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05世界古代史篇之日本大化改新一、選擇題1.如下圖所示,圖一是中國隋唐時的國家制度,圖二是日本歷史上進行的一次改革,據此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日本仿效了隋唐制度 ②這次改革史稱大化改新③圖二措施說明日本改革了行政制度 ④圖二的措施能削弱世襲貴族的經濟實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日本大化改新仿效唐朝的均田制、租庸調制,故①符合題意;646年,日本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史稱大化改新,故②符合題意;圖二措施說明日本改革了經濟制度,排除③;材料反映日本廢除貴族私有土地制,實行班田收授法與租庸調制,削弱世襲貴族的經濟實力,故①②④符合題意。故選組合,排除ACD,B符合題意。故選B。2.日本歷史上“大化改新”和“明治維新”相同點是( )A.發生在民族危亡之際 B.旨在加強中央集權C.致力于學習西方文化 D.促進了對外擴張【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和明治維新都加強了中央集權,故B正確;大化改新沒有發生在民族危亡之際,故排除A項;大化改新學習的是中國的隋唐制度,故排除C項;大化改新沒有對外擴張,故排除D項。故選B。3.日本成為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的主要依據是( )A.編訂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 B.改革行政制度C.土地收歸國有 D.農民轉為國家公民【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時期日本改革行政制度,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B正確;701年,日本參照中國律令制編成第一部律令法典,確立了律令制國家法的基礎。與題不符,A錯誤;土地收歸國有、農民轉為國家公民屬于大化改新的經濟措施,與題不符。CD錯誤。綜上故選B。4.下列屬于大化改新內容的是( )①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②仿照長安城的式樣建立新都平城京③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 ④貴族控制的農民轉化為國家公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攽給公民,六年一攽,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賦稅。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因此①③④屬于大化改新的內容。C正確;710年,日本仿照中國長安的式樣,建立了新都平城京,而大化改新發生于七世紀中期,②錯誤。ABD錯誤。綜上故選C。5.日本是中國的近鄰,兩國之間“一衣帶水”、“一葦可航”。古代時期,日本的發展長期落后于中國。公元7世紀中期,日本仿效中國的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把日本歷史推入了一個新時代,這里的“新時代”最主要體現在( )A.改革后不久,日本歷史進入奈良時代 B.改革后,大和正式改名為日本國C.改革后,日本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D.武士階層的出現【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經過大化改新,日本成為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改革之前的日本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因此“新時代”指的是日本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故C正確;ABD項不是“新時代”的最主要體現,故排除ABD項。故選C。6.曉麗是臺州某中學八年級四班的學生,她在期末復習階段整理了以下知識清單,請依據知識清單推斷是哪一次改革的內容( )A.大化改新 B.北魏孝文帝改革C.商鞅變法 D.忽必烈改革【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古代日本仿效中國隋唐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規定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分給農民耕種,他們收取賦稅,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法律上參照中國律令制度編訂律令法典,故A正確;BCD不符合題意,故排除BCD項。故選A。7.下面關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說法正確的是( )A.發生于公元6世紀中期 B.是一場宮廷政變C.通過改革日本發展成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D.改革中形成了武士階層【答案】C【解析】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故C符合題意;646 年日本開始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公元646年屬于7世紀。排除A;大化改新并不是一場宮廷政變。排除B;大化改新后形成了武士階層。排除D。故選C。8.“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與查理曼帝國土地封賜改革相比較,其共同之處在于①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 ②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③國家把土地租給農民耕種 ④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日本大化改新與查理曼帝國土地封賜改革都屬于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②④符合題意;日本大化改新,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查理曼采用封賜土地的辦法來籠絡支持者,并不是國家把土地租給農民耕種。①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和D。故選C。9.關于日本大化改新,實行的措施不包括A.效仿唐朝,設立太學、國學B.將土地賣給農民耕種,收取賦稅C.土地收歸國有,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D.編訂律令法典,作為治國基礎【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而不是將土地賣給農民耕種,收取賦稅。通過改革,使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B符合題意;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效仿唐朝,設立太學、國學,A排除;大化改新時期把土地收歸國有,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C排除;大化改新編訂律令法典,作為治國基礎,D排除。故選B。10.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廢除貴族私有的屯倉、田莊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歸國家所有;中央設二官八省一臺;實行征兵制。該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的( )A.背景 B.內容 C.影響 D.性質【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廢除貴族私有的屯倉、田莊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歸國家所有;中央設二官八省一臺,地方高國、郡、里;實行征兵制。”聯系所學,上述屬于大化改新的內容,故B項正確;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ACD三項錯誤。故選B。11.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過程中,實行的政策不包括( )A.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 B.把一切土地收歸國有C.國家把土地賣給農民耕種 D.農民必須向國家交納賦稅【答案】C【解析】大化改新實行班田收授法,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不能買賣;統一賦稅。故C符合題意;A、B和D都是大化改新經濟的措施,排除。故選C。12.根據史料探究歷史的真諦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日本某博物館收藏有一幅八世紀的日本人書寫的漢字書法作品真跡。據此可知( )A.中國書法在日本廣泛傳播 B.八世紀時中日已有交流C.書法作者是日本的遣唐使 D.日本人沒有自己的文字【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八世紀的日本人書寫的漢字書法作品”結合所學可知,當時正是中國的大唐時期,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向中國學習,當時中日文化交流比較密切,故B正確;A中“廣泛”表述不準確,故A錯誤;依據題干信息及結合所學可知,當時正是中國的大唐時期,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向中國學習,作者很可能是日本的遣唐使,也有可能是隨行的日本留學生、僧人等,故C錯誤;大化改新后,日本就創立自己的文字,故D錯誤。故選B。13.大化改新跳躍式地實現了日本歷史上一次重大的飛躍,這次“飛躍”的實質是( )A.打破了貴族特權,天皇掌權 B.緩和了各種矛盾,穩定了政局C.引進了中國隋唐的先進制度 D.日本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廢除大貴族壟斷政權的體制,向中國隋唐政治經濟體制學習,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給日本歷史上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故D正確;依據所學知識可知,A、B和C三項都不是日本大化改新飛躍的實質,故排除ABC。故選D。14.下列關于古代日本的敘述,錯誤的是A.日本人認為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B.5世紀時大和同家統一了日本本土C.效仿漢代政治、經濟等制度進行大化改新 D.曾參照中國編訂丁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答案】C【解析】大化改新效仿的是唐代政治、經濟等制度,C錯誤,符合題意;根據所學可知,公元7世紀,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進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ABD三項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15.5世紀時統一了日本本土的是A.高句麗 B.大和 C.高麗 D.新羅【答案】B【解析】1世紀前后,日本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本州中部興起的奴隸制國家大和在5世紀統一了日本。故B符合題意;高句麗、高麗和新羅都屬于朝鮮,排除A、C和D。故選B。16.日本歷史上通過三次“開國”事件,成功實現了社會的全面轉型。其中使它發展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是A.遣唐使留學 B.鑒真東渡 C.宮廷政變 D.大化改新【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進行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經濟上把貴族土地收歸國用等。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標志。故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的標志性事件是大化改新。D正確;遣唐使留學、鑒真東渡都有利于日本學習唐朝先進文化,但并沒有實現社會轉型。AB錯誤;宮廷政變是日本實行大化改新的前期準備階段。C錯誤。綜上故選D。17.大化改新實現了日本歷史上一次重大的飛躍,這種“飛躍”的實質是( )A.幕府政治統治的建立 B.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C.日本天皇制度的建立 D.日本封建制度的建立【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通過大化改新確立了封建制度,實現了社會轉型。D正確;幕府統治建立于12世紀,天皇大權旁落,A錯誤;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是明治維新。B錯誤;天皇制度在大化改新之前就已存在。C錯誤。綜上故選D。18.下圖反映的是日本效仿中國的 ( )A.政治體制 B.經濟形式的變革C.思想文化 D.社會習俗【答案】A【解析】分析圖表可知,隋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度,日本仿效隋唐三省六部制實行二官八省制度。這說明日本仿效中國的政治體制,A正確;BCD與內容不符,BCD錯誤。綜上故選A。19.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過程中,實行的政策不包括A.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 B.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C.國家把土地賣給農民耕種 D.農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答案】C【解析】本題要求選出錯誤的選項。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過程就是指實行大化改新的過程。日本大化改新并沒有把土地賣給農民耕種,故C符合題意;在政治上,大化改新改革政治制度,廢除貴族世襲制,實行中央集權,排除A;在經濟上,大化改新把很多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排除BC。故選C。20.日本大化改新的社會根源是( )A.日本社會矛盾尖銳,皇權旁落 B.朝鮮半島上一些國家蒸蒸日上C.大唐王朝高度繁榮,吸引日本 D.遣唐使欲學習中國, 富國強兵【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構成了大化改新的社會根源,A正確;BC屬于大化改新的外因,不符合題意,BC錯誤;派遣遣唐使不屬于社會因素。D錯誤。綜上故選A。二、非選擇題21.人類文明在變革中探索前進,在變革中鑄就輝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業)及怠惰而致貧者,舉以為孥(奴隸)。宗室非有軍功者,不得為屬籍(享受特權)……而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史記·商君列傳》(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國歷史上哪一次變法?請寫出其材料中對今天中國仍有影響的一項。材料二:該城邦執政官克里斯提尼進行改革,基本鏟除了舊貴族的政治特權,擴大了公民權利,確定了新的民主政治制度,對今天西方國家的民主政治制度產生了巨大影響。(2)“該城邦”指的是哪一城邦?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為保護公民利益,曾實行過哪一措施來維護這種民主制度?材料三: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頒布詔書,進行國制改革,建立“法制完備”的新國家。(3)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歷史上的哪一事件?這一改革仿效了哪一國家?這之后日本成為了一個怎樣的國家?【答案】(1)商鞅變法;建立縣制;(2)雅典;陶片放逐法;(3)日本大化改新;中國(唐朝);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解析】(1)第一問:根據材料出處《史記·商君列傳》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變法。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實行縣制,開創我國縣級行政制度。(2)第一問:根據克里斯提尼這一關鍵詞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城邦是雅典。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制定了貝殼(或陶片)放逐法,以防僭主再起。(3)第一問:根據“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頒布詔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仿效了中國唐朝。第三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通過大化改新日本成為了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實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7世紀中期改革派發動宮廷政変成功,新上臺執政的天皇頒布改新詔書,改革開始了。材料二 穆罕默德是國家的政治、軍事和宗教領袖,掌握一切大權。凡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都是兄弟姐妹。這就打破了阿拉伯氏族部落的血緣關系,確立了以宗教和地區為基礎的社會。(1)材料一中提到的天皇指的是誰?“改革”指的是哪次改革?(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一中改革的主要內容。(3)材料二中的“穆罕默德”創立的哪一宗教?他最初在麥加傳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穆罕默德傳教的作用。【答案】(1)天皇:孝德天皇;改革:大化改新。(2)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3)宗教:伊斯蘭教;作用:打破部落界限,促進阿拉伯半島的統一。【解析】(1)據材料一“7世紀中期改革派發動宮廷政変成功,新上臺執政的天皇頒布改新詔書,改革開始了。”聯系所學知識可知,645年,日本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孝德天皇即位,年號“大化”。從646年開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故答案為:孝德天皇;大化改新。(2)據材料一“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實力強大”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大化改新”中涉及大貴族奴隸主的內容即可。(3)宗教:據材料二“凡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都是兄弟姐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穆罕默德是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真主安拉是伊斯蘭教徒信奉的唯一的神。作用:據材料二“這就打破了阿拉伯氏族部落的血緣關系,確立了以宗教和地區為基礎的社會”概括得出,穆罕默德的傳教,打破部落界限,促進阿拉伯半島的統一。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05世界古代史篇之日本大化改新一、選擇題1.如下圖所示,圖一是中國隋唐時的國家制度,圖二是日本歷史上進行的一次改革,據此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日本仿效了隋唐制度 ②這次改革史稱大化改新③圖二措施說明日本改革了行政制度 ④圖二的措施能削弱世襲貴族的經濟實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日本歷史上“大化改新”和“明治維新”相同點是( )A.發生在民族危亡之際 B.旨在加強中央集權C.致力于學習西方文化 D.促進了對外擴張3.日本成為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的主要依據是( )A.編訂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 B.改革行政制度C.土地收歸國有 D.農民轉為國家公民4.下列屬于大化改新內容的是( )①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②仿照長安城的式樣建立新都平城京③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 ④貴族控制的農民轉化為國家公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日本是中國的近鄰,兩國之間“一衣帶水”、“一葦可航”。古代時期,日本的發展長期落后于中國。公元7世紀中期,日本仿效中國的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把日本歷史推入了一個新時代,這里的“新時代”最主要體現在( )A.改革后不久,日本歷史進入奈良時代 B.改革后,大和正式改名為日本國C.改革后,日本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D.武士階層的出現6.曉麗是臺州某中學八年級四班的學生,她在期末復習階段整理了以下知識清單,請依據知識清單推斷是哪一次改革的內容( )A.大化改新 B.北魏孝文帝改革C.商鞅變法 D.忽必烈改革7.下面關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說法正確的是( )A.發生于公元6世紀中期 B.是一場宮廷政變C.通過改革日本發展成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D.改革中形成了武士階層8.“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與查理曼帝國土地封賜改革相比較,其共同之處在于①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 ②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③國家把土地租給農民耕種 ④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9.關于日本大化改新,實行的措施不包括A.效仿唐朝,設立太學、國學B.將土地賣給農民耕種,收取賦稅C.土地收歸國有,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D.編訂律令法典,作為治國基礎10.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廢除貴族私有的屯倉、田莊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歸國家所有;中央設二官八省一臺;實行征兵制。該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的( )A.背景 B.內容 C.影響 D.性質11.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過程中,實行的政策不包括( )A.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 B.把一切土地收歸國有C.國家把土地賣給農民耕種 D.農民必須向國家交納賦稅12.根據史料探究歷史的真諦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日本某博物館收藏有一幅八世紀的日本人書寫的漢字書法作品真跡。據此可知( )A.中國書法在日本廣泛傳播 B.八世紀時中日已有交流C.書法作者是日本的遣唐使 D.日本人沒有自己的文字13.大化改新跳躍式地實現了日本歷史上一次重大的飛躍,這次“飛躍”的實質是( )A.打破了貴族特權,天皇掌權 B.緩和了各種矛盾,穩定了政局C.引進了中國隋唐的先進制度 D.日本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14.下列關于古代日本的敘述,錯誤的是A.日本人認為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B.5世紀時大和同家統一了日本本土C.效仿漢代政治、經濟等制度進行大化改新 D.曾參照中國編訂丁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15.5世紀時統一了日本本土的是A.高句麗 B.大和 C.高麗 D.新羅16.日本歷史上通過三次“開國”事件,成功實現了社會的全面轉型。其中使它發展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是A.遣唐使留學 B.鑒真東渡 C.宮廷政變 D.大化改新17.大化改新實現了日本歷史上一次重大的飛躍,這種“飛躍”的實質是( )A.幕府政治統治的建立 B.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C.日本天皇制度的建立 D.日本封建制度的建立18.下圖反映的是日本效仿中國的 ( )A.政治體制 B.經濟形式的變革C.思想文化 D.社會習俗19.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過程中,實行的政策不包括A.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 B.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C.國家把土地賣給農民耕種 D.農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20.日本大化改新的社會根源是( )A.日本社會矛盾尖銳,皇權旁落 B.朝鮮半島上一些國家蒸蒸日上C.大唐王朝高度繁榮,吸引日本 D.遣唐使欲學習中國, 富國強兵二、非選擇題21.人類文明在變革中探索前進,在變革中鑄就輝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業)及怠惰而致貧者,舉以為孥(奴隸)。宗室非有軍功者,不得為屬籍(享受特權)……而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史記·商君列傳》(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國歷史上哪一次變法?請寫出其材料中對今天中國仍有影響的一項。材料二:該城邦執政官克里斯提尼進行改革,基本鏟除了舊貴族的政治特權,擴大了公民權利,確定了新的民主政治制度,對今天西方國家的民主政治制度產生了巨大影響。(2)“該城邦”指的是哪一城邦?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為保護公民利益,曾實行過哪一措施來維護這種民主制度?材料三: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頒布詔書,進行國制改革,建立“法制完備”的新國家。(3)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歷史上的哪一事件?這一改革仿效了哪一國家?這之后日本成為了一個怎樣的國家?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實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7世紀中期改革派發動宮廷政変成功,新上臺執政的天皇頒布改新詔書,改革開始了。材料二 穆罕默德是國家的政治、軍事和宗教領袖,掌握一切大權。凡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都是兄弟姐妹。這就打破了阿拉伯氏族部落的血緣關系,確立了以宗教和地區為基礎的社會。(1)材料一中提到的天皇指的是誰?“改革”指的是哪次改革?(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一中改革的主要內容。(3)材料二中的“穆罕默德”創立的哪一宗教?他最初在麥加傳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穆罕默德傳教的作用。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05:世界古代史篇之日本大化改新(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05:世界古代史篇之日本大化改新(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