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06世界古代史篇之新航路的開辟一、選擇題1.辣椒起源于美洲,歐洲人通過地理大發現將辣椒傳播到非洲、亞洲等地區,印度人、阿拉伯人、馬來人等也參與了辣椒的傳播。可見,地理大發現( )A.促進了全球范圍內植物品種的傳播 B.帶動了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繁榮C.進行了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 D.加強了各地聯系,世界已連為整體【答案】A【解析】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的新航路開辟,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題干中“歐洲人通過地理大發現將辣椒傳播到非洲、亞洲等地區,印度人、阿拉伯人、馬來人等也參與了辣椒的傳播”反映了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全球范圍內植物品種的傳播,A項正確;新航路開辟后帶動了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繁榮,材料沒有涉及,排除B項;進行了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在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C項;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排除D項。故選A項。2.從對世界歷史的影響來看,開辟新航路、殖民擴張、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的共同作用是( )A.開辟了殖民道路 B.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C.自由平等理念的傳播 D.引起了世界工人運動【答案】B【解析】歐洲殖民者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對亞洲、非洲、美洲展開了數百年的殖民掠奪和擴張,促進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推動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從對世界歷史的影響來看,開辟新航路、殖民擴張、工業革命的共同作用是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B項正確;開辟了殖民道路與資產階級革命不符,排除A項;自由平等理念的傳播 與殖民擴張不符,排除C項;引起了世界工人運動與殖民擴張不符,排除D項。故選B。3.法國史學家米西勒認為,14世紀到16世紀歐洲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這兩個“發現”對世界歷史產生的共同影響是( )A.傳播了人文主義 B.發現了美洲大陸C.把世界開始連為一體 D.促進了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答案】D【解析】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國與世隔絕的狀態,通過新航路的開辟,人們之間的交往密切了,世界各大洲之間也有了聯系,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歐洲市場上都能買到,所以新航路的開辟也被稱為“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同時期的文藝復興運動宣傳人文主義,被稱為“人被發現的時代”,新航路開辟和文藝復興都促進了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D項正確;傳播了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的影響,排除A項;新航路開辟中發現了美洲大陸,排除B項;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體,排除C項。故選D。4.“ 哥倫布前后進行了4次前往美洲的航行,但都沒有找到黃金、珠寶、或者香料、絲綢。結果令資助他的西班牙國王深感失望。”由此可見( )A.哥倫布最后沒有真正到達美洲大陸 B.當時的美洲沒有黃金、珠寶C.哥倫布航行的直接動力是掠奪財富 D.哥倫布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答案】C【解析】由材料“哥倫布前后進行了4次前往美洲的航行,但都沒有找到黃金、珠寶、或者香料、絲綢。結果令資助他的西班牙國王深感失望。”說明獲取金銀財寶是開辟新航路的直接推動力,故C符合題意;1492年,哥倫布開辟從西歐到美洲的航線,排除A;當時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富有黃金、珠寶,排除B;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哥倫布的探索精神,排除D。故選C。5.下文是《全球通史》對某一歷史事件影響的描述:……沒有了美洲貢獻的大量金銀與物質財富,沒有北美的自由移民懇殖區,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將會緩慢得多,英國也不可能成為發動工業革命的國家。”該事件( )A.新航路的開辟 B.英國光榮革命C.美國獨立戰爭 D.第一次工業革命【答案】A【解析】題干材料“……沒有了美洲貢獻的大量金銀與物質財富,沒有北美的自由移民懇殖區,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將會緩慢得多,英國也不可能成為發動工業革命的國家。”描述的是新航路的開辟,材料強調美洲大陸的發現,促進了東西半球的文化融合,客觀上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是對新航路開辟作用較為客觀的評價,A項正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與“美洲貢獻的大量金銀與物質財富”不符,排除B項;美國獨立戰爭使美國獲得國家獨立,材料沒有涉及,排除C項;第一次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材料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A。6.語言的傳播和發展,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息息相關。在 15~17世紀出現的potato(馬鈴薯)、banana(香蕉)、maize(玉米)和19世紀出現的telephone(電話)、telegraph(電報)、electron(電子)等新詞,反映的相關重大歷史事件分別是A.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 B.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C.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 D.新航路的開辟、第二次工業革命【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15~17世紀出現的potato(馬鈴薯)、banana(香蕉)、maize(玉米)”對應的是新航路的開辟,15、16世紀之交,歐洲人開辟新航路。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期間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推動了原產自美洲的馬鈴薯、玉米等物種向外傳播,“19世紀出現的telephone(電話)、telegraph(電報)、electron(電子)等新詞”對應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以來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展,出現了電話、電報等新式通訊工具,D正確;據此分析ABC排除。故選D。7.新航路開辟后,人類歷史發生了重大轉折,這一“轉折”主要是指A.歐洲貿易中心轉到地中海沿岸 B.世界開始從分散走向整體C.人類由農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 D.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答案】B【解析】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大洲相對隔絕的狀態被打破,世界開始從分散走向整體,人類歷史發生了重大轉折,B正確;歐洲貿易中心在新航路開辟后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A排除;工業革命使人類由農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C排除;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使得資本主義制度確立,D排除。故選B。8.“中世紀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壟斷香料貿易引起了其他歐洲人極大的不滿,他們熱切地尋找能直接抵達東方的途徑,以分享這筆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動力是A.傾銷商品的迫切 B.商業利益的誘惑 C.侵略擴張的野心 D.傳播文明的需要【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壟斷香料貿易引起了其他歐洲人極大的不滿,他們熱切地尋找能直接抵達東方的途徑,以分享這筆厚利”可知反映了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壟斷香料貿易獲得巨大的利潤引發激烈的商業競爭,推動其他歐洲國家開辟新航路,因此表明新航路開辟的動力是商業利益的誘惑,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來,排除。故選B。9.新航路的開辟,世界開始由分散走向整體。在此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 B.航海、造船技術的進步C.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 D.歐洲探險家的冒險精神【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15世紀以后,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已經產生并初步發展,作為商品交換的支付手段的金銀貨幣,不僅取代土地日益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為衡量社會地位和權力的重要標志,當時歐洲人渴望得到黃金,加上《馬可·波羅行紀》在歐洲的影響,西方人認定只有到中國等東方國家才可以實現他們的“黃金夢”,因此商品經濟活躍或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成為開辟新航路的根本動力,C符合題意;ABD項不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排除。故選C。10.明朝中后期,原產于美洲的花生、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經由呂宋(今菲律賓)傳入中國,出產于美洲的白銀也大量流入中國。為開通美洲到呂宋(今菲律賓)的航路作出貢獻的航海家是A.迪亞士 B.達 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麥哲倫船隊從歐洲出發,穿越大西洋,繞過美洲最南端的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后到達亞洲的呂宋(今菲律賓),麥哲倫被當地土著居民殺死,幸存的船員繼續航行,回到歐洲,完成首次環球航行,因此為開通美洲到呂宋(今菲律賓)的航路作出貢獻的航海家是麥哲倫,D符合題意;迪亞士到達非洲好望角,達 伽馬沿著迪亞士的航線到達亞洲的印度,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1.下圖是某大洲的示意圖。最早踏上這塊大陸的航海家是( )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答案】C【解析】看圖可知,這是美洲大陸。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率領船隊從西班牙起程,橫渡大西洋歷時兩個多月到達美洲的古巴等地。C符合題意;迪亞士到達好望角,A排除;達伽馬是到達印度等地,B排除;麥哲倫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實現環球航行,D不符合題意。故選C。12.在2018年10月紀念哥倫布首次抵達美洲的活動中,有人說:“今天是種族哀悼日,是美洲發現日,是兩個世界相遇日。”這一說法所依據的史實是①印第安文明慘遭摧殘 ②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③架起溝通亞歐的橋梁 ④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由此交匯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根據“在2018年10月紀念哥倫布首次抵達美洲的活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個史實是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從新航路的開辟的歷史影響來看,一方面它使世界開始連成一體,促進了各民族間的交流;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另一方面,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侵略亞非拉地區,給這些地區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故A正確;發現美洲,架起了溝通歐美的橋梁;新航路開辟時,歐洲還不是工業文明社會,③④說法錯誤,故排除BCD項。故選A。13.14-16世紀,歐洲經歷了思想文化和科學領域的重大變革,被稱為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這里“世界被發現”指的是( )A.科學革命 B.文藝復興 C.資產階級革命 D.新航路開辟【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被發現”指的是新航路開辟,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D符合題意;AC項與“世界被發現”無關,排除;文藝復興使“人被發現”,B排除。故選擇D。14.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此之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對平行的歷史,而沒有一部統一的人類歷史。”與“各民族的相對平行的歷史”向“統一的人類歷史”轉變密切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開辟新航路 B.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C.法國大革命 D.工業革命【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人類社會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人類歷史從“各民族的相對平行的歷史”向“統一的人類歷史”轉變。A正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屬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與題不符。BC錯誤;工業革命是生產技術革新的革命,與題不符。D錯誤。綜上故選A。15.下邊是一幅開始于16世紀的國際“貿易”路線示意圖。這種貿易形式對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提供了大量黑人勞動力 B.摧毀了腐朽的封建統治C.打通了各洲的貿易通道 D.積累了雄厚的原始資本【答案】D【解析】從16世紀到19世紀持續了三百多年的“三角貿易”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精壯勞動力,奴隸販子大發橫財,為歐洲積聚了巨額資本,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三角貿易”對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積累了雄厚的原始資本,故D項符合題意;“三角貿易”為美洲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勞動力,故A項錯誤;“三角貿易”對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積累了雄厚的原始資本,而不是摧毀腐朽的封建統治,故B項錯誤;“三角貿易”主要涉及的是非洲、美洲、歐洲,并不是各洲,故C項錯誤。故選D。16.1848年戴賀胥任印度總督后,炮制了“喪失權利論”。根據這個理論,王公死后如無直系后嗣,他們的領地和年金均收歸英屬東印度公司(英國政府殖民印度的代理機構)。材料中這一做法( )①激化印度與英國之間的民族矛盾②加深印度社會的階級矛盾③加劇王公貴族相互間的矛盾④使封建王公也紛紛加入反英陣營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結合題文,依據所學可知,題文中的材料反映的是英國殖民當局的統治政策。英國的殖民政策加劇了印度下層人民的苦難,剝奪封建王公的權利,也導致封建王公的不滿和抵制,激化了印度與英國之間的民族矛盾,最終激起了印度全民族的反抗。故①④兩項符合題意;在英國的殖民政策統治下,民族矛盾應該是印度社會的主要矛盾,印度社會的階級矛盾和王公貴族之間的矛盾是存在,但并不是英國的殖民政策導致或者加劇的,②③兩項不符合題意,故ACD選項應排除;所以本題應選B。17.16世紀著名的葡萄牙詩人路易斯·德·卡將蒙斯這樣深情地描繪他的祖國:大陸,在這里是盡頭;大海,在這里才是開頭”詩人引以為豪的是葡萄牙A.地處海路交通要沖 B.壟斷歐啞之問的貿易C.率先探索新航路 D.居歐洲商業中心地位【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5世紀,為了開辟到到東方的新航路,葡萄牙國王派迪亞士進行新航路開辟,因此詩人引以為豪的是在探尋新航路的過程中葡萄牙率先進行,故C正確;西班牙沒有位于海路交通要沖,故排除A項;當時壟斷東西方貿易的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故B錯誤;西班牙在16世紀不是歐洲商業中心,故排除D項。故選C。18.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以公元1500年作為重要的歷史分期點,你認為以1500年為分期點的主要依據是A.1500年是一個整數時間,容易記憶 B.1500年前后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C.1500年是歐洲文藝復興開始的標志 D.1500年前后開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以公元1500年作為重要的歷史分期點,主要依據是此時歐洲探險家開始開辟新航路,把世界連成一個整體。并非1500年是一個整數時間,容易記憶,也不是說1500年是歐洲文藝復興開始的標志,1500年前后歐洲才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資產階級沒有確立統治地位。故B正確;A項說法錯誤,故排除A項;文藝復興運動開始于14世紀,時間不符,故排除C項;資產階級統治確立是在17世紀,故排除D項。故選B。19.《大國崛起》中一位西班牙教授說:“哥倫布的航行以及后來葡萄牙人進行的一系列航海活動,帶來了重大的成果,那就是人們得到了整個世界的完整概念,自此開始了所謂的世界歷史。”材料的觀點主要是指新航路開辟( )A.引起了全球范圍的殖民擴張 B.促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C.確立了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 D.打破了人類彼此隔絕的狀態【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過程中,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打破了人類彼此隔絕的狀態,使世界連為一個整體。題干的“帶來了重大的成果,那就是人們得到了整個世界的完整概念,自此開始了所謂的世界歷史。”表明新航路開辟打破了人類彼此隔絕的狀態,故D符合題意;引起了全球范圍的殖民擴張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排除A;促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確立了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與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不符,排除BC。故選D。20.現代西方學者用三個“G”來概括新航路開辟的動機,即上帝(God)、榮譽(Glory)、黃金(Gold),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對黃金、白銀的狂熱追逐 ②為促使世界最終走向整體③弘揚騎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④去遙遠的地方傳播天主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上帝(God)、榮譽(Glory)和黃金(Gold)”分別是指①對黃金的狂熱追逐,③向海外傳播基督教,④弘揚騎士精神或因功封爵,故①③④符合題意;為促使世界最終走向整體不符合新航路開辟的動機,故②排除。故D符合題意,ABC排除。故選擇D。二、非選擇題21.“最近500年的歷史是從海洋時代開始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492年10月2日,這一天,大西洋強勁的信風將哥倫布的艦隊送上了夢寐以求的新大陸,也就此吹開了隔絕各個大陸的無形屏障。從這一天起,來自歐洲的航海家們;用新航線連接起一個完整的“世界”。材料二:甲午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帶有近代意義的對外戰。其主要的標志是海軍的出場與角逐。……甲午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用武器打破了洋務運動補苴(補綴)罅(裂縫)漏的慘淡經營,比之筆墨議論,它更嚴酷得多。——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三:國家安全機關針對境外國家采集我國海域的洋流、水文等數據資料的情況,開展專項行動同時……持續向沿海漁民等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工作,越來越多的漁民及時報告撈獲的海洋無人潛航器、技術監測竊密蓑置等。(1)根據材料一,指出歐洲航海家開展海洋探險活動的目的。(2)列舉甲午戰爭中的重要海戰,根據材料二指出這些海戰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擬一句關于國家海洋安全的宣傳語,并從公民基本義務的角度加以說明。【答案】(1)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開拓新的貿易市場,掠奪更多的財富。(2)黃海海戰、威海衛之戰。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3)宣傳語:維護國家利益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人人都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角。說明:國家安全是實現國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關系人民幸福、社會發展進步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維護國家利益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我們每個人都應維護國家安全。【解析】(1)隨著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人為了開拓新的貿易市場,掠奪更多的財富,急于探尋前往東方的航路。(2)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的重要海戰有黃海海戰、威海衛戰役。根據材料二中的“……甲午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聯系所學可知,1895年北洋艦隊在威海衛戰役中全軍覆沒,宣告了標榜“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的破產。(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宣傳語:維護國家利益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人人都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角。說明:國家安全是實現國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關系人民幸福、社會發展進步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維護國家利益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我們每個人都應維護國家安全。22.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二者有共同之處,但也有明顯的不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路線圖圖1鄭和下西洋路線圖 圖2新航路開辟路線圖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類生活在相互隔絕而又各自獨立的幾塊陸地,上,沒有哪一塊大陸上的人能確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還是圓的。——《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三:(西方)繼哥倫布以后,有無數之哥倫布,繼達·伽馬之后,有無數之達·伽馬。我則鄭和之后,竟無第二之鄭和。——梁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1)圖1中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哪些地方?圖2四條航線中哪一條屬于麥哲倫船隊的航線(寫序號)?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該航線完成的重要價值。(2)指出材料二中“重要分水嶺”的含義及推動該“分水嶺”出現的重要歷史事件。(3)你同意材料三作者的觀點嗎?請結合航海目的和社會經濟因素說明理由。【答案】(1)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④。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2)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新航路開辟。(3)同意。因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遠航沒有和貿易有效結合,開支巨大,被后來任事者視為耗民傷財之舉。【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鄭和率領船隊最遠到達了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1519年到1522年,麥哲倫從歐洲出發,橫渡大西洋,進入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歐洲,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圖中④是麥哲倫的航線。(2)根據材料“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開辟,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3)根據材料“西方繼哥倫布以后,有無數之哥倫布,繼達·伽馬之后,有無數之達·伽馬。我則鄭和之后,竟無第二之鄭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炫耀國威,不以商業貿易為主要目的。后果是不計成本,加重財政負擔。因此隨著明朝中后期國力衰弱后,遠洋航行被當作弊政廢止。所以我同意材料三作者的觀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06世界古代史篇之新航路的開辟一、選擇題1.辣椒起源于美洲,歐洲人通過地理大發現將辣椒傳播到非洲、亞洲等地區,印度人、阿拉伯人、馬來人等也參與了辣椒的傳播。可見,地理大發現( )A.促進了全球范圍內植物品種的傳播 B.帶動了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繁榮C.進行了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 D.加強了各地聯系,世界已連為整體2.從對世界歷史的影響來看,開辟新航路、殖民擴張、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的共同作用是( )A.開辟了殖民道路 B.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C.自由平等理念的傳播 D.引起了世界工人運動3.法國史學家米西勒認為,14世紀到16世紀歐洲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這兩個“發現”對世界歷史產生的共同影響是( )A.傳播了人文主義 B.發現了美洲大陸C.把世界開始連為一體 D.促進了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4.“ 哥倫布前后進行了4次前往美洲的航行,但都沒有找到黃金、珠寶、或者香料、絲綢。結果令資助他的西班牙國王深感失望。”由此可見( )A.哥倫布最后沒有真正到達美洲大陸 B.當時的美洲沒有黃金、珠寶C.哥倫布航行的直接動力是掠奪財富 D.哥倫布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5.下文是《全球通史》對某一歷史事件影響的描述:……沒有了美洲貢獻的大量金銀與物質財富,沒有北美的自由移民懇殖區,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將會緩慢得多,英國也不可能成為發動工業革命的國家。”該事件( )A.新航路的開辟 B.英國光榮革命C.美國獨立戰爭 D.第一次工業革命6.語言的傳播和發展,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息息相關。在 15~17世紀出現的potato(馬鈴薯)、banana(香蕉)、maize(玉米)和19世紀出現的telephone(電話)、telegraph(電報)、electron(電子)等新詞,反映的相關重大歷史事件分別是A.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 B.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C.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 D.新航路的開辟、第二次工業革命7.新航路開辟后,人類歷史發生了重大轉折,這一“轉折”主要是指A.歐洲貿易中心轉到地中海沿岸 B.世界開始從分散走向整體C.人類由農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 D.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8.“中世紀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壟斷香料貿易引起了其他歐洲人極大的不滿,他們熱切地尋找能直接抵達東方的途徑,以分享這筆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動力是A.傾銷商品的迫切 B.商業利益的誘惑 C.侵略擴張的野心 D.傳播文明的需要9.新航路的開辟,世界開始由分散走向整體。在此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 B.航海、造船技術的進步C.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 D.歐洲探險家的冒險精神10.明朝中后期,原產于美洲的花生、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經由呂宋(今菲律賓)傳入中國,出產于美洲的白銀也大量流入中國。為開通美洲到呂宋(今菲律賓)的航路作出貢獻的航海家是A.迪亞士 B.達 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11.下圖是某大洲的示意圖。最早踏上這塊大陸的航海家是( )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12.在2018年10月紀念哥倫布首次抵達美洲的活動中,有人說:“今天是種族哀悼日,是美洲發現日,是兩個世界相遇日。”這一說法所依據的史實是①印第安文明慘遭摧殘 ②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③架起溝通亞歐的橋梁 ④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由此交匯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3.14-16世紀,歐洲經歷了思想文化和科學領域的重大變革,被稱為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這里“世界被發現”指的是( )A.科學革命 B.文藝復興 C.資產階級革命 D.新航路開辟14.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此之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對平行的歷史,而沒有一部統一的人類歷史。”與“各民族的相對平行的歷史”向“統一的人類歷史”轉變密切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開辟新航路 B.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C.法國大革命 D.工業革命15.下邊是一幅開始于16世紀的國際“貿易”路線示意圖。這種貿易形式對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提供了大量黑人勞動力 B.摧毀了腐朽的封建統治C.打通了各洲的貿易通道 D.積累了雄厚的原始資本16.1848年戴賀胥任印度總督后,炮制了“喪失權利論”。根據這個理論,王公死后如無直系后嗣,他們的領地和年金均收歸英屬東印度公司(英國政府殖民印度的代理機構)。材料中這一做法( )①激化印度與英國之間的民族矛盾②加深印度社會的階級矛盾③加劇王公貴族相互間的矛盾④使封建王公也紛紛加入反英陣營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④17.16世紀著名的葡萄牙詩人路易斯·德·卡將蒙斯這樣深情地描繪他的祖國:大陸,在這里是盡頭;大海,在這里才是開頭”詩人引以為豪的是葡萄牙A.地處海路交通要沖 B.壟斷歐啞之問的貿易C.率先探索新航路 D.居歐洲商業中心地位18.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以公元1500年作為重要的歷史分期點,你認為以1500年為分期點的主要依據是A.1500年是一個整數時間,容易記憶 B.1500年前后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C.1500年是歐洲文藝復興開始的標志 D.1500年前后開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19.《大國崛起》中一位西班牙教授說:“哥倫布的航行以及后來葡萄牙人進行的一系列航海活動,帶來了重大的成果,那就是人們得到了整個世界的完整概念,自此開始了所謂的世界歷史。”材料的觀點主要是指新航路開辟( )A.引起了全球范圍的殖民擴張 B.促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C.確立了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 D.打破了人類彼此隔絕的狀態20.現代西方學者用三個“G”來概括新航路開辟的動機,即上帝(God)、榮譽(Glory)、黃金(Gold),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對黃金、白銀的狂熱追逐 ②為促使世界最終走向整體③弘揚騎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④去遙遠的地方傳播天主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21.“最近500年的歷史是從海洋時代開始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492年10月2日,這一天,大西洋強勁的信風將哥倫布的艦隊送上了夢寐以求的新大陸,也就此吹開了隔絕各個大陸的無形屏障。從這一天起,來自歐洲的航海家們;用新航線連接起一個完整的“世界”。材料二:甲午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帶有近代意義的對外戰。其主要的標志是海軍的出場與角逐。……甲午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用武器打破了洋務運動補苴(補綴)罅(裂縫)漏的慘淡經營,比之筆墨議論,它更嚴酷得多。——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三:國家安全機關針對境外國家采集我國海域的洋流、水文等數據資料的情況,開展專項行動同時……持續向沿海漁民等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工作,越來越多的漁民及時報告撈獲的海洋無人潛航器、技術監測竊密蓑置等。(1)根據材料一,指出歐洲航海家開展海洋探險活動的目的。(2)列舉甲午戰爭中的重要海戰,根據材料二指出這些海戰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擬一句關于國家海洋安全的宣傳語,并從公民基本義務的角度加以說明。22.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二者有共同之處,但也有明顯的不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路線圖圖1鄭和下西洋路線圖 圖2新航路開辟路線圖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類生活在相互隔絕而又各自獨立的幾塊陸地,上,沒有哪一塊大陸上的人能確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還是圓的。——《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三:(西方)繼哥倫布以后,有無數之哥倫布,繼達·伽馬之后,有無數之達·伽馬。我則鄭和之后,竟無第二之鄭和。——梁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1)圖1中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哪些地方?圖2四條航線中哪一條屬于麥哲倫船隊的航線(寫序號)?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該航線完成的重要價值。(2)指出材料二中“重要分水嶺”的含義及推動該“分水嶺”出現的重要歷史事件。(3)你同意材料三作者的觀點嗎?請結合航海目的和社會經濟因素說明理由。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06:世界近現代史篇之新航路的開辟(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06:世界近現代史篇之新航路的開辟(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