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思考:我們應該如何與大自然相處?第六課建設美麗中國6.2共筑生命家園學習目標1.樹立節約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及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2.聯系實際說明建設生態文明和走綠色發展道路的必要性,結合我國的發展明確怎樣建設生態文明和走綠色發展道路,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3.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知道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設生態文明的措施;明確綠色發展的意義,堅持綠色發展道路,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為什么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如何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的愿景?自主學習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追求人與自然,是人類面臨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2)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文明形態,是人類的,也是時代的。建設生態文明就是。(3)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和的基本國策。和諧共生共識選擇造福人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2.堅持綠色發展道路(1)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2)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與的關系。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3)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4)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嚴守上限、、生態保護紅線。可持續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資源消耗環境質量底線0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知導入歷史上的塞罕壩曾是一片綠洲。后來由于過度開墾伐木,塞罕壩在百年間由“美麗高嶺”退化為茫茫荒原,黃沙漫漫。到了20世紀50年代,塞罕壩已是“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荒涼景象。半個多世紀以來,三代林場人發揚“忠于使命、艱苦奮斗、科學求實、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種下一棵棵落葉松、樟子松、云杉,建成一道道屏障,創造了荒原變林海、沙地成綠洲的人間奇跡。塞罕壩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生物多樣性也得到恢復。據中國林科院評估,塞罕壩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提供超過120億元的生態服務價值。如今的塞罕壩被譽為“河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華北綠寶石”。2017年,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思考:你認為人與自然的正確關系是什么?請說出理由。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和諧相處。筆記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2)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人類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3)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4)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符合自然規律。思考: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①要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為目標。②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02堅持綠色發展道路1972年6月,《人類環境會議宣言》。1982年5月,《內羅畢宣言》。1992年6月,《21世紀議程》。1994年3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2002年8--9月,《約翰內斯堡可持續發展承諾》。2005年2月,《京都議定書》。2015年12月,《巴黎協定》。2016年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聯合國秘書長交存中國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準文書。中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雙碳目標。這是一個宏偉的雄心,也意味著中國各行各業將為實現雙碳目標采取更加積極與大膽的行動。2021年7月,中國發改委再次強調了“循環經濟”其中提到了未來5年的主要目標,包括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20年提高20%,單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別降低13.5%、16%左右,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將達到5萬億元。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人類文明歷程1.生態文明是人類的共識,也是時代的選擇。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任務依然艱巨。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當前,生態環境質量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態受損嚴重、環境風險突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差距較大。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仍然較低,工業、燃煤、機動車“三大污染源”治理依然艱難。部分區域流域污染仍然較重,水資源緊缺的矛盾日趨緊張。土壤污染狀況已經影響到了耕地質量、食品安全和國民健康。“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2.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3.為什么要走綠色發展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美麗中國?(1)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文明形態,是人類的共識,也是時代的選擇。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2)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1.余村的兩條道路有什么不同?2.對待這樣的轉變,你有什么啟示?1.余村走過兩條不同的致富道路。請比較一下,這兩條道路有什么不同?第一次的致富道路余村境內多山,有著優質的石灰巖資源。20世紀七八十年代,余村人靠山吃山,開礦、建水泥廠,成為全縣有名的“首富村”。但是很快嘗到了苦頭,水泥廠污染空氣到處是灰;山林破壞,水土流失;炸山開礦導致傷亡事故不斷。鼓了“錢袋子”傷了“居住環境”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1.余村走過兩條不同的致富道路。請比較一下,這兩條道路有什么不同?第二次的致富道路關停污染企業;發展生態旅游經濟;建設“美麗鄉村”;引進無污染、高效益企既獲得經濟效益又獲得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走綠色發展之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2.對待這樣的轉變,你有什么啟示?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小清家在一條小河旁。以前,河水清澈見底,人們常在河里捕魚捉蝦,洗衣洗菜。后來,河水漸漸變得渾濁起來,魚蝦不見了蹤影,人們也不敢在河里洗衣洗菜了。原來,在小河的上游建了一家造紙廠,廠里的污水違規排放直接進入河里,河水被嚴重污染了。1.你怎么看待這件事,談談理由。2.你認為政府有關部門、企業(造紙廠)、村民應該承擔哪些責任?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思考:《關于加強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的指導意見》對生態文明建設有什么作用?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只有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9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的指導意見》,設定了資源消耗上限,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強化資源環境生態紅線指標約束,將各類經濟社會活動限定在紅線管控范圍以內。思考:這些圖片說明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著怎樣的變化?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細節中,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筆記4.怎樣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1)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2)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堅持綠色惠民。(3)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道路。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4)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這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5.建設美麗中國的愿景?課堂總結1.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比同等規模的機場航站樓能耗降低20%,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萬噸,相當于種植119萬棵樹,節約8850噸標煤,是全球樞紐機場中首次實現了場內新能源通用車輛100%覆蓋的機場。這一成果()①是我國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的生動寫照②落實了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③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④說明了美麗中國愿景已經實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課堂練習2.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下列詩句體現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有( )①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②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③桃花深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④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3.“使用而不占有”和“不使用即浪費”是共享經濟的兩個核心理念。在“共享經濟”的浪潮下,人們的出行方式正悄然發生變化,共享單車、共享汽車逐漸成為人們出行的新興綠色交通方式。倡導這些綠色交通方式( )①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踐行低碳生活方式②能夠引導人們增強環保和節約意識③有利于走可持續發展道路④能夠徹底解決我國嚴峻的環境問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4.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2020年世界環境日的中文主題口號確定為“建設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我們每一個人( )①依法懲處亂排污等破壞環境的不法行為②按照規定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損害③牢固樹立“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生態文明理念④認真學習遵守環保法律,依法監督企業和政府的行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D我們知道了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6.2共筑生命家園課件.pptx 關愛自然.mp4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mp4 塞罕壩林場:生態保護 久久為功.mp4 浙江余村:護綠水青山 變金山銀山.mp4 美麗中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