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第一課 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農耕經濟的繁榮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18世紀中期,清朝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 ( )A.重新統一了蒙古 B.穩定了西藏政局C.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D.加強了對黑龍江地區的管轄【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本題掌握清朝前期多民族國家統一和發展的相關史實。回部大小和卓叛亂是發生在新疆南部的,清朝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加強了對于新疆的管理。本題A、B、D選項涉及的蒙古、西藏、臺灣均與回部大小和卓叛亂無關。故選C。【點評】本題掌握清前期多民族國家統一和發展的相關史實2.從文物中獲取信息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當我們研究中國古代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地區關系時,可以從下列哪件文物中獲得有效信息( )A.司母戊鼎 B.開元通寶錢 C.錦衣衛印 D.金奔巴瓶【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與發展的相關知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D 金奔巴瓶是清政府為了加強對西藏的管理而特地頒發給駐藏大臣的,來監督達賴或班禪的繼承人的確定問題,故選D。【點評】知道清政府對西藏的管理措施。3.2008年4月巴黎議會通過了授予達賴喇嘛“榮譽市民”稱號。2009年6月7日巴黎市長貝特朗 德拉諾埃不顧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正式向達賴頒發了這一稱號。法國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極大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自古以來,西藏就是中國領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列史實能夠有力證明的是( )①唐朝時在西藏設置都督府 ②元朝時西藏正式成為一個行政區 ③清朝時達賴、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 ④清朝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管西藏事務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相關知識。利用排除法,①都督府是唐王朝在重要地區設置的地方行政機構。不符合題意。其余選項都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點評】知道中國古代對西藏地區采取的管轄措施。4.清政府為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賜予“達賴喇嘛”的封號 ②設置伊犁將軍 ③設置駐藏大臣 ④賜予“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相關知識。利用排除法, ②設置伊犁將軍是清朝為加強對新疆的管轄而采取的措施,故答案選A。【點評】區別清朝對新疆和西藏采取的措施。5.下列事件發生的順序是( )①冊封五世班禪 ②冊封五世達賴 ③設駐藏大臣 ④設伊犁將軍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與發展的相關知識。清初:順治帝接見五世達賴,賜予他“達賴喇嘛”的稱號;后來康熙的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稱號。雍正時期(1727年),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設置伊犁將軍。故答案選A。【點評】知道清朝鞏固多民族國家措施的先后順序。6.評定大小和卓叛亂后,清朝政府在新疆地區設置了( )機構A.黑龍江將軍 B.伊犁將軍C.吉林將軍 D.烏里雅蘇臺將軍【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與發展的相關知識。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戰爭時正義的,同時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加強了中央對新疆地區的統治。故答案選B。【點評】知道清政府對新疆的統治措施。7.帶領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的是( )A.渥巴錫 B.大和卓 C.小和卓 D.葛爾丹【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與發展的相關知識。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阿玉奇汗之曾孫)為擺脫沙俄壓迫,維護民族獨立,率領部眾發動了武裝起義,并沖破沙俄重重截擊,歷經千辛萬苦,勝利返回祖國。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鞏固中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故答案選A。【點評】知道帶領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的人物。8.清設置駐藏大臣是在( )A.1673年 B.1727年 C.1783年 D.1771年【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清朝設置駐藏大臣的時間。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以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故答案是B。【點評】識記清朝設立駐藏大臣的時間。9.明代萬歷年間,福建人陳振龍從菲律賓引進的原產南美洲的高產農作物是 ( )A.茶葉 B.玉米 C.稻米 D.甘薯【答案】D【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甘薯引進的相關知識。玉米和甘薯的故鄉都在美洲。福建人陳振龍在明代萬歷年間到菲律賓經商,看到當地廣泛種植甘薯,就想辦法從菲律賓引進。故甘薯是經菲律賓引入的。故正確答案應為D。【點評】知道甘薯引進的相關知識。10.(2019八下·諸暨期中)明清時期,商業活動十分頻繁,商業貿易不斷發展,主要體現在( )①農產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場,商品經濟活躍② 北京、南京等傳統大城市日益繁榮,大批工商業市鎮逐漸興起,商人、手工業者成為市鎮人口的主體③商業的地位和作用超過了農業,占據主體地位④商人數量不斷增長,出現了商幫,如晉商、徽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繁榮的表現。本題是一道組合式選擇題,只要排除一個即可。明清時期雖然農耕文明達到了鼎盛,但這一時期,農業仍然是中國經濟的主體,男耕女織仍然是當時絕大多數中國農民基本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所有題肢③是錯誤的。故此題答案應為B。【點評】知道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繁榮的表現。11.明朝中后期,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是在商品經濟發達的 ( )A.江南地區 B.廣州 C.北京 D.中原地區【答案】A【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朝中期出現在江南地區的資本主義萌芽。明朝由于手工業的發展,江南地區如蘇州、松江等地的商品經濟十分發達,故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應為A、【點評】知道明朝中期出現在江南地區的資本主義萌芽。12.一位殷實的商人,多年從事絲綢產銷,由于生意興隆,就添置十幾臺織機,雇用十幾名技術工人織綢。這一歷史情景最早應出現在( )A.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答案】C【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朝中期江南地區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此題中的關鍵詞是“雇傭”,材料中體現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區就曾出現了這種生產關系的萌芽。故此題正確答案為C。【點評】知道明朝中期江南地區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13.明清時期,“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說明了 ( )A.松江地區棉紡織業比較發達B.景德鎮的制瓷業繁榮C.松江地區絲織業比較發達D.明清時期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答案】A【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的棉紡織業的發展。早在元朝松江就已經成為“衣被天下”的棉紡織業中心。明清時期棉紡織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精美的松江布有很高的聲譽。這句諺語主要是反映松江地區的棉紡織業比較發達。故此題正確答案應為A。【點評】知道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的棉紡織業的發展。14.“中國農耕文明發展的鼎盛時期”是指 ( )A.唐宋時期 B.明清時期 C.秦漢時期 D.元明時期【答案】B【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中國農耕文明達到鼎盛的歷史時期。明朝至清朝前期,由于統治者不斷調整措施,無論是農業、手工業還是商業都取得巨大進步,超過了以往,達到了農耕文明的鼎盛時期。正確答案應為B。【點評】知道我國農耕文明達到鼎盛的歷史時期。15.《蘇州府風俗考》中記載:“郡城之東,皆習機業。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計日受值。……無主者黎明立橋頭以待。……若機房工減,此輩衣食無所矣。”此則材料反映了明代蘇州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 A.使用機器生產 B.手工業生產規模擴大C.行業分工精細,生產有序 D.存在著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答案】D【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朝中期江南地區的資本主義萌芽。根據史料“匠有常主,計日受值”是指機工計日向機戶領取工資,這就是早期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的關系式雇傭和被雇傭的關系。故答案是D。【點評】知道明朝中期江南地區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16.后金與清朝的關系類似于( )A.蒙古和元朝 B.北宋和南宋 C.契丹和遼 D.隋朝和唐朝【答案】A【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后金與清朝的關系。明朝后期,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崛起。17世紀初,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并脫明獨立,建立“大金”,史稱“后金”。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1636奶奶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由此看出清朝是由后金脫胎而來。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后來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即汗位,1271年建立元朝。元朝是由蒙古國脫胎而來。這與后金與清的關系類似。故答案是A。【點評】知道后金與清朝的關系。17.努爾哈赤的事跡包括( )①統一女真各部 ②改女真為滿洲 ③建立后金 ④占領北京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明清帝國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①③是努爾哈赤的事跡,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故②不對;努爾哈赤也不曾占領北京,故④不對。答案選C。【點評】知道努爾哈赤的事跡。18.清軍入關時,得到了擁有“聯清抗闖”迷夢的明朝遺老們的擁戴。所以推翻明朝統治的是( )A.吳三桂 B.皇太極 C.李自成 D.多爾袞【答案】C【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推翻明朝統治的人物。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故答案是C。【點評】知道推翻明朝統治的人物。19.下面屬于明末農民起義領袖的有( )①高迎祥 ②張獻忠 ③李自成 ④黃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題枝中的“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的領袖,故可以排除,選擇A。【點評】知道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20.明清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歷史發展的主流是( )A.社會動蕩不安與民族仇殺混亂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C.經濟文化繁榮D.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考點的理解。明清時期我國加強了對西藏、臺灣和新疆地區的管轄;清朝還通過雅克薩之戰捍衛了我國的東北邊疆。因此,這一時期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要求學生理解我國明清時期的歷史發展主流。二、問答題2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同時,帶去許多工藝品,谷物,菜子,藥材、茶葉以及歷法、生產技術與各種書籍,大大促進了與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松贊干布 文成公主中書省”,材料二 元朝,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的最高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省”,派遣官吏,征收賦稅,進行有效的統治,西藏等邊陲地區都處在中央政府管轄之下。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區與中央政府的聯系更加緊密,x藏喇嘛教首領五世達賴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順治皇帝接見,被正式賜予“達賴喇嘛”封號。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史實發生在哪個朝代?(2)清朝初期受到冊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達賴,還有哪一個喇嘛教首領,他是誰?冊封他的皇帝是誰?(3)為有效管轄x藏事務,清朝還設置了什么機構?(4)依據所學知識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結論?【答案】(1)唐朝(2)班禪 康熙皇帝(3)駐藏大臣(4)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原王朝與西藏的交往及對西藏管理的史實。唐朝時文成公主入藏;清朝康熙皇帝冊封班禪;去超市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點評】掌握中原王朝與西藏的交往及對西藏管理的史實22.看圖解析讀圖回答:(1)上圖所示疆域是哪個朝代的?(2)請寫出它的疆域四至。【答案】(1)清朝前期;(2)清朝疆域是北接西伯利亞, 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和赤尾嶼,南包南海諸島,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湖北岸。【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清朝疆域及最遠的四至。清朝疆域是北接西伯利亞, 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和赤尾嶼,南包南海諸島,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湖北岸。【點評】掌握清朝疆域及最遠的四至。23.施復夫婦二人是蘇州盛澤鎮上的小戶人家,養有一子,擁有一臺織機,還養了幾筐蠶,自己繅絲、織綢,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不到十年,他們就添置了三四十臺織機,成了大機戶,雇人織綢,他們采用計時或計件方式向機工付酬。他們織出的綢緞是市場上的搶手貨,人們爭相購買。──馮夢龍《醒世恒言》(1)施復夫婦的絲織生產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2)從這則故事中,你能推斷出哪些結論?【答案】(1)生產目的由自給自足變為生產商品,用于市場交換;勞動方式由自己勞動變為雇傭勞動;生產規模由小變大(2)江南地區出現了新的手工工場形式;商品經濟活躍;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的歷史史實。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最大特點就是存在雇傭關系。在江南地區出現的“機工”(資本家)和“機戶”(工人)就已經存在著雇傭關系。從施復一家的經營規模變化可推測出當時江南地區商品經濟是十分繁榮【點評】掌握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的歷史史實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有一個人,他曾經為生活所迫,當過和尚、乞丐,最后他卻神奇地當上了皇帝,他是誰?材料二:他在總結元亡時說:“主荒臣專,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渙散,遂至天下大亂。”材料三:“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怎樣才能讓大明王朝歷經萬代,長治久安呢?(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誰? (2)材料二表達了“他”怎樣的觀點?為此“他”和“他”的繼承者執政時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為實現“家給人足”“斯民小康”,讓“他”執政的朝代長治久安,在經濟上“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1)朱元璋(2)他認為元朝的滅亡在于皇帝權力削弱、下移,導致天下大亂。政治上:通過廢除丞相、創內閣、設廠衛特務機構和遷都北京等舉措加強皇權,奠定了明代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經濟上:實施獎勵墾荒、輕徭薄賦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朝建立的相關史實及明初的統治政策。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出生卑微,曾經當過和尚、乞丐。根據材料二的內容,朱元璋認為元朝忙的原因在于“主荒臣專,威服下移”,即君主權威不夠,導致法度不行,天下大亂。所以明初統治者在政治上通過廢除丞相、創內閣、設廠衛特務機構和遷都北京等舉措加強皇權,奠定了明代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經濟上實施獎勵墾荒、輕徭薄賦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點評】本題掌握明朝建立的相關史實及明初的統治政策25.將下列對應的知識用直線連接起來。時間 事件 有關人物或國家1662年 簽訂《尼布楚條約》 鄭成功1684年 侵占我國臺灣 荷蘭殖民者1689年 設置臺灣府 中俄明朝后期 收復臺灣 清朝【答案】【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清時期我國反抗外來侵略的相關史實。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我國臺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在臺灣設置臺灣府;1689年中俄簽署《尼布楚條約》。【點評】掌握明清時期我國反抗外來侵略的相關史實1 / 1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第一課 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農耕經濟的繁榮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18世紀中期,清朝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 ( )A.重新統一了蒙古 B.穩定了西藏政局C.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D.加強了對黑龍江地區的管轄2.從文物中獲取信息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當我們研究中國古代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地區關系時,可以從下列哪件文物中獲得有效信息( )A.司母戊鼎 B.開元通寶錢 C.錦衣衛印 D.金奔巴瓶3.2008年4月巴黎議會通過了授予達賴喇嘛“榮譽市民”稱號。2009年6月7日巴黎市長貝特朗 德拉諾埃不顧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正式向達賴頒發了這一稱號。法國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極大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自古以來,西藏就是中國領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列史實能夠有力證明的是( )①唐朝時在西藏設置都督府 ②元朝時西藏正式成為一個行政區 ③清朝時達賴、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 ④清朝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管西藏事務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4.清政府為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賜予“達賴喇嘛”的封號 ②設置伊犁將軍 ③設置駐藏大臣 ④賜予“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5.下列事件發生的順序是( )①冊封五世班禪 ②冊封五世達賴 ③設駐藏大臣 ④設伊犁將軍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6.評定大小和卓叛亂后,清朝政府在新疆地區設置了( )機構A.黑龍江將軍 B.伊犁將軍C.吉林將軍 D.烏里雅蘇臺將軍7.帶領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的是( )A.渥巴錫 B.大和卓 C.小和卓 D.葛爾丹8.清設置駐藏大臣是在( )A.1673年 B.1727年 C.1783年 D.1771年9.明代萬歷年間,福建人陳振龍從菲律賓引進的原產南美洲的高產農作物是 ( )A.茶葉 B.玉米 C.稻米 D.甘薯10.(2019八下·諸暨期中)明清時期,商業活動十分頻繁,商業貿易不斷發展,主要體現在( )①農產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場,商品經濟活躍② 北京、南京等傳統大城市日益繁榮,大批工商業市鎮逐漸興起,商人、手工業者成為市鎮人口的主體③商業的地位和作用超過了農業,占據主體地位④商人數量不斷增長,出現了商幫,如晉商、徽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明朝中后期,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是在商品經濟發達的 ( )A.江南地區 B.廣州 C.北京 D.中原地區12.一位殷實的商人,多年從事絲綢產銷,由于生意興隆,就添置十幾臺織機,雇用十幾名技術工人織綢。這一歷史情景最早應出現在( )A.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13.明清時期,“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說明了 ( )A.松江地區棉紡織業比較發達B.景德鎮的制瓷業繁榮C.松江地區絲織業比較發達D.明清時期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14.“中國農耕文明發展的鼎盛時期”是指 ( )A.唐宋時期 B.明清時期 C.秦漢時期 D.元明時期15.《蘇州府風俗考》中記載:“郡城之東,皆習機業。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計日受值。……無主者黎明立橋頭以待。……若機房工減,此輩衣食無所矣。”此則材料反映了明代蘇州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 A.使用機器生產 B.手工業生產規模擴大C.行業分工精細,生產有序 D.存在著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16.后金與清朝的關系類似于( )A.蒙古和元朝 B.北宋和南宋 C.契丹和遼 D.隋朝和唐朝17.努爾哈赤的事跡包括( )①統一女真各部 ②改女真為滿洲 ③建立后金 ④占領北京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8.清軍入關時,得到了擁有“聯清抗闖”迷夢的明朝遺老們的擁戴。所以推翻明朝統治的是( )A.吳三桂 B.皇太極 C.李自成 D.多爾袞19.下面屬于明末農民起義領袖的有( )①高迎祥 ②張獻忠 ③李自成 ④黃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明清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歷史發展的主流是( )A.社會動蕩不安與民族仇殺混亂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C.經濟文化繁榮D.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二、問答題2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同時,帶去許多工藝品,谷物,菜子,藥材、茶葉以及歷法、生產技術與各種書籍,大大促進了與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松贊干布 文成公主中書省”,材料二 元朝,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的最高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省”,派遣官吏,征收賦稅,進行有效的統治,西藏等邊陲地區都處在中央政府管轄之下。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區與中央政府的聯系更加緊密,x藏喇嘛教首領五世達賴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順治皇帝接見,被正式賜予“達賴喇嘛”封號。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史實發生在哪個朝代?(2)清朝初期受到冊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達賴,還有哪一個喇嘛教首領,他是誰?冊封他的皇帝是誰?(3)為有效管轄x藏事務,清朝還設置了什么機構?(4)依據所學知識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結論?22.看圖解析讀圖回答:(1)上圖所示疆域是哪個朝代的?(2)請寫出它的疆域四至。23.施復夫婦二人是蘇州盛澤鎮上的小戶人家,養有一子,擁有一臺織機,還養了幾筐蠶,自己繅絲、織綢,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不到十年,他們就添置了三四十臺織機,成了大機戶,雇人織綢,他們采用計時或計件方式向機工付酬。他們織出的綢緞是市場上的搶手貨,人們爭相購買。──馮夢龍《醒世恒言》(1)施復夫婦的絲織生產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2)從這則故事中,你能推斷出哪些結論?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有一個人,他曾經為生活所迫,當過和尚、乞丐,最后他卻神奇地當上了皇帝,他是誰?材料二:他在總結元亡時說:“主荒臣專,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渙散,遂至天下大亂。”材料三:“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怎樣才能讓大明王朝歷經萬代,長治久安呢?(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誰? (2)材料二表達了“他”怎樣的觀點?為此“他”和“他”的繼承者執政時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為實現“家給人足”“斯民小康”,讓“他”執政的朝代長治久安,在經濟上“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25.將下列對應的知識用直線連接起來。時間 事件 有關人物或國家1662年 簽訂《尼布楚條約》 鄭成功1684年 侵占我國臺灣 荷蘭殖民者1689年 設置臺灣府 中俄明朝后期 收復臺灣 清朝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本題掌握清朝前期多民族國家統一和發展的相關史實。回部大小和卓叛亂是發生在新疆南部的,清朝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加強了對于新疆的管理。本題A、B、D選項涉及的蒙古、西藏、臺灣均與回部大小和卓叛亂無關。故選C。【點評】本題掌握清前期多民族國家統一和發展的相關史實2.【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與發展的相關知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D 金奔巴瓶是清政府為了加強對西藏的管理而特地頒發給駐藏大臣的,來監督達賴或班禪的繼承人的確定問題,故選D。【點評】知道清政府對西藏的管理措施。3.【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相關知識。利用排除法,①都督府是唐王朝在重要地區設置的地方行政機構。不符合題意。其余選項都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點評】知道中國古代對西藏地區采取的管轄措施。4.【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相關知識。利用排除法, ②設置伊犁將軍是清朝為加強對新疆的管轄而采取的措施,故答案選A。【點評】區別清朝對新疆和西藏采取的措施。5.【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與發展的相關知識。清初:順治帝接見五世達賴,賜予他“達賴喇嘛”的稱號;后來康熙的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稱號。雍正時期(1727年),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設置伊犁將軍。故答案選A。【點評】知道清朝鞏固多民族國家措施的先后順序。6.【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與發展的相關知識。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戰爭時正義的,同時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加強了中央對新疆地區的統治。故答案選B。【點評】知道清政府對新疆的統治措施。7.【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與發展的相關知識。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阿玉奇汗之曾孫)為擺脫沙俄壓迫,維護民族獨立,率領部眾發動了武裝起義,并沖破沙俄重重截擊,歷經千辛萬苦,勝利返回祖國。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鞏固中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故答案選A。【點評】知道帶領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的人物。8.【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清朝設置駐藏大臣的時間。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以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故答案是B。【點評】識記清朝設立駐藏大臣的時間。9.【答案】D【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甘薯引進的相關知識。玉米和甘薯的故鄉都在美洲。福建人陳振龍在明代萬歷年間到菲律賓經商,看到當地廣泛種植甘薯,就想辦法從菲律賓引進。故甘薯是經菲律賓引入的。故正確答案應為D。【點評】知道甘薯引進的相關知識。10.【答案】B【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繁榮的表現。本題是一道組合式選擇題,只要排除一個即可。明清時期雖然農耕文明達到了鼎盛,但這一時期,農業仍然是中國經濟的主體,男耕女織仍然是當時絕大多數中國農民基本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所有題肢③是錯誤的。故此題答案應為B。【點評】知道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繁榮的表現。11.【答案】A【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朝中期出現在江南地區的資本主義萌芽。明朝由于手工業的發展,江南地區如蘇州、松江等地的商品經濟十分發達,故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應為A、【點評】知道明朝中期出現在江南地區的資本主義萌芽。12.【答案】C【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朝中期江南地區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此題中的關鍵詞是“雇傭”,材料中體現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區就曾出現了這種生產關系的萌芽。故此題正確答案為C。【點評】知道明朝中期江南地區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13.【答案】A【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的棉紡織業的發展。早在元朝松江就已經成為“衣被天下”的棉紡織業中心。明清時期棉紡織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精美的松江布有很高的聲譽。這句諺語主要是反映松江地區的棉紡織業比較發達。故此題正確答案應為A。【點評】知道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的棉紡織業的發展。14.【答案】B【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中國農耕文明達到鼎盛的歷史時期。明朝至清朝前期,由于統治者不斷調整措施,無論是農業、手工業還是商業都取得巨大進步,超過了以往,達到了農耕文明的鼎盛時期。正確答案應為B。【點評】知道我國農耕文明達到鼎盛的歷史時期。15.【答案】D【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朝中期江南地區的資本主義萌芽。根據史料“匠有常主,計日受值”是指機工計日向機戶領取工資,這就是早期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的關系式雇傭和被雇傭的關系。故答案是D。【點評】知道明朝中期江南地區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16.【答案】A【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后金與清朝的關系。明朝后期,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崛起。17世紀初,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并脫明獨立,建立“大金”,史稱“后金”。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1636奶奶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由此看出清朝是由后金脫胎而來。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后來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即汗位,1271年建立元朝。元朝是由蒙古國脫胎而來。這與后金與清的關系類似。故答案是A。【點評】知道后金與清朝的關系。17.【答案】C【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明清帝國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①③是努爾哈赤的事跡,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故②不對;努爾哈赤也不曾占領北京,故④不對。答案選C。【點評】知道努爾哈赤的事跡。18.【答案】C【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推翻明朝統治的人物。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故答案是C。【點評】知道推翻明朝統治的人物。19.【答案】A【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題枝中的“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的領袖,故可以排除,選擇A。【點評】知道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20.【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考點的理解。明清時期我國加強了對西藏、臺灣和新疆地區的管轄;清朝還通過雅克薩之戰捍衛了我國的東北邊疆。因此,這一時期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要求學生理解我國明清時期的歷史發展主流。21.【答案】(1)唐朝(2)班禪 康熙皇帝(3)駐藏大臣(4)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原王朝與西藏的交往及對西藏管理的史實。唐朝時文成公主入藏;清朝康熙皇帝冊封班禪;去超市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點評】掌握中原王朝與西藏的交往及對西藏管理的史實22.【答案】(1)清朝前期;(2)清朝疆域是北接西伯利亞, 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和赤尾嶼,南包南海諸島,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湖北岸。【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清朝疆域及最遠的四至。清朝疆域是北接西伯利亞, 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和赤尾嶼,南包南海諸島,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湖北岸。【點評】掌握清朝疆域及最遠的四至。23.【答案】(1)生產目的由自給自足變為生產商品,用于市場交換;勞動方式由自己勞動變為雇傭勞動;生產規模由小變大(2)江南地區出現了新的手工工場形式;商品經濟活躍;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的歷史史實。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最大特點就是存在雇傭關系。在江南地區出現的“機工”(資本家)和“機戶”(工人)就已經存在著雇傭關系。從施復一家的經營規模變化可推測出當時江南地區商品經濟是十分繁榮【點評】掌握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的歷史史實24.【答案】(1)朱元璋(2)他認為元朝的滅亡在于皇帝權力削弱、下移,導致天下大亂。政治上:通過廢除丞相、創內閣、設廠衛特務機構和遷都北京等舉措加強皇權,奠定了明代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經濟上:實施獎勵墾荒、輕徭薄賦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朝建立的相關史實及明初的統治政策。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出生卑微,曾經當過和尚、乞丐。根據材料二的內容,朱元璋認為元朝忙的原因在于“主荒臣專,威服下移”,即君主權威不夠,導致法度不行,天下大亂。所以明初統治者在政治上通過廢除丞相、創內閣、設廠衛特務機構和遷都北京等舉措加強皇權,奠定了明代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經濟上實施獎勵墾荒、輕徭薄賦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點評】本題掌握明朝建立的相關史實及明初的統治政策25.【答案】【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清時期我國反抗外來侵略的相關史實。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我國臺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在臺灣設置臺灣府;1689年中俄簽署《尼布楚條約》。【點評】掌握明清時期我國反抗外來侵略的相關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第一課 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農耕經濟的繁榮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第一課 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農耕經濟的繁榮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