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公開課】六年級上冊《最后的姿勢》精品教學示范課(視頻實錄+課件+教案+反思+文字實錄)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公開課】六年級上冊《最后的姿勢》精品教學示范課(視頻實錄+課件+教案+反思+文字實錄)

資源簡介

(共3張PPT)
執(zhí)教:古鎮(zhèn)鎮(zhèn)古二小學 邱波
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搖晃起來!地震!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學們迅速沖出教室,往操場跑去。
廢墟 坍塌 塌陷 塵埃
震撼 詮釋 生死攸關(guān)
妙語連珠 大公無私
師德靈魂 愛與責任
代雜背
沐類
e
V3W UY2008年感動中國提名人物 頒獎詞:他以師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師的職業(yè)操守,以自己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他那張開的雙臂,是一雙恪盡職守、充滿無私大愛的雙臂。當大災(zāi)到來時,那雙手臂不是急于尋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堅強不屈地擔負起保護學生的職責。我們都會牢記他那永恒的瞬間。
次N三w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最后的姿勢》
——蘇教版第11冊第二單元第6課教學實錄
中山市古鎮(zhèn)鎮(zhèn)古二小學 邱波
(師生問好)
一、背景導(dǎo)入,初入情境
1、板書課題,指導(dǎo)看圖片(書上的兩幅),感受大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zāi)難
老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請齊讀課題。
學生:第6課《最后的姿勢》
老師:讀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些什么?或者有什么問題。
學生1:讀了課題,我想知道這篇課文里所講的姿勢是怎樣的?
老師:真好!這個同學提的問題很好,誰繼續(xù)說。
學生2:我想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最后的姿勢?
老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認真觀察課文中的兩幅插圖。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3:我看到了第一幅圖是汶川地震中的一幅圖片。
學生4:我看到了一位老師撐著課桌,課桌下面有幾個學生。
學生5:我看到這應(yīng)該是講汶川地中的故事,不僅有地震后倒塌的房屋,還有地震后受傷的老師和同學。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老師:同學們很會觀察,特別表揚剛才積極發(fā)言的同學。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是介紹一位在“5·12”汶川地震中犧牲的教師,這位老師的名字叫做譚千秋。大家打開課本,大聲地讀一遍課文。爭取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好嗎?
(學生自由大聲讀課文,教師巡堂。)
老師:大家已經(jīng)把文章讀完了,大家看看,林嘉誠同學老師請他站了起來,為什么?因為他坐的最好,讀得最認真,他是在用心讀書。問問林嘉誠,通過剛才的讀書,你讀讀懂了什么?
林嘉誠:我讀懂了在“5·12”地震中,眼看教學樓倒塌了,還有四個學生沒有跑出去,譚千秋老師馬上把他們拉到課桌底下,用身體護住四個學生,四個學生生存下來,而他自己卻犧牲了。
2、生字詞教學
老師:給點掌聲!其實剛讀了一次課文,可能還有些字大家有點困難。請看大屏幕,看看這些詞語,能一口氣讀下來的就是天才。誰來試一下?
林啟邦:廢墟 坍塌 塌陷 震撼 詮釋 生死攸關(guān) 妙語連珠 大公無私 師德靈魂 愛與責任
(學生自由鼓掌)
老師:不簡單,這就是不簡單,一口氣把這些詞讀完。而且都基本讀準確了。誰接著讀讀。
饒建鐘:一口氣讀完詞語。
老師:讀得挺好的,就是太快了點,有個字讀得不夠標準。
學生:他把“師德靈魂”里的“師”念成了“絲”。
老師:哦,那是我們翹舌音和舌尖音不分。同學們一齊來讀讀這些詞語。
(學生齊讀)
老師:前面兩個字的詞語讀得很好,后面四字詞語讀得就不夠好了,有點唱讀。哪個同學可以讀給同學們聽聽?
(一學生聲音洪亮,很有語感的作了一次示范朗讀。)
老師:讀得不錯,請坐下,這樣,一個同學領(lǐng)讀,他讀一遍,大家讀兩遍,老師說過,要認識這些生字,必須見過幾次面,多讀幾遍,多記幾遍就基本記住了。
3、觀看3分鐘地震視頻
(學生領(lǐng)讀)
老師:這次讀得比剛才好多了。生字寶寶解決了,我們再回到課文里,這次大家想“5·12”地震發(fā)生時,當時的情況怎么樣?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表達一下,當時的感受。
學生:房子搖晃的越來越厲害,外面的塵埃騰空而起。
老師:大家想不想看看“5·12”地震時的真實情況,請看當時拍到的錄像片段。
現(xiàn)在你們就是譚千秋老師的學生,咱們回到“5·12”地震的現(xiàn)場。
(播放一段3分鐘的錄像)
4、學生談感受
老師:同學們,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
學生:剛才我看到了有一所學校發(fā)生了地震,很多學生跑不了,有很多同學壓在了廢墟下面。
學生:我看到了一位穿黃衣服的老師為了救她的學生,被水泥板壓在了下面。
學生:我看到了樓房塌陷,有學生壓在里面,逃不出來。
三、指名讀課文
老師:其實剛才大家看到的錄像跟我們書本描寫的差不多一樣的內(nèi)容,請同學們再回到書本,我想請個別同學們串讀一次課文,指名12位學生,每人讀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有不懂的或者感動你的句子拿出筆來畫下來。
(12個學生朗讀課文)
老師:哪個同學來評一評,剛才的同學讀得怎樣。
學生:楊青青讀到“四位同學”的“四“字讀成了翹舌。
學生:我覺得11個同學讀得都很好,就是林俊榮同學讀到“水泥板重重的砸下來”那個地方讀得不流利,我希望他以后可以讀好來。
林俊榮:謝謝何玉婷同學,我以后會讀得更好的。
   (全班不由自主地鼓掌)
老師:剛才有評委說楊青青第四自然段讀得不是很好,我們能不能一起讀讀第四自然段。老師開個頭,一齊讀。
全體學生一起很有節(jié)奏的讀第四自然段。
四、梳理文章脈絡(luò)
老師:集體的力量就是大,12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幾個部分?看看作者當時是怎么想的,想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大家先想一想。
(學生默讀思考)
林啟邦:第1段為第一段;2—7自然段為第二段;8—11為第三段;12自然段為第四段。
老師:能用最簡單的詞語概括各個段的意思嗎?
劉穎琪:第一段是講“上班”;
第二段講“護生”;
第三段講“震撼”;
第四自然段講“贊頌”。
老師:一邊引導(dǎo)一邊板書。同學們體會的真好!
五、學習第一部分
老師:譚千秋是一位……
學生:他是一位老師,一位愛生如子的老師。
學生:他是一位盡職的父親。
老師:課文是怎樣講的。
學生:他一大早就起來為女兒洗漱完,帶女兒出去散步。 
老師:你體會到談老師的什么?
學生:他很愛他的小女兒。
老師:大家一起把這段讀讀。
(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老師:其實地震來臨之前有什么預(yù)兆嗎?
天文:天氣陰沉沉的。
老師:這是什么描寫?
學生:這是環(huán)境描寫。
老師:譚老師是一位好老師,是一位好父親,他的課還講得特別好,那天他給學生講什么課呢?
學生:講“人生的價值”。
老師:人生的價值是什么?
啟邦: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
老師:你們能體會大公無私,為他人著想,為集體、國家著想的意思嗎?在譚老師看來,這就是……
學生:人生的價值。
老師:人生的價值就是……
學生:人生的價值就是大公無私,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
六、指導(dǎo)學生描紅生字
老師:課上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差不多了,最后一點時間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33頁,把課文的生字描描紅,看誰坐得最端正,字寫得最好!注意做到“頭正、肩平、臂開、腳安。”(音樂《生死不離》)
   老師巡堂,學生描紅生字。
          《最后的姿勢》第二課時
一、檢查、讀書、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譚千秋 吱吱聲 坍塌 廢墟 生死攸關(guān) 詮釋 師德靈魂
老師: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了第6課《最后的姿勢》,誰能告訴老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俊榮:我知道了譚千秋老師在地震時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
穎琪:我還知道譚千秋不僅是個好老師,還是個好爸爸。
老師:老師還想檢測一下同學們,誰能夠把這些詞語大聲準確的讀出來。
包舒揚:(讀詞語)
全班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
老師:請男同學讀一次。
男同學響亮地讀詞語。
老師:有一個詞“生死攸關(guān)”,怎么理解。
廖鑫:是指生死之間的選擇
健偉:是指生死之間的思考。
老師:理解的不錯,最好辦法是
學生:查字典
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
學生:問同學、老師、家長
二、品課題——“最后的聲音”
老師:這篇文章的題目是……
學生:《最后的姿勢》
老師:為什么是最后的姿勢?
學生:因為這是譚千秋老師在地震發(fā)生那一刻,他保護學生而犧牲時的姿勢。
老師:在地震來臨時的情況怎么樣的?大家找找相關(guān)的段落。
天文:“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
老師:請坐,找到非常準確。這是譚老師留給我們最后的什么?
學生:這是譚老師留給我們最后的喊聲。
學生:最后的聲音。
老師:大家觀察一下,這段話有多少個感嘆號?
學生:四個。
學生:五個感嘆號。
老師:剛才天文已經(jīng)讀了一遍,誰可以讀得比天文好,誰來挑戰(zhàn)一下。
林啟邦讀讀看。
掌聲
老師:他讀得的確比天文好。他讀出了什么?
學生:他讀出來情況的危急。
老師:可以用一個什么次來形容一下當時情況的危急?
學生:迫在眉睫
學生:十萬火急
學生:千鈞一發(fā)
……
老師:誰能再來試試,把當時情況的危急通過你的讀來表現(xiàn)出來。
穎琪:“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熱烈掌聲)
老師:我從掌聲中聽出了當時的情況的危急。當時譚老師來不及多想,如果可以想,他會想到什么?
學生:想到他的女兒,他的同事、他的妻子、親戚朋友
老師:但是容不得他多想,他也不能多想,馬上對同學們喊……
全體學生:“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老師:誰再來讀讀譚老師說的話。
林嘉誠:深情地朗讀
(熱烈掌聲)
老師:大家一起試試。
(集體讀)
三、“最后的動作”
 老師:課文有好多處地方是寫到“最后的姿勢”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相關(guān)的句子。
  學生默讀課文。
  林雅婷:“譚老師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四個學生”
  老師:找得很好
  老師:他首先是……接著是……最后是 ……
  老師:為什么要拉?
  學生:因為這幾個學生當時已經(jīng)很害怕,不知道怎么辦,所以要拉。
  老師:這時的學生已經(jīng)六神無主。老師沒時間喊,只能隨手拉!
  老師:為什么要撐?
  學生:桌子底下有四個學生,不讓倒塌的樓板砸到學生。
  老師:為什么要護?
  學生:因為當時地震,除了樓板壓下來,兩側(cè)的磚頭、其他雜物會傷害學生,譚老師寧可自己被壓、自己被砸,也不要傷害學生。
  老師:大家做做譚老師的三個動作。(全班學生做動作)
  老師:請同學們把這段話讀讀。
(學生齊讀)
老師:除了這一處,其實這就是譚老師最后的什么?
學生:最后的動作
老師:還有描寫最后的姿勢的嗎?
學生:“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
老師相機板書。
老師:同學們動情地把這段話讀讀。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
老師:這處地方其實就是寫譚老師最后的……
學生:最后的動作。
四、最后的姿勢
老師:除了這個地方是寫譚老師最后的姿勢的,還有其他地方嗎?
學生: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
學生: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 趴在課桌上 后腦被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
  老師:為什么譚老師的后腦深深凹了下去。
  學生:因為譚老師用身體撐在課桌上,
  老師:這是什么姿勢?
  學生:這是詮釋了愛與靈魂的姿勢。
  學生:這是大公無私的姿勢。
  學生:這是英勇的姿勢。
  學生:只是為他人著想的姿勢。
  學生:這是舍己為人的姿勢。
  學生:這是生死攸關(guān)時所做出的驚天動地的姿勢。
  學生:這是偉大的姿勢。
  學生:這是愛與希望姿勢。
  老師:我們再讀讀這句話。深情的、帶著對譚老師的崇敬的心情讀。
  老師:這是誰說的話?
  學生:這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譚老師的救援人員說的話。
  老師:他是怎么說的
  學生:這個救援人員是滿含熱淚說的,而且永生難忘。
  老師:什么是永生難忘
  學生: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老師:學生動情地朗讀。
  老師:還有誰在回憶了譚老師?
  學生:“地震時,譚老師飛身撲到了我們的身上。”
  老師:誰能飽含深情的讀讀這個學生說的話。
   (指名學生朗讀)
  老師:譚老師有沒有時間逃離現(xiàn)場
  學生:……
  老師:譚老師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
老師: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為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
  五、播放一組圖片,配上音樂,詩朗誦
   老師:這有一組是關(guān)于譚老師的圖片
(《生死不離》響起,播放一組關(guān)于譚老師的圖片,配老師激情的詩朗誦。)
 老譚,我?guī)湍悴粮缮砩系哪喟?br/>你走了,咋辦哪?
我要爸爸
別哭,孩子
爸爸去哪了
老師,我們永遠向您
師兄,您走好
大娘大叔舍不得你呀
母校以你為榮
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英雄千秋,大愛師魂
老師,我們年年都來看您
千秋,你安息吧
  老師:假如你是被救的學生之一,在譚老師的追悼會上,面對著譚老師的遺像,你會說什么?
  學生:謝謝老師給與我第二次生命:
  學生:譚老師,你真?zhèn)ゴ螅谏镭P(guān)時候,你把生的希望留給我們,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你真是我們的再生父母啊!
  學生:譚老師,謝謝你,我的生命是你給的。
  學生:譚老師,謝謝你,如果沒有你,我們會每年都來拜祭您!
  學生:老師,我永遠謝謝你,我會用優(yōu)異的成績報答您。
學生:譚老師,謝謝你,你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六、升華感情,深化主題
  老師:其實譚老師的事跡感動了世界很多人,齊讀最后一段。
  (學生激情讀最后一段)
老師: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板書)
老師:“千秋”在這時一語雙關(guān)。
學生:指譚千秋老師
學生:指千年萬年,談老師的精神前年萬年
老師:譚老師什么精神流芳百世?
學生:譚老師舍生忘死的凈勝流芳百世。
學生:譚老師大公無私的精神千年萬年,我們不會忘記。
學生:譚老師愛生如子的凈勝留在我們心中。
老師:譚老師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七、總結(jié)全文
老師:這究竟是什么姿勢。
學生:這是大公無私的姿勢。
學生:這是舍己為人的姿勢。
學生:這是舍生忘死姿勢。
……
老師:譚千秋老師是2008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提名者,老師念頒獎詞。
老師:課的最后布置一個作業(yè),收集英雄行為,收集“5·12“地震中資料在班級里召開一個英雄事跡報告會。
下課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0 頁 (共 10 頁) 版權(quán)所有@21世紀教育網(wǎng)精品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
課 堂 教 學 設(shè) 計 表
單位(學校) 丹陽市導(dǎo)墅中心小學 授課時間 10月27日
教學內(nèi)容 《最后的姿勢》 設(shè)計者 姚 澄
課程名稱 授課班級 五
學情分析 1、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基本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初步感知了譚千秋老師的精神。2、學生由于沒有切身的體會,對文本情感的深入品讀有一定難度。3、學生對環(huán)境描寫和側(cè)面烘托的寫作手法沒有接觸,理解有一定難度。
設(shè)計理念 1、讓課堂成為學生和文本交流的平臺。2、以讀促講,讓學生在文本品讀中走進文本,走進人物。3、合理運用課外補充材料,輔助文本教學。
課程資源 1、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離我們時間并不遙遠,學生記憶較深刻,電視等媒體對此渲染較多,對學生學習本課有著較大幫助。2、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文字、圖片、視頻等。3、課文文字樸實,課外有較豐富的補充材料,能較好的引導(dǎo)學生進入情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理解“最后的姿勢”的內(nèi)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3、能夠體會環(huán)境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zhì)的作用,學習側(cè)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理解“最后的姿勢”的內(nèi)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主要學習活動 1、通過重點字詞有感情朗讀,讀中感悟。2、比較閱讀。3、通過表演理解詞語。3、小練筆。
教 學 流 程 一、導(dǎo)入新課昨天我們讀了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生活中的譚老師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生交流)生活中我們的譚千秋老師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當他面臨突如其來的5.12大地震的時候,這個普通的老師留給我們的又是什么,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共同去走近我們的譚千秋老師,共同去感受那定格譚老師生命的——最后的姿勢。(齊讀課題)二、緊扣“最后的姿勢”感受人物品質(zhì)。1、譚老師最后的姿勢是怎樣的?請同學們讀課文找出描寫譚老師最后的姿勢的語句,并劃下來。(生交流、課件出示)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過渡:課文中寫到譚老師最后的姿勢的地方一共有三處,今天我們就循著課題,圍繞這最后的姿勢來走近我們的譚千秋老師。2、深入理解,感受品質(zhì)A: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1)指名讀。(2)劃一劃譚老師這最后的姿勢里有幾個動作。拉、撐、護(板書)再讀(著重注意動詞)(3)演示理解“撐”“拉”和“護”我們比較容易理解,我們來看看這個“撐”,什么樣的姿勢叫做“撐”?(請學生上臺演示、學生點評)在演中評,在評中感受譚千秋老師的品質(zhì),在感受后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訓(xùn)練。教師小結(jié):這簡簡單單的一拉一撐一護,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動作(板書:動作),撐起的是(一片生命的天空),護住的是(四個學生的生命),付出的卻是(自己寶貴的生命)。(4)再讓我們來聽聽譚老師留給我們最后的聲音。(課件出示)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句子朗讀訓(xùn)練,讀出情況的緊急,讀出譚老師的鎮(zhèn)靜。)(5)譚老師是在什么樣的情況給我們留下了這最后的聲音、最后的姿勢?(引導(dǎo)出示環(huán)境描寫,通過朗讀體會環(huán)境的危急,理解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天空陰沉沉的。 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
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并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
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的砸下來,樓房塌陷了……。
(課件出示,學生朗讀)這四句話的順序能不能換一換?(不能,情況越來越危急。)你怎么知道情況越來越危急的?(學生根據(jù)理解有感情的朗讀。個別讀,教師及時點評)(6)反復(fù)誦讀,加深體會。當碎裂的磚塊砸下來的時候,(引讀)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當水泥板重重的砸下來的那一刻,(引讀)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當樓房最終塌陷的瞬間,(引讀)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7)教師小結(jié):情況越危急,就越能烘托出譚老師的品質(zhì),也正是因為譚千秋老師的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所以人們深情的贊頌譚老師——英雄不死,精神千秋!(8)補充閱讀,加深人物感受。讓我們跟隨一段資料去真實的感受地震中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出示補充材料,教師配樂朗讀介紹。)正當譚老師指揮同學們往操場跑去時,后面的同學喊了一聲:“教室里還有幾個同學……”聽了這句話,譚老師一驚,馬上轉(zhuǎn)身,不顧危險再次從三樓返回四樓。在四樓,他看到教室里還有正嚇得大哭的劉紅麗等四名同學,便連忙對著他們大聲說:“不要哭了!快出來跟著我下樓!”然而就在此時,已經(jīng)搖了約1分鐘的大樓中間突然裂開一條長長的縫,樓體裂成兩半,逃生路的路斷了,譚老師連忙叫學生躲在課桌下。由于太驚慌,學生們躲進桌子下面時,竟然將課桌擠翻了。眼見頭頂?shù)乃囝A(yù)制板隨著教學樓的震動發(fā)出可怕的“嘎嘎”聲即將掉在孩子們的頭上,譚老師奮不顧身地撲上去扶正課桌,并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學生。就在此時,樓上的水泥預(yù)制板塌了下來了,壓在了譚老師身上…… “不要害怕,一定要冷靜,要沉住氣等待救援。堅持,只要堅持就有生還的希望!”譚老師鼓勵著學生們,但是劉紅麗他們發(fā)現(xiàn)老師的聲音越來越弱了。原來,譚老師的手給水泥板壓住了,右手臂被一塊水泥板砸得血肉模糊。譚老師的血一滴一滴地落在身下學生的臉上,幾個學生嚇得哭起來:“譚老師,你是不是受傷了啊?”譚老師硬撐著說:“我沒事,放心吧!我鼓勵你們一定要堅持,我當然就更得堅持了!記住我的話,你們一定要互相鼓勵、一定要堅持啊!不論什么時候,永遠不要放棄。” 劉紅麗他們后來才明白,譚老師其實是拼盡自己最后的一絲力氣給他們打氣。他怕自己真實的狀況會嚇著學生,讓學生更添恐懼,就一直硬撐著,每隔一段時間,便鼓勵學生堅持下去,不要放棄。又一波大的余震發(fā)生了,他們再次驚慌地哭喊起來。他們哭喊了一會兒之后,突然發(fā)現(xiàn)了異樣——譚老師沒有再安慰大家,叫大家鎮(zhèn)靜…… B、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1)13日22點12分,當救援人員扒開一層層瓦礫,搬開一塊塊磚頭,抬走一塊塊水泥板后,終于發(fā)現(xiàn)了譚老師,(引讀)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2)現(xiàn)在譚老師的姿勢是怎么樣的?(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引導(dǎo)學生質(zhì)疑:剛才是譚老師的姿勢是雙手“撐在”課桌上,現(xiàn)在成了“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從這“撐在”到“趴在”,你想到了什么?小練筆:從這“撐在”到“趴在”我想到:____________(學生練筆,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譚老師的偉大。)(3)教師誤讀,體驗感悟(教師范讀,提醒學生注意)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用身體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交流理解為什么要用“死死地護著”?(4)這位第一個發(fā)現(xiàn)譚老師的救援人員是眼含熱淚的說這句話的,這熱淚中包含著什么?(根據(jù)學生回答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你就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譚老師的救援人員,你眼含熱淚的向身邊的人們說:(引讀)“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你就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譚老師的救援人員,你熱淚盈眶的和我們大家說:(引讀)“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譚老師誓死護衛(wèi)學生的形象,讓他永生難忘,也讓我們——永生難忘!是啊,怎能忘?不敢忘?(5)地震結(jié)束了,四個學生獲救了,看著已經(jīng)逝去的譚老師,想到自己的生命是譚老師用他那51歲的寶貴生命換來的,獲救的學生這樣回憶:(出示、引讀)“地震時,眼看教室要倒,譚老師飛身撲到了我們的身上。”好一個——(引說)飛身撲!這飛身一撲,( );這飛身一撲,( );這飛身一撲( )。讓我們和獲救的學生一起深情的回憶:(引讀)“地震時,眼看教室要倒,譚老師飛身撲到了我們的身上。”(6)每當回憶起譚老師,他的同事們總是十分感慨,一位老師這樣說:(出示指名讀)“如果要快速逃離現(xiàn)場,論條件,老師離門口最近,最有可能離開。但在生死攸關(guān)的一刻,譚老師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是啊,他把自己生的機會給了學生,用自己的身軀為學生撐起了一片生命的天空。(7)四十個小時前,他正為疼愛的女兒梳洗打扮,早早地來到學校上班。三十二個小時前,他正為學生們講課。三十一個小時前,他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四個學生。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永遠離開了人間……你有什么想對譚老師說的嗎?(學生練說:譚老師,我想對你說……)(8)教師小結(jié),反復(fù)贊頌:同學們的一句句話都帶著對譚老師的敬佩,帶著感動,飽含著深情,姚老師要說的只有八個字: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C、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1)在學生眼里,譚老師講課繪聲繪色,不僅妙語連珠,而且很有幽默感。譚老師從教26年以來,不僅教學成績顯著,被評為特級教師,而且還非常愛學生,在校園里看到一塊小石頭都要撿起來,生怕學生們在玩耍時受傷,因此他也被同事們譽為“最疼學生的人”。然而同學們再也聽不到譚老師的聲音了,講臺上再也見不到那個充滿活力的身影了。(課件出示,引讀)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2)理解“最后的姿勢”: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張開雙臂,護住學生就概括了譚老師最后的姿勢,在你的心中譚老師最后的姿勢是怎樣的?(課件出示)譚老師________張開雙臂,_________護住學生,這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如果把他那張開雙臂,護住學生的姿勢定格為他生命最后的姿勢的話,你覺得這姿勢是怎樣的姿勢?讓我們再次記住譚老師那最后的姿勢!(齊讀)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3)大災(zāi)有大愛,譚千秋一個普通的老師,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師,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人們贊頌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三、理解課題,升華情感,拓展延伸1、讓我們再次來回顧譚老師最后的姿勢(出示,指名朗讀),現(xiàn)在你知道課文為什么要以《最后的姿勢》為題嗎?(反復(fù)點題,加強情感)2、分組讀三次姿勢、齊讀課題。以下部分根據(jù)時間調(diào)控:3、汶川大地震是一場百年不遇的災(zāi)難,人在自然災(zāi)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堅強和人間的大愛是光彩奪目的。在災(zāi)難突然降臨之時,可愛可敬的人們演繹了一個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譚千秋老師是其中之一。讓我們在音樂聲中一起來回憶那些熟悉的身影。(播放視頻《地震中的英雄老師》,并作簡單介紹。)4、希望同學們永遠不要忘了這些可親可敬的人,課后可以多去了解一下他們的故事,把他們的故事講給你們的同學聽,講給你的朋友聽,講給你的家人聽,讓他們的感動更多的人,讓他們在更多人心中種下愛的種子,讓他們?yōu)楦嗳说那靶性黾觿恿陀職狻?
課堂作業(yè) 搜集抗震救災(zāi)的動人事跡,講給朋友、家長聽,如果可以的話可以開一個故事交流會。
PAGE
9(共25張PPT)
執(zhí)教:古鎮(zhèn)鎮(zhèn)古二小學 邱波
譚千秋 吱吱聲
坍塌 廢墟
生死攸關(guān) 詮釋
1
2
3
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搖晃起來!地震!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學們迅速沖出教室,往操場跑去。
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
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為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
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
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為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
63
蔡昊野
1號
在譚千秋老師的追悼會上,面對著譚
老師的遺像,假如你是獲救的學生之一,
你會說:
譚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師,他用自己51歲寶貴的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人們贊頌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2008年感動中國提名人物
頒獎詞:他以師者的本色展示
了人民教師的職業(yè)操守,以自
己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
的師德靈魂。他那張開的雙臂,
是一雙恪盡職守、充滿無私大
愛的雙臂。當大災(zāi)到來時,那
雙手臂不是急于尋求自身的生
命,而是堅強不屈地擔負起保
護學生的職責。我們都會牢記
他那永恒的瞬間。
作業(yè)布置:在“5.12”汶川大地震災(zāi)害中,還有許許多多像譚千秋老師這樣的英雄行為,請收集當年抗震救災(zāi)的動人事跡,召開一個英雄故事會。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語文課,想說愛你不容易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
我從接受任務(wù)上《最后的姿勢》,神經(jīng)一直繃得緊緊的,必須全心以赴。上課的過程就是對自己鍛煉的過程、磨礪的過程。《最后的姿勢》與其說是一次研討課,還不如說是一次“公開課”,因為我知道之前我上過一節(jié)比較成功的心理健康團體輔導(dǎo)課,而語文課這些年來卻很少在這么多老師的面前展示。
現(xiàn)在已經(jīng)試教過兩次了,有成功的興奮,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先找找優(yōu)點來自我安慰一下:
1、挖掘出了情的根源
《最后的姿勢》一課,從第一次接觸課文,經(jīng)驗告訴我必須抓“情”,如果學完了這篇課文學生都無動于衷的話,那我的課時失敗的。于是我緊扣文章的主旨“最后的姿勢”——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我深刻地挖掘這一姿勢的內(nèi)涵。我問孩子,如果這一個姿勢用一個字來表達用什么字可以概括?如果這一個姿勢用一個詞語表達,這是什么樣的姿勢?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這是希望的姿勢!這是愛的姿勢!這是愛學生的姿勢!這是給予孩子生的希望的姿勢!這是為了四個生命延續(xù)的姿勢!”……我想這就是“情”,情到深處語自華。
2、引領(lǐng)到了文的品悟點。
我深深的覺得與孩子上每一堂語文課,我們越來越默契,孩子們越來越開心,課堂上他們的思維是活躍,他們的眼睛直放光芒,在深探這篇文章的本質(zhì)與內(nèi)涵。我問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離門口最近,為什么他不跑!學生稍作思考:
生1:因為譚老師是一位老師,必須讓自己的學生先沖出去!
生2:因為還有四個學生還沒在教師里!
師:說明了什么?
孩子:他的心里始終裝著的是他的學生,他的學生是第一位的!
到這里我知道孩子們悟出了老師的愛。我并沒有到此作罷,我繼續(xù)追問:還有什么原因?
……
我想,語文教學就應(yīng)該是學生的自我感悟,不全是老師的“滿堂灌”,學生對文本的富有個性的理解才是真正檢驗語文課成敗的最重要的標準。學生透過語言文字,通過開口讀和靜靜的想,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的肺腑之言才是真正的語文素養(yǎng)。
不足之處:
1、每個課時應(yīng)該抓個啥?為什么40分鐘的時間總是不夠用?上語文課首先要把每節(jié)課的任務(wù)列出來,不要把第一課時的任務(wù)放到第二節(jié)課里面去。
2、如何提煉教學語言?問題如何設(shè)計?用什么語言去引導(dǎo)?這些都要在備課時作充分的思考。
3、在講課的過程中,行云如流水的課堂的標準是什么,在引導(dǎo)學生感悟時,是否孩子的語言再豐富些?尤其在引導(dǎo)學生突破文章的重難點時,如何使得老師的點撥,提示語再精煉,再富有啟發(fā)性?
3、如何正確的把握文章的拓展?
……
一堂課總會有自己的得失,人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不斷地充實完善。譚千秋老師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這是一個偉大而高貴的靈魂,這是他生命價值的彰顯。其實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生命的姿態(tài),崇高也罷、認真也罷,敷衍也行,不同的個性構(gòu)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組成了豐富多彩的生活。但在這上千種的生活姿態(tài)中,也一定有屬于我們自己的那一份姿容,所以我們要找準自己的生活定位,認真的履行,不向左,不向右,只管朝前!
活出自己的生命姿態(tài),哪怕最后依然默默無聞,哪怕最后淡然隱在某個角落,至少我們能擁有一個豐滿的人生,因為在我的頭腦中始終有豐富的思想來滋潤我的心靈!
2009年9月25日
第二課時“抓”個啥?
——第二次執(zhí)教《最后的姿勢》
最近幾年,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被各級專家和一線的老師窮追猛打,大家都在這“有效性”上苦苦的追尋著。其實語文教學真是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語文教學是個筐,什么東西往里裝。”咱們語文老師難啊,難就難在我們的學生考試成績要優(yōu)秀,我們的學生要會考試,否則你的課講的再好都是空話。
于是很多語文老師的課堂就要“面面俱到”,從字詞句到文章的寫作方法、作者的寫作目的和寫作思路,都必須對學生有個交代,否則放心不下。
在備《最后的姿勢》時,我也曾有過很多思想的火花,包括文章的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細節(jié)描寫,還有地震來臨時的環(huán)境描寫,這些都是學生比較陌生的,都是容易懂卻很難理解的“知識點”,不得不講。但給學生講課的次數(shù)越多,就越覺得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在讀書中慢慢“消化”掉這些所謂的“知識點”,可以在學生預(yù)習時就引導(dǎo)學生去思考這些所謂的“描寫”是怎么回事。
在剛開始試講是我甚至把第三自然段的“人生的意義”作為很大的一個篇幅去“大做文章”,我發(fā)現(xiàn),如果在第三自然段花了大量的時間,那么在后面的理解“最后的姿勢”重點內(nèi)容時就很被動了,甚至無法完成教學任務(wù)。滿以為這種大膽的教學設(shè)計可以對上課的學生來一次“脫胎換骨”的人生世界觀的教育,但令我哭笑不得的是在課后調(diào)查時,我問學生“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時,大多學生說就是以后發(fā)生地震時也要像譚千秋老師那樣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我并沒有生氣,可能是我高估了學生的能力了。鑒于此,我覺得這些內(nèi)容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朦朦朧朧知道就行了,可能很多孩子對“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并不十分理解。
除了抓個“人生的意義”,我地抓那5個“!”,因為這可是描寫“來去如風,快如閃電”的地震來臨那一刻的危急,“必須讓學生讀出那‘迫在眉睫’的味道”、“必須讓學生體會到譚千秋老師在那千鈞一發(fā)的時刻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勇敢”尤其需要通過學生的朗讀去再現(xiàn)“5·12”地震時的驚險,于是我設(shè)計了“如果譚老師來得及想,他會想什么?”的問題,設(shè)計了“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當時情況的危急。”第一個問題一拋出去,學生真是聰明極了:
“譚老師會想到他的女兒,因為他很疼愛自己的小女兒,課文開頭不是寫到了譚老師六點多鐘就起床,給小女兒洗漱穿戴好,帶她出去散步嗎?”
“譚老師如果來得及想,他會想到他的妻子,想到他的爸爸媽媽,因為他擔心地震會失去自己的愛人,同時他是一個兒子,肯定也擔心他年邁的老人家。”
“譚老師會想到他的同事,他的親戚……”
這樣的回答正好符合我原先的教學設(shè)計思路,說實在的,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認真聽課,用心思考,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那我們作為老師不知道有多高興,特別是可以絞盡腦汁回答出老師“需要”的“標準答案,那真說明我們老師的備課深度還算可以了。
緊接著的描寫“情況危急“的詞語,我說“詞語”,而不是“成語”,意在降低難度,讓學生樂于思考,況且難度降低了,學生思考的范圍也大得多,肯定地說這些“詞語”里說不定還有很多“成語”呢!事實上也剛還是這樣:“迫在眉睫、火燒眉毛、千鈞一發(fā)、燃眉之急、十萬火急……”
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收到了我想要的“課堂效果”。這樣一來,學生費盡心思去想老師的問題,占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課堂上品讀句段的時間就沒有多少了,所以第一次指教這《最后的姿勢》是草草收場了。
第二課時抓“三句話”
——執(zhí)教《最后的姿勢》再反思
經(jīng)過第一次課的“試驗”,我在短暫的“痛苦”之后振作了起來,聽了科組老師們給我提的意見,中午修改完課件,梳理好思路后繼續(xù)在五(1)班試教。
可能是因為第一課時解決了“讀通課文”的問題,還安排了理順“寫作思路”的環(huán)節(jié),每個學生至少度過3次課文的基礎(chǔ)上,我“刪繁就簡”,重點抓了3句話:“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
第一處是在環(huán)境描寫之后譚老師動作的生動描寫,其實這就是譚千秋老師“最后的姿勢”的一個正面的描寫;第二處是通過第一個發(fā)現(xiàn)譚老師的救援人員的話去把譚老師“最后的姿勢”再一次深化;第三處是課文內(nèi)容的升華,是真正描寫“最后的姿勢”的句子。
這次課堂上,我死扣這三句話,學生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很好透徹,尤其是在讀到救援人員發(fā)現(xiàn)譚千秋老師的文字描寫時,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學生的情感發(fā)生變化了,幾個控制不住的學生留下了眼淚,我知道這也是我追求的課堂效果,只要學生流眼淚,我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只要學生動情了,“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就達到了,我“乘勝追擊”,讓學生想“血肉模糊”和“后腦深凹”是什么一個場景,我感覺到學生身上都起雞疙瘩了,有一位女生居然哭出了聲音來了。接下來的獲救的學生的回憶、譚老師身邊的同事的一番推心置腹的言語不需要老師繁瑣的講解了。后面的“張看雙臂,護住學生”的“生命中最后的姿勢”的理解應(yīng)該是水到渠成了。
第二次執(zhí)教《最后的姿勢》開始找到一點感覺了,這樣一來,大涌旗北小學的課就有信心很多了。但信心歸信心,上這樣的課一定要上出點味道了,單單抓那“三句話”是經(jīng)不起考驗的,所以還是考慮這個課時怎樣弄得“充實”一點了。
于是我在后面擠出了10分鐘,讓學生看一組譚千秋老師犧牲后的圖片,再配上一些“煽情”的朗誦,配一首悲一點的樂曲,目的是深化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升華學生的感情。出示一組圖片之后,緊接著就是一個“說話訓(xùn)練”——“在譚老師的追悼會上,加入你是獲救的四個學生之一,你會對譚老師說:……”最后還要用到“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提名獎的頒獎詞”,當時想,用這些內(nèi)容主要是讓學生在背景音樂的渲染下心靈受到一次震撼。讓他們永遠記著這個在生死攸關(guān)的時刻,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回頭看看40分鐘的課堂,10多個環(huán)節(jié)的“輪回轟炸”,只要有兩三處是精彩就可以了,遍地開花,也不大可能,因為這么短的備課時間,容不得我多想,也不能多想。教學語言的組織職能“臨場發(fā)揮”了,能整理好課件,記住那“八大環(huán)節(jié)”就不錯了。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7 頁 (共 7 頁) 版權(quán)所有@21世紀教育網(wǎng)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最后的姿勢》
——蘇教版第11冊第二單元第6課教學設(shè)計
【設(shè)計理念】
語文課要“返璞歸真”,語文課要簡單地教,通過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注重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并得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升華;其次是盡可能讓學生自主、個性化地學習,用簡單的課件引領(lǐ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和欣賞,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
語文課最高境界應(yīng)該是“讀書課”:書聲瑯瑯、議論紛紛。對學生每一次讀書都要有明確要求:第一次就是把文章讀準確,把生字新詞弄清楚,只有讀準確了才能讀懂。應(yīng)該說第一次讀,大多學生都知道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第二次就要求把文章讀通順,這是在第一次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掃清生字障礙的基礎(chǔ)上的具體要求,只有在識字的基礎(chǔ)上才能把課文讀通順;第三次應(yīng)該是“讀懂”,這一要求大約在前面兩次讀的基礎(chǔ)上基本解決了。徹底地把文章“讀懂”了才能把文章“讀好”;第四個要求是把文章“讀好”。這是“讀書”最高境界,必須在充分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后才能達到。
學生在一次比一次讀得好的同時,就一次比一次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人文因素。就是說語言文字掌握、運用得越好,語言文字中蘊含的人文情懷就越能完美表達。只有學生自己在語言文字中理解、體會到人文的力量,才可以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第11冊第二單元第6課《最后的姿勢》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學好生字詞,描紅生字;
3學習譚千秋老師是一個負責任的父親形象,了解環(huán)境描寫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準確流利的讀課文、生字詞學習。
2、能夠初步體會環(huán)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zhì)的作用。
【教學準備】
收集汶川地震視頻、圖片、音頻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景導(dǎo)入,初入情境
【設(shè)計理念】網(wǎng)絡(luò)資源很好,但大面積地在語文課堂上頻繁使用,會導(dǎo)致“喧賓奪主”后果。把語文課上成“電影課”,把語文課上成“美術(shù)圖片欣賞課”。“語文課”應(yīng)該是語言文字的訓(xùn)練課,培養(yǎng)學生語感是第一要務(wù)。所以要依綱靠本,充分運用好課程資源,包括文章插圖。
1、板書課題,指導(dǎo)看圖片(書上的兩幅),感受大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zāi)難。
 2、3分鐘地震視頻
【設(shè)計理念】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語文課不要弄太多的“花架子”,記住語文姓“語”,小語姓“小”。為了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可以在課的開始安排一段簡短的視頻,把學生引領(lǐng)到“5·12”汶川地震的現(xiàn)場,有了這段視頻的鋪墊,學生讀書更加有興趣了。
 二、課題引領(lǐng),初讀課文
1、通過預(yù)習,你能來模仿一下,譚老師最后的姿勢是怎樣的嗎?(指名模仿)
(如果課前預(yù)習搞得好,40分鐘的課堂教學會更加高效。)
2、初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不會讀的字、詞,還可以是不理解的句子,注意要開口讀。
【設(shè)計理念】學生第一次讀課文是需要“邊讀邊學”生字詞的,不懂得字要學會自主解決,雖然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但是很多時候高年級的學生還需要老師的課堂落實,尤其對于一些“潛能生”而言,“讀正確”的任務(wù)也挺重的。
三、 學生交流讀書初步感受
【設(shè)計理念】不管是哪個學生,只要他愿意交流,哪怕只是談到一點,或者是一小點,老師都要做出及時評價,提出改進意見。畢竟這是屬于“概括文章基本內(nèi)容”的一次簡單檢查,中年級是教學重點。高年級學生點撥一下即可。
四、生字詞過關(guān)
【設(shè)計理念】高年級生字教學還是不能忽視的,雖然生字比較少,但為了照顧全體,還是需要作“蜻蜓點水”式的點撥。
1、分組出示詞語,朗讀,交流預(yù)習中理解的詞語
廢墟 坍塌 塌陷 塵埃 震撼 詮釋 生死攸關(guān) 妙語連珠 大公無私 師德靈魂 愛與責任
五、指名讀課文
1、老師:生字詞讀得很好!下面回到課文,請幾個同學讀讀課文,一人讀一個自然段,看誰讀得最洪亮、最流利!
【設(shè)計理念】朗讀的形式很多,在課堂上不宜進行太多的“集體讀課文”的訓(xùn)練,教師范讀是很有必要的,最好是學生自由讀和指名讀課文。所以經(jīng)歷了第一次自由朗讀課文后,在來一次“指名讀”,有朗讀任務(wù)的學生會盡力而為。“聽書”的孩子也會全神貫注。
2、根據(jù)課文自然段數(shù)量,把任務(wù)分到每位學生身上。
3、要求:讀書的同學要做到聲情并茂,其他同學要聚精會神地學會傾聽,還可以動筆畫畫寫寫。同學讀完之后要給他們評價評價!
【設(shè)計理念】學生讀書過程中,老師要認真傾聽,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糾正。高年級的語文課堂不要太多集體朗讀,尤其是在我們粵方言地區(qū),學生有唱讀的習慣,加上一些基礎(chǔ)不好的學生會在集體朗讀中“濫竽充數(shù)”,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沒多大用處。所以安排“指名讀、全體聽”的環(huán)節(jié)。
六、瀏覽課文,揣摩作者寫作思路
1、瀏覽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5·12”地震時,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時候,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設(shè)計理念】經(jīng)過兩次,如果學生有預(yù)習習慣的話就讀過3、4次課文了,對課文內(nèi)容已經(jīng)有了自己比較深刻的認識,概括主要內(nèi)容對訓(xùn)練學生感受語言的能力很有幫助。就算是一些“潛能生”也會有比較膚淺或片面的印象。瀏覽課文,在高年級要合理訓(xùn)練,其實“一目十行”也是小學高年級學生一項很重要的能力,也是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形式。
2、學習給課文分段,學生自主練習。
第一段(1)“5·12”譚千秋老師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來臨時,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四個學生的經(jīng)過。(護生)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震撼)。
第四段(11-12)人們對譚千秋老師的深情贊頌(贊頌)。
【設(shè)計理念】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揣摩作者寫作思路,原來我們經(jīng)常訓(xùn)練的是給課文劃分意義段,這種訓(xùn)練還是很有必要的。其實學生可以通過文本的學習聯(lián)想到自己的寫作經(jīng)歷,可能在課堂上老師還感覺不到學生的進步,日積月累,學生就會在頭腦里有了對文章的“結(jié)構(gòu)感”,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體會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細節(jié)描寫,環(huán)境烘托等寫作方法。
【設(shè)計理念】正面描寫也叫直接描寫,是對人物的肖像、心理、語言、行動或環(huán)境、氣氛作直接的描繪,讓讀者直接感知人物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和環(huán)境規(guī)模、事件的氣氛等。而側(cè)面描寫也叫間接描寫,對某一事物不作直接描寫,而是通過描寫其他事物對之的印象、感受,或者描寫它在周圍事物中所產(chǎn)生的反響,以從側(cè)面間接表現(xiàn)它的情態(tài)和特征。側(cè)面描寫可以襯托主要人物活動、心態(tài)或事物的狀況,可以使讀者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使中心人物或事物更鮮明、突出,收到更好的藝術(shù)效果。
(1)第二段:正面描寫 第三段:側(cè)面描寫
(2)第二段:環(huán)境烘托
(3)第6節(jié)最后一句:細節(jié)描寫
【設(shè)計理念】對于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老師不要過多地分析,點到為止。主要是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范讀、小組讀、比賽讀、指名讀的結(jié)合,把每個場景讀好,尤其是讀到譚千秋老師講的“最后一課”的內(nèi)容時,要悲壯一些,嚴肅一點,深情一點。小學生學習語文不搞繁瑣的文字分析,只求讀好就行了。
五、學習1、2、3自然段
 譚千秋是一個怎樣的父親?又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感受譚老師最后上課的內(nèi)容。
【設(shè)計理念】提前學習前面的3個自然段,主要是為了把更多地時間留給第二課時。這個內(nèi)容也要引導(dǎo)學生通過讀書去把一個優(yōu)秀父親的形象、忘我工作的教師形象、激情授課的教師形象。課文學習到這時,學生已經(jīng)對課文比較熟悉了,可以對學生提“有感情的朗讀”要求了。但還得讓一些語感好,有朗讀天賦的學生帶一下,通過模仿別人來促進學生的全體發(fā)展。
六:生字描紅
【設(shè)計理念】在高年級,還是提倡給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學生去描紅生字,40分鐘的課堂教學,要“讀寫結(jié)合”,一般來說,時間允許的話,要求學生每個生字要描紅3次,第一次要求寫對,第二次要求寫好,第三次要求寫快。 寫一行、兩行是沒有什么科學根據(jù)的。
七、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位叫潭千秋的老師,他是一個負責的爸爸,更是一位愛生如子的好老師。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八、板書設(shè)計:
          
            一、上班
            二、護生
6、最后的姿勢  三、震撼
           四、贊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語言文字,理解“最后的姿勢”的內(nèi)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2、能夠體會環(huán)境及場景描寫對人物精神品質(zhì)的作用,學習側(cè)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后的姿勢”的內(nèi)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2、能夠體會環(huán)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zhì)的作用,學習側(cè)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dǎo)入:
1、現(xiàn)場指名學生做一些姿勢,同學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設(shè)計理念】語文課導(dǎo)入有時也需要行云流水的教學流程,第二課時的導(dǎo)入更是至關(guān)重要,這個設(shè)計肯定會有學生做“最后的姿勢”,可以作為切入點,開始進入課堂。
2、復(fù)習:譚千秋 吱吱聲 坍塌 廢墟 生死攸關(guān) 詮釋 師德靈魂
【設(shè)計理念】雖然在第一課時安排了生字的教學與描紅,鞏固這環(huán)節(jié)還是非常必要的,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安排一個“老師說詞語意思,學生寫詞語”的環(huán)節(jié),聽寫完了可以同桌之間互相批改。
二、品課題
1、《最后的姿勢》 為什么是“最后”?這是怎樣的一個姿勢?課文是怎樣寫的?學生默讀,用筆畫出相關(guān)語句,最好在這些語句旁邊寫上自己的一些感受。
【設(shè)計理念】學生通過默讀課文,訓(xùn)練他們一邊讀書,一邊思考的習慣,還語文一個安靜思考的課堂,高年級的語文課沒必要弄得“滿堂喝彩”,動靜結(jié)合,這樣學生更有收獲。 
2、檢查讀書情況。
【設(shè)計理念】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老師隨機點擊課文中描寫“最后”的三個語句。3個句子在課件中已經(jīng)做好,40分鐘的語文課不可能“面面俱到”,通過重點句段的訓(xùn)練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
3、引導(dǎo)學生讀好相關(guān)句子。 
4、回憶“5.12”地震時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聽到的、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哪些在你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交流)
【設(shè)計理念】安排這個環(huán)節(jié),目的是通過對比,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自己為地震所做的事情去撥動學生那根“心弦”。很多學生會談到“5·12”地震期間,為災(zāi)區(qū)捐款捐物,當時的電視、廣播、大街小巷議論的都是地震的話題,這個內(nèi)容學生還是記憶猶新的。估計學生還會談到“災(zāi)區(qū)的奶媽”、“災(zāi)區(qū)小英雄”等話題,畢竟這“5·12”地震才剛剛過去1年多的時間。
5、譚千秋老師意識到發(fā)生地震時又是怎樣說的?“大家快跑(板書)(導(dǎo)出第4自然段)
出示第4自然段,導(dǎo)讀:我們可以感受到地震當時的情況非常——(緊急、危險),可以用一個什么詞語來形容?(千鈞一發(fā)、萬分緊急、迫在眉睫、十萬火急……)(學生理解不好時插一段1分鐘地震視頻)
【設(shè)計理念】從現(xiàn)實回到地震現(xiàn)場,讓譚老師跟其他幸存者進行比較,突出譚千秋老師的偉大師魂,在千鈞一發(fā)時刻,他的鎮(zhèn)定從容、他的機智和勇敢,在這簡短的“最后的聲音”里展現(xiàn)出來,不過一定要引導(dǎo)學生讀好,讀出當時情況的危急,想象當時危急的情景,引導(dǎo)學生通過朗讀去表達出來。
6、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如果來得及想,譚老師可能會想……)
【設(shè)計理念】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訓(xùn)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時也通過鮮明的對比,襯托出譚千秋老師高大的人物形象。突出他在大災(zāi)來臨的時候堅守崗位,把自己的學生當作自己的生命,讓教師的師德靈魂通過另一種形式反襯出來。
7、譚老師又是怎樣做的?(抓住譚老師三個動作板書:拉——情況緊急,學生已經(jīng)六神無主;撐——想用自己身體擋住樓板;護——不讓磚頭雜物砸傷學生)為什么有這些動作?(結(jié)合環(huán)境描寫理解)
【設(shè)計理念】其實這三個動作的詞語背后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很有必要引導(dǎo)學生回到汶川現(xiàn)場,體會“拉、撐、護”三個動作的“特定意義”,譚千秋老師為什么不大聲喊學生了?為什么譚老師不溫柔地領(lǐng)學生過來,而是“硬拉”過來……如果老師引導(dǎo)到位,學生能基本領(lǐng)悟到當時情況的危急,也說明學生基本把課文讀懂了,如果學生只是表面上的開口讀,就沒有達到高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文字背后的意思無法體會,那學生只是“表面喊書”,而不是“用心讀書”。因此老師在指導(dǎo)學生領(lǐng)悟文本時,在指導(dǎo)朗讀上真要狠下苦功。
8、小結(jié):以上通過環(huán)境正面描寫,烘托出一個教師面對困境時用于承擔責任的優(yōu)秀品質(zhì)。
9、其實,譚老師的犧牲感動了很多人,課文是怎樣描述的,請大家默讀后面的內(nèi)容,看看都感動了哪些人?希望同學們默讀思考的同時記下自己思考的痕跡。
【設(shè)計理念】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不是老師發(fā)號施令給任務(wù),而是讓學生自己到文章中去尋找,通過自主的讀書去解決實際問題。
10、學生交流:(4個學生的生命是怎樣換來的?——)
【設(shè)計理念】不管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譚千秋老師的救援人員、獲救的學生,還是譚老師的同事,他們的話都是很能打動人心的,特別是“血肉模糊”、“深凹下去”“永生難忘”等詞語,可以引導(dǎo)學生好好體會。
11、譚千秋老師是一位講課繪聲繪色、妙語連珠而富有幽默感的老師;然而:……(導(dǎo)讀)引出“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板書)
【設(shè)計理念】回憶性的文字在這篇文章中可以通過一兩個學生的誦讀帶過去。這一讀就明白的文字不必花太多時間。
12、出示一組譚老師遇難后的圖片,讓學生心靈再一次受到觸。
【設(shè)計理念】這應(yīng)該是課堂最能打動學生的一個設(shè)計,也是為學習最后“贊頌”部分作一個鋪墊,只有在這個地方的感情得到渲染,后面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就容易多了。
13、導(dǎo)說
(通過《生死不離》等悲傷的音樂,用2、3分鐘的“在譚千秋老師追悼會會上會說什么話”來進一步給學生拋出一枚“催淚彈”。)
【設(shè)計理念】觀看了一組圖片,這是一組在譚千秋老師犧牲后在網(wǎng)上最感人的圖片,在音樂的渲染下,讓學生轉(zhuǎn)化角色,當一回譚老師救出的學生,學生會很有感觸,這種情景的創(chuàng)設(shè)對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很有幫助。
14、品讀最后一段。千秋:一語雙關(guān)
【設(shè)計理念】課文學習到這里,學生已經(jīng)對譚千秋老師有了深入的理解,心里已經(jīng)有了譚千秋老師忠于職守、愛生如子的高大形象。而課文最后一段是大家“贊頌”譚老師: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課文理解了,讀好就可以了。
15、播放音樂,老師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提名獎”頒獎詞:
2008年感動中國提名人物 頒獎詞:他以師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師的職業(yè)操守,以自己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他那張開的雙臂,是一雙恪盡職守、充滿無私大愛的雙臂。當大災(zāi)到來時,那雙手臂不是急于尋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堅強不屈地擔負起保護學生的職責。我們都會牢記他那永恒的瞬間。
【設(shè)計理念】課文最后用“2008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組委會對譚千秋老師的班頒獎詞,老師在背景音樂里朗讀頒獎詞,目的是讓譚千秋老師的高大形象再一次長留學生的腦海里。
16、作業(yè)布置:在“5·12”汶川大地震災(zāi)害中,還有許許多多像譚千秋老師這樣的英雄行為,請收集當年抗震救災(zāi)的動人事跡,在何老師的組織下,召開一個英雄故事會。
附板書設(shè)計:
 
6、最后的姿勢
          最后的聲音  大家快跑
          最后的動作  拉 撐 護  英雄不死
          最后的姿勢  張開雙臂   精神千秋
                 護住學生
          
附:
  教師散文朗誦內(nèi)容參考
老譚,我?guī)湍悴粮缮砩系哪喟?br/>你走了,咋辦哪?
我要爸爸
別哭,孩子
爸爸去哪了
老師,我們永遠向您
師兄,您走好
大娘大叔舍不得你呀
母校以你為榮
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英雄千秋,大愛師魂
老師,我們年年都來看您
千秋,你安息吧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2 頁) 版權(quán)所有@21世紀教育網(wǎn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武市| 含山县| 聂拉木县| 昭平县| 合川市| 绥滨县| 留坝县| 萍乡市| 应用必备| 罗山县| 平阴县| 明光市| 柯坪县| 织金县| 灌南县| 乌鲁木齐市| 太谷县| 阜康市| 通河县| 平阴县| 英山县| 昆明市| 新巴尔虎右旗| 汝南县| 永胜县| 靖远县| 突泉县| 兴化市| 绥棱县| 甘南县| 辛集市| 祁连县| 广安市| 宜春市| 江阴市| 裕民县| 榆树市| 上蔡县| 万宁市| 临沧市| 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