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社九上第三單元第一課第三目 歐洲、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1936年11月,A國和8國簽署了《反共產國際協定》。根據協定的規定,在反對共產國際方面,兩國必須“交換情報”,“緊密合作”。一年后C國也加入這一協定,三國軸心正式形成。A、B、C三國分別是( )A.德國、日本、意大利 B.英國、法國、意大利C.意大利、德國、奧匈帝國 D.法國、英國、俄國【答案】A【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6年10月,德意簽訂柏林協定;1936年11月,德日兩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結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1940年,德國、日本、意大利三國又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A項德國、日本、意大利分別是A、B、C三國,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的形成。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下面三幅圖片共同反映了( )A.法西斯的暴行 B.德國侵略者的罪行C.歐洲戰場的殘酷 D.封建統治者的殘暴【答案】A【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日軍屠殺平民 格爾尼卡 德國法西斯迫害猶太人根據所學可知,20世紀二三十年代,意、德、日先后出現了野蠻的法西斯政權,它們瘋狂對外擴張,其中,日軍法西斯屠殺平民,《格爾尼卡》反映的是西班牙內戰中納粹德國受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之邀對西班牙共和國所轄的格爾尼卡城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地毯式轟炸,德國法西斯迫害猶太人,這些圖片都反映了法西斯的暴行。A項法西斯的暴行是題干三幅圖片共同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三幅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重點識記德意日法西斯建立以及暴行。3.標志著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歷史事件是( )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專政B.“九一八”事變的爆發C.希特勒在德國建立法西斯專政D.日本法西斯專政建立【答案】C【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德國,使德國經濟陷入陷于崩潰邊緣,經濟危機引起了嚴重的政治危機,1933年,希特勒上臺,稱為國家元首,希特勒上臺后,建立法西斯統治,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是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ABD三項都不是標志著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C項希特勒在德國建立法西斯專政標志著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及學生識記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和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4.已故英國史學家約翰。惠勒·貝內特說:“(這個協定)是西方國家的極大恥辱,德國的征服政策,就像兩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們將在一點交叉。”該協定的簽訂,把綏靖政策推向了頂峰。這一簽定的簽訂地點是( )A.柏林 B.凡爾賽 C.慕尼黑 D.華盛頓【答案】C【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的首腦在德國的慕尼黑簽訂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把蘇臺德等地割讓給德國。慕尼黑陰會議將綏靖政策推向頂峰。綏靖政策的影響極為惡劣,它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慕尼黑是這一簽定的簽訂地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慕尼黑會議的掌握,建議學生重點識記《慕尼黑會議》內容,正確評價其影響與綏靖政策。5.學者們喜歡用這樣的語言來形容這個國家:“這是一個奇妙的國家,它要么考問世界,要么拷打世界。當它用思想來考問世界時,它是偉大的;當它用戰爭來拷打世界時,便有了上個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這個國家是( )A.俄國 B.日本 C.英國 D.德國【答案】D【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拷問世界”指的是《共產黨宣言》在德國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拷打世界”指的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德國是題干描述的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學者形容某個國家的語言為依托,考查德國的歷史史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有關德國的歷史史實和影響。6.恐怖主義是21世紀的“政治瘟疫”,在20世紀30年代,則出現了國家恐怖。其中對內制造“國會縱火案”、掀起反猶狂潮的國家恐怖發生在( )A.德國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日本【答案】A【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1933年,希特勒上臺,逐漸集總統和總理大權于一身,稱為國家元首,希特勒一上臺,就著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希特勒上臺后,把矛頭對準了德國共產黨,制造了“國會縱火案”,借機嫁禍共產黨,逮捕了臺爾曼和保加利亞共產黨領袖季米特洛夫。A項德國對內制造“國會縱火案”、掀起反猶狂潮,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國會縱火案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德國法西斯的暴行。7.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過程中,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有( )①受到經濟危機嚴重沖擊 ②在巴黎和會上“分贓“不公③民族復仇主義思潮泛濫 ④國內階級矛盾異常尖銳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由于受到1929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嚴重打擊,德國國內社會矛盾異常尖銳,希特勒的納粹黨乘機打著民族復仇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大旗,贏得廣泛支持,從而在1932年國會大選中獲勝,1933年希特勒上臺組閣,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故①③④正確。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受到巴黎和會的懲處,“分贓”不均是一戰戰勝國之間而言的,故②錯誤。B項①③④是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要求識記基礎史實。8.某班開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課堂討論,以下是部分同學的觀點,其中屬于正確情感態度的是( )A.他宣稱“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國的利益B.他把德國綁上戰車,把世界拖入戰爭,完全是西方國家縱容的結果C.在短時間內橫掃大半個歐洲,他是個真正的英雄D.歐洲歷經巨大的戰爭浩劫,約600萬猶太人成為冤魂,他是罪魁禍首【答案】D【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希特勒上臺后建立法西斯專政,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他在《我的奮斗》一書中,叫囂猶太人是全人類的敵人,是人類文明的破壞者,是德國這個偉大國家的“敗類”,納粹德國制造一系列反猶暴行,大量猶太人被迫移居國外或被大肆虐殺;故歐洲經歷巨大的戰爭浩劫,約600萬猶太人成為冤魂,他是罪魁禍首的評價屬于正確的情感態度。ABC三項都不是正確的情感態度,不符合題意;D項屬于正確的情感態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希特勒的評價,注意題目中所要求的是“正確情感態度”。希特勒是德國法西斯首腦,對世界人民犯下了一系列的暴行。故在情感態度上對他應持否定態度。9.“我不知道你們的國家是否從慕尼黑做出的決定中得到好處。但肯定無疑的是,我們不會是最后一個受害者。在我們之后,其他人也將遭遇同樣的命運。”這段話中的“我”是下列哪國人( )A.德國 B.捷克斯洛伐克C.波蘭 D.奧地利【答案】B【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據題干中的“1938年”“慕尼黑”“我們不會是最后一個受害者。在我們之后,其他人也將遭遇同樣的命運”,結合所學可知題干反映了在慕尼黑會議上英、法等西方大國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轉讓給法西斯德國,制造了“慕尼黑陰謀”,可見其中的“受害者”“我”指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人。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捷克斯洛伐克是題干這段話中的“我”所屬的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慕尼黑陰謀,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0.(2020九上·蕭山期中)歷史漫畫往往能夠生動地反映歷史。對如圖漫畫中反映的歷史事件說法正確的有()①滿足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②英法的綏靖政策③把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區割給了英國④助長了法西斯侵略氣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爭的爆發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漫畫中形象地反映了蘇臺德地區被割占的情況,做出了這個決定的會議是慕尼黑會議。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在慕尼黑舉行會議,并簽訂了《慕尼黑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將的蘇臺德區等地割讓給德國。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慕尼黑陰謀。慕尼黑會議是英法的綏靖政策的表現,助長了法西斯侵略氣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爭的爆發,但沒有滿足侵略者的野心。B項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慕尼黑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圖表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慕尼黑會議的相關史實。11.(2020九上·紹興期中)因為金融風暴,日本大多數工廠都關門了,將近 400 萬人失去了工作,沒了生活來源。 針對失業嚴重的狀況,日本采取的主要應對措施是( )A.實行明治維新 B.發動甲午戰爭C.建立法西斯專政 D.尋求美國援助【答案】C【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結合所學,題干反映了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對日本的打擊,由經濟危機引發了政治危機,1936年,日本軍部法西斯專政建立,法西斯政權在日本建立起來。A項實行明治維新是從1868年開始,使日本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不符合題意;B項發動甲午戰爭是1894~1895年,日本戰勝,獲得大量賠款等,不符合題意;C項建立法西斯專政是針對失業嚴重的狀況,日本采取的主要應對措施,符合題意;D項尋求美國援助與題干主旨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面對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日本政府采取的主要應對措施,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2.(2020九上·海曙期中)“用希特勒制衡斯大林、犧牲捷克斯洛伐克以換取禍水東流”的陰謀出現在( )A.巴黎和會 B.波茨坦會議 C.慕尼黑會議 D.雅爾塔會議【答案】C【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首腦在德國慕尼黑,簽訂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內把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慕尼黑陰謀”,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慕尼黑會議出現“用希特勒制衡斯大林、以換取禍水東流”的陰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慕尼黑會議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慕尼黑會議的相關史實。二、材料分析題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英國不想為捷克犧牲一兵一卒,英國同意任何合理的解決辦法,只要不用武力。材料二:從世界范圍的經濟崩潰中吃盡苦頭的國家,莫過于德國。外國的貸款突然停止或被收回,工廠紛紛停工,有六百萬人失業……共產黨的選票穩步上升……某些保守主義的、民族主義的和反共和主義的分子——原先的貴族、容克地主、軍官、萊茵區的鋼鐵大王以及其他的工業家——抱有想法,認為希特勒可能對他們有用。納粹的一部分資金就是得自這樣的來源。這一群大人物,設想,他們將能夠控制希特勒,從而……控制群眾不滿情緒的浪潮。——R·帕爾默等《近現代世界史》下卷(1)材料一體現了英國的什么政策 英國這么做帶來了什么后果 (2)根據材料二,分析德國法西斯組織奪取政權的背景。【答案】(1)綏靖政策。縱容了德國法西斯,加速了戰爭的爆發。(2)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德國出現了動蕩的政治局面,人民的革命傾向強烈;資產階級支持納粹黨建立政權,企圖以此來維護自身的利益。【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中的 “捷克”“合理的解決方案”等信息看,意即英國不愿為捷克而卷入戰爭, 聯系史實可知,這正是《慕尼黑協定》簽署的背景。而《慕尼黑協定》是綏靖政策達到頂點的表現。縱容法西斯侵略的綏靖政策,助張了法西斯侵略的囂張氣焰,加速了世界戰爭的全面爆發。(2)材料選取的有關德國納粹黨上臺背景的材料,主要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從經濟危機對德國的打擊的角度進行了闡述;第二個層次,從資產階級需要的角度進行了闡述。歸納時也應從這兩個角度入手。可概括為: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德國出現了動蕩的政治局面,人民的革命傾向強烈;資產階級支持納粹黨建立政權,企圖以此來維護自身的利益。故答案為:(1)綏靖政策。縱容了德國法西斯,加速了戰爭的爆發。(2)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德國出現了動蕩的政治局面,人民的革命傾向強烈;資產階級支持納粹黨建立政權,企圖以此來維護自身的利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綏靖政策和德國法西斯組織奪取政權的背景。要求學生具備準確解讀歷史材料及歸納概括能力。14.(2020九上·嘉興期末)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的大浩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二戰期間德國大事紀時間 主要事件1935年 《日耳曼血統與榮譽保護法》規定:禁止雅利安人與猶太人之間通婚。1937年 德國開始推動更大規模的猶太人財產雅利安化運動。1938年 德國創辦“猶太人移民處境中央辦公室”,管理與被迫遷出的20萬奧地利猶太人相關的行政和經濟行為。1942-1944年 德國人共開設了六個滅絕營——奧斯維辛、貝爾澤克、切爾姆諾、馬伊達內克、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其奪走了300萬猶太人的生命。——摘編自[美]戴維·M·克羅《大屠殺——根源、歷史與余波》材料二 1938年7月6日至15日在法國召開猶太難民問題會議——“埃維昂會議”。美國當時接受德奧難民的年限是27370人(僅適用于猶太人)。英國及它的巴勒斯坦委任當局相繼嚴格了移民審批手續。芬蘭內閣在8月13日的秘密會議上作出決定,今后猶太人的簽證手續不僅要經過芬蘭外交部的批準,而且要經過德國外交部的批準。這就等于上了雙保險,使奧地利猶太人無法取得鑒證,而且拒絕的道理很冠冕堂皇……——摘編自[德]克勞斯·費舍爾《德國反猶史》等材料三 1948年,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建立。1951年通過法令設立了“大屠殺紀念日”。并對世界各國冒生命危險拯救猶太人的正義人士進行表彰。戰后經過長期艱難談判,以猶太人受納粹迫害為由從聯邦德國(西德)那里獲得34億多馬克的賠償。猶太人還展開了對納粹戰犯的追捕行動,一旦發現任何對猶太人犯有罪行的納粹,以色列就會派特工人員甚至軍隊將其捕獲,帶到以色列進行審判。——摘編自徐新《猶太人的故事》(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納粹政府對猶太人的迫害行為。(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國際社會應對猶太難民的態度,簡析國際社會的態度對德國納粹政府所產生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說說猶太人的戰后措施給我們什么啟示?【答案】(1)行為: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歧視;侵奪猶太人的財產;強迫猶太人移民;大量屠殺猶太人等。(2)態度:一、美、英等國對猶太難民表示同情,對其進行有限額的接收與幫助;二、芬蘭態度冷漠,拒絕接收與幫助猶太難民。影響:助長了德國的囂張氣焰,加劇了納粹政府對猶太人的迫害。(3)啟示我們要牢記歷史的經驗教訓,樹立民族危機意識;嚴厲懲治戰爭罪犯,弘揚人類正義精神;戰犯國要勇擔戰爭責任等。【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禁止雅利安人與猶太人之間通婚”說明德國納粹政府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歧視;材料一中的“德國開始推動更大規模的猶太人財產雅利安化運動”說明德國納粹政府侵奪猶太人的財產;材料一中的“德國創辦“猶太人移民處境中央辦公室”,管理與被迫遷出的20萬奧地利猶太人相關的行政和經濟行為”說明德國納粹政府強迫猶太人移民;材料一中的“德國人共開設了六個滅絕營——奧斯維辛、貝爾澤克、切爾姆諾、馬伊達內克、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其奪走了300萬猶太人的生命”說明德國納粹政府大量屠殺猶太人。(2)根據材料二中的“1938年7月6日至15日在法國召開猶太難民問題會議——“埃維昂會議”。美國當時接受德奧難民的年限是27370人(僅適用于猶太人)。英國及它的巴勒斯坦委任當局相繼嚴格了移民審批手續。”可見美、英等國對猶太難民表示同情,對其進行有限額的接收與幫助;根據材料二中的“芬蘭內閣在8月13日的秘密會議上作出決定,今后猶太人的簽證手續不僅要經過芬蘭外交部的批準,而且要經過德國外交部的批準。這就等于上了雙保險,使奧地利猶太人無法取得鑒證,而且拒絕的道理很冠冕堂皇……“可見芬蘭態度冷漠,拒絕接收與幫助猶太難民。國際社會的態度助長了德國的囂張氣焰,加劇了納粹政府對猶太人的迫害。(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啟示我們要牢記歷史的經驗教訓,樹立民族危機意識;嚴厲懲治戰爭罪犯,弘揚人類正義精神;戰犯國要勇擔戰爭責任等。故答案為:(1)行為: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歧視;侵奪猶太人的財產;強迫猶太人移民;大量屠殺猶太人等。(2)態度:一、美、英等國對猶太難民表示同情,對其進行有限額的接收與幫助;二、芬蘭態度冷漠,拒絕接收與幫助猶太難民。影響:助長了德國的囂張氣焰,加劇了納粹政府對猶太人的迫害。(3)啟示我們要牢記歷史的經驗教訓,樹立民族危機意識;嚴厲懲治戰爭罪犯,弘揚人類正義精神;戰犯國要勇擔戰爭責任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的暴行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15.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一: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中,美、英、德、法、日等國的工業生產分別下降情況:美國 英國 德國 法國 日本46.2%28.4%40.6%16.5%8.4%材料二: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徹底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羅斯福材料三:我們要求得到領土和土地(殖民地)來養活我國人民和遷移我國過剩人口……德意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有權統治全世界……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世界近代史精要》(1)這場經濟危機中遭受打擊最嚴重的是哪兩個國家?(2)為挽救危機,這兩個國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3)你怎樣理解羅斯福所說的“舊民族秩序的新應用”?(4)德國實施的“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這一目標最終結果如何?【答案】(1)美國、德國.(2)美國:羅斯福新政;德國:建立法西斯政權.(3)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加大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力度.(4)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和世界人民的抗爭下,最終德國法西斯侵略者被打敗.【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30年代的大危機;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1929年,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然后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這次危機造成資本主義世界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的危機,使工業生產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貿易總額縮減了三分之二以上,失業工人大增。經濟危機還引起了政治危機,各國政局動蕩。為了擺脫危機,各國資產階級紛紛尋找出路。但由于各國的國情不同,所以應對經濟危機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同。從表中可看出,當時,遭受打擊最嚴重的兩個國家是美國和德國。故答案為:美國、德國。(2)本題考查美德兩個資本主義國家應對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措施。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了對付經濟危機,他宣布實行新政,頒布了《國家工業復興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取得顯著效果。德國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組織納粹黨,利用德國社會各階層對政府的普遍不滿,利用經濟危機,不失時機地展開欺騙宣傳活動,贏得很多中下層人民的信任,獲得了統治階級和大壟斷資本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大力扶持,最終建立起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在歐洲形成了世界大戰的策源地。故答案為:美國:羅斯福新政;德國:建立法西斯政權。(3)本題主要考查美國羅斯福新政的特點。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還引起了政治危機,各國政局動蕩。為了擺脫危機,各國資產階級紛紛尋找出路。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對付經濟危機,他一上任就宣布實行新政。新政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改變以往生產的無政府狀態,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對各行各業作出規范,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生產的控制與調節。故答案為: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加大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力度。(4)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法制化了德國的社會階級矛盾。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組織納粹黨,利用德國社會各階層對政府的普遍不滿,利用經濟危機,不失時機地展開欺騙宣傳活動,贏得很多中下層人民的信任,獲得了統治階級和大壟斷資本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大力扶持。納粹黨巧妙利用德國人民痛恨《凡爾賽和約》、渴望民族復興的心理,煽動復仇主義情緒和種族狂熱。鼓吹日耳曼人必須以戰爭“獲取生存空間”,要“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1933年,希特勒一上臺,就著手建立起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在歐洲形成了世界大戰的策源地,最終導致了第二世界大戰的爆發。故答案為: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和世界人民的抗爭下,最終德國法西斯侵略者被打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的影響及美德不同的應對措施。1 / 1歷社九上第三單元第一課第三目 歐洲、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1936年11月,A國和8國簽署了《反共產國際協定》。根據協定的規定,在反對共產國際方面,兩國必須“交換情報”,“緊密合作”。一年后C國也加入這一協定,三國軸心正式形成。A、B、C三國分別是( )A.德國、日本、意大利 B.英國、法國、意大利C.意大利、德國、奧匈帝國 D.法國、英國、俄國2.下面三幅圖片共同反映了( )A.法西斯的暴行 B.德國侵略者的罪行C.歐洲戰場的殘酷 D.封建統治者的殘暴3.標志著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歷史事件是( )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專政B.“九一八”事變的爆發C.希特勒在德國建立法西斯專政D.日本法西斯專政建立4.已故英國史學家約翰。惠勒·貝內特說:“(這個協定)是西方國家的極大恥辱,德國的征服政策,就像兩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們將在一點交叉。”該協定的簽訂,把綏靖政策推向了頂峰。這一簽定的簽訂地點是( )A.柏林 B.凡爾賽 C.慕尼黑 D.華盛頓5.學者們喜歡用這樣的語言來形容這個國家:“這是一個奇妙的國家,它要么考問世界,要么拷打世界。當它用思想來考問世界時,它是偉大的;當它用戰爭來拷打世界時,便有了上個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這個國家是( )A.俄國 B.日本 C.英國 D.德國6.恐怖主義是21世紀的“政治瘟疫”,在20世紀30年代,則出現了國家恐怖。其中對內制造“國會縱火案”、掀起反猶狂潮的國家恐怖發生在( )A.德國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日本7.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過程中,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有( )①受到經濟危機嚴重沖擊 ②在巴黎和會上“分贓“不公③民族復仇主義思潮泛濫 ④國內階級矛盾異常尖銳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8.某班開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課堂討論,以下是部分同學的觀點,其中屬于正確情感態度的是( )A.他宣稱“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國的利益B.他把德國綁上戰車,把世界拖入戰爭,完全是西方國家縱容的結果C.在短時間內橫掃大半個歐洲,他是個真正的英雄D.歐洲歷經巨大的戰爭浩劫,約600萬猶太人成為冤魂,他是罪魁禍首9.“我不知道你們的國家是否從慕尼黑做出的決定中得到好處。但肯定無疑的是,我們不會是最后一個受害者。在我們之后,其他人也將遭遇同樣的命運。”這段話中的“我”是下列哪國人( )A.德國 B.捷克斯洛伐克C.波蘭 D.奧地利10.(2020九上·蕭山期中)歷史漫畫往往能夠生動地反映歷史。對如圖漫畫中反映的歷史事件說法正確的有()①滿足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②英法的綏靖政策③把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區割給了英國④助長了法西斯侵略氣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爭的爆發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1.(2020九上·紹興期中)因為金融風暴,日本大多數工廠都關門了,將近 400 萬人失去了工作,沒了生活來源。 針對失業嚴重的狀況,日本采取的主要應對措施是( )A.實行明治維新 B.發動甲午戰爭C.建立法西斯專政 D.尋求美國援助12.(2020九上·海曙期中)“用希特勒制衡斯大林、犧牲捷克斯洛伐克以換取禍水東流”的陰謀出現在( )A.巴黎和會 B.波茨坦會議 C.慕尼黑會議 D.雅爾塔會議二、材料分析題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英國不想為捷克犧牲一兵一卒,英國同意任何合理的解決辦法,只要不用武力。材料二:從世界范圍的經濟崩潰中吃盡苦頭的國家,莫過于德國。外國的貸款突然停止或被收回,工廠紛紛停工,有六百萬人失業……共產黨的選票穩步上升……某些保守主義的、民族主義的和反共和主義的分子——原先的貴族、容克地主、軍官、萊茵區的鋼鐵大王以及其他的工業家——抱有想法,認為希特勒可能對他們有用。納粹的一部分資金就是得自這樣的來源。這一群大人物,設想,他們將能夠控制希特勒,從而……控制群眾不滿情緒的浪潮。——R·帕爾默等《近現代世界史》下卷(1)材料一體現了英國的什么政策 英國這么做帶來了什么后果 (2)根據材料二,分析德國法西斯組織奪取政權的背景。14.(2020九上·嘉興期末)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的大浩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二戰期間德國大事紀時間 主要事件1935年 《日耳曼血統與榮譽保護法》規定:禁止雅利安人與猶太人之間通婚。1937年 德國開始推動更大規模的猶太人財產雅利安化運動。1938年 德國創辦“猶太人移民處境中央辦公室”,管理與被迫遷出的20萬奧地利猶太人相關的行政和經濟行為。1942-1944年 德國人共開設了六個滅絕營——奧斯維辛、貝爾澤克、切爾姆諾、馬伊達內克、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其奪走了300萬猶太人的生命。——摘編自[美]戴維·M·克羅《大屠殺——根源、歷史與余波》材料二 1938年7月6日至15日在法國召開猶太難民問題會議——“埃維昂會議”。美國當時接受德奧難民的年限是27370人(僅適用于猶太人)。英國及它的巴勒斯坦委任當局相繼嚴格了移民審批手續。芬蘭內閣在8月13日的秘密會議上作出決定,今后猶太人的簽證手續不僅要經過芬蘭外交部的批準,而且要經過德國外交部的批準。這就等于上了雙保險,使奧地利猶太人無法取得鑒證,而且拒絕的道理很冠冕堂皇……——摘編自[德]克勞斯·費舍爾《德國反猶史》等材料三 1948年,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建立。1951年通過法令設立了“大屠殺紀念日”。并對世界各國冒生命危險拯救猶太人的正義人士進行表彰。戰后經過長期艱難談判,以猶太人受納粹迫害為由從聯邦德國(西德)那里獲得34億多馬克的賠償。猶太人還展開了對納粹戰犯的追捕行動,一旦發現任何對猶太人犯有罪行的納粹,以色列就會派特工人員甚至軍隊將其捕獲,帶到以色列進行審判。——摘編自徐新《猶太人的故事》(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納粹政府對猶太人的迫害行為。(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國際社會應對猶太難民的態度,簡析國際社會的態度對德國納粹政府所產生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說說猶太人的戰后措施給我們什么啟示?15.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一: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中,美、英、德、法、日等國的工業生產分別下降情況:美國 英國 德國 法國 日本46.2%28.4%40.6%16.5%8.4%材料二: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徹底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羅斯福材料三:我們要求得到領土和土地(殖民地)來養活我國人民和遷移我國過剩人口……德意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有權統治全世界……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世界近代史精要》(1)這場經濟危機中遭受打擊最嚴重的是哪兩個國家?(2)為挽救危機,這兩個國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3)你怎樣理解羅斯福所說的“舊民族秩序的新應用”?(4)德國實施的“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這一目標最終結果如何?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6年10月,德意簽訂柏林協定;1936年11月,德日兩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結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1940年,德國、日本、意大利三國又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A項德國、日本、意大利分別是A、B、C三國,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的形成。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答案】A【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日軍屠殺平民 格爾尼卡 德國法西斯迫害猶太人根據所學可知,20世紀二三十年代,意、德、日先后出現了野蠻的法西斯政權,它們瘋狂對外擴張,其中,日軍法西斯屠殺平民,《格爾尼卡》反映的是西班牙內戰中納粹德國受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之邀對西班牙共和國所轄的格爾尼卡城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地毯式轟炸,德國法西斯迫害猶太人,這些圖片都反映了法西斯的暴行。A項法西斯的暴行是題干三幅圖片共同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三幅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重點識記德意日法西斯建立以及暴行。3.【答案】C【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德國,使德國經濟陷入陷于崩潰邊緣,經濟危機引起了嚴重的政治危機,1933年,希特勒上臺,稱為國家元首,希特勒上臺后,建立法西斯統治,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是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ABD三項都不是標志著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C項希特勒在德國建立法西斯專政標志著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及學生識記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和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4.【答案】C【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的首腦在德國的慕尼黑簽訂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把蘇臺德等地割讓給德國。慕尼黑陰會議將綏靖政策推向頂峰。綏靖政策的影響極為惡劣,它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慕尼黑是這一簽定的簽訂地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慕尼黑會議的掌握,建議學生重點識記《慕尼黑會議》內容,正確評價其影響與綏靖政策。5.【答案】D【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拷問世界”指的是《共產黨宣言》在德國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拷打世界”指的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德國是題干描述的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學者形容某個國家的語言為依托,考查德國的歷史史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有關德國的歷史史實和影響。6.【答案】A【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1933年,希特勒上臺,逐漸集總統和總理大權于一身,稱為國家元首,希特勒一上臺,就著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希特勒上臺后,把矛頭對準了德國共產黨,制造了“國會縱火案”,借機嫁禍共產黨,逮捕了臺爾曼和保加利亞共產黨領袖季米特洛夫。A項德國對內制造“國會縱火案”、掀起反猶狂潮,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國會縱火案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德國法西斯的暴行。7.【答案】B【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由于受到1929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嚴重打擊,德國國內社會矛盾異常尖銳,希特勒的納粹黨乘機打著民族復仇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大旗,贏得廣泛支持,從而在1932年國會大選中獲勝,1933年希特勒上臺組閣,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故①③④正確。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受到巴黎和會的懲處,“分贓”不均是一戰戰勝國之間而言的,故②錯誤。B項①③④是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要求識記基礎史實。8.【答案】D【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希特勒上臺后建立法西斯專政,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他在《我的奮斗》一書中,叫囂猶太人是全人類的敵人,是人類文明的破壞者,是德國這個偉大國家的“敗類”,納粹德國制造一系列反猶暴行,大量猶太人被迫移居國外或被大肆虐殺;故歐洲經歷巨大的戰爭浩劫,約600萬猶太人成為冤魂,他是罪魁禍首的評價屬于正確的情感態度。ABC三項都不是正確的情感態度,不符合題意;D項屬于正確的情感態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希特勒的評價,注意題目中所要求的是“正確情感態度”。希特勒是德國法西斯首腦,對世界人民犯下了一系列的暴行。故在情感態度上對他應持否定態度。9.【答案】B【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據題干中的“1938年”“慕尼黑”“我們不會是最后一個受害者。在我們之后,其他人也將遭遇同樣的命運”,結合所學可知題干反映了在慕尼黑會議上英、法等西方大國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轉讓給法西斯德國,制造了“慕尼黑陰謀”,可見其中的“受害者”“我”指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人。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捷克斯洛伐克是題干這段話中的“我”所屬的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慕尼黑陰謀,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0.【答案】B【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漫畫中形象地反映了蘇臺德地區被割占的情況,做出了這個決定的會議是慕尼黑會議。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在慕尼黑舉行會議,并簽訂了《慕尼黑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將的蘇臺德區等地割讓給德國。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慕尼黑陰謀。慕尼黑會議是英法的綏靖政策的表現,助長了法西斯侵略氣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爭的爆發,但沒有滿足侵略者的野心。B項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慕尼黑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圖表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慕尼黑會議的相關史實。11.【答案】C【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結合所學,題干反映了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對日本的打擊,由經濟危機引發了政治危機,1936年,日本軍部法西斯專政建立,法西斯政權在日本建立起來。A項實行明治維新是從1868年開始,使日本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不符合題意;B項發動甲午戰爭是1894~1895年,日本戰勝,獲得大量賠款等,不符合題意;C項建立法西斯專政是針對失業嚴重的狀況,日本采取的主要應對措施,符合題意;D項尋求美國援助與題干主旨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面對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日本政府采取的主要應對措施,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2.【答案】C【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首腦在德國慕尼黑,簽訂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內把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慕尼黑陰謀”,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慕尼黑會議出現“用希特勒制衡斯大林、以換取禍水東流”的陰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慕尼黑會議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慕尼黑會議的相關史實。13.【答案】(1)綏靖政策。縱容了德國法西斯,加速了戰爭的爆發。(2)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德國出現了動蕩的政治局面,人民的革命傾向強烈;資產階級支持納粹黨建立政權,企圖以此來維護自身的利益。【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中的 “捷克”“合理的解決方案”等信息看,意即英國不愿為捷克而卷入戰爭, 聯系史實可知,這正是《慕尼黑協定》簽署的背景。而《慕尼黑協定》是綏靖政策達到頂點的表現。縱容法西斯侵略的綏靖政策,助張了法西斯侵略的囂張氣焰,加速了世界戰爭的全面爆發。(2)材料選取的有關德國納粹黨上臺背景的材料,主要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從經濟危機對德國的打擊的角度進行了闡述;第二個層次,從資產階級需要的角度進行了闡述。歸納時也應從這兩個角度入手。可概括為: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德國出現了動蕩的政治局面,人民的革命傾向強烈;資產階級支持納粹黨建立政權,企圖以此來維護自身的利益。故答案為:(1)綏靖政策。縱容了德國法西斯,加速了戰爭的爆發。(2)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德國出現了動蕩的政治局面,人民的革命傾向強烈;資產階級支持納粹黨建立政權,企圖以此來維護自身的利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綏靖政策和德國法西斯組織奪取政權的背景。要求學生具備準確解讀歷史材料及歸納概括能力。14.【答案】(1)行為: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歧視;侵奪猶太人的財產;強迫猶太人移民;大量屠殺猶太人等。(2)態度:一、美、英等國對猶太難民表示同情,對其進行有限額的接收與幫助;二、芬蘭態度冷漠,拒絕接收與幫助猶太難民。影響:助長了德國的囂張氣焰,加劇了納粹政府對猶太人的迫害。(3)啟示我們要牢記歷史的經驗教訓,樹立民族危機意識;嚴厲懲治戰爭罪犯,弘揚人類正義精神;戰犯國要勇擔戰爭責任等。【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禁止雅利安人與猶太人之間通婚”說明德國納粹政府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歧視;材料一中的“德國開始推動更大規模的猶太人財產雅利安化運動”說明德國納粹政府侵奪猶太人的財產;材料一中的“德國創辦“猶太人移民處境中央辦公室”,管理與被迫遷出的20萬奧地利猶太人相關的行政和經濟行為”說明德國納粹政府強迫猶太人移民;材料一中的“德國人共開設了六個滅絕營——奧斯維辛、貝爾澤克、切爾姆諾、馬伊達內克、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其奪走了300萬猶太人的生命”說明德國納粹政府大量屠殺猶太人。(2)根據材料二中的“1938年7月6日至15日在法國召開猶太難民問題會議——“埃維昂會議”。美國當時接受德奧難民的年限是27370人(僅適用于猶太人)。英國及它的巴勒斯坦委任當局相繼嚴格了移民審批手續。”可見美、英等國對猶太難民表示同情,對其進行有限額的接收與幫助;根據材料二中的“芬蘭內閣在8月13日的秘密會議上作出決定,今后猶太人的簽證手續不僅要經過芬蘭外交部的批準,而且要經過德國外交部的批準。這就等于上了雙保險,使奧地利猶太人無法取得鑒證,而且拒絕的道理很冠冕堂皇……“可見芬蘭態度冷漠,拒絕接收與幫助猶太難民。國際社會的態度助長了德國的囂張氣焰,加劇了納粹政府對猶太人的迫害。(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啟示我們要牢記歷史的經驗教訓,樹立民族危機意識;嚴厲懲治戰爭罪犯,弘揚人類正義精神;戰犯國要勇擔戰爭責任等。故答案為:(1)行為: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歧視;侵奪猶太人的財產;強迫猶太人移民;大量屠殺猶太人等。(2)態度:一、美、英等國對猶太難民表示同情,對其進行有限額的接收與幫助;二、芬蘭態度冷漠,拒絕接收與幫助猶太難民。影響:助長了德國的囂張氣焰,加劇了納粹政府對猶太人的迫害。(3)啟示我們要牢記歷史的經驗教訓,樹立民族危機意識;嚴厲懲治戰爭罪犯,弘揚人類正義精神;戰犯國要勇擔戰爭責任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的暴行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15.【答案】(1)美國、德國.(2)美國:羅斯福新政;德國:建立法西斯政權.(3)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加大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力度.(4)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和世界人民的抗爭下,最終德國法西斯侵略者被打敗.【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30年代的大危機;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1929年,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然后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這次危機造成資本主義世界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的危機,使工業生產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貿易總額縮減了三分之二以上,失業工人大增。經濟危機還引起了政治危機,各國政局動蕩。為了擺脫危機,各國資產階級紛紛尋找出路。但由于各國的國情不同,所以應對經濟危機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同。從表中可看出,當時,遭受打擊最嚴重的兩個國家是美國和德國。故答案為:美國、德國。(2)本題考查美德兩個資本主義國家應對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措施。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了對付經濟危機,他宣布實行新政,頒布了《國家工業復興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取得顯著效果。德國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組織納粹黨,利用德國社會各階層對政府的普遍不滿,利用經濟危機,不失時機地展開欺騙宣傳活動,贏得很多中下層人民的信任,獲得了統治階級和大壟斷資本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大力扶持,最終建立起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在歐洲形成了世界大戰的策源地。故答案為:美國:羅斯福新政;德國:建立法西斯政權。(3)本題主要考查美國羅斯福新政的特點。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還引起了政治危機,各國政局動蕩。為了擺脫危機,各國資產階級紛紛尋找出路。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對付經濟危機,他一上任就宣布實行新政。新政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改變以往生產的無政府狀態,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對各行各業作出規范,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生產的控制與調節。故答案為: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加大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力度。(4)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法制化了德國的社會階級矛盾。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組織納粹黨,利用德國社會各階層對政府的普遍不滿,利用經濟危機,不失時機地展開欺騙宣傳活動,贏得很多中下層人民的信任,獲得了統治階級和大壟斷資本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大力扶持。納粹黨巧妙利用德國人民痛恨《凡爾賽和約》、渴望民族復興的心理,煽動復仇主義情緒和種族狂熱。鼓吹日耳曼人必須以戰爭“獲取生存空間”,要“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1933年,希特勒一上臺,就著手建立起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在歐洲形成了世界大戰的策源地,最終導致了第二世界大戰的爆發。故答案為: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和世界人民的抗爭下,最終德國法西斯侵略者被打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的影響及美德不同的應對措施。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九上第三單元第一課第三目 歐洲、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同步試卷(學生版).docx 歷社九上第三單元第一課第三目 歐洲、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同步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