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單元開辟人類歷史新紀元練習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共50.0分)1. 毛澤東說:“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不只是開創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而且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對第一個“新紀元”理解準確的是( )A. 促使俄國不再參加帝國主義戰爭B. 俄國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C. 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D. 在俄國開辟出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2. 列寧說:“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認識到錯誤后,列寧進行的調整是( )A. 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 實行新經濟政策C. 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 D. 實行農業集體化建設3. 歷史是從上游奔騰而下的一朵浪花,它往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情形不可能發生在1921年的蘇俄的是( )A. 美國資本家在蘇俄開發油田 B. 農民喀秋莎用盧布在市場購物C. 安娜私人開辦一個中小企業 D. 各族人民集會慶祝蘇聯的成立4. 列寧曾說:“到1921年春天已經很清楚了--我們用‘沖擊’的辦法,即用簡捷,迅速,直接的方法實行社會主義生產和分配的原則的嘗試已經失敗了.我們…開始做戰略上的退卻,趁我們還沒有被徹底打垮,讓我們實行退卻,一切都重新安排,不過要安排得更穩妥.”材料中的“退卻”指的是( )A.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 新經濟政策C. 社會主義工業化 D. 農業集體化5. 斯大林執政后在1928年提出:“我們比先進國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們這樣繼續下去,我們將會失敗。”建立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他開始( )A. 用糧食稅取代余糧征集制 B. 在一定限度內恢復資本主義C. 給國營企業一定的自主權 D. 采取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6. 20世紀以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興起了反抗西方列強、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下列屬于這一時期民族民主運動的是( )①辛亥革命 ②十月革命 ③華夫脫運動 ④非暴力不合作運動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7. 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對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主要貢獻是( )A. 揭開了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B. 給英國經濟造成了一定打擊C. 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D. 徹底完成了印度的獨立大業8.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運動風起云涌,其中發生在埃及和印度的兩場具有深遠影響意義的獨立運動分別是( )A. 華夫脫運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B.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華夫脫運動C. 非暴力運動;不合作運動 D. 不合作運動;非暴力運動9. “燈閃著,風吹著,蟋蟀叫著,我坐在床頭看書。月亮出來了,風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這是末代皇帝溥儀于1923年寫的一首詩。這種平易通俗的文風受益于( )A. 清朝的覆滅 B. 北洋政府建立 C. 新文化運動 D. 辛亥革命10. 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利用“爐邊談話”向人民解釋其施政方針的總統。在新政期間,羅斯福爐邊談話談及的內容可能有()A. 解讀《國家工業復興法》 B. 號召分期付款以加快消費C. 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D. 宣稱建立法西斯專政11. 美國電視臺拍攝了《羅斯福新政》的電視專題片,下列情節不符合歷史史實的是( )A. 很多工業企業在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B. 農場主銷毀過剩的農產品后獲得了政府補償C. 《緊急銀行法》通過后,大量銀行宣布破產D. 大批失業工人正在參加美國田納西水利工程建設12. 圖反映了1929—1937年美國失業人數變化情況,促使B點到C點變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A. 推行“以工代賑” B. 創立養老金制度C. 頒布《緊急銀行法令》 D. 頒布《農業調整法》13. 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對此次危機認識正確的是( )A. 根本原因是出現了股票投機活動B. 激化了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矛盾C. 是政府推行干預經濟政策的結果D. 從英國開始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14. 1929年10月美國國內股票的暴跌引發了大危機,“過剩”的農產品堆積如山,難以找到市場。“豬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賣不到一元錢。”為應對危機,美國實施了羅斯福新政,其中下列措施直接改變了這一狀況的是( )A. 控制物價與“以工代賑” B. 實行救濟和保護勞工權利C. 增加工資與調整勞資關系 D. 減耕減產和調整農產品結構15. 羅斯福新政推行期間,很多大企業集團和保守派對新政持敵視態度,他們對“大筆開支”“經濟狂想”“社會主義改革”極為不滿,成立了“美國自由聯盟”,號召民眾反對新政。據此可知,羅斯福新政受到“敵視”的原因是( )A. 加重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B. 違背了工人的利益C. 實行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做法 D. 推行了自由貿易政策16. 浙江籍教育家、語言學家陳望道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作出的杰出貢獻是()A. 主持編寫《湘江評論》 B. 創立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C. 翻譯出版《共產黨宣言》 D. 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17. 歷史學家把百年前的某歷史事件視為“分水嶺”,它“將八十年的舊民主時期和三十年的新民主時期分開”。這一歷史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運動 C. 五四運動 D. 維新變法18. “吾以為今日而言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須言之有物……五曰,務去濫調套語……七曰,不講對仗。八曰,不避俗語。”這段文字的作者是()A. 胡適 B. 梁啟超 C. 李大釗 D. 陳獨秀19. 1919年溫州港進口的外國棉花比1918年減少34.1%,日本海帶減少60.7%,日本布傘減少24.7%。最有可能導致此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A. 中國近代工業誕生,國貨增多 B. 北洋軍閥割據混戰,政局動蕩C. “五四”愛國運動影響,抵制洋貨 D. 中日之間爆發戰爭,貿易受阻20. “這是一聲砸向舊世界的錘頭撞擊,和著十月革命的驚天霹靂。從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紅船發力,鍛造出一個民族駛向復興彼岸的航跡。”與材料描述有關的會議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義會議 D. 中共七大21. 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此次“聯合”所順應的時代呼聲是( )A. 打倒列強,除軍閥 B.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C. 土地革命,分田地 D. 停止內戰,一致對外22. 某革命歷史題材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葉挺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正在猛攻武昌城,該影片再現的是()A. 武昌起義的戰斗情景 B. 黃花崗起義的戰斗情景C. 北伐戰爭的戰斗情景 D. 抗日戰爭的戰斗情景23. 紅色旅游是當今旅游的一大特色。以下某旅行社起草的景點介紹,正確的是()A. 井岡山——辛亥革命的爆發地B. 漢口——共產黨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C. 吳起鎮——宣告長征勝利結束D. 武昌——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24. 1924年9月8日,美國《時代》雜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風云人物——吳佩孚,他是出現在《時代》雜志封面上的第一個中國人。但兩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國政壇上消失了。這主要是由于()A. 辛亥革命 B. 五四運動 C. 北伐戰爭 D. 南昌起義25. 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以下史實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是() ①領導五四運動,明確反對帝國主義 ②協助創辦黃埔軍校,培養國民革命骨干 ③推動北伐戰爭,取得國民革命勝利 ④建立新中國,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0.0分)26.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場世界規模的戰爭,影響深遠,引發人們對戰爭的深刻反思。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材料一:2010年9月28日報道,10月3日是一個值得德國人紀念的日子,屆時,德國歷時92年將還清最后一筆戰爭賠款,德國政府將向法國政府交付6870萬歐元(6.23億人民幣)的最后一筆戰爭賠款。自1924年始,德國以向美國貸款、發行外國債券等方式籌集這筆巨額賠款。原規定5年必須付清賠款,但因各種原因,直到2010年10月3日才還清最后一筆賠款,歷時92年。材料二:這場革命的爆發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發展的必然結果,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為了本階級的利益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人們相信布爾什維克,認為只有推翻無能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工農自己的政權,國家才能有出路。——摘編自齊世榮廖學盛《 20世紀的歷史巨變》材料三:一戰后,蘇俄自動退出了爭霸的行列;德國和奧匈帝國戰敗,已沒有資格參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個主要戰勝國。它們之間的經濟、軍事實力又相差甚遠,這就要按戰后的實力對比重新劃分勢力范圍,建立戰后世界新秩序。——徐天新,許平、王紅生主編《世界通史·現代卷》請回答:(1)閱讀材料一分析,德國賠款是來自于哪場戰爭?寫出與這個賠款有關的會議名稱。在該場戰爭中被稱為“絞肉機”“地獄”“屠場”的是哪次戰役?(4分)(2)材料二中的“這場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據材料二概括指出引發這場革命的原因。(2分)(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回答,戰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導致這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4)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2分)27. 為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九年級某同學選取了幾個中國共產黨早期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的相關歷史事件,并設計制作成如下圖所示的年代尺。據此完成題目。(1)請在年代尺的方框中填入對應的關鍵詞的代碼。①開天辟地②生死攸關③星星之火(3分)(2)任選上面一個歷史事件,運用所學知識為它配上解說詞。(提示:要求說明事件的名稱、地點、經過和影響)(4分)(3)從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發展道路的歷程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3分)2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世紀上半葉,世界經濟的主要特點是“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發展。 材料一: 大蕭條使得美國和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陷入世界性危機之中,是資本主義制度產生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危機事件……(《不同歷史時期經濟危機的特征與原因研究》)(1)“大蕭條使得美國和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陷入世界性危機之中”,說明了什么?(3分) 材料二: 1929年到1933年這次全球經濟危機……震撼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場經濟的弊端。而蘇聯卻在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1928-1932年)的指導下,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20世紀30年代,西方人士紛紛前往蘇聯取經。(《大國崛起》)(2)“20世紀30年代,西方人士紛紛前往蘇聯取經”,當時蘇聯有哪些經驗可學?(3分) 材料三: 羅斯福無意發動一場革命,也無意為美國創造一種新的體制機構。相反,他是在設法醫治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暫時疾病,通過護理使它恢復健康。只是因為常規療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試用了試驗性療法。(《羅斯福正傳》)(3)“試驗性療法”指什么 這一療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這一療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29. 馬克思主義作為社會主義的核心指導思想,在中國經歷了一個從學習到中國化的深化過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下圖為歌舞《北方吹來十月的風》劇照(1)材料一的“十月的風”指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在“十月的風”吹入我國的過程中站在宣傳前列的代表人物。(4分)材料二 毛澤東從歐洲借來的不是機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藍本,而是共產主義,他借助于技術和靈活性,對癥下藥,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國起死回生。——羅斯·特里爾《毛澤東傳》(2)材料二中毛澤東“借助于技術和靈活性”為中國開出的“藥劑”是什么?并說出找到該“藥劑”的標志性事件。(4分) 材料三 中國應該大量吸收外國先進的文化,但形式主義的吸收外國的東西,在中國過去是吃過大虧的。中國共產主義者對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應用也是這樣,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30. (3)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從反面舉兩例論證材料三的觀點。(2分)31.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團結統一才能推動中國革命勝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洪流中的合作】材料一對現有其他政黨,應采取獨立的攻擊政策……我們應該始終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 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勢力集中的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決議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應加入國民黨。中國共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深感此必要遵行此決議。——《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的決議案》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厲,……此全國人民所為疾首蹙額,而有識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為全國人民求一生路者也。——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危機下的轉向】材料三:剛剛成立了六年的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又繼續戰斗了。——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1)依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政策的變化及其原因。(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當時國共兩黨有著怎樣的共同奮斗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采取了哪一軍事行動 (4分)(3)請以“國民革命運動”中的相關史實,論證“團結統一推動中國革命勝利”的結論。(4分)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D.依據所學可知,十月革命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在俄國開辟出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所以說俄國十月革命開創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故D符合題意。B.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統治,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的專制統治,故B項錯誤。AC.兩項所述不符合題干主旨,故AC錯誤。故選D。 2.答案:B解析:B.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俄國自1914年到1920年,戰爭一直不斷,為了保衛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被迫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國內戰爭結束后,這一政策打擊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甚至出現了暴動,1921年,列寧領導實施了新經濟政策,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故B項正確。A.根據上述分析,故A項錯誤。CD.兩項是在20世紀20年代后期實行,都在新經濟政策之后實施的,故CD兩項錯誤。故選B。 3.答案:D4.答案:B解析:A.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春天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停止實行,故排除A。B.依據題干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在蘇俄內戰結束后,仍然是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試圖以此來完成向社會主義的過渡,結果引發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1921年,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利用了商品和貨幣關系來發展生產,相比較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完全公有制,這是一種“退卻”,但這種退卻是適應當時蘇俄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使蘇俄找到了一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故B正確。CD.從1926年至1937年蘇聯著手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實行國家工業化和農業,蘇聯在二五期間,高速進行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同時農業集體化的完成,不符合題意,故排除CD。故選B。 5.答案:D6.答案:C7.答案:C解析:C.結合所學可知,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對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主要貢獻是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故C正確。A.該項“揭開”表述錯誤,故排除A。B.該項表述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排除B。D.該項“徹底”說法絕對,故排除D。故選C。 8.答案:A解析:A.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為加強控制和奴役埃及,英國宣布埃及處于英國的保護之下,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戰后,英國繼續維持埃及的保護國地位,激起埃及人民的強烈反對。埃及資產階級政黨華夫脫黨提出“通過和平手段”爭取埃及的完全獨立,得到人民的支持。在埃及人民的強大壓力下,1922年2月,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由圣雄甘地領導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一場影響深遠的運動,其特點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故A項正確。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CD。 故選A。 9.答案:C解析:C.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寫文章“不作無病之呻吟”“須言之有物”等主張。根據材料中溥儀的出生時間為1906年,則他17歲時是1923年,顯然受到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故C正確。ABD.ABD三項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ABD。 故選C。 10.答案:A11.答案:C12.答案:A解析:A.圖片信息反映了1933—1937年美國失業人數不斷減少,其直接原因是羅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增加就業,故A項正確。B.創立養老金制度與失業人數的減少沒有直接關系,故B項錯誤。C.頒布《緊急銀行法令》屬于整頓財政金融體系的措施,故C項錯誤。D.頒布《農業調整法》屬于調整農業的措施,故D項錯誤。故選A。 13.答案:B解析:A.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故排除A。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給各資本主義國家帶來巨大的失業問題,造成社會動蕩不安,加深了社會危機,激化了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矛盾,故B正確。C.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之前,資本主義國家推行的是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故排除C。D.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從美國開始,故D錯誤。 故選B。 14.答案:D解析:A.控制物價與“以工代賑”不能直接改變題干的狀況,故排除A。B.實行救濟和保護勞工權利是針對失業群體和社會底層,不能直接改變題干的狀況,故排除B。C.該項也不如減耕減產的作用直接,故排除C。D.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實行了新政,《全國工業復興法》是整個新政的核心和基礎;其主要內容有:整頓農業,減耕減產和調整農產品結構,調整與加強對工業的調控等;題干“豬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賣不到一元錢。”說明的是生產過剩的問題,羅斯福新政減耕減產和調整農產品結構最有利于直接改變這一狀況,故D正確。故選D。 15.答案:C解析:A.羅斯福新政調整農業,實行減耕減產和補貼,提高農民的收入,減輕了農民經濟負擔,故A項錯誤。B.羅斯福新政規定了最高工時最低工資的標準,維護了工人的合法權益,故B項錯誤。C.根據“羅斯福新政推行期間”“大筆開支”“經濟狂想”“社會主義改革”信息可知,羅斯福實行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很多大企業集團和保守派對新政持敵視態度,故C項正確。D.羅斯福采取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不是自由貿易政策,故D項錯誤。故選C。 16.答案:C17.答案:C18.答案:A解析:A.依據題干信息“文學改良”,結合所學可知,在新文化運動中胡適寫了《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由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故選A。BCD.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三項都不符合題意要求。故排除BCD。 故選A。 19.答案:C20.答案:A解析:A.依據“從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紅船”及所學知識可知,指的是指中共一大的召開。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后又轉移到南湖的一游船上繼續召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故A正確。B.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今老成都北路7弄30號),故B錯誤。C.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遵義會議是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召開的,故排除C。D.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與題干信息不符,故排除D。故選A。 21.答案:A22.答案:C23.答案:B解析:A.辛亥革命的爆發地是武昌,故A錯誤。B.八七會議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后,在關系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會議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撤消了他在黨內的職務,選出了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故B正確。C.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故C錯誤。D.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故D錯誤。 故選B。 24.答案:C25.答案:C解析:②④.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實現,中國共產黨協助國民黨創辦黃埔軍校,培養革命軍事人才;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新中國,標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勝利,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故②④正確。①③.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而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中國共產黨不可能領導五四運動;1926年國共合作開展北伐戰爭,但是1927年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革命最終失敗,故①③錯誤。故選C。 26.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戰(或一戰)、巴黎和會、凡尓登戰役。(2)十月革命。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繼續進行世界大戰,引起人民不滿。(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4)1: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給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2:俄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影響了國際格局,引發了新的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3:客觀上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27.答案:(1)1921年;①。1927年;③。1935年;②。(2)示例:選擇①。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會議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了黨的名稱和奮斗目標等,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選擇②,遵義會議: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從此,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最終擺脫了敵人的追擊,遵義會議挽救了黨和紅軍,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選擇③。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1927年,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3)要從實際出發,符合中國國情,走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28.答案:(1)美國是當時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影響力巨大;(大蕭條從美國開始,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范圍廣、危害大。)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經形成,各國之間的聯系愈加緊密,會引起連鎖反應。(2)蘇聯開始實行計劃經濟,1932 年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后,經濟取得了進步;農村實行集體化經濟,在一定時期內發揮了積極作用;促使蘇聯從一個“小農國家”發展為世界工業強國;(為日后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3)實行新政,國家全面干預經濟。維護和鞏固資本主義制度。29.答案:(1)馬克思主義;李大釗。(2)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3)推行王明“左傾”錯誤主張,未能粉碎第五次“圍剿”,被迫實施戰略轉移;南昌起義或秋收起義攻打大城市失敗30.答案:(1)從保持獨立,不建立關系到與國民黨建立合作關系;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2)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北伐戰爭。(3)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