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根的結構和功能設計者:審核者:執教者:使用時間:學習目標:1.結合對實物的觀察,說出植物的根的形態特征。.2.描述根的生長部位和過程,概述根尖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3.嘗試探究根生長的部位,體驗探究、觀察、記錄的方法與技巧。4.通過觀察演示實驗,說明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了解無土栽培。5.認同根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關注科學技術與生產實踐的關系。學習重點:1.描述根的生長部位和過程,說出根尖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說明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學習難點:探究根的生長部位教學過程:(結合課程標準或者單元目標進行簡要分析)課標要求:描述根的生長過程。說明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種子在萌發過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跟不斷生長構成發達的根系,承接上節學習。植物的生長發育與生產實踐聯系非常密切,通過本節學習了解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無土栽培等知識,學生能夠認識到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本章中有關花、果實、種子、莖、根等器官的內容,與前面學過的葉的結構和功能等知識結合,涵蓋了綠色開花植物六大器官,完整了知識體系,全面闡釋了綠色開花植物的形態結構特點以及生長發育過程的變化規律。備注一、教學導入1937年,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迪特瑪博士的實驗是在四周寬30cm深56cm的裝有沙子的木箱中種植一株黑麥。而且四個月內及時澆水,保證植株正常生長。黑麥抽穗時,將木箱拆掉,去除根部的沙子。經仔細統計發現,這株黑麥長有約1400萬條根,如果將這些根連接在一起,可長達達11000千米.課前2-3分鐘溫故舊知二、教學過程(一)新知探究部分第一學程:學習任務:根的生長(課前安排學生觀察比較幾種常見植物的根,如菠菜、蘿卜,玉米、韭菜、茄子、辣椒等;課前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利用種子萌發已長出的根,參考教材進行進行實驗設計和探究---根伸長的主要部位。完成根尖生長記錄表)主問題:1.根生長的部位和過程是怎樣的?(1)植物的根有哪些形態?(2)實驗組中,根的劃線部分的伸長有什么規律?與什么部位有關?(3)為什么根有大量的根毛?(4)根的結構是怎樣的?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探究——“學法指導”設計(自學要求)通過自學課本和觀察圖片、實物及探究活動獨立完成導學單上的第一學程的問題。第二步:互學討論——“學法指導”設計(互學要求)(1)有序交流。組長主持,組內互學,及時糾錯。(2)匯總意見。組內總結方法。(3)展學準備。組長做好任務分工,做好展講準備。第三步:展學交互——“學法指導”設計(展學要求)(1)聲音洪亮,語言流暢,邏輯思維清晰。(2)各小組認真傾聽,積極補充,質疑提問,并對展學小組進行評價。主問題1設計意圖(主要從“知識重點難點”與“學科核心素養”兩個角度分析):“根生長的部位和過程”設計學生易回答的支架問題,注意知識處理上的輕重之分。通過科學探究重點放在處理根的結構上,而關于形態的處理,主要通過課前預習、課內預習展示進行簡單處理。此處由“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長最快”改為“探究使根伸長的部位”,使學生更易于接受。主問題1預設答案:1.<1>根的類型:1、主根2、側根3、不定根<2>根系:一株植物物有根的總和。1、直根系2、須根系2.越接近根尖處,橫線的距離越大,而幼根上部的橫線幾乎沒有什么變化。根的生長主要是分生區的細胞分裂和伸長區細胞伸長的結果。3.大量的根毛使植物吸收面積大大增加,因此成熟區是根尖各部分結構中最主要的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4.根的結構包括根尖及以上的部位,根尖包括成熟區、伸長區、分生區和根冠。第二學程:學習任務: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主問題:2.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嗎?(一)根據大家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植物的根系那么發達到底有什么功能呢?(二)仔細閱讀課本,認真觀察《植物的生活需要無機鹽》演示實驗,(教師指導兩名學生代表做演示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載玻片兩端的液體加熱后的變化情況一樣嗎?為什么?2、能否用河水或井水代替蒸餾水?為什么要設置甲乙兩組裝置?3、培養一段時間后,甲乙兩組幼苗的長勢有何差異?試分析原因。4、植物主要通過根尖的____吸收土壤中的___并通過根莖葉內的____運輸到植物體各處。無機鹽對植物的____起著重要作用。無機鹽作用植物缺乏時的表現氮磷鉀(三)植物離開土壤能生存嗎,為什么?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探究——“學法指導”設計(自學要求)(1)學生獨立思考,把你的想法記錄在導學單上。第二步:互學討論——“學法指導”設計(互學要求)(1)有序交流。組長主持,組內互學,及時糾錯。(2)匯總意見。組內總結方法。(3)展學準備。組長做好任務分工,做好展講準備。第三步:展學交互——“學法指導”設計(展學要求)(1)聲音洪亮,語言流暢,邏輯思維清晰。(2)各小組認真傾聽,積極補充,質疑提問,并對展學小組進行評價。主問題2設計意圖(主要從“知識重點難點”與“學科核心素養”兩個角度分析):該部分內容較為簡單,培養學生通過實驗,進行觀察、比較、自己得出結論的能力,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問題的歸納能力,最后共同得出結論。主問題2預設答案(一)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二)植物主要通過根尖的成熟區吸收土壤中的水和無機鹽并通過根莖葉內的導管運輸到植物體各處。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和發育起著重要作用。例如,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繁茂;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桿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種無機鹽,當缺乏某種無機鹽時,植物的生命活動就會受到相應的影響。(三)無土栽培的原理和優點(1)原理:依據植物生活所需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少,將無機鹽按照一定比例配成營養液,用營養液來培養植物。(2)優點:更合理地滿足植物對各類無機鹽的需要,產量高、不受季節限制、節約水肥、清潔無污染第三學程:【課內拓展延伸】1、根尖的四個部分是一成不變的嗎?他們之間有沒有嚴格的界限?2、有人說:“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你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嗎?請談談你的理由。3、這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應該多施哪一種無機鹽呢 互學討論——展學交互教學總結學生回顧總結本節知識點,老師補充板書本節課知識點(比如用思維導圖)(二)達標檢測部分第四學程:學習任務主問題4:當堂檢測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要求(“學法指導”設計)自主完成當堂檢測第二步:互學要求(學法指導”設計)小組內交流,形成統一的答案第三步:展學要求(學法指導”設計)找1—2個小組到講臺匯報主問題4設計意圖(主要從“知識重點難點”與“學科核心素養”兩個角度分析):及時檢測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查缺補漏.由淺入深的設計檢測題目,使學生學以致用。主問題4預設答案略教學總結(這里是我們的每一位老師自己根據課堂情況進行的一個自我反思)四、板書設計根的結構和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