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浣紗初中2021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歷史與社會素質檢測(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錯選、多選均不給分)1.20世紀初期,歐洲大陸上演了一場世界級的戰爭,其爆發的標志是( ) 薩拉熱窩事件 B. 歐洲列強進行軍備競爭 C. 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D. 馬恩河戰役 2.戰爭初期德軍利用自己的優勢,快速突破敵人防線,并叫囂速戰速決,但事與愿違,宣告德軍速戰速決計劃破產的是( )A.凡爾登戰役 B.馬恩河戰役 C.索姆河戰役 D.日德蘭海戰3.最能體現巴黎和會性質的內容是( )A. 德國將阿爾薩斯歸還給法國 B. 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C. 德國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國瓜分 D. 禁止德國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度4.有人說:“在國際關系中,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歷史事件最能反映這一觀點的是( )A.英法爭奪殖民霸權 B.帝國主義國家建立軍事同盟C.帝國主義國家間的軍備競賽 D.一戰期間意大利加入協約國作戰5.“全球史觀”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從全球整體的大視角去研究世界歷史,又稱為整體史觀。從這個角度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在于( )A. 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 B. 促進本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C. 促進思想解放,打開中華復興潮流 D. 推動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6.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報刊是( ) 《中外紀聞》 B. 《民報》 C. 《中外新報》 D. 《申報》7.領導俄國人民發動十月革命并取得最后勝利的人是( )A. 恩格斯 B. 馬克思 C. 列寧 D. 斯大林8.閱讀節——閱讀銘記歷史。右圖是某同學的讀書摘錄,從中可知他閱讀的書目可能是( )A. 《辛亥:搖晃的中國》 B. 《維新舊夢錄》C. 《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D. 《紅星照耀中國》9.“燈閃著,風吹著,蟋蟀叫著,我坐在床上看書,月亮出來了,風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這是末代皇帝溥儀(1906-1967)在17歲時寫的一首新詩。和文言文相比,這種平易通俗的文風受益于( )A. 洋務運動 B. 戊戌變法 C. 新文化運動 D. 五四運動10.中國大地從南到北、從珠江三角洲到長江三角洲,處處燃燒著革命的火焰,使“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還未能完成的革命事業,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一“革命”是指(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運動 C. 五四運動 D. 北伐戰爭11.初三某班開展音樂會,節目點如下:《告別》《突破封鎖線》《四渡赤水》《飛躍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祝捷》《報喜》和《大會師》,該次音樂會的主題最可能是( )A. 建黨偉業 B. 長征精神 C. 抗日烽火 D. 解放歲月12.在 的領導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 )A. 甘地 B. 斯大林 C. 扎格魯爾 D. 毛澤東13.中華民國十四年十二月一日,如果按公元紀年換算應為( )A. 1924年 B. 1925年 C. 1926年 D. 1927年14.閱讀下面民國時期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變化統計表。中國民族工業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擁有廠家 擁有資本 工人人數1913年 689家 33億元 27萬多1920年 1 795家 50億元 55萬多A.清政府鼓勵民族工業的發展B.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大量外國資本C.列強忙于戰爭,放松了對華經濟侵略D.民族工業打敗了列強在華的企業15.澳大利亞人莫理循曾任《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中華民國總統政治顧問,他居住北京長達20余年(1897—1920年)。下列資料中,最有可能是他居住北京期間看到的( )①國民革命軍勝利北伐的新聞報道 ②“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標語照片③宣傳“民主”“科學”思想的報刊 ④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文件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16.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這道閃電指什么 ( )A. 五四運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運動 D.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7.口號、民謠、詩詞等往往有著明顯的時代氣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號、民謠、詩詞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②“創立民國,平均地權”③“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 ④“打倒列強除軍閥”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③①1936年,周恩來在接受斯諾采訪時,說:“大革命時期……由于策略上的錯誤,我們拋棄了對國民黨保持控制權的機會。……假如共產黨全力加入國民黨并且為爭奪控制權而斗爭,而不是留在國民黨外邊,我們就能與左翼組成聯盟,取得并且保持領導權。”據此回答18-19兩小題:18.這一“策略上的錯誤”給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包括( )A.800多名愛國青年被北洋政府逮捕B.大片國土淪陷,遭日軍鐵蹄踐踏C.大量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被國民黨屠殺D.工農不得不進行紅軍長征,實行戰略轉移19.總結這個“策略上的錯誤”,我們認識到,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就必須( )A.堅持黨對革命的領導 B.開展土地革命C.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D.發動武裝斗爭20.我國有8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農村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經濟體制改革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A.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B.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C.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本力量,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基礎D.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浣紗初中2021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歷史與社會素質檢測(一)班級 姓名卷Ⅱ 答題卷一、選擇題(每題2分 共40分)題次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題次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非選擇題(5大題 共60分)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1分)材料一 1914一1918年間發生的這次戰爭所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以往的任何戰爭。戰爭在革命中結出果實,同時為未來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沖突的種子。一一(美)羅伯特·E·勒鈉著《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一體系消除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為世界贏得了和平。(1)根據材料一,列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的兩大軍事侵略集團。這場戰爭的性質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在材料一中的“戰爭”期間爆發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革命”。(6分)(2)根據材料及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巴黎和會列強簽訂的主要條約。(2分)(3)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3分)22.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序號 時 間 毛澤東年譜(部分)① 1920年11月間 應陳獨秀函約,創建長沙共產主義組織② 1921年7月23日—8月初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③ 1927年8月7日 出席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④ 1928年11月25日 代表中共紅四軍前委給中央寫報告,全面地總結井岡山斗爭的革命經驗(1)閱讀年譜,指出佐證“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事實。(寫序號) (2分)材料二:所謂割據,必須走武裝的。哪一處沒有武裝,或者武裝不夠,地方就立即被敵人占去了。黨的組織,現分連支部、營委、團委、軍委四級。連有支部,班有小組。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沒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數人擁護的。 ——毛澤東《中國平民戰爭的戰略問楚》(2)根據材料二,概括毛澤東“總結的井岡山斗爭的革命經驗”。 (4分)材料三:經過了一次大革命的失敗,強大的敵人,弱小的紅軍……這些特點,規定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指導路線及其許多戰略戰術的原則。在這里,共產黨的任務,基本地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摘編自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3)材料三中“相反的道路”是一條怎樣的道路?(2分)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當時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選擇這樣一條道路的原因。 (2分)23.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團結統一才能推動中國革命勝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3分)【洪流中的合作】材料一:對現有其他政黨,應采取獨立的攻擊政策……我們應該始終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 ——《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 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勢力集中的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決議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應加入國民黨。中國共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深感此必要遵行此決議。 ——《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的決議案》(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政策的變化原因。(3分)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厲,……此全國人民所為疾首蹙額,而有識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為全國人民求一生路者也。——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為實現材料二中的奮斗目標,國共兩黨合作發動了哪一重大軍事行動?(2分)【危機下的轉向】材料三:剛剛成立了六年的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又繼續戰斗了。——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3)材料三“他們又繼續戰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戰斗”是指哪一事件?(2分)請以“國民革命運動”中的相關史實,全面論證“團結統一推動中國革命勝利”的結論。 (6分)24.一個擁有偉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擁有不斷前進的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4分)材料一:孫中山先生說:“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從材料一中分析可知孫中山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2分)為此,他在1912年進行了哪些政治探索?(2分)材料二:辛亥革命的失敗使他(陳獨秀)對中國歷史和中國現狀進行了反思……他認為只有首先打倒中國的封建文化而代之為西方的文明,中國才有救。 ——岳麓書社《中國歷史》(2)針對“辛亥革命的失敗”陳獨秀等人提出了怎樣的思想主張?(2分)這對當時中國社會有何影響?(2分)材料三:(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圖1、圖2分別反映的歷史信息。(4分)并分析圖1和圖2之間的內在聯系。(2分)25.革命歌曲及詩歌是時代的產物,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體察到中國近代革命發展的脈搏(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成功,努力,國民革命成功,齊奮斗,齊奮斗。”1)這是哪個時期的軍歌?(2分)從歌詞中你能看出這次革命的目標是什么? (2分)材料二: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朱德率領軍隊走,進軍湘南改紅軍;秋收暴動毛澤東,鬧得湘東遍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合,創建四軍建奇功。(2)請寫出材料二中劃線部分歌謠所涉及的歷史事件。(2分)材料三:“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七律—長征》(3)說說材料三中紅軍為什么要離開農村革命根據地進行“遠征”?(2分)材料三中提到了紅軍“遠征”途中有哪些重大軍事行動?(至少寫出兩個)(4分)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C B C D D D C C C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A B C B B B C A B21.(1)同盟國和協約國 (2分) 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帝國主義戰爭。(2分) 俄國十月革命 (2分)《凡爾賽和約》 (2分)不同意 (1分)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只是暫時緩解了(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不可能為世界贏得長久和平。(2分)22.(1)①②(2分)(2)經驗:工農武裝割據;開展土地革命。(4分)(3)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2分)原因:由于城市敵人力量過于強大,攻打城市損失較大,所以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2分)23.(1)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3分)(2)北伐戰爭。(2分)(3)南昌起義;(2分)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導致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6分)24(1)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2分)建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分)(2)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2分)使中國響起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的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2分)(3)圖1: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人們有了新的覺醒,馬克思主義逐漸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新文化運動在五四運動后主要宣傳馬克思主義; (2分)圖2: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分)聯系: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2分)25(1)國民革命運動時期(或北伐戰爭時期);(2分)目標: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治(2分)(2)指朱德率領的部隊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2分)(3)第五次反圍剿失利,進行戰略大轉移。 (2分)沖破四道敵人的封鎖線,巧渡金沙江,強度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