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中山市沙溪初級中學 張明雪這次《與朱元思書》的講授、學習可分為四步:學生課前預習——第一課時落實字、詞、句等知識基礎——第二課時賞析文章——第三課時復習。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在查閱工具書的過程中,自主探索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文言文自學能力。學生預習后,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就相應轉換為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有查漏補缺的作用,而非以往的單純的教師講授新知識。第二課時賞析文章,則可更深入地引導學生賞析文章的結構、語言以及作者的感情。由實際的效果看,這樣的教學安排是有效的。不足的是,第一,在引導學生賞析文章時,教師的提問過難,如“作者為什么要寫蟬鳴?”這類問題,學生沒有相關的文化知識背景是很難得出答案的。第二,教師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且教師教的較多,學生講的較少。應將課堂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第三,教師的提問方式比較單一,應增多個別提問,減少集體提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與朱元思書》課堂實錄中山市沙溪初級中學 張明雪第一課時(課前相互問好。)師:之前我們領略了三峽的優美風光,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展示富春江的美景圖,同時播放《與朱元思書》的錄音。)師:同學們,課前已讓大家預習了《與朱元思書》,不知大家的自學效果如何呢?現在請全班同學朗讀課文。(生齊讀課文,文中“有時見日”中的“見”字有學生讀成“jiàn”,有學生讀成“xiàn”。)師:有時“jiàn”日,還是有時“xiàn”日呢?之前,老師跟大家講過,由于文言文在時間上離我們比較遠,現代人對文言文有些問題的理解會有不同。我們等會來解答這個問題。現在檢查大家預習情況。(師展示課件)師:文章的作者是——生:吳均,南北朝,文學家。師:好,不錯。現在我們來檢查一下字音,從樂釗這里開始,開火車的方式進行。(生依次回答)師:好,大家回答很不錯,看來大家的預習還是比較扎實的。現在抓緊時間把不會的字音寫在書上。(生做筆記)師:字音大家過關了,現在我們來檢查重點詞的解釋。請根據課本的注釋,解釋課件上有顏色的詞。切記,“盡信書不如無書”,如果你對課文有什么疑問,請提出來。(生看書)師:好,我們依舊以開火車的形式回答。雅穎,“風煙俱凈”的“俱”。生:全。師:“全,都”,好,下一個。生:散盡。師:好,“凈”是“散盡,無余”。下一個。生:一樣的。師:好,“共”是一樣的。下一個,“從”。生:隨著。師:好,“從”是“隨著”。下一個,“任意東西”的“東西”。生:向東向西。師:“東西”這個詞,原本是什么詞性?生:方向。師:表方向的什么詞?名詞,動詞?生:名詞。師:哎,方向名詞。在這里怎么用呢?生:名詞作動詞。師:好,請坐。大家留意一下,課本上這個詞是錯的,“東西”在這里不是名詞作動詞,而是名詞做狀語。什么是名詞作狀語呢?請看黑板。師:“任意東西”怎么翻譯?看書本。生:隨意地向東向西。師:“隨意地向東向西”后面還要補充什么?(生思考)“隨意地向東向西”干嘛?生:飄蕩。師:誰隨意地向東向西飄蕩?(師板書)生:船。師:“船隨意地向東向西飄蕩”主語是什么?生:船。師:謂語是哪個?生:隨意。師:“隨意”是謂語?我們說過,謂語一般表示什么?生:動作。師:謂語表示的是動作,這個句子中哪個詞表示動作的?生:飄蕩。師:好,“飄蕩”是謂語。句子成分里面,主謂賓定狀補,賓語不是每個句子都有的,這個句子就沒有賓語。我們說過,在謂語前面的成分是什么?生:狀語。師:狀語,“隨意地向東向西”是狀語,那么“任意東西”的“東西”是名詞作——生:狀語。師:好,名詞作狀語。請記在筆記上。(生做筆記)那么,以后我們在判斷文言文詞的特殊用法時,也可以把它譯成現代漢語之后,通過分析語法結構來進行判斷。師:我們繼續。“一百許里”的“許”。生:約數。師:對,表示約數,怎么翻譯呢?(生遲疑)“一百許里”什么意思?生:一百多里。師:好,一百多里。那么這個“許”也可以翻譯為“左右”。師:“直視無礙”的“直”。(經引導,生回答不出)師:請坐,以后記得預習的時候再認真一點。“直”可以組什么詞?生:直接。師:還有呢?生:筆直。師:哎,不錯,筆直。還有沒有?(生無回答)。還有“一直”。 “直視無礙”的“直”翻譯為“一直”。好,下一個,“奔”。生:奔馬。師:對。之前我們還學過哪篇課文也有這個意思的“奔”字?生: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師:好,不錯。下一個,“負勢競上”的“負”。生:憑借。師:“相互軒邈”的“軒邈”。生:比高遠。師:“泠泠作響”的“泠泠”。生:水流的聲音。師:怎樣的水流聲?生:清越的。師:好,“泠泠”清越的流水聲。“好鳥成韻”,“好鳥”。生:美麗的鳥。師:“良田美池”的“良”呢?生:肥沃的。師:非常好!婉偲,“蟬則千轉無窮”的“轉”?(該生存在學習障礙,老師走在學生旁邊)師:我們給點掌聲,鼓勵一下她。“轉”是什么?生(小聲答):鳥叫。師:好!大家再給點掌聲她。師:“鳶飛戾天”的“鳶”。生:兇猛的鳥。師:具體哪種鳥?生:老鷹。師:不錯,這里給大家補充一下課外知識。“鳶飛戾天”出自《詩經》:鳶飛于天,魚躍于淵。意思是說,魚在深淵里跳躍,老鷹在高天上飛。這里用的是比喻義,鳶飛戾天比喻追求高位。(生做筆記)師:現在,我們一起朗讀回憶一下這些重點詞。(生齊讀)師:接下來,大家嘗試一下,看看預習了,并像剛才那樣學習了之后,能不能把課文背一下。第一次,可以參照課件上,用一些關鍵詞提示自己。現在,大家自由背誦,可以看書,把聲音亮出來,大聲點。(生自由背誦,教師穿行課堂并指導。)師:大家都很認真,現在全班來試試背誦。(生背誦)師:大家的學習效果不錯。現在,大家試試把全文翻譯一下。怎么翻譯呢?根據剛才重點詞的解釋,串連起來翻譯。記得不要看課文注釋,先靠自己的能力,實在翻譯不下去的地方,再看看書本。好,現在開始。(生自由翻譯)師:請同學注意,翻譯要直譯,一個字一個字地翻譯。師:好,大家都很投入。現在請同學來試著翻譯一下。來,俊芳來翻譯第一段。(生翻譯)師:大家覺得翻譯得怎樣啊?生齊:很好!師:是的,翻得不錯,掌聲鼓勵!下一個,可敏來。(生翻譯)師:不錯不錯,但老師有個疑問。“直視無礙”你怎么翻譯啊?生:看得一清二楚。師:“看得一清二楚”是直譯還是義譯?生:義譯。師:那直譯應該怎么譯?生:一直看下去沒有障礙。師:第三段誰來?志林來試試。(生扭捏)不怕,來試試,人家女孩子都行,男生行不行?(男生說,不行。全班笑)師:可以的,來,跟著老師來翻譯。(生在老師帶領下翻譯第三段。)師:好,翻譯完全文。我們就來解決前面那個問題:有時“jiàn”日,還是有時“xiàn”日呢?生:“xiàn”。師:“jiàn”是什么意思?生:看見。師:“xiàn”呢?生:出現。師:好,“疏條交映”是在山外面看到的,還是山里面?生:山里面。師:對,人在山里面看見的,所以應該讀“見”。好,全班來讀一下全文翻譯。(生齊讀翻譯)師:非常好,現在我們再來著重翻譯幾個比較難的句子。一起來,“風煙俱凈,天山共色”。(生齊翻譯)師:翻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生:湍急的水很快,兇猛的浪像奔馬一樣。師:哎,有個地方翻譯得不夠好,“甚箭”應該翻譯為——生:比箭還快。師:對,就這樣翻譯。好,下一個,“負勢競上,相互軒邈”。(生翻譯)師:好,這幾個句子大家都翻譯得不錯。我們這本書上有些翻譯不到位,大家對著課件把它改正過來。(生做筆記)。師:這個學期,大家慢慢地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自學。很多同學都會帶字典來查,這很好。但大家在查字典的時候,也要學會發問,不懂就問。師:大家筆記做得很認真。現在我們再次嘗試,不看提示能不能背出來。開始,大家自由背。(生自發齊背)師:呀,大家很有默契嘛。既然這樣,我們全班一起來背。(生齊背)師:還讀“xiàn”日?生:“jiàn”日。師:不錯,這次大家的學習效果挺好的。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這節課:第一,學習文言文一定要落實字詞,翻譯時先對著正文翻譯,再看文本注釋看看自己翻譯得對不對;第二,背誦時可先給自己提示,等學習完課文后再獨立背誦。現在,布置一下作業:第一,找出《與朱元思書》的山、水的特點;第二,《與朱元思書》的主旨句是哪一句;3.細讀文本,注意文章中情與景的關系。師:好,這節課上到這里,同學再見!生:謝謝老師,老師再見。第二課時(師生相互問好)師:同學們,我們學了《三峽》,知道了三峽山美水美。昨天我們也學了《與朱元思書》第一課時,那么富春江的山、水怎樣呢?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展示圖片,播放配圖錄音。)師:欣賞了優美的圖片,聽完了這么富有感情的朗誦,大家是否也陶醉在富春江的美景之中呢?在開始第二課時的課程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展示PPT)全班一起來。《與朱元思書》作者——生:吳均,南北朝,文學家。師:好,通假字,男生來。“窺谷忘反”——生:反通返,返回。師:好,女生來。“蟬則千轉無窮”——生:轉通囀,鳥叫聲。師:好,看一下第三題。找出意思相同的一項,答案是哪一個?生:C。師:是嗎?我們一個一個來解決。“風煙俱凈”的“凈”——生:消散,凈盡。師:“窗明幾凈”的“凈”——生:干凈。師:“天下獨絕”的“絕”——生:獨妙。師:“猿則百叫無絕”的“絕”——生:停止。師:“負勢競上”的“負”——生:憑借。師:“負荊請罪”的“負”——生:背。師:對,背。那么,“水皆縹碧”的“皆”——生:全,都。師:“皆生寒樹”的“皆”——生:全,都。師:哈哈,那么答案是什么?生:D。師:大家要注意一下,“負”這個詞在文言文里常出現的義項是“背負,背”。好,下面翻譯句子。個別回答還是全班?生:全班。師:好,全班一起來。“風煙俱凈,山天共色”——生:風停了,煙都消散凈盡,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師:好,不錯。有些同學是看著黑板翻譯的,有些同學是看著課文注釋翻譯的,要相信自己,不要只看答案。下一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生: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師:“負勢競上,相互軒邈”——生:憑借著地勢競爭向上,相互比高遠。師:哎,不錯,大家能根據重點詞進行翻譯,但少了一些成分。來,一起讀一下。生:高山憑借著高峻的地勢爭相向上,彼此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師:“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生:像老鷹那樣——(生停止)師:像老鷹那樣追求高遠的人,怎么樣啊?生:看見雄奇的山峰平息了追求名利的心。師:“經綸”是什么意思?生:籌劃。師:好,整一句來。生:那些籌劃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師:(展示課件)來,整句翻譯一次。生:像老鷹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平息了追逐功名利祿的心;那些籌劃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師:“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生: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看到陽光。師:好,看來大家的復習情況還不錯。這節課,我們來上一些不一樣的內容。(展示課件)讀一下題目。生:賞山水美,尋……情。師:品什么情呢?我們這節課上賞析課,希望上完之后大家能夠在這個橫線上填上合適的詞語。請大家留意一下這題目,它用了對偶手法。我們說過,對偶分寬對和嚴對,嚴對要每個詞都要對上。比如說,名詞對名詞,動詞——生:對動詞。師:是的。賞對尋,動詞對動詞,那么山水是什么詞?生:名詞。師:那么空格處最好能填一個什么詞?生:名詞。師:不錯。現在我們了解一下本課的學習任務,讀一下。生:1.知識與能力:熟悉課文內容;2.過程與方法:掌握寫景抒情類文言文的寫法(情景相生);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熱愛祖國山水,體會作者感情。師:好,希望通過這些課,我們能在這些方面有所得。現在,我們來細讀文本。文章三個段落主要內容是什么?段落之間有什么關系?生:總寫富陽的山水之美。師:美在哪?生:奇山異水。師:水是什么樣的?生:清、急。師:哎,清、急的水,用文中的詞來說,就是“異”水。山是怎樣的山?生:奇山。師:結構上是什么關系?生:總分。師:好。不錯。現在我們有感情地朗讀一下第一段。(生讀)師:這一段有沒有寫景的?生:有。師:哪一句?生: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師:這些景有什么特點?大家相互討論一下。在腦海中想象這樣的畫面:煙消散了,天空與山是一種顏色?生:美。師:怎樣的一種美?生:靜態美。師:靜態美,好。這樣的美的范圍大還是小?生:大。師:哎,大美。這樣的美會讓人感覺怎樣?在書中找出原文。生: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師: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生答)順著水流,時東時西。這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態?生:自由、灑脫。師:看到這樣的景,作者心情很愉悅。開頭這樣寫是什么寫法?(生思考)師:我們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文章開頭從大處著筆,勾勒山水畫卷的整體形象。語景孕情。(生做筆記)師:好,同學筆記做得很認真。現在我們再把這個段落讀一次,要讀出作者那種灑脫、自由的心情。(生讀書)師:哎,文杰讀得好,后面一句再給大家讀一下。(生讀)師:呵呵,讀著讀著就泄氣了。他剛才是怎么讀的呢?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最后一個“絕”的音調是提上去的。好,第一段講到這,有沒有疑問?生:沒有。師:沒有的話,我們來學第二段。讀第2段,思考:作者抓住了水的什么特點進行描寫?用了什么方法?生:清、急。師:哪些句子分別表現“清”的?生: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師:寫水急的呢?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師:好,現在我們再細細品一下。“水皆縹碧”寫出了水的什么特征?生:顏色。師:什么顏色?生:青白色。師:好,如果我們把“水皆縹碧”改為“水皆青白色”,有什么不同?生:縹碧更有意境。師:怎么樣更有意境?(生遲疑)“縹”是什么呢?生:青白色。師:怎樣的青白色?(生答不出)“縹”是一種紗,青白色的紗;“碧”是一種青白色的玉石。那么這樣一來,水也具有了紗和玉的質感、美。看,簡簡單單兩個字,便有這么多意境。師:“游魚細石”給水加了什么?生:動感。師:好,動感。這兩句用了什么手法?生:比喻。把急湍比喻成箭,把猛浪比作奔馬。師:這里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生:夸張。師:好,夸張。現在,我們來總結這段的寫作方法:運用了動靜結合、比喻、夸張等手法。說到這,大家對水的這樣的描寫熟悉不?之前在哪里還學過這些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帶感情地重讀這段。讀靜的時候,語速要怎樣?生:慢。師:讀動的時候呢?生:快。(生齊讀)師:好,讀得不錯。水的情態就是清、急。現在我們來自由讀一下第三段,看看作者是從什么感官角度讀三段,作者從什么感官角度描寫奇山?可相互討論。(生讀)師:從什么感官角度?生:聽覺、視覺。師:哪幾句聽覺,哪幾句視覺?生:“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是視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是聽覺。師:好,思考這個問題。這里的山給你的感覺是動的還是靜的?生:動的。師:哎,作者是怎樣把靜止的山寫成動的呢?生:擬人。師:好,擬人。從哪幾個詞可以看出?生:競上、互相、軒邈。師:這些動作都是人才有的,通過擬人手法,把靜態的山寫活了。那么,這樣的山給你什么感覺?生:生動、形象。師:還有嗎?生:平息下來。師:哎,平息下來,你讀得很好。還有嗎 生:生機勃勃。師:生機勃勃,不錯。還有呢?我們讀《安塞腰鼓》的時候,會讀出一種什么?生:力量。師:非常好!有力量。請看大屏幕,我們小結一下這部分。(生做筆記)師:好,伴著雷聲,我們想像一下山里的聲音。泠泠作響、嚶嚶成韻、千轉不窮、百叫無絕……這樣的聲音給你什么體會?生:愉悅。師:很愉悅。泠泠,是什么意思?生:清越。師:外面的雨聲,能叫泠泠嗎?生:不能。師:好鳥成韻,韻是什么意思?生:音樂。師:也就是說,小鳥的叫聲就像歌聲一樣。這么動聽的聲音里面,卻出現了一種動物的叫聲——蟬的叫聲。大家平常對蟬的看法怎樣啊?生:很煩。師:那這樣作者為什么把蟬寫下去,不是破壞了那種美嗎?(生討論)師:這個問題比較難。老師給大家補充一下課外知識。蟬,在我國古代人眼中是高潔的象征。由于科學水平所限,古人認為蟬是不吃東西,喝露水和風生存的,不是人間煙火。所以,這個時候,作者聽到蟬叫還會煩嗎?生:不會。師:好,聽了這些聲音,作者就心情愉悅了。寫山不直接描寫山的形態,而寫山的聲音,這是一種什么寫作手法?生:以動寫靜,以鬧寫靜。(生做筆記)師:好,再來讀一次。(生讀,師打斷)剛才我們說,這山給人一種生氣,那么大家讀的時候也要讀出生氣,再來一遍。(生讀書)師:好,領略了這樣的山水美,作者會有什么感受?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師:好,這兩句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呢?望峰息心,平息了——生:追求功名利祿的心。師:那么,那些忙于政務的人到了這里,就會——生:流連忘返。師:哎,流連忘返。這樣的山給了作者這樣的情,為什么呢?除了景色的影響外,有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生思考,師引導)如果吳均有這樣的感情,那么吳均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生思考,師引導)我們之前學了那么多文言文,比如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劉禹錫的《陋室銘》,那么這些人有什么特點,跟吳均有沒有相同的地方?(生思考,師引導)“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這寫的是山中的什么景?生:樹枝長得縱橫交錯。師:縱橫交錯,說明樹長得茂盛。樹長得如此茂盛,耳邊又是各種各樣的聲響,如果你走進這里,會有什么感受?生1:恐怖。師:呵呵,伊杰覺得恐怖,你們也是這樣覺得的嗎?生:不是。師:不是,那是什么呢?生2:愉悅。因為山是生機勃勃的,所以走在里面會覺得很愉悅。師:非常好。這句話是選段的最后一句,是在寫景,而選段的第一句也寫了景色。這在寫法上叫什么?生:前后互用。師:第一句以景寫情,末一句以景結情。(生做筆記)師:吳均看到這些山,心情愉悅,流連忘返,那杜甫看到山,又是怎樣的心情呢?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望岳》。(生背誦《望岳》)師:好,杜甫看到山,想到的是會當——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師:這說明當時的杜甫心里想到的是什么——生:當官。師:對,當官,建功立業。吳均想到的是“望峰息心,窺谷忘反”,說明吳均心里想的是什么?生:淡薄名利。師:伊杰很厲害!他不追求名利,渴望——生:自由。師:對,渴望自由,欣賞山水。現在我們再來讀一下這段,要讀出吳均心里的渴望。(生齊讀)師:從你們讀的過程中,老師知道你們領悟了吳均的一些感情。請問,文段的主旨句是什么?生(多種答案):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師:哎,君浩說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請你說說理由。生:課文通篇都在寫景,而這個句子可以概括景色的特點。師:你說的這個是中心句,中心句跟主旨句一樣嗎?生:不一樣。師:不一樣,中心句是指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主旨句一般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寫作意圖。這篇文章主要是為了說明山水的美嗎?生:不是。師:不是,所以文章的主旨句不是這句,是哪句啊?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師:從這句,從課文看,吳均是一個愛慕大自然,不追名逐利的人。這種人,在古代大家會怎樣稱呼他們呢?生:隱士。師: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將人分成三種:富貴者、隱逸者、君子。富貴者就是世俗之人,君子不同流合污還追求為社會做貢獻,而隱者者是隱居避世,獨善其身的人。那么,現在我們可否將課堂一開始就提出的問題解決呢?賞山水美,尋什么情?生:避世情。師:迪珣說避世情,你們同意嗎?生:不同意。師:為什么?生:這里應該填名詞,避世是動詞。師:那還可以填什么?生:萬物情。師:有想法,不錯,可以解釋一下嗎?生:因為這篇文章寫的都是景色,又表示作者對自然的熱愛,所以是萬物情。師:單單是欣賞自然的心情嗎?還有什么?生:歸隱。師:歸隱能表達吳均的追求,歸隱情,大家同意嗎?生:同意。師:歸隱情不錯,為了對仗,我們改為隱士情,名詞對名詞。好,在中國古代的文化里,山通常與隱者聯系在一起,比如說我們學過的《尋隱者不遇》,大家一起背。(生背書)師:好,我們來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寫山水美景,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還有歸隱情。師:最后我們來總結這節課所學的:結構上,文章采用總分,寫了奇山異水。通過描寫富春江的奇山異水,抒發了作者對政治的失意厭倦,企圖寄情山水、避世退隱的思想感情。在寫作方面,運用比喻、夸張、對偶、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動靜轉化,以鬧寫靜,動靜結合;開篇描繪大氣之景,由景生情;篇中抓住山水特色,融情入景;篇末描繪蔥郁之情,以景結情。師:今天的作業是:選取周圍或旅途中的景色進行描寫,運用一種以上的修辭手法,做到情景交融,200字左右。下課!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7 頁 (共 17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33張PPT)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與朱元思書南北朝 吳均第一課時執教者:張明雪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縹碧 急湍 軒邈泠泠 嚶嚶 鳶飛戾天 窺谷 橫柯千轉 經綸piǎotuānxuān miǎolíngyīngyuānlìkuīkēzhuànlún1.文學常識:作者 , 時期 家2.讀音: 吳均南北朝文學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百許里水皆縹碧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俱:皆,都。從:順、隨許:表示約數,相當于“左右”縹碧:青白色甚:勝過3.詞語積累凈:凈盡,無余。東西:向東,向西,名詞活用作狀語若:好像奔:奔騰的駿馬直:一直共:相同,一樣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泠泠:形容聲音清越好:美麗的轉:同囀,鳥婉轉地叫鳶:老鷹負:憑借上:向上軒:高;邈:遠。軒邈,比高遠,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嚶嚶:鳥鳴聲絕:停止戾:至,到鳶飛戾天,比喻追求高位經綸:籌劃反:通返,返回上:在上面直:筆直地指:向上檢查背誦風煙俱凈,……。……,任意東西。自富陽……,……,……,……。水皆……,……。游魚……,……。急湍……,……。夾岸高山,……,……,……,……,……。泉水……,……;好鳥相鳴,……。蟬則……,……。鳶飛戾天者,……;……,……。橫柯上蔽,……;……,……。翻譯全文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風停了,煙霧都消散凈盡,高爽的晴空一塵不染,與青青遠山融為一色。(我乘船)隨著江流飄浮移動,隨心所欲地任船所至。從富陽到桐廬,共有一百多里,其間的奇山異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景色。 富春江水都是青綠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水中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阻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好像奔騰的駿馬。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蒼翠茂密的樹,透出一派寒意;山巒憑借著(高峻的)山勢爭相向上,競相著向高處和遠處生長,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座山峰。泉水沖擊著巖石,泠泠地發出清越的聲響。美麗的鳥兒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地叫個不停,猿猴長時間地叫個不斷。像老鷹飛到天上那樣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求功名利祿的心就會平靜下來;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還可以(從枝葉的空隙中)見到陽光。4.翻譯句子風煙俱凈,山天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負勢競上,相互軒邈。風停了,煙都消散凈盡,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高山憑借著高峻的地勢爭相向上,彼此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像老鷹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平息了追逐功名利祿的心;那些籌劃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看到陽光。背誦全文駢文文體名。起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雙句(即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聲律和藻飾。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找對偶句課堂小結1.學習文言文要落實到字詞2.背誦時可先用提示3.理解文章后再具體背誦作業:思考以下問題:1.《與朱元思書》的山、水的特點是?2.《與朱元思書》的主旨句是哪一句?3.細讀文本,注意文章中情與景的關系。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與朱元思書》教案中山市沙溪初級中學 張明雪教學設想:1. 課文分析與設計:《與朱元思書》節選自吳均寫給友人的一封信,被選入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由于學校進行語文教學實驗,因此把這課文提前到初一下學期學習。《與朱元思書》是文言文,落實字、詞、句的學習是初中文言文教學的重點。因此,課堂要把字、詞、句講透,并要求學生要切實掌握。因此,教授本課時,要求學生課前做好預習,教師在課堂把重要知識點講透,爭取讓學生當堂背誦全文。《與朱元思書》描寫山水獨具特色,作者以獨到的筆觸將山水寫活,因此賞析文字中的山水是課堂的重要內容。在此課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記承天寺夜游》《三峽》,講授課文時可適當聯系所學,也可適當使用對比教學的方法。與《三峽不同》的是,《與朱元思書》在表情達意方面更加豐富、細膩,作者吳均的個人情懷、修養都滲透文中,尤其文中他的隱逸避世的情懷更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因此,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吳均的避世情也是重點內容之一。情景相生這種寫作方法在《與朱元思書》中表現較為明顯,要把這個知識點講好。2. 學情分析:學生經過一個學期多的文言文學習,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礎。在老師長期的指導、訓練之下,自學能力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學生甚至能通過查閱工具書自行掌握新的文言文課文。因此,要求學生在課前自學《與朱元思書》的字詞是可行的。這個學期,要求學生閱讀《讀者》《意林》等雜志并做讀書筆記,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有了一些提升。因此深入講解《與朱元思書》中作者的復雜感情,同樣可行,并顯得必要。初中的學生開始有比較強烈的表現自我的意識,希望得到老師及同學的肯定,但又不習慣當眾發言。授課者的學生亦如此,渴望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卻缺乏勇氣。因此,講授《朱元思書》時要采取適當的方法鼓勵學生發言,把課堂還給學生。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目標:1. 知識與能力:掌握課文重點字、詞、句的翻譯,背誦課文,熟悉課文內容;2. 過程與方法:掌握寫景抒情類文言文的寫法(情景相生);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熱愛祖國山水,體會作者感情;課時:兩課時教學重點:1. 課文重點字、詞、句的翻譯;2. 背誦課文;3. 寫景抒情的寫作手法。教學重點:作者復雜的感情。教學亮點:以對對子的形式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以此串聯課堂,突出山水文言文“情因景起,景因情生,情景相生”的特色。課型:講讀課教學方法:講授法,誦讀法教學過程:第一課時1、 導入展示富春江美景,播放課文朗誦音頻,帶領學生走進課文。2、 檢查預習情況(1) 文學常識:作者吳均,南北朝時期文學家。(2) 字音piǎo tuān xuān miǎo líng yīng yuān lì kuī kē zhuàn lún縹 碧 急 湍 軒 邈 泠泠 嚶嚶 鳶 飛戾天 窺谷 橫柯 千轉 經綸(三)詞語積累風煙俱凈,天山共色俱:皆,都。凈:凈盡,無余。共:相同,一樣。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從:順、隨。東西:向東,向西,名詞活用作狀語。一百許里許:表示約數,相當于“左右”。水皆縹碧縹碧:青白色。直視無礙 直:一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勝過。若:好像。奔:奔騰的駿馬。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負:憑借。上:向上。軒:高;邈:遠。軒邈,比高遠,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直:筆直地。指:向上。泉水激石,泠泠作響泠泠:形容聲音清越。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好:美麗的。嚶嚶:鳥鳴聲。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轉:同囀,鳥婉轉地叫。絕:停止。鳶飛戾天者鳶:老鷹。戾:至,到。鳶飛戾天,比喻追求高位。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經綸:籌劃。反:通返,返回橫柯上蔽上:在上面三、檢查背誦根據下面的提示,進行背誦:風煙俱凈,……。……,任意東西。自富陽……,……,……,……。水皆……,……。游魚……,……。急湍……,……。夾岸高山,……,……,……,……,……。泉水……,……;好鳥相鳴,……。蟬則……,……。鳶飛戾天者,……;……,……。橫柯上蔽,……;……,……。四、翻譯(一)全文翻譯風停了,煙霧都消散凈盡,高爽的晴空一塵不染,與青青遠山融為一色。(我乘船)隨著江流飄浮移動,隨心所欲地任船所至。從富陽到桐廬,共有一百多里,其間的奇山異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景色。 富春江水都是青綠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水中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阻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好像奔騰的駿馬。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蒼翠茂密的樹,透出一派寒意;山巒憑借著(高峻的)山勢爭相向上,競相著向高處和遠處生長,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座山峰。泉水沖擊著巖石,泠泠地發出清越的聲響。美麗的鳥兒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地叫個不停,猿猴長時間地叫個不斷。像老鷹飛到天上那樣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求功名利祿的心就會平靜下來;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還可以(從枝葉的空隙中)見到陽光。(二)難句翻譯風煙俱凈,山天共色。風停了,煙都消散凈盡,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負勢競上,相互軒邈。高山憑借著高峻的地勢爭相向上,彼此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像老鷹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平息了追逐功名利祿的心;那些籌劃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看到陽光。五、課外拓展駢文:文體名。起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雙句(即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聲律和藻飾。找對偶句: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六、課堂小結1.學習文言文要落實到字詞2.背誦時可先用提示3.理解文章后再具體背誦七、作業思考以下問題:1.《與朱元思書》的山、水的特點是?2.《與朱元思書》的主旨句是哪一句?3.細讀文本,注意文章中情與景的關系。第二課時1、 導入欣賞富春江美景,聽朗誦,再次帶領學生走進文章美的意境。2、 檢查復習情況1.文學常識:作者吳均,南北朝時期文學家。2.通假字:窺谷忘反:反通返,返回蟬則千轉無窮:轉通囀,鳥叫聲3.一詞多義:下列帶點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A風煙俱凈/窗明幾凈 B天下獨絕/猿則百叫無絕C負勢競上/負荊請罪 D水皆縹碧/皆生寒樹4.翻譯句子風煙俱凈,山天共色。風停了,煙都消散凈盡,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負勢競上,相互軒邈。高山憑借著高峻的地勢爭相向上,彼此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像老鷹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平息了追逐功名利祿的心;那些籌劃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看到陽光。3、 研讀課文1. 以疑問切入同學們,《與朱元思書》的第二課時我們給它另起一個名字,叫:“賞山水美,尋 情”,那么究竟空格里該填什么呢?我們一邊研讀課文一邊思考。2. 文章的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什么?這三段在結構上是什么關系?第1段:概括從富陽至桐廬的奇山異水。——總第2段:描寫異水。第3段:描寫奇山。3.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思考:這一段有沒有景色描寫?如有,景有何特點?4. 讀第2段,思考:作者抓住了水的什么特點進行描寫?用了什么方法?5.讀三段,作者從什么感官角度描寫奇山?6.思考: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7.從上句,從全文,你讀出吳均是怎樣的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有著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隱者。在古詩文里,山常常與隱士聯系起來,如《尋隱者不遇》。賞山水美,尋 隱者 情四、課堂小結1.2.寫作特色:運用比喻、夸張、對偶、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動靜轉化,以鬧寫靜,動靜結合;開篇描繪大氣之景,由景生情;篇中抓住山水特色,融情入景;篇末描繪蔥郁之情,以景結情。3.如何領會寫景抒情類文言文的感情?讀,多讀,用心讀。五、作業:練筆:選取周圍或旅途中的景色進行描寫,運用一種以上的修辭手法,做到情景交融,200字左右。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8 頁 (共 8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與朱元思書》課堂實錄中山市沙溪初級中學 張明雪第一課時(課前相互問好。)師:之前我們領略了三峽的優美風光,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展示富春江的美景圖,同時播放《與朱元思書》的錄音。)師:同學們,課前已讓大家預習了《與朱元思書》,不知大家的自學效果如何呢?現在請全班同學朗讀課文。(生齊讀課文,文中“有時見日”中的“見”字有學生讀成“jiàn”,有學生讀成“xiàn”。)師:有時“jiàn”日,還是有時“xiàn”日呢?之前,老師跟大家講過,由于文言文在時間上離我們比較遠,現代人對文言文有些問題的理解會有不同。我們等會來解答這個問題。現在檢查大家預習情況。(師展示課件)師:文章的作者是——生:吳均,南北朝,文學家。師:好,不錯。現在我們來檢查一下字音,從樂釗這里開始,開火車的方式進行。(生依次回答)師:好,大家回答很不錯,看來大家的預習還是比較扎實的。現在抓緊時間把不會的字音寫在書上。(生做筆記)師:字音大家過關了,現在我們來檢查重點詞的解釋。請根據課本的注釋,解釋課件上有顏色的詞。切記,“盡信書不如無書”,如果你對課文有什么疑問,請提出來。(生看書)師:好,我們依舊以開火車的形式回答。雅穎,“風煙俱凈”的“俱”。生:全。師:“全,都”,好,下一個。生:散盡。師:好,“凈”是“散盡,無余”。下一個。生:一樣的。師:好,“共”是一樣的。下一個,“從”。生:隨著。師:好,“從”是“隨著”。下一個,“任意東西”的“東西”。生:向東向西。師:“東西”這個詞,原本是什么詞性?生:方向。師:表方向的什么詞?名詞,動詞?生:名詞。師:哎,方向名詞。在這里怎么用呢?生:名詞作動詞。師:好,請坐。大家留意一下,課本上這個詞是錯的,“東西”在這里不是名詞作動詞,而是名詞做狀語。什么是名詞作狀語呢?請看黑板。師:“任意東西”怎么翻譯?看書本。生:隨意地向東向西。師:“隨意地向東向西”后面還要補充什么?(生思考)“隨意地向東向西”干嘛?生:飄蕩。師:誰隨意地向東向西飄蕩?(師板書)生:船。師:“船隨意地向東向西飄蕩”主語是什么?生:船。師:謂語是哪個?生:隨意。師:“隨意”是謂語?我們說過,謂語一般表示什么?生:動作。師:謂語表示的是動作,這個句子中哪個詞表示動作的?生:飄蕩。師:好,“飄蕩”是謂語。句子成分里面,主謂賓定狀補,賓語不是每個句子都有的,這個句子就沒有賓語。我們說過,在謂語前面的成分是什么?生:狀語。師:狀語,“隨意地向東向西”是狀語,那么“任意東西”的“東西”是名詞作——生:狀語。師:好,名詞作狀語。請記在筆記上。(生做筆記)那么,以后我們在判斷文言文詞的特殊用法時,也可以把它譯成現代漢語之后,通過分析語法結構來進行判斷。師:我們繼續。“一百許里”的“許”。生:約數。師:對,表示約數,怎么翻譯呢?(生遲疑)“一百許里”什么意思?生:一百多里。師:好,一百多里。那么這個“許”也可以翻譯為“左右”。師:“直視無礙”的“直”。(經引導,生回答不出)師:請坐,以后記得預習的時候再認真一點。“直”可以組什么詞?生:直接。師:還有呢?生:筆直。師:哎,不錯,筆直。還有沒有?(生無回答)。還有“一直”。 “直視無礙”的“直”翻譯為“一直”。好,下一個,“奔”。生:奔馬。師:對。之前我們還學過哪篇課文也有這個意思的“奔”字?生: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師:好,不錯。下一個,“負勢競上”的“負”。生:憑借。師:“相互軒邈”的“軒邈”。生:比高遠。師:“泠泠作響”的“泠泠”。生:水流的聲音。師:怎樣的水流聲?生:清越的。師:好,“泠泠”清越的流水聲。“好鳥成韻”,“好鳥”。生:美麗的鳥。師:“良田美池”的“良”呢?生:肥沃的。師:非常好!婉偲,“蟬則千轉無窮”的“轉”?(該生存在學習障礙,老師走在學生旁邊)師:我們給點掌聲,鼓勵一下她。“轉”是什么?生(小聲答):鳥叫。師:好!大家再給點掌聲她。師:“鳶飛戾天”的“鳶”。生:兇猛的鳥。師:具體哪種鳥?生:老鷹。師:不錯,這里給大家補充一下課外知識。“鳶飛戾天”出自《詩經》:鳶飛于天,魚躍于淵。意思是說,魚在深淵里跳躍,老鷹在高天上飛。這里用的是比喻義,鳶飛戾天比喻追求高位。(生做筆記)師:現在,我們一起朗讀回憶一下這些重點詞。(生齊讀)師:接下來,大家嘗試一下,看看預習了,并像剛才那樣學習了之后,能不能把課文背一下。第一次,可以參照課件上,用一些關鍵詞提示自己。現在,大家自由背誦,可以看書,把聲音亮出來,大聲點。(生自由背誦,教師穿行課堂并指導。)師:大家都很認真,現在全班來試試背誦。(生背誦)師:大家的學習效果不錯。現在,大家試試把全文翻譯一下。怎么翻譯呢?根據剛才重點詞的解釋,串連起來翻譯。記得不要看課文注釋,先靠自己的能力,實在翻譯不下去的地方,再看看書本。好,現在開始。(生自由翻譯)師:請同學注意,翻譯要直譯,一個字一個字地翻譯。師:好,大家都很投入。現在請同學來試著翻譯一下。來,俊芳來翻譯第一段。(生翻譯)師:大家覺得翻譯得怎樣啊?生齊:很好!師:是的,翻得不錯,掌聲鼓勵!下一個,可敏來。(生翻譯)師:不錯不錯,但老師有個疑問。“直視無礙”你怎么翻譯啊?生:看得一清二楚。師:“看得一清二楚”是直譯還是義譯?生:義譯。師:那直譯應該怎么譯?生:一直看下去沒有障礙。師:第三段誰來?志林來試試。(生扭捏)不怕,來試試,人家女孩子都行,男生行不行?(男生說,不行。全班笑)師:可以的,來,跟著老師來翻譯。(生在老師帶領下翻譯第三段。)師:好,翻譯完全文。我們就來解決前面那個問題:有時“jiàn”日,還是有時“xiàn”日呢?生:“xiàn”。師:“jiàn”是什么意思?生:看見。師:“xiàn”呢?生:出現。師:好,“疏條交映”是在山外面看到的,還是山里面?生:山里面。師:對,人在山里面看見的,所以應該讀“見”。好,全班來讀一下全文翻譯。(生齊讀翻譯)師:非常好,現在我們再來著重翻譯幾個比較難的句子。一起來,“風煙俱凈,天山共色”。(生齊翻譯)師:翻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生:湍急的水很快,兇猛的浪像奔馬一樣。師:哎,有個地方翻譯得不夠好,“甚箭”應該翻譯為——生:比箭還快。師:對,就這樣翻譯。好,下一個,“負勢競上,相互軒邈”。(生翻譯)師:好,這幾個句子大家都翻譯得不錯。我們這本書上有些翻譯不到位,大家對著課件把它改正過來。(生做筆記)。師:這個學期,大家慢慢地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自學。很多同學都會帶字典來查,這很好。但大家在查字典的時候,也要學會發問,不懂就問。師:大家筆記做得很認真。現在我們再次嘗試,不看提示能不能背出來。開始,大家自由背。(生自發齊背)師:呀,大家很有默契嘛。既然這樣,我們全班一起來背。(生齊背)師:還讀“xiàn”日?生:“jiàn”日。師:不錯,這次大家的學習效果挺好的。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這節課:第一,學習文言文一定要落實字詞,翻譯時先對著正文翻譯,再看文本注釋看看自己翻譯得對不對;第二,背誦時可先給自己提示,等學習完課文后再獨立背誦。現在,布置一下作業:第一,找出《與朱元思書》的山、水的特點;第二,《與朱元思書》的主旨句是哪一句;3.細讀文本,注意文章中情與景的關系。師:好,這節課上到這里,同學再見!生:謝謝老師,老師再見。第二課時(師生相互問好)師:同學們,我們學了《三峽》,知道了三峽山美水美。昨天我們也學了《與朱元思書》第一課時,那么富春江的山、水怎樣呢?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展示圖片,播放配圖錄音。)師:欣賞了優美的圖片,聽完了這么富有感情的朗誦,大家是否也陶醉在富春江的美景之中呢?在開始第二課時的課程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展示PPT)全班一起來。《與朱元思書》作者——生:吳均,南北朝,文學家。師:好,通假字,男生來。“窺谷忘反”——生:反通返,返回。師:好,女生來。“蟬則千轉無窮”——生:轉通囀,鳥叫聲。師:好,看一下第三題。找出意思相同的一項,答案是哪一個?生:C。師:是嗎?我們一個一個來解決。“風煙俱凈”的“凈”——生:消散,凈盡。師:“窗明幾凈”的“凈”——生:干凈。師:“天下獨絕”的“絕”——生:獨妙。師:“猿則百叫無絕”的“絕”——生:停止。師:“負勢競上”的“負”——生:憑借。師:“負荊請罪”的“負”——生:背。師:對,背。那么,“水皆縹碧”的“皆”——生:全,都。師:“皆生寒樹”的“皆”——生:全,都。師:哈哈,那么答案是什么?生:D。師:大家要注意一下,“負”這個詞在文言文里常出現的義項是“背負,背”。好,下面翻譯句子。個別回答還是全班?生:全班。師:好,全班一起來。“風煙俱凈,山天共色”——生:風停了,煙都消散凈盡,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師:好,不錯。有些同學是看著黑板翻譯的,有些同學是看著課文注釋翻譯的,要相信自己,不要只看答案。下一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生: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師:“負勢競上,相互軒邈”——生:憑借著地勢競爭向上,相互比高遠。師:哎,不錯,大家能根據重點詞進行翻譯,但少了一些成分。來,一起讀一下。生:高山憑借著高峻的地勢爭相向上,彼此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師:“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生:像老鷹那樣——(生停止)師:像老鷹那樣追求高遠的人,怎么樣啊?生:看見雄奇的山峰平息了追求名利的心。師:“經綸”是什么意思?生:籌劃。師:好,整一句來。生:那些籌劃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師:(展示課件)來,整句翻譯一次。生:像老鷹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平息了追逐功名利祿的心;那些籌劃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師:“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生: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看到陽光。師:好,看來大家的復習情況還不錯。這節課,我們來上一些不一樣的內容。(展示課件)讀一下題目。生:賞山水美,尋……情。師:品什么情呢?我們這節課上賞析課,希望上完之后大家能夠在這個橫線上填上合適的詞語。請大家留意一下這題目,它用了對偶手法。我們說過,對偶分寬對和嚴對,嚴對要每個詞都要對上。比如說,名詞對名詞,動詞——生:對動詞。師:是的。賞對尋,動詞對動詞,那么山水是什么詞?生:名詞。師:那么空格處最好能填一個什么詞?生:名詞。師:不錯。現在我們了解一下本課的學習任務,讀一下。生:1.知識與能力:熟悉課文內容;2.過程與方法:掌握寫景抒情類文言文的寫法(情景相生);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熱愛祖國山水,體會作者感情。師:好,希望通過這些課,我們能在這些方面有所得。現在,我們來細讀文本。文章三個段落主要內容是什么?段落之間有什么關系?生:總寫富陽的山水之美。師:美在哪?生:奇山異水。師:水是什么樣的?生:清、急。師:哎,清、急的水,用文中的詞來說,就是“異”水。山是怎樣的山?生:奇山。師:結構上是什么關系?生:總分。師:好。不錯。現在我們有感情地朗讀一下第一段。(生讀)師:這一段有沒有寫景的?生:有。師:哪一句?生: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師:這些景有什么特點?大家相互討論一下。在腦海中想象這樣的畫面:煙消散了,天空與山是一種顏色?生:美。師:怎樣的一種美?生:靜態美。師:靜態美,好。這樣的美的范圍大還是小?生:大。師:哎,大美。這樣的美會讓人感覺怎樣?在書中找出原文。生: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師: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生答)順著水流,時東時西。這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態?生:自由、灑脫。師:看到這樣的景,作者心情很愉悅。開頭這樣寫是什么寫法?(生思考)師:我們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文章開頭從大處著筆,勾勒山水畫卷的整體形象。語景孕情。(生做筆記)師:好,同學筆記做得很認真。現在我們再把這個段落讀一次,要讀出作者那種灑脫、自由的心情。(生讀書)師:哎,文杰讀得好,后面一句再給大家讀一下。(生讀)師:呵呵,讀著讀著就泄氣了。他剛才是怎么讀的呢?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最后一個“絕”的音調是提上去的。好,第一段講到這,有沒有疑問?生:沒有。師:沒有的話,我們來學第二段。讀第2段,思考:作者抓住了水的什么特點進行描寫?用了什么方法?生:清、急。師:哪些句子分別表現“清”的?生: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師:寫水急的呢?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師:好,現在我們再細細品一下。“水皆縹碧”寫出了水的什么特征?生:顏色。師:什么顏色?生:青白色。師:好,如果我們把“水皆縹碧”改為“水皆青白色”,有什么不同?生:縹碧更有意境。師:怎么樣更有意境?(生遲疑)“縹”是什么呢?生:青白色。師:怎樣的青白色?(生答不出)“縹”是一種紗,青白色的紗;“碧”是一種青白色的玉石。那么這樣一來,水也具有了紗和玉的質感、美。看,簡簡單單兩個字,便有這么多意境。師:“游魚細石”給水加了什么?生:動感。師:好,動感。這兩句用了什么手法?生:比喻。把急湍比喻成箭,把猛浪比作奔馬。師:這里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生:夸張。師:好,夸張。現在,我們來總結這段的寫作方法:運用了動靜結合、比喻、夸張等手法。說到這,大家對水的這樣的描寫熟悉不?之前在哪里還學過這些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帶感情地重讀這段。讀靜的時候,語速要怎樣?生:慢。師:讀動的時候呢?生:快。(生齊讀)師:好,讀得不錯。水的情態就是清、急。現在我們來自由讀一下第三段,看看作者是從什么感官角度讀三段,作者從什么感官角度描寫奇山?可相互討論。(生讀)師:從什么感官角度?生:聽覺、視覺。師:哪幾句聽覺,哪幾句視覺?生:“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是視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是聽覺。師:好,思考這個問題。這里的山給你的感覺是動的還是靜的?生:動的。師:哎,作者是怎樣把靜止的山寫成動的呢?生:擬人。師:好,擬人。從哪幾個詞可以看出?生:競上、互相、軒邈。師:這些動作都是人才有的,通過擬人手法,把靜態的山寫活了。那么,這樣的山給你什么感覺?生:生動、形象。師:還有嗎?生:平息下來。師:哎,平息下來,你讀得很好。還有嗎 生:生機勃勃。師:生機勃勃,不錯。還有呢?我們讀《安塞腰鼓》的時候,會讀出一種什么?生:力量。師:非常好!有力量。請看大屏幕,我們小結一下這部分。(生做筆記)師:好,伴著雷聲,我們想像一下山里的聲音。泠泠作響、嚶嚶成韻、千轉不窮、百叫無絕……這樣的聲音給你什么體會?生:愉悅。師:很愉悅。泠泠,是什么意思?生:清越。師:外面的雨聲,能叫泠泠嗎?生:不能。師:好鳥成韻,韻是什么意思?生:音樂。師:也就是說,小鳥的叫聲就像歌聲一樣。這么動聽的聲音里面,卻出現了一種動物的叫聲——蟬的叫聲。大家平常對蟬的看法怎樣啊?生:很煩。師:那這樣作者為什么把蟬寫下去,不是破壞了那種美嗎?(生討論)師:這個問題比較難。老師給大家補充一下課外知識。蟬,在我國古代人眼中是高潔的象征。由于科學水平所限,古人認為蟬是不吃東西,喝露水和風生存的,不是人間煙火。所以,這個時候,作者聽到蟬叫還會煩嗎?生:不會。師:好,聽了這些聲音,作者就心情愉悅了。寫山不直接描寫山的形態,而寫山的聲音,這是一種什么寫作手法?生:以動寫靜,以鬧寫靜。(生做筆記)師:好,再來讀一次。(生讀,師打斷)剛才我們說,這山給人一種生氣,那么大家讀的時候也要讀出生氣,再來一遍。(生讀書)師:好,領略了這樣的山水美,作者會有什么感受?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師:好,這兩句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呢?望峰息心,平息了——生:追求功名利祿的心。師:那么,那些忙于政務的人到了這里,就會——生:流連忘返。師:哎,流連忘返。這樣的山給了作者這樣的情,為什么呢?除了景色的影響外,有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生思考,師引導)如果吳均有這樣的感情,那么吳均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生思考,師引導)我們之前學了那么多文言文,比如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劉禹錫的《陋室銘》,那么這些人有什么特點,跟吳均有沒有相同的地方?(生思考,師引導)“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這寫的是山中的什么景?生:樹枝長得縱橫交錯。師:縱橫交錯,說明樹長得茂盛。樹長得如此茂盛,耳邊又是各種各樣的聲響,如果你走進這里,會有什么感受?生1:恐怖。師:呵呵,伊杰覺得恐怖,你們也是這樣覺得的嗎?生:不是。師:不是,那是什么呢?生2:愉悅。因為山是生機勃勃的,所以走在里面會覺得很愉悅。師:非常好。這句話是選段的最后一句,是在寫景,而選段的第一句也寫了景色。這在寫法上叫什么?生:前后互用。師:第一句以景寫情,末一句以景結情。(生做筆記)師:吳均看到這些山,心情愉悅,流連忘返,那杜甫看到山,又是怎樣的心情呢?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望岳》。(生背誦《望岳》)師:好,杜甫看到山,想到的是會當——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師:這說明當時的杜甫心里想到的是什么——生:當官。師:對,當官,建功立業。吳均想到的是“望峰息心,窺谷忘反”,說明吳均心里想的是什么?生:淡薄名利。師:伊杰很厲害!他不追求名利,渴望——生:自由。師:對,渴望自由,欣賞山水。現在我們再來讀一下這段,要讀出吳均心里的渴望。(生齊讀)師:從你們讀的過程中,老師知道你們領悟了吳均的一些感情。請問,文段的主旨句是什么?生(多種答案):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師:哎,君浩說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請你說說理由。生:課文通篇都在寫景,而這個句子可以概括景色的特點。師:你說的這個是中心句,中心句跟主旨句一樣嗎?生:不一樣。師:不一樣,中心句是指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主旨句一般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寫作意圖。這篇文章主要是為了說明山水的美嗎?生:不是。師:不是,所以文章的主旨句不是這句,是哪句啊?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師:從這句,從課文看,吳均是一個愛慕大自然,不追名逐利的人。這種人,在古代大家會怎樣稱呼他們呢?生:隱士。師: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將人分成三種:富貴者、隱逸者、君子。富貴者就是世俗之人,君子不同流合污還追求為社會做貢獻,而隱者者是隱居避世,獨善其身的人。那么,現在我們可否將課堂一開始就提出的問題解決呢?賞山水美,尋什么情?生:避世情。師:迪珣說避世情,你們同意嗎?生:不同意。師:為什么?生:這里應該填名詞,避世是動詞。師:那還可以填什么?生:萬物情。師:有想法,不錯,可以解釋一下嗎?生:因為這篇文章寫的都是景色,又表示作者對自然的熱愛,所以是萬物情。師:單單是欣賞自然的心情嗎?還有什么?生:歸隱。師:歸隱能表達吳均的追求,歸隱情,大家同意嗎?生:同意。師:歸隱情不錯,為了對仗,我們改為隱士情,名詞對名詞。好,在中國古代的文化里,山通常與隱者聯系在一起,比如說我們學過的《尋隱者不遇》,大家一起背。(生背書)師:好,我們來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寫山水美景,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還有歸隱情。師:最后我們來總結這節課所學的:結構上,文章采用總分,寫了奇山異水。通過描寫富春江的奇山異水,抒發了作者對政治的失意厭倦,企圖寄情山水、避世退隱的思想感情。在寫作方面,運用比喻、夸張、對偶、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動靜轉化,以鬧寫靜,動靜結合;開篇描繪大氣之景,由景生情;篇中抓住山水特色,融情入景;篇末描繪蔥郁之情,以景結情。師:今天的作業是:選取周圍或旅途中的景色進行描寫,運用一種以上的修辭手法,做到情景交融,200字左右。下課!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與朱元思書》新課教學反思.doc 《與朱元思書》新課教學設計.doc 《與朱元思書》新課課堂實錄.doc 《與朱元思書》視頻課堂實錄(第一課時)(人教版·張老師).flv 《與朱元思書》配樂朗誦.mp3 《與朱元思書》實錄.doc 與朱元思書[音頻].mp3 第一課時.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