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機器人初體驗:搭建小車機器人(第一課時)活動背景: 機器人的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設計制作機器人活動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需要孩子不斷去嘗試新的方法,采取新的措施去獲得滿意的結果,這是一個不斷試錯--修正--再試--再改的過程。探索的過程本身就是在培養一種科學探索的精神和科學探索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的動手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搭建小車機器人”活動,是利用樂高器材搭建小車形態的機器人,通過識圖搭底座,設計結構草圖,動手實踐搭建小車機器人,測試小車機器人穩定性等活動,讓學生初步探索感知設計制作機器人的過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對機器人產生極大的興趣?;顒又锌梢圆粩嘁龑W生進行分工協作,同時引入評價方式促進小組成員自覺進行分工協作,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體會團隊學習的樂趣。 活動對象: 本次活動對象為四年級學生。我校四年級學生有一大部分學生從小有接觸樂高,具備一定積木搭建的實踐經驗與動手能力,對靜態的模型搭建有較深刻的印象,識圖搭建模型是他們強項。但對于搭建活動的機械結構缺乏認識,對編程控制機器人更是陌生。因此他們對機器人容易產生好奇心,也有濃厚的興趣。當今孩子在學習與活動中通常以個人為中心,缺乏團體意識和協作學習的能力。通過開展簡易小車機器人的搭建、編程、創意等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人工智能傳感器的應用與編程的思想,開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協作學習的能力,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協作學習的習慣意識。 活動目標: 認識樂高器材電機與搭建零件。 搭建牢固的小車底座。 3. 鍛煉小組分工協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搭建牢固的小車底座。活動準備: 1. 器材:樂高大型電機、若干零件。 2. 小組活動:四大組8小組(A1B1 A2B2 A3B3 A4B4),每個小組3人。 3. 活動記錄卡、小車底座結構參考圖。 4. 課件與評價軟件。 5.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同屏傳輸、實時評價。活動過程 一、 回顧上次活動內容,談話導入課題: 上次活動,同學生暢想了自己想設計什么樣的機器人。今天,我們就從機器人小車開始做起。 二、欣賞視頻,認識樂高零件。 1. 播放EV3樂高宣傳片,了解樂高第三代EV3智能機器人。 2. 認識樂高EV3器材的電機及零件梁、銷、連接器等零件。 3. 嘗試將用樂高梁與連接器,搭一個穩定的四邊形。 預設:不會使用銷,不了解軸銷與銷的使用范圍。 指導策略:引導學生嘗試不同銷連接,交流感受。 分工協作:搭建一個牢固的小車底座。 預設: 一部分學生剛接觸樂高零件,不會拼裝; 小組沒有分工,由一個動手,其他人閑做。 指導策略: 1.引導初學者學會看圖紙,仿照搭建圖動手實踐,進一步熟悉樂高零件的拼裝方法。 2.引導先看圖紙,后交流討論可以怎樣分配搭建工作。提醒分工協作完成任務,可獲得更高的評價分值。 四、集體展示,交流討論。 1.將拼裝的底座在展示臺上亮像。 2.觀察比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各組再嘗試,將底座加固。 五、 小組評價,交流匯報,教師小結梳理。 1. 小組填寫自評內容。 2. 交流匯報小組活動心得 3. 小結梳理,展示本次活動評價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