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32中國近現代史篇之中國工業化的歷程一、選擇題1.抱著實業救國的志向,回家鄉創辦民用企業——大生紗廠的狀元實業家是( )A.魏源 B.詹天佑 C.張謇 D.嚴復【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大生紗廠的狀元實業家”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張謇是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主張“實業救國”。張謇創辦大生紗廠,他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為“狀元實業家”,C符合題意;ABD項“狀元實業家”不符,排除。故選擇C。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曲折發展的歷程中曾經歷過一個黃金發展時代,它是( )A.洋務運動時期 B.戊戌變法時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D.辛亥革命時期【答案】C【解析】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西方國家忙于戰爭,無暇東顧,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因此使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了一個黃金發展時期,C符合題意;洋務運動時期時期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起步時期,A排除;BD項時期中國近代民族工業還沒有進入黃金時代,排除。故選擇C。3.觀察下圖《1912年-1921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面粉生產能力發展示意圖》,這一時期我國面粉業生產能力發展變化的主要外因是( )A.帝國主義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侵略B.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很多發展實業的獎勵法令C.辛亥革命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D.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有利的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時間“1912~1921年”可知處于一戰期間。注意限定信息“外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其外部原因在于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故A符合題意;BCD均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原因,與題干要求不符,排除。故選擇A。4.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產業不斷發展,人類進入( )A.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B.第三次工業革命時期C.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 D.第五次工業革命時期【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可知,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為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引領人類社會由工業經濟時代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故C符合題意;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發明與應用為標志,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信息、航天及生物等技術為標志,故排除AB;目前尚沒有開始第五次工業革命,故排除D。故選C。5.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得以初步發展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強對中國輸出資本 B.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C.列強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D.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答案】D【解析】19世紀末,甲午中日戰后,《馬關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被迫放寬了民間設廠限制,激發了民間興辦實業的熱潮,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得以初步發展。ABC三項都不是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得以初步發展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題意;D項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是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得以初步發展的直接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6.有人說,改革開放前,新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只有兩種,即“一五”建設模式和“大躍進”模式。下列對“一五”建設模式的認識,正確的是A.工業和農業并重 B.優先發展重工業C.注重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 D.注重各方面協調發展【答案】B【解析】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1953年,國家開始實行一五計劃,一五計劃的重點是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B符合題意,ACD排除。故選B。7. 我國過去以“五年計劃”作為經濟發展的短期規劃是受哪個國家的影響( )A.美國 B.蘇聯 C.德國 D.英國【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聯最早實行過“五年計劃”建設社會主義,我國是受蘇聯的影響而制定“五年計劃”的,B項正確;根據所學可知,我國過去以“五年計劃”作為經濟發展的短期規劃是受蘇聯的影響,而不是美國、德國、英國,排除A、C、D項。8.下列能夠說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城鄉人民生活發生巨變的有( )①憑糧票、肉票等票證購物②自駕游成為人們休閑的一種方式③吃“公家飯”、端“鐵飯碗”成為大家的追求④輕松愜意地網上淘寶、購物⑤“低碳”和“原生態”生活成為時尚A.①②③ B.②④⑤C.①④⑤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憑糧票、肉票等票證購物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①不符合題意;吃“公家飯”、端“鐵飯碗”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③不符合題意,所以排除包含①或③的ACD項;②④⑤內容都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城鄉人民生活發生的巨變,符合題意。故選擇B。9.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一五”計劃。下列關于“一五”計劃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國民經濟的恢復為“一五”計劃的實施提供了必要條件 ②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是“一五”計劃的基本內容之一 ③“一五”計劃的實施徹底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 ④“一五”計劃的完成使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A.①② B.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依據課本所學可知,新中國建立以后,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有了很大發展,但是我國工業水平很低。在此基礎上為了發展工業,從1953年我國政府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①②正確,A項符合題意;一五計劃的完成,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③④錯誤,排除BCD三項,故選擇A。10.活動課上,小向同學們展示了兩張泰州市1987年發行的購糧券和柴油供應票(見圖).并配上了說明文字,其中表述錯誤的是( )A.發行這種票證是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商品供應匱乏B.這中當時人們購糧、買柴油所需的票證C.這兩張票證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前發行的D.票證退出歷史舞臺表明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答案】C【解析】中國走上改革開放之路是在1978年底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確定的。題干中的兩張供應票發行于1987年,故這兩張票證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前發行的說法是錯誤的。ABD符合史實,但不符合題意。C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選C。11.表格信息能夠反映( )晚清稅收統計表(單位:萬兩)項目年份 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1849 3281 9691885 3071 3923A.甲午戰爭后政府許可外商在華設廠 B.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增加了晚清收入C.洋務運動興辦的軍事工業資本雄厚 D.民族資產階級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答案】B【解析】從材料可知,鴉片戰爭后,工商業雜稅收入顯著增加。結合所學,19世紀60、70年代以來,民族資本工業興起和發展,成為晚清政府的財源,故B符合題意;1895年的《馬關條約》簽訂后,清政府許可外商在華設廠,排除A;洋務運動興辦的軍事工業并不向清政府繳納稅收,排除C;1895年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標志民族資產階級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排除D。故選B。12.“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體現了我國( )①科學技術的進步 ②綜合國力的增強 ③空間技術的發展 ④人民生活的改善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沒有體現人民生活的改善,④不符合題意,故把包含④的ACD項排除。“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體現了我國①科學技術的進步、②綜合國力的增強、③空間技術的發展,①②③符合題意,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13.在西方工業革命的影響下,我國近代民族工業開始出現于A.鴉片戰爭期間 B.洋務運動期間 C.甲午戰爭之后 D.抗日戰爭期間【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武力侵略,外國經濟勢力也隨之侵入。《南京條約》簽訂后,在通商口岸出現了外國資本家創辦的一些近代工業。但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清朝內外交困,在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派。19世紀60至90年代,洋務派興起了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后期,為輔助軍事工業,開始興辦民用工業,于是出現了我國最早的近代民族工業的萌芽。戊戌變法允許民間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對資本主義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一個發展機會,進入了“黃金時代”。由此可知B項是對的。14.下列對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特點的表述,錯誤的是A.總的來說比較落后 B.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C.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 D.內地經濟也發展起來【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知識,總的來說,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是比較落后的,從行業上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地區之間發展也很不平衡,D所述是錯誤的,所以答案是D。15.1913年北京政府發布臨時大總統令,宣布凡是清朝“保護興業各法令,對于民國國體沒有抵觸的,仍然適用,還要求對所有商辦公司進行保護和維持。這一規定( )A.激勵了張謇棄官回鄉辦企業 B.表明北京政府決心鏟除三座大山C.加劇了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 D.有利于近代民族工業的持續發展【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馬關條約》簽訂后,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應在1913年之前。B.表明北京政府決心鏟除三座大山;C.加劇了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題文材料不能體現,題文“對所有商辦公司進行保護和維持”這一規定有利于近代民族工業的持續發展。所以答案選D。16.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未能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三座大山長期擠壓 B.海外華僑缺乏投資熱情C.投資商人不善經營 D.投資過于集中在輕工業【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近代民族工業是本國地主、官僚以及商人投資興辦的,與華僑是否投資無關;商人不善經營是個案,不會是主流;投資集中在輕工業并沒有阻礙民族工業發展,排除B、C、D三項。由于本國封建主、官僚資本主義與外國資本主義的排擠,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艱難曲折。所以答案選A17.1953﹣1957年的“一五”計劃的特點是( )A.工業門類齊全 B.優先發展重工業C.地區分布均衡 D.工業技術領先世界【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53—1957年,進行了“一五”計劃,為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優先發展重工業,取得了重大成就,故B符合題意;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故A不符合題意;一五計劃期間,東北工業基地形成,華北、西北建立了新的工業基地,開始改變地區分布不均衡的局面,故C不符合題意;D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B。18.從1956年到1966年,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時期取得的成就是( )①石油全部自給 ②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③修建了武漢長江大橋 ④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時期取得的成就是石油全部自給、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故D正確;②③是在一五計劃時期,故排除ABC項。故選D。19.下圖為我國某一時期規劃額五年鋼產量生產指標示意圖。圖中計劃指標劇增額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實施 B.大躍進運動的開展C.國有企業的改革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所給數據分析可知,這5年期間,鋼產量顯著增加,尤其是最后一年,這明顯是種反常現象,所以圖中計劃指標劇增額主要原因是:大躍進運動的開展,故B正確;三大改造沒有涉及重工業,故排除A項;國有企業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沒有對鋼產量的生產指標規定這么高,故排除CD項。故選B。20.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指( )①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②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③對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④國家出資建立國營經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指的是1953年到1956年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因此①②③項符合題意,④項不符合題意,所以A項符合題意,排除BCD項。故本題答案為A。二、非選擇題21.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經歷了一段曲折的發展過程。閱讀以下材料:材料一清政府為了解決嚴重的財政危機,增加了各種苛捐雜稅;許多地方官吏還把近代民族工業作為敲詐的對象。材料二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特設實業部,并令各省設實業公司,以發展農、工、商、礦各業,作為“裕國裕民之計”。對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工礦企業,一經申請,無不批準立案。遇有侵奪工商私產、破壞營業者,即令有關部門查清妥為解決。材料三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變化統計表材料四民國初年中國輕重工業比列統計表(1)閱讀材料一,概括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困難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2)閱讀材料二,概括中國近代民族工業進一步發展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3)閱讀材料三,材料中反映出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呈現何種態勢?(4)閱讀材料四,概括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5)結合所學知識從社會性質角度談談造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原因?【答案】(1)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摧殘。(2)辛亥革命提高了資產階級的地位;南京臨時政府實行了一系列振興工商業的措施。(二者答對一個即可)(3)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出現短暫繁榮,是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代”。(4)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領域,重工業發展緩慢。(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民族工業受到本國封建勢力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解析】(1)閱讀材料一得出有效信息“苛捐雜稅;許多地方官吏還把近代民族工業作為敲詐的對象。”說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遭到了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摧殘。(2)閱讀材料二“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特設實業部,并令各省設實業公司,以發展農、工、商、礦各業”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的措施法令,振興工商業,辛亥革命提高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等。(3)閱讀材料三 的表格結合所學可知,到1920年民族資本主義的企業數目,工人數出現大幅增加的現象,主要原因是一戰期間,帝國主義忙于戰爭,無暇東顧,給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提供了一個發展的機會,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出現了短暫的春天,進入“黃金時代”。(4)閱讀材料四結合所學可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特點是,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帶,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發展緩慢。(5)根據自己的理解從社會性質方面看,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受到了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雙重剝削和壓迫。22.2020年12月12日,“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年度論壇”在北京舉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懷赤心實業救國]張謇(1853年~1926年)是我國近代的實業家和教育家,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竊謇以國家之強……在實業教育。”他還是一位政治家,于1910年參與發起組織了國會請愿運動,要求召開國會。[學先人高揚精神]張謇一生創辦20多家企業,注重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是中國棉紡織,領城早期的開拓者;他還將紗廠盈利都用于社會公益事業,創辦400多所學校,他肩挑“實業救國”重擔,形成特有的“張謇精神”。[下定心實業興邦]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地反復指出,“民營企業是自己人”。疫情以來民營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壓力,國家要不斷為其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讓其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創造活力充分迸發。(1)材料中張謇提出的“強國之道”指什么?并簡述他組織國內請愿運動的背景。(2)世事變遷,精神不滅。結合材料,提煉“張謇精神”并分析該精神對當代企業發展的時代意義。(3)運用課本知識解釋“民營企業是自己人”的內涵,并談談國家該如何讓企業吃好實業興邦的定心丸。【答案】(1)強國之道:實業救國、教育救國。背景:20世紀初,列強加強對中國的經濟掠奪,有識之士紛紛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護民族經濟。(2)“張謇精神”就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時代精神、熱心公益的社會責任意識(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揚“張謇精神”有利于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熱心公益,服務社會,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3)第一問: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第二問: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解析】(1)強國之道:根據材料中的“懷赤心實業救國”和“竊謇以國家之強……在實業教育。”聯系所學知識,張謇提出的“強國之道”指實業救國、教育救國。背景:根據材料中的“1910年參與發起組織了國會請愿運動”,聯系所學知識,20世紀初,列強不僅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經濟上也加緊對中國的掠奪,面對列強的掠奪,有識之士紛紛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護民族經濟。(2)張謇精神:據材料“注重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是中國棉紡織領城早期的開拓者”“將紗廠盈利都用于社會公益事業,創辦400多所學校”概括得出,“張謇精神”就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時代精神、熱心公益的社會責任意識(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意義:圍繞“張謇精神”的內涵分析其對當代企業發展中的具體意義。“張謇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因此弘揚“張謇精神”有利于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張謇精神”具有熱心公益的社會責任意識,弘揚“張謇精神”有利于增強社會責任感,熱心公益,服務社會,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3)第一問:依據教材知識可知,民營經濟屬于非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支撐經濟增長、增加稅收和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第二問:據材料“國家要不斷為其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讓其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創造活力充分迸發。”聯系所學知識可知,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32中國近現代史篇之中國工業化的歷程一、選擇題1.抱著實業救國的志向,回家鄉創辦民用企業——大生紗廠的狀元實業家是( )A.魏源 B.詹天佑 C.張謇 D.嚴復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曲折發展的歷程中曾經歷過一個黃金發展時代,它是( )A.洋務運動時期 B.戊戌變法時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D.辛亥革命時期3.觀察下圖《1912年-1921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面粉生產能力發展示意圖》,這一時期我國面粉業生產能力發展變化的主要外因是( )A.帝國主義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侵略B.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很多發展實業的獎勵法令C.辛亥革命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D.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有利的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4.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產業不斷發展,人類進入( )A.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B.第三次工業革命時期C.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 D.第五次工業革命時期5.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得以初步發展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強對中國輸出資本 B.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C.列強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D.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6.有人說,改革開放前,新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只有兩種,即“一五”建設模式和“大躍進”模式。下列對“一五”建設模式的認識,正確的是A.工業和農業并重 B.優先發展重工業C.注重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 D.注重各方面協調發展7. 我國過去以“五年計劃”作為經濟發展的短期規劃是受哪個國家的影響( )A.美國 B.蘇聯 C.德國 D.英國8.下列能夠說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城鄉人民生活發生巨變的有( )①憑糧票、肉票等票證購物②自駕游成為人們休閑的一種方式③吃“公家飯”、端“鐵飯碗”成為大家的追求④輕松愜意地網上淘寶、購物⑤“低碳”和“原生態”生活成為時尚A.①②③ B.②④⑤C.①④⑤ D.②③④9.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一五”計劃。下列關于“一五”計劃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國民經濟的恢復為“一五”計劃的實施提供了必要條件 ②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是“一五”計劃的基本內容之一 ③“一五”計劃的實施徹底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 ④“一五”計劃的完成使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A.①② B.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10.活動課上,小向同學們展示了兩張泰州市1987年發行的購糧券和柴油供應票(見圖).并配上了說明文字,其中表述錯誤的是( )A.發行這種票證是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商品供應匱乏B.這中當時人們購糧、買柴油所需的票證C.這兩張票證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前發行的D.票證退出歷史舞臺表明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11.表格信息能夠反映( )晚清稅收統計表(單位:萬兩)項目年份 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1849 3281 9691885 3071 3923A.甲午戰爭后政府許可外商在華設廠 B.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增加了晚清收入C.洋務運動興辦的軍事工業資本雄厚 D.民族資產階級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12.“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體現了我國( )①科學技術的進步 ②綜合國力的增強 ③空間技術的發展 ④人民生活的改善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3.在西方工業革命的影響下,我國近代民族工業開始出現于A.鴉片戰爭期間 B.洋務運動期間 C.甲午戰爭之后 D.抗日戰爭期間14.下列對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特點的表述,錯誤的是A.總的來說比較落后 B.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C.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 D.內地經濟也發展起來15.1913年北京政府發布臨時大總統令,宣布凡是清朝“保護興業各法令,對于民國國體沒有抵觸的,仍然適用,還要求對所有商辦公司進行保護和維持。這一規定( )A.激勵了張謇棄官回鄉辦企業 B.表明北京政府決心鏟除三座大山C.加劇了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 D.有利于近代民族工業的持續發展16.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未能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三座大山長期擠壓 B.海外華僑缺乏投資熱情C.投資商人不善經營 D.投資過于集中在輕工業17.1953﹣1957年的“一五”計劃的特點是( )A.工業門類齊全 B.優先發展重工業C.地區分布均衡 D.工業技術領先世界18.從1956年到1966年,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時期取得的成就是( )①石油全部自給 ②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③修建了武漢長江大橋 ④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9.下圖為我國某一時期規劃額五年鋼產量生產指標示意圖。圖中計劃指標劇增額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實施 B.大躍進運動的開展C.國有企業的改革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20.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指( )①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②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③對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④國家出資建立國營經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21.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經歷了一段曲折的發展過程。閱讀以下材料:材料一清政府為了解決嚴重的財政危機,增加了各種苛捐雜稅;許多地方官吏還把近代民族工業作為敲詐的對象。材料二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特設實業部,并令各省設實業公司,以發展農、工、商、礦各業,作為“裕國裕民之計”。對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工礦企業,一經申請,無不批準立案。遇有侵奪工商私產、破壞營業者,即令有關部門查清妥為解決。材料三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變化統計表材料四民國初年中國輕重工業比列統計表(1)閱讀材料一,概括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困難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2)閱讀材料二,概括中國近代民族工業進一步發展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3)閱讀材料三,材料中反映出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呈現何種態勢?(4)閱讀材料四,概括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5)結合所學知識從社會性質角度談談造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原因?22.2020年12月12日,“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年度論壇”在北京舉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懷赤心實業救國]張謇(1853年~1926年)是我國近代的實業家和教育家,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竊謇以國家之強……在實業教育。”他還是一位政治家,于1910年參與發起組織了國會請愿運動,要求召開國會。[學先人高揚精神]張謇一生創辦20多家企業,注重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是中國棉紡織,領城早期的開拓者;他還將紗廠盈利都用于社會公益事業,創辦400多所學校,他肩挑“實業救國”重擔,形成特有的“張謇精神”。[下定心實業興邦]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地反復指出,“民營企業是自己人”。疫情以來民營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壓力,國家要不斷為其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讓其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創造活力充分迸發。(1)材料中張謇提出的“強國之道”指什么?并簡述他組織國內請愿運動的背景。(2)世事變遷,精神不滅。結合材料,提煉“張謇精神”并分析該精神對當代企業發展的時代意義。(3)運用課本知識解釋“民營企業是自己人”的內涵,并談談國家該如何讓企業吃好實業興邦的定心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32:中國近現代史篇之中國工業化的歷程(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32:中國近現代史篇之中國工業化的歷程(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