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評周樹余老師主講的《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2011年3月16日,周樹余老師老師主講了《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這一課跨度較大,枯燥難懂,周老師利用巧妙的構思、完美的導入使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進入學習狀態,整個教學過程結構緊湊、重難點突出?,F將評課意見整理如下:優點: 1.教學目標的制定全面、具體、適宜。周老師通過“了解其發展更新過程、分析歸納其發展特征、分析歸納其發展的原因、交通通訊工具進步帶來的影響、以及能力訓練和課堂小結”這六個板塊高屋建瓴,將新課程改革所要求的基礎知識、能力培養、情感教育等目標很好的落實到實處,并使其在各個教學環節都得到充分體現,完全符合高中歷史新課改的要求。2.教材處理妥當,內容簡明扼要。周老師并沒有拘泥于教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大膽的變革利用,將“交通工具的更新”分為海、陸、空三個領域,使本節知識的銜接循序漸進恰到好處,然后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中國近代同古代和現代交通的差異,讓學生學會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去評價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這樣讓學生更加深刻的掌握了教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達到很好的教學目的。3.課件制作精美,選材非常恰當,“圖說歷史”的創意很是成功:每一張充滿歷史意義的照片都飽含著一段值得紀念的歲月,而周老師激情的講解更讓這些冷靜的圖片充滿了色彩和活力。從清末民初的人力車、三輪車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解放車、紅旗車,再到改革開放后今天中國汽車產銷量的世界第一;從西方列強在中國蠻橫的修筑鐵路到詹天佑憑借自己的技術艱難修筑京張鐵路,再到2003年上海磁懸浮列車的商業化運營、2006青藏鐵路這條“天路”的全線貫通,使學生逐步認識到中國近代化之路充滿荊棘,同時也將先進的中國人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取得輝煌成果的艱辛道路細膩而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對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到。4. 講解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如:突出了交通、通信工具發生變革的時代背景,使學生明白西方資本主義的東來,使中國社會蹣跚地走入了近代,在歐風美雨的作用下,中國的交通與通訊在艱難曲折中不斷向前發展,并通過圖片、材料等輔助手段,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使學生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對近代交通通訊的變化做出一個正確的結論。另外,歷史教學依靠的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要貼近生活,聯系實際,周老師在講述交通工具的變革時,由“劍門關”圖片的展示、“蜀道難”詩句的引用,聯系到青白江即將召開的桃花節、櫻花節,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身邊交通工具變革所帶來的影響,給了學生很多啟發。5、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注重能力培養:周老師在精煉講解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來了解交通和通訊工具更新的過程,找出相關的知識點,或加以討論,或加以提問,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體現了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同時,周老師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小組辯論,“是否贊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修筑鐵路”時,學生分成“主修派”和“反修派”進行了熱烈的爭論,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如情境扮演“暴露的地下工作者可借用何種工具來逃脫敵人的圍追”時,學生反映積極,課堂參與性很高。這樣的教學形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整個課堂內容豐富,生動活潑。不足:1.在講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時,如果能闡明這也是一個由引入外國技術到完全自主創新并取得傲人成果的過程,然后適當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2.在進行相關習題的處理時,如果能挖掘的較深就更完美。總的來說周樹余老師這堂課非常成功,體現在教學思路清晰,結構嚴謹;教材處理恰到好處,深淺適度;學生參與性高,課堂活躍;教學目標達成,效果顯著。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高中歷史教學設計第四章第二節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歷史必修Ⅰ 人民版)大彎中學 周樹余一、課前系統1、教材分析(1)分析《課程標準》要求了解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因此,本課對于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原因及影響掌握就尤為重要。(2)本課的地位和作用本課《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是第四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的第2節課。它上承第1課《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下啟第3課《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同時又相對獨立,共同反映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變化的各個層面。在近現代史上,中國的社會結構在近現代處于急劇的變革中,社會生活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巨大的變化。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和社會進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一方面體現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和社會進步,另一面給人們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帶來的巨大變化。(3)本課與初中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初中教材主要介紹了交通和通信工具變遷的概況,為本課的學習提供了一定的背景知識。而高中教材則偏重對原因及影響的分析,從出行方式、思想觀念、經濟發展、同世界聯系等方面歸納交通通訊工具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2、學生分析(1)學習對象分析①高一學生學習自覺性強,能進行一定的自主學習。②所帶班級學生思維活躍,參與意識強烈,為適度的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可能。(2)知識背景分析①初中教材已經對交通和通信工具進步的具體史實有了介紹,學生有了初步了解。同時高一學生已初步具備了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是有利的一面。②但是知識掌握程度不夠扎實,遺忘較多,而且知識零散,缺乏系統性。因此,建立結構化的知識系統是教學的重點。③當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尚較欠缺,創造性、自主性思維有待進一步引導開發,所以,教師需利用本課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創設情境,設計活動,能更好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3、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在中國的出現和發展。通過掌握交通和通信工具發展的歷史,思考分析交通、通信工具發展所帶來的影響。二、過程與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資料,建立櫥窗板報,以此形成對百年來交通和通信發展歷史的直觀認識。閱讀《老照片》等書籍,加深對交通和通信工具進一步的了解。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學習中逐步認識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是以整個中國社會的向前發展為前提的,體現了時代發展的必然性。學生通過數據的比較,清楚認識今天中西部地區在交通和通信方面與東部發達地區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應該具有歷史責任感,努力學習,長大后為西部的開發貢獻自己的力量。4、教學重點難點重點:交通工具變化的表現形式。難點:交通、通信工具發展的原因及影響。5、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課堂討論法,談話法。6、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二、課堂系統——教學過程1、課前探究學生通過對課外書籍、互聯網、教科書等媒介,了解歷史上和當今現實社會中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變遷。并且,學生預讀教材,試制“知識網絡結構圖”。2、導入新課(1)投影顯示:【投影:蜀道】 蜀道指的是從劍門關(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入川的陸路,這條路大都是一些木頭做的棧道嵌在石壁上。李白曾有詩云“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可見,古時出川入川很困難,交通極為不便,今天我們從海、陸、空入川都十分的便捷。這就是近代交通工具發展的結果。(設計意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本課主題,拉近學生與本課內容的距離。(板書)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边^程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找一找:近代中國出現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投影顯示:(設計說明):這是對本課第一子目知識的歸納總結,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基本掌握從古到今交通工具的革新,初步掌握本目的結構。過渡:近代交通工具的革新是伴隨西方列強的入侵而傳入中國的,我們現在分海、陸、空三方面來逐一探討。中國造船的歷史雖然悠久,明有鄭和下西洋,但16世紀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術已漸漸落后于西方。 進入近代以來,伴隨但是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是不會甘于落后的。【投影:“黃鵠”號】過渡:學習了海上的交通工具,現在我們來學習陸上的。【投影:人力車,又稱作黃包車,是一種人力的交通工具,黃包車起源于19世紀后期的日本,被稱作人力車,傳入中國以后因為1913年在上海租界規定公共人力車必須漆成黃色,所以后來黃包車一詞反而較為常用?!?br/>【投影:】1905年前后,中國有人仿造了木制自行車。上海第一個擁有腳踏車的華人,據埃米莉·哈恩《宋美齡傳》說,是宋氏三姐妹的父親宋耀如。過渡:人力車、自行車輕便,但是不便于長途運輸。而鐵路因速度快、運力大、費用低廉而便于國計民生,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情境營造:(展示投影:三則材料:材料一:吳淞鐵路在江灣附近壓死一人,迷信風水的人說這條鐵路會破壞上海的風水,要求清政府干涉。結果清政府把鐵路給拆除了,機車和車輛沉入江底。材料二:當史蒂芬孫發明的火車將要在我國開辟運輸新紀元的時候,朝廷的大臣們卻害怕這驚天動地的火車頭會震壞了“皇陵”的風水,竟指令用馬匹來拖拉,結是演繹了一出世界鐵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馬拉火車”的笑話。材料三:宮廷鐵路落成后,慈禧迷信風水,害怕火車汽笛聲會破壞京城“氣脈”不用蒸汽做牽引動力。每車以內監四人拖拉。)教師設問:從以上三則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歷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分四組,教師也應參與討論,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談,整個討論時間不超過3分鐘。在學生討論之后,師生共同進行歸納。歷史信息:中國的鐵路建設事業受頑固派的阻撓發展遲滯。其原因如下:(1)清政府的落后,觀念保守。(2)封建迷信對人的毒化。教師設問:結合材料請同學們模擬當時中國主修派和反對派對是否在中國修筑鐵路問題上的爭論。分組討論:得出修鐵路的利與弊。(設計說明):,通過情景營造,再現當年情景。對知識的升華,做到論從史出,同時培養學生辨證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師:中國早期鐵路都是外國人設計、施工的,同學們知道中國人自行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是什么嗎? 生:京張鐵路。【投影:詹天佑像;京張鐵路】【投影:2007年1月上海南開往杭州的動車組】師:去年,我們國家在鐵路建設方面又有了一項新的成就,你們知道是什么嗎?生:動車組過渡:火車受到鐵軌的限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更便捷的交通工具,隨著第2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內燃機的發明給新的交通工具以新的動力,汽車出現了。【投影: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 【投影:慈禧生前坐過的汽車,溥儀的別克車】 【投影:1956年7月14日8時,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批12輛“解放牌”載重汽車,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的誕生?!?br/>【投影:2006年,中國汽車產量突破800萬輛,僅次于美國、日本,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居世界第一】(設計說明):增加學生感性認識,激發學生求知欲,再次認識交通的發展狀況,幫助學生理解汽車傳入中國,從受排斥到接受。過渡: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翱翔藍天的夢想,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那么中國呢?【投影:馮如和他的飛機】【投影:空客A380】(設計說明):直觀感受中國空中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師:大家已經感受到了交通工具的更新進程,現在大家分小組討論:歸納交通工具的發展特征。[投影⒉發展特征】 動力:人力、畜力→機械動力 地區發展差別:城市顯著,鄉村緩慢 對象:平民化、普及化 進程:先慢后快種類:由少到多(設計說明);小組合作,探究問題,鞏固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過渡:今天你與朋友聯系時,使用的郵電通信方式都有哪些? 生:固定電話、移動電話、普通信件、電子郵件、QQ等。(板書)二、郵電通信設施的逐漸完善(一)表現(二)傳入中國 ?、编]政通信事業的發展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完成以下表格。【投影:】郵政通信事業的發展時間 成就1866年 海關開始試辦郵政1896年 正式辦理辛亥革命后 大清郵政改稱中華郵政1949年11月 郵電部成立,開創郵政和電信合一的新時代 【投影:】 電報的發展時間 成就1877 丁日昌在臺灣架設電報線,成為自辦有線電報開端1906年 無線電報創設并得到發展1932年 除國內無線電報外,還開設國際無線電報業務【投影:】 電話的發展時間段 成就1882年 電話傳入中國民國成立后 電話線路與電話營業局所繼續增加20C80S后 通信技術迅猛發展截止2003年 電話業務居世界第一位,固定電話和移動用戶各占一半(設計說明):本處設計,主要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通過表格的完成,幫助學生對郵電通信設施的逐漸完善的具體史實有充分的認識和掌握。學生活動討論: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的原因。(設計說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運用:參加20世紀20年代,1949年和21世紀的三場婚禮。(設計說明):對知識進行鞏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钴S課堂氣氛,感受交通和通信更新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合作探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發展更新對人民、對社會生活產生了那些影響?(設計說明):對知識的升華,做到論從史出,同時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4、課堂小節(1)教師運用圖示法動態展示本課線索,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5、課后作業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⑴. (2010·淄博模擬)徐志摩在一首詩“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煙,一片山,幾點云影……”;“催催催!是車輪還是光陰?!痹娙嗽谶@首詩中描寫的交通工具應該是( )A.汽車 B.飛機 C.火車 D.輪船⑵. 1902年,袁世凱為慈禧太后賀壽進貢了一輛奔馳轎車。不料,太后僅坐了一次就棄之不用了。原來汽車解決不了尊悲問題,司機不跪而坐,還坐在慈禧前面。慈禧棄之不用說明( )A.慈禧太后生活簡樸B.當時中國社會不需要汽車C.中國汽車嚴重依賴進口D.中國的近代化受到封建觀念的阻礙⑶. 影響近現代交通工具在中國廣泛應用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自然因素 B. 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因素C.環境因素 D. 技術因素⑷. 民國三年,在外地工作的市民王先生要給遠在家鄉的妻子寄一封信,他應該通過哪個機構( )A.驛站 B.民信局C.大清郵政局 D.中華郵政局⑸. “從此千里爭片刻,無需尺幅費筆硯……枝枝節節環四海,地腳天涯連一線?!痹撛娰濏灥氖牵? )A.有線電報的開通 B.無線電報的開通C.無線電臺 D.手機的普及⑹. 進入近現代社會后,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 )①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 ②加快了信息的傳遞速度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④使人們生活變得多姿多彩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⑺. (2010·天津)“蓋天津(城)市發展之趨勢,其初圍繞舊城,繼則沿河流,復次則沿鐵道線,自有電氣事業則沿電車道而發展。”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進程的顯著特點是( )A.以老城區為中心不斷發展B.伴隨著交通方式的變化而發展C.由城市周遍的不斷開發而發展D.伴隨工商業的發展而發展⑻. (2009·上海)隨著汽車、火車、輪船在近代中國的出現,“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憐坐下擠非常”這樣的竹枝詞也開始流行起來,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現沖擊了傳統的倫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沒有改變人們的出行狀況C.人們對新式交通工具的贊同與認可D.人們從沒有停止過對交通工具改進的追求答案:C、D、B、D、A、D、B、A研究性課題:伴隨交通事業的發展,城市中出現了交通阻塞的問題,你有什么好的建議解決這一問題?解題關鍵:快速疏導城市交通流量三、課后系統——教學后記1、實施評價本課的教學理念是通過教師的巧妙設計情景,讓學生通過教師引導,自我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本課的教學設計,充分利用了本節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力求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分組討論的實施,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分析歸納能力。最后,通過布置作業落實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并培養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傊?,通過本教學設計的實施,學生可以比較輕松地實現教學目標。2、教學反思和建議(1)本課內容較多,如果讓學生一一歸納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未免過于枯燥,況且單純記憶什么時間出現什么新式交通工具,意義不大。備課過程中,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將各種圖片、資料并且緊密的與學生的生活情況運用到課堂中,收效甚好。另外,還利用 “材料閱讀與思考”,既讓學生體會到新式交通工具在中國的推廣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又鍛煉了學生解題的能力。(2)本課教學中,雖然學生活動較多,但自主性仍然不夠,教師可適當并引導學生通過收集材料,社會調查等形式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古代海:木船陸:轎子、馬車表現近代以來海:輪船陸:人力車、三輪車、自行車火車(第一次工業革命)汽車、電車(第二次工業革命)空:飛機(20世紀20年代)表現古代:烽火臺、飛鴿傳書、郵驛制度近代以來郵政通信電報電話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 步交通工具的更新表現古代近代以來特征郵電、通信設施的逐步完善古代郵政事業電信事業有線電報無線電報電 話交通、通信工具進步的影響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說課稿各位專家,各位同行大家好,我是成都市大彎中學教師周樹余,我說課的內容選自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必修二第四章第二節,下面我分四個部分談談自己對本節課的理解與設計。一、說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課《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是第四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的第2節課。它上承第1課《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下啟第3課《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同時又相對獨立,共同反映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變化的各個層面。在近現代史上,中國的社會結構在近現代處于急劇的變革中,社會生活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巨大的變化。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和社會進步,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一方面體現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和社會進步,另一面給人們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帶來的巨大變化。(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在中國的出現和發展。通過掌握交通和通信工具發展的歷史,思考分析交通、通信工具發展所帶來的影響2、過程與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資料,建立櫥窗板報,以此形成對百年來交通和通信發展歷史的直觀認識。閱讀《老照片》等書籍,加深對交通和通信工具進一步的了解。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學習中逐步認識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是以整個中國社會的向前發展為前提的,體現了時代發展的必然性。學生通過數據的比較,清楚認識今天中西部地區在交通和通信方面與東部發達地區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應該具有歷史責任感,努力學習,長大后為西部的開發貢獻自己的力量。(三)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交通工具變化的表現形式。難點:交通、通信工具發展的原因及影響。確定依據:針對高一學生對交通和通信的進步的感受,運用淺化機制與問題——發現教學法原理,采取“提出問題——閱讀課本與材料——分析理解——得出結論”的方法,由淺入深,突破重難點;引導學生借助材料,“論從史出”,得出結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進一步進入歷史思維活動的最佳狀態。二、說教法:(一)教法選擇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組織者、引導者作用,因此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根據歷史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探究學習和啟發講授相結合教學方法。組織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讀圖分析、列表歸納、合作討論,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二)具體教學方法:1、采用問題教學法這是主要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求知欲與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出發,圍繞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設置若干問題來貫穿教學。如在分析交通工具傳入中國后,國人對之的態度等。2、采用情景模擬法教師提前提供背景材料,設置情景,引導學生編演歷史劇,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近代中國對于修鐵路的態度問上。3、談話法4、圖片資料展示法;等等。三、說學法(一)學生學情分析: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內容是學生比較熟悉,跟現實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因此學生對本節課會有濃厚的興趣。學習能力方面,經過高一上學期學法指導,已經基本掌握閱讀課文、查找資料、收集資料、獲取信息、參與討論等基本的學習方法。(二)具體學法指導:1、提高基礎知識掌握的準確性。指導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堂認真聽講與課后及時復習方式,逐漸積累準確豐富的歷史知識。比如:用列表的形式展現近代前后中國社會在交通、通信方面的變化情況等等。2、深化現有知識結構。四、說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投影顯示:【投影:蜀道】 蜀道指的是從劍門關(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入川的陸路,這條路大都是一些木頭做的棧道嵌在石壁上。李白曾有詩云“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可見,古時出川入川很困難,交通極為不便,今天我們從海、陸、空入川都十分的便捷。這就是近代交通工具發展的結果。目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本課主題,拉近學生與本課內容的距離。(板書)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苯煌üぞ吒碌谋憩F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找一找:近代中國出現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投影顯示:從古至今交通工具的更新情況目的:這是對本課第一子目知識的歸納總結,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基本掌握從古到今交通工具的革新,初步掌握本目的結構。過渡:近代交通工具的革新是伴隨西方列強的入侵而傳入中國的,我們現在分海、陸、空三方面來逐一探討。2.交通工具傳入中國的過程中國造船的歷史雖然悠久,明有鄭和下西洋,但16世紀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術已漸漸落后于西方。 進入近代以來,伴隨但是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是不會甘于落后的。【投影:“黃鵠”號】過渡:學習了海上的交通工具,現在我們來學習陸上的。【投影:人力車,又稱作黃包車,是一種人力的交通工具,黃包車起源于19世紀后期的日本,被稱作人力車,傳入中國以后因為1913年在上海租界規定公共人力車必須漆成黃色,所以后來黃包車一詞反而較為常用。】【投影:】1905年前后,中國有人仿造了木制自行車。上海第一個擁有腳踏車的華人,據埃米莉·哈恩《宋美齡傳》說,是宋氏三姐妹的父親宋耀如。過渡:人力車、自行車輕便,但是不便于長途運輸。而鐵路因速度快、運力大、費用低廉而便于國計民生,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情境營造:(展示投影:三則材料:材料一:吳淞鐵路在江灣附近壓死一人,迷信風水的人說這條鐵路會破壞上海的風水,要求清政府干涉。結果清政府把鐵路給拆除了,機車和車輛沉入江底。材料二:當史蒂芬孫發明的火車將要在我國開辟運輸新紀元的時候,朝廷的大臣們卻害怕這驚天動地的火車頭會震壞了“皇陵”的風水,竟指令用馬匹來拖拉,結是演繹了一出世界鐵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馬拉火車”的笑話。材料三:宮廷鐵路落成后,慈禧迷信風水,害怕火車汽笛聲會破壞京城“氣脈”不用蒸汽做牽引動力。每車以內監四人拖拉。)教師設問:從以上三則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歷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分四組,教師也應參與討論,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談,整個討論時間不超過3分鐘。在學生討論之后,師生共同進行歸納。歷史信息:中國的鐵路建設事業受頑固派的阻撓發展遲滯。其原因如下:(1)清政府的落后,觀念保守。(2)封建迷信對人的毒化。教師設問:結合材料請同學們模擬當時中國主修派和反對派對是否在中國修筑鐵路問題上的爭論。分組討論:得出修鐵路的利與弊。目的:,通過情景營造,再現當年情景。對知識的升華,做到論從史出,同時培養學生辨證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師:中國早期鐵路都是外國人設計、施工的,同學們知道中國人自行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是什么嗎? 生:京張鐵路。【投影:詹天佑像;京張鐵路】【投影:2007年1月上海南開往杭州的動車組】師:去年,我們國家在鐵路建設方面又有了一項新的成就,你們知道是什么嗎?生:動車組過渡:火車受到鐵軌的限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更便捷的交通工具,隨著第2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內燃機的發明給新的交通工具以新的動力,汽車出現了。【投影: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 【投影:慈禧生前坐過的汽車,溥儀的別克車】 【投影:1956年7月14日8時,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批12輛“解放牌”載重汽車,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的誕生?!?br/>【投影:2006年,中國汽車產量突破800萬輛,僅次于美國、日本,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居世界第一】目的:增加學生感性認識,激發學生求知欲,再次認識交通的發展狀況,幫助學生理解汽車傳入中國,從受排斥到接受。過渡: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翱翔藍天的夢想,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那么中國呢?【投影:馮如和他的飛機】【投影:空客A380】目的:直觀感受中國空中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知識運用: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正處于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之下,一名中共地下黨員不慎暴露了身份。為了躲避國民黨特務的追捕,他在上海市區與特務展開了周旋。在這過程中,他可以運用哪些交通工具?后來他決定轉移到南京,又可以運用哪些交通工具呢?說出你的依據。師:大家已經感受到了交通工具的更新進程,現在大家分小組討論:歸納交通工具的發展特征。[投影3發展特征】 動力:人力、畜力→機械動力 地區發展差別:城市顯著,鄉村緩慢 對象:平民化、普及化 進程:先慢后快種類:由少到多目的;小組合作,探究問題,鞏固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過渡:今天你與朋友聯系時,使用的郵電通信方式都有哪些? 生:固定電話、移動電話、普通信件、電子郵件、QQ等。(板書)二、郵電通信設施的逐漸完善(一)表現1. 古代的通信工具:飛鴿傳書、烽火臺等2. 近代的通信工具:郵政通信、電報、電話(二)傳入中國的情況 ?、编]政通信事業的發展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完成以下表格。【投影:】郵政通信事業的發展時間 成就1866年 海關開始試辦郵政1896年 正式辦理辛亥革命后 大清郵政改稱中華郵政1949年11月 郵電部成立,開創郵政和電信合一的新時代 【投影:】 2電報的發展時間 成就1877 丁日昌在臺灣架設電報線,成為自辦有線電報開端1906年 無線電報創設并得到發展1932年 除國內無線電報外,還開設國際無線電報業務【投影:】 3電話的發展時間段 成就1882年 電話傳入中國民國成立后 電話線路與電話營業局所繼續增加20C80S后 通信技術迅猛發展截止2003年 電話業務居世界第一位,固定電話和移動用戶各占一半目的:本處設計,主要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通過表格的完成,幫助學生對郵電通信設施的逐漸完善的具體史實有充分的認識和掌握。通過以上知識的學習:分析歸納總結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的原因。(1)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2)政府的大力提倡。(3)群眾反帝斗爭的推動。(4)中國人民聰明才智的推動。(5)外來交通技術傳入的推動。目的: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運用:參加20世紀20年代,1949年和21世紀的三場婚禮。說出三個時期主要的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目的:對知識進行鞏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合作探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發展更新對人民、對社會生活產生了那些影響?目的:對知識的升華,做到論從史出,同時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4、課堂小節:請看板書設計(多媒體呈現)5、課外拓展與參考文獻6、說課后反思與總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課后反思大彎中學 周樹余初中教材已經對交通和通信工具進步的具體史實有了介紹,學生有了初步了解。但是知識掌握程度不夠扎實,遺忘較多,而且知識零散,缺乏系統性。而且本課內容較多,如果讓學生一一歸納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未免過于枯燥,況且單純記憶什么時間出現什么新式交通工具,意義不大。因此在備課過程中,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將各種圖片、資料并且緊密的與學生的生活情況運用到課堂中,收效甚好。本課的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引入簡潔,緊扣本課主旨。第二:學生活動設計恰當,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活躍。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探究的功能。第三:充分利用 “材料閱讀與思考”,既讓學生體會到新式交通工具在中國的推廣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又鍛煉了學生解題的能力。第四:運用小組討論的形式,時同學對新式交通工具在中國的傳播從受抑制到接受有了認識,同時對知識的進行了升華,做到論從史出,同時培養學生辨證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五:對知識的鞏固,我運用的是參加三場不同時期的婚禮的形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強化了基礎知識,提高了學習興趣。當然本堂課也有些不足值得以后注意的地方,在以后的課堂中需加以注意。第一,本課教學中,雖然學生活動較多,但自主性仍然不夠,教師可適當并引導學生通過收集材料,社會調查等形式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對歷史事件的認識。第二,在時間的把握上,前面耗時太多,后面時間比較趕,在講通信工具時時間感覺比較緊。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34張PPT)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二《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精品教學課件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李白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課程標準: 了解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大彎中學 周樹余(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了解其發展更新過程表現古代:近代以來海:陸空:輪船(1865年)人力車、三輪車、自行車火車(第一次工業革命)飛機(20世紀20年代)汽車、電車(第二次工業革命)海:陸:木船馬車、轎子古代的交通工具-——木船、馬車、轎子人力車、三輪車、自行車材料一:吳淞鐵路在江灣附近壓死一人,迷信風水的人說這條鐵路會破壞上海的風水,要求清政府干涉。結果清政府把鐵路給拆除了,機車和車輛沉入江底。材料二:當史蒂芬孫發明的火車將要在我國開辟運輸新紀元的時候,朝廷的大臣們卻害怕這驚天動地的火車頭會震壞了“皇陵”的風水,竟指令用馬匹來拖拉,結是演繹了一出世界鐵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馬拉火車”的笑話。材料三:宮廷鐵路落成后,慈禧迷信風水,害怕火車汽笛聲會破壞京城“氣脈”不用蒸汽做牽引動力。每車以內監四人拖拉。問:從以上三則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歷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中國的鐵路建設事業受反對派的阻撓發展遲滯。原因:清政府的落后,觀念保守;封建迷信對人的毒害。 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 1909年展現在世人面前的京張鐵路中的“人”字形軌道、1091米的八達嶺隧道令中國人揚眉吐氣。2010年,京滬高鐵綜合試驗中,和諧號動車組最高時速486.1公里,京滬高鐵通車后,北京到上海將實現4小時到達。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慈禧生前坐過的汽車 1902年,袁世凱從香港輾轉買下一輛德國產的白色敞篷汽車,這也是當時整個中國的第一輛汽車。袁世凱迫不及待地到了宮里,把這個新鮮玩意獻給慈禧。不料,慈禧太后僅試坐一下便將其“打入冷宮”。原來,汽車解決不了“尊卑”問題,司機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還和她“平起平坐”,有傷“體制”,最終被閑置起來。 上海最早引進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軌電車。最早的電車為一節車廂,車速很慢,乘客可隨時上下。 1956年7月14日8時,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批12輛“解放牌”載重汽車,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的誕生。 2006年,中國汽車產量為728萬輛,比上年增長27.6%,已超過德國,僅次于美國、日本,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國汽車產銷量為1800萬輛,居世界第一位。 1865年,中國第一艘木質明輪船 “黃鵠” 號建成。該船除回轉軸鍋爐等所需鋼材系從海外購進以外,所有工具和設備均是在沒有洋人指導下自己完成的。 “黃鵠” 號是我國造船史上第一艘自制的汽機輪船。馮如和他設計的飛機 1909年9月,即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問世之后不到6年的時間,馮如終于完成了中國人自己設計、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飛機,從而擠身于早期世界航空之林。中國的民航事業起步于20世紀20年代初 2006年11月23日,世界上最大的客機空中客車A380飛抵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這種被稱為最先進、寬敞和高效的超級巨型客機擁有555個客艙座位。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正處于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之下,一名中共地下黨員不慎暴露了身份。為了躲避國民黨特務的追捕,他在上海市區與特務展開了周旋。在這過程中,他可以運用哪些交通工具?后來他決定轉移到南京,又可以運用哪些交通工具呢?說出你的依據。知識運用一2、分析、歸納其發展特征動力:地區發展差別:對象:進程:種類:人力、畜力機械力少數城市顯著,鄉村緩慢慢少多大眾化快二、郵電通信設施的逐漸完善(一)表現古代:表現烽火臺、飛鴿傳書、郵驛制度近代以來郵政通信電報電話二(二(二)傳入中國 ⒈郵政通信事業的發展時間 成就海關開始試辦郵政正式辦理大清郵政改稱中華郵政郵電部成立,開創郵政和電信合一的新時代時間 成就1866年 海關開始試辦郵政1896年 正式辦理辛亥革命后 大清郵政改稱中華郵政1949年11月 郵電部成立,開創郵政和電信合一的新時代時間 成就丁日昌在臺灣架設電報線,成為自辦有線電報開端無線電報創設并得到發展除國內無線電報外,還開設國際無線電報業務2、電信事業的發展(1)電報的發展1877年1906年1932年時間段 成就電話傳入中國電話線路與電話營業局所繼續增加通信技術迅猛發展電話業務居世界第一位,固定電話和移動用戶各占一半(2)電話的發展1882年民國成立后20C80S后截止2003年(三)歸納——中國近代交通、通訊發展的原因2、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3、政府的大力提倡;4、群眾反帝斗爭的推動;5、中國人民聰明才智的推動。1、外來交通技術傳入的推動;知識運用二假如你們回到20世紀20年代,應邀去參加這對新人的婚禮。回答(1)遠在上海的你們能夠通過幾種方式收到新人結婚的訊息?(2)從上海到北京參加婚禮,你們有可能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假如你們回到了1949年,有幸參加了毛岸英的婚禮。回答:遠在上海的你們要去北京可以乘坐哪些交通工具?進入21世紀,看了梁朝偉結婚照后回答:你覺得婚訊最可能的傳達方式是什么?(四)交通和通訊工具進步的影響交通和通信工具的發展更新對人民、對社會生活產生了那些影響?⒈轉變人們思想觀念;⒉加快信息傳遞速度;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⒋使生活多姿多彩;……能力訓練1、20世紀初中國皇帝不能做到的是( )A 騎自行車 B 乘有軌電車C 坐火車旅游 D 給美國總統發無線電報2、電車與公共汽車成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運輸工具是在 ( )A 民國成立后 B 20世紀30年代C 20世紀20年代 D 1949年以后3、下列通信方式在我國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a郵政 b無線電報 c有線電報 d電話A abcd B acdbC adbc D adcbDDB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交通工具的革新表現古代近代以來特征郵電、通信設施的逐步完善古代郵政事業電信事業有線電報無線電報電 話交通、通信工具進步的影響近代伴隨交通事業的發展,城市中出現了交通阻塞的問題,你有什么好的建議解決這一問題?解題關鍵:快速疏導城市交通流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反思.doc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教案.doc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視頻課堂實錄(人民版·周老師).flv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評課稿.doc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說課稿.doc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