歸作為“一國兩制”的成功范例推動了大陸向臺灣靠攏D.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指日可待【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海峽兩岸關系的相關知識。題干中主要強調了20世紀80年代以前臺灣的市場是美國,而90年代以后,轉向了大陸,主要反映的是兩岸經濟發展的日益密切,據此分析可知B符合題意,而ACD的表述均偏離題干中主題,故選B【點評】提高對材料的分析能力。17.“沸血的燒痛”是兩岸人民的分離之痛。造成臺灣與祖國大陸分隔的歷史事件有( )①戚繼光抗倭 ②中日甲午戰爭 ③抗日戰爭 ④解放戰爭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題考查臺灣與祖國分隔的相關知識。①戚繼光抗倭使中國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戚繼光是中國的民族英雄,不符合題意;③抗日戰爭使被日本占領50年之久的臺灣回到祖國懷抱,不符合題意。②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臺灣等地給日本,造成臺灣和大陸的分隔,符合題意;④解放戰爭中,渡江戰役解放南京時,國民黨殘余部隊退守臺灣,造成臺灣與大陸的分隔,符合題意。因此答案是B。【點評】知道臺灣與祖國分隔的相關知識。18.澳門回歸十年來,生產總值由472.87億澳門元增加到1718.67億澳門元;到2009年底,政府財政儲備是1999年的四十多倍。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 )①“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指引 ②澳門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制度③中央人民政府對澳門的支持 ④澳門特區政府高效施政、高度自治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澳門回歸后經濟發展的原因。我國澳門和香港一樣,在“一國兩制”的方針指引下,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順利回歸。澳門回歸后,保持其原來的資本主義制度不變,因此澳門的發展與”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是無關的,排除②,選擇D。【點評】知道澳門回歸后經濟發展的原因,理解”一國兩制“的內涵。19.香港、澳門之所以能夠在20世紀末回歸祖國的原因有( )①英、葡兩國懾于中國軍事力量的雄厚②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國際地位提高③香港、澳門兩地的租期已到④“一國兩制”基本國策為香港、澳門的回歸提供了可行途徑A.①④ B.②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港澳回歸的想相關知識。港澳的回歸是因為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但”英、葡兩國害怕中國軍事力量的雄厚“這樣的說法不恰當,因為中國并沒有氣勢凌人,而是通過數輪談判恢復對港澳行使主權,故①不對;港澳也不是租給英、葡兩國的,而是當時被它們殖民統治占領的,故不對。故答案選B.【點評】知道港澳的歷史。20.香港、澳門的回歸,其重要歷史意義有( )①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②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③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成功的范例④向世界顯示了中國已經是超級大國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①③【答案】B【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香港、澳門的回歸,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也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香港、澳門的回歸是我國經濟發展、綜合國力提升的結果,但是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認為”中國已經是超級大國”的說法是錯誤的,排除④,選擇B。【點評】知道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二、材料分析題2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臺灣)余光中《鄉愁》1972年作材料三 1993年10月,臺灣藝術家在北京演出舞劇《薪傳》。1995~2000年,海峽兩岸間接貿易額達1300多億元,臺灣同胞到大陸達1200多萬人次。請完成:(1)分別說出材料一中兩幅圖是哪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區旗 (2)材料一中反映出我國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學構想是什么 簡述這一科學構想的基本含義。(3)聯系材料二、三,說明海峽兩岸交往發生了什么變化 談談發生這一變化的原因。【答案】(1)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2)“一國兩制”。含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3)變化:由交往隔離發展為人員、經濟和文化等的廣泛交流。原因:①黨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②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③反對分裂,促進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言之成理即可)【知識點】“一國兩制”;香港回歸;澳門回歸【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通過圖片可以判斷香港和澳門得出材料一的問題。材料二是對一國兩制的考查,材料三考查海峽兩岸交往密切。說明了統一大業符合人民的愿望等。【點評】做此題可以根據圖片信息,然后對知識點的運用得出答案。22.閱讀下列材料:1984年,鄧小平曾跟英國外交大臣杰弗里 豪說:“解決臺灣、香港問題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非和平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說武力解決問題,總是不好的。怎樣能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呢?這必須充分照顧到香港和臺灣的歷史和實際情況。”請完成:(1)材料中“香港和臺灣的歷史和實際情況”分別是什么?(2)材料中的“和平方式”是指什么方式?有什么意義?【答案】(1)歷史情況:香港問題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敗和外國列強的侵略造成的,臺灣問題是由于中國內戰和外國勢力插手造成的,但它們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際情況:香港和臺灣都長期實行資本主義制度。(2)方式:“一國兩制”。意義:既有利于保持香港、臺灣的穩定,為中國的統一大業開辟了一條現實的道路,也為解決國際爭端找到了新思路,為維護世界和地區的和平做出了貢獻。【知識點】“一國兩制”;香港回歸;歷史上臺灣與祖國大陸的三次分離【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港臺地區的情況,以及我國一國兩制的運用,結合材料以及歷史遺留問題可以回答材料一,材料主要對一國兩制運用的考查。【點評】結合教材所學知識聯系以前所學的歷史,此題難易適中。23.閱讀下列材料: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三百多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一聲乳名:“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1925年聞一多《七子之歌·澳門》請完成:(1)《七子之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七子”指列強在近代割占的我國七塊領土,除香港、澳門外,請你寫出“七子”中其他地方是如何被列強侵占的 (寫出2例即可)(3)今天澳門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盼望祖國統一,早日回到祖國懷抱。(2)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日本割占臺灣;19世紀末英國強租威海衛;19世紀末俄國強租旅順和大連;19世紀末法國強租廣州灣。(答出2例即可)(3)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海峽兩岸交往;“一國兩制”;香港回歸;澳門回歸【解析】【分析】此題主要通過聞一多的歌曲引出的問題,聯系以前知識對材料二做出解答,材料三通過總結很容易得出答案,綜合國力是決定力量,然后一國兩制構想提出和運用加上相香港和澳門本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人民的渴望等都是原因。【點評】此題主要是知識的運用,結合教材所學知識得出答案。24.閱讀下列材料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我要回來!……“——《七子之歌 澳門》 請回答:(1)這首歌曲的名稱是什么?作者是誰?(2)歌詞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親”又是指誰?(3)是誰掠去了‘MACAU’,她在外漂泊了多久才回到母親懷抱?她又在什么時候根據什么回到“母親”的懷抱?(4)“母親”是按什么方針讓她回來的?這一方針是由誰提出來的?最初是為解決什么問題提出來的?(5)根據這一方針,“母親”的哪一孩子在什么時候也回到母親的懷抱?【答案】(1)《七子之歌——澳門》,聞一多(2)澳門,中華人民共和國(3)葡萄牙,1553年,446年,1999年12月20日,《中葡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4)“一國兩制”,鄧小平,解決臺灣問題(5)香港,1997年7月1日【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一國兩制”;香港回歸;澳門回歸【解析】本題考查澳門被淪為殖民的的時間、侵占的國家,回歸的時間及解決的方法,【點評】掌握香港澳門被侵占及回歸的時間及“一國兩制”方針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13年7月一日是香港回歸16周年紀念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梁振英表示,“一國兩制”不是一個虛的概念。一個國家,兩周制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在香港落實的非常好,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殷曉靜也表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是完全真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1)根據材料,香港回歸祖國16年來,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方針來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2)根據所學知識,說說香港回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一國兩制”“港人治港”。(2)祖國的繁榮昌盛;中國人民在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知識點】“一國兩制”;香港回歸【解析】本題考查香港回歸的原因及回歸后采取的有力措施,即“一國兩制” “港人治港”【點評】 掌握香港回歸時祖國的各方面的成就及“一國兩制”正確方針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四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四課 “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