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環境污染一、活動背景: 環境與發展是當今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根據我國政府環保部門提出的“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對地球、對人類、對祖國的責任感,使之成為未來環境保護的積極參與者。因此,對青少年學生進行綠色環保教育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的影響。二、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對環境負責任的的精神,樹立熱愛大自然和保護地球家園的高尚情操。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環境觀念,享受大自然之美,陶冶了情操,凈化了心靈。使學生有環境意識、環境行為,形成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通過環境教育,使學生理解環境的復雜結構,對環境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認識到不同地區與國家之間環境的互相依存關系.活動重難點:培養學生參與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責任感與實際行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三、活動準備: 查閱有關環境污染的網站,收集一些有關環境保護的資料,以及環保歌曲。四、活動過程: 主持人:老師們,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4月22日)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嗎?(世界地球日)你們知道“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什么嗎?是的,環境問題已日益被人們關注和重視。今天,我們活動課的主題是“綠色家園” 大屏幕顯示:綠色家園 主持人:首先請欣賞歌曲《神奇的九寨》。 主持人:歌中唱道:“神奇的九寨,人間的天堂,她有著生命祈求的夢想,她有著日月輪回的滄桑”。的確,祖國山川秀美,如黃山奇峰、桂林山水、還有一望無際的草原,美麗的西雙版納等讓人陶醉,令人神往。 同學們,你們到過那些名山秀水的地方?請講述與描繪。1、學生代表講述。 主持人:是的,簡直太美了!我也到過一些地方,在盡情享受大自然的同時,也看見了一些人為的破壞環境的現象,如亂涂亂刻,亂扔垃圾,踐踏花草等,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已成為時代文明的主旋律。大屏幕顯示: 近二、三十年,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耗竭、酸雨、水資源狀況惡化、土壤資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機、生物多樣性減少、毒害物質污染與越境轉移等八大問題,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用真實的照片與環境保護的有關記錄片突出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引起心靈的震撼與共鳴。 主持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她是生命的搖籃,是人類共有的家園。看罷上面的破壞環境的照片,多么令人觸目驚心!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已經對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和正常生活構成了現實威脅。下面我們來聽聽同學們的心聲。2、小品:我想有個家3、演講:地球,你好!4、歌曲:珍愛地球5、現場作畫。主題為“綠色家園”,并附有言簡意賅的詮釋。 主持人:環境意識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進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環境素質是公民道德修養的具體表現。我們應成為環境文明的有力締造者與參與者。那么,在面對環境問題的時候,我們該為此做些什么呢?6、學生討論。7、班長向全班同學發出倡議8、老師總結發言。 全體師生在“綠色家園”橫幅上簽名,要求寫下自己的環保心愿以及對“綠色家園”的美好祝福。附:環保倡議書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她是生命的搖籃,是人類共有的家園。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已經對人類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的正常生活構成了現實威脅。實踐表明,要解決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除依靠政府的努力之外,公眾的自覺行為至關重要。牢固樹立公眾的環境保護新思想、新道德、新風尚,是保護我們美好家園的希望所在。 環境意識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進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環境素質是公民道德修養的具體表現。今天,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作為一個公民,愛護環境,崇尚文明,無疑更是自身的道義和責任。為此,我們倡議同學們改變傳統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正確處理日常生活中的環境問題,培養自覺保護環境的道德情操,不亂扔垃圾,見到垃圾主動撿起來,形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良好社會風尚。 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攜手努力,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的日常小事做起,積極行動起來,共同創造一個環境優美的綠色家園。五、課后反思 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理解是:源于生活,實踐體驗,表達交流,感悟真知。下面我就《綠色家園》來談談我的感想。回想這節課,從接題到上課,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一)、課題的確立 初中階段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基本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主要領域。另外,班級活動、團隊活動等也屬于綜合實踐活動的范疇。 活動課的課題必須主題鮮明,在主題的選擇上必須符合社會性與可操作性兩大特點。社會性是指主題必須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某一社會問題。如環境問題、能源保護、公德意識、理想情操等。可操作性是指在主題的選擇上應該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強調感知與體驗,要求全員參與與合作。通過實地考察,實際參與與探究,了解與探究社會現象與社會問題,尋求情感上的體驗與共鳴,從而增強學生的高度責任感與社會實踐能力。 環境問題已經對人類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的正常生活構成了現實威脅。環境意識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進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環境素質是公民道德修養的具體表現,愛護環境,崇尚文明,無疑是每一個公民自身的道義和責任。增強青少年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主人翁責任感,已成為學校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大課題。 另一方面,美英發動的第二次海灣戰爭當時正硝煙彌漫,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給大自然帶來破壞與污染。非典型肺炎的傳播讓人們惶惶不安,全國上下正卷入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因此,“綠色家園”活動課的開展,在當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與心靈的震撼性。正如學生在演講中說,“沒有人心的污染,豈會有生態的污染”。我想,這正是學生在活動課中的一種情感上的體驗與升華。因此,在主題的選擇上,除了社會性與可操作性外,還要突出情感性,要駕馭學生的情感空間,調動學生的情感脈搏,以達到情感上的升華。這是一節活動課能否成功的關鍵。(二)、活動方案的設計 活動方案的設計在整個活動課的安排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活動方案的設計要體現主體性、全員性、有序性、實效性。要以課題內容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全員參與,活動有序,注重實效。《綠色家園》這節課在方案的設計上,我把它分成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欣賞歌曲《神奇的九寨》,以動聽的歌曲旋律、美麗的自然風光畫面,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好。同時,讓學生暢述曾去過的名山秀水的地方,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與贊美大自然。 第二個環節:播放環境污染的照片、記錄片等。真實地反映了大自然的人為破壞,當今環境八大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耗竭、酸雨、水資源狀況惡化、土壤資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機、生物多樣性減少、毒害物質污染與越境轉移等。通過前后對比,引起學生心靈深深震撼,激發他們強烈的環保意識。 第三個環節:是學生通過歌曲、小品、朗誦、繪畫等豐富多彩的節目來表達環保心愿。 第四個環節是面對現實中的環境問題,我們應該怎么辦?從而自發地制約與規范學生的環保行為。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我想,這四個環節的設計上應該說比較合理地體現了主體性、全員性、有序性和實效性。 在這節活動課的最后,我安排了全班同學在“綠色家園”橫幅上簽名,要求寫上自己的環保心愿以及對“綠色家園”的美好祝福。我想,此刻學生的心情或者說良知上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感悟。簽名留念,情真意切,正是學生情感理念上的升華。留下此刻具有深遠的意義。(三)、課前材料的準備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在課前材料的準備這個環節上尤為重要。學生通過調查、采訪、問卷、收集、整理等多種活動途徑,為活動課的匯報表演做準備。應該說,這恰恰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踐體驗階段。是培養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合作交流等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對“綠色家園”這節課,在課前準備上共運用了以下幾種方式。1、網上環保資料的收集 讓他們通過互聯網查找并下載有關環境污染與保護的資料。網上的信息讓他們大開眼界,也讓他們觸目驚心。2、專訪省、市環保局,了解與借閱相關資料。 專訪了環保部門的相關人士,了解并記錄了許多環保方面的信息,并借來了幾盤環保內部資料的記錄片。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了解環境,參與社會,通過社會實踐得來的真知是在教科書中所學不到的。3、實地走訪與體驗,了解環保狀況。 學生通過實地走訪與現場拍攝,了解與體驗了我們身邊的環境。同時,也看到了許多人為破壞環境的現況。我想,環境的污染,本質就是人心的污染。4、準備匯報課上的物品,策劃安排相關節目。 為了匯報課上的有序與完整性,課前在物品的準備、節目的策劃與安排上也非常重要。(四)、活動課的匯報表演階段 活動課的匯報表演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高潮階段,是學生實踐體驗結果的匯報展示,更是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才藝的集中表演。學生通過前階段的實踐與體驗,在匯報過程中勢必會有理有據,情真意切。教師一定要合理安排匯報表演的全部過程,要把握內容與情感兩條主線,尤其要合理調控學生的情感空間,潮起潮落,張弛有度。 (五)、評價與收獲 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理解是:源于生活,實踐體驗,表達交流,感悟真知。意思是主題取材于生活,學生通過社會實踐與體驗,匯報表演交流情感,最終應該感悟生活,有所啟迪。因此,在匯報表演之后,應該有評價與收獲階段。 評價與收獲階段可通過座談交流、寫心得體會等形式對整個活動課的過程與實踐體驗做一個綜合性的評價。對課題所反映的社會現象,通過親身體驗得到的感想或感悟,做一個客觀的總結。我想,通過這樣的實踐總結,不僅提高理論水平,更重要的的是提高了一個人的道德素養,提高了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重參與,重實踐,更重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