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練習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共50.0分)1. “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和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并待命出動……”,這一宣言的發表,表明()A. 形式上實現了全國統一 B. 國民革命運動進入低潮C. 已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D. 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2. 小軍同學對下圖年代尺相關信息的記錄錯誤的是( )A. 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B.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共內戰基本結束C. 盧溝橋事變,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D. 臺兒莊戰役,粉碎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3. 毛澤東曾賦詩頌揚驍勇善戰的彭德懷:“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1940年下半年,彭大將軍在中國華北戰場,親自指揮了一場鼓舞全國軍民抗日斗志的戰役。這場戰役是()A. 百團大戰 B. 平型關戰役 C. 臺兒莊戰役 D. 淞滬會戰4. 毛澤東說:“張學良將軍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以下可以佐證該觀點的史實是( )A. 華北事變 B. 西安事變 C. 一·二八事變 D. 八·一三事變5. 有學者說:“我們正處在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轉變關頭…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礫場中奮爭,以創造一個赫然在望的新時代。”這里涉及的歷史事實是( )A. 北伐戰爭 B.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C. 重慶談判 D.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6. 下列有關抗日戰爭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B. 1931 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C.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D.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7. 在中國全面抗戰的初期,最能體現國共合作抗日的典型會戰是( )A. 淞滬會戰 B. 太原會戰 C. 徐州會戰 D. 百團大戰8. 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二戰回憶錄》中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悲劇本來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軟弱強化了邪惡的惡毒。”這說明了( )A. 二戰的罪魁禍首是邪惡的德國法西斯B. 英國的綏靖政策對二戰的爆發推波助瀾C. 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直接導致了二戰的爆發D. 捷克斯洛伐克的軟弱助長了希特勒的野心9. 1933年德國猶太科學家愛因斯坦選擇移民美國,對其歷史背景表述正確的是( )A. 美國非常重視科學人才引進 B. 希特勒上臺大肆迫害猶太人C. 一戰需要研發大量新式武器 D. 美國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10. 在軍事行動上,“它”是當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政治上卻是極大的錯誤,導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這里對“它”是指( )A. 斯大林格勒戰役 B. 中途島戰役C. 阿拉曼戰役 D. 珍珠港事件11. 假如你是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攝影記者,你拍攝了許多國家的城市遭受法西斯國家攻擊的紀實片。從這些紀實片中,不可能看到的城市是( )A. 英國的倫敦 B. 蘇聯的莫斯科 C. 美國的華盛頓 D. 中國的南京12. 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戰前,在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過程中,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有( )①受到經濟危機嚴重沖擊 ②巴黎和會“分贓”不公③民族復仇主義思潮泛濫 ④國內社會矛盾異常尖銳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3.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召開的會議中,直接涉及中國利益的有( )①1921年華盛頓會議 ②1938年慕尼黑會議 ③1943年德黑蘭會議 ④1943年開羅會議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4. 下列重要會議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①波茨坦會議 ②德黑蘭會議 ③開羅會議 ④雅爾塔會議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④① D. ③②①④15.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法、美等戰勝國通過兩次國際會議建立的帝國主義統治新秩序崩潰的標志是( )A. 巴黎和會、華頓會議的召開 B. 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C. 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D. 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16. 下列重要文件的簽訂過程中,中國參與的有( )①《慕尼黑協定》 ②《開羅宣言》 ③《聯合國家宣言》④《聯合國憲章》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7. 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日本沒有任何途徑獲取或者控制石油供給。石油儲備的下降在促使日本政府做出與美國交戰的最后決策”。這一決策付諸實施的標志是( )A. 偷襲珍珠港 B. 中途島戰役 C. 諾曼底登陸 D. 不列顛之戰18. 1945年柏林戰役后,美、蘇、英三國士兵站在希特勒府邸的平臺上合影(下圖)。這張合影直接反映了( )A. 反法西斯國家協同作戰 B. 戰后西方大國迅速崛起C.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結束 D. 希特勒的戰略戰術失誤19. 三國領導人在某次會議上,討論了在緬甸配合作戰和戰后處置日本的問題,會后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此處“三國”指( )A. 美國、英國、中國 B. 美國、英國、蘇聯C. 美國、蘇聯、中國 D. 英國、蘇聯、中國20. 1944年6月,盟軍實施“霸王行動”計劃,發動世界戰爭史上迄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這次戰役 ( )是遵照雅爾塔會議的決定發動的是在法國的諾曼底地區登陸的使德國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A. B. C. D.21.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吁各國團結應對疫情。回顧二戰,為抗擊共同敵人,各國相互合作,協同作戰開始于( )A. 《慕尼黑協定》的簽訂 B. 開羅會議的召開C. 《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D. 《波茨坦公告》的發布22. 以下內容屬于二戰后期德黑蘭會議的是( )A. 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B. 根據已商得同意的計劃,三國部隊將各自占領德國的一個區域C. 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后兩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對日作戰D. 在西歐開辟歐洲第二戰場23. 1944年6月,盟軍實施“霸王行動”計劃,發動世界戰爭史上迄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這次戰役( )①是遵照雅爾塔會議對決定發動的②是在法國的諾曼底地區登陸的③使德國陷入東西兩線作戰對困境④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4. 討論了美、英、中三國在緬甸配合作戰和戰后處置日本的問題的會議是( )A. 開羅會議 B. 德黑蘭會議 C. 波茨坦會議 D. 雅爾塔會議25. 既是蘇德戰場的根本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的戰役是( )A. 莫斯科保衛戰 B. 中途島戰役C. 列寧格勒保衛戰 D. 斯大林格勒戰役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0.0分)26.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抗擊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根據材料一,描述1928~1936年日本軍費開支變化情況,并指出其變化的原因。(4分)材料二 習近平認為,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戰勝利的“關鍵”。“全民族抗戰”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法寶。 ——蘇若群《中國共產黨對于抗戰勝利原因論述的演變——以抗戰勝利以來歷次紀念活動的論述為中心》(2)各舉一例史實證明材料二中抗戰勝利的“關鍵”和“重要法寶”。(4分)材料三我們謹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日本皇軍總將,茲此接受一九四五年七月廿六日由美利堅合眾國政府、中國政府及大不列顛政府于波茨坦協定所擬定的四個條款……我們茲此宣布日本皇軍總將,所有日本陸軍以及所有日本轄下地區的武裝部隊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書》(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同盟國”對日戰爭最后階段所采取的兩項重大軍事行動(2分)27. 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以尺理線】 (1)在數字①處填上合適的詞,并指出“取得勝利”的標志。(4分)(2)1942 年反法西斯力量是如何走向聯合的?(4分)【以圖說史】(3)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展現了大國應有的擔當,請結合圖片說明。(2分)28. 反對戰爭、維護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38年,英國首相張伯倫得意地揮舞著一紙協定,向他的人民宣稱“我們贏得了一代人的和平”。但事實上……協定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步伐。材料二: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會議,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保證將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聯合起來,徹底打垮法西斯國家。材料三:羅斯福高度贊揚蘇聯軍隊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巨大貢獻,把發生在蘇聯的一次勝利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斯大林也曾盛贊美、英兩國一起完成的一次計劃周密、規模宏大的登陸戰役。有數據表明,在反法西斯戰爭期間,英、美向蘇聯支援戰機18303架,坦克1.3萬多輛,反坦克炮5800多門等。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大約5500萬士兵和平民死亡,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4萬億美元。其中,中國軍民死亡達2100多萬,中國經濟損失達6千億美元。——中新《香港文匯報》(1)材料一所說的“一紙協定”是哪次會議上簽訂的 為什么說“協定”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步伐” (2分)(2)材料二中宣言的發表有何重大意義 (2分)(3)材料三中羅斯福和斯大林所評價的是哪兩次戰役 為什么他們高度評價?(2 分)(4)根據材料四,說說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何重要作用。(2分)(5)戰爭給人類帶來空前的災難,兩次世界大戰給我們什么啟示 (2分)29. 2020年是抗日戰爭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5周年。彰顯正義,祈禱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依據所學內容,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戰 爭 開 始 重要史實 勝利抗日戰爭 1931年,① 后,局部抗戰開始。1937年,七七事變后,全面抗戰開始。 _② ,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④》,向盟軍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__③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1)請準確寫出表格中①②③④的具體所指內容。(4分)材料二:(2)根據材料二,指出美國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產生這種變化的時代背景?(4分)材料三: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對正在北京郊外盧溝橋上演習的日軍進行炮擊。……同年8月,在外國權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殺,中日兩國為此進入全面作戰。——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編歷史教科書》(3)列舉兩例史實批駁材料三中日本對這場戰爭所持的態度。日本的態度對我們建設持久和平世界有什么警示?(2分)30. 戰爭猶如一場瘟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浩劫警示世人:邪惡終將被戰勝,和平之花終將綻放。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不知道你們的國家是否會從慕尼黑做出的決定中得到好處,但肯定無疑的是,我們,不會是最后一個受害者。在我們之后,其他人也將遭遇同樣的命運。——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長(1)材料一反映了西方大國曾經推行的什么政策?利用史實,論證材料中言論的正確性。(4分)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超越了人類以往所有的噩夢。戰爭的死亡人數兩三倍地增加,平民也變為攻擊對象,承受了巨大的災難。(法西斯)主義致使上百萬的猶太人、中國人、斯拉夫人、吉普賽人和一些其他民族受到侵略,也消滅了所有政見相左的人士。——摘自〔西〕馬爾瓦萊斯《從投石索到無人機:戰爭推動歷史》(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列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平民也變為攻擊對象”的典型事實2例。(2分)材料三:丘吉爾宣布:“蘇聯的危險就是……我們的危險,也是美國的危險,正如蘇聯人為保家而戰的事業是全世界自由的人們和自由的民族的事業一樣。”(3)材料三表明了丘吉爾的什么態度?他這樣宣布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和解析1.D2.D3.A4.B解析:1936年12月12日,為挽救民族危亡、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毅然在臨潼對蔣介石實行“兵諫”,扣留來陜督戰的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亦稱雙十二事變。提出抗日救國八項政治主張,逼蔣介石抗日,西安事變表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但是張學良為蔣介石長期關押,因此毛澤東認為張學良將軍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故B項正確,ACD錯誤。故選B。 5.D6.B7.B8.B解析:A.題干信息無法說明二戰的罪魁禍首是邪惡的德國法西斯,故A項錯誤。 B.根據題干信息“善良的軟弱強化了邪惡的惡毒”反映了英國的綏靖政策對二戰的爆發推波助瀾,綏靖政策就是對法西斯侵略不是嚴加制裁,而是希望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綏靖政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大國對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雖然不滿,但是又害怕法西斯國家的戰爭訛詐。慕尼黑會議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它的影響極為惡劣,它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故B項正確。C.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直接導致了二戰的爆發的說法不符合史實,并且題干中也沒有反映,故C項錯誤。 D.題干反映的是英法的綏靖政策,而不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軟弱助長了希特勒的野心,故D項錯誤。故選B。 9.B解析:略10.D解析:AC.斯大林格勒戰役發生在蘇聯,阿拉曼戰役發生在北非戰場,這兩個事件都與日本無關,故排除AC。 B.中途島戰役是美國對日本的反擊,故排除B。D.珍珠港事件是由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軍事事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美國加入二戰,二戰力量對比發生明顯變化,“導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故D符合題意。故選D。 11.C解析:C.美國的華盛頓并沒有在二戰中受到影響,因為美國的地理位置,美國只有珍珠島受到了日軍偷襲,故C不可能看到。ABD.德國法西斯在英國倫敦和蘇聯莫斯科都作過戰,日本侵略者在南京作過戰,故ABD可能看到。故選C。 12.D解析:①③④.結合所學可知,由于受到1929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嚴重打擊,德國國內社會矛盾異常尖銳,希特勒的納粹黨乘機打著民族復仇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大旗,贏得廣泛支持,從而在1932年國會大選中獲勝,1933年希特勒上臺組閣,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故①③④正確。②.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受到巴黎和會的懲處,“分贓”不均是一戰戰勝國之間而言的,故②錯誤。故選D。 13.C解析:①④1921~1922年,美、英、法、日、中等九國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其中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使中國“回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華民國、英國、美國在埃及開羅召開商討反攻日本的戰略及戰后國際局勢的安排,制定盟軍合作反攻緬甸的戰略及援華方案,會后公布開羅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歸還一切侵占的土地,塑造戰后東亞的新局勢。開羅會議確立中國成為世界四強的地位,對中國政治上意義重大,故①④正確。②③慕尼黑會議是1938年9月29~30日,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關于割讓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區蘇臺德領土給德國的四國首腦會議,1943年德黑蘭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美、英三國首腦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的會議,這兩次會議與中國利益無關,故②③錯誤。故選C。 14.C15.C解析:A.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是一戰后帝國主義確立統治世界秩序的國際會議,而題干考查的是這兩次會議建立起來的秩序崩潰的標志,故A錯誤。B.依據所學知識,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的標志是1933年希特勒上臺,建立法西斯專政,故B錯誤。C.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標志著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崩潰,故C正確。D.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于1941年初,不符合題意,故D錯誤。故選C。 16.D17.A解析:由“石油儲備的下降”“促使日本政府做出與美國交戰的最后決策”可知,這一決策付諸實施的標志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 18.A19.A20.C解析:盟軍“霸王行動”指的是諾曼底登陸,發生在法國諾曼底地區,該軍事行動使德國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正確;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舉行會議,發生在“霸王行動”實施之后,理解有誤,排除;1942年1月1日, 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理解有誤,排除。 21.C解析:A.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4國政府首腦在慕尼黑簽訂了《關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臺德領土給德國的協定》,即《慕尼黑協定》。故排除A。B.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3年11月開羅會議的召開,與題干時間不符,故排除B。C.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廣泛憤怒。美國、英國、蘇聯等國家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法西斯,逐漸走向聯合,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會議。會議期間,各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故C符合題意。D.1945年7月,美國總統杜魯門、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英國首相丘吉爾聯合發表的一份公告《波茨坦公告》,故排除D。故選C。 22.D23.C解析:②③盟軍“霸王行動”指的是諾曼底登陸,發生在法國諾曼底地區,該軍事行動使德國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故②③正確。①④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舉行會議,發生在“霸王行動”實施之后,①理解有誤,;1942年1月1日, 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④理解有誤。故排除①④。 故選C。 24.A解析:A.開羅會議于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英、美三國首腦在埃及開羅召開,討論了在緬甸配合作戰和戰后處置日本的問題,會后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故A項正確。 B.德黑蘭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美、英三國首腦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的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討論美英開辟西歐第二戰場,東西方配合對德作戰問題,故B項錯誤。 C. 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蘇聯、美國、英國三國首腦在德國波茨坦舉行會議,簽署了《波茨坦協定》,此外中國、美國、英國還發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故C項錯誤。 D.雅爾塔會議(又稱克里木會議)是美國、英國和蘇聯三個大國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間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即將取得勝利之際,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島的雅爾塔皇宮內舉行的一次關于制定戰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強利益分配問題的一次關鍵性的秘密首腦會議,故D項錯誤。故選A。 25.D解析:A.莫斯科保衛戰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戰無不勝”的神話的破滅,但不具有“轉折性”的意義,故排除A。B.中途島戰役不是蘇德戰場的,故排除B。C.列寧格勒保衛戰不具有“轉折性”的意義,故排除C。D.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極大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故D符合題意。故選D。 26.(1)變化:日本的軍費開支總量和日本軍費占政府開支的比重總體呈上升趨勢。原因:日本軍國勢力有侵占中國的野心;為了擺脫經濟危機。(2)“關鍵”:如1940年,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取得“百團大戰”的勝利,重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人后方,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重要法寶: 1937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3)軍事行動: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兩枚原子彈;蘇聯對日宣戰;派遣蘇聯紅軍進攻駐中國東北的日軍等)。27.(1)全面爆發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2)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3)中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積極推動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28.(1)慕尼黑會議。“協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割讓給德國,實際上縱容了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2)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加速了法西斯的敗亡。(3)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登陸。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前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諾曼底登陸是歐洲戰場的轉折點,因為它開辟了第二戰場,加速了德國的滅亡。(4)中國是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東方主戰場,主要國家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等(5)反對戰爭,珍愛和平;防止綏靖政策;給弱小國家以援助;只有加強國際合作,才能求得共同發展等等。29.(1)①九一八事變;②臺兒莊戰役;③斯大林格勒戰役;④《波茨坦公告》。 (2)從不支持到支持。時代背景: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大戰。1942年1月,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期同盟正式形成。(3)如南京大屠殺、實施三光政策等。警惕軍國主義的復活等。30.(1)綏靖政策。二戰爆發后,德國進攻法國,法國投降。(2)法西斯對猶太人進行大肆屠殺;法西斯建立集中營;南京大屠殺。(3)態度:希望建立反法西同盟,共同反抗法西斯侵略。原因:法西斯侵略擴張,嚴重威脅到英國的利益。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