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ZJ版九下§1.4生物的進化(2)預學案姓名請您以教材為藍本,完成下列問題:一、知識點預習:(一)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1、現代科學家們比較認可的有關生物進化的理論是的自然選擇學說。2、達爾文認為生物都存在,同種個體之間并不都是一樣的。這種差異在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3、達爾文認為現存于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類在內,都是的結果,并且都是由一個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的。生物間存在著或近或遠的關系。4、達爾文對長頸鹿脖子長的解釋:長頸鹿的祖先中有的頸和前肢長些,有的則頸和前肢短一些。如在干旱時,頸和前肢長些的個體,因為能夠吃到樹上高處的樹葉,比頸和前肢短些的個體有更多機會,并通過將這種特征傳遞給后代。這樣通過長期的,長頸鹿的頸和前肢增長的特征逐漸,就產生了現在這種長頸鹿。5、給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提供有力證據的是:、等,這些都是物種過渡類型。(二)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1、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魚類→→→→;2、植物的進化歷程:藻類植物→→→;3、生物進化的方向:由到,到,到。4、人類是由地球上現已滅絕的進化而來的。二、知識點運用:1、人類起源于()A.長臂猿B.森林古猿C.類人猿D.黑猩猩2、雷鳥的羽毛可隨季節的改變而發生白色(冬天)與灰褐色(夏天)的變換,據進化論知識判斷,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羽毛的變換有利于它適應氣候的季節性變化B.這種現象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C.兩種毛色的羽毛中較細密的是灰褐色的D.雷鳥羽毛發生的變化是對周圍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3、如圖表示幾種植物類群的進化關系。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最先出現的植物類群是甲B.乙和丙都是由甲進化來的C.丁的結構比丙復雜D.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第3題圖)(第4題圖)(第5題圖)4、如圖所示的進化樹,簡要表示了幾種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從此進化樹可以推測()A.四種生物a、b、c、d共同祖先是eB.在地層中出現最早的生物是其中的eC.比較a和c,a一定比c高等、復雜D.較a和e而言,a和b親緣關系更近5、如圖植物代表不同的植物種類,據圖回答:(1)把上述植物按由簡單到復雜排序為_____(填寫字母)。(2)對植物分類時主要依據_________________特征。(3)A~F各類植物中屬于種子植物的是。參考答案:一、知識點部分:(一)1、達爾文2、差異一定條件3、自然選擇親緣4、生存繁殖自然選擇積累5、中華龍鳥化石始祖鳥化石(二)1、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2、苔蘚類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3、簡單復雜水生陸生低等高等4、古猿類二、知識運用部分:1、C2、C3、D4、D5、(1)FCABDE(2)花、果實、種子的結構(3)BDE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ZJ版九下§1.4生物的進化(2)課后練習姓名1、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觀點解釋,長頸鹿進化的原因是()A.頸長者的繁殖能力較強B.頸長者較兇悍,攻擊力大C.人工選擇的結果D.自然選擇的結果2、生物的進化歷經了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的過程。在動物的進化歷程中,最早成為真正陸生脊椎動物的是()A.魚類B.兩棲類C.爬行類D.哺乳類3、下列有關進化歷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原始的單細胞動物進化為原始的無脊椎動物B.原始的爬行類進化為原始的兩棲類C.原始的魚類進化為原始的兩棲類D.原始的爬行類進化為原始的哺乳類4、“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從自然選擇學說來看,這屬于()A.適應性B.適者生存C.生存斗爭D.過度繁殖5、以下有關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選項,不正確的是()A.各種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為了獲得食物和空間而進行生存斗爭C.不適應環境的生物將被淘汰D.生物產生的差異一定都有利于適應環境6、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目前人們普遍接受的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以下關鍵詞能正確概述自然選擇學說內容的一組是()①自然發生 ②物種不變 ③過度繁殖 ④環境污染 ⑤生存斗爭 ⑥遺傳、變異 ⑦適者生存A.①②③⑦B.④⑤⑥⑦C.①③④⑤D.③⑤⑥⑦7、科學家發現在種子蕨的生活史中出現了種子,但沒有花,說明種子蕨是()A.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間的過渡類型B.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間的過渡類型C.蕨類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間的過渡類型D.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之間的過渡類型8、進化樹又稱“系統樹”“系譜樹”,簡明地表示了生物的進化歷程和親緣關系。此樹從樹根到樹梢代表地質時間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級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關聯的各個生物類群的進化線索。請據下圖分析回答:(1)樹根處A代表_________,它生活在__________中。(2)A由于______不同,進化成代表不同生物類群的兩大主干。進化樹的兩大主干代表的分類單位是。(3)鳥類和哺乳類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_________進化來的。(4)C與蕨類植物的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5)從進化樹中可以看出,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D2、C3、B4、D5、D6、D7、B8、(1)原始生命原始海洋(2)營養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機物)界(3)爬行類(4)C用種子繁殖,蕨類植物用孢子繁殖(5)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等到高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21清風明月(共29張PPT)浙教版九下§1.4生物的進化(2)------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一、進化論的演變科學家已開始通過分析比較某些古生物遺體和古生物化石的DNA和蛋白質的差異,來推測其相互間的親緣關系。新的證據不斷地被發現,而原先被認同的各種假說也在不斷地被修正和完善。大量的事實表明,生物是進化的,但是一個接踵而來的問題是:生物為什么會進化,即生物進化的原因是什么。1、法國博物學家布豐的“直線式進化論”(1)內容:物種是可變的,現在活著的種類是從今天已經不存在的種類演變而來的。(2)生物進化的原因:生物之所以會發生變化,是因為物種生活的環境發生了改變,特別是氣候和食物的變化,引起了生物體的改變。(3)意義:闡明了生物是進化的,物種是可變的,且認為物種改變的原因是環境的改變。2、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學說(1)主要觀點:現存的生物,包括人類都是由其他物種變化而來的,現在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生物體經常使用的器官會變得發達,不經常使用的器官會逐漸退化,后天獲得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的,生物的變異一定向著適應環境的方向改變。(2)物種進化的原因:生物本身存在著一種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力量。(3)意義:不僅堅持物種可變的觀點,而且把生物的性狀與遺傳相聯系。3、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1)主要觀點:地球上一切生物都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間存在著或近或遠的親緣關系。(2)物種進化的原因:生物存在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不定向的,通過自然選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3)意義:能科學地解釋生物的進化、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對當時認為人是上帝創造出來的觀點造成了極大的沖擊。二、達爾文與進化論達爾文通過幾十年的觀察分析,終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1)自然選擇學說的內容:過度繁殖、遺傳變異、生存斗爭、適者生存過度繁殖:過度繁殖:過度繁殖:各種生物都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產生很多的后代。遠遠超過環境的承受能力。生存斗爭:生物的生存資源有限,要生存就必須與無機環境、異種個體及同種的其他個體進行斗爭!遺傳變異:生物產生的后代會發生變異,產生各種不同于親代的性狀!適者生存: 生物的變異有的比親代更適應環境,有的卻不適應環境!適應環境的個體生存下來,不適應環境的個體被淘汰。(2)四個要素間的關系(3)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長頸鹿頸和前肢都長的原因在自然界中,生活環境的各種因素都會影響長頸鹿的生存,如氣候的變化、捕食者的捕食以及與同類競爭配偶和食物等。它們都為生存而進行著競爭,結果是只有部分個體得以生存和繁殖下一代。長頸鹿的祖先中有的頸和前肢長些,有的則頸和前肢短一些。這種差異在一定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如在干旱時,頸和前肢長些的個體,因為能夠吃到樹上高處的樹葉,比頸和前肢短些的個體有更多的生存機會,并通過繁殖將這種特征傳遞給后代。這樣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長頸鹿的頸和前肢增長的特征逐漸積累,就產生了現在這種長頸鹿。視頻:長頸鹿常刮大風的海島,有許多無翅和殘翅的昆蟲。為什么無翅或殘翅的昆蟲特別多?請用自然選擇學說加以解釋。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由于經常大風,有翅的昆蟲常常被大風吹到海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機會較少。無翅或殘翅的生存和繁殖的機會多。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生存下來(適者生存),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被淘汰。拉馬克達爾文1.進化原因環境的改變自然選擇(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環境的選擇是外在因素。)2.變異變異是定向的變異是不定向的3.進化進化無分支進化有分支4.生物祖先生物祖先不相同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拉馬克與達爾文對生物的進化觀點比較:三、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1、動物的進化歷程(1)無脊椎動物進化歷程:單細胞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2)脊椎動物進化歷程: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2、植物的進化歷程藻類植物→苔蘚類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3、生物的主要進化歷程地質年代與生物進化表四、人類的演化歷程1、人類起源的觀點:(1)神創論:(2)進化論(1)神創論:(2)進化論2、人類的演化歷程人類是從地球上滅絕的古猿類進化而來的。19世紀后半葉,英國科學家赫胥黎在達爾文的啟示下,以進化論的觀點研究人類的起源,提出人類和類人猿是由同一祖先進化而來的論點,這就是“人猿同祖論”。現在古生物學家認為人類進化的大致過程可分為:南方古猿、直立人和智人。視頻:人類的進化課堂小結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中解釋物種進化原因的自然選擇理論被人們普遍接受。2、過度繁殖是基本條件,生存競爭是自然選擇的手段,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存因素,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也是核心內容。3、生物進化的主要方向:簡單到復雜、水生到陸生、低等到高等;4、人類由古猿類進化而來,人類的演化過程: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課堂小練1、生物的進化規律是()A.從簡單到復雜 B.從低等到高等C.從水生到陸生 D.上述三項都是D課堂小練2、通過查閱中華龍鳥的化石資料,我們知道中華龍鳥屬于()之間的過渡類型。A.鳥類和哺乳類B.魚類和鳥類C.兩棲類和鳥類D.鳥類和爬行類D課堂小練3、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原因是()A.遺傳B.自然選擇C.變異D.生存斗爭B課堂小練4、長期使用某種農藥,會發現滅蟲效果越來越差,這是因為有些害蟲產生了抗藥性。害蟲產生抗藥性的原因是()A.害蟲對農藥進行選擇的結果B.定向變異的結果C.遺傳的結果D.農藥對害蟲的抗藥變異進行選擇的結果D課堂小練5、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不正確理解是()A.變異一般是不定向的B.選擇是不定向的C.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D.生物的有利變異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積累就可能產生出生物的新類型B課堂小練6、用自然選擇學說分析解釋斑馬的進化過程:(1)斑馬群中存在著不同體色的個體。隨著環境的不斷改變,體色黑白相間、跑得快的斑馬因與環境相適應,不易被敵害發現而在_________中得以生存、繁衍。環境對斑馬的選擇作用是定向的,它決定著生物進化的____。(2)上述現象表明,自然選擇的結果_______________。生存斗爭方向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課堂小練7、如圖表示幾種哺乳動物的起源情況,請分析回答:(1)哺乳動物(B~G)都由原始哺乳動物進化而來,所以它們具有________。(2)由于原始哺乳動物不同的個體__________的不同,產生的變異中有適應不同環境的有利生存的變異,也有一部分在__________過程中被淘汰。(3)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可以解釋生物界進化的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祖先生活環境自然選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ZJ版九下1.4生物的進化(2).pptx ZJ版九下1.4生物的進化(2)課后小練.doc ZJ版九下1.4生物的進化(2)預學案.doc 人類的進化簡介.wmv 達爾文曾經對長頸鹿的脖子進化做出過理論~1.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