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28中國區域地理之日光城拉薩一、選擇題1.成都和拉薩均位于30°N附近,而成都的年均溫要比拉薩高很多,原因是( )A.成都比拉薩離海近 B.成都比拉薩位置靠北C.成都周圍地勢平坦 D.成都比拉薩海拔低正在修建的川藏鐵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向西穿越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進入西藏,經藏南至終點拉薩。如圖為川藏鐵路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2.川藏鐵路經過的地形區有( )①四川盆地②橫斷山地 ③云貴高原④青藏高原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拉薩年日照時數3005小時,成都年日照時數1239小時。下列關于兩地年日照時數差異原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成都地處南方地區,降水較多B.成都四周多山環繞,水氣不易散發C.拉薩地處高原,海拔高,云量少D.拉薩地區人口稀少4.被稱為“日光城”的城市是( )A.北京 B.拉薩 C.武漢 D.廣州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5.該圖反映的季節最可能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6.拉薩與武漢穿衣指數相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拉薩海拔高 B.天氣因素影響C.武漢緯度高 D.海陸能置差異讀“我國某地區土地利用和農牧業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7.從該地區主要畜種和農作物可以推斷該地區最顯著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A.高寒 B.冷濕 C.干旱 D.濕熱8.該地區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該地區( )A.西北部 B.東南部及東部邊緣C.中部及南部 D.北部及西南部9.該地區生態環境非常脆弱,我們應( )A.大幅度增加牦牛、綿羊、山羊數量,提高牧民收入B.在本地區中西部大力種植水稻、油菜等農作物,形成商品農業基地C.由于本區各種牲畜對環境造成了太大破壞,因此應禁止放牧D.因地制宜,適當發展畜牧業,在河谷低平地區發展種植業,發展高原生態旅游,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10.科學研究發現,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在溫暖濕潤的地方較高,在寒冷干旱的地區較低,下列地區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區 B.西北地區 C.南方地區 D.北方地區讀某區域圖,完成下面小題。11.關于西藏地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A.年降水量西北多,東南少 B.河湖稀少C.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D.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和東南部12.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多種植于河谷地帶,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帶( )A.光照更充足 B.降水量更大 C.熱量更充足 D.土壤更肥沃13.讀青藏地區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中斜線填充部分示意我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B.該地區擁有開發潛力巨大的水能、太陽能和地熱能等清潔能源C.“高”“寒”是該地區顯著的自然環境特征,少數民族主要是藏族D.圖中青藏鐵路的開通,標志著鐵路成為當地最主要的運輸方式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4.②區域的特色農業是( )A.水田農業 B.旱作農業 C.灌溉農業 D.河谷農業15.①是指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A.南方地區 B.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16.②區域和①區域的分界線是( )A.0℃等溫線 B.400mm等降水量線 C.大興安嶺 D.秦嶺—淮河17.數碼③所在區域自然環境的突出特征是( )A.干旱 B.濕熱 C.高寒 D.酷寒18.確定①地區與②地區分界線的主導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地形 C.降水 D.氣溫二、非選擇題19.拉薩河谷寬廣平坦,平均海拔為3600米,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卻高于長春3-4℃,最熱月平均氣溫低于長春10-11℃,因而氣候更加冷暖宜人。拉薩為青藏地區旅游勝地,每年大量的游客到拉薩旅游,對拉薩的經濟發展貢獻很大。據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通往拉薩著名鐵路“天路”____。拉薩最熱月平均氣溫低于長春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2)說出拉薩最主要的少數民族,并作簡要介紹。(3)評價拉薩旅游開發條件。(4)針對拉薩特殊的地理環境,如果你是導游,請你從個人旅游安全與保護旅游勝地方面做必要的提示。20.讀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圖,成部、拉薩的氣候統計資料表,回答問題。城市 年平均氣溫(℃) 日照時數(小時) 年平均降水量(mm)拉薩 7.4 3005 200-510成都 16 1239 900-1300(1)我國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我國的____(東部、西部)。(2)成都是____(省區)的行政中心,氣候類型是____氣候;拉薩是____(省區)的行政中心,氣候類型是____氣候。(3)與成都相比,拉薩的年平均氣溫較____(高、低),導致兩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____。(4)成都和拉薩都位于30°N附近,與成都相比,拉薩的日照時數較____(長、短)、年平均降水量較____(多、少),由此推測拉薩的晴天日數較成都____(多、少).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28中國區域地理之日光城拉薩一、選擇題1.成都和拉薩均位于30°N附近,而成都的年均溫要比拉薩高很多,原因是( )A.成都比拉薩離海近 B.成都比拉薩位置靠北C.成都周圍地勢平坦 D.成都比拉薩海拔低【答案】D【解析】由于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上;拉薩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氣溫低;造成成都和拉薩均位于30°N附近,而成都的年均溫要比拉薩高很多;故答案選D。正在修建的川藏鐵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向西穿越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進入西藏,經藏南至終點拉薩。如圖為川藏鐵路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2.川藏鐵路經過的地形區有( )①四川盆地②橫斷山地 ③云貴高原④青藏高原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拉薩年日照時數3005小時,成都年日照時數1239小時。下列關于兩地年日照時數差異原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成都地處南方地區,降水較多B.成都四周多山環繞,水氣不易散發C.拉薩地處高原,海拔高,云量少D.拉薩地區人口稀少【答案】2.A 3.D【解析】2.讀圖可知,川藏鐵路自四川成都至西藏拉薩,跨越的地形區有四川盆地、橫斷山脈、青藏高原,①②④正確;沒有經過云貴高原,A項正確。故選A。3.拉薩日照時數比成都長,主要是因為成都位于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多,A項正確;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內,四周被高大山脈環繞,水汽不易散發,B項正確;拉薩地處高原,海拔高,云量少,不易形成降水,C項正確;人口數量不影響當地的降水,D項錯誤。故選D。【點睛】川藏鐵路是我國第二條進藏鐵路,建成后,將徹底改變川西、西藏等地區落后的交通運輸條件。4.被稱為“日光城”的城市是( )A.北京 B.拉薩 C.武漢 D.廣州【答案】B【解析】根據我國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是青藏高原,此地晴天多,光照強,加之海拔高,空氣稀薄,所以輻射更強。青藏高原上的拉薩因此被稱為“日光城”,進行分析解答。【解析】被稱為“日光城”的城市是西藏自治區的行政中心拉薩,該城市光照時間長,太陽能豐富,B正確。故選B。【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日光城。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5.該圖反映的季節最可能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6.拉薩與武漢穿衣指數相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拉薩海拔高 B.天氣因素影響C.武漢緯度高 D.海陸能置差異【答案】5.D 6.B【解析】5.讀圖可知,武漢、拉薩穿棉衣,反映的季節最可能是冬季,故答案選D。6.讀圖可知,拉薩與武漢是處于同緯度地區,拉薩的海拔高,但穿衣指數相同,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氣因素影響,故答案選B。【點睛】該題主要考查的是拉薩與武漢穿衣指數相同的主要原因,要求學生理解掌握。讀“我國某地區土地利用和農牧業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7.從該地區主要畜種和農作物可以推斷該地區最顯著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A.高寒 B.冷濕 C.干旱 D.濕熱8.該地區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該地區( )A.西北部 B.東南部及東部邊緣C.中部及南部 D.北部及西南部9.該地區生態環境非常脆弱,我們應( )A.大幅度增加牦牛、綿羊、山羊數量,提高牧民收入B.在本地區中西部大力種植水稻、油菜等農作物,形成商品農業基地C.由于本區各種牲畜對環境造成了太大破壞,因此應禁止放牧D.因地制宜,適當發展畜牧業,在河谷低平地區發展種植業,發展高原生態旅游,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答案】7.A 8.B 9.D【解析】7.青藏地區的主要畜種特征是毛長,耐寒;種植的農作物小麥和青稞都是喜溫涼、耐旱,所以據此推測該地區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是寒冷、降水少。故選A。8.圖中的森林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及東部邊緣,因為該地區位于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故選B。9.該地區生態環境脆弱主要表現在熱量不足,植被破壞難以恢復,大幅度增加牦牛、綿羊、山羊數量,會破壞草地,故A錯誤。水熱不足,中西部不適宜大力種植水稻、油菜等農作物,故B錯誤。因地制宜適量放牧,不應禁止,故C錯誤。因此本區經濟發展要因地制宜,適當發展畜牧業,在熱量條件較好的河谷地區發展種植業,充分利用高原風光發展旅游業,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故D正確。故選D。【點睛】青藏地區位于第一階梯,與其余三個地區的劃分依據是地形地勢,由于海拔高、突出的特征是高寒。10.科學研究發現,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在溫暖濕潤的地方較高,在寒冷干旱的地區較低,下列地區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區 B.西北地區 C.南方地區 D.北方地區【答案】C【解析】由題意可知,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在溫暖濕潤的地方較高,在寒冷干旱的地區較低,青藏地區氣候寒冷,西北地區氣候干旱,所以青蒿素含量較低,北方地區冬季寒冷干燥,青蒿素含量也不高,南方地區氣候溫暖濕潤,青蒿素含量最高,C對,ABD錯。故選C。讀某區域圖,完成下面小題。11.關于西藏地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A.年降水量西北多,東南少 B.河湖稀少C.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D.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和東南部12.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多種植于河谷地帶,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帶( )A.光照更充足 B.降水量更大 C.熱量更充足 D.土壤更肥沃【答案】11.D 12.C【解析】11.讀圖可知,西藏地區年降水量東南多,西北少,故A不正確;西藏河湖眾多,故B不正確;河流大多自西北流向東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故C不正確;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故D正確;根據題意選D。12.青藏地區海拔高,氣溫低,高寒是主要特征。在河谷地帶,海拔較低,氣溫較高,熱量更充足,水源充足,比較適合農作物的生長。所以C正確,ABD不正確。根據題意選C。【點睛】西藏自治區位于青藏高原上,高寒是該地區的自然特征。青藏地區農業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帶,人口和城市也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區。讀圖分析解答即可。13.讀青藏地區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中斜線填充部分示意我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B.該地區擁有開發潛力巨大的水能、太陽能和地熱能等清潔能源C.“高”“寒”是該地區顯著的自然環境特征,少數民族主要是藏族D.圖中青藏鐵路的開通,標志著鐵路成為當地最主要的運輸方式【答案】D【解析】A、圖中陰影為我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A敘述正確。B、青藏地區擁有開發潛力巨大的水能、太陽能和地熱等清潔能源,B敘述正確。C、“高寒”是該地區顯著的自然環境特征,居民主要是藏族,C敘述正確。D、青藏鐵路的開通顯著改善了青藏地區的交通條件,但當地最主要的運輸方式是公路,D敘述錯誤,根據題意,答案選D。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4.②區域的特色農業是( )A.水田農業 B.旱作農業 C.灌溉農業 D.河谷農業15.①是指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A.南方地區 B.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16.②區域和①區域的分界線是( )A.0℃等溫線 B.400mm等降水量線 C.大興安嶺 D.秦嶺—淮河17.數碼③所在區域自然環境的突出特征是( )A.干旱 B.濕熱 C.高寒 D.酷寒18.確定①地區與②地區分界線的主導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地形 C.降水 D.氣溫【答案】14.B 15.C 16.B 17.C 18.C【解析】14.由圖可知,①是西北地區,②是北方地區,③是青藏地區,④是南方地區。②區域北方地區,年降水量在400-800mm之間,為半濕潤區,特色農業是旱作農業,B對;水田農業是南方地區的特色農業,A錯;灌溉農業是西北地區的特色農業,C錯;河谷農業是青藏地區的特色農業,D錯;故選B。15.由圖可知,①是西北地區,②是北方地區,③是青藏地區,④是南方地區。①是指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西北地區,故選C。16.由圖可知,①是西北地區,②是北方地區,③是青藏地區,④是南方地區。②區域北方地區年降水量在400-800mm之間,①區域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小于400mm,它們的分界線大致與400mm等降水量線吻合,B對;0℃等溫線大致與秦嶺-淮河一線,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致,AD錯;大興安嶺是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C錯;故選B。17.由圖可知,①是西北地區,②是北方地區,③是青藏地區,④是南方地區。③青藏地區以青藏高原為主,海拔高,氣溫低,其自然環境的突出特征是高寒,C對;干旱是西北地區的特征,A錯;濕熱是南方地區的特征,B錯;酷寒是南極地區的特征,D錯;故選C。18.由圖可知,①是西北地區,②是北方地區,③是青藏地區,④是南方地區。②區域北方地區年降水量在400-800mm之間,①區域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小于400mm,它們的分界線大致與400mm等降水量線吻合,所以確定①地區與②地區分界線的主導因素是降水,C對,故選C。【點睛】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是西北地區,北方地區,青藏地區,南方地區;不同的地理區域,有不同的特色農業;南方地區是水田農業,北方地區是旱地農業,西北地區是灌溉農業與綠洲農業,青藏地區是河谷農業。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二、非選擇題19.拉薩河谷寬廣平坦,平均海拔為3600米,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卻高于長春3-4℃,最熱月平均氣溫低于長春10-11℃,因而氣候更加冷暖宜人。拉薩為青藏地區旅游勝地,每年大量的游客到拉薩旅游,對拉薩的經濟發展貢獻很大。據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通往拉薩著名鐵路“天路”____。拉薩最熱月平均氣溫低于長春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2)說出拉薩最主要的少數民族,并作簡要介紹。(3)評價拉薩旅游開發條件。(4)針對拉薩特殊的地理環境,如果你是導游,請你從個人旅游安全與保護旅游勝地方面做必要的提示。【答案】(1)青藏鐵路;海拔(或地形地勢)(2)藏族;藏族以糌粑為主食,喜飲奶、酥油茶及青稞酒,過“雪頓節”,穿藏袍,有傳統民居碉房,普遍信仰藏傳佛教等。(3)有利:①旅游資源豐富獨特,如布達拉宮。②有青藏鐵路經過,增加旅游通達度。不利:①自然條件高寒缺氧、地質復雜,多地質災害,給旅游帶來安全隱患。②路途遙遠,旺季火車車票緊張,交通不便。③生態脆弱,接待能力有限等。(4)旅游安全:要應對缺氧、紫外線強、海拔高,高原反應強烈,應帶的必要的安全防范物品防缺氧的氧氣袋、防高原反應的藥品、防強紫外線的太陽帽、墨鏡等。旅游勝地保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不亂扔垃圾,不攀折花木,不污染水源,愛護環境;不大聲喧嘩,遵守秩序;愛護文物,不亂刻亂畫等。【解析】本題考查西藏的地形、交通、文化、旅游安全及注意事項。考查對區域地理的的了解程度和知識的應用。(1)通往拉薩的鐵路由青海梅格爾木到拉薩的青藏鐵路,由于通過的地區海拔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因而有“天路”之稱;拉薩最熱月平均氣溫低于長春,主要是拉薩海拔高,隨著海拔升高,氣溫下降,故7月份氣溫低于長春。(2)拉薩是藏族的聚居地;藏族以糌粑為主食,喜飲奶、酥油茶及青稞酒,過“雪頓節”,穿藏袍,有傳統民居碉房,普遍信仰藏傳佛教,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為藏、康、安多三種方言,并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絨藏族很少見是沒有文字的方言等。酥油茶是西藏的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飲料,做酥油茶離不開酥油、鹽和茶,酥油是從牛羊奶里提煉的奶油,以夏季牦牛奶里提煉的金黃色酥油為最好,從羊奶里提煉的則為純白色。(3)有利:①旅游資源豐富獨特,高山雪峰,草原峽谷,歷史文化都具有很高的旅游價值,如布達拉宮。②有青藏鐵路經過,增加旅游通達度。不利:①自然條件高寒缺氧、地質復雜,多地質災害,太陽輻射強,給旅游帶來安全隱患。②路途遙遠,旺季火車車票緊張,航班少,交通不便。③生態脆弱,旅游基礎設施差,接待能力有限。(4)旅游安全:由于高原海拔高,高原缺氧、紫外線強,晝夜溫差大,因此,要應對缺氧、紫外線強、海拔高,高原反應強烈,應帶的必要的安全防范物品防缺氧的氧氣袋、防高原反應的藥品、防強紫外線的太陽帽、防曬油、墨鏡、保暖衣物等。旅游勝地保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不亂扔垃圾,不攀折花木,不污染水源,不追逐動物,愛護環境;不大聲喧嘩,遵守秩序;愛護文物,不亂刻亂畫等。20.讀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圖,成部、拉薩的氣候統計資料表,回答問題。城市 年平均氣溫(℃) 日照時數(小時) 年平均降水量(mm)拉薩 7.4 3005 200-510成都 16 1239 900-1300(1)我國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我國的____(東部、西部)。(2)成都是____(省區)的行政中心,氣候類型是____氣候;拉薩是____(省區)的行政中心,氣候類型是____氣候。(3)與成都相比,拉薩的年平均氣溫較____(高、低),導致兩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____。(4)成都和拉薩都位于30°N附近,與成都相比,拉薩的日照時數較____(長、短)、年平均降水量較____(多、少),由此推測拉薩的晴天日數較成都____(多、少).【答案】東部 四川省 亞熱帶季風氣候 西藏自治區 高原高山氣候答高原山地氣候也對 低 地形 長 少 多【解析】中國季風氣候區面積廣大,習慣上以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以東一線為界,把中國劃分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在季風區內,冬、夏風向有規律地更替;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偏南風,冬季勁吹來自亞洲大陸內部的偏北風,這種冬夏相反的盛行風向變化,在相當程度上帶來了明顯的氣候季節變化。(1)由圖可知,我國的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2)成都是四川省的行政中心,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拉薩是西藏自治區的行政中心,屬于高原高山氣候。(3)與成都相比,拉薩的年平均氣溫更低,因為拉薩地處青藏高原,海拔更高、氣溫更低,是受地形因素的影響。(4)拉薩與成都都位于北緯30°附近,相比之下,拉薩的日照時數較長,年降水量更少,可以推斷出拉薩的晴天比成都更多。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28:中國區域地理篇之日光城拉薩(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28:中國區域地理篇之日光城拉薩(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