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三峽》專題練習姓名: 班級:1.作者通過描寫三峽的哪些景觀,來表現三峽的壯麗風光的?2、文中用了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三峽的山和水的?“自三峽七百里中 ”這句寫出了三峽的______,“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這句寫出了________“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這句寫出了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句寫出了____________。以上這幾句描寫有何作用?3、“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這句寫出了水的________,“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這句寫出了水的_______,“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這句用什么手法寫的______4、作者描繪三峽秋天的景象時選取了怎樣的時間和事物?請用兩個詞語概括其特點。5、課文寫三峽四時風光,為什么從“山”寫起?寫水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6、閱讀下面這首詩,你能說出它和本文之間的某些聯系嗎?早發白帝城 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7、文章先總寫 后分寫 ,山的特點是 ,夏天的水有何特點: 冬春的水有何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的景有何特點:_________________8、作者抓住三峽的景物特點進行描寫。先寫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后寫水,突出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景象。總寫三峽地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這句話寫出了水流_____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最后收筆落在漁人的歌唱上,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三峽》一文中描寫夏天水流湍急的景象,但描寫角度與眾不同。試舉例加以說明。10、三峽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峽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說一說嗎?例:三峽的 山 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11、說說下列句子各表現了三峽的什么特點。A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B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C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E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12、第四段寫三峽 的秋冬的景象,和上層歡快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到處籠罩著___ 的氣氛。最后用漁歌作結尾,從側描寫了三峽的13、作者描寫“猿聲”的作用是什么?14、作者引用漁歌的作用是什么?15、分析“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這句16、講講本文的寫作特點答案:1、文中描寫了三峽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2、長 山多 山的陡、高峻 高峻、狹窄 為下文夏水的迅猛作鋪墊3、兇險) 迅疾 對比4、晴初霜旦 林、澗、猿嘯、回聲 悲寂、凄涼5、因為“峽”的意思就是兩山夾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峽”,所以從山寫起。三峽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著寫水。寫水先寫夏水,后寫春冬之水,因為夏水最盛,最為兇險、迅疾,最具特點。最后描寫三峽之秋的悲涼氣氛。6、《早發白帝城》和《三峽》都描寫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后者是游記散文。文章的第二層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層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都是寫連續不斷的猿啼;文章第一層則和詩中的“萬重山”相應。7、山 水 奇特險峻 大水猛漲 江流湍急 素湍綠潭 清榮峻茂 林寒澗肅 哀猿凄清(搖曳多姿)8、連綿不斷,隱天蔽日 春、夏、秋、冬四季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湍急朝發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把自然景觀與人的感情融為一體,使畫面活起來9、本文表現三峽水流湍急的景象,不是像一般文章采用直接描寫,而是通過側面烘托的方法。例如:往來船只被阻斷,王命急宣,船速極快等。11、側面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狹窄。 用比較的方法表現夏日江水的迅疾。表現三峽山水的壯美。 染了寒秋三峽的悲寂、凄涼、的氣氛。側面寫山高峻, 暗示江面狹窄——鋪墊——夏水的迅猛12、悲寂、凄涼 凄涼、空曠13、渲染三峽秋景的凄涼。14、引用漁者的歌謠來說明三峽秋景的凄涼,以襯托游者哀愁的心情。15、這一層和上一層歡快明朗的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到處籠罩著悲寂、凄涼的氣氛。用漁歌作結,“淚沾裳”把自然景物與人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側面表現了三峽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三峽秋景:悲寂、凄涼(對比)當地漁歌: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 (聯想)16、描寫動靜結合全文:山———靜,文氣平靜舒緩夏水——動,文氣激烈緊張春冬景色——靜中微動,文氣輕松曉暢蕭瑟之秋——文工團氣沉重、弛緩、凄清、悲涼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三峽》練習題姓名: 班級:一、閱讀短文回答練習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陰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幕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 1、本文選自________ ,作者是北魏的 。(2分) 2、補全文中的空缺處。(1分) 3、翻譯句子:(2分) 雖乘奔御風,不以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填寫有關語句:(4分) ⑴ 側面襯托山勢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⑵ 表現水流急速的兩個四字短語是_________________ ⑶ 表現山之秀麗的兩個四字短語是_________________ ⑷ 表現秋境的凄清,令讀者恍若身在在其境的兩個四字短語是_____________ 5、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你聯想到了哪個詩人的哪兩句古詩?(1+2=3分) 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 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文字寫出了三峽怎樣的景色特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哪個詞表達了作者愉悅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后面的練習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淑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選段中哪些詞語突現水的流速之快? 2、“清榮峻茂”分別省略了哪些主語? 3、下列描寫景物動態的一項是( ) A、素湍綠潭 B、絕(山獻)多生怪 C、回清倒影 D、清榮峻茂 4、選段中哪一句表現作者對祖國河山的愛悅之情?【參考答案】一、1、《水經注》 酈道元 2、略 3、略 4、⑴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⑵ 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⑶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⑷ 高猿長嘯,屬引妻異 5、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曰還。 6、清榮峻茂 7、趨二、1、素湍、飛漱sd 2、省略了“水、樹、山、草” 3、B 4、末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三峽1.作者通過描寫三峽的哪些景觀,來表現三峽的壯麗風光的?2、文中用了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三峽的山和水的?“自三峽七百里中 ”這句寫出了三峽的______,“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這句寫出了________“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這句寫出了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句寫出了____________。以上這幾句描寫有何作用?3、“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這句寫出了水的________,“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這句寫出了水的_______,“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這句用什么手法寫的______4、作者描繪三峽秋天的景象時選取了怎樣的時間和事物?請用兩個詞語概括其特點。5、課文寫三峽四時風光,為什么從“山”寫起?寫水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6、閱讀下面這首詩,你能說出它和本文之間的某些聯系嗎?早發白帝城 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7、文章先總寫 后分寫 ,山的特點是 ,夏天的水有何特點:冬春的水有何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的景有何特點:_________________8、作者抓住三峽的景物特點進行描寫。先寫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后寫水,突出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景象。總寫三峽地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這句話寫出了水流_____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最后收筆落在漁人的歌唱上,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三峽》一文中描寫夏天水流湍急的景象,但描寫角度與眾不同。試舉例加以說明。[]10、三峽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峽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說一說嗎?例:三峽的 山 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11、說說下列句子各表現了三峽的什么特點。A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B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C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E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12、第四段寫三峽 的秋冬的景象,和上層歡快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到處籠罩著___ 的氣氛。最后用漁歌作結尾,從側描寫了三峽的13、作者描寫“猿聲”的作用是什么?14、作者引用漁歌的作用是什么?15、分析“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這句16、講講本文的寫作特點答案:1、文中描寫了三峽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2、長 山多 山的陡、高峻 高峻、狹窄 為下文夏水的迅猛作鋪墊3、兇險) 迅疾 對比4、晴初霜旦 林、澗、猿嘯、回聲 悲寂、凄涼5、因為“峽”的意思就是兩山夾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峽”,所以從山寫起。三峽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著寫水。寫水先寫夏水,后寫春冬之水,因為夏水最盛,最為兇險、迅疾,最具特點。最后描寫三峽之秋的悲涼氣氛。6、《早發白帝城》和《三峽》都描寫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后者是游記散文。文章的第二層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層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都是寫連續不斷的猿啼;文章第一層則和詩中的“萬重山”相應。7、山 水 奇特險峻 大水猛漲 江流湍急 素湍綠潭 清榮峻茂 林寒澗肅 哀猿凄清(搖曳多姿)8、連綿不斷,隱天蔽日 春、夏、秋、冬四季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湍急朝發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把自然景觀與人的感情融為一體,使畫面活起來9、本文表現三峽水流湍急的景象,不是像一般文章采用直接描寫,而是通過側面烘托的方法。例如:往來船只被阻斷,王命急宣,船速極快等。11、側面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狹窄。 用比較的方法表現夏日江水的迅疾。表現三峽山水的壯美。 染了寒秋三峽的悲寂、凄涼、的氣氛。側面寫山高峻, 暗示江面狹窄12、悲寂、凄涼 凄涼、空曠13、渲染三峽秋景的凄涼。14、引用漁者的歌謠來說明三峽秋景的凄涼,以襯托游者哀愁的心情。15、這一層和上一層歡快明朗的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到處籠罩著悲寂、凄涼的氣氛。用漁歌作結,“淚沾裳”把自然景物與人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側面表現了三峽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三峽秋景:悲寂、凄涼(對比)當地漁歌: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 (聯想)16、描寫動靜結合全文:山———靜,文氣平靜舒緩夏水——動,文氣激烈緊張春冬景色——靜中微動,文氣輕松曉暢蕭瑟之秋——文工團氣沉重、弛緩、凄清、悲涼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三峽》練習題姓名: 班級:一、測測你的注音速度 略無闕處( ) 不見曦月( ) 夏水襄陵( ) 沿溯阻絕( ) 素湍綠潭( ) 絕多生怪柏( )二、速配(連線搭配加粗詞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 實在 2、或王命急宣 上 3、良多趣味 即使 4、至于夏水襄陵 寂靜 5、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有時 6、林寒澗肅 如果三、來,做個小翻譯(看你的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3、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四、看你能否準確回答語段中提出的問題(加油啊!) ①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③ 春冬之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三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縣與湖北省_________________市之間。 2、填補原文空白。 3、選文第①段與第②③④段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4、選文②③④段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各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 5、請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三峽四個季節的特點。 ⑴ 夏季: ⑵ 春冬: ⑶ 秋季: 6、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寫,而是從夏、春、冬寫到秋? 7、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五、時事追蹤 你了解三峽工程的近期進展情況嗎?請在班上與老師、同學們交流一下。(暢所欲言!)【參考答案】一、quē xī xiāng sù tuān yǎn二、三、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3、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放聲大叫,聲調凄涼怪異,空曠的山谷,猿鳴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四、1、瞿塘峽 巫峽 西陵峽 宜昌 2、則素湍綠潭 回清倒影 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3、總分。 4、并列。夏、春秋、冬。 5、⑴ 夏季:水勢迅疾兇猛。⑵ 春冬:景色秀麗奇絕。⑶ 秋季:凄涼異常。 6、主要是根據三峽江水的特點來選擇寫作順序的。 7、表達了對祖國山水風光的熱愛,寄予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五、答案要求 暢談三峽水利工程的近期進展情況,要求材料真實可信,并可對三峽工程談談自己的看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我讀三峽沙溪中學 宋芳 北魏地理學家用生動而傳神的筆墨使得三峽通過書頁,流淌在教室里。下面請聽你的語文老師的《品讀三峽》。 我對三峽最早的了解來自于我的地理老師。老師說,三峽為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奉節縣,東到湖北宜昌,全長193公里,是長江上游的最著名風景區。 高中有一篇語文課文《長江三峽》,那篇課文如同一幅巨大的山水畫卷,把瞿塘峽的雄,巫峽的秀,西陵的險,舒展在我的腦海里。 歷史老師講那里有眾多的歷史名勝古跡。最吸引我的是僰人懸棺,懸崖峭壁的半腰懸掛著各種黑褐色的棺材。這些懸棺一般也在20米以上,有的高達100米,無論是從上往下放還是從下往上攀都是不太可能的,那它們是怎樣放上去的?這些僰人都是什么民族,是怎樣滅亡的?等我把這地理的三峽、歷史的三峽、語文的三峽合成一個三峽,是在讀了余秋雨的《三峽》的時候。告別白帝城,便進入了長約200公里的三峽。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個短距離。但是,你絕不會覺得造物主在作過于冗長的文章。這里所匯聚的力度和美色,鋪排開去2000公里,也不會讓人厭倦。 翟塘峽、巫峽、西陵峽,每一個峽谷都濃縮得密密層層,再緩慢的行速也無法將它們化解開來。連臨照萬里的太陽和月亮,在這里也擠捱不上。對此,1500年前的酈道元說得最好: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他還用最省儉的字句刻劃過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后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詞章。 過三峽本是尋找不得詞匯的。只能老老實實,讓嗖嗖陰風吹著,讓滔滔江流濺著,讓迷亂的眼睛呆著,讓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啞著。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說,讓生命重重實實地受一次驚嚇。——余秋雨《三峽》 我也被余秋雨的驚嚇所驚嚇:原來這片錦山秀水和我們的文化一樣源遠流長: 這里有美妙的傳說:巫山神女,傳說是天帝之女,幫助大禹治水、造福生靈。治水成功后,神女定居巫山,幻化成著名的巫山十二峰之一的神女峰。三峽的山水啊,仙氣飄飄五千年。 這里有屈原故里,這位詩人因為耿直和愛國被疏遠、被流落,他長劍佩腰,問天索地,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汨羅江而死。汨羅平靜的的江水,也攪起了三峽的驚濤駭浪,而三峽的江水,帶著秭歸的懷念與崇敬,日夜流淌,到祖國的千江萬河。 這里是王昭君故鄉,兩千年前,香溪是一條十分美麗的小溪。相傳香溪上游寶坪村是王昭君的出生地。昭君的珍珠曾失落溪中,溪水便四季湛藍碧透,水味含香。后來風華絕代的她,甘心遠嫁匈奴。“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 她在中國胡漢歷史上疏通了一條三峽般的通道。 這里是三國時期,蜀吾爭雄的戰場,陸遜火燒連營的戰功,劉備白帝城托孤的悲壯,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八陣圖”,都在三峽江邊。戰敗的劉備退到白帝城郁悶而死之際,把兒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給諸葛亮。諸葛興復漢室的萬般險阻如同三峽一般。 這個白帝城也見證著李白遇赦后心情愉快,順水行舟流暢輕快。李白的背影似乎遠去。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卻被白帝城和這片山水傳誦千年。 我看青山碧水多嫵媚,料青山碧水看我亦如此,情與貌,略相似。山水給我傳送的是詩文,更是精神,盈盈淺笑神女,的珠淚輕垂的昭君,問天索地的屈原滿目熱淚,把酒游吟的李白滿懷喜悅,這些也是三峽亙古不變的洶涌瑰麗。 三峽是美景外國人能看懂,這些懷想與追念、激情與眼淚,外國人不可能看懂,三峽見證著華夏子孫跋涉的歷程,三峽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璀璨文化,它是博大的中華文化意象——我們的三峽!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三峽 》課堂實錄宋芳師:課前請大家來欣賞三峽美麗的自然風光,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雄奇!(播放一段三峽的配樂視頻,欣賞三峽的美景)師:大好河山,壯麗如斯,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剛才大家欣賞到的就是優美的三峽景觀,讓我們提前感受到了三峽雄奇壯麗的美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哪一課呢?生:(齊答)三峽師:我們來看一下酈道元筆下的《三峽》有著怎樣的美景。我們首先來齊讀一下本課的學習目標。生(齊讀):1.通過預習掌握作者及作品的文學常識,積累文言實詞。2.通過預習自己先疏通文段的大意,從整體感知課文,熟讀并背誦全文。3.通過朗讀、提問與思考不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我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師:為了更好地學習課文,我們已經讓大家進行了提前的預習,接下來,讓我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我們把全班分成四組,進行預習三峽的一個比賽,看哪一組能贏得本次比賽的冠軍。首先進行的是搶答題,答對加10分,答錯不扣分。視頻展示:題目1、《三峽》選自于_______,作者_____,是我國____時期著名的______家。2、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是 ________,它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3、三峽是指____峽、____峽、____峽。4、本文有一個通假字,它是____,通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生分別舉手回答4道題目,老師給予鼓勵和點評。)生:(舉手回答問題)第1題答案:《水經注》,酈道元,北魏 ,地理學師:回答正確,請坐,加10分。生:(舉手回答問題)第2題答案:《水經注》師:回答正確,加10分。生:(舉手回答問題)第3題答案: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師:很好,回答正確,看來同學們都有回家認真做好復習。生:(舉手回答問題)第4題答案:本課的通假字,是“闕”通“缺”,含義是缺口,中斷。師:很好,回答正確,加10分。接下來,我們進行重點詞語翻譯的搶答。請看題。視頻展示題目:1.飛漱: 重巖疊嶂 :2.襄陵: 沿溯 :3.曦 : 素湍 :4.絕巘 : 長嘯 :5.屬引 : 哀轉 :生分別回答5道問題,老師給予鼓勵和點評。生:(舉手回答問題)第1題答案:shù急流沖蕩 , zhàng 重重疊疊的巖峰像屏障一樣生:(舉手回答問題)第2題答案:xiāng 漫上山陵,sù順流而下,逆流而上生:(舉手回答問題)第3題答案:xī 太陽,tuān白色的急流生:(舉手回答問題)第4題答案:y n極高的山峰,xiào拉長聲音鳴叫生:(舉手回答問題)第5題答案:zh 接連不斷,zhu n 悲哀婉轉師:從同學們的答題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家還是回家進行了比較充分的預習,這很好。接下來,我們進行小組的必答題,要求四個小組,必須派代表來回答問題,請看題。視頻展示題目:翻譯下列句子:(必答題:每句10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3、清榮峻茂 ,良多趣味4、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生:(舉手回答問題)第1題答案: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生:(舉手回答問題)第2題答案: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生:(舉手回答問題)第3題答案: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生:(舉手回答問題)第4題答案: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生分別回答4道句子翻譯題,老師給予鼓勵和點評。)師:獲得本次預習比賽冠軍的是第四組同學,祝賀他們。也希望同學們能大膽一點,積極舉手發言。接下來,我們欣賞一下三峽的全貌圖片。我將來檢查大家回家預習背誦的情況。根據圖片中的景物提示來試著背誦全文。(根據課文內容,展示出的三峽的圖片,起到提示學生的背誦的作用)生:(根據提示的圖片,全班齊背全文)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師:(學生背完課文后小結)還不錯,大部分同學可以自己背下全文。(展示《三峽》全文)師:大家來看看,課文中紅色的字是什么呢?生:本課重點詞語。師:對,是本課的重點字詞,請大家利用幾分鐘時間來梳理一下本課的重點字詞,然后我們準備一起翻譯串講全文。請大家動作快一點,把重點字詞在書上畫出來,看看自己會不會翻譯。好好梳理一下,然后我們試著自己全文翻譯。師:準備好了嗎?我們把書合上,試著來翻譯一下,你實在是不會翻譯的地方,可以翻開書看一看。下面,我來說一句大家翻譯一句。開始。(師生一起嘗試翻譯全文,老師讀一句原文,學生盡量不看書,自己翻譯一句,全文翻譯完后,老師再出示正確的全文翻譯,學生齊讀一次。老師對翻譯不到位,不正確的地方進行小結)師:剛才我們順利完成了翻譯任務,接下來,我們來對課文進行分析理解。請看提問與思考: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的自然景觀?文章首先了三峽的什么?生:三峽的山。師:再寫三峽的什么?生:三峽的水。師:回答得很好。那么三峽的山具有什么特點?(用原句回答)生: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師:那么山的特點用自己的話來說是什么呢?生:高峻,高大,多,連綿師:對,總的來說,就是高峻,連綿的特點。請動筆做好筆記。那么三峽的水有什么特點呢 我們先來看看寫了那幾個季節的水?生:夏天,春冬。師:還有嗎?“晴初霜旦,林寒澗肅“是什么季節有的景觀呢?生:秋天師:對了。我們小結一下,先寫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生:(總結)先寫了夏天的水,再寫了春冬的水,最后寫了秋天的水。師:能不能找出每個季節中寫水的關鍵性詞語呢?先看夏水。生: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師:很好,還有沒有呢?后面的句子呢?再找找。生: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師:能不能用兩個詞來概括夏水的特點呢?生:兇險,湍急。師:對,很好。我們再來看看春冬之時的水的特點,用原文告訴我。生: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師:不錯,大家找到了。最后還寫了秋季,我們來看看這個季節有何特點是什么呢?先用原文告訴我。生: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師:好,那概括來說就是:林寒澗肅, 高猿長嘯。這幾個季節你能不能分別用一個詞來概括它們的特點,它們的美麗呢,?生:夏水,兇險,迅疾。師:這樣來寫人的性格話,像一個什么樣的女孩呢用三個字來形容,什么美,來形容一下夏水呢?生:熱情的。師:不錯的,還能不能換一個詞語來代替呢?生:豪放。師:不錯,還可以用什么詞呢?生:奔放。師:不錯,就是奔放美。那么春冬之水的,它和夏水的特點一樣嗎?它也是那么豪放,熱情,奔放的嗎?那么它是怎么一種美呢?生:和夏水不同。清雅,溫柔的。師:不錯,我們同樣用三個字的詞語來概括一下。清雅,溫柔的,是什么美呢?生:溫柔美,清幽美。師:很好。最后我們來看一下秋的三峽,你看“林寒澗肅”“空谷傳響”“哀轉久絕”能用來概括呢?生:恐怖。師:沒有那么“恐怖”吧?用“什么美”來概括呢?注意它的意境。生:悲涼,悲慘師:對,可以說是“悲涼的”“凄涼的”。那是什么美呢?生:凄涼美。師:(小結三峽水的特點)夏天奔放美,春冬是清幽美,秋天是凄婉美。同樣是寫水,四節卻有著各自的不同,這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景物描寫要抓住事物的什么來寫呢?生:特點來寫。師:很好,那如果你是一個游覽者,你會選擇什么季節去三峽旅游呢?生:(各抒己見)師:(做適當的點評)那么作者通過寫三峽的美景向人們訴說了一種怎樣的情懷呢?祖國山河美不美啊?生:很美麗。師:那面對如此美麗的大好河山,你會有怎樣的情懷呢?生:熱愛祖國山河。師:對,作者正是借此來抒發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那么我們在朗讀課文時,是否也應該區分出不同的美來呢?比如說你讀到夏水時,你的感情應該是怎么樣呢?你讀書的節奏該是怎樣呢?生:奔放美,節奏要快點。師:對,夏水速度快,我們讀書節奏也應該隨之加快,讀出這種激情,熱情來。那么春冬之水是清幽美的,你覺得應該怎么樣讀出這種美呢?生:速度慢一點。師:除了慢一點,還有嗎?當你看到一個美女你是什么感受啊,一個美女向你走來,你的眼睛是怎樣?生:眼睛發光。師:是啦,會發光吧,那我們的讀書的語氣會怎樣啊?生:溫柔一點。師:我們的語速呢?有什么變化啊?生:比讀夏水要慢一些。師:對了。語氣要溫柔一點、聲音要悅耳一點,語速要舒緩一點。那么最后到了秋天,那我們的語速該如何呢?語氣表情該如何呢?想想秋天的特點。生:語速更慢。師:那我們的表情呢?生:表情也要凄婉一點。師:(有感情的范讀課文)生: (嘗試有感情的朗讀這兩段文字)師:(做適當的點評)請同學們看著老師的表情,和老師一起再有感情的朗誦一次,再次領略三峽之美。(師生一起有感情背誦課文)師:記住,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才能讓你更好的理解,體會課文的深層含義,更利用你的背誦和默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思考幾個問題。1.寫三峽風光為什么從“山”寫起?從“峽”這個字來想想答案。峽是什么樣的地方啊?生:有山有水的地方。師:兩山夾水謂之“峽”。生:所以要先寫山,再寫水。師:作者描寫“猿聲”的作用是什么?想想猿猴的叫聲給你怎樣的感覺啊?生:很凄婉,很悲涼。師:那寫這種聲音的目的是什么呢?寫出了一種什么環境啊?生:渲染三峽秋景的凄涼。師:很好。下一個問題:作者引用漁歌的作用是什么?生:渲染,襯托。師:渲染,襯托了怎么的情懷呢?生:三峽秋景的凄涼。師:漁民看到這里凄涼的景色會想到什么呢?會有怎樣的感情呢?生:傷心,難過。師:他們為什么傷心?想想三峽兩岸漁民過著怎樣的生活?生:漁民生活過得很艱苦,所以傷心。師:對,所以漁民會觸景生情,想到自己生活的什么呢?生:悲慘。師:對,面對此景漁民會為自己過著悲慘生活而傷心難過。那么作為一個游者,酈道元面對這些景物,他又會心生怎樣的感受呢?他對漁民會有一種什么感情呢?生:他會感到凄涼,悲涼,哀愁。對漁民深表同情。師:對了,所以我們明確了答案,引用漁者的歌謠來說明三峽秋景的凄涼,以襯托漁民的悲慘生活和游者哀愁的心情。師:最后一題,我們寫山水的古文通常是如何安排文章的寫作順序的?聯系我們以往學習的古文來看,古代寫山水的散文,會先寫什么呢?生:寫景。師:寫完景了以后還寫了什么?古文中寫山水的散文就只寫景嗎?生:還要抒情,寫情。師:那么情和景還要怎么樣呢?有個詞叫“情景怎樣”?生:情景交融。師:(明確答案)先寫景,再抒情,情景交融。聯系我們以前所學的課文有什么?生:《記承天寺夜游》師:對,除了《記承天寺夜游》之外,還有我們將來要學的《與朱元思書》和《小石潭記》都是這樣寫的。所以讓你去找這些文章抒情的句子你會從哪里去找呢?文章的哪里去找呢?生:從文章的最后段落去找。師:很好。(總結,展示圖片和音樂,三峽今昔的對比圖片)最后我想說的是:今天的長江三峽已不再是往昔“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嗚三聲淚沾裳。”的悲涼。世界矚目的三峽工程應運而生。如今已實現“天塹變通途”“高峽出平湖”的愿望。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綜合效益兼收的同時,創造了嶄新的三峽景觀……(布置作業:書本課后的練習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三峽》教學設計沙溪中學:宋芳學習目標:1.通過預習掌握作者及作品的文學常識,積累文言實詞。2.通過預習自己先疏通文段的大意,從整體感知課文,熟讀并背誦全文。3.通過朗讀、提問與思考不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我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學習重點:通過預習,自己提前熟悉課文的重點字詞和句子的翻譯,疏通課文的文意。領略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學習難點:學生能熟悉并掌握預習文言文的方法。重點先預習字詞,學會自己嘗試翻譯課文,熟讀并背誦課文。學情分析:《三峽》以凝煉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壯麗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進行了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150來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眼底。此文文質兼美,不但能加強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學生學習此文,首先遇到的問題不是對文言詞的理解掌握,而是能否做到涵詠文字的內在實質,投入情感地體會出三峽的美;其次在于對景象的意韻把握;第三在于對文言詞語的準確理解,并在此基礎上能通過預習自己翻譯全文,達到熟讀并背誦全文的目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借三峽壯美的景色, 抒發對祖國河山的贊美與熱愛。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1、 三峽風光,感受引讀課前請大家來欣賞三峽美麗的自然風光,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雄奇!(播放一段三峽的配樂視頻,欣賞三峽的美景)大好河山,壯麗如斯,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剛才大家欣賞到的就是優美的三峽景觀,讓我們提前感受到了三峽雄奇壯麗的美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哪一課呢?(三峽)我們來看一下酈道元筆下的《三峽》有著怎樣的美景。二.展示學習目標:三、分組比賽,檢查預習:視頻展示:題目一:作家、作品的介紹(搶答題)1、《三峽》選自于_______,作者_____,是我國____時期著名的______家。2、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是 ________,它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3、三峽是指____峽、____峽、____峽。4、本文有一個通假字,它是____,通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題目二:重點字詞的注音和翻譯(搶答題)1.飛漱: 重巖疊嶂 :2.襄陵: 沿溯 :3.曦 : 素湍 :4.絕巘 : 長嘯 :5.屬引 : 哀轉 :題目三:重點句子的翻譯(必答題)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3、清榮峻茂 ,良多趣味4、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生分別回答5道問題,老師給予鼓勵和點評)檢查預習:根據圖片中的景物提示來試著背誦全文(提前一周布置任務,讓學生利用早讀、午讀熟讀課文并嘗試背誦全文)四.翻譯串講全文:1.展示全文,注意紅色的字詞的翻譯2.檢查預習情況,由學生自己來嘗試翻譯全文五、合作探究,品析美景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的自然景觀?2.三峽的山具有什么特點?(用原句回答)3.從哪些季節來寫三峽的水,它們分別具有什么特點?(特點用原句回答)板書:(合作探究題的答案)兩岸連山山 高峻、連綿隱天蔽日三峽 夏: 夏水襄陵, (兇險)奔放美乘奔御風 (迅疾)水 春冬:素湍綠潭懸泉瀑布 清幽美秋: 林寒澗肅高猿長嘯 凄婉美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4、通過閱讀這篇文章,如果你準備去三峽旅行,你會選擇哪個季節去?(學生自由發言,結合三峽四季之美來談,言之有理即可)五.指導朗讀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有感情的范讀課文,學生再次品味朗讀課文。要求讀出夏,奔放美;春冬,清幽美;秋,凄婉美的特點。六.提問與思考:1.寫三峽風光為什么從“山”寫起?2.作者描寫“猿聲”的作用是什么?3.作者引用漁歌的作用是什么?4.寫山水的古文通常是如何安排文章的寫作順序的?七、總結全文,寄予希望(視頻展示,圖片和音樂,三峽風光今昔對比)今天的長江三峽已不再是往昔“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嗚三聲淚沾裳。”的悲涼。世界矚目的三峽工程應運而生。如今已實現“天塹變通途”“高峽出平湖”的愿望。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綜合效益兼收的同時,創造了嶄新的三峽景觀……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三峽》教學反思宋芳回想整個教學過程,我感到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以利于今后的教學。一、課型設計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創新 時下文言文教學有著過分重視文言知識傳授的傾向,使本來意蘊豐厚的古代作品只剩下了字、詞、句,這顯然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其結果必然是肢解了作品,只見其“言”而不見其“文”。我用充滿詩意的導語自然地把學生引入課文優美的意境,簡明地作了一句文學常識介紹后便進入了課文的學習。首先,我讓學生結合書下注釋弄清字音,自行朗讀課文。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由老師帶感情朗讀,配合優美的樂曲,一下子便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意境中,然后再由學生仿讀,邊讀邊體會,讀中導,讀中悟,在兩遍三遍的朗讀中,學生大多對文章有了較深的印象,至少大多數同學都能流暢自如并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我把這一教學過程稱為“品讀”的過程。因為我特別欣賞洪鎮濤老師創導的“品讀”教學法。所謂“品”即發現,欣賞,咀嚼,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沒有讀的過程是不行的。“品”要以“讀”為基礎,而“品”過之后要用“讀”來豐富語言的積累。先讀后品,品品讀讀,反復誦讀,涵泳文意,才是學好一篇文章的方法,特別是如《三峽》般美若仙境的文章。二、教學過程中力求立意高遠,還學生以自主學習的空間 文言文是一種知識載體,它承載著傳授知識的任務,但又絕不是惟一的任務,更不是根本任務。記得在第一次給學生上文言文課時,我就讓學生討論過為什么學習文言文,我理解其根本任務是讓學生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漸染,提高人文素養。這樣面對一篇文章,如果肢解開來讀,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韻味,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整體中去解讀語言,真正實現學生與古人的對話,學到活的知識而不是孤立的字詞。于是第二個環節就是弄懂文意。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文言文閱讀可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我大膽地刪節了過去串講這一環節,完全讓學生借助注釋來讀課文,若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拿到課堂上大家共同討論解決。實踐證明,有了前面品讀的基礎,學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決文意串講這個問題的。三、玩味佳句,抓住文眼 如果說前面的讀是在為品做準備,那么真正的品就在學生對文章優美佳句的欣賞上。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自行找出自己喜愛的地方,然后說明喜愛的原因。許多學生都喜歡寫三峽夏季水的畫面。于是便抓住機會,誘發聯想,想起一些與此地情景相似的詩句,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夏季水流湍急,學生由原文想到了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還想到了許多寫水的詩句。這既是一種對課文的理解,又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有的學生欣賞“清榮峻茂”的圖景,于是課堂上對這四個字進行展開擴寫,用自己的語言將這四種圖景描摹出來,結果,多數學生對自己的擴寫不滿意,認為自己的擴寫使原文那種深遠的意境變得平淡了,好多豐富的內涵也沒有了。經過比較,學生深深體會到了那種簡潔、典雅的古代散文魅力所在。還有的學生喜歡秋季的凄清,面對兩岸高峻的山嶺,聆聽悲哀婉轉的猿的叫聲,體會空谷傳響的幽深,觸景生情。這種直接面對文本的傾聽和思考,拉近了學生與古代時空的距離,仿佛聽到了作者曠遠的呼喚,仿佛看到了作者對壯美河山的嘆仰。如果說《三峽》的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融合,那么學《三峽》的人也與自然景觀成為一體了。在此基礎上,練習寫導游詞應該是信手拈來了,完成了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全過程。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三峽》練習題姓名: 班級:1、 基礎知識1、 標注字音。闕( )曦( )襄( )溯( ) 漱( )屬( )引2、 解釋劃線詞語的含義。飛漱其間( ) 或王命急宣( )屬引凄異( ) 良多趣味( )至于夏水襄陵( ) 沿溯阻絕( )雖乘奔御風( ) 林寒澗肅( )一字多義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沿溯阻絕( )絕巘多生怪柏( )哀轉久絕( )屬引凄異(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予作文以記之( )3、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兩岸連山,略無闕處。4、 翻譯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清榮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空谷傳響,哀轉九絕(5)素湍綠潭,回清倒影5、《三峽》選自 。它是______的巨著。作者 ,字 , (朝代) 家、 家。三峽是 、 和 的總稱,在重慶市和湖北宜昌之間。6、《三峽》中突出三峽山勢的雄偉峻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以比喻手法來突出夏季水暴漲后江水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寫春冬季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問題。(一)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1.解釋詞語含義。①略無 ②嶂 ③蔽 ④曦2.本段寫出了三峽的什么特點?3.“重巖疊嶂”和“隱天蔽日”兩句寫景角度有什么不同?4.“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的表達作用是什么?(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5.上文三段各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三段之間是怎樣的關系?6.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7 從全文看,文章結尾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么?8 課文寫三峽四時風光,為什么從“山”寫起?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三、課外拓展1、下列幾段文字與文中哪些內容相關?(1)、陸游《入蜀記》:“夾江千峰萬嶂,有競起者,有獨拔者,有崩欲壓者,有危欲墜者,有橫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盡狀,初冬草木皆青蒼不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秋興八首》:“聽猿實下三聲淚”;白居易《送蕭處士游黔南》:“江從巴峽初成字,猿過巫陽始斷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quē xī xiāng sù shù2、毫無 有時 接連不斷 很3、(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2)、即使騎著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3)、樹木茂盛,山勢險峻,百草豐茂,真是充滿了無限的樂趣。6、“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清榮峻茂”8、示例:作者描寫景物美,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如:文中描寫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綠”繪色,以“湍”“懸”“漱”繪形。這些皆與“清榮峻茂”相照應。9、(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峻茂” 。(2)“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高猿長嘯,屬引凄異”。(3)“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10、略。二、(一)6.①毫無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這里指太陽7.山高嶺連,中間狹窄。8.連和高9.重巖疊嶂,就山本身的狀態寫其高,是俯視所得;而隱天蔽日,以天和日襯其高,是仰視所見。10.以特定條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綜合表現三峽的特點。(二)11.①段寫夏季三峽情景:水漲流速,交通阻斷 ②段寫春冬時三峽情景:水退潭清,風景秀麗 ③段寫秋天三峽情景:水枯氣寒,猿鳴凄涼。12.先從正面落筆,后分兩層來寫:以“沿溯阻絕”概括水勢險惡;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給人具體印象。又加上奔馬和疾風的比喻,則給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13.先寫俯視江中所見,后寫仰視所見,由峽底寫到山上,最后作者總結,狀寫了四種景物。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肅殺的氣氛。15.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16.答案要點: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將“夏水”為首來寫。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三峽》專題練習姓名: 班級:1.作者通過描寫三峽的哪些景觀,來表現三峽的壯麗風光的?2、文中用了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三峽的山和水的?“自三峽七百里中 ”這句寫出了三峽的______,“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這句寫出了________“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這句寫出了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句寫出了____________。以上這幾句描寫有何作用?3、“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這句寫出了水的________,“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這句寫出了水的_______,“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這句用什么手法寫的______4、作者描繪三峽秋天的景象時選取了怎樣的時間和事物?請用兩個詞語概括其特點。5、課文寫三峽四時風光,為什么從“山”寫起?寫水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6、閱讀下面這首詩,你能說出它和本文之間的某些聯系嗎?早發白帝城 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7、文章先總寫 后分寫 ,山的特點是 ,夏天的水有何特點: 冬春的水有何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的景有何特點:_________________8、作者抓住三峽的景物特點進行描寫。先寫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后寫水,突出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景象。總寫三峽地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這句話寫出了水流_____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最后收筆落在漁人的歌唱上,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三峽》一文中描寫夏天水流湍急的景象,但描寫角度與眾不同。試舉例加以說明。10、三峽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峽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說一說嗎?例:三峽的 山 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11、說說下列句子各表現了三峽的什么特點。A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B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C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E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12、第四段寫三峽 的秋冬的景象,和上層歡快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到處籠罩著___ 的氣氛。最后用漁歌作結尾,從側描寫了三峽的13、作者描寫“猿聲”的作用是什么?14、作者引用漁歌的作用是什么?15、分析“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這句16、講講本文的寫作特點答案:1、文中描寫了三峽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2、長 山多 山的陡、高峻 高峻、狹窄 為下文夏水的迅猛作鋪墊3、兇險) 迅疾 對比4、晴初霜旦 林、澗、猿嘯、回聲 悲寂、凄涼5、因為“峽”的意思就是兩山夾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峽”,所以從山寫起。三峽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著寫水。寫水先寫夏水,后寫春冬之水,因為夏水最盛,最為兇險、迅疾,最具特點。最后描寫三峽之秋的悲涼氣氛。6、《早發白帝城》和《三峽》都描寫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后者是游記散文。文章的第二層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層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都是寫連續不斷的猿啼;文章第一層則和詩中的“萬重山”相應。7、山 水 奇特險峻 大水猛漲 江流湍急 素湍綠潭 清榮峻茂 林寒澗肅 哀猿凄清(搖曳多姿)8、連綿不斷,隱天蔽日 春、夏、秋、冬四季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湍急朝發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把自然景觀與人的感情融為一體,使畫面活起來9、本文表現三峽水流湍急的景象,不是像一般文章采用直接描寫,而是通過側面烘托的方法。例如:往來船只被阻斷,王命急宣,船速極快等。11、側面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狹窄。 用比較的方法表現夏日江水的迅疾。表現三峽山水的壯美。 染了寒秋三峽的悲寂、凄涼、的氣氛。側面寫山高峻, 暗示江面狹窄——鋪墊——夏水的迅猛12、悲寂、凄涼 凄涼、空曠13、渲染三峽秋景的凄涼。14、引用漁者的歌謠來說明三峽秋景的凄涼,以襯托游者哀愁的心情。15、這一層和上一層歡快明朗的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到處籠罩著悲寂、凄涼的氣氛。用漁歌作結,“淚沾裳”把自然景物與人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側面表現了三峽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三峽秋景:悲寂、凄涼(對比)當地漁歌: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 (聯想)16、描寫動靜結合全文:山———靜,文氣平靜舒緩夏水——動,文氣激烈緊張春冬景色——靜中微動,文氣輕松曉暢蕭瑟之秋——文工團氣沉重、弛緩、凄清、悲涼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42張PPT)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上課老師:宋芳1.通過預習掌握作者及作品的文學常識,積累文言實詞。2.通過預習自己先疏通文段的大意,從整體感知課文,熟讀并背誦全文。3.通過朗讀、提問與思考不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我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檢查預習(搶答題:答對加10分,答錯不扣分)1、《三峽》選自于_______,作者_____,是我國____時期著名的______家。2、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是 ________,它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3、三峽是指____峽、____峽、____峽。4、本文有一個通假字,它是____,通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水經注》 酈道元北魏 地理學《水經注》瞿塘 巫 西陵闕 缺缺口,中斷1.飛漱: 重巖疊嶂 :2.襄陵: 沿溯 :3.曦 : 素湍 :4.絕巘 : 長嘯 :5.屬引 : 哀轉 :為紅色的字注音,并翻譯詞語zhàng重重疊疊的巖峰像屏障一樣xiāng 漫上山陵sù順流而下,逆流而上xī 太陽tuān白色的急流y n極高的山峰xiào拉長聲音鳴叫zh 接連不斷zhu n 悲哀婉轉(每題10分)shù急流沖蕩翻譯下列句子:(必答題:每一組答一題 ,每句10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3、清榮峻茂 ,良多趣味4、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凄涼怪異全貌自三峽七百里中,檢查預習:根據圖片中的景物提示來試著背誦全文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在七百里長的三峽中,兩岸群山連綿,完全沒有一點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巖峰像屏障一樣,遮蓋住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斷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有時,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啊。 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極高的山峰上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古柏。懸掛著的泉水瀑布,在它們中間飛瀉、沖蕩下來,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樹林山澗里一片清冷寂靜,常常有一些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在叫,叫聲接連不斷,音調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 “巴東三峽當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我的眼淚就沾濕了衣裳!” 提問與思考: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的自然景觀?2.三峽的山具有什么特點?(用原句回答)3.從哪些季節來寫三峽的水,它們分別具有什么特點?(特點用原句回答)三峽山兩岸連山,隱天蔽日水夏:夏水襄陵,乘奔御風春冬:素湍綠潭 懸泉瀑布秋:林寒澗肅 高猿長嘯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的自然景觀?2.三峽的山具有什么特點?(用原句回答)3.從哪些季節來寫三峽的水,它們分別具有什么特點?(特點用原句回答)高峻、連綿(兇險)(迅疾)???通過閱讀這篇文章,如果你準備去三峽旅行,你會選擇哪個季節去?春夏秋夏:奔放美 春冬: 清幽美秋: 凄婉美指導朗讀兩山夾水的地方,謂之峽峽:寫三峽風光為什么從“山”寫起?三峽簡答1.作者描寫“猿聲”的作用是什么?渲染三峽秋景的凄涼。2.作者引用漁歌的作用是什么?引用漁者的歌謠來說明三峽秋景的凄涼,以襯托漁民的悲慘生活和游者哀愁的心情。3.寫山水的古文通常是如何安排文章的寫作順序的?先寫景,再抒情,情景交融今天的長江三峽已不再是往昔“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嗚三聲淚沾裳。”的悲涼。世界矚目的三峽工程應運而生。如今已實現“天塹變通途”“高峽出平湖”的愿望。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綜合效益兼收的同時,創造了嶄新的三峽景觀……你從遠古走來……你的英姿是我們的驕傲!祖國——騰飛你向未來奔去……你磅礴的力量!天塹變通途!高峽出平湖!推動新的時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三峽》教學反思 .doc 《三峽》教學實錄 .doc 《三峽》教學論文.doc 《三峽》教學設計.doc 《三峽》視頻課堂實錄(人教版·宋老師).flv 《三峽》課件.ppt 三峽風情MV,音樂風光..flv 長江之歌.mp3 《三峽》專題練習.doc 《三峽》練習.doc 三峽練習1.doc 三峽練習2.doc 三峽練習3.doc 三峽練習4.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