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氣球怪象——教學設計1.涉及新課標知識概念:3.4.5知道空氣是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種物質,可以被感知3.4.5氣球之所以能夠撐起來是因為里面有空氣5.4.2知道彈簧、橡皮筋以及氣球在拉伸時會存在彈力。2.問題設計問題1:夾子松開后,氣球大小會如何變化?(紅色氣球比藍色氣球大)答:紅色氣球越來越大,藍色氣球越來越小。問題2:夾子松開后,氣球大小會如何變化?(藍色氣球比紅色氣球大)答:藍色氣球越來越大,紅色氣球越來越小。問題3:為什么大的氣球越來越大,小的氣球越來越小?答: 氣體壓強在其他條件一樣時,體積越大壓強越小,所以小氣球壓強大,大氣球壓強小,而整體將趨于壓強相同,所以大氣球越來越大,小氣球越來越小。《氣球怪象》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①知道空氣是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種物質,可以被感知②氣球之所以保持平衡是因為內外壓力大小一致③知道彈簧、橡皮筋以及氣球在拉伸時會存在彈力。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生活經驗對氣球大小變化進行猜測判斷產生認知沖突②通過動手實踐認識到氣球大小的變化規律3. 情感、態度、價值觀①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律的。②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度③懂得經驗主義的不可靠性和實踐的重要性教材分析 重點 從氣球大小變化中總結出變化規律難點 能夠從科學角度理解并解釋氣球大小變化的原因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新課導入(情境導入)(2min)二、新課教學(一)實踐初觀察(2min)(二)實踐操作(6min)三、規律總結(2min)四、視頻解疑 1.情境導入:同學們,大家生活中都吹過氣球,有同學能說說吹氣球的時候都有哪些感受嗎?2.提問:那有沒有同學能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看:什么樣的氣球好吹呢?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大家都說的很好,那么有了這些經驗我們一起來進入今天的實踐學習,看看氣球有什么“奇怪的現象”1.看一看同學們一起看看我們今天的課要用到哪些實驗材料(出示圖片)沒錯,今天我們要用到兩個氣球,兩個夾子,還有一個空心塑料管,給大家20s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以上材料。1.吹氣球:接下來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把兩個氣球分別吹起來,要求:紅色氣球大,藍色氣球小2.夾氣球:拿出木夾將兩個氣球的開口處分別夾緊3.套氣球:將兩個氣球的開頭分別套在空心塑料管的兩端4.取夾子將兩個木夾子同時取下,你看到了什么?(取下前猜猜看)教師提問:和你預測的現象一致嗎?為什么大的越來越大,小的越來越小呢?我們再來試試看重復實踐操作:1-4(紅色氣球小,藍色氣球大)猜猜看:這一次會發生什么?是紅色氣球接著變大還是藍色大氣球會變大呢?提問: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請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氣球什么情況下易爆炸?2.氣球皮被拉伸時候會產生什么力?3.氣球皮的彈力和大氣壓有什么關系?外部氣壓 +收縮彈力=內部氣壓觀看氣球怪象視頻,解答你的疑惑,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嗎?延伸:請大家課后演示這個實驗給你的父母看看,看看他們是不是也會被生活經驗所欺騙呢? 學生1:有的氣球好吹,有的不好吹學生2:吹多了會腮幫子痛學生1:舊的氣球好吹,新的不好吹學生2:吹之前先把氣球拉一下好吹學生3:大的氣球好吹,小的氣球不好吹學生1:氣球、夾子、學生2:紅藍兩色氣球、空心塑料管學生準備好實驗材料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完成實驗操作1. 2. 3. 學生重復實驗操作:學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并進行討論猜測學生觀看視頻 從生活切入,讓學生能更快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激發學生辯證思考,能從多個角度去思考氣球容易吹起來的原因并為后面的實驗做準備通過觀察實驗到學生的自主實驗能有效提升課堂效率并促進學生有效實驗將課堂還給學生,更多的讓他們自己動手和思考,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問題導向提示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得出:大小氣球彈力不一樣導致內部壓力不同的結論促進學生與父母間的學習交流和情感溝通一、新課導入(復習導入)(2min)二、新課教學(一)皮影戲初探(5min)(二)小組匯報展示(15min)三、深入實驗探究(10min)四、總結歸納(3min)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聲音知道聲音的速度高達340m/s,那大家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速度比聲音更快嗎?光是我們生活中常見也最神秘的物質看得見卻摸不著,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光的一些秘密。引出新課:光!視頻激趣:教師播放有趣的皮影戲視頻。教師:剛剛大家看到了一幕有趣的皮影戲。皮影它是中華歷史文化瑰寶,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那么現在請拿起你們小組的皮影材料也嘗試去演奏一曲精彩的皮影戲:(溫度:了解皮影傳統文化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去傳承文化)1.教師組織學生小組上臺進行皮影戲故事展示(教師需要在一旁協助學生小組進行輔助指引)(10min)2.請大家觀看其他小組表演的同時思考一個問題:①影子是怎么產生的?小結:影子的產生需要光、遮擋物和屏。3.有哪些東西可以發光呢?引導學生認識光并學會分辨光源。(5min)1.出示圖片并提問:小小的貓能產生大大的影子,一只手可呈現出多種手影。物體產生影子的大小、長短、方向以及形狀是固定不變的嗎?又和什么有關呢?2.實驗:請大家拿起手中的手電筒和道具再探索探索,看看哪一組能最快發現影子變化的秘密。(強調不能用手電筒激光筆照射同學的眼睛:安全教育)(力度:責任擔當,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驗安全習慣)3.請學生代表上臺演示揭示影子的秘密(一個小組只能揭示一個規律:方向、長短、大小)1.光源的定義2.影子產生的條件3.影子的變化規律①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②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③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學生回顧思考并回答教師問題學生觀看皮影戲視頻并按照教師的指引各根據組內的人數結合手中的皮影材料完成組內職責分工進行皮影戲的創作。(美度:敢于進行美的創新。學生能夠結合小組實際對課本上出現的傳統故事或歷史故事進行創作性的故事改編創新并進行故事演出)各學生小組根據組內皮影故事選出4-6名成員上臺進行本組的皮影戲展示。(力度:善于合作,引導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組內角色分工,共同完成小組活動)預設:學生:太陽、手電筒、電燈……預設:學生1:不是固定不變的,和手擺的形狀有關。學生2:要有光,還要有皮影材料。學生小組帶著問題進行小組實驗去進行影子規律的探究實驗。發現影子變化規律的學生小組代表上臺展示。學生跟著教師一起回顧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對知識進行梳理。 視頻激趣,通過皮影戲視頻點名主題,并鼓勵學生進行藝術創作創新。通過小組合作在演繹皮影故事的過程中讓學生去初步的接觸了解影子,并掌握皮影戲的基本操作方法。通過啟發性的提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提升他們的交流表達能力與傾聽的習慣。通過總結回顧,便于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促進他們形成整理的習慣。五、鞏固提升(力度:知識鞏固)六、游戲拓展 判斷題1、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所以月亮是一個光源。( )2、只要有光,就會有影子。( )3、從不同角度用手電筒照射某物體它的影子形狀大小不同。( )4、影子方向和光照射位置無關,但長短和光源位置有關。( )5、螢火蟲也是光源。( )選擇題1、下列物體是光源的是( )。A、太陽 B、月亮 C、鏡子2、物體影子的方向與( )有關。A、同一光源從不同的方位照射 B、同一光源同一方位的不同距離照射3、用手電筒從不同角度照射長方形小木塊,木塊在墻上的影子( )。A、相同 B、不同 C、都不是4、用手電筒從上面和側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產生的影子( )。A、形狀相同 B、形狀不同 C、方向相同5、用手電筒照射距離墻面不同遠近、長短相同的物體,所產生的影子( )。A、長短相同 B、長短不同 C、方向不同影子游戲拓展,通過下達不同的手影指令,在變化手影大小、形狀的游戲過程中鞏固學生對影子變化規律的掌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