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北洋政府時期的國徽為“十二章國徽”,又稱“嘉禾國徽”,設計者為魯迅、錢稻孫和許壽裳。“十二章國徽”的圖案來源于中國古代天子禮服繪繡的十二種圖象以及漢代《五瑞圖》石刻上的圖案,結合了傳統十二章中的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象征著穩重、忠孝、潔凈等北洋政府時期的國旗為“五色旗”,寓意“五族共和”。五色旗最早源于1906年同盟會本部的國旗草案,認為五色在中國傳統中的五行學說中有所反映,且與五德等中國文化使用五數的習慣相符合。代表五個民族的五色可以緩和種族革命的意義,亦是政治清明的象征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1912-1928 (民初)北洋:清末對遼寧、河北、山東等北方沿海各省的統稱。軍閥:指擁有軍隊、武裝、地盤、政權的軍人或軍人集團。北洋軍閥: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建陸軍”,歸北洋大臣節制。1901年,袁世凱任北洋大臣,所建軍隊即稱為北洋軍。所以,1912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標志著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北洋軍閥 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北洋軍閥執政時期的政府。1912-1928孫中山提出這三項條件的目的是為了什么?(1)臨時政府設于南京,已由各省代表議定,不能更改;(2)新總統到南京受任后,本大總統始行解職;(3)新總統必須遵守“臨時約法”。孫中山為了限制袁世凱權力,保留辛亥革命的成果袁世凱袁世凱又采取了什么應對措施,來突破這三項條件的限制的?【自主探究】閱讀書本P16-17,找出袁世凱在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在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做出哪些舉措?方面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的舉措 社會反應及結果政治方面軍事上 外交上一.袁世凱統治【自主探究】閱讀書本P16-17,找出袁世凱在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在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做出哪些舉措?方面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的舉措 社會反應及結果政治方面軍事上 外交上①遷都:將臨時政府從南京遷往北京;②改組內閣,委任自己的親信為內閣總理;③脅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全面控制國會;④成為正式大總統后,解散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責任內閣,公布《中華民國約法》;頒布《大總統選舉法 》①擴張武力,加強北洋軍,削弱革命軍。②鎮壓革命黨人反抗①擅自簽訂合同,向列強借款。②投靠日本,接受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一.袁世凱統治對內獨裁專制對外賣國;復辟帝制兩部約法有何本質區別?袁世凱的統治有何特點?分權民主共和專 權 1913年4月26日袁世凱的北洋政府與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在北京簽訂了善后借款合同21款和附件6號。借款總額2500萬英鎊,年息5厘,按84%實交,47年償清,本息共計67893597英鎊,以鹽稅、關稅為抵押。按照合同規定,直接扣除各項到期應還的中央和各省外債及賠款本息,這些扣款就超過了借款額的半數 。這筆錢是用來干嘛?這說明袁世凱是怎樣的一個人?擴充武裝力量,鎮壓革命力量,維護獨裁統治為了個人利益,不惜犧牲國家民族利益善后大借款第一號第一款 中國政府允諾,日后日本國政府擬向德國政府協定之所有德國關于山東省依據條約,或其他享有一切權利、利益讓與等項處分,概行承認。第二號第四款 中國政府允將在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各礦開采權,許與日本國臣民。第四號 中國政府允準所有中國沿岸港灣及島嶼,一概不讓與或租與他國。第五號第一款 在中國中央政府,須聘用日本人,充為政治財政軍事等各顧問。思考:條約損害了哪些國家的利益?對中國產生怎樣的危害?損害了歐美列強在華利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權益,是一部喪權辱國的條約“二十一條”(節選)喪權辱國袁世凱復辟帝制1915年底,袁世凱稱帝,改國號中華帝國,定1916年為洪憲元年。頂峰一.袁世凱統治發動: 1915年底,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云南宣布獨立,并且出兵討袁。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亦紛紛宣布獨立。國人反應護國運動(1915-1916)結局:袁世凱撤銷帝制。6月,袁世凱郁郁而死。國人反抗“二十一條”時間國號紀年結果失敗 原因1915年底中華帝國1916年為洪憲元年。各階層群起反對,護國運動席卷南方,迫其宣布撤銷帝制歐美列強的不滿;復辟帝制違背歷史潮流;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袁世凱復辟帝制一.袁世凱統治概況“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自主探究】閱讀書本P16-17,找出袁世凱在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在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做出哪些舉措?結果如何?方面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的舉措 社會反應及結果政治方面軍事上 外交上①遷都:將臨時政府從南京遷往北京;②改組內閣,委任自己的親信為內閣總理;想辦法削弱革命派的力量;③脅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全面控制國會;④解散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責任內閣,公布《中華民國約法》;頒布《大總統選舉法 》、復辟帝制……①加強北洋軍,削弱革命軍。②鎮壓革命黨人反抗①擅自簽訂合同,向列強借款。②投靠日本,接受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1.革命黨人的反抗;2.護國運動;3.歐美國家的反對4.袁世凱被迫撤銷帝制一.袁世凱統治集權至專制喪權辱國抵抗護民主護國權派系 勢力范圍 代表人物 扶植勢力北洋軍閥分裂 馮國璋 美國英國段祺瑞 日本張作霖 日本其他軍閥 晉系 閻錫山 日本滇系 唐繼堯、李烈鈞 中華 民國桂系 陸榮廷 中華 民國直系皖系奉系直隸(今河北)、湖北、江蘇、江西安徽、浙江、山東、福建、陜西東北三省(奉天、黑龍江、吉林)山西云南、貴州廣西、廣東東北三省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陜西段祺瑞馮國璋張作霖讀形勢圖,袁世凱死后,中國進入怎樣的局面?二.軍閥混戰派系 勢力范圍 代表人物 扶植勢力北洋軍閥分裂 直系 直隸(今北京)、湖北、江蘇、江西 馮國璋 美國、英國皖系 安徽、浙江、山東、福建、陜西 段祺瑞 日本奉系 東北三省(奉天、黑龍江、吉林) 張作霖 日本其他軍閥 晉系 山西 閻錫山 日本滇系 云南、貴州 唐繼堯、李烈鈞 中華 民國桂系 廣西、廣東 陸榮廷 中華 民國軍閥割據混戰國家四分五裂控制中央政權 時間 國家形勢北洋時期 袁世凱統治 1912.4—1916.6 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政府建立;復辟帝制,護國運動等反抗中失敗。皖系統治 1916.6—1920.7 北洋軍閥分為三大派系,段祺瑞掌權中央,直皖戰爭皖系失敗。直系統治 1920.7—1924.10 兩次直奉戰爭,馮玉祥北京政變奉系統治 1924.10—1928.12 北伐戰爭,北洋軍閥失敗。各派系輪流控制政府,政局動蕩不安。影響長年的戰爭,造成社會秩序一片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街頭警察尸體身首異處助孫中山推翻清王朝統治取代大總統位集權至專制,喪權辱國;鎮壓革命段祺瑞張作霖孫中山袁世凱退讓總統位領導反袁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北洋分裂軍閥割據混戰國家四分五裂辛亥革命1912中華帝國1915護國運動1916軍閥割據1917?20世紀初的中國格局民族資產階級的成長列強對中國經濟掠奪民族工業的發展:實業家張謇第二課 中國的時局與辛亥革命知識結構總結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廣泛傳播興中會成立時間、地點、人物:1894年11月,美國檀香山,孫中山性質: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口號:“振興中華”同盟會時間、地點:1905年,日本東京領導:孫中山被選為總理性質:全國性的統一的革命組織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清政府的“新政”和立憲:未觸及腐朽的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時間、地點:1911年10月10日,武昌概況:占領武昌,光復武漢三鎮,成立湖北軍政府成果中華民國成立結果: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革命果實。意義是剛剛邁入20世紀的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推動了中或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時間、地點:1912年1月1日,南京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清朝覆亡:1912年2月12日,溥儀退位北洋政府統治袁世凱的統治政治軍事外交軍閥割據: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皖、奉三大派系軍閥混戰時間影響、結果中國局勢特點與軍閹割據混戰、國家四分五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