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推薦理由:對于文言文的教學,很多人都會走進“滿堂灌”的死胡同,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看錢夢龍談《陋室銘》,會在教法上有更多的啟示。錢夢龍談《陋室銘》的教學(題目選者編)……全文81字,除少數雙音詞外,大多是單音詞,可以說其中絕大部分的詞古今完全同義,如山、水、高、深、上、入、苔痕、草色、談笑、往來等;少數詞雖然用法有些變化,但仍可以看出變化的脈絡,如“有仙則名”的“名”,本是“名聲”的意思,屬名詞,這里用作動詞,作“出名”講,學生只要細心揣摩,是不難意會的。可能成為閱讀障礙,實際上只有少數幾個詞(如“鴻儒”、“白丁”)以及結尾處涉及的人、地名,但看看注解也都不難解決。在句法方面,除了末句“何陋之有”詞序有些特別外,其余都和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沒有什么兩樣。回想自己剛進初中讀書的時候,初次自學文言文,就在《古文觀止》里讀到這篇文章,借助極簡單的注解,居然也能大體讀懂,而且對篇首兩個精彩的句子以及整篇文章的音調和諧之美,都能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欣賞。由此我想,盡量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自求理解,老師只在關鍵處作些指導、點撥,著眼于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和自學的習慣。……選自 錢夢龍《文言文非得“串講”嗎?》文章出處:《錢夢龍與導讀藝術》(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年第一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陋室銘》練習課前練習:一.基礎知識填空。1.《陋室銘》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2.《陋室銘》大量使用“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類的句子,句式整齊,音韻和諧,使用的是 的修辭方法。二.解釋句子黑體字的意思。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 )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5,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 )課后練習:一.翻譯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4.何陋之有?二.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別是之的用法: A、助詞“的” B、代詞 C、動詞,“往,到”D、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E、賓語提前的標志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遠近( ) C.漁人甚異之(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膚( )G.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三.閱讀文章,用原文回答問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文中描寫陋室環境的句子是:2.主人在陋室的活動有3.來陋室的有哪些人?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5.作者通過通過對“陋室不陋”的描繪,表達作者______________的情操和_________的情趣。四、閱讀題(一)閱讀《陋室銘》回答問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A , B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①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________ ②解釋下列畫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則名( ) 2)談笑有鴻儒( ) 3)無案牘之勞形( ) 4)惟吾德馨( ) ③解釋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原文填空: 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奧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_________________。 2.用“/”線給畫線文字斷句。(注意:此題不要求加標點) 3.解釋下列畫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則名( ) ②惟吾德馨( ) ③談笑有鴻儒( ) ④無案牘之勞形( ) 4.用原文語句回答。 ①表現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語句是: ②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__。②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調:______________。2、選出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A.“龍”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渲染了居室恬靜的氣氛。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表現了作者對知識分子的歌頌,對無學問之人的鄙薄。D.“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反映了室主人對世俗生活的厭棄。3、甲文中既說“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又說“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是否矛盾,為什么?4、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在文中的意思。①有仙則名 ( ) ②惟吾德馨 ( )③談笑有鴻儒( ) ④無案牘之勞形( )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3.用原文語句回答問題。①表現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語句是:②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4.作者是從哪幾方面描寫陋室的?6.文中說“斯是陋室”,而結尾卻說“何陋之有”,到底這屋子陋還是不陋呢?(五)閱讀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題[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夏璣吳縣人,父嘗夜坐憑窗,月陰中,見一白晰少年醉行,父曰:“誰家嗜狂藥若此?”逼近叩門,乃璣也,父置不言。后登第,赴選,父戒以前日狀,遂受嚴教,終身不飲酒。后為河南道御史,焚黃[注①]先塋[注②],撫軍親詣塋前,酌酒半卮以慶,且曰:“榮先矣,可飲此,九泉之下,已樂有榮封,少輟戒,無傷也。”璣流涕卻之,卒不飲。注①:焚黃:古人升官時焚疏表以告祖先,用來顯祖德,表示孝道。注②:先塋:指祖墳。1. 甲文通過對陋室和陋室生活的描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和生活情趣。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⑴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 ) ⑵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⑶欠嘗夜坐憑窗( ) ⑷逼近叩門,乃璣也。(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⑴孔子云:何陋之有?⑵璣流涕卻之,卒不飲。4.甲文中既說“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又說“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是否矛盾,為什么?5.甲乙兩文都涉及到修養身心的問題,請你簡要評析夏璣其人,然后反省自己,從小父母給過你哪些教誨,你是否能始終奉行不渝?并舉例說明。(不超過100字)《陋室銘》輔助練習答案一、基礎知識。1.劉禹錫,夢得,唐朝人2.用來記述事實、功德的文字,述公記行、有時也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體,用韻3.對偶二.1.斯:這;惟:只;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2.鴻:大;白丁:封建社會里沒有功名的人。3.素:素樸;金經:佛經4.絲竹:奏樂的聲音;案牘:官府的公文;勞:使勞累5.在:在于;名:著名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2.談笑往來有淵博的學者,沒有粗俗的人。3.沒有嘈雜的管樂之聲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4.有什么簡陋的呢?四.E A B B A A A五: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2.調素琴,閱金經3.鴻儒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保持高尚節操;安貧樂道;借物抒情一、①劉禹錫 ②1)著名 2)大 3)政府公文 4)品德高尚,流傳久遠 ③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④惟吾德馨。 ⑤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成效的典型。 這種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個社會都應重視并學習的,這樣我們才能在物質上,在精神上統 一的提高,完善的發展。 ⑥A、苔痕/上/階綠 B、草色/入/簾青 )(三)1.劉禹錫。2.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3.①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②調:調弄,這里指彈。4.①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人簾里。②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5.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陋室銘(四)《陋室銘》1.①出名,著名 ②品德高尚 ③大 ④官府的公文 2.D 3.①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②惟吾德馨 4.陋室的環境、陋室中的人和陋室的生活三個方面 5.C 6.從建筑和室內布置看是簡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這小屋就不顯得簡陋了(五)1.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意思對即可)2.⑴出名 ⑵身體 ⑶曾經 ⑷是3.⑴孔子說:有什么簡陋呢?⑵夏璣流著眼淚辭謝,終究沒有喝下那半杯酒。4.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說沒有俚語擾耳俗務纏身。(意思對即可)5.聞過即改,終身奉行父訓。(其余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陋室銘》教學設計【教學設想】:一、課文分析與設計《陋室銘》文章短小,但語言優美,適合以讀促思,因此設計了“四讀”:一、范讀。通過視頻范讀,創設了語境,讓學生放飛思維,翱翔在那個寧靜、清幽、淡泊明志的“世外桃源”之中。二、初讀,領略文章的音韻美。三、自由讀。讀出自己心中的劉禹錫,在讀中發揮自學的能力,圈劃難點、重點,提出疑惑。四、齊讀。讀出理解,讀出讀出自己的感悟。文章的構思很新穎, 從立意看,文章以襯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為"德馨",從而自然地達到了抒懷的目的。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寫陋室的詞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也讓人體會不到一點“陋”意,給人更多的則是郁郁蔥蔥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滿了勃勃生機。因此設計了一個“美點尋跡”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品”文悟情。同時,為了拓展學生的遷移能力,設計了一道拓展題:讓學生給自己的的書房(房間)擬一個名字,并寫一副對聯。二、情感教育文章的主旨是借助贊美簡陋的居室來表現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正所謂,文如其人,讀其文,感其志。在劉禹錫的詩文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他在人生低谷中仍奮發,在世俗中不卑不亢的人生態度。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酬樂天詠老見示》,因此在教學中可滲透這種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人生觀。三、學情分析對于這篇短小的文言文,學生可以通過課文注釋、資料等途徑,解決全文翻譯。同時,用“陋室”的故事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質疑,通過提問、合作、釋疑等方法來解決實際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學習目標】:1、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節操。2、能說出一些文言詞語的意思:名、靈、斯、惟、德馨、上、入、鴻儒、白丁、亂、勞等。疏通文言語句,翻譯全文。3、背誦課文。【重點難點】:1、學習重點: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通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2、學習難點:文章中出現的“類比”手法【課前小測】: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德馨( )苔痕( )鴻儒( )調素琴( )案牘( )二、翻譯加點字詞1、山不在高( )2、有仙則名( )3、有龍則靈( )4、斯是陋室( )5、唯吾德馨( )6、苔痕上階綠( )7、草色入簾青( )8、談笑有鴻儒( )9、往來無白丁( )10、可以調素琴( )11、閱金經( )12、無案牘之勞形( )13、無絲竹之亂耳( )( )三、翻譯句子1、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3、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學習內容與過程】:一、導入(故事激趣)當時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當刺史。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還撰寫了一幅對聯貼于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這個舉動可氣壞了知縣,于是他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調到城北,并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劉禹錫觸景生情,又寫了一幅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縣官實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古代名篇,去領略它的美。二、出示學習目標1、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節操。2、能說出一些文言詞語的意思,如名、靈、德馨、上、入、亂、勞等,疏通文言語句,翻譯全文。3、背誦課文。三、整體感知課文簡介作者、解題,學習“銘”。(此處可作“積累”點撥,如介紹表現文體的“字”:說(《馬說》)、記(《小石潭記》)、序(《送東陽馬生序》)、銘。)四、賞與讀1、聽范讀(視頻,創設情景,筑起學生與文本的溝通橋梁)2、初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點撥:用韻:本文押的是in和ing,有名、靈、馨、青、丁、經、形、亭這些字,感受文章的音韻美)3、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解決疑難。)要求:疏通文言語句,翻譯全文①、自讀課文和注釋,結合資料進行翻譯。②、圈劃重點、難點,遇到疑難,可互相討論 ,可向老師提問。③、讀出自己心中的劉禹錫。4、齊讀。讀出理解,讀出讀出自己的感悟。(在“讀”的環節當中 ,可講解文章語言的特點:駢句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和諧,本文駢散結合表現一種整齊美與錯綜美的和諧美;用對偶。)五、課文分析1、到這里來的人多嗎?從哪里看得出來?2、到陋室來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3、作者為什么要寫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4、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5、可以看出陋室主人的志趣如何?6、陋室,真的“陋”嗎?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的?7、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原文來回答。8、作者居于陋室卻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卻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溫馨提示:結合陋室故事、陋室不陋的原因來思考,抓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來體會作者的思想境界。)9、通篇在寫陋室,這里寫諸葛廬和子云亭的用意何在?(溫馨提示:課文注釋: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點撥:學生沒有“類比”的知識,因此“類比”是這篇文章的學習難點,學生可以根據給出的提示想到作者把自己的陋室比作諸葛廬、子云亭,突出陋室不陋,但進一步的內涵就可能挖掘不出來。因此通過舉例來說明什么是“類比”,借此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積累:例子:《陜北民歌》羊群走路靠頭羊,陜北來了共產黨。白生生的蔓青一條根,莊稼人和游擊隊一條心。△類比:將性質、特點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突出事物的相似之處。△積累點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用了“類比”的手法,文章除了此處,還有嗎?六、美點尋跡本文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膾炙人口,當中有不少美點,請試找一下,進行賞析。可用“我發現了美,美在 。”的句式來表達。(溫馨提示:可以從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思想、多種修辭的運用等角度去思考)示范:“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兩句,美在運用了對偶、擬人的修辭手法,“上”和“入”兩字,以動寫靜,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既渲染了環境的優雅,流露出主人的喜悅之情。【歸納小結】 :1、課文的寫法:托物言志2、文章的主旨3、課堂總結:陋室銘 (唐)劉禹錫寫法居室環境(清幽)托物 陋室 交往人物(不俗) (雅)襯托不陋日常生活(高雅)言志 德馨:不慕榮利、安貧樂道4、集體背誦5、小結:室陋階臺常染綠,德馨蓬蓽頓生輝。走進《陋室銘》,聽一曲心經,我們讀出了以修身自強,以豁達存志。愿各位都能像劉禹錫那樣,成為一個有追求、有德行的人。【學習反思】 :我們很喜歡《陋室銘》這篇課文,它雖短小卻不失語言美。以前學古文,總覺得難學,但是這次,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多種“讀”,很輕松地解決了字詞、句的翻譯。課堂上的“陋室‘陋’還是‘不陋’?”的爭辯,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讀出了一個傲骨錚錚的大丈夫;對話文本,讓我們對劉禹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讓我們懂得了人生在世,應有所為,有所不為,修身立德,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學完了《陋室銘》,我們也收獲了不少知識,懂得了積累的重要。如寫景時,可以像作者那樣,采用擬人修辭,賦予事物人的靈性,增加語言的表達力。同時,我們的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鍛煉,例如,在“類比”手法的分析上,老師給出一個例子,讓我們去理解什么叫“類比”,通過歸納,我們解決了學習上的一個難點。【布置作業】:(拓展題)學完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后,請同學們回去給自己的書房(房間)起一個名字,并寫一副對聯。【鞏固練習】:一、翻譯加點字詞① 惟吾德馨( ) ② 何陋之有 ( )③ 無案牘之勞形( ) ④ 斯是陋室 ( )二、填空1、《陋室銘》的作者是 朝 ,本文主要抒寫了作者 情感。2、文章點題句是什么 。3、以古代圣賢自比的句子是什么 。4、文中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句子是 。5、的“仙”和“龍”比喻什么樣的人?能概括全文大意的詞是什么 6、陋室環境清幽的句子: 。7、現來往人物不俗的句子: 。8、現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 。9、空山無人,水流花開”二句,極琴心(寄托心意的琴聲)之妙境;“勝固然欣然,敗亦可喜”二句,極手談(下圍棋)之妙境;“ ”二句,極交友之妙境。10、寫出本文任意一個駢句:※友情鏈接:駢句,指的是結構相似、內容相關、行文相鄰、字數相等的兩句話,跟對偶相似,只是不像對偶那樣在音韻上有嚴格的要求。三、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四、拓展題1、給自己的書房(房間)起一個名字,并說說理由。※加油站:聯系自己居住的環境給書房起名字。一個好的書房名字,應該有趣、巧妙、明志(可以看出你的志向)。【參考答案】:【課前小測】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德馨( xīn )苔痕( tái )鴻儒( rú )調素琴( tiáo )案牘( dú )二、翻譯加點字詞1、山不在高( 在于 )2、有仙則名( 命名 )3、有龍則靈( 靈驗 )4、斯是陋室( 簡陋的屋子 )5、唯吾德馨( 只 )6、苔痕上階綠( 長到 )7、草色入簾青( 映入)8、談笑有鴻儒( 博學的人)9、往來無白丁(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10、可以調素琴( 彈奏 )11、閱金經( 佛經 )12、無案牘之勞形(使……勞累)13、無絲竹之亂耳( 奏樂的聲音 )( 使……擾亂 )三、翻譯句子1、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到這里談笑的有博學的人,來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奏樂的聲音使耳朵擾亂,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3、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學習內容與過程】一、簡介作者、解題,學習“銘”。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散文家。是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銘,原來是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思考本文用什么韻?)本文“陋室銘”,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二、課文分析1、到這里來的人多嗎?從哪里看得出來?(不多。從“苔痕上階綠”可以看出)2、到陋室來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鴻儒)3、作者為什么要寫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寫自己的朋友是博學之士、高雅之士,以顯現自己“德馨”)4、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調素琴、閱金經)5、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6、陋室,真的“陋”嗎?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的?從三方面來寫陋室: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自然環境優美)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人物不俗)③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生活情趣高雅),襯托陋室不“陋”。7、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原文來回答。(惟吾德馨)8、作者居于陋室卻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卻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高潔傲岸、安貧樂道之人 )9、通篇在寫陋室,這里寫諸葛廬和子云亭的用意何在?用諸葛廬和子云亭與陋室類比,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說明陋室不陋。※ 積累點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用了“類比”的手法,文章除了此處,還有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就用到了“類比”的手法,用有仙之山和有龍之水與陋室類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 )三、美點尋跡本文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膾炙人口,當中有不少美點,請試找一下,進行賞析。可用“我發現了美,美在 。”的句式來表達。如:1、美在寫作技法上:《陋室銘》的寫作技法運用繁雜,在區區八十一字內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壓韻,韻律感極強,讀來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曲既終,猶余音繞梁,讓人回味無窮。2、美在句式上:從句式看,《陋室銘》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和諧,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齊整之美。但《陋室銘》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銘》是駢散結合,使文章節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讀來抑揚頓挫,和諧悅耳,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同時,文章又重在五言,間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參差,文章一韻到底。3、美在立意上:從立意看,文章以襯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為"德馨",從而自然地達到了抒懷的目的。4、美在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諸葛廬”、“子云亭”以自況,且引孔子之語——“何陋之有 ” 說明陋室“不陋”,從而增強了文章說理的可信性和說服力。5、美在文章的情感上:優雅的情懷、高潔的志趣,對人生失意與仕途坎坷的超然豁達和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四、拓展學完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后,請同學們回去給自己的書房(房間)起一個名字,并寫一副對聯。如:“有恒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鞏固練習】一、翻譯加點字詞① 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 ) ② 何陋之有 ( 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③ 無案牘之勞形( 使……勞累 ) ④ 斯是陋室 ( 這 )二、填空1、《陋室銘》的作者是 唐 朝 劉禹錫 ,本文主要抒寫了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節操 。2、文章點題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3、以古代圣賢自比的句子是什么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4、文中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句子是 孔子云:何陋之有 5、的“仙”和“龍”比喻什么樣的人?能概括全文大意的詞是什么 品德高尚的人。德馨。6、陋室環境清幽的句子: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7、表現來往人物不俗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8、表現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9、空山無人,水流花開”二句,極琴心(寄托心意的琴聲)之妙境;“勝固然欣然,敗亦可喜”二句,極手談(下圍棋)之妙境;“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二句,極交友之妙境。10、寫出本文任意一個駢句:(本文的駢句有:①、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④、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⑤、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三、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四、拓展題1、給自己的房間起一個名字,并說說理由。例如:我的房間叫“不悔齋”。因為我喜歡大學者王國維的一句詩:“人生過處唯存悔,知識增時只益疑。”但我覺得王先生太悲觀了些,人生短暫而美好,不能有后悔之意存于胸中,因此,我起了“不悔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推薦理由:作者對《陋室銘》的分析很透徹,有課文內容的分析、文章主旨的理解,寫作手法的解讀,還有關于“陋室”的補充資料,很全面地解決了教師在備課時所遇到的問題。劉禹錫《陋室銘》賞析肖旭《陋室銘》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抒情短文。構思很新穎,通篇采取托物抒情的方法,借助贊美簡陋的居室來表現作者高尚品德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篇作品可能寫于劉禹錫被貶謫朗州司馬以后,文中對官場卑污和世俗塵囂的鄙棄,反映出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的心境。 文章開頭,作者并沒有直接點出陋室,而是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作為鋪墊,引出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這種以比興起筆,貼切自然地引入正題的寫作手法,有助于表達文章的主題思想。作者用山水陪筆,來襯托文章的主旨,表達了陋室雖然簡陋,但我——居住的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播,陋室也就不陋的思想感情。文章開頭以山水起興,那么房子呢?自然不在于寬敞華麗,只要有位杰出的人物居住就會受到人們的仰慕。本文就是用這種方法引題,從“山”、“水”引到“陋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直接點出了題旨。“惟吾德磐”是“由于我的道德高尚,(陋室就)出名了。”“馨”在此處應指“陋室”的名聲飛揚遠方,“陋室”是狹隘簡陋的房子。杜甫《甘林》詩:“勿矜朱門是,陋此白屋非。”因此,“陋室”也是被人瞧不起的屋子。但是,劉禹錫的“陋室”,因其主人學識淵博,道德高尚,又“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陋室”也就具有好聲譽,引起人們注意,遠近出名了。而文中劉禹錫以“陋室”比“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不但突出了他的道德高尚,更證實了“陋室”的“香”之遠聞,名揚四方。“馨”字這樣解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與起首二句緊密聯系,互相照應了。意思說,這雖然是個狹小簡陋的屋子,只因為我的品格高尚使它也變得美好,散發出花木般的芳香。“馨”字的本義是花草樹木的香氣,移用來描寫人的品德,這用的是“移就”的修辭手法。“陋室”因“德馨”而“馨”,這就點明全篇的中心思想。 接著,作者描述了陋室的有關情況。“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出了陋室的外的自然景物,表現了作者對陋室幽靜清雅的景色的喜愛之情。“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真是神來之筆,“苔痕”能“上階”,“草色”能“入簾”,用比擬法把自然物寫活了。仿佛這些清新、美麗,生機盎然的植物也成了往來于“陋室”的客人,它們以自身特有的清麗姿色,裝點著這間散發出沁人香氣的茅舍——臺階被滋生的“青苔”覆蓋得綠茸茸的,草色跨進門簾,屋內呈現一片青翠。 再用 室內的人事活動來點染烘托“陋室”的高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鴻儒”指知識淵博的大學者,“白丁”本義是投有官職的平民,文中借指沒有文化的人。古人很重視“無友不如己者”,“非賢友則無取之”這些儒家的交友之道。既然往來的、談笑的都是些知識淵博的學者,“陋室”主人的德才那就可想而知了,這是以好襯更好的“映襯”手法 , 表現了作者德才兼備,擇人而交的情懷。 下面 寫主人在陋室中的活動。“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是以室內的人事活動來烘托“陋室”的寧靜和室內人物思想情趣的高雅。這位主人悠閑地彈著“素琴”,沒有繁弦急管那種嘈雜的聲音,潛心靜默地讀經,沒有官府事務纏身。這里簡直像“世外桃源”一樣清靜幽雅,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中彈琴、讀經不正是古時的君子之風嗎! 以上兩句中的 前一句從正面說,是實寫,寫出了室中的閑情逸事,表現了作者的喜趣愛好之情 ; 后一句從反面說,是虛寫,寫出了室中的幽靜超脫,表現了作者看破世俗,不受羈絆的感情。作者對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寶中之事的描寫,目的在于說明,“惟吾德馨”,使后面“何陋之有”的結論有事實依據。這些具體描寫,抒發了作者贊美陋室,蔑視世俗的思想感情。 《陋室銘》雖然表現了作者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耿介正直的情操,但從“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孤芳自賞,傲岸清高,不愿接近勞動人民的弱點,從“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的描寫,多少反映出作者超脫現實、獨善其身的消極思想。在評價古人時,要全面地,歷史地看問題,不能脫離歷史時代和當時的社會現實去苛求古人,僅“以一眚而掩大德。”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個比喻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把“陋室”比成“諸葛廬”和“子云亭”,一是作者以諸葛亮和楊雄自況——他胸懷雄才大略,盡管當權的保守勢力把他貶謫到邊郡,但他的政治抱負和高潔志趣不變,或者像隱居南陽的諸葛亮那樣遇賢主而出仕,或像楊雄在成都草堂里著述《太玄》那樣安貧樂道,賦詩著書 , 做出有益于天下的大事。 結尾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典出《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引用時卻將“君子居之”四字略去,其原因不全是行文的字數限制,也是作者有意達到“蓋而愈彰”加深讀者印象的效果。 《陋室銘》的結構嚴密,層次井然,用簡短的篇幅,容納了豐富深刻的內容。 清代文藝理論家劉熙載主張: “文有三要:立意要純一而貫攝,格局要整齊而變,字句要刻畫而自然。” (《藝概》)這第二要的 “格局”就是結構藝術 ,要求整齊中求變化,組成—個辯證的統一體,《陋室銘》一文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文章分三個層次: 開頭點明題旨, 用“山不在高……有龍則靈”先否定后肯定的句子,通過“仙”“龍”能“名”“靈”的事理類比,烘托“陋室”之非凡的原因——“吾德罄”。這第一層實際在說明寫本文的緣由。 第二層描述陋室的特點。 一是“有幽境”。 作者用兩個描寫句形容陋室外部清靜的環境。我們仿佛看見:一座平凡而別致的小屋門前,碧綠的苔痕爬上一級級的石階,青青的草色擁入窗簾映照室內。宛若“世外桃源”,令人心曠神怡,幾乎忘卻人世滄桑。這寫法顯然由杜甫《蜀相》“映階碧草自春色”的句子演變而來。 二是“有鴻儒”。 陋室除了“德馨”的主人外,尚有高朋鴻儒往來其間,相聚“談笑”。 三是“有雅趣”。 主人處于陋室還有一番高雅的情趣,他隨心所欲地調節、彈奏古樸的琴弦,有時則閱讀一下佛經,既無“亂耳”的音樂,更無“勞形”的官場文牘。顯示出對勾心斗角的仕途的極度鄙視,與第一層“德馨”相呼應。 第三層評價陋室地位。 作者以古之名室(諸葛廬·子云亭)比今之陋室,兩者并論,自然襯托出今之陋室主人蟄居泰然,安貧樂道,給人一種陋室不陋的美感享受。又引孔子“何陋之有”作結,點出陋室主人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君子的題意,與開頭相吻合。 《陋室銘》的語言也很有特色, 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含蓄精煉,短小精悍,富有表現力。 劉勰在《文心雕龍·總術》中說“乘一總萬,舉要治繁”,要求語言以少勝多。劉禹錫僅僅用了 八十一字 ,就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君子安居陋室的畫圖,包藏著巨大的思想和藝術的容量。作品把議論、記敘與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前六句議論,用大自然的山、水和人們常提及的仙、龍托出陋室主人。“苔痕”兩句的色彩描摹,用“上”“入”賦予動態,生意盎然,極其形象、逼真。引用諸葛亮、楊雄、孔子的典故作自況,非常貼切 、 達意。 第二,平易流暢,瑯瑯上口,有很強的節奏感。 古代的“銘”,大都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以述功紀行,當然不容許長篇大論。凡銘刻之文都想使人們牢記不忘或爭相傳誦,當然語言就必須整齊優美,易于吟誦。《陋室銘》就多用對偶排比的句式,前六句用四字句,接著用五字句,再轉為六字句,然后復用五字句,結尾用三字、四字句,有的對仗十分工整,如“苔痕上階綠”對“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對“往來無白丁”,“南陽諸葛廬”對“西蜀子云亭”……。錯綜交替,不拘一格,讀來音響鏗鏘,有金石聲,富有音樂美,有一種清新淡雅的風格。通篇隔句押韻,“青”韻通押到底(名、靈、馨、青、丁、經、形、亭》這可能由于“銘”的篇幅短小,沒有必要換韻。文章還巧妙地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像這樣聲韻和諧、語言優美的短文怎能不叫人樂于閱讀和傳誦呢! 劉禹錫《陋室銘》中的 陋室在安徽省和縣,位于城關歷陽鎮中 。 一正兩廂聯成一體,方位坐北朝南,結構小巧緊湊。正室四檐如翼,庭前階三五級,旁植桐樹,秀木交柯,綠蔭滿地,環境十分清幽。所處地勢略高于城中其它部分。面臨巍峨雄壯的鎮淮樓(俗稱鼓樓,是和縣僅存的一座古城樓)不遠處即夫子廟,廟址傳屬舊衙故地。陋室中原有古碑一方,鐫刻著嶺南人金福保補書的陋室銘。碑首篆書“陋室銘”三字,正文楷書,文后有計。由于文革中此碑遭受過破壞,現已斷裂殘損。但除今別字外,文句猶清曉可讀。金氏于后記中稱,唐和州刺史劉夢德先生陋室,舊有碑銘,為柳誠懸(公權)所書,兵燹久口,碑亦無存。子才第來歷陽,三年,鳩工重建,囑余補書以存舊跡,愛握管書之,并志數語以告來茲。陳廷桂在同治四年新修的《歷陽典錄》中也載:“陋室,在(和)州治內,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書碑。”現在所知,陋室于乾隆年間再行重建。我們認為,清人起寶復碑之舉,不似無端好事所為,于理當有依據。劉禹錫在貶謫期間,一方面自振精神,處理政事民事;一方面散居閑處,留意文墨,以排遣苦悶。朗州九年,他選城邊更鼓樓旁高地,筑樓而居,以避潮濕。到連州,他在海陽湖畔修建“吏隱亭”,留連其中。在夔州,他很少延接賓客,屬意詩文,創作了不少民歌體的好詩。和縣的陋室,就是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在和州刺史任上修筑的。晚唐以降,和州屢遭兵燹(和縣與采石隔江相望,地處要沖,歷來為軍事重鎮和長江重要渡口。唐末黃巢起義,宋金戰爭,元末農民起義都曾在此渡江或作戰)。陋室連同碑銘遂毀于兵火。劉禹錫之后,很少再見到有人以此為題而誦詠成章,大概正是由于這種緣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陋室銘》課堂實錄 教學目標: 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2.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讀罷此文,我們能從中獲得哪些啟示? 重點與難點: 領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習本文重點,讀完本文后,從中獲得的啟示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里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生:我選擇后者,因為…… 師: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與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詩人不謀而合,他便是劉禹錫。你有望成為新時代的劉禹錫! 還是讓我們來看一看劉禹錫的《陋室銘》吧! 簡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參與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失敗被貶的背景。 二、小組討論,掃除生字詞,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體討論,適當點撥,疏通全文。 2.師生共同活動,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師:本文最富哲理,最能體現作者寫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這句話是怎樣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這句話先說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師:(課外拓展)老師這里有一句話,看看這句話的語意重點在什么地方? 生:這句話的語意重點在“人生”,它是通過“窗戶”、“天空”“歷史”而引出的。…… 師:陋室陋嗎? 生:不陋。 師:那么,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里是寫陋室的優美的自然環境…… 生2:“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這里是寫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這里是寫陋室往來客人的不俗…… 生4:“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這里作者援引西漢揚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證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師:大家的發言非常踴躍。 (指導學生美文美讀美背美誦,繼而引導學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氣韻)下面請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環境。(創設情境)那青苔是怎樣應了作者的心意,一點一點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駁的石階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們聚集在一起,繞過窗簾飄入室內的? 生1:它們從石縫中鉆出來,探出她們可愛的小腦袋…… 生2:她們聚集在一起,在主人的窗下起舞…… 生3:我認為這兩句的描寫繪色繪聲。你看“青”、“草色”狀其色,“談笑”狀其聲。 師:同學的發言很精彩。請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內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們在談些什么,這些人在一起,又會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讓學生分別把自己想像成劉禹錫、王叔文、柳宗元等。) 生1:他們個個學識淵博,心憂天下。 生2:柳宗元在吟詩作畫。 生3:王叔文在煮酒紛論當今時代英雄。 生4:韓愈在扼腕長嘆。 生5:劉禹錫持一杯香茗,側耳傾聽窗外雨打芭蕉的聲音…… 生6:柳宗元沉吟:“‘沉舟側帆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轉身對劉禹錫說:“夢得,今日有幸拜讀,真讓我折服,讓我感動奮發!”…… 師: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畫面啊!哪里還有什么為那狗皇帝當差去收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勞形”與痛苦! 師:再看室內的陳設,文章重點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產生怎樣的聯想?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生1:“素琴”、“金經”…… 生2:由此我想到了主人讀書情趣的高雅。 生3:我們要有選擇地讀書,讀名人名著,。 3.討論今天我們讀了這篇文章,從中獲得哪些有益的啟示? 師:請大家來看這樣一則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我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打籃球,尋思游戲廳,可以打瞌睡,觀窗景。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心,自習說閑話,講課聽不進。心里說,混帳文憑。 這則材料是針對我們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言的? 生1:我認為這是在商經濟大潮沖擊下的部分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紀律松弛的表現………… 生2:學習松懈,不思進取…… 生3:……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透徹。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 生1:引以為戒…… 生2:奮發向上…… 生3:…… 師:同學們,你一定非常熱愛自己的家吧!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一下劉禹錫,為你的家描上一筆,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生1:我給我的房子取名為“夢閣”,因為我喜歡做夢,它神秘,飄渺,浪漫,富有詩意…… 生2:我給我的房子取名為“港灣”,因為家是我們溫暖的港灣…… 生3:我給我的房子取名為“碧丹”,因為我喜歡作畫…… 生4:…… 師:(小結)短短的一節課,我們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這并不奇怪,因為至今老師也不敢說已經讀懂了它,進入劉禹錫的精神境界里,并把這種精神帶入我們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讀它。 同學們,一年以后,你還會再讀《陋室銘》嗎?十年以后呢?若干年以后呢? 生:會。 師:(引導)美文,是要我們的一生去解讀的,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它進行長期的孜孜不倦的研習,每當我們精進了一步,我們的學識、做人的涵養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為精神的影響是可以超越時空的,你可以把它推薦給你的父母、同齡人;甚至你們的未來的孩子、未來孩子的同齡人…… 板書陋室銘 陋室 ---- 德馨 ---- 不陋 自然環境(優美) 主人情趣(優雅) 雅致澹泊、豁達樂觀 往來客人(脫俗)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17張PPT)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1、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節操。2、能說出一些文言詞語的意思,如名、靈、德馨、上、入、亂、勞等,疏通文言語句,翻譯全文。3、背誦課文。劉禹錫,字夢得,是中唐時期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在于出名(名詞作動詞)靈異、靈驗這只品德高尚映入長到博學的人沒有什么學問的人彈奏佛經奏樂的聲音使……擾亂官府的公文使……勞累“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么簡陋的呢?質疑:陋室,真的“陋”嗎?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的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自然環境優美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陋室不“陋”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原文來回答。(惟吾德馨)(襯托)2、 作者居于陋室卻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卻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高潔傲岸、安貧樂道之人3、通篇在寫陋室,這里寫諸葛廬和子云亭的用意何在?用諸葛廬和子云亭與陋室類比,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說明陋室不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就用到了“類比”的手法,用有仙之山和有龍之水與陋室類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用了“類比”的手法,文章除了此處,還有嗎?4、文章結尾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義 結尾引用孔子的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突出全文主旨,表明作者具有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本文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膾炙人口,當中有不少美點,請試找一下,進行賞析。可用“我發現了美,美在 。”的句式來表達。例如:“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兩句,美在運用了對偶、擬人的修辭手法,“上” 和“入”兩字,以動寫靜,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既渲染了環境的優雅,流露出主人的喜悅之情。美在立意上:從立意看,文章以襯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為“德馨”,從而自然地達到了抒懷的目的。美在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諸葛廬”、“子云亭”以自況,且引孔子之語——“何陋之有 ” 說明陋室“不陋”,從而增強了文章說理的可信性和說服力。美在文章的情感上:優雅的情懷、高潔的志趣,對人生失意與仕途坎坷的超然豁達和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陋室居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清幽)(不俗)(高雅)襯托不陋(雅)言志德馨:不慕名利、安貧樂道托物寫法本文主旨: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節操室陋階臺常染綠,德馨蓬蓽頓生輝。走進《陋室銘》,聽一曲心經,我們讀出了以修身自強,以豁達存志。愿各位都能像劉禹錫那樣,成為一個有追求、有德行的人。學完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后,請同學們回去給自己的書房(房間)起一個名字,并寫一副對聯。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放手的收獲——《陋室銘》教學反思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因為老師的不敢放手,導致學生學得筋疲力盡,課堂死氣沉沉。學生對文言文說不上喜歡,反而多了一點厭倦。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對于文言文的教學多了幾分思考:放手,是對學生的一種信任,是一種更開放的教學。因為《陋室銘》短小而精,可以突破串講法的束縛,于是有了“放手”的構思,根據文本的特點,精心準備了幾個環節,一、故事導入,將“陋室”的故事作為激發興趣的第一個環節。學生在劉禹錫的故事中,初品作者的為人。正所謂,文如其人,想必文章更能凸顯劉禹錫的精神境界。這個故事,為下面的學習做了一個鋪墊。二、視頻范讀,通過視頻范讀,創設了語境,讓學生放飛思維,翱翔在那個寧靜、清幽、淡泊明志的“世外桃源”之中。這個設計,為學生走進文本埋下了種子。三、自由讀文,讀出自己心中的劉禹錫,在讀中發揮自學的能力,圈劃難點、重點,提出疑惑。這次的放手,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并沒有著重在于字、詞句的翻譯上。在翻譯課文方面,我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責任心,相信他們能結合注釋和資料解決課文的翻譯,老師只起糾正錯誤的作用,可以說是把“翻譯權”還給了學生,而學生也沒有辜負我的信任,翻譯得十分出色。而在“讀出自己心中的劉禹錫”的“讀人”環節中,學生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說,讀到“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時,仿佛感受到了作者因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可見作者淡泊明志,不羨慕名利。有的學生說,從“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則看到了作者渴望自己像諸葛亮、子云那樣建立一番功業的赤子之心。有的學生卻從“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兩句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孤芳自賞、告誡傲岸的節操……這是一道開放性的問題,但學生在賞讀中,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和互相交流中,讀出了這么多的信息,讓我很意外,這是以前教學過程中望塵莫及的。正如錢夢龍先生所說:“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一堆文言實詞和虛詞。”讓學生自行解決字詞、句的翻譯,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讓學生在學中存有獨立精神、學會質疑,懂得合作交流來解決問題。這些對于文言文教學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學會放手 ,反而收獲滿園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陋室的故事劉禹錫的《陋室銘》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名文”,但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劉禹錫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對聯,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后很生氣,吩咐衙里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于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觸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陋室的故事劉禹錫的《陋室銘》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名文”,但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劉禹錫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對聯,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后很生氣,吩咐衙里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于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觸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陋室銘》教學反思與建議 .doc 《陋室銘》教案 .doc 《陋室銘》相關練習.doc 《陋室銘》視頻課堂實錄(人教版·莫老師).flv 《陋室銘》課堂實錄 .doc 陋室銘-朗誦.wmv 陋室銘朗誦.mp3 解讀《陋室銘》.doc 錢夢龍解讀《陋室銘》.doc 陋室的故事.doc 《陋室銘》課件.ppt 古文02陋室銘-320x240.wmv 陋室的故事.doc 陋室銘.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