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種類定義舉例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指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如:欠債不還指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到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的行為。如: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指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如:故意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利破壞社會管理秩序法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處分、處罰刑罰違法行為的類別溫故知新5.2預防犯罪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則1.刑法的含義、地位2.犯罪的含義、特征3.刑罰的含義、分類4.如何預防犯罪導學預習新聞鏈接:瘋狂叫囂要“弄死民警”自食惡果身陷囹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八條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第二百七十七條規定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槍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駕駛機動車撞擊等手段,嚴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什么是刑法?含義刑法是什么?刑法是明確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的法律。地位刑法的地位是什么?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作用1.刑法的含義和地位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對我國現行刑法作出修改,以便更好地適應預防和懲治犯罪的需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將第四百三十一條第二款修改為:“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罪罰2021年9月29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陳立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公開宣判。上海二中院認為,被告人陳立偉肇事后為逃逸,明知其行為會造成嚴重后果,仍駕駛機動車在城市道路上持續高速行駛、多次變道及沖闖路口紅燈,嚴重危害公共安全,造成多人傷亡及財產損失,其行為已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據此,對被告人陳立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思考:陳立偉的行為是一種什么性質的行為?為什么他會被判處死刑?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2.犯罪的含義及基本特征是什么?(重點)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②犯罪的基本特征:最本質特征犯罪的法律標志必然法律后果思考:陳立偉被判處死刑,并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說明了犯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犯罪的后果是刑罰①含義: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主刑只能獨立適用附加刑可以獨立適用也可以附加適用☆②種類: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附加刑管制:不予以關押,但限制其一定的自由,由社區依法實施矯正,3個月以上2年以下。拘役:短期剝奪犯罪分子人身自由,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在一定期限內剝奪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強迫勞動改造,6個月以上15年以下。無期徒刑:剝奪犯罪終身自由并強迫勞動改造。死刑: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罰金:強制犯罪分子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額金錢。適用于貪利型犯罪,如走私、販毒等。剝奪政治權利:剝奪犯罪分子參加國家管理與整治活動的權利。沒收財產:將犯罪分子所擁有的財產的部分或全部,強制無償的收歸國有。多適用于嚴重的犯罪,如危害國家安全罪、金融詐騙罪等。驅逐出境:強迫犯罪的外國人離開我國國境。2021年9月29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陳立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公開宣判。上海二中院認為,被告人陳立偉肇事后為逃逸,明知其行為會造成嚴重后果,仍駕駛機動車在城市道路上持續高速行駛、多次變道及沖闖路口紅燈,嚴重危害公共安全,造成多人傷亡及財產損失,其行為已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據此,對被告人陳立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提示:屬于犯罪行為思考二:顧國明受到的處罰是什么處罰?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提示:受到刑事處罰。主刑:死刑。附加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思考一:被告人陳立偉受到的處罰是什么處罰?“刑法”與“刑罰”相同嗎?刑法,刑法明確了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法律)刑罰,又叫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處罰方法)罰款罰金性質不同行政處罰刑罰中的附加刑適用對象不同一般違法者犯罪分子適用的機關不同由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行使由人民法院行使拘留拘役性質不同行政處罰刑罰中的主刑適用對象不同一般違法者犯罪分子適用的機關不同由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行使由人民法院行使罰金的數額通常要高于罰款罰金的范圍只能是強制犯罪分子繳納個人所有的一定數額的金錢。如果沒有錢款,可以對其擁有的合法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變賣、拍賣措施,用變賣、拍賣的錢款折抵罰金。①民事違法行為②行政違法行為③刑事違法行為嚴重違法行為,又叫犯罪一般違法行為根據所違反的法律不同根據危害程度不同分類: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的區別與聯系關系一般違法犯罪共同點不同點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觸犯的法律不同應承擔法律責任不同1、都是違法行為2、都具有社會危害性3、都應承擔法律責任4、他們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危害不大情節輕微危害大情節嚴重違法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觸犯了刑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或行政制裁受刑罰處罰15歲中學生陳某,原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自從結識了一些社會上一群游手好閑的“朋友”,他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開始他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和老師,后來便放縱自己,并因偷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處分。但他并沒有吸取教訓,反而經常偷竊財物等,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為搞到錢去網吧玩游戲,他和另外兩個“朋友”竟攔路搶劫,在短短幾天內多次作案,最終因犯搶劫罪被判刑。探究與分享P55交損友曠課偷東西、打罵同學經常偷竊財物多次攔路搶劫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一般違法行為)犯罪1、陳某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2、陳某從“品學兼優”逐漸到陷入犯罪的深淵,這給了我們什么警示?監獄不良行為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不良行為曠課,夜不歸宿偷竊、故意損壞財物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攜帶管制刀具打架斗毆、辱罵他人收聽、觀看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參與賭博,屢教不改多次偷竊吸食注射毒品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制品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一般違法行為④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①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4.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你知道嗎:今年6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實施。為更好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宣傳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職責,甘肅檢察機關制作微動漫《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法之名,保護少年的你!請你就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提出合理化建議?(1)國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打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治安管理,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2)社會:加大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現象的曝光力度,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3)學校: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4)家庭:家長要以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品行教育影響未成年子女。(5)未成年人自身:要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自覺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增強法治觀念,自覺遵紀守法。課堂總結了解罪與罰☆加強自我防范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杜絕不良行為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預防犯罪主刑附加刑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刑法的內容、作用☆犯罪的特征刑罰重點難點1、【2021 桂林】小明的爸爸開車去銀行辦理業務,沒有注意到“禁止停車”的標志,將車停在路邊,被交警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處以200元的罰款。小明爸爸的行為( )A.屬于民事違法,應承擔民事責任B.屬于行政違法,應受到行政處罰C.屬于刑事違法,應受到刑罰處罰D.屬于犯罪行為,應受到行政處罰B課堂練習2、法律是根高壓線,誰碰上它誰觸電;法律是個保護神,懲處違法護好人。”這句話體現了我國法律( )①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②制裁違法犯罪行為③保護人民的一切權益④具有強制性和普遍約束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D3、去年6月,在中印邊境沖突事件中,祈發寶等戍邊英雄官兵用生命捍衛國家的領土主權,維護邊境地區的安寧。全國人民紛紛向英雄致敬!仇某明(網名“辣筆小球”)卻在網上發布惡意歪曲事實真相、詆毀貶損衛國戍邊英雄官兵的言論,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21年5月31日,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依法判處仇某明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責令其公開賠禮道歉。可見,仇某明的行為()A.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B.屬于民事違法行為C.違反的是治安管理處罰法D.應當受到行政處罰A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2《預防犯罪》教學設計課題預防犯罪單元第二單元學科道德與法治年級八學習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法治觀念,增強自我防范意識,杜絕各種不良行為,養成自覺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能力目標:對于犯罪行為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在生活中不斷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自覺遵紀守法,堅決遠離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知識目標:了解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了解刑法與刑罰,認識犯罪的特征;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知道如何加強防范,遠離違法犯罪。重點犯罪的特征。難點加強自我防范,遠離違法犯罪。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溫故知新違法行為的類別認真回答,發表自己的看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出今天的主題《預防犯罪》。講授新課一、了解罪與罰新聞鏈接:瘋狂叫囂要“弄死民警”自食惡果身陷囹圄思考:什么是刑法?1、刑法的含義和地位展示: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對我國現行刑法作出修改,以便更好地適應預防和懲治犯罪的需要。歸納:①作用: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刑法修正案十一將第四百三十一條第二款修改為:“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②內容: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處什么樣的刑罰。2021年9月29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陳立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公開宣判。上海二中院認為,被告人陳立偉肇事后為逃逸,明知其行為會造成嚴重后果,仍駕駛機動車在城市道路上持續高速行駛、多次變道及沖闖路口紅燈,嚴重危害公共安全,造成多人傷亡及財產損失,其行為已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據此,對被告人陳立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思考:陳立偉的行為是一種什么性質的行為?為什么他會被判處死刑?犯罪的含義及基本特征是什么?(重點)小結:(1)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違法行為對社會的的危害性不大,情節輕微,而犯罪對社會危害性很大,情節嚴重。(2)觸犯的法律法規不同。一般違法行為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是違反了刑法。(3)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一般違法行為不受刑罰處罰,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思考:陳立偉被判處死刑,并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說明了犯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②種類: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出示刑罰的分類。快速搶答討論并回答:根據所學知識分析上述判決書,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刑法”與“刑罰”相同嗎?溫故知新:違法行為有哪些?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的區別:二、加強自我防范合作探究1、陳某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2、陳某從“品學兼優”逐漸到陷入犯罪的深淵,這給了我們什么警示?小結: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盡管法律規定人到了一定年齡實行嚴重危害社會行為才可能構成犯罪,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年齡小實施犯罪行為了不要緊。得出結論: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展示“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的對比,讓學生明白:1.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之間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2.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如果不及時改正,發展下去就可能導致犯罪。得出結論: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總結歸納: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遠離犯罪?你知道嗎:今年6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實施。為更好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宣傳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職責,甘肅檢察機關制作微動漫《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法之名,保護少年的你!播放視頻請你就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提出合理化建議?學生齊讀學習目標學生根據自主學習問題提示,看課本,標疑難點學生看書思考問題學生看材料思考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學生回答問題結合圖片與文字,思考分析問題學生思考并回答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思考看圖思考問題學生發表看法,分析歸納得出:未成年人應加強防范,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學生認真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關知識,并反思自己身上的不良行為。通過引入學生喜愛的節目《一站到底》,在小組間展開法律知識PK,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寓教于樂,同時掀起了本堂課的小高潮。通過請獲勝者分享經驗的方式,能產生榜樣影響力量,有利于在學生中營造對違法行為知識的學習熱情。通過引入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典型案例,鼓勵學生合作探究發現生活中的類似案例,分析歸納出犯罪的特征,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一名中學生因交友不慎一步步走上違法犯罪的典型案例,不僅能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能很好的起到警示作用。通過分析行為軌跡和危害,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引起學生對自己行為的反思,為后面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通過對觀點的辨析,不僅讓學生明白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來自身邊的四大保護也有不到位不及時的可能,最重要的是青少年要加強自我防范。通過層層設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課堂小結學生分小組比賽,對本節課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板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2預防犯罪(知識清單)1、刑法的作用和內容?(1)作用: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內容: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2、犯罪的含義?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3、★犯罪的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4、★犯罪的基本特征之間有什么關系?①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②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③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④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它們共同構成了區分罪與非罪的標準。【說明】雖然出現在相關鏈接部分,但選擇題經常把特征與對應的話顛倒來說,比如用下列錯誤觀點:“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另外,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是嚴重社會危害性,“嚴重”二字也不可少。5、刑罰的含義?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6、★刑罰的種類? 【說明】雖然在相關鏈接,但同樣很重要【特別注意】行政拘留、罰款適用于行政違法行為。拘役、罰金適用于刑事違法行為(犯罪)。7、★青少年應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①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此處可用杜絕,特別注意)③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說明】P55相關鏈接的刑事責任年齡也應該了解【知識點撥】P56“不良行為”與“嚴重不良行為”的區分不良行為屬于不道德行為,嚴重不良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2預防犯罪.ppt 5.2預防犯罪教案.doc 5.2預防犯罪知識清單.doc 【六一特輯】微動漫: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mp4 六一普法必看動畫:真·神仙隊友來了,助你勇闖“少年谷”!.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