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上社會法治第一次月考試題第I卷客觀題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某地圖上A、B兩點距離是2厘米,比例尺為1:500000,那么兩地實際距離是( )A. 10千米 B. 25千米 C. 100千米 D. 250千米2.剛進入某初中的702班同學們正在接受軍訓,當面朝正北方的同學們接到教官“向右轉”的指令后,同學們將面朝( )A. 正東方 B. 正南方 C. 正西方 D. 正北方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而至。面對嚴重的疫情,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在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日夜值守,為戰勝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體現了社區的( )A. 政治功能 B. 文化功能 C. 經濟功能 D. 管理功能4.造成下下圖中兩個不同聚落民居建筑較大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 聚落所處地形不同 B. 聚落所處的氣候差異 C. 人們的生活習慣不同 D. 勞動生產方式差異5.聚落的形成與地形、氣候、資源、交通等條件關系密切。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條件是( )①地表崎嶇;②氣候暖濕;③交通閉塞;④水源充足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6.李明開車從黃巖城區沿S325延伸線到寧溪,發現兩區域有明顯不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寧溪作為鄉村聚落,高樓大廈不多,但是設施齊備②到寧溪的沿途中,農田、杉林等景觀很多③居住在寧溪的人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等④黃巖城區屬于城市聚落,出行、娛樂活動等方面比寧溪要便利的多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7.下列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中,屬于文化交流的是( )A. 諸暨的香榧、茶葉等特產銷往上海B. 諸暨某大學畢業生在網上查詢有關杭州人才市場的信息C. 諸暨某企業老板到江西投資房地產D. 諸暨越劇團演員赴北京參加演出8.小薇在北京動物園游覽時,看到了下面兩幅地圖。請你幫她做出正確的判斷( )A. 圖甲表示的內容更詳細 B. 圖乙表示的范圍大C. 動物園在北京城區的東北方向 D. 圖甲的比例尺更小9.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高原一般用什么顏色表示( )A. 綠色 B. 藍色 C. 黃色 D. 白色10.一般來說,有文字記載之前的歷史時期被稱為史前時期。下列所示化石、文物、遺址的發現能共同反映出( )A. 中國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約70萬年前B. 我國史前時期的化石、文物、遺址全部分布于北京、浙江和山西C. 我國史前時期結束于距今4000年前D. 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11.1921年在北京考古發現直立人遺址“包括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灰燼……其中最厚的灰燼可達4米。灰燼中有很多石頭、骨頭和樸樹子等。”據此可知,北京人( )①會制造和使用工具 ②能夠直立行走 ③學會使用火 ④已經學會原始狩獵A. ①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12.博物館講解員說:“這里的人們以粟為主食,還能制作彩陶。”與之相符的遺址可能是( )A. 北京人遺址 B. 山頂洞人遺址 C. 河姆渡遺址 D. 半坡遺址13.18世紀20年代,法國人皮埃爾對中國靠什么供養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結果發現訣竅在于給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適當季節播種,將谷物與其他作物間作。在他看來,“訣竅”是( )A. 政治開明社會安定 B. 中國農業精耕細作 C. 政府大力扶持農業 D. 中國人民勤勞勇敢14.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每到這一天,海內外許多華人會來到陜西黃帝陵謁陵祭拜,這是因為( )A. 黃帝教會人們建筑房屋、制作衣裳和舟車等 B. 黃帝聯合炎帝打敗了東方的蚩尤部落C. 黃帝、炎帝部落結成的部落聯盟后形成華夏族 D. 黃帝和炎帝有很多發明創造15.2021年度清明節即將到來,雖然各地人民對祖先崇拜傳統各異,但卻都是把不同來源的祖先匯聚成以黃帝為始祖的系統,自認為是炎黃的后裔。這主要反映出( )A. 黃帝的地位得到各族公認 B. 宗族觀念逐漸強化 C. 民族認同成為共同意識 D. 世襲制度不斷延續16.新學期開始,曉兵是一名中學生了。他感到很高興,但又感到孤單,高興的是他進入了中學這個新的環境里讀書、學習;孤單的是因為他進入這個新的環境,認識的人很少。面對這種情況,曉兵應該( )①主動向同學介紹自己,盡快融入新的班集體之中②只和認識的同學加強聯系,對不認識的同學敬而遠之③主動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迎接新的挑戰④“兩耳不聞其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7.進入中學之后,我們會產生很多自己的體驗與認知。下列是一些同學對于“中學時代”的認知,你認為正確的一組是( )①小富:中學時代是人生一段十分美好的年華②小強:中學時代是人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為我們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礎③小美:中學時代離職業選擇還很遙遠,立志不重要④小麗:中學時代是新的起點,也是生命饋贈給我們的成長禮物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8.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中國青年展開奮斗未來的壯闊畫卷。或俯身扎根或乘勢而起,或攻堅克難或因勢利導,總之,時代潮流澎湃,好青年當勇搏擊。下列古詩可以用來激勵青年奮發有為的是( )A.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B.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C.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D.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19.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觀摩音樂課時說,青少年要敢于有夢,從《西游記》到凡爾納科幻小說,飛船、潛艇今天不都有了嗎?有夢想,還要腳踏實地,好好讀書,才能夢想成真。對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少年的夢想,與個人的人生目標緊密相連 ②少年的夢想,與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與中國夢密不可分③少年有夢,不應止于心動,更要付諸行動 ④只要樹立夢想,我們就一定能成功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20.“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一位博士的論文致謝部分觸動了許多人,靠讀書他從山坳窮學生蛻變為中科院博士。這告訴我們( )A. 只讀圣賢書,不聞天下事B. 只要學習就一定能實現人生夢想C.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D. 學習點亮人生,為幸福生活奠基21.讀書如同吃飯:吃飯是為身體補充能量,讀書是為精神補充能量;好書如營養餐,壞書似垃圾食品;讀好書滋養人的靈魂,讀壞書毒害人的心智。這句話旨在強調( )A. 讀書的選擇 B. 讀書的方法 C. 讀書的態度 D. 讀書的意義22."我會特別留意預習時產生的問題,上課時專注地聽老師講解,如果沒有解決,下課一定找老師詢問。我一直堅持課間靜思和課后及時復習,這些習慣對我幫助很大。”一位著名學者分享的中學階段學習經驗啟示我們,在學習中應該( )①勤于思考,不懂就問 ②合理安排,勤學善思③主動學習,養成習慣 ④尊重權威,惟師是從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3.關于學習方法,右圖給我們的啟示不包括( )A.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B.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C.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D.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24.但丁說過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①不聽別人的意見,盲目自信,剛愎自用②聽了別人的說法,雖然認為是對的,但是自己做不到③認真分析別人的說法,但判斷自己是對的,并堅持原則④判斷自己是對的,堅持自己的原則,不是不重視他人的意見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25.近年來,學生族整容呈低齡化趨勢,其中初中畢業生占有一定比例,很多都是家長主動要求并親自帶孩子到醫院咨詢整容。面對這一趨勢,正確的做法是( )A. 接納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不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B. 順應潮流,樹立獨特審美觀,只追求青春外在美C. 改掉所有不完美,不斷激發潛能 D. 正視身體的變化,接受青春花蕾的綻放第II卷主觀題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5小題,滿分50分)(本大題滿分9分)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家住浙江麗水山區的小明考入上海的大學,他翻起了地圖開始規劃路線。在求學期間,小明寫了許多日記,以下是他的日記。麗水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就是我的家鄉,她是個風景優美,特產豐富的好去處。有松陽茶、龍泉靈芝、青田田魚.慶元香菇.云和黑木耳都是非常暢銷的特產,它們大多效都銷往大城市,深受城市居民的歡迎。上海是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之都,十分繁華,特別是南京路步行街。這里有各種各樣的商場,既有綜合性的大商場,也有名特商品專賣店。在這里,我可以采購到全國各地的特產。請根據小明的描述,回答下列問題。(1)小明發現家中A、B兩幅地圖都是浙江省地圖,但地圖紙張大小不同。其中,地圖A的比例尺為1:100000甌江在地圖A中長度為12厘米,在地圖B中長度是6厘米,那么:(2分)①該河流的實際長度是多少?②地圖B的比例尺是多大?小明的家鄉浙江麗水山區和上海分別屬于什么類型的聚落?(2分)你認為小明的家鄉和上海可以進行優勢互補嗎?請說說理由。(3分)如果你是小明,你會為加強這兩個地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做些什么?(2分)(本大題滿分9分)27.閱讀下文,思考問題。材料一:①我的家住在張村。那里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村子里,誰家來了遠方的客人,大家都會帶上自家的美食前來看望,鄰里之間如同兄弟姐妹,走動得很勤。茶葉和柑桔是我們的特產。鄉親們最忙最開心的時候就是茶葉和柑桔豐收的季節。由于質量好,它們大都銷往大城市,深受城市居民歡迎。②張村所在區域等高線圖(下圖)材料二:上海市的南京路號稱“中華商業第一區”。它在舊社會被稱為“十里洋場”,深受殖民文化影響。如今,南京路上既有綜合性的大商場,也有名特商品的專賣店。在這里,您可以采購到全國各地的特產。大街上每天人來人往,川流不息,這些人中有很多來自農村鄉鎮,他們在這里購物,體閑,娛樂,學習,感受大都市特有的氣息。(1)圖中①②兩處易形成河流的是________;張村到鄰村王村、李村直線距離差不多,約________千米。判斷張村到哪個村實際距離更遠,為什么 ________(3分)(2)從特色上來說,材料一和材料二描述的分別是什么類型的社區 (2分)(3)你認為張村與南京路可以發生哪些聯系 為什么 (4分)(本大題滿分11分)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北京人遺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石器種類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雕刻器等。考古系統研究出北京猿人制作石器的主要方法是:錘擊法(最常用)、砸擊法、碰砧法。材料二:有了火就可以熟食,熟食給人提供了易于消化的食物,這對于人類體質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火可以幫助人類驅趕猛獸,又可以照明、取暖。在北京人的遺址中,發現了多處灰燼都是成堆的放著,可以看出,北京人不僅知道使用火,而且能夠管理火,使火不向四周蔓延。材料三:材料一中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方法反映出他們生活在什么時代?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些石器的用途及制作材料。(3分)材料二中北京人用火有了哪些進步?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京人用火的意義。(3分)材料三中的文物是哪一原始人類曾經用過的?根據這兩件文物,推測當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哪些生產和生活的技能?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時的人們還有哪些其它生產和生活的技能?(5分)(本大題滿分12分)29.在中國遠古時期中華大地生活著眾多先民,他們創造了中華燦爛的遠古文明。閱讀材料,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當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附近的時候,那一帶的氣候比現在溫和濕潤。當時的地形,北邊是高高的群山,連接著北京的西山,西邊和西南是蜿蜒起伏的山丘。山上山下長滿了各種樹木和豐茂的野草。兇猛的劍齒虎的野獸,聚生于森林中,出沒于山野間,威脅著北京人的安全。------《初中歷史教學參考書》材料二材料三彩陶精美,畫紋亦多珠。或則呈人面,或則呈雙魚。農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護壕深二丈,其廣亦相如。何奈遺址中,獨不見文書。一一郭沫若材料四“古者舜耕歷山,陶河瀕,漁雷澤,堯得之服澤之陽,舉以為天子,與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墨子·尚賢》材料五傳說舜年老的時候,也召集部落聯盟會議,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舉為后繼人。于是,禹代替舜處理聯盟事務。材料一講述的是北京人,那么北京人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 為了在這樣野獸多人少惡劣的環境生存下去,北京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3分)根據材料二的房屋,結合你所學的知識,指出圖二屬于哪一個原始居民所居住的房屋 這種房屋名稱叫什么 種植農作物是什么 (3分)材料二圖一和材料三是對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 他們是哪條河流流域的典型居民 “農耕既普及”中描繪的原始居民耕種的是什么農作物 (3分)材料四和材料五的內容記載了我國原始社會哪一種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才獲得成功。大禹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3分)(本大題滿分9分)30.9月1日是新生報到的日子,我們已經是一名中學生了,把握好初中的學習,將使我們受益終生。某中學為營造“書香校園”的文化氛圍,開展了一系列活動,請你參與其中。(1)【我設計】為了幫助初一新生盡快適應初中生活,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班主任劉老師請同學們幫助設計兩條有關學習的宣傳標語來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2分)(2)【我思考】暑假期間,初一學生小飛來到西安,開啟了為期5天的研學之旅。在旅途中,他追隨著優美的古詩詞,親身體驗制作兵馬俑,學習操作皮影戲。研學不僅讓小飛學到了許多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還鍛煉了團隊合作的能力。但有的同學認為:“研學就是旅游,根本不是什么學習。”你認為研學是學習嗎?請說明理由。(3分)(3)【我行動】在班會上,班主任劉老師告訴我們,“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鼓勵我們要珍惜青春時光,好好學習。請你為自己“好好學習”制訂一份切實可行的計劃。(2分)(4)【我建議】初中生活是生命饋贈給我們的成長禮物,面對剛剛開始的中學生活,請你提一些合理的建議,幫助自己和同學們飛得更高、更遠,做更好的自己。(2分)參考答案一、單選題1.A解析:本題考查比例尺的計算。結合所學,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之比,圖上A、B兩點距離是2厘米,比例尺為1:500000,計算可得兩地實際距離為10千米,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2.A解析:本題考查方向的判斷。結合所學,當面朝正北方的同學們接到教官“向右轉”的指令后,同學們將面朝正東方。B、C、D錯,故答案為:A。3.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面對嚴重的疫情,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在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日夜值守,為戰勝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體現了社區的管理功能.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4.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嶺-淮河線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我國南北方的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傣族的竹樓是適應當地炎熱多雨的氣候,新疆民居是適應當地干旱少雨的氣候。故選擇聚落所處的氣候差異不同是造成聚落景觀差異的主要原因。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5.C解析:聚落分為鄉村和城市,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條件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經濟發達、氣候適宜、水源充足等。根據題意②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6.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寧溪作為鄉村聚落,高樓大廈不多,但是設施不全;②到寧溪的沿途中,農田、杉林等景觀很多;③居住在寧溪的人們主要從事農業、商業和服務業等;④黃巖城區屬于城市聚落,出行、娛樂活動等方面比寧溪要便利的多;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7.D解析:根據題意,諸暨的香榧、茶葉等特產銷往上海,屬于經濟交流;諸暨某大學畢業生在網上查詢有關杭州人才市場的信息,屬于信息交流;諸暨某企業老板到江西投資房地產,屬于經濟交流;諸暨越劇團演員赴北京參加演出,屬于文化交流。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8.D解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甲的比例尺小,圖乙的比例尺大。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范圍也越小。根據一般定向法可知,動物園在北京城區的西北方向。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9.C解析:在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上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平原,褐色表示高原,棕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山.在不同上等深線之間,著上深淺不同上藍色,可以用來表示海底上深度.在不同上等高線之間,綠色越濃,表示地勢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勢越高。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10.D解析:依據圖片信息"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浙江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山西陶寺都城遺址宮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所示化石,文物遺址的發現能共同反映出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故D符合題意;中國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約70萬年前的說法錯誤,故A不符合題意;我國史前時期的化石,文物,遺址全部分布于北京,浙江和山西的說法錯誤,故B不符合題意;我國史前時期結束于距今4000年前與史實不符,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1.C解析:根據所學和材料“……直立……石器、骨器……野獸化石……灰燼……”可知,這些依次反映了能夠直立行走、會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經學會原始狩獵、學會使用火,故①②③④符合題意;故選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2.D解析:A項中的北京人沒有種植農作物,還是依靠采集和打獵生存;故A項錯誤。B項的山頂洞人沒有種植農作物,還是依靠采集和打獵生存,會磨制石器但還不能制作彩陶;故B項錯誤。C項河姆渡遺址位于南方長江流域,種植農作物為水稻,能制作黑陶;故C項錯誤D項中半坡遺址位于北方黃河流域,種植農作物為粟,能制作彩陶;故D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3.B解析:題干關鍵信息“訣竅在于給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適當季節播種,將谷物與其他作物間作”說明當時農業耕作有了新氣象,如施肥、深耕,間作,使得農業經濟得到了發展,因而在他看來,“訣竅”是中國農業精耕細作,B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14.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帝在阪泉擊敗炎帝后,兩大部落結成聯盟,之后炎黃部落擊敗蚩尤,黃帝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這一部落聯盟以后逐漸形成為華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內外的華人也以“炎黃子孫”自稱。故C項正確;選項AB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為C。15.C解析:A.黃帝的地位得到各族公認,不符合題意;B.宗族觀念逐漸強化,不符合題意;C.依據題干信息“但卻都是把不同來源的祖先匯聚成以黃帝為始祖的系統,自認為是炎黃的后裔”,可以看出,這里反映的是民族認同成為共同意識,故選項C符合題意;D.世襲制度不斷延續,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6.D解析:根據所學,中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這段時間并不是很長,卻可以為我們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礎。所以進入中學,我們要盡快融入新的班集體之中,主動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迎接新的挑戰,①③符合題意,正確。②錯誤,選項觀點太消極,不利于融入新的集體。④錯誤,初中階段的學習,包括知識的獲取,還包括各種能力的培養,不能一心只讀教科書。故答案為:D。17.B解析:①②④符合題意,本題考查中學時代。中學時代是新的起點,也是生命饋贈給我們的成長禮物;中學時代見證著一個人從少年到青年的生命進階,是人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可以為我們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礎;③錯誤,中學時代離職業選擇并不遙遠,立志很重要;故答案為:B。18.B解析:A與題意無關,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意思是青年時離鄉老年才歸還,口音未變卻已鬢發疏落容顏衰老;B是正確的,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意思是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符合題意;C與題意無關,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意思是不要擔心往后不會遇到知己,天下還有誰不認識你呢?這兩句是對朋友的勸慰;不符合題意;D與題意無關,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意思是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9.A解析:此題考查夢想的特點以及努力與夢想的關系。少年的夢想,是人類天真無邪、美麗可愛的愿望;少年的夢想,與個人的人生目標緊密相連 ;少年的夢想,與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與中國夢密不可分;實現夢想的做法就是行動努力,故①②③符合題意;只要樹立夢想,我們就一定能成功,說法錯誤,努力是夢想和現實之間的橋梁,故④錯誤;故答案為A。20.D解析:“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靠讀書他從山坳窮學生蛻變為中科院博士。這告訴我們學習點亮人生,為幸福生活奠基,D符合題意,正確。A錯誤,選項觀點是對題意的曲解,應排除。B觀點太絕對,是錯誤的。C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體現合作學習的內容,應排除。故答案為:D。21.A解析:好書如營養餐,壞書似垃圾食品;讀好書滋養人的靈魂,讀壞書毒害人的心智。這句話旨在強調讀什么樣書的問題,故A說法正確這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來,故BCD與題意不符。故答案為A。22.A解析:分析題干材料,我會特別留意預習時產生的問題,下課一定找老師詢問。我一直堅持課間靜思和課后及時復習,這告訴我們,學習應勤于思考,不懂就問,合理安排,勤學善思,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①②③符合題意,正確。④錯誤,我們要有批判的思維,敢于向權威挑戰,所以惟師是從做法不可取。故答案為:A。23.D解析:仔細觀察圖表內容,從圖表來看,金字塔一面是學習方法,另一面是與學習方法對應的平均學習保持率。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的保持率不同。采用聽講、閱讀等被動的學習方法,學習保持率較低;采用小組討論、實際演練、馬上應用的主動學習方法,學習保持率較高。其實我們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A強調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在學習中,掌握學習方法很重要,故A說法正確;B強調要合作學習,故B說法正確;C強調認識事物還需要親自實踐,C說法正確;D比喻只要有決心多難的事都能成功,D不符合題意;此題為逆選題,故答案為D。 24.B解析:“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意思是只要認定自己確立的目標是正確的,就要堅持下去,不為別人錯誤意見所左右,并非盲目自信,不是不聽取不重視他人正確意見,③④正確,①錯誤;盲目自信,剛愎自用說法錯誤;②說法與題意不符。故答案為B。25.D解析:根據教材知識可知,悅納自己,需要樂觀的態度,更需要勇氣和智慧。學生族要正視身體的變化,接受青春花蕾的綻放,故D說法正確,符合題意;A錯誤,要接納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B錯誤,要注重追求青春的外在美,不能忽視青春的內在美;C錯誤,“改掉所有不完美”說法太絕對。故答案為D。二、材料分析題26.(1)①12KM;②1:200000。(2)浙江麗水山區:鄉村聚落;上海:城市聚落。(3)可以優勢互補。為了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各地區之間就會發生聯系,實現優勢互補。(4)略解析:(1)根據比例尺的計算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計算實地距離和比例尺即可。(2)根據村落的劃分依據,麗水山區種植“松陽茶、龍泉靈芝”等,是典型的鄉村聚落,上海“經濟中心和金融之都”,是典型的城市聚落。(3)麗水和上海有不同的優勢,為了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不同地區之間可以在物產、人才、資金、信息、技術等多方面進行優勢互補。(4)根據設問,可知從個人(公民)角度談對地區間優勢互補的貢獻,如加強宣傳等。故答案為:(1)①12KM;②1:200000。(2)浙江麗水山區:鄉村聚落;上海:城市聚落。(3)可以優勢互補。為了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各地區之間就會發生聯系,實現優勢互補。(4)略27.(1)②;2;到李村更遠,因為到李村跨越的坡度更大,地形復雜。(2)材料一描述的是農村社區;材料二描述的是城市社區。(3)張村和南京路可以發生很多聯系,如物產、經濟、文化、信息等諸多方面的交流。因為這兩個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物產不同,功能也不同,而居民的多樣化需求,使這兩個地區可以發生聯系,實現優勢互補。解析:(1)、根據河流發育于山谷,圖中①②兩處易形成河流的是②;張村到鄰村王村、李村直線距離差不多,約2千米。判斷張村到李村村實際距離更遠,因為到李村跨越的坡度更大,地形復雜。(2)、從特色上來說,材料一描述的是農村社區;材料二描述的是城市社區。(3)、張村和南京路可以發生很多聯系,如物產、經濟、文化、信息等諸多方面的交流。因為這兩個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物產不同,功能也不同,而居民的多樣化需求,使這兩個地區可以發生聯系,實現優勢互補。28.(1)時代:打制石器(或舊石器)時代.用途:獵取動物;采集植物果實。材料:石塊;獸骨;鹿角等。(2)進步;北京人不僅知道使用火,而且能夠管理火(或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意義:北京人用火燒烤食物、防寒、照明、驅獸,從而改善了生存條件;學會用火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3)原始人類:山頂洞人。技能: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會縫制衣服。其它技能:已經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能走到很遠的地方同別的原始人群交換生活用品;具有愛美意識;也會埋葬逝者;過著集體生活等。解析:(1)本題考查北京人的知識。依據材料可知北京人通過打制的方式制造工具,屬于打制石器的時代;結合所學可知這些石器主要用于獵取動物;采集植物果實。這些石器主要有石塊;獸骨;鹿角等制作而成。(2)本題考查北京人用火的知識。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北京人不僅知道使用火,而且能夠管理火(或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北京人用火燒烤食物、防寒、照明、驅獸,從而改善了生存條件;學會用火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3)本題考查山頂洞人的知識。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中的骨針和裝飾品屬于山頂洞人。從中可以看出其已經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可以推測他們會縫制衣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山頂洞人已經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能走到很遠的地方同別的原始人群交換生活用品;具有愛美意識;也會埋葬逝者;過著集體生活等。故答案為:(1)時代:打制石器(或舊石器)時代。用途:獵取動物;采集植物果實。材料:石塊;獸骨;鹿角等。(2)意義:北京人用火燒烤食物、防寒、照明、驅獸,從而改善了生存條件;學會用火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3)原始人類:山頂洞人。技能: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會縫制衣服。其它技能:已經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能走到很遠的地方同別的原始人群交換生活用品;具有愛美意識;也會埋葬逝者;過著集體生活等。29.(1)距今約70—20萬年;群居的生活。(2)圖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干欄式建筑;水稻(3)半坡居民; 黃河流域: 粟。(4)禪讓制; 大公無私,堅持不懈,不貪圖安逸享受等精神.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經測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到20萬年。他們結成群體生活在一起,共同進行獲取食物的勞動;(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二是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居住的干欄式房屋,河姆渡人主要種植水稻;(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一是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所居住的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半坡人主要種植粟;(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堯舜禹時期實行禪讓制,即將聯盟首領的位置傳給賢德之人;才能夠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大禹大公無私、堅持不懈、不貪圖安逸享受等精神。故答案為:(1)距今約70—20萬年,群居的生活;(2)圖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干欄式建筑;水稻;(3)半坡居民,黃河流域,粟;(4)禪讓制,大公無私、堅持不懈、不貪圖安逸享受等精神。30.(1)①學習點亮生命。②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③知識是智慧的火炬。④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⑤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等。(2)研學是一種學習。理由:①初中階段,學習是我們的重要任務。初中階段的學習,包括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培養以及如何做人。②學習不僅僅局限在學校,我們所看,我們所聽,我們所嘗,我們所觸,我們所做,都可以是學習。③學習不僅表現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現為探究、發現、體驗和感悟。我們可以從一切經歷中學習。(3)①要發現并保持對學習的興趣;②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③要善于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等等。(4)①要揚長避短;②要主動改正缺點;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④要和他人在共同生活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為他人、為社會帶來福祉;等等。解析:第(1)問要求學生設計兩條有關學習的宣傳標語。根據題目要求,設計的宣傳標語要有利于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有利于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學生可以運用課本上的相關觀點來設計,如“學習點亮生命”等;也可以運用名言來設計,如“知識是智慧的火炬”等。第(2)問是一道辨析題,要求學生對“研學就是旅游,根本不是什么學習”這一觀點進行辨析。研學顯然是一種學習,學生可以運用“打開學習之窗”中的相關觀點來說明理由。第(3)問要求學生為自己“好好學習”制訂一份切實可行的計劃。學生可以運用“學會學習”中的相關觀點來回答。第(4)問要求學生圍繞“做更好的自己”這一主題,提一些合理的建議。學生可以運用“我要飛得更高”中的相關知識來回答。故答案為:(1)①學習點亮生命。②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③知識是智慧的火炬。④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⑤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等。(2)研學是一種學習。理由:①初中階段,學習是我們的重要任務。初中階段的學習,包括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培養以及如何做人。②學習不僅僅局限在學校,我們所看,我們所聽,我們所嘗,我們所觸,我們所做,都可以是學習。③學習不僅表現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現為探究、發現、體驗和感悟。我們可以從一切經歷中學習。(3)①要發現并保持對學習的興趣;②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③要善于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等等。(4)①要揚長避短;②要主動改正缺點;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④要和他人在共同生活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為他人、為社會帶來福祉;等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