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社會 法治10月獨立作業試卷試 卷 Ⅰ1、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多數歷史學家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應由歐洲列強分攤責任,德國不是戰爭的唯一發動者。以下最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A.科技的進步加劇戰場的殘酷性 B.兩大軍事集團的擴軍備戰C.交戰雙方使用了許多新式武器 D.戰爭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2.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在巴黎和會上要求收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在山東攫取的一切權益。結果《凡爾賽條約》卻將這些權益轉讓給日本。這表明(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中國仍處于被宰割的地位 ②德、日在巴黎和會上處于主導地位③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列強分贓的會議 ④《凡爾賽條約》無視弱小民族的利益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有人說:“100年前,武昌的槍聲埋葬了一個舊時代。”下列有關辛亥革命歷史功績的表述正確的是( )A.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C.改變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D.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4.梁啟超評價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義”。他曾說,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的事;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的事。由此可見,他認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增強了國民的民族民主意識B.促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C.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D.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5.孫中山說“中國數千年來都是君主專制政體……要去這種政體,不是專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現在這樣的政治論起來,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這里,他強調的是( )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生主義 D.民主主義6.“十五年六月,國民軍入湖南,克長沙,吳佩孚來援,敗績,國民軍遂下武漢,入江西,敗孫傳芳之兵,分軍為左下,夾江東下。”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發生于( )A.辛亥革命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 C.土地革命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7.某導演籌拍電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中華民國的新氣象。以下能入選的場景( )A.一男子因為剪掉辮子遭到抓捕B.百姓到東交民巷縣令處伸冤C.進京趕考的學子在讀《新青年》D.人們相見大多行握手鞠躬禮8.毛澤東說:“一國之內,在四圍白色政權的包圍中間,產生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紅色政權區域, 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國有這種事。”這一論述體現了( )A.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主張B.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思想C.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D.推翻帝國主義的革命目標9.列寧說:“在戰爭(指蘇俄粉碎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這里說的俄國能“拄著拐杖走動”得益于( )A.十月革命的勝利 B.《土地法令》的頒布 C.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D.新經濟政策的實施10.埃及的華夫脫運動的結果是( )A.運動遭到英國當局的殘暴鎮壓 B.英國被取消了在埃及的特權C.埃及獲得徹底獨立 D.英國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11.陳旭麓評價某一歷史事件時說:“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實為認識起點,進而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并對這種傳統進行了批判”,該事件指的是( )A.國民革命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辛亥革命12.(1919年5月15日)《申報》頭版頭條發布:“敝報等公決:自五月十四起不收日商廣告并日本船期進市商情等,特此公告。”與該公決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新文化運動 B.保路運動 C.五四運動 D.北伐戰爭13.圖片是歷史的痕跡,請為下面四幅圖片按時間先后排序(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①③②④14.紅色城市見證革命歷程,小麗同學擬設計一項紅色研學活動,她選定的以下城市與研學內容搭配正確的是( )①武昌——人民軍隊的創建 ②會寧——長征勝利完成③嘉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④遵義——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下表是在不同時段《新青年》雜志刊發的相關文章中“革命”一詞出現的頻率。其中某一時段出現的頻率最高,其原因是( )起止時間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文章篇數 770 631 128“革命”出現的頻率 0.78% 2.45% 25.14%A.十月革命的影響 B.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C.國共合作出師北伐的推動 D.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16.1921—1949年,中國共產黨整整奮斗了28年。“日出東方”“第一槍”“星火燎原”……這幾個關鍵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不朽業績。“第一槍”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秋收起義 B.南昌起義 C.中共一大 D.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7.1927 年,中國革命面臨復雜的分叉路口,中國共產黨在當時作出的一系列抉擇,影響深遠。這些抉擇包括( )①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②發動南昌起義,開始創建人民軍隊③向農村進軍,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④實行戰略轉移,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8.對下面年代尺中A段的解讀最全面、最準確的是(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的過程 B.土地革命戰爭的過程C.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過程 D.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的過程19.右圖書籍中的資料最能佐證的歷史事件是( )A. 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B. 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進軍C. 共產黨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D. 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勝利20.學習歷史,必須分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觀點。下列各項表述中,屬于“觀點”的是( )①在凡爾登戰役中,德法雙方傷亡近百萬人。②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③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章,倡導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④新經濟政策是蘇維埃俄國對如何在一個經濟落后的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次有益探索。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21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社會 法治10月獨立作業答題卷試 卷 Ⅰ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試 卷 Ⅱ2、 綜合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21.(8分)歷史漫畫能生動反映歷史事件。讀漫畫回答問題。畫面中,法國總理克里孟梭位于中央,走在最前面,其身后的是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意大利總理奧蘭多。(1)根據漫畫信息,你認為該漫畫最有可能是在哪次會議期間制作的?(2分)畫面中,立柱后面還有一個赤身裸體的小男孩在哭泣。小男孩頭上的文字“1940 class”,在20世紀初期的歐洲語境中指的是“1940年那些合格的應征入伍的人”。(2)會議尚未結束,但漫畫作者似乎預見到了未來歐洲國家間的發展歷史。你認為作者預測到了什么?請結合漫畫及所學歷史知識,說明作者當時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預判。(6分)22.(8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是一個歷史轉型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曾有過三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政治和社會結構的大革命: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結束了封建領主制,創立了中央集權制的帝國;第二次發生在1911年,它結束了帝國,建立了民國;第三次則發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政權。 ——[美國]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陳獨秀的啟蒙運動是一場比孫中山更加徹底的革命,陳獨秀是要把歐洲兩千多年發展起來的自由、民主和科學應用于中國,徹底改變幾千年以來中國人民處于奴隸地位的舊倫理、舊道德、舊政治、舊思想,建立起人民本來就是主人地位的新倫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字 《重新啟蒙:五四運動九十周年反思》材料三:新文化運動大事記(部分)1915年 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文化運動從此拉開序幕。1916年 9月,《青年雜志》改名為《新青年》,12月由上海簽到北京。1917年 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實行“最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辦學方針;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2月,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1918年 魯迅發表《狂人日記》,李大釗等創辦《每周評論》,少年中國學會、新潮社、國民社、學生救國會等學生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1919年 1月,北京大學學生主辦的《新潮》《國民》等刊物正式出版。——摘編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第三冊》(1)請你評價材料一中“第二次大革命”的歷史意義。(2分)(2)結合材料二說說“陳獨秀的啟蒙運動是一場比孫中山更加徹底的革命”的理由。(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文化運動對五四運動的影響。(2分)23.(14 分)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說起來那么動聽的東西,甚至在西方國家也許取得過一些成效的政治制度,一旦搬到中國,卻全然變了樣……等到袁世凱所代表的舊勢力準備好了,猛撲過來,連那點形式上的東西也被擲到九霄云外。——金沖及《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抉擇》(1)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如何理解“等到袁世凱所代表的舊勢力準備好了,猛撲過來,連那點形式上的東西也被擲到九霄云外。”(4 分)材料二:“走俄國人的路”,是對“社會主義”的追求與認同。由于沒有認識到國情上的差異,中國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與失敗。后來,毛澤東號召要立足中國國情,探索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面臨危機時不斷加以發展或調整……中國革命最終走向成功。——改編自《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道路選擇的歷史考察及啟示》(2)運用史實說明,在面臨危機的20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是如何立足國情不斷發展或調整斗爭策略的?(4 分)材料三:毛澤東發現農民們可以動員起來……毛找到了信心,認為中共是能夠生存和發展下去的,只要在一個地區內有人力和糧食支持戰斗,發展自己的武裝力量。——(美)費正清《偉大的中國革命》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毛澤東為實現“生存和發展”的實踐舉措,簡析其對中國近代革命的影響。(4分)(4)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樣的歷史感悟。(2分)24.(16分)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征程中,有許多紹興人載入史冊,俞秀松就是其中一位優秀代表。據此,回答問題。【俞秀松烈士簡介】俞秀松(1899年8月1日~1939年2月21日),又名壽松,字柏青,化名王壽成,浙江紹興諸暨次塢鎮溪埭村人。中國共產黨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動家,杭州“五四運動”的領導人;和陳獨秀同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中共歷史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的5個發起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成立發起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共青團)創始人。 【一則舊日記】“九點到(陳)獨秀家,將(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交給他,我們說些譯書的事。”(俞秀松·1920年6月28日)(1)結合簡介和日記內容,請你談談俞秀松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哪些貢獻?(6分)【一封舊家書】(2)運用所學知識,指出家書中所提及的“國妖”,并分析產生“國妖”的時代背景。(6分)【一群紹興人】1922年,全國共產黨員有195人,紹興就有10人,他們為國家為人民,立志向,踐行動。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最終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何赤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夕,在杭州被捕,受盡毒刑,堅貞不屈,就義于浙江陸軍監獄刑場……。窗體底端(3)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能從前輩們身上學到些什么。(4分)25.(14分)【追憶偉人 繼往開來】孫中山和毛澤東兩位先生“集畢生之精力”為中華民族的進步作出了杰出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孫中山、毛澤東的革命活動片段人物 孫中山 毛澤東革命史實 ①1894年上書李鴻章,提出改革建議;②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③1911年領導辛亥革命;④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⑤1915年發動護國運動,反對袁世凱復辟;⑥1924年,召開國民黨一大;…… ①1919年主編《湘江評論》,謳歌十月革命的勝利;②1921年出席在上海召開的 B (填寫會議名稱);③1949年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工作中心的轉變和革命勝利后黨的總任務;④1949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評價 孫中山是 A 毛澤東是新中國的締造者(1)在表格A、B兩處填上合適的內容。(4分)A. ▲ B. ▲(2)從當時的社會實際和革命任務角度,談談孫中山與毛澤東的革命活動有何共同點?(4分)材料二: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3)請根據材料一,簡述孫中山先生的歷史功績(至少兩個),并依據材料一中的一個史實指出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內涵。(6分)2021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社會 法治10月獨立作業參考答案試 卷 Ⅰ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B A B B D B D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C D C B C B B D試 卷 Ⅱ二、綜合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21.(1)巴黎和會(2分);(2)預見到了20年后歐洲國家相互廝殺的歷史場景(或第二次世界大戰1分),因為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國家都帶有自己的盤算,它們為了實現各自利益展開針鋒相對的爭奪(2分),巴黎和會只是暫時調整了戰勝國之間的關系(1分)。同時,和會是戰勝國對戰敗國的重新瓜分,尤其是對德國,《凡爾賽條約》引發了德國上下的不滿,漫畫中哭泣的小孩,其實代表了德國等戰敗國,他們將在20年后成為復仇的主力。(2分)22.(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政治上1分)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思想上1分)(2)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反封建不徹底;(2分)而陳獨秀領導的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武器,在思想領域給封建專制制度以沉重的打擊,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基礎。(2分)(3)新文化運動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2分)23.(1)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2分),理解:袁世凱恢復帝制。(2分)(2)1935年中共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共中央開始長征(2分)。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2分)(3)舉措: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2分)影響: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2分)(4)一切從實際出發(國情出發),走適合自己的道路。(2分,其它類似表述均可給分,如“實事求是等”)24.(1)學習、研究、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共產黨宣言》為黨的成立創造了思想基礎。從事工人運動為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基礎;俞秀松與陳獨秀、李漢俊、施存統等人發起創建中國最早的共產黨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黨的成立創造了組織條件。(6分)(2)國妖指北洋軍閥(2分);時代背景:北洋政府統治時期,軍閥混戰,人民生活困苦,處于水生火熱之中。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4分)(3)學習他們憂國憂民的情懷,能夠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學習他們具有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4分)25.(1)A中華民國的締造者; B中共一大(4分)(2)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性質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分),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就是反帝反封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或救亡圖存和富國強兵)(2分)。(3)歷史功績:①建立同盟會;②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結束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③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④后主張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推動國民革命,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任答兩點,共4分)史實: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歷史結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人完成了孫中山先生未竟事業。(2分)《和平與未來的炮灰》(1919年作)父親,我的志愿早已決定了,我之決志進軍隊是由于目睹各處工人被軍閥無理的壓迫,我要救中國最大多數的勞苦群眾,我不能不首先打倒勞苦群眾的仇敵……我將要率同我們最神圣最勇敢的赤衛軍掃除這般禍國殃民的國妖!做官?我永不曾有這個念頭!父親也不致有這樣希望于我吧。俞秀松·中華民國十二年一月十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